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为什么氢气球到了高空会爆炸? --空气密度减少,压强降低;
铁轨上撒得碎石做什么用? --减震, 降噪;
海市蜃楼为什么会出现在沙漠和海面,而不是普通 陆地?
--光折射条件;
1.2 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指:由物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认知规 律所决定的教学实践;以及由物理与技术、 物理与社会紧密联系所决定的教学实践。 (1) 重视物理观察与实验的教学实践; (2) 坚持物理与技术、社会联系的教学实践。
例:“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让学生探究发 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演示图1所示的万吨 巨轮在大海中的航行
用实验演示图2所示小铁钉 和鸡蛋沉入水底,而较重的 铁盒则能漂浮在水面。
问题: 1)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可以漂洋过海,一个小小 的鸡蛋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 2)轻小的铁钉沉入水底,重的铁盒漂浮在水面。 为什么? 学生可能猜测的因素: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深度等等。
(1)重视物理观察与实验的教学实践 从科学家来看,物理学家总是先通过观察与 实验认识物理对象特征,进而凭借理性思维 提出假说,建立理想模型,运用数学对假说 进行定量描述,最后还要用观察与实验对定 量描述的内容加以检验和修正,使假说成为 科学结论,从而完成物理理论建立的“第一 次循环”。
如果出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则需采用更先 进的观察实验手段、数学手段或其他手段, 进入下一层次的循环,以达到认识的深入和 理论的更趋合理和完善。
1、促使综合协调 2、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 3、引发使教材系统化方法 4、清晰性
2.4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1)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探究性学习并不仅仅 是学习和运用某一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 种体验。体验是一种心理历程,没有体验就不可能 有所感悟,所以,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体验性教育。 (2)传统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何区别? (3)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几种类型: 知识发现型;问题讨论型;实验探究型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第二章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对教学过程认识的变迁(一)教师中心论这一思想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中心论该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三)主体主导论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四)双主体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然途径。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四)中学物理教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它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

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学原则概念1.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认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1)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普遍的、客观的教学规律,具有客观性。

(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人为制定的,具有主观性、社会性。

2. 物理教学原则(1)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间的矛盾。

②对学生统一要求与学生个别差异的矛盾。

③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他们能力的矛盾。

④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矛盾。

(2)许国梁在本教材提出了七项教学原则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⑤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教学原则是人们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

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原则

例: 光的 感性表象 光的侧面特征 – 光的传播 – 直线传播性 – 反射、折射 – 反射、折射 现象 定律 – 干涉、衍射 – 光的波动性 – 光电效应 – 光的粒子性 光的较全面的 具体反映

光的波粒二重 性

例: 电磁的感性表 象 各种电磁感应 现象

电磁的某侧面特 征

电磁的较全面 的具体反映
教和学的过程
学生大脑与知识客体
• 教学内容必须以 其物质表现形式 出现才能成为被 认识的客体 • 教师要起指导作 用
学生的认识过程
• 学生的认 识源于实 践 • 学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最主要 的、最基本的要素: •教师 •学生 •物理世界 •媒体(含教材、教学设备等)
第二层次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各种产生感应电 动势的条件

磁通量的变化 是产生感应电动 势的条件

• 例:压力概念
• 例: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 分解 ——实验演示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 是学的有效途径 、学的目的 注意学习源 • 学的实际 于生活,高 – 间接经验 于生活
– 生产、生活实践、科技 – 知识的实际应用
• 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 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这里应突出它 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不涉及它的技术 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 理现象,还包括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经 济问题(特别是有关当地的生产、能 源、环境等实际问题)。
具体措施
•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 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之间的联系;能解释和说明 多种自然现象,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 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使其产生 求知的欲望和动机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
主要观点: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
程,学生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 索未知,通过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
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最终达到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
操作或阅读 —— 诱导 —— 再操
(1)学习过程 (2)直觉思维 (3)内在动机 (4)信息提取
操作;
(2)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强化问题意识;从多方面培养和
提高学生能力与科学素养。
4.实现条件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 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诸如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 间
等的最佳组合。它常常通过教学流
二、认知发现学习模式 创始人: 布鲁纳( J.S.Bruner )美国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 与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 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
学生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学规律的反 映,也是社会要求的反映;既涉及
教师的教,也涉及学生的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原则有:
教学整体性原则,即教学的思想性与 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案例
一、关于“认知发现模式”举例 初中物理有关“密度”的教学设计

二、关于“先行组织者模式”举例
高中物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设计
三、关于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分析和举例
1. 正确把握“猜想与假设” (1)正确处理猜想与假设的依据问题 (2)学生有问题困惑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前提 2 . 正确把握实验验证 (1)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2)不是所有的猜想和假设都需要实验验证; (3)恰当地对假设与猜想的依据提出要求。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每一步只是定性或定量研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而把其余变量控制不变,这是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编写教案原则

初中物理编写教案原则

初中物理编写教案原则一、教学目标明确在编写初中物理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制定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本教案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案编写时要注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注重实践性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案编写时要注重安排适量的实验、演示、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案编写时要注重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教案的结构要严谨,条理清晰。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教案要包括导入、新课、巩固、拓展、总结等环节,各个环节要过渡自然,紧密相连。

八、注重教学反思教案的编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原则内容和步骤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原则内容和步骤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原则内容和步骤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方法原则内容和步骤。

一、方法原则1.科学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应坚持以科学为基础,立足于真实、准确、有根据的科学实验和观测数据,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适宜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3.活动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5.探究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方式,独立思考和发现物理规律。

6.记忆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活动、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感性的印象,形成深刻的记忆。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步骤1.教学目标的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量化,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3.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手段的选择: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实验仪器、计算工具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和理解能力。

5.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包括导入、讲解、实践操作、讨论交流、总结评价等环节,以起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作用。

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一、因材施教原则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不能以全班学力最低的学生为准,人为地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以“学科尖子生”为准,随意拓展、拔高,加快教学进度;更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做到既能关注全体、又能兼顾个体,才是对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好诠释。

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物理教师应当做到:1.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优势、弱势及其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2.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是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受到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可能是学习动机出现了问题。

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伤及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3.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针对性地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有的学生适合多听,有的学生适合多练,有的学生适合多思、自我体会,有的学生适合借鉴现成的学习方法,教师都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及时进行调节。

4.在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学习风格向学习策略的转化学习风格是个体所拥有的比较稳定且往往是无意识之中偏爱的学习方式,而学习策略则是灵活的、有计划的、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的性质而随机应变的。

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培养下,学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动地扬长避短。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的过程 。



发展:学生一般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和能力的 发展以及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 素的发展,在物理科学中主要是科学素养的发 展。因此,教学要: 1、 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2、 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听见的内容很快就会 忘记,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亲自动手做过的 才能真正理解。 3、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对智力超常儿童跟踪调查,表 明成功者在进取心、自信心、事业心、毅力等 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做事比较谨慎。

二、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两个飞跃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没 有主观能动作用就没有认识,这种能动 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 实践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实质:掌握知识和方法,然后转变成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两种适应 适应:同化 —— 把外界的事物纳入到已经 存在的思维框架中(消化) 顺应 —— 改变已经存在的思维框架 以接纳外界的事物 认知正是在适应与不适应、平衡与不平 衡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自我调节是相互转化的关键。 因此要承认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屠呦呦(无博士、院士、留洋)
二、教学过程是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要素:学生、物理世界、教师、媒体 相互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物理世界是认 识的客体,教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 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主体动作于客体而实 现的。 一切经验都发源于动作,观察、分类、测量、 假设、推理等实际上都是动作,思维活动本质 上也是一种动作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过 程和原则
2015年10月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

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1.基础先行原则:中学物理是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教学应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

2.归纳与演绎结合原则: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既需要归纳总结,又需要通过演绎推理来加深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其他问题。

3.兴趣激发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趣味的实验和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5.实践与理论结合原则:物理学习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实践操作,从中感受和理解物理实际问题,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6.个性化与差异化原则: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7.细节与整体结合原则:物理学习既需要关注知识的细节和具体问题,又要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理解和处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8.学科与生活结合原则:物理学习应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原则: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验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0.任务驱动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

教师应通过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

因而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就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实施,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学会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并树立科学观点、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

优化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1 整体性原则新的课程标准提倡“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里体现了一个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指新的课程标准具有整体性。

课程是学习目标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中介。

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所以,我们实施这一标准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

②新课程标准改革本身具有整体性。

中学课程是一个有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新课程标准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协调了课程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使教育具有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探索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极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组织教育内容,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使教育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原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①使学生的发展是个整体。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受到身体、认知、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制约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培育学生整体发展的观念。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遵循一定的原则,系统全面地考虑相关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以下五点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前的各种准备。

1、科学性原则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不能以感性经验为依据,而应该以科学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来设计和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

教学设计应该以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为导向,遵循物理教学律,体现物理教学原则,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能力水平,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不同特征进行分析;注重创设物理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交流各种想法,力图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系统思维的原则对教师来说,系统思维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还要把这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另外还应该考虑把这节课放在一个单元甚至整门学科的教学中来看待。

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精心设计物理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内部的各方面。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目标并不是某一节课所能达到的标准,需要一学期或更长时间来达成某一目标,所以一定要用系统的理念去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旨在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以目的而展开,它将教学系统的各部分联系成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

教学设计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中学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遵循一些物理教学原则。

本文将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几个原则进行阐述。

一、启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趣味性的故事、有趣的例子等方式,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二、从实际生活中引入物理知识物理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例子、引入实际问题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强调物理思维的培养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物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评价方式多样化物理学习的评价应该多样化,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考试评价,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浅谈物理教学原则

浅谈物理教学原则

浅谈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人们对教学过程规律的人是而制订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特别强调以下五个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要科学;寓教育性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

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确保实验内容自身体系的完整;将实验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

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建立在对物理事实与物理过程分析得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5)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教育的原则。

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根据物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什么1.问题导向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立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贴近生活实际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体验式学习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观察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科学游戏、实践探究、物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循序渐进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概念,由浅入深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6.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进行实践和验证。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意识。

7.性别平等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性别平等,避免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教师应以客观、公平的态度对待男女学生,鼓励女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和实验探究,提高女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8.教学评价与反馈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是以问题为导向,贴近生活实际,注重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创新精神,性别平等,注重评价和反馈。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一、引言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原则1.选取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物理实验教学应尽量选取具有生动、有趣性的实验内容。

学生对有趣实验更容易产生兴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喜爱度。

2.引入科学探究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分析数据。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其实验兴趣。

三、设计合理的实验流程1.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首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参与实验过程。

同时,明确实验内容有助于整理实验步骤和材料,保证实验流程的顺畅进行。

2.准备必要实验设备和材料为了顺利进行实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包括实验仪器、实验样品、实验器材等。

确保所需实验设备齐全,可使实验过程更加顺利。

3.合理设置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在设计实验流程时,应注意合理设置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步骤应清晰明确,操作方法应简明易懂,以便学生能够根据指导进行实验。

同时,还应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的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四、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鼓励他们进行准确的记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讨论实验现象和数据,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和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和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和模式一、《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特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新课标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强调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化繁为简,以纲领性指导为主,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留出来广阔的发挥空间;新课标要求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标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强调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新课标强调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运用好新课标,并将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应落实的原则1.立足尊重自然科学规律而“求实”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以应用为证实,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广泛应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抓好。

教师可通过举例子或画图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可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悟得物理规律;让学生准确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

在例题解析时,应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挖掘各种隐性条件,如何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出求解式并得出结论和展开解析讨论等。

做到解题步骤严谨,推理缜密。

教师应大量列举学生所学物理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认识和解决各种类似物理问题的能力,务求一个“实”字。

2.立足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而“求活”在物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基础,让学生掌握方法是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体会在大脑中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式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如,验证型学习内容应采用实验观察法来教学;探索型学习内容应采用发现法来教学;论证型学习内容应采用逻辑推理法来教学。

遵循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培养高质量人才

遵循中学物理教学原则培养高质量人才
三、 创 设 物理 教 学情 境 的原 则
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 扩大学生 的感知量 。 这对学生
六、 因材施教 、 区别对待的原则 不 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存在着差异 , 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 差异往往更为明显。我们一方 面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 另一方
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身 的魅 力去激发学 生求 知 的兴趣 和情感 , 使学生 体会到物理 知 提高对物理学 的认识 ,
物理学 是严谨 的科学 , 基于这样 的学科特点 , 科学性原则应 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 ,教 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 比直接
例 如研究 电场 中电荷 的电势能 、 动能变 该 成为指导中学 物理 教学工作 的首要的 、基 本的要求 。在教学 告诉 学生结论 更为重要 。 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虽然很容 易 , 中, 首先要 注意教学 内容的科学性 , 无 论是物理现 象 、 物理概念 化与电场力做 功之 间的关系时 , 和物理规律 的描述 与表达 , 还是 实验或练 习题 的 内容 、 数据等 , 但是 以后 学生 遇到类似 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可 以教 都 必须 正确 无误 。 但 教学内容的科学 性 , 并不意味着对 中学物理 会学生采 用类 比的方法来分析 问题 , 类 比重物 的重力 势能 、 动能 中的某些 概念定 义必须一 步到位 ,立 即给出在中学阶段最严密 变化与重力做 功之 间的关系来确定 电场 中电荷的电势能 、动能 的科学 定义 和解 释。在不违背科学性 和使学生产 生错 误认 识 的 前 提下 . 教学应该通俗易懂 , 深入浅 出 , 不宜过分追求严密性 。 例 如温度 的概 念 ,在初 中定 义为物体 的冷 热程度 ,这样就浅显易 变化 与电场力做功之 间的关 系。这样 , 一方面很直 观( 学生对重 力场 比较熟悉 ) ,另一方 面学生可 以用 同样的方法解 决类 似 问 题, 这就是教给学生方法的重要 性。

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概述物理作为中学科目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教学计划制定的原则,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在制定物理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教学目标也应该与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相一致,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学习要求。

3.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记住公式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制定物理教学计划时,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应该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物理学习是一个探索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之间应该互相激发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在制定物理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对抗性实验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为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原则是人为规定的,从这一点看,教学原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学原则正确的反映了教学规律且符合教学实际,它就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正确运用教学原则,不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原则也会不断完善。

物理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物理新课程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以下五条物理教学原则:一、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物理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即教学生规范物理实验操作,向学生准确地描述物理现象,正确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物理例题和习题等。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的实施教学。

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学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讲物质的比热容时不能把“物质的比热容”说成“物体的比热容”;讲质量时,不能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体的量”;讲物体的受力分析时,不能把“物体所受的力”说成“物质所受的力”等。

另一方面,要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把握和处理教学内容,在中学阶段,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有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教材中的呈现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针对这些内容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既要做到讲准确、讲清楚,又不要一次把某一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

例如,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都涉及“力”的内容,但二者对“力”的内容要求层次是完全不同的;在高中物理讲“重力”时,只讲到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至于重力的进一步分析,在此阶段就不要再加深了。

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教给学生科学准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科学的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由教学规律决定的。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书和育人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

这就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把教育性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物理教学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

如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等环境意识,结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追求科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能的转化与守恒等基本观点,使学生能够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品德以及把科学服务于人类的高尚情操。

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的人的活动。

人是富有感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人的认知因素之外,还涉及人的情感领域的诸多因素,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同样起重要作用,人们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对情感作用认识的一个例证。

既然情感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那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只讲教学的科学性,教学还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实质上是指教师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把科学性和教育性巧妙结合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

物理教学过程中,三者从理念上是可分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

其中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育性渗透在科学性的教学之中,艺术性表现在科学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方面。

二、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重观察实验的原则。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与本学科的特点有关,物理教学也不例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物理首先要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建立相关的感性认识,而实现这种认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观察和实验,这也是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观察实验的重要依据。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提出突出观察实验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物理的环境,使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

这一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次,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突出观察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这一点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三,实验既是物理学的基础,又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第四,从一定意义讲,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的事实材料,要成功进行物理实验,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

因此,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五,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实验并不是仅仅简单的动手操作,真正的实验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和物理理论的指导,也只有在积极的思维参与和正确理论指导下,实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实验。

这就提醒我们,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突出观察实验,绝不能轻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物理学在其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体系,与具体物理知识相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它们具有更基本的基础性和更普遍的适应性,对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只教物理知识的教学是不够的、完整的物理教学必须包括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教育。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物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是基础,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物理事实材料的感性认识阶段,不可能达到对物理学的真正认识。

因为对于感觉到的物理事实并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它;只有对物理现象、物理事实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理解了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

例如,只有观察和实验,人们不可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而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才可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等。

要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真正的深刻理解,就必须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物理学思想、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从物理学内容的角度分析,物理学内容至少包括用文字、公式、图表等多种方式表示的物理知识以及蕴含在知识中的物理学思想方法,物理知识是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物理学思想方法是产生和形成物理知识的源泉,二者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且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对物理学乃至全部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应该也必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就中学物理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重要的课程理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上述课程目标的实现及课程内容的实施都和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密切相关。

只有把物理学思想方法与物理知识融为一体实施教学,学生才可能学到有血有肉的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

可见,物理学思想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只有进行了物理学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才可能完成中学物理的教学任务。

四、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不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包含的一般要素,而且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除此之外,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用较大篇幅对科学探究的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

由这些不难看出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地位。

传统的物理课程(指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以前的物理课程)基本上是学科中心取向的,主要关注物理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涉及科学家研究中的科学探究过程。

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教学重点关注知识的传授,加之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物理教学主要用课堂讲授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基本上用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目标、物理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这既是一个突破,也是物理新课程的亮点之一。

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首先,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其次,由于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其特长、潜能和创造性,从这一点看,科学探究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第三,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实践,实践中能使学生获得多种体验,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可见,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可见,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

它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对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我们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原则的主要原因。

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物理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有极为密切和广泛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接触到物理问题,且有大量的物理问题不仅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例如,为什么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为什么铁路的弯道外轨要高于内轨,为什么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底朝上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游客却不会掉来……,等等。

面对上述问题学生必然想解开疑团,求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如果在相关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开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疑问。

那么,随着学生疑团的解开,不但使学生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有用,体会物理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的神秘感,激发其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