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论语•公冶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路: 侧重军事 • 冉有: 侧重经济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曾皙有什么不同呢?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师生春游图 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 认为在乱
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
②舍瑟而作(
)
答案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2)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3)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 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由、点、求、赤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 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
侍坐 陪长者闲坐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 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shĕn 舞雩 yú 铿尔 kēng小相 xiàng 沂 yí 冠者 guàn喟 kuì 俟 sì 撰 zhuàn 摄 shè 比及 bì 毋 wú 冉 răn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路: 侧重军事 • 冉有: 侧重经济 •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曾皙有什么不同呢?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师生春游图 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 认为在乱
世中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
②舍瑟而作(
)
答案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2)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3)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 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由、点、求、赤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 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
侍坐 陪长者闲坐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 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shĕn 舞雩 yú 铿尔 kēng小相 xiàng 沂 yí 冠者 guàn喟 kuì 俟 sì 撰 zhuàn 摄 shè 比及 bì 毋 wú 冉 răn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 能为之大?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30张ppt)

在春秋有这样一位猛男,你们猜猜他是谁? 身高一米九,可单手托起城门,能健步如飞,快 到跟兔子相提并论。爱好射箭,吸引大批粉丝围 观,还现场接受挑战;擅长驾车,身为60多岁的 老司机,依旧能漂移过弯,然而这样一位一个眼 神就能把鸡吓飞的武学奇才,却选择成为一名老 师,开学办班,这个文武双修的猛男,是谁呢?
宋儒把《论语》和《_大_学》《_中_庸》《_孟_子》合称为“四书”。 把《诗_经_》《_尚_书》《礼_记_》《_周_易》《春_秋_》合称为“五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 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 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获得 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 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侍 坐篇中,孔子大约60岁,孔子一生周游 列国,希望人民和平,国家稳定,所以 周游列国,游说君王。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 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 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 通:暮)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宋儒把《论语》和《_大_学》《_中_庸》《_孟_子》合称为“四书”。 把《诗_经_》《_尚_书》《礼_记_》《_周_易》《春_秋_》合称为“五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 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 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获得 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 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侍 坐篇中,孔子大约60岁,孔子一生周游 列国,希望人民和平,国家稳定,所以 周游列国,游说君王。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 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 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莫 通:暮)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6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标题虽是从开篇截取,但仍值得关注。
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完后说说我更喜欢( )的表达,因为他的志……他的语言……
朗读辨志
何为“志”?“志”者,藏也,志者,心之所向。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陶渊明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王勃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犯的军队。 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不断做加法的子路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or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如:连词,或者。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 俟:等待。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子路
子路之“志”是“可使有勇”,侧重于治国安邦,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这样的子路,体现的是自信、有抱负、敢担当。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手,他鲁莽、草率,然而又鲁莽得可爱,这便是一种直率。
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完后说说我更喜欢( )的表达,因为他的志……他的语言……
朗读辨志
何为“志”?“志”者,藏也,志者,心之所向。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陶渊明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王勃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摄:夹。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加:加于,加到……上。师旅:侵犯的军队。 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不断做加法的子路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or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如:连词,或者。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 俟:等待。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子路
子路之“志”是“可使有勇”,侧重于治国安邦,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这样的子路,体现的是自信、有抱负、敢担当。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手,他鲁莽、草率,然而又鲁莽得可爱,这便是一种直率。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为政的观念。
•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
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 实意义。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 1.了解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
• 童子六七人, 这是曾皙指自己偕同冠者与童子。
• 浴乎沂(yí) • 乎:介词,在。沂:水名。 风乎舞雩(yú), 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乘凉。
• 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县东南。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有 巫人在坛上歌舞,所以称为舞雩。
• 咏而归。” 咏:唱歌。 • 夫子喟(kuì)然叹曰: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三、诵读感知(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
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 然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毋(wú)吾以也。
• 没有谁任用我了。 • 毋:代词,表无指,没有谁。在句中作主语。 • 以:动词,任用。这是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吾”置于动词之前。课本注对
这一句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这里采用的是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说法。
• 不吾知也。 • 知:了解。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 如或知尔 • 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 • 则何以哉? • 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 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
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 实意义。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 1.了解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
• 童子六七人, 这是曾皙指自己偕同冠者与童子。
• 浴乎沂(yí) • 乎:介词,在。沂:水名。 风乎舞雩(yú), 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乘凉。
• 舞雩: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县东南。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有 巫人在坛上歌舞,所以称为舞雩。
• 咏而归。” 咏:唱歌。 • 夫子喟(kuì)然叹曰: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三、诵读感知(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
曾晳(xī) 哂(shěn) 舞雩(yú) 铿(kēng)尔 小相(xiàng) 比(bǐ)及 冠(guàn)者 喟(kuì) 然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 毋(wú)吾以也。
• 没有谁任用我了。 • 毋:代词,表无指,没有谁。在句中作主语。 • 以:动词,任用。这是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吾”置于动词之前。课本注对
这一句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这里采用的是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说法。
• 不吾知也。 • 知:了解。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 如或知尔 • 如或:如果有人。如:连词,如果。或:无定代词,有人。 • 则何以哉? • 则:连词,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66张ppt)

由
点
求
赤
【扩展知识】
几人年龄分别是51、39、31、18。 孔子当时60岁。
陪长者闲坐
文化常识
姓、氏: 上古时期,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称
名:
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号: 字:
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又叫“表字”,古人称人称字(成 年以后才起)成年(男20岁行冠礼、女15岁行笄礼)取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⑦之,比及⑧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⑨也。”
夫子哂⑩之。
......
他们每一个人都曾以最热的赤肠、最真挚的情感关照他们所处 的那个时代,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座伟大的思想丰碑!
思想光辉者——孔子肌肉男
猜一猜
在春秋有这样一位猛男,你们猜猜 他是谁?身高一米九,可单手托起 城门,能健步如飞,快到跟兔子相 提并论。爱好射箭,吸引大批粉丝 围观。擅长驾车,身为60多岁的老 司机,依旧得心应手。
了解孔子的思想
③礼治 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
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sì)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 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 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④人治 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9张PPT)

轻率急忙的样子
中等国家(古时一车 四马为"一乘"
夹处 于,在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攻打 有 军队 接续 饥荒
治 指千乘之国 等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人人)都有勇气
知道为人的正道。方:道,是非准则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微笑 并且
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 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 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 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 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 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 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 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
谈一谈:你觉得孔子是怎样一位老师?
示例:
1.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 2.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 3.注重教育教学方式,循循善诱(在日常谈话 中,引导学生立志)。
何妨,有什么关系呢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同“暮”,农历三月 夹衣 定
成年人
才能,指为政才能 少年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动词,吹风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
长叹的样子
赞同
点 ,
字
皙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 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成年人五六个,少年六七 个,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啊!”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56张ppt)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
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 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 的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
章甫 动)
[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 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 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 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 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 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 能做大事呢?”
侍坐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 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自谦
称名
论语lún 舞雩yú 冠者guàn 摄shè 冉răn 端章甫fǔ
饥馑 jĭn 铿尔 kēng 喟kuì 毋wú 莫春者m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曾皙xī
哂shĕn
小相xiàng 沂yí
撰zhuàn
思考:文章五人是围绕 什么展开对话的?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重点词: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 作:起, 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亦:只是,不过。 莫:同“暮”。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 乘凉。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赞成。
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 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 的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
章甫 动)
[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 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 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 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 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 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 能做大事呢?”
侍坐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 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自谦
称名
论语lún 舞雩yú 冠者guàn 摄shè 冉răn 端章甫fǔ
饥馑 jĭn 铿尔 kēng 喟kuì 毋wú 莫春者m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曾皙xī
哂shĕn
小相xiàng 沂yí
撰zhuàn
思考:文章五人是围绕 什么展开对话的?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重点词: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舍:放下。 作:起, 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亦:只是,不过。 莫:同“暮”。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 乘凉。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赞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③鼓瑟希,铿尔
助词,相当于“然”
④求!尔何如?
你
⑶为 ①由也为之
管理,治理
②愿为小相焉
担任
③赤也为之小
做
⑷如①如或知尔 假如 ②如五六十 或者 ③如其礼乐 至于 ④沛公起如厕 到,往 ⑸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因为,介词 ②毋吾以也 认为,动词 ③则何以哉 做、为,动词 ④加之以师旅 用,介词 ⑤以俟君子 而,连词。
性格: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 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 见天子。 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 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 礼的司仪官。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 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
知识点梳理
1、重点词语 ⑴居则曰 居: ⑵不吾知也 知: ⑶摄乎大国之间 摄: ⑷加之以师旅 加: ⑸因之以饥馑 因: ⑹比及三年 比及: ⑺且知方也 方: ⑻以俟君子 俟:
闲居,平时在家 了解 夹、迫近 加到……上 接续; 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为准则 等待
⑼舍瑟而作 舍: 放下;;作: 起 ⑽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⑾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何伤: 何妨 ⑿咏而归 咏: 唱歌 ⒀吾与点也 与: 赞成 ⒁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 谦让 ⒂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亦: 不过是,只不过
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第1课 篇目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熟悉论语的语言表达 语言素养目标: 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理解体会孔子通过个人言行去分辨个人性格特点的思 思维素养目标: 维方式,以及由此推及其政治才能的做法。
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 文化素养目标: 点。
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3.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吾与点也”? 明确:“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 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 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 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 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 点也”。
③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 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
④对曾皙:孔子与之。
5.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形象,感悟孔子的教育观 及治国理念。 明确: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 而坐。
因为
比 不要 “已”,停止
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闲居, 平日在家时
了解
有人
如果
那么 做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4.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
明确:①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 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 之”。
《论语·先进》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熟悉论语的语言表达 语言素养目标: 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理解体会孔子通过个人言行去分辨个人性格特点的思 思维素养目标: 维方式,以及由此推及其政治才能的做法。
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和特 文化素养目标: 点。
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3.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吾与点也”? 明确:“莫春者”至“咏而归”一段文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 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 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一种 认为这是曾皙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 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隐退避世思想相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 点也”。
③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 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
④对曾皙:孔子与之。
5.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形象,感悟孔子的教育观 及治国理念。 明确: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理想抱负。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 而坐。
因为
比 不要 “已”,停止
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闲居, 平日在家时
了解
有人
如果
那么 做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4.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
明确:①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 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 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38张ppt)

曾皙 xī 小相 xiàng 俟 sì 毋 wú
哂 shĕn 沂 yí 撰 zhuàn 冉 răn
情境任务
跨越时空,来到春秋末期,你获得了 周天子的分封,为了封地的稳定,你需 要大批人才,恰好孔子的弟子愿意为你 服务,请通过这场师生谈话,把孔子弟 子分别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
分解任务,完成目标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掌握翻译) 二、借助对话、动作等细节把握人物 性格、能力、兴趣等,尽量做到兴趣爱 好性格与职务相匹配。 三、作为诸侯王的你,是不是也跟孔 子一样,赞同曾点并实施以礼治国呢?
的现实意义。
论语 《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文体
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 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
价值 《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
治天下”。
四 《论语》《孟子》 书 《大学》《中庸》 五 《诗》《书》《礼》 经 《易》《 春秋》
六 《诗》《书》《礼》
经 (
《易》《乐》《春秋》
艺
)
六 艺
礼乐射御书数
初读感知
毋吾以也wú 饥馑jǐn 端章甫fǔ 莫春者mù 舞雩yú
千乘之国shèng 哂之shěn 小相 xiàng 冠者guàn 喟然kuì
摄乎大国shè 以俟君子sì 铿尔kēng 浴乎沂 yí
初读课文 标注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舞雩 yú 铿尔 kēng 冠者 guàn 喟 kuì 莫春 mù 比及 bì
何妨
起身,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同“暮”
成年人
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36张ppt)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尔:相当于“然”……的样子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 国。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为:治理 之:指千乘之国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
摄:夹
译文:子路急忙回答说:“有一千辆
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 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古人的称呼缘关系,留有母系氏族社
会的痕迹。
名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供长辈和自己称唤。
古代男子成人(20岁行冠礼)、女子成人(15岁行笄礼),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译文:“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诸侯
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
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认准字音
千乘(shèng)之国 哂( shěn ) 冠( guàn )者 喟( kuì )然
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连下来又遇
因:接续
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
饥馑:饥荒。五谷不熟曰饥,蔬 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
菜不熟曰馑。(偏旁饣与食物有 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
关)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指子路、冉有、 公西华
走在后面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也已矣,罢了。语气词 连用,表示肯定语气的 加强。罢了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为什么
以:用 状语后置,以 礼为国
忍让
是故,因此,所以。
为何“与”点?
1、描画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社 会安定,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每人
以
都享受真善美生活的一个大同世界,
礼
这是孔子毕生追求的和谐社会。
治
国
2、晚年不想做官,逍遥生活避世之 心。
物 人物
人物志向
人物性情
子路 冉有
侧重强国 侧重富民
有魄力、自信;性情也 较鲁莽、草率
性情谨慎、谦虚、自知
公西华 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皙
暮春咏归图
温文尔雅,性情从容洒脱
七、想一想
你一定行的!
1、选出对孔子述志时的语言和 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性情特 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
A .子路:“率尔对曰”表现其坦率莽撞 B .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其谦虚谨 慎 C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其沉稳自知 D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坐”表现其清高闲散
• 希:同“稀”,稀疏。
• 舍:放下。
作:起身,站起来。
•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伤:妨害
亦:只是,不过。
• 莫:同“暮”。 既:已经。
•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 风:动词,吹风。 咏:唱歌。
•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共39张ppt)

2024/3/13
如果人类要在21世 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 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学院标志
2024/3/13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 师生正在上课。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 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 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 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24/3/13
了解作者
2024/3/13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晚 年整理了“六经”。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 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 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 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当然,想想这也不太可能 。 直到 2015 年,伴随着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的发 掘,一件能证实孔子身高的文物 —— 漆器屏风, 出土了。漆器屏风被发现于一个主椁室西室中,上 面有孔子的画像和一些文字。文字上记载了孔子身 高“七尺九寸”,换算过来约为182.4厘米。
2024/3/13
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奇人异相”的吧?
印象中的孔子长得慈眉善目。
但实际上,孔子不仅和慈眉善目完全不沾边, 甚至称得上“奇人异相 ”。《荀子 ·非相》 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唐杨倞注 曰:“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 倛 ”。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 一种神兽,面目极其狰狞,说孔子长得像蒙 倛,可见他从长相来看绝非“善类”。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如果人类要在21世 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 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学院标志
2024/3/13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 师生正在上课。
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 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 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 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24/3/13
了解作者
2024/3/13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晚 年整理了“六经”。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 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 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 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 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 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当然,想想这也不太可能 。 直到 2015 年,伴随着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的发 掘,一件能证实孔子身高的文物 —— 漆器屏风, 出土了。漆器屏风被发现于一个主椁室西室中,上 面有孔子的画像和一些文字。文字上记载了孔子身 高“七尺九寸”,换算过来约为182.4厘米。
2024/3/13
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奇人异相”的吧?
印象中的孔子长得慈眉善目。
但实际上,孔子不仅和慈眉善目完全不沾边, 甚至称得上“奇人异相 ”。《荀子 ·非相》 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唐杨倞注 曰:“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 倛 ”。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 一种神兽,面目极其狰狞,说孔子长得像蒙 倛,可见他从长相来看绝非“善类”。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

礼乐,以俟君子。”
等待
使动用法,使……足。 可以使百姓丰衣足食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 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情特点又是怎样
的?
冉有(求)
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一部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性 情特点?
孔子用和蔼自谦的话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营造了一 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明确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 —述志
基 础 复习
即率然,草率 急忙的样子
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
指军队。有军
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夹 队来侵犯它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和谐的社会里。 4.莫春者 春服既成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 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 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5.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到达富民的目的。方六七十
曾晳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 曾皙(点)
志: 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 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 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 路唱着歌回来。
性情: 洒脱高雅 从容淡定
基 础 复习
走在后面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17张PPT) (2024)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任务三:孔子喟然,探究原因
孔子赞成曾皙的观点前长叹一声,你认为这里面包含哪些意味? 请结合作品背景和孔子人生遭遇谈谈你的看法。
●孔子
之叹 之叹 之叹
●●●●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 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 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 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 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 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理想。
课后作业:
1.如果你是“侍坐”场景中的一员, 你会如何回答孔子提出的问题?试 着推断孔子又会如何评价你的观点? 2.通过互联网向外国友人介绍孔子 及他的思想。
·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惜
名“赤”公西华
名“求”再 有
曾皙 ,名“点”
子路—,名“由”
任务二:孔子评志,态度不同
(1)为何“哂”由? 赞赏坦率发言, 委婉批评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为何“与”点?
描绘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社会安 定,天下太平,经济稳定,每人都享 受真善美生活的一个大同世界,这是 孔子毕生追求的和谐社会。
志 :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 同 ,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 焉。”
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性 格: 从公西华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侧重以礼治邦
谦恭有礼, 娴于辞令。 ( 委 婉 曲 致 )
曾皙 (点)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 五 六 人 , 童 子 六 志 : 七 人,浴 乎 沂 , 风 乎 舞 雩 ,咏 而 归 。 '
· (2).面临形式不同。子路内忧外患“摄乎大国之间,加 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冉有、公西华没提及。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4张PPT) 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肯定了他的才能。 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曾皙——与之
补充资料一: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 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论语·学而》)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论语·为政》) (5)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里仁》)
2. 《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情节, 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教育理念? o A. 因材施教 o B. 以德为先 o C. 注重实践 o D. 重视礼仪 解析:这一情节展示了孔子对弟子的选择标准,强调弟子的德行, 这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因此,选项B正确。
3.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哪位弟子以其直 率和勇敢著称,常在孔子面前提出直接的问题? o A. 子路 o B. 曾皙 o C. 冉有 o D. 公西华 解析:子路以直率和勇敢著称,经常在孔子面前提出直接的问题。 这一特质在《论语》中多次体现。因此,选项A正确。
孔子评志——孔子为何要“哂”子路?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这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 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对子路 的政治理想全盘否定。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 ,能够治国安民的臣子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子路性子太急, 为人不够谦逊,行动比思考来得更快,这是孔子所不赞赏的 ,所以孔子笑子路的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评志——孔子为何“与”曾皙?
补充资料一: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 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论语·学而》)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论语·为政》) (5)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里仁》)
2. 《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情节, 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教育理念? o A. 因材施教 o B. 以德为先 o C. 注重实践 o D. 重视礼仪 解析:这一情节展示了孔子对弟子的选择标准,强调弟子的德行, 这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因此,选项B正确。
3.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哪位弟子以其直 率和勇敢著称,常在孔子面前提出直接的问题? o A. 子路 o B. 曾皙 o C. 冉有 o D. 公西华 解析:子路以直率和勇敢著称,经常在孔子面前提出直接的问题。 这一特质在《论语》中多次体现。因此,选项A正确。
孔子评志——孔子为何要“哂”子路?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这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子路 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对子路 的政治理想全盘否定。事实上,在当时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 ,能够治国安民的臣子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子路性子太急, 为人不够谦逊,行动比思考来得更快,这是孔子所不赞赏的 ,所以孔子笑子路的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孔子评志——孔子为何“与”曾皙?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课件

自己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态度。 第三部分(13-16):写孔子对四人志向的评价。
课中学习
人物 子路
述志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学习任务一:先贤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 示
课中学习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学习任务二:孔子评志
孔子评志
课中学习
•
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
(同“已”)也。居
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 “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
所安顿。 “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
痛恨,没有怀疑。 “少者怀之”,年轻人有伟大的胸怀。也可以说社会上其他人要永
远要爱惜他们,永远支持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 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 么样?”
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
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 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 三位的才干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妨害
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罢了。”
课中学习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 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
说能胜任,只是愿意学习。 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 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 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
课中学习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 (表顺承)作,对曰:“异 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也!”
则曰:‘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如或知
课中学习
人物 子路
述志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学习任务一:先贤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启 示
课中学习
人物对象 孔子态度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晳
学习任务二:孔子评志
孔子评志
课中学习
•
子曰:“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
(同“已”)也。居
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 “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
所安顿。 “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
痛恨,没有怀疑。 “少者怀之”,年轻人有伟大的胸怀。也可以说社会上其他人要永
远要爱惜他们,永远支持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 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 么样?”
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
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 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 三位的才干不同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妨害
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罢了。”
课中学习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 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
说能胜任,只是愿意学习。 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 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 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
课中学习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 (表顺承)作,对曰:“异 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也!”
则曰:‘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如或知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
提示3:孔子“叹”之因
“叹”包含的情感有哪些?
阅读材料:
55岁
鲁 鲁君荒于女色,息于政事,孔子失望,去鲁适卫,开始14年周游列国
55-59岁 卫 卫灵公不用。决计离卫西去,奔晋赵简子。至黄河,闻赵简子杀贤人, 返回卫国,后去卫如曹适宋。适宋路上,与弟子习礼于树下,宋派人 把大树砍倒。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不纳,取道适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 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
孔子的思想
道德思想: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提倡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
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 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 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 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 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 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论语》,“四书”之一。(《孟 子》《大学》《中庸》)
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另一种: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
提示3:孔子“叹”之因
“叹”包含的情感有哪些?
阅读材料:
55岁
鲁 鲁君荒于女色,息于政事,孔子失望,去鲁适卫,开始14年周游列国
55-59岁 卫 卫灵公不用。决计离卫西去,奔晋赵简子。至黄河,闻赵简子杀贤人, 返回卫国,后去卫如曹适宋。适宋路上,与弟子习礼于树下,宋派人 把大树砍倒。孔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不纳,取道适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 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 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 《春秋》)。
孔子的思想
道德思想: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提倡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
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 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 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 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 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篇 名与其中的各章没有意义上的逻辑关系。
《论语》,“四书”之一。(《孟 子》《大学》《中庸》)
孔子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圆、纵横
或者
治理
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使……富足 至于
等待
翻译: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 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 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因此)(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 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是 知 也
的 ,“
知 识
态 度
是
知 之 为
的
仁
观 念
位 慈 祥
思 想
用 智 和 信
世 人 用
义
和
礼
来 阐
多 年 前
有 一 位 慈 祥
老
,
导 入 新 课
的,
”,这
那让反诉
知老来
人
目 录
壹贰叁 肆
解
朗
品
布
读
读
读
置
题
课
课
作
目
文
文
业
知
整
鉴
板
人
体
赏
书
论
感
人
设
世
知
物
计
第壹部分
壹
背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
•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 礼服。章甫:礼帽。在这里都是名 词活用作动词。
• 愿为小相:希望成为赞礼人。小相: 赞礼人。
翻译: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
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 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 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 小小的赞礼人。”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讲解课文
子路(由):率尔而对曰:
轻率匆忙的样子
shèng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夹处
攻打
接着
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治理
等到
方也。” 翻译:
正道,是非准则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
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
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讲解课文
冉有(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
讲解课文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尔:你们。以:动词,认为。 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
• 鼓瑟希,k铿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通“稀”,稀疏
直起身子
不同
者之撰。”
讲述,解说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
的
“”“” 述
“ ”的 , “ ” “ ”
神 圣
我 们
三
学 生
位 慈
,
之
对 于
传 播
仁
教 化
两 千
”,
“ ”的 ,这
智 慧 之 光 吧 !
,
一 起 走 进 孔 子
去 沐 浴 他
。,
他 就 是 孔 子
今 天
就
”, “
“
要
温 故 知 新
要
举 一
,
的
祥
老 人 因 材 施 教
他 告
,
不 知 为 不 知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 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 小相焉。”
讲解课文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祭 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 事"泛指。
• 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会同:诸侯会盟。会,诸侯相见。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 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夫三子者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 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景
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征战不已,社会动荡不
资
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
料
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
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
的家臣)执国命”。
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
道,则政不在大夫。”面对这样的乱世,孔子提出
同“暮”
已经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于,在 吹风
唱歌
【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高 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下 册
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为政以德,反对
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
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
事实上他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
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第贰部分
朗读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