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崇拜很不强烈的东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牛头神”的信仰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这些地区的创世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其次,牛在中国文化中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屈的精神。
在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常常描绘牛力大无穷,能扛着重物渡过广阔的河流和险恶的地形,代表了人们对于顽强、勇敢和力量的向往。
此外,牛还象征着勤劳、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紧密相连。
再次,牛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也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崇拜神灵,将一些事物或动物视为神圣和神秘的象征。
牛在中国古代宗教中经常被视为神灵的载体或代表,人们通常将其作为祭祀的对象。
在一些寺庙和道观里,人们摆放牛形石雕或牛形佛像以示敬意,希望得到保佑和祝福。
此外,牛还在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新年庆祝活动中,人们通常会进行舞龙舞狮等表演,而牛则是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舞动的牛形狮子代表喜庆和祝福,带给人们好运和吉祥。
牛也常常作为图案出现在织锦、陶瓷和绘画作品中,象征着吉利和幸福。
总之,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财富、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稳定、富足和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无疑是深远而持久的,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的认同,更折射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一头牛的“神话”

一头牛的“神话”你可能听说过、或者品尝过这种牛肉——入口即化、口感销魂;你可能在各种广告宣传上看到过这种牛肉——价值千金、分級严格;你甚至可能会在朋友圈的鸡汤文里看到它——一只享受按摩、日日喝啤酒听音乐的牛,“人不如牛”……无数人把神户牛肉称为“世界上最美味的牛肉”、“一辈子总要吃一次的顶级牛肉”,神户牛也有着重重谜团、种种疑虑,不如一次探个究竟。
神户牛是什么牛在说神户牛之前,必然需要先提几句“和牛”与“国产牛”这两个概念。
日本和牛有黑毛和种(Kuroge wagyu)、红毛和种(Akage Wagyu)、无角和种(Mukaku Wagyu)和日本短角和种(Nihon Tankaku Wagyu)这四种,当然,其中大部分(约占90%以上)都是黑毛和牛,原产地包括鸟取、但马、岛根等地,最著名的神户牛即属于黑毛和牛。
可以说,黑毛和牛也成了大多数人眼里顶级牛肉的代称。
然而,国产牛不一定就是和牛,和牛也不一定就是日本国产牛。
先不说澳洲、美国均有和牛杂交品种,“国产牛”指的仅仅只是在日本国内饲养的牛。
可以说,类似于阳澄湖的蟹,无论是何时何地出生、带有何种血统的牛,只要在日本饲养的时间最久,就可以被称为日本“国产牛”。
那么,神户牛到底是什么牛?事实上,名声极响的神户牛并不是一个种类,而是一个品牌。
日本人食用牛肉的历史并不长,由于佛教影响,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肉食无缘。
一直到近代明治维新时期,在天皇的带领下,日本人才开始食用牛肉增强体质,而真正大规模食用牛肉则要到1960年以后。
有趣的是,第一次叫响神户牛大名的并不是日本人,而是英国人。
他在品尝了农夫用于农业作业的但马牛肉之后惊为天人,此后陆续进入神户港的外国船只也要求购买但马牛,名气传开之后,便有了“神户牛”之美名。
自然,当初的神户牛只是肉质较差的耕牛,与今日血统择优之后养殖的肉牛大不相同,只能用来证明但马地区牛的血统叫好。
作为日本三大名种和牛之一,神户牛与其他的两种松阪牛、近江牛都属于在兵库县出产的但马牛。
试析汉画像中的牛元素及其民间信仰

试析汉画像中的牛元素及其民间信仰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9期摘要:在数量丰富的汉画像石中有很多以牛为题材的图像。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汉画像中的牛图像,研究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社会历史的细节,探讨其在汉代文化中的作用,并明晰其所代表的民间信仰。
关键词:汉画像;牛元素;民间信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9.0322000多年前,汉代人们将图形刻在砖石上,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画像石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两汉社会生活最直观的记录,对牛的艺术展现是我们探讨汉文化的一个侧面。
目前已有学者对汉画中的牛图像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徐燕的《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①文章专门探讨了汉代牛耕的类型及其改进技术与意义;曹旭、曾庆硕的《由汉画看牛在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②一文从生产、畜牧、庖厨、交通运输、田猎、竞技娱乐、神话传说与驱魔升仙等八个方面对汉画像中牛图像的内涵进行了考证;贾勇、赵唯的《汉画中的牛神话》③探讨了汉画中牛的神性以及“仙话”和“神话”的矛盾性及价值;牛天伟、金爱秀的《牛神图像》④从民俗的角度对牛图腾崇拜及其背后的辟鬼、协调阴阳、逐疫升仙、雷雨之神、神农炎帝和蚩尤的关系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
虽然上述研究已经相当全面和深入,但整体系统地论述汉画像中的牛图像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1 牛耕与牛车:先进生产力及出行工具的载体人类由蒙昧时代步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从渔猎采集演进为农耕养殖的生产方式。
汉代是我国古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原因。
汉画像中的牛耕及牛车图像,正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
目前出土的均为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且大多分布在陕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等中原及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仅见于江苏。
根据所用犁具的不同,具体可将其分为四种牛耕方式:第一种为二牛抬杠单直辕犁,如山东金乡《汉石牛耕图》,画面上二牛抬杠共挽一犁,牛前一人双手执系引牛,牛后右边一人执竿赶牛,长辕犁的后边有一人扶犁掌控方向和深度,两头牛之间有一孩童扶辕,似在玩耍,扶辕上方还有一牛犊随耕前行⑤;第二种为一牛牵引的双直辕犁,如山东滕县宏道院《牛耕图》,左侧一人扶犁,另一人引牛耕地,大树下一人坐,三人执禾立⑥;第三种为一牛牵引的单直辕犁,如在陕西绥德县王得元墓室东壁门上的《牛耕图》,其采用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一牛在前拉犁,犁辕比二牛抬杠的辕短很多,一人着紧身衣裤,一手扶犁一手挥鞭⑦;第四种为二牛牵引的双直辕犁,如江苏睢宁双沟《牛耕图》,一人扶犁驾驭双牛耕种⑧。
牛头的名词解释

牛头的名词解释一、引言牛头作为一个名词,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化和领域中,无论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还是日常用语中都能看到牛头的身影。
那么,什么是牛头?本文将以2000字左右的篇幅,尝试对牛头这一名词进行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探究其含义和象征意义。
二、牛头的字面含义牛头是指牛的头部,牛在农耕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劳动功能,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头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牛头通常由两只角、两只眼、两只耳和一个鼻子组成,形象鲜明。
牛头不仅是牛身体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符号和象征。
三、牛头的文化象征1.宗教和神话传说中的牛头牛头在许多宗教和神话传说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比如在古代埃及,牛头代表着该国的主神阿蒙。
在印度教中,牛头则象征着毗湿奴神,被崇拜为生命和力量的象征。
此外,牛头还出现在希腊神话中,如美杜莎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拥有着一头毒蛇般的牛头。
2.寓言故事和民俗传说中的牛头牛头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寓言故事和民俗传说中。
其中著名的故事如《牛头马面》和《黄粱梦》等。
牛头马面被认为是阴阳两界的使者,有着各种神奇的能力。
而《黄粱梦》中的牛头人身形象则代表着世间的虚幻和迷茫。
四、牛头的象征意义1.力量和勇气的象征牛头与力量和勇气有着紧密的联系。
牛的头部肌肉发达,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和冲击力。
因此,牛头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勇气和坚毅的品质。
比如在部分西方国家的传统士兵头盔上,常常装饰着牛的图案,代表着士兵的英勇和战斗精神。
2.稳重和坚实的象征牛头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着稳重和坚实的品质。
牛头在形态上表现出一种平衡和稳定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所以在一些古代文化中,牛头被视为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标志。
比如在古印度,牛头被认为是神圣的,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
3.生育和丰饶的象征由于牛在农耕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牛头还常常被用来象征生育和丰饶。
在部分乡村地区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中,人们常常以牛头为图腾,期望能够祈求农业丰收和家族繁荣。
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

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马达加斯加作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岛屿,有着资源丰富。
想要来马达加斯加旅游,就要了解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
那么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有哪些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马达加斯加的风俗禁忌一、宗教马达加斯加宗教政策宽松,各种宗教和平共存。
居民中信奉传统宗教的占52%,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的占41%,信奉穆斯林伊斯兰教的占7%。
极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福音教。
二、礼仪及禁忌崇拜牛:当地人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拜,农业地区以拥有牛多少为财富标志。
牛头为国家的象征。
刚产下的牛犊像婴儿一样要接受洗礼,每周有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
如果汽车行驶在马路上与牛群相遇,必须让道于牛。
“不得无故伤害牛”是该国民众的信条。
崇拜先人:尽管各地区部族风俗有差异,但马国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祖先当作神灵一样来祭祀和崇拜的风俗。
在马国人眼里,死去的祖先们是能量持有者,是他们在冥冥中保护着自己的子孙,也是后代们躯体与精神力量的源泉。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马国人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和祈福仪式,摆上鸡、鸭、牛等供品,奉上自酿的甘蔗酒和蜂蜜等。
通过祭祀活动,族人们有时会得到来自祖先的“神喻”,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抉择或度过难关。
如果有人突遭不测或怪病缠身,会被视作因对祖先欠敬畏而得到的惩罚。
传统的马国人在为死者出殡时,会一路吹吹打打,跳传统舞蹈,女人击掌,男人挥舞标枪,抬棺人边走边猛烈摇晃,直到墓地为止。
翻尸节:是马特有的一种表示对已故者怀念和尊重的风俗。
“翻尸”顾名思义,就是将死者尸体从墓穴中取出来,给尸体翻翻身的意思。
马人认为死者在阴冷黑暗的地下埋了若干年,应该出来“透透气,晒晒太阳”。
翻尸通常在死者入葬几年后进行。
出于卫生考虑,一般选择在旱季,具体日期由族里的风水先生选定。
翻尸仪式举行时,人们小心翼翼地将尸体从墓穴里取出,用新麻布包好,然后在众人簇拥下行进,男女又唱又跳,浩浩荡荡,越是热闹越显得对死者的尊重。
印度对牛的崇拜

印度对牛的崇拜众所周知,印度是牛的天堂。
印度人在家中饲养牛,给牛起名字,同牛说话,用花环和绶带装饰牛。
在印度,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超过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那种神圣的宗教感情确实很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理解。
印度牛还被赋予了信步游走的权利,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上,而且还可以走在高速路上,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浩浩荡荡地穿过闹市,汽车也要为它们让路,交通警对此也束手无策。
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让牛”、“为牛是瞻”的景观。
而这一独特景观的背后是印度独特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在起作用。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度,其中,印度教占主导地位,印度教徒的数量达到人口总数的80%,从绝对数字上看,印度教徒的行为方式就代表了印度社会的生活风貌。
印度教徒崇拜牛,尤其视母牛为他们的圣灵,所以牛在印度人的社会中就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但是,将这一习俗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牛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印度人的喜爱,牛尊崇地位的形成过程是曲折漫长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吠陀”经典书中并没有关于牛崇拜的迹象。
婆罗门种姓的宗教职责之一就是在祭祀时选择什么样的牛采用何种屠宰方法,这说明吠陀时期的印度人既不禁食牛肉也不保护母牛。
这就说明最初进入印度的宗教并不保护牛。
但是,作为上层统治工具的宗教著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形。
实际上当时的广大劳动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牛这种十分有用的家畜,牛已经成为他们基本生活的一部分。
但在当时的印度,牛崇拜还没有出现。
大约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瓦解,恒河流域出现了许多王国,印度的居民、生产、城市和商业的主要集中于此。
这里的季风雨保证了更充分的灌溉,形成肥沃的冲积土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生产潜力的区域[1]。
随着主要生产方式由流动的游牧经济到固定的农业经济的转变,恒河流域的人口增长了好几倍,人口的迅速增长带来的是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之间的矛盾,森林被加速砍伐,自然资源日益枯竭,在人与自然矛盾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由此带来的是战争、干旱和连年不断的饥荒,下层人民面临着接二连三的灾难。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

【云南壮族的“牛崇拜”与“牛图腾”】图腾崇拜名词解释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
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
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
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
”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
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 __,到牛的动物化石、圖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圖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
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
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
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圖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
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
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
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
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
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
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
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

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在印度,你是吃不到牛排与牛肉的,因为在印度,牛是至高神圣的存在,你知道其中的缘由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为什么印度会以牛为神圣,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以牛为神圣的缘由在印度,牛是主神湿婆的坐骑,超过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头牛背上似乎都乘坐着湿婆神,巡视着印度大地,那种神圣的宗教感情确实很难用世俗的眼光来理解。
印度虽然早已是政教分离的现代国家,但宗教在政治生活中仍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以往的一些暴力冲突与宗教纷争不无关系。
圣雄甘地曾说过:“牛是印度千百万人的母亲。
古代的圣贤,不论是谁,都来自牛。
”而当神牛与世俗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根深蒂固的宗教感情和文化氛围下,很难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
据官方统计,新德里流荡的神牛大约有4万头。
因为宪法禁止屠杀神牛,作为重要的农耕工具,在其年老之后,主人因为世俗的经济因素往往并不愿意为他们赡养天年,而是放之于野,任其自生自灭,这是流浪牛最大的源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神牛崇拜并没有超越世俗的价值取向,但由于流浪牛能够得到市民很好的照顾,同时不会受到伤害,因此也可以说是农民转嫁经济负担的一种传统方式,并不会导致良心遭谴。
当然,也有一些家养奶牛被放到街头,只是在挤奶的时候才领回家创造经济价值,利用神牛崇拜占便宜的小人也为数不少。
两大因素的驱使下,造成了印度大都市这种独特的景观。
印度牛口约有2亿头,占世界总量的1/4,只要有极少数人采取前述两种方式,流浪牛的数量便会不断增长。
所以,德里高等法院的这个措施只能是权宜之计。
实际上,正如一位市政官员指出的那样,从2003年9月到2005年3月,他们共捕获3万头流浪牛,但最终这些牛又重新走上了街头。
“保护牛是印度教送给全世界的礼物,只要印度教徒保护牛,印度教就将永远流传下去。
”但究竟谁应该承担起保护神牛的责任,如果把这个责任全民化,那么,极少数人就存在着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方面,世俗的经济规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

浅析苗族的牛文化与牛崇拜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开始了稻作。
苗族生活在山水间,环境较为封闭,千年来依旧沿袭着农耕的传统,仍以水稻种植为主。
牛作为苗族乡亲犁地的最好伙伴,成为了维系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柱,自然得到人们的亲近与尊重,如果没有牛的协作,苗族人民是很难解决食物温饱问题的,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方式使得苗族人家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苗族人家与牛的渊源《苗族古歌》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民间口传文学作品。
《苗族古歌》的第二组《枫木歌》中《十二个蛋》里有唱到妹榜妹留(蝴蝶妈妈)长到12岁,和水泡游方12天12夜,生下12个蛋。
12个蛋生下来,妹榜妹留请来鹡宇孵了三年整,生出人类始祖姜央和雷公、老虎、蛇、龙、牛、大象等动物以及一批鬼怪。
从苗族古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牛在创世纪神话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苗族对牛有来自原始的崇拜,视牛为祖先之一。
历史上,苗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在此过程中,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黔东南《苗族古歌》中《五群妈妈》唱道:经过“河沙坝”时,“野草密又高,苦于鲁难寻,阿妈忧重重。
水牯草里钻,道路被打通。
扶着妈妈走,慢慢朝前东。
”这里说的水牯就是水牛。
黔西北苗族传说迁徙过黄河时,小的家畜都被水冲走了,是牛把人载上了岸,才逃脱了敌人的追赶,得以生还。
由古歌的内容推说,苗族对水牛是怀有极度感恩之情的。
图一苗族反排古歌表演此外还有关于牛皮鼓的传说。
苗家凡是死了人,都兴打牛皮鼓。
一次阿昂(端公)给死人念经,其经书被老牛所吞。
此经书为神仙所赠,书上记载着苗族老家的名字,记着搬到这里来的路线和祖宗的名字,牛把经书吃了会让苗家的死人回不到老家找不到祖宗。
老牛说,经书已在我肚子里化成一张油皮,你只消得把我杀掉,用肉招待客人,皮子用来绷鼓。
把油纸蒙在鼓面上,经书自然就印在鼓面上了。
千古之谜:商周祭祀为何要用牛牲?

千古之谜:商周祭祀为何要用牛牲?商周两代,天子大祀社稷五帝必用牛牲。
此牛由专人饲养于牢中,称“大牢”或“太牢”,要求毛色纯正光泽,不得有病,不得逆毛,不得磕碰破皮,等等,一日三检,极其珍贵。
诸侯、大夫、士祭祀则不用牛,而用羊和猪。
如《礼记·王制第五》:“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少牢,即专养于牢中的羊和猪。
历来古籍对此所记条目繁多,但从来没有讲到“为什么”。
为什么必须如此,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天子大祀用牛数量极大,尤其商代,动辄用牛数十数百头,甚至祭祀王亥时一次用牛牲上千头!游牧社会倒还好说一些,农耕社会里牛是重要生产力,专门饲养这么多牛而一次性杀掉,不搞清楚为什么,又如何了解古代的社会制度与社会心理?这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古籍中没有解释为什么,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
子曰:“礼失求诸野。
”孔子说,中国丢失的那些礼节、文化、思想等,可以去远方的夷人那里寻求。
“野”,不是指野外、民间,指的是“华夏区域之外的地方”。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就说得更明白:“中国失礼,求诸四夷。
”野,就是“四夷”。
(按:先秦及汉的这一常识实际暗示在此之前有一个“全球文明一体化”的阶段。
)根据孔圣人的指引,放眼圣人之前的四夷,西夷人古希腊的关于牛的神话,似正可解开何以商周二代大祀用牛的谜团。
先看神话中“欧洲”名称的起源。
相传,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黎巴嫩、叙利亚沿海一带的以经商和航海闻名的腓尼基,它的国王的女儿名叫欧罗巴。
希腊神话系统中的万神之王的宙斯,看上了这位美丽的公主。
于是他摇身变作一头公牛,诱骗公主骑上牛背,将公主驮到了远方的一块土地上,二人开始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宙斯用公主的名字,命名他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为欧罗巴洲,今简称欧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牛,是万神之王宙斯的化身。
欧洲油画中的欧罗巴骑牛(宙斯)图欧元硬币上的欧罗巴骑牛(宙斯)图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门前的欧罗巴骑牛(宙斯)雕塑在欧洲,最早的城市文明是爱琴海文明。
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

中日两国太阳神话之比较作者:滕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文章通过对于中国和日本各自不同的太阳神话的比较和分析,初步探索造成中日两国太阳神话异同的历史、社会、政治以及自然等原因。
太阳神话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神话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作为光和热的源泉,作为自然界的代表,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受到全世界各个民族的顶礼膜拜,而和太阳神有关的神话传说更是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英国自然神话学派学者繆勒甚至认为以太阳神话作为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所派生,用来解释太阳神话的。
比如古埃及人认为世间的人是太阳神的眼泪变成的,太阳是生命的象征,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美国印第安部落的阿尔贡魁人则把太阳作为造物主、始祖、母亲、生殖者来崇拜,因为在阿尔贡魁人的语言中Kesuk(太阳)这个词就源自于“给予生命”。
太阳东升而西沉,循环往复的现象对于上古先人们来说更是不死、新生的象征,代表了大自然神秘而不可抵抗的神奇力量。
而或许正是由于地处世界神秘的东方,中日两国对太阳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漫长的历史中更是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太阳神话。
中国的太阳神话是由“十日”开始的,据《淮南子·本经训》所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在尧的时候,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庄稼被烤焦,人们没有食物果腹,又饱受太阳烘烤的折磨。
一些猛兽也都从森林中跑了出来,到各地残害百姓。
尧派遣后羿,去往各地诛杀猛兽,解救百姓。
十个太阳被后羿射落其九,只留下最后一个。
这就是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太阳神话“后羿射日”。
而在日本,最有名的太阳神话就是“天之岩户”,记载在《古事记》中。
“伊耶那岐命在洗左目时所生的神名为天照大御神,其次在洗右目时所生的神名为月读命……并切取上须,拔去手脚指爪,驱逐出去。
”两相比较,虽然说中日两国太阳神话的起因同样是因为太阳不同于往常的异动,使得恶神横行、祸事频发,但是其异动的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
中国的牛文化牛图腾

中国的牛文化牛图腾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据说,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把牛驯养为家畜。
牛已与人类相伴数千年。
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至周初人们刻在龟甲或牛胛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
中国文字的创立和发展竟也与牛有关。
牛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
牛根据其品种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黄牛和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力的象征,奶牛则是获取少、贡献多的代表。
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犁铧翻整土地的应用,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巨大,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广泛运用。
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运用牛,就是牛在军事上的运用的典型例子。
牛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
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
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
古人认为,终生耕田犁地、开垦荒原的牛,是盗取天仓谷种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而天帝为了惩罚牛,让牛世代受劳作之苦,为人类所驱役宰杀。
可以说,牛就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因盗取天神的火种给人类而遭受惩罚)。
牛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勤劳的一种家畜,成为人类农业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工具。
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
以牛为标,化牛入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
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春秋时《礼记》上说:“诸侯无故不杀牛。
”只有在遇到国事争端、诸侯歃血(shà xuè)为盟时,才割牛耳取血,每人尝一点牲血,由主盟人手执盛牛耳的珠盘,称之为“执牛耳”。
中西方对牛着一形象的不同诠释

中西方人对牛不同角度的诠释摘要: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动物常被人们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对动物“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中西文化中“牛”的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牛"象征意义的民族性,以更好的去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
关键词:民俗,牛,中西文化,习语民俗是人类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民俗不仅包含着人们相处、相容以及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等最基本的文化指令,而且包含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上的不同,从而也就产生了民俗文化的诸多差异。
各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心理、自然、文化等的因素,对动物也有不同的了解。
动物的象征意义在每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用语种有丰富的体现,其中也有不少差异。
下面就以牛这一形象为例,比较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农业耕种是生存的主要方式,而与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思想便变现为:稳固、人际意识强烈、依赖性强、喜静不好动,勤恳等特征。
而西方文明则因早期的牧狩性生产方式而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具有想外开拓、不断自我追求、自我扩展和自我改革的特征。
正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人们对牛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在机器取代牛耕之前,牛的地位是至观重要的,牛为农业之本,人们养牛、爱牛、尊敬牛。
在汉语中把那些老实、勤恳为人民服务的人比为“老黄牛”。
牛是力量的象征,例如:壮如牛;力大如牛。
人们也把“固执"和“倔强"与牛联系起来,例如“瞧他那样的牛脾气,谁惹了他谁倒霉。
"在中国,“牛”多被用于褒义词中,多被人称颂与赞扬.而在西方,与汉语“牛”想对应的英语单词分别是“cattle",他是牛的总称,包括奶牛、公牛、母牛等。
Cow在英语中多是贬义的,指肥胖、笨拙、粗鄙和令人讨厌的人,例如:cow son(骂人的话),coward(胆小鬼、懦夫)。
中西方对牛着一形象的不同诠释

摘要:随着历史进程地发展,动物常被人们赋予一定地象征意义.由于文化地差异,不同民族对动物“牛”地象征意义地理解也有所不同.通过对中西文化中“牛”地基本象征意义地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牛”象征意义地民族性,以更好地去了解各民族文化地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地误会.关键词:民俗,牛,中西文化,习语民俗是人类群体地一种生活方式,它对人们地生产、生活所产生地影响是巨大地.民俗不仅包含着人们相处、相容以及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等最基本地文化指令,而且包含着人生最基本地行为方式.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上地不同,从而也就产生了民俗文化地诸多差异.各个民族在历史地进程中由于心理、自然、文化等地因素,对动物也有不同地了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动物地象征意义在每个民族地日常生活用语种有丰富地体现,其中也有不少差异.下面就以牛这一形象为例,比较下中西方地文化差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地国家,农业耕种是生存地主要方式,而与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地文化思想便变现为:稳固、人际意识强烈、依赖性强、喜静不好动,勤恳等特征.而西方文明则因早期地牧狩性生产方式而形成以个人为中心地思想文化,具有想外开拓、不断自我追求、自我扩展和自我改革地特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因为中西文化地差异,人们对牛地看法也不尽相同.在以农为本地中国,在机器取代牛耕之前,牛地地位是至观重要地,牛为农业之本,人们养牛、爱牛、尊敬牛.在汉语中把那些老实、勤恳为人民服务地人比为“老黄牛”.牛是力量地象征,例如:壮如牛;力大如牛.人们也把“固执”和“倔强”与牛联系起来,例如“瞧他那样地牛脾气,谁惹了他谁倒霉.”在中国,“牛”多被用于褒义词中,多被人称颂与赞扬.而在西方,与汉语“牛”想对应地英语单词分别是“”,他是牛地总称,包括奶牛、公牛、母牛等.在英语中多是贬义地,指肥胖、笨拙、粗鄙和令人讨厌地人,例如:(骂人地话),(胆小鬼、懦夫).在英语中则多是笨拙、野蛮、暴力、凶猛、鲁莽地象征.例如:(一批笨拙地工人).可见文化地差异往往会让同样地东西有不同地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人对牛地解释一、汉语中牛地内涵与象征意义、训化地牛性情温顺、善良、勤劳例如成语“老牛舐犊”,以牛爱其犊常常用舌舔之德现象比喻人地爱子情深,“老黄牛”比喻勤勤恳恳,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地人.鲁迅先生曾把自己比喻做牛,他说:“我好像一只牛,吃地是草,挤出来地是牛奶,血.”(见许广平《欣慰地纪念品》)可见,牛作为动物在人们地心目中往往是勤劳,甘于奉献地形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牛通人性,被誉为神灵例如牛王,在民间信仰中是保护牛类免疫之神.人们常常在家中供奉它.例如耳熟能详地牛郎织女地故事,还有成语中地“牛头马面”“牛鬼蛇神”.还有相传古时候地神农和战神蚩尤都是牛首人身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牛有多、大之意例如在汉语中,形容人地力气大,用“牛劲”.吃地多说“食量大如牛”.说大话叫“吹牛”.在成语中还有“牛刀小试”一说,用来比喻有大本领地人在小事情上大显身手,而“牛刀割鸡”“牛鼎烹鸡”则是说大材小用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牛还比喻卑微、贫贱、毫不相干例如“老牛破车”常用来比喻做事缓慢,跟不上形势地发展.“牛溲马勃”比喻有用处却不甚值钱地东西.“牛衣对泣”比喻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土牛木马”以泥捏地牛和木制地马比喻有其名而无实用.“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牛象征固执、偏见、愚蠢.如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人莽撞,固执.称脾气倔地地叫“牛脾气”.还有就是“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明事理地人叫道理或论事,徒劳无获,或讽刺对方愚蠢无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汉语中有关牛地习语对牛弹琴(牟融《理惑论》)、牛鬼蛇神(杜牧《李贺集序》)、老牛破车、老牛舐犊、牛刀小试、牛头马面、牛骥同皂、牛衣对泣、童牛马角等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有关牛地传说与风俗著名地传说有:牛郎织女、庖丁解牛、弦高犒师、清代蒲松龄地《聊斋志异》有“飞牛”一说、还有《西游记》里铁扇公主与牛魔王地故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是以农耕为主地国家,在人类早期,牛具有社会、礼仪和宗教地意义.在众多地社会礼仪中,诸如命名礼、成年礼、婚嫁礼等,牛都是不可或缺地食物.可见牛地地位很重要.以前牛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中地神,早在三国时期,就有敬牛地记载.如曹丕《列易传》有一则“努特祠”地记述,书中所说祭牛王一般在农历十月初一.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牛王节在农历四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会把牛喜欢吃地东西和鲜草一起喂给牛吃,为他“招魂”.在贵州榕江车江侗族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人们杀鸡宰鸭相庆,并把鸡翅鸭毛插在牛碰上,以示为牛洗尘,祝耕牛平安.还有就是在中国,数千年来,人们一直迷信者“春牛”地存在.传说中地春牛,身高四尺,长八尺,象征四时八节.在立春地时候,人们往往用纸或泥做春牛,然后抬着春牛举行各种民俗游艺活动,俗称“演春”其高潮就是“鞭春牛”,一人执鞭抽打“春牛”,一边口中颂祝祈祷地词.此外还有贴春牛图,一般图上会绘有一头牛、一个手执柳条地芒童,或在牛侧或在牛背上,示意人们春耕就要开始了.民间百姓还创造了牛舞,其舞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古朴神情、热烈奔放、极富乡土气息.西方人对牛地诠释一、牛地多种英语单词解释、公牛,常用来形容身强力壮地人.)表示雄性、大、多:雄象大型滑车大型挖土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大齿轮出汗很多)貌似强大而行为呆板地人:莽撞而笨拙地人愚蠢地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狂妄自大地人自吹自擂地人)令人讨厌地人:监工恶棍让人厌烦地事)象征野蛮、暴力、凶狠:粗鲁地欧巴桑斗牛斗牛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形容很固执地人:顽固至极顽固执拗地人)荒唐好笑地人或事:废话连篇无稽之谈、母牛,常用来形容懦弱、胆小地人)表示雌性:雌象雌鲸女牛仔)表示徒劳低效地:放牛逐兔用拐弯抹角地方法达到目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让人讨厌地:牛粪! 你个笨女人!)形容威吓、吓嘘:. 这小孩看上去很害怕. 吓得服服帖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形容人懦弱、无能:胆小鬼)摇钱树、让人愉快地事:如愿以偿摇钱树、小牛常用来形容“愚蠢、胆小地人”或“稚嫩地人”)形容人还小、尚未成熟:初恋幼稚期)数量小地东西:为了微小利益而放弃原则、阉割地公牛,常用来形容“愚蠢、呆头呆脑、笨拙”地人例如:“沉默寡言地人”;“胡闹、感蠢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英语中有关牛地习语、一只闯进瓷器店地公牛用它表示既笨拙又有破坏性地人.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她突然闯了进来并打碎了我最喜欢地茶壶,她真地是个鲁莽地人啊!、牛市.股票一直在涨,他赚了很多钱.、一根筋、任性’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时候,他太任性,有点受不了他.、随聊、轻松地交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周末有空,我决定在走之前和朋友们随便聊聊天.、担心、不开心、生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想假如我告诉她这个坏消息地话,她会不开心地.、沉默不语.那个人在上课时沉默寡言.三、在西方有关牛地不同习俗、在印度尼西亚地斗牛:在印度尼西亚,人们以牛斗牛,比赛时有公牛.赛前牛主人给牛灌药酒,然后拉到阳光下曝晒,赛前时还要经过一番打扮,在牛鼻子上拴上美丽地彩带,额上戴着镀金地链子,链子下挂上小铃铛,十分漂亮、威风.斗牛地角斗士很尖利地,两牛斗到筋疲力尽地时候,败者往往头破血流、伤痕累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西班牙地斗牛:西班牙素有“斗牛之国”地称号.在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斗牛是一种很普遍地习俗.斗牛前要举行入场仪式,在雄壮地乐曲中多名斗牛士身着华丽地绣花绣金地紧身衣和紧身裤,头戴三角帽、足蹬便鞋,由两名骑士作为先导,列队进入斗牛场.表演分六节进行,每节大约分钟.凶暴地公牛冲进斗牛场,先由七八个斗牛手挥舞着红绿两面地斗篷,在不同地地点,挑逗公牛,经过几个回合地挑逗和刺激,公牛变得怒不可遏.再由两名刺牛士手持长矛,直刺牛背,牛被刺得鲜血直流,性情更加暴躁和疯狂.然后出场两名勇敢地剽师,用手中梭镖伺机向公牛投射,每次两镖,共投三次,身中三对梭镖地公牛疼痛难忍,变得更加凶狠,这时,真正地头号牛士——杀牛手出场.他先用斗篷逗公牛,当指挥师和牧师宣布授予杀牛手结束公牛生命地权力时,杀牛手用一支长剑直刺牛地心脏,是它丧生.斗牛士勇敢地象征,是英雄气概地表现,是富有民族特色地竞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传统鬼怪文化与东亚电影的身份认同_以中国_日本_韩国鬼怪类型片为核心

97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文化圈里,鬼神文化在构成本民族身份与想象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源于祖先崇拜的鬼神文化以严密的系统、逻辑,不仅给原始初民们打上了明晰的地域性烙印,更以缺席而在场的方式为深陷困境的人们许下了一个因果善报的伦理诺言,有效地约束了社会人群的道德规范。
法国学者格罗特说:“在中国人那里……似乎死人的鬼魂与活人保持着最密切的接触……当然,在活人与死人之间是划着分界线的,但这个分界线非常模糊………鬼魂实际上支配着活人的命运。
”(1)所谓“最密切的接触”、“支配”,透露出在敬畏基础上的人鬼相亲。
从现代的人性观来说,以鬼怪片为代表的非理性类型电影,在用超越现实的艺术想象映照现实人性缺陷这一方面上有着显著的优点。
对此,胡克归结得好:“如果没有非现实电影类型的开拓,至少还会造成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对于人性的理解会造成偏差,难以充分展示人性恶的方面。
其次难以表现人的深层欲望,反文化因素也就缺少更多的表现机会。
再有就是在艺术形式方面难以更大地冲破视觉禁忌,造成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精神上和艺术上更多地获得解放。
”(2)在目前国内电影创作中,这三方面都是匮乏的。
确切地说,由于鬼神文化与现代文明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传统鬼神因广泛的崇拜基础而具备较为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到了今天却只能龟缩在藏污纳垢的民间,这在相当程度上致使鬼神类型电影的发挥空间日益狭窄;以批判迷信弘扬文明为己任的启蒙思潮彻底解构了鬼神的精神意义,同时也导致传统文化的面目日益模糊。
这种情形在当下大陆的鬼神片中比比皆是。
一、中国鬼怪的尴尬:何处是家园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陆鬼怪类型片是缺席的。
个中原因在于,鬼怪文化在中国现代社会中难以获得存在的合法性。
即便在目前的接受情境中,唯物论也仍成了鬼怪电影的创作障碍。
鬼怪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所造就的精神家园后,只能是一种无处告白的尴尬;国内鬼怪片摇摆于诸多类型,在凶杀、吸毒、枪战、情色等等类型元素中,鬼怪总是退居次席,仅是刺激感官的视听元素,而与深层次的文化传统无关。
不吃牛肉的玄学原因

不吃牛肉的玄学原因
玄学的信仰认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所有的生命形式,任何对其他生
命形式的侵害都将导致宇宙和自然的不平衡,从而使人类得不到自然的充
分利益。
因此,玄学者尊重动物的饮食选择,他们不会涉及吃牛肉。
据说,牛在古代东方文化中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它被认为是天神或神
力的象征,所以,东方文化中,人们将牛视为圣洁的动物,也被认为是神
的吉祥物,因此,不吃牛肉成为大多数玄学者的饮食习惯,他们不想犯错,扰乱宇宙和自然的和谐。
玄学信仰还认为,牛身上有着神圣的威能,它们拥有高贵的精神,对
人类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因此,玄学者尊重牛的价值,当然也不会涉及吃
牛肉。
玄学更注重接受宇宙的本质,以及认识、探索和和平共处世界的科学
技术,玄学信仰认为,吃掉生命是令人恐惧的,不仅会伤害动物,也会伤
害人类的道德规范,令人的灵魂失去和谐。
玄学中还有其他许多原则,这些原则也表明,玄学一贯追求一种生活
方式,谨慎,尊重自然以及其他生命形式。
牛头人这个梗怎么来的

牛头人有着流传悠久的历史,诞生于古埃及时期,起源于宗教思想。
西塞罗时代的埃及人以牛的形状来表达神至高无上的威严、象征着太
阳宗教崇拜仪式中神圣祭司的光辉,而牛头人便由此而生。
古埃及神话中有一位叫芙蓉的女神,由九头蛇所组成,掌管四面八方,秉持公正,众神歌颂,受神明普遍崇敬。
据说芙蓉在其形象的变换过
程中出现了牛头人的身影,逐渐发展成现代版的头颅部位被献给牛的
形象。
后来,由于古埃及文明的传播,牛头人便被联系到希腊神话中著名的
怪物,也就是说有牛头人头部,身体部分为人,其余部分全部牛身。
在希腊神话中,这种怪物一直被认为是非常强大又阴险狡猾的,并且
有着强大的领导能力,可以控制别人的思想,因此牛头人也受到希腊
人的敬仰。
此外,圣经中也提到了牛头人,用以比喻除了神的智慧和力量之外,
外来的邪恶诱惑。
牛象征着顺从和忠诚,以让人意识到牛头人是一种
可以改变自己的邪恶本性的存在,付出努力就可以洗去邪恶。
在古希腊文明中,牛头人象征着勇气和能力,也受到希腊人普遍尊崇。
就这样,牛头人渐渐地被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所接纳,并且渐渐成
为常见的宗教和文化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牛头人象征着神圣、勇敢和崇高的精神,拥有历史深刻的
影响。
它的出现为人类的文化带来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精神,具有很重
要的价值意义。
印度河流域文明失落之谜-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古印度敬牛之谜在濒危动物家族中,牛也是一个类群,当然不是指我们常见的家牛,而是家牛的祖先--野牛。
世界上有好多种野牛,美国的“比尔野牛”、欧洲的高加索野牛和波兰野牛、爱在泥水中跋涉的非洲野牛,以及种类丰富的亚洲野牛⋯⋯可是,所有的牛都不如印度的牛“牛”。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国”,共有牛两亿多头,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有印度人口的二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印度每两个人中就有一头牛。
而且,印度的牛还有“圣牛”之称,印度教徒是不会吃牛肉的。
为什么牛在印度文明中有着这么神圣的地位呢?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很大关系。
不光是牛,在众多的动物之中,与印度教有关的最多。
印度教主张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把许许多多大山大河,动物植物都敬奉为神,或当做精神的寄托,形成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梵文化”,处处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
印度人尊崇好多种动物,例如猿猴类就有称为「哈努曼」的猴神,被许多印度的村镇到处都供奉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翁罗摩王子在和恶魔罗婆那作战时,千钧一发之际得到猴军相助,因而取得最后胜利。
从此以后,猴子就被纳入诸神当中,受到人们敬奉。
此外,印度人宠养有许多的小松鼠和多得数不清的乌鸦,大象在印度则是象征幸福的神祗之一,印度钱币就上印有三种动物:虎、犀和大象,而国徽上则有四种动物: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
不过,在所有动物中最“神圣”的就属牛了。
而牛之所以被视为“圣牛”,成为宗教上崇拜的对象,有数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牛是湿婆神的骑乘,也是他的麾下,同时那头牛还是人称为‘南蒂’的生殖之神。
” 有的提出,“牛是以创造之神毗湿奴为本、与毗湿奴一起创造出来的神圣生物。
”还有人说,“印度教众神中以湿婆与毗湿奴最具人气。
毗湿奴不同于性格激烈的湿婆,脾气温和;而且在世间遭遇灾难时会化身成世间生物拯救生灵,据说化身有十种。
他的第八个化身--黑天神,具备神力擅吹笛,拥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时是个牧童,看牧的就是牛。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
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
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比起中国其他文化现象,中国宗教是最古老的,而且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不断。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换着形式和内容,引导和接受中国人的崇拜。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宗教当包括以自然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以上帝天命崇拜为中心的三代秦汉宗教,以上层人士为主体的信仰对象——本土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以及以下层人士为主体的信仰对象——民间宗教。
为了突出中国民间宗教是一种新兴的宗教,我们又习惯地将此以外的宗教统称为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传统宗教的多种信仰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教的源头是中国原始宗教。
中国原始宗教以其自然崇拜、灵物崇拜与灵魂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与偶像崇拜的形式表现出原始自发宗教的信仰特征,即多神崇拜。
我们说,在原始自发宗教中崇拜多神,那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曾出现过的现象。
至于人为的宗教产生以后,尤其是统一的至上神产生以后,还仍然奉行多神崇拜,那就是中国宗教所特有的现象了。
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在华夏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时期,即三代秦汉时期。
三代以降,以庶物为崇拜对象的原始自然宗教继续流行,诸等天神与地祗,以其各自的超自然性而受到人间的崇拜。
中国宗教并未随着夏代在多神之上出现了百神之长的“天神”,殷代产生了至上神“帝”,以及周代出现了“天”(上帝),而就此结束多神崇拜去奉行一神独尊。
在夏商周三代奉行的天神崇拜系统中,反映自然属性的具体之神共存于天庭之中,各行其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牛崇拜很不强烈的东亚,日本、朝鲜半岛,中国,“牛头神”的信仰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这些地区的创世...为了这个问题看了半个月的书,仍然毫无头绪,挫败感严重啊,现在只能把一些零散材料贴在这里了。
中国传统社会的神怪体系颇为复杂,是多种体系长期斗争融合、相互借鉴而成的,如果划分起来可以分为:民间故事传说、文人志怪笔记、道教星宿神灵、传奇故事文学、佛教经典传等等,但是其中脉络颇为复杂。
单以传统神怪体系中的牛形象来看,这几个部分中都有涉猎,但也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不过如果细致追求起来,还是有不少地方很有趣。
一,中国传统神怪故事中的“牛”形象1,中国传统神怪体系的最早来源,自然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所留下的记忆残像。
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中,牛是重要崇拜对象,按照现在的解读,蚩尤的九黎部落,就是牛与蛇崇拜的部落,尤字当通”牛”,这个说法还不确定。
但是伏羲、炎帝等神明的牛头人身传说版本也多可见于先代文书。
《山海经》有条目记载“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
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
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
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
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金篓子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女登,为少典妃。
游华阳,有神龙感女登,生炎帝,人身牛首,有圣德,以火承木,都陈,迁鲁。
嘉禾生,醴泉出。
在位百二十年。
而这些原始记忆所留下来的残像,虽经历千年的变迁,现在仍有影响,到现在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以图腾的形式祭拜牛神,典型如壮族”牛王“,虽然已经带有较为严重的道教痕迹,但本身仍然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的本质。
,2,”道教“中,牛的形象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从刘向作《列仙传》,其中想象老子出关所骑为一头“青牛”后,青牛就成为道教中“升仙”的引路人形象,在大量的道教“修仙体“文字中,”青牛道士“代表者丰厚的含义,可以被认为是老子化身,可以被认为是”根骨精奇“的修仙求道者,也有故事中作为道人升仙的标志。
幽明录桓玄在南郡国第居时,出诣殷荆州,于鹄穴逢一老公,驱一青牛,形色瑰异,桓即以所乘马易牛。
乘至零陵溪,牛忽骏驶非常。
因息驾饮牛,牛径入水不出。
桓遣人觇守,经日绝迹也。
元嘉中,益州刺史吉翰迁为南徐州。
先于蜀中载一青牛,下常自乘,恒于目前养视。
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
及亡,牛流涕滂沱。
吉氏丧未还都,先遣驱牛向宅。
牛不肯行。
知其异,即待丧。
丧既下船,便随去。
神仙传沈羲者,吴郡人也。
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而不知服食药物。
功德感于天,天神识之。
羲与妻贾氏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道次忽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数十骑,皆是朱衣仗节,方饰带剑,辉赫满道。
问羲曰:“君见沈道士乎?”羲愕然曰:“不知何人耶?”又曰:“沈羲。
”答曰:“是某也,何为问之?”骑吏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从少已来,履行无过,寿命不长,算禄将尽,黄老愍之。
今遣仙官来下迎之,侍郎薄延者,白鹿车是也,度世君司马生者,青龙车是也,送迎使者徐福者,白虎车是也。
”须臾,忽有三仙人在前,羽衣持节,以白玉版青玉介丹玉字授与羲,羲跪受,未能读。
云拜羲为碧落侍郎,主吴越生死之籍,遂载羲升天。
时道间锄耘人皆共见之,不知何等。
须臾,大雾,雾解失其所在,但见羲所乘车牛入田食苗,或有识是羲牛者,以语其家弟子,数百人恐是邪魅将羲藏于山谷间,乃分布于百里之内求之,不得。
封君达者,陇西人也。
服黄精五十余年,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
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
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后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仙去也。
拾遗记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
父名邺,为酇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
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
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夫,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
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
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
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
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
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
此牛尸屠国所献,足如马蹄也。
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搜神记汉时有杜兰香者,自称南康人氏。
以建业四年春,数诣张传。
传年十七,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遗授配君,可不敬从?”传,先名改硕,硕呼女前,视,可十六七,说事邈然久远。
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支,小者松支。
钿车青牛上,饮食皆备。
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
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飘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至其年八月旦,复来,作诗曰:“逍遥云汉间,呼吸发九嶷。
流汝不稽路,弱水何不之。
”出薯●子三枚,大如鸡子,云:“食此,令君不畏风波,辟寒温。
”硕食二枚,欲留一,不肯,令硕食尽。
言:“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远,以年命未合,且小乖,大岁东方卯,当还求君。
”兰香降时,硕问祷祀何如。
香曰:“消魔自可愈疾,淫祀无益。
”香以药为消魔。
许真君真君乃化身而去。
俄顷,果见黑牛奔趁黄牛而来,大王以剑挥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
许君所化黑牛,趁后亦入井内。
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径归潭州,却化为人(黑牛即为青牛)堡女褒女者,汉中人也。
褒君之后,因以为姓。
居汉、淝二水之间。
幼而好道,冲静无营。
既笄,浣纱于浕水上,云雨晦冥,若有所感而孕。
父母责之,忧患而疾。
临终谓其母曰:“死后见葬,愿以牛车载送西山之上。
”言讫而终。
父母置之车中,未及驾牛,其车自行,逾淝、汉二水,横流而渡,直上浕口平元山项。
平元即浕口化也。
家人追之,但见五云如盖,天乐骇空,幢节导从,见女升天而去。
及视车中,空棺而已。
邑人立祠祭之,水旱祈祷俱验。
今浕口山顶有双辙迹犹存。
其后陈世安亦于此山得道,白日升天。
姝长吁曰:“我所以恳恳者,为是青牛道士的苗裔;况此时一失,又须旷居六百年,不是细事。
于戏此子,大是忍人。
”马周周大惊,问以禳制之术。
天纲曰:“可自此东直而行,当有老叟骑牛者。
不得迫而与语,但随其行,此灾可除矣。
”周如言而行,未出都门,果有老叟,骑牛出城,默随其后。
缭绕村径,登一大山。
周随至山顶,叟顾见之,下牛,坐于树下,与语曰:“太上命汝辅佐圣孙,创业拯世,何为昏沉于酒,自掇困饿。
五神已散,正气凋沦,旦夕将死,而不修省邪?”3,二十八宿星官中的牛宿,虽然有牛郎织女这样一个美丽传说,但也经常被理解为”金牛“,这两个到底哪个更正统已经难以考证,但是在传统故事中,除了留有大量的牛郎织女故事外,金牛故事也是不可忽略,其或许与二十八宿有关。
异苑晋康帝建元中,有渔父垂钓,得一金锁。
引锁尽,见金牛,急挽出牛,断,犹得锁长二尺。
幽明录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
古有钓于此潭,获一金锁,引之,遂满一船。
有金牛出,声貌莽壮。
钓人被骇,牛因奋勇跃而还潭,锁乃将尽,钓人以刀斫得数尺。
潭、濑因此取名。
淮南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集异记兖州人船行,忽见水上有浮锁,牵取得数许丈,乃得一白牛。
与常牛无异,而形甚光鲜可爱。
知是神物,乃放之。
牛于是入水,锁亦随去。
御览九百(此虽为白牛,但是浮锁等特征明显是金牛特征)4,民间信仰中,牛作为五畜之一,也会在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一席之地,是作为为人服务回报而来的。
而白牛则自古都是作为祭祀的最佳牛选,在必要时千金难求一头。
幽明录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
牛忽熟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
都督咒之曰;“汝若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
”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
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
”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
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
冲醉止得启,冲闻之叹息,都督痛加鞭罚。
桓玄时,牛大疫,有一人食死牛肉,因得病亡。
死时,见人执录,将至天上,有一贵人问云:“此人何罪?”对曰:“此人坐食疫死牛肉。
”贵人云:“今须牛以转输,既不能肉以充百姓食,何故复杀之?”催令还。
既更生,具说其言。
于是食牛肉者,无复有患。
颍川陈庆孙家后有神树,多就求福,遂起庙,名天神庙庆孙有乌牛,神于空中言:“我是天神,乐卿此牛。
若不与我,来月二十日当杀尔儿。
”庆孙曰:“人生有命,命不由汝。
”至日,儿果死。
复言:“汝不与我,至五月杀汝妇。
”又不与。
至时妇果死。
又来言:“汝不与我,秋当杀汝。
”又不与。
至秋遂不死。
鬼乃来谢曰:“君为人心正,方受大福。
愿莫道此事,天地闻之,我罪不细。
实见小鬼,得作司命度事干,见君妇儿终期,为此欺君索食耳,愿深恕亮。
君禄籍年八十三,家方如意,鬼神佑助,吾亦当奴仆相事。
”遂闻稽颡声。
护军琅邪王华,有一牛,甚快,常乘之,齿已长。
华后梦牛语之曰:“衰老不复堪苦载,载二人尚可,过此必死。
”华谓偶尔梦。
与三人同载还府,此牛果死。
侯官县常有阁下神,岁终,诸吏杀牛祀之。
沛郡武曾作令断之,经一年,曾迁作建威参军。
神夜来问曾:“何以不还食?”声色极恶,甚相谴责。
诸吏便于道中买牛,共谢之,此神乃去。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刘尹在郡,临终绵?(啜口换忄),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搜神记义兴方叔保得伤寒,垂死,令璞占之,不吉,令求白牛厌之。
求之不得,唯羊子玄有一白牛,不肯借。
璞为致之,即日有大白牛从西来,径往临,叔保惊惶、病即愈。
5,还有两个形象较为普遍的,一个是地狱的狱卒牛头,一个就是孙悟空的好兄弟老对手牛魔王。
幽明录巴丘县有巫师舒礼,晋永昌元年病死,土地神将送诣太山。
俗人谓巫师为道人,路过冥司福舍前,土地神问吏:“此是何等舍?”吏曰:“道人舍。
”土地神曰:“是人亦道人。
”便以相付。
礼入门,见数千间瓦屋,皆悬竹帘,自然床榻,男女异处,有诵经者,呗偈者,自然饮食者,快乐不可言。
礼文书名已到太山门,而身不至。
推问土地神,神云:“道见数千间瓦屋,即问吏,言是道人,即以付之。
”于是遣神更录取。
礼覌未遍,见有一人,八手四眼,提金杵,逐欲撞之。
便怖走还出门,神已在门迎,捉送太山。
太山府君问礼:“卿在世间,皆何所为?”礼曰:“事三万六千神,为人解除祠祀,或杀牛犊猪羊鸡鸭。
”府君曰:“汝佞神杀生,其罪应上热熬。
”使吏牵着熬所。
见一物,牛头人身,捉铁叉,叉礼着投铁床上,宛转身体焦烂,求死不得。
经一宿二日,备极冤楚。
府君问主者:“礼寿命应尽?为顿夺其命?”校禄籍,余算八年。
府君曰:“录来。
”牛首人复以铁叉叉着熬边。
府君曰:“今遣卿归,终毕余算。
勿复杀生淫祀。
”礼忽还活,遂不复作巫师。
杜子春未顷而将军者复来,引牛头狱卒,奇貌鬼神,将大镬汤而置子春前,长枪两叉,四面周匝,传命曰:“肯言姓名即放,不肯言,即当心取叉置之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