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题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题库摘要:一、引言二、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2.以学生为主体3.启发式教学三、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1.力学2.热学3.电磁学4.光学四、中学物理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2.课堂讲授3.问题讨论4.教学媒体应用五、中学物理教学评价1.考试与测验2.学生表现评价3.教师教学评价六、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课程改革2.教学方法创新3.信息化教学正文:【引言】在我国中学阶段,物理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物理规律,形成科学观念。
【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学物理教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四个方面。
力学部分涉及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简单机械等内容;热学部分包括热力学定律、热机、热传递等知识;电磁学涵盖静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主题;光学则涉及光的性质、光的传播、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传授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3.问题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教学媒体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
主要观点: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
程,学生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 索未知,通过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
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最终达到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
操作或阅读 —— 诱导 —— 再操
(1)学习过程 (2)直觉思维 (3)内在动机 (4)信息提取
操作;
(2)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强化问题意识;从多方面培养和
提高学生能力与科学素养。
4.实现条件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 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诸如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 间
等的最佳组合。它常常通过教学流
二、认知发现学习模式 创始人: 布鲁纳( J.S.Bruner )美国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 与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 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
学生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学规律的反 映,也是社会要求的反映;既涉及
教师的教,也涉及学生的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原则有:
教学整体性原则,即教学的思想性与 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案例
一、关于“认知发现模式”举例 初中物理有关“密度”的教学设计
能
二、关于“先行组织者模式”举例
高中物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设计
三、关于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分析和举例
1. 正确把握“猜想与假设” (1)正确处理猜想与假设的依据问题 (2)学生有问题困惑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前提 2 . 正确把握实验验证 (1)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2)不是所有的猜想和假设都需要实验验证; (3)恰当地对假设与猜想的依据提出要求。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每一步只是定性或定量研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而把其余变量控制不变,这是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30页
• 所谓教学艺术性,实质上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应用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 教学效果,到达育人目标,把科学性和教育性巧 妙结合方式和伎俩。
• 教学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相辅相成,组 成统一整体。物理教学过程中,三者从理念上是 可分,但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组成统一有机 体。其中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育性渗透在 科学性教学之中,艺术性表现在科学性与教育性 完美结合。
第12页
2、教学过程基本步骤:
◆ 激发学习动机 ◆ 感知教学材料 ◆ 了解教学材料 ◆ 巩固知识经验 ◆ 利用知识经验 ◆ 测评教学效果
第13页
(1)激发学习动机
• 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而这种学习活动, 总是在一定思想、情感和愿望影响下,在学习动 机支配下进行。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行为主 要力量。
第36页
• 第三,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实践中能使 学生取得各种体验,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利用科 学探究方法。
• 可见,在实施科学探究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 络实际、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 成处理问题实践能力。
第37页
贴近学生生活、联络社会实际标准
• 假如在相关物理知识教学中能联络学生生活实际, 经过教学使学生能用学到物理知识解开生活中与 物理相关疑问。那么,伴随学生疑团解开,不但 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 物理有用,体会物理学就在自己生活中,消除学 生对物理学神秘感,激发其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理论联络实际,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处理实际问题意识和能力 。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标准。 (3)详细和抽象相统一标准。 (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标准。 (5)理论联络实际标准。 (6)巩固与提升相结合标准。 (7)教学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标准。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
发展:学生一般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和能力的 发展以及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 素的发展,在物理科学中主要是科学素养的发 展。因此,教学要: 1、 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2、 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听见的内容很快就会 忘记,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亲自动手做过的 才能真正理解。 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对智力超常儿童跟踪调查,表 明成功者在进取心、自信心、事业心、毅力等 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做事比较谨慎。
二、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两个飞跃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没 有主观能动作用就没有认识,这种能动 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 实践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实质:掌握知识和方法,然后转变成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两种适应 适应:同化 —— 把外界的事物纳入到已经 存在的思维框架中(消化) 顺应 —— 改变已经存在的思维框架 以接纳外界的事物 认知正是在适应与不适应、平衡与不平 衡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自我调节是相互转化的关键。 因此要承认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屠呦呦(无博士、院士、留洋)
二、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要素:学生、物理世界、教师、媒体 相互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认 识的客体,教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 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主体动作于客体而实 现的。 一切经验都发源于动作,观察、分类、测量、 假设、推理等实际上都是动作,思维活动本质 上也是一种动作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 程和原则
2015年10月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1.基础先行原则:中学物理是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教学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2.归纳与演绎结合原则: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既需要归纳总结,又需要通过演绎推理来加深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3.兴趣激发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趣味的实验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实践与理论结合原则:物理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实践操作,从中感受和理解物理实际问题,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6.个性化与差异化原则: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7.细节与整体结合原则:物理学习既需要关注知识的细节和具体问题,又要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处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8.学科与生活结合原则:物理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原则: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0.任务驱动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
因而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实施,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学会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并树立科学观点、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
优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1 整体性原则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
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
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
②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
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极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教育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①使学生的发展是个整体。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培育学生整体发展的观念。
初高中物理一体化教学原则
初高中物理一体化教学原则
答: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人是而制订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以下五个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要科学;寓教育性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
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确保实验内容自身体系的完整;将实验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
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建立在对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分析得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5)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
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根据物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三原则求实,求活,求新
课堂教学三原则:求实,求活,求新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国家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1、扎实严谨。
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
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
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
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
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系统全面地考虑相关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以下五点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前的各种准备。
1、科学性原则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不能以感性经验为依据,而应该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来设计和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
教学设计应该以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为导向,遵循物理教学律,体现物理教学原则,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能力水平,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注重创设物理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交流各种想法,力图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系统思维的原则对教师来说,系统思维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还要把这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另外还应该考虑把这节课放在一个单元甚至整门学科的教学中来看待。
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精心设计物理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内部的各方面。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目标并不是某一节课所能达到的标准,需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来达成某一目标,所以一定要用系统的理念去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旨在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以目的而展开,它将教学系统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
教学设计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物理教学原则。
本文将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几个原则进行阐述。
一、启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趣味性的故事、有趣的例子等方式,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二、从实际生活中引入物理知识物理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例子、引入实际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强调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评价方式多样化物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多样化,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评价,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都是通过实验发现、总结归纳得出的。
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要把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事半功倍”。
要从注重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发展,就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实验的教学作用,我凭着两年来的物理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下列节本的物理实验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最根本的设计要求,指在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实验方案应该有科学依据和正确的方式。
物理实验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和揭示概念规律,因此,实验的设计应该具有科学性。
如果实验设计中没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或者没有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若不慎形成圆锥摆运动,在摆角小于5度情况下,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就会偏小,教师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人为地设计有悖于科学性的实验。
欺骗的行为一旦被揭穿,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任何工作的前提,在物理实验设计中,教师及学生规范性操作是实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一是保证实验仪器的安全,不受损,例如示波器的演示,预热,光斑不能太亮,操作时间不能太长等保证仪器的寿命。
二是人的生命安全,特别是电学实验我们更加注意安全性原则,一定要规范地操作,否则发生事故后悔莫及。
三、探究性原则物理实验应该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
探究性原则要求:1.所设计的物理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常常影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2.实验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3.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般也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1.问题导向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立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贴近生活实际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体验式学习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科学游戏、实践探究、物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循序渐进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6.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进行实践和验证。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
7.性别平等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性别平等,避免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教师应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对待男女学生,鼓励女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和实验探究,提高女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8.教学评价与反馈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导向,贴近生活实际,注重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创新精神,性别平等,注重评价和反馈。
中学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中学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习的本质是自主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活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从主体变为主体。
2、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大的学习成就。
3、教学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为主线。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主线,坚持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步骤,把握教材的精髓,做到教材的系统、有机、科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要点,掌握教材中的技能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思想观念,达到教材规定的学习目标。
4、教学要注重实践,以实践为主线。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物理知识,在实践中发现物理规律,在实践中。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
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
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都涉及“力”的内容,但二者对“力”的内容要求层次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物理讲“重力”时,只讲到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原则及对教学的影响
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原则及对教学的影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实践。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和物理素养,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原则及对教学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渗透的原则1、适当性原则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选择的传统文化内容与物理课程内容具有适当性。
这包括与课程内容的贴合度、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
例如,在讲解力学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入古代的桥梁建筑、弓箭制作等传统工艺,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积极性原则传统文化中既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观念。
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选择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渗透。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
例如,在讲解光学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入古代的制镜技术,让学生了解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3、趣味性原则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应当注意保持趣味性。
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实例或者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电磁学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入古代的指南针制作和使用技术,让学生了解古代航海家如何利用磁场进行导航,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对教学的影响1、丰富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的背景和应用场景。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能源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入古代的钻木取火技术,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利用能源的方式和对自然资源的认知过程。
2、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 三、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 探究的原则
四、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 五、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另一类表述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 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14-3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 “原则”
复习:中学物理教学内容
•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 么”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 包括物理学知识、方法和物理思维 – 物理课程教学内容:
• 物理学科中特定的事实、概念、原理和问题,以及它们的选择、 组织及呈现方式 • 学校给学生的物理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观点、习惯、行 为的总和。
具体措施
• 通过直观的手段和方法获取丰富的感性 认识 ;
–也可从“已知的知识”开始,经逻辑思维 ,获取新知
• 指导学生进行“二次科学抽象”完成认 识过程
具体措施
• 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经常联 系,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以消除 “具体”与“抽象”的分离 • 如学了牛顿第三定律--与具体的实例 :马拉车、大人与小孩碰、拔河等相联 系 • “能用”、“会用”是掌握知识的标志
教和学的过程
学生大脑与知识客体
• 教学内容必须以 其物质表现形式 出现才能成为被 认识的客体 • 教师要起认 识源于实 践 • 学生知识 的积累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 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 的、最基本的要素: •教师 •学生 •物理世界 •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具体措施
• 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观点进 行教学 • 明确原则的目的
具体措施
• 善于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社会生活实际中 引出物理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间接经验与 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 创造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把知识 用于生活,用于实际,并注意培养学生手脑 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措施
各种产生感应电 动势的条件
磁通量的变化 是产生感应电动 势的条件
• 例:压力概念
• 例: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分解 ——实验演示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 是学的有效途径 、学的目的 注意学习源 • 学的实际 于生活,高 – 间接经验 于生活
– 生产、生活实践、科技 – 知识的实际应用
– 物理学科中适合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思想与观点、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物理学与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物理学的本质和历史;上述内容的 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
物理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
不同学段物理课程的结构
•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
– 分科课程 – 综合课程(物理作为科学课程的一部分)
• 高中:
•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 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这里应突出它 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不涉及它的技术 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 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 济问题(特别是有关当地的生产、能 源、环境等实际问题)。
具体措施
•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 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之间的联系;能解释和说明 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使其产生 求知的欲望和动机
– 必修课程 – 选修课程
• 高中与初中的衔接方式
– 螺旋式上升 – 同心圆放大
教师与教材
教师是教材的主人
教材是教师的工具
对照原来版本的教材
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14-3、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原 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 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当代 科学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建构主义理论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 不断发展的过程。
原则: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说明: •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求 知的认识过程 • 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形成“感 性知识” • “感性知识”只有经科学抽象才能上升成 “抽象的规定” • “抽象的规则”只有经科学抽象形成“思 维中的具体”
认识过程流程图的实际分析
• “抽象规定 ”必须上升 到“思维中 的具体”才 能反映事物 本质 • 完成认识过 程必须经二 次抽象
这四个要素的基本关系是: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被认识 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 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 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整个教学 过程是通过这四个基本要素间的相互作 用实现的。
对“三体”的关系的看法 及对教学的影响
• 教师中心论 注入式(“重 ”教轻“学” ) • 学生中心论 • “主导”、 不指导发现法 “主体”结 指导发现法 合论 为学生的学创 设开放的、自 “导”的内 主的空间 涵
例1 :由于光的折射作用,在水面斜上 方看到水中的物体是“升高”了.但 是,同一个结论可能画出三个不同的 光路图,哪一幅正确?
例2:研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B所受的重力G
的分解时,重力G有时可以分解为F1与F2 • 能否说成“把重力G分解 为压力F2和下滑力F1”? • 在教学中如果向学生强调 :以后遇到放在斜面上的 物体时,重力G应分解为 F1与F2,这是一种“类型 ” .这种做法是否科学?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 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应该把教育学原理与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在中 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提出和切实贯彻 的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一类表述
一、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原则: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原则
• 对新知识的学习 • 反复――不是机械的重复 ――而是螺旋式上升 • 记忆
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 相结合原则
• 学校班级授课中有共性也有个体不 同 • 有统一要求,也有因材施教 • 利于个性、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
具体措施
• 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 • 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数、理结合是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来培养 – 例:动量--中子的发现 • 结合实践、实验过程来培养 – 例:串连、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功分配 • 联系实际培养 – 例:斜抛--投铅球 • 应用解题过程来培养 – 例:“合力总大于分力?”
4、中学物理有丰富的联系实 际、发展学生能力的内容
– 优秀生--提醒其不偏科、注重基础、 科学态度、工作作风、提高自学能力
--尊敬师长、情商
– 差生--应多鼓励,在学习方法、实际 困难上给予帮助,发现闪光点,使其树 立信心,不伤害其自尊心
差生形成原因
• 教师以分数定优、差,把差生当包袱 • 因分数不理想而经常受到老师、家长、同 学的责难、警告、训斥、甚至羞辱,造成 关系不融洽,产生抵触、敌对情绪;心理 压力大,产生自卑感、失败感、失落感- -影响学习成绩、品德 • 教师对差生的否定情绪,使学生缺乏学习 的动力;抑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习和智 力的发展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 基本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于
• 一般教学过程的特点 • 物理学本身的特点 •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
基本特点及有关说明 1、观察和实验是教学的基础
• 说明:
– 物理知识源于实践、观察和物理实验 – 观察、实验是检验物理真理性的标准 –观察、实验是对物理知识获得获得认识的 基础
几种能力及其培养
• 观察力 • 实验能力 • 思维能力 • 定量分析及数学 演算能力 • 自学能力 • 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 通过进行实验来培养 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 合、慨括、抽象”来培养 在理解的同时培养
通过阅读课本、课外读物来培 养 通过练习、实践来培养
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 学习主动性相统一原则
–学: • 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认识过程 • 接受教师的指导 –教: • 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起主导作用 • 切实让学生成为“主体”,不应限定学生发 展的范围 • 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不完全等同与科学探索
智力结构: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
、想象力、记忆力
儿童能独立、自如地完成 的智力任务
儿童还不能独立、自如 地完成的智力任务,但 能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 成
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的教学- -把“潜在”变为“现有”
要求:
教学中必须弄清学生的“现有水平” 和潜在水平,从而确定适合学生的教 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要求,让 学生“可望,也可及” (不能“太高 要求”,也不要“太低要求”)
2、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并发展能力是中心问题
• 说明: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 科学抽象,发现其物理本质的过程 –在概念、规律的认识中同时发展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能力
3、教学中注意物理学 方法的培养
• 说明:
–物理概念:质的规定性,可测、计算 –物理定律、公式:物理量间的规律性反映 –物理规律:定性表述、定量计算是突出的特 点 –数理结合: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例: 光的 感性表象 光的侧面特征 – 光的传播 – 直线传播性 – 反射、折射 – 反射、折射 现象 定律 – 干涉、衍射 – 光的波动性 – 光电效应 – 光的粒子性 光的较全面的 具体反映
光的波粒二重 性
例: 电磁的感性表 象 各种电磁感应 现象
电磁的某侧面特 征
电磁的较全面 的具体反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 一的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 物理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 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 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科 学素养全面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