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明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中枢机构:废丞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2)内阁的出现

①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②过程

③评价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2.地方行政制度——三司分权,设立督抚

(1)内容: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地方最高层级的省(布政司),设三司使以分其权:布政司的布政使管民政、财务;按察司的按察使掌刑法;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指挥使掌兵务,调兵则由中央。 (2)作用

(3)演变: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地区直接节制三司,统一征调军队、军粮物资,集中指挥。明代的督抚,还不是以省为单位的固定辖区,具有临时性,多担任军事方面的职责。教材补缺

1.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2.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二、清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中枢机构:设军机处

(1)背景

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办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时设立。

(3)职能

①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②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特点

①组织形式特殊,皇帝直接挑选亲信任军机大臣,人数无定制。

②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

③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公于内廷,近于皇帝,办事效率高。

④保密性强,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5)作用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2.地方行政制度

(1)实行督抚制:发展了督抚制的利的方面,使督抚成为按省设置的省级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统辖布政使、按察使这两司(清代省级的都司取消),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节制一省、两省或三省的省级最高武官提督、总兵及管辖区的绿营兵,是清代实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

(2)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

①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

②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③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教材补缺

1.文字狱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

明代户籍制度严密,军民人等出行超过百里,即要在官府办理通行证,关津要隘,时刻盘查。里甲制度在明清两代都十分严格,城市中以坊、街、胡同编排,县以下乡村设乡、都、保、庄。各地名称不同,但组织系统直达居民百姓。乡村的家族也与政权遥相呼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修4)

1.巩固统一国家

(1)军事上

①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统一后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③三征噶尔丹:先后取得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疆域。

(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3)政治上:册封班禅等活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

(1)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

(2)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

3.评价

(1)功绩:康熙帝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内阁制

明清时期实行,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约束力。清初内阁负责处理日常政务,雍正帝设军机处后,演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

针对练1(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3)《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僚。”该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

答案 A

解析材料“赞理机务”反映出该中枢机构的职责是协助处理机要事务。清朝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掌握实权的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六部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而非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

2.密折制度

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有利于君主集权,也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