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壁内聚积了大量脂质沉积物,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造模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包括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

动物模型是通过将动物暴露在特定环境或进行特定操作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特点。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猪等。

这些动物模型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方式等方面与人类相对接近,能够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体外模型是通过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以研究其相关机制。

体外模型包括细胞培养模型和体外血管模型。

其中,细胞培养模型利用培养的细胞,如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体外血管模型则是通过构建人工动脉血管或使用已移植的动脉片段,在实验室中模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以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进一步推动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对于文章的整体逻辑和内容的呈现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引出主题。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引起读者对这一疾病的兴趣。

接着,在文章结构的第二小节中,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为什么研究这个方法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进行详细讨论。

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g / 动脉 粥样硬化是一 种年龄相 关疾病 , 严重危 害人类 健 1
康, 因此 , 建立一个 良好的简单易行 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 凝 , 离 心( 4 ℃, 3 0 0 0 r / m i n , 1 5 m i n ) , 分离 出血 浆 , 注入 已加 型是人们进一步认识和 防治动脉硬化 的研究手段 。当前应 好 1 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E 肌 一N a 2 ) 1 . 5 m g / m L 3 0 止 及 用较多的是在单纯喂饲 高脂饲料 、 高脂 血症 动物模 型的基 抑肽酶 ( 5 o o UU / m L ) 0 ̄ 的 E 2 P管 中 , 于 一8 0 %冻存备 用。 础上手术损伤动脉 内膜 [ 1 ] 致动脉 粥样硬化模 型。我们采用 摘取 升主动脉 5 m l T l , 并 取肝脏横 断面 , 用1 0 %福尔马林 固 高脂饲料喂饲辅 以维生素 肌注 和尼古丁灌 胃的方法 建 定 , H E染色后观察 主动脉壁斑块沉 积和肝 细胞脂质沉积情 立大 鼠动脉粥样硬化 的动物模型 , 为动脉粥样 硬化 的实验 况 。 研究提供 了一种简单 、 快速 、 易行 、 无创的方法。
维普资讯
宁夏 医学院学报

3 5 0 ・
J o u r n a l o f Ni n g x i a Me d i c a l Co l  ̄g e
第2 9卷 4期 2 0 0 7年 8月
文章 编号 : 1 0 0 5—8 4 8 6 ( 2 0 0 7 ) 0 4一 O 3 5 O一0 2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4 T C 、 T G 、 L D L 和 I - I D L的测定 1 . 5 统计学方法

分别采用酶法- I D L 。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L一蛋氨 酸 ( L—m t ,连续 8周后 在 主动 脉 弓见 到 e) 局部 内膜 细 胞 收 缩 及 内 膜 下 水 肿 病 理 改 变 。Je on 等 L应 用 高胆 固醇饮 食加 球囊 导管 损伤 血管 内膜 的 6 J 方 法 ,8 后 可 出现 明显 A 周 S表现 。 目前建 立 A S模 型 最 常用 的 鼠类 是 大 鼠,模 型
2 大 鼠动 脉粥 样硬 化模 型 的建立 及评 价
大 鼠不仅 具有 A S的特 性 ,而且 饲 养 方 便 、生
是稳 定 的… 1,因而 ,已成 为建 立 高 脂 血 症及 A S模
型应用 最广 泛 的动物 之一 。
存 能 力强 、死 亡率低 、成本低 廉 、获取 容 易 、经 济
效 益 比较 高 ,所 以大 鼠 A 模 型得 到 了广泛 使用 。 S 目前 已形 成 多种建 立 大 鼠 A S模 型 的方 法 。包 括喂 养 法 、 内膜 损 伤 法 、免 疫 刺 激 法 等 。郭 延 松
小 鼠有 经济 、易 得 、耗药 量少 、饲养 和 给药方 便 的优 点 ,但是 小 鼠有一 套 与人类 截然 不 同的脂类 处 理体 系 ,不 易 形 成 病 理 模 型 。Jhsn等L 喂 以 ono 7 J 高脂饮 食 1 个 月 的 A o 因敲 除小 鼠在头 臂动 脉 2 pE基 可 有 闭 塞性 血 栓 形 成 。R sne oefl L发 现 A o d等 8 J pE基 因敲 除小 鼠饲 以高脂饮 食 1 月 ,在 4 5个 2—5 周 时 4 可观 察 到 头 臂 动 脉 有 高 发 的 不 稳 定 斑 块 。 B s l i fm
高脂 血症 ( 至 血 脂 正 常 ) 可 诱 发 家 兔 的 A 甚 S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探讨。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

在冠状动脉,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在颈动脉,可能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在肾动脉,会造成肾功能不全;在下肢动脉,则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等。

(二)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可直观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

2、血液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三)危险因素1、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2、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

5、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6、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四)治疗方法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2、药物治疗(1)他汀类药物降低 LDLC 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

(3)降压药和降糖药控制血压和血糖,减轻血管损伤。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一)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了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兔等。

常见的造模方法包括高脂饮食诱导、基因敲除或转基因等。

(二)发病机制的研究1、内皮损伤学说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多种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等均可导致内皮损伤。

2、炎症反应学说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等浸润血管壁,促进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焦 宏 陈彦静(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多因素引起的。

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的发病机制出发,介绍了几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中图分类号】R332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1484(2009)06-0066-03 动脉粥样硬化(at herosclero sis ,As )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的一种常见血管病。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纤维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建立类似于人体As 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的前提。

常用的实验动物中,鸟类(鸡和鸽)由于其结构和机能与人体不同,虽可形成自发性As ,临床研究价值也不大;近似于人体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的实验动物猴和猪因其价格和饲养费用太高,也不能作为广泛的研究对象;常用动物家兔却不易形成自发性As ;大鼠作为实验室常用动物,因其容易饲养、生活易于控制,常作为实验研究As 的对象,但建立鼠的As 模型还在不断摸索,现就此作一综述。

1 高脂饲料喂养As 的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其形成与脂质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高饲料中脂质的含量是建立As 的基本方法。

目前,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主要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饲料的脂质主要由猪油和胆固醇组成,饲料中脂质的含量及喂养时间是决定造模成功与否的关键。

依据动物解剖学,大鼠无胆囊,消化液中胆盐分泌受限,导致脂质吸收受到限制,饲料中的胆固醇不易吸收,短期内不易形成高血脂症,也就不易形成As 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高胆固醇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大脑供血动脉等处。

它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探索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使用健康的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2.实验组设定: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饮食,实验组饲喂高胆固醇饮食。

3.检测指标: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检测小鼠血脂水平和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

4.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同时,动脉内膜厚度也明显增加,出现明显的斑块形成。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胆固醇饮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之一。

胆固醇在体内积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

2. 运动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

3.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采取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高胆固醇饮食和运动不足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家兔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建立

家兔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建立

家兔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建立田春鸥;张鑫;袁媛;李子付;张永鑫;张磊;赵瑞;杨志刚【摘要】目的:探索建立稳定的家兔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的方法。

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只,普通饲料喂养,行股动脉切开手术;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10只,高脂饲料喂养并行股动脉切开手术;高脂喂养联合球囊损伤组10只,高脂饲料喂养并行经股动脉血管内椎动脉颅内段球囊损伤术。

各组手术均在适应性喂养2周后实施,术后继续以原饲料喂养。

分别在术后2周和4周行目标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并进行血脂水平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对照组与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的目标椎动脉DSA及血管病理切片均未发现明显差异。

高脂喂养联合球囊损伤组术后2周DSA提示,3例有目标段椎动脉轻度管腔狭窄,6例仅见管壁毛糙;术后4周DSA提示,5例可见目标段椎动脉管腔轻度狭窄,2例管腔中度狭窄,2例仅管壁毛糙。

血脂水平检测显示,高脂喂养的两个实验组动物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5),单纯高脂喂养组与高脂喂养联合球囊损伤组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病理检查提示,高脂喂养联合球囊损伤组可见目标段椎动脉内皮结构紊乱,连续性中断,内膜下见泡沫细胞沉积。

结论:通过高脂喂养联合血管内球囊损伤,可成功建立较为稳定的家兔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Objective:To provide a simple and replicable method of building an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model ofrabbits .Methods:Twenty‐five N 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Five rabbi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fed with normal diet and received sham arteriotomy of femoral artery .Ten rabbitsin pure high‐fat diet group were fed with high‐fat diet and received shamarteriotomy of femoral artery .Ten rabbits in balloon‐injury group were fed with high‐fat diet and underwent endovascular balloon‐injury operation of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through femoral artery .All the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after two weeks of adaptive feed .Each group was fed with previous diet after operat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of target vertebral artery was performed two and four weeks after operation (four and six weeks after the scheduled diet) .Serum lipid level was test and the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 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y DSA or pathological detection of blood vessel in target vertebral artery of&nbsp;control group and pure high‐fat diet group .DSA revealed the mild luminal stenosis in three cases and unsmooth inner wall in six cases at the target vertebral arteries in balloon‐injury group two weeks after operation .Also the DSA revealed the mild luminal stenosis in five cases ,moderate luminal stenosis in two cases and u nsmooth inner wall in two cases in balloon‐injury group four weeks after operation .Detection of serum lipid level showed that the serum lipid level of white rabbits in pure high‐fat diet group and balloon‐inju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 .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rum lipid level was found between pure high‐fat diet group and balloon‐injury group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showed the disorder of endothelial structure in target vertebral arteries ,interruption of endothelial continuity and deposition of foam cell under intima in the high‐fat diet combined balloon‐injury group .Conclusions: The method of high‐fat diet combined with endovascular balloon‐injury is beneficial tosuccessfully build a relatively stable model of rabbits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and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ies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23)004【总页数】5页(P444-448)【关键词】家兔模型;球囊损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作者】田春鸥;张鑫;袁媛;李子付;张永鑫;张磊;赵瑞;杨志刚【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 解放军第四二二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湛江 524005;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92;上海华佳医院,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2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的建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由于确切发病原因不明,建立As动物模型成为对其病因研究及探讨治疗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As 动物模型1、 疾病简介1.临床表现及危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近年来有人提出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As 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

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

[1]2.病理过程 [2][3]①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易损区域动脉内皮下间质内沉积。

②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层增生,并吞噬氧化型LDL而转化成泡沫细胞。

④泡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脂质,形成坏死中心。

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和聚集,并分泌纤维样物质,使形成的斑块增大。

3. 研究进展[2]As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

Virchow曾提出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 1998 年12 月法国卫生研究院及Merieux 基金会在法国的Annecy 组织了一次感染与As 研讨会。

初步得出“As过程是炎症反应过程”这一基本观点。

然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来看,感染与As 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能作出最后判断。

As 病变中发现的病原体是直接引起病理变化还是通过免疫反应起作用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危险因子共同起作用。

[3]而以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出发,就必须从解决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出发,去打断这一网络形成的主要环节,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4.预防及治疗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血症 1 阻断AS的形成过程 改善不良习惯是防治AS的重要措施 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扩血管药 ②AS的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溶栓与抗凝药 ③AS手术介入治疗④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2、 可用于建立实验模型的动物[4]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一、实验动物目前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动物有:兔、猪、鼠、鸡、鸽、猴和犬等。

家兔和鼠是其中最常用的,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易造模,然而其AS病变与人的病变只在表面上相似,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鼠AS模型病变的形态、斑块的破裂位置与人类十分相似,但鼠模型的斑块破裂处缺乏纤维蛋白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造模方法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在基础饲料前提下,添加胆固醇、蛋黄、猪油,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配方。

2、灌胃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法(脂肪乳剂按胆固醇∶猪油∶蛋黄粉=1∶5∶4配制),同步氮气损伤(历时5min,150ml/min氮气流损伤血管内皮),可用于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机械损伤法:包括球囊损伤法、辐射损伤法、空气干燥法、下丘脑弓状核损伤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法等。

其中球囊损伤法具有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更符合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优点。

4、免疫损伤法:AS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因素的存在,所以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建立AS模型,如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内毒素等进行免疫刺激,从而诱发AS的产生。

5、基因改造法:ApoE和LDL-R基因敲除鼠可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常用模型。

但由于基因改造小鼠体积小、临床性检查评估难、与人类脂类代谢差异较大,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其他: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症,例如使动物脑部缺血、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应激状态等。

三、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运用球囊损伤法1、器械准备:眼科剪2把、止血钳1把、镊子3把(中号2把,小号1把)、动脉夹2个、自制弯钩3个、5号缝合针1个、4-0缝合线若干、棉签。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中老年人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管壁变厚和弹性丧失为其主要特征的疾病,它包含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Monckeberg动脉硬化(在动脉中层硬化的同时并伴有广泛的钙质沉着)和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1913年Anitschkow就曾报道,给兔饲喂高胆固醇性饲料可诱发动脉硬化。

此后,以兔为主也常用家鸡、鸟类、猪、猴等实验动物来制造动脉硬化症的疾病模型。

老龄动物中,反复用于交配的动物可自然发生动脉硬化。

此外,不同种属的动物对由胆固醇引发的动脉硬化有不同的感受性。

大鼠和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对胆固醇的敏感性很低,不适于做动脉硬化的疾病模型。

对难以发生动脉硬化的大鼠进行简单的实验处理可很容易地制作出动脉硬化模型。

一、模型制作动脉硬化共同的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腔增厚变硬、管腔缩小,以至失去弹性。

通过对人体解剖可见它是伴有多种多样病变的疾病。

动脉硬化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肌纤维性硬化(fibromuscular sclerosis)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肌纤维性硬化为生理性硬化(physioslerosis)的延伸,心脏内膜、中膜出现弥漫性的肥厚、增生以及退行性变化;动脉粥样硬化以大、中动脉脂质沉着为主体,有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性变性、坏死,有明显的退行性病变。

同时,因粥样硬化受累的动脉从内膜开始发生病变,且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其中也包括局部的脂质和复合糖类的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中层也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退化和钙化,最终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

如表2-1所述,前者可在高血压状态下实验性地促其发展,后者需要在高血脂症条件下,通过实验快速性地制造本病。

(一)肌纤维性硬化除遗传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原发于肾动脉狭窄的Gold-blatt型高血压、肾动脉后支结扎引发的肾梗死性高血压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肌纤维性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由于确切发病原因不明,建立As动物模型成为对其病因研究及探讨治疗措施的主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疾病简介
1.临床表现及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orosis , As) 是一种动脉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近年来有人提出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

As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其临床症状在主要病变出现之前表现轻微。

它主要造成三种临床表现:脑中风、冠心病和周围性血管性疾病。

2.病理过程
①低密度脂蛋白(LDL) 在易损区域动脉内皮下间质内沉积。

②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③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层增生,并吞噬氧化型LDL而转化成泡沫细胞。

④泡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脂质,形成坏死中心。

⑤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和聚集,并分泌纤维样物质,使形成的斑块增大。

3. 研究进展
As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主要是围绕三种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和损伤反应学说。

Virchow曾提出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 1998 年12 月法国卫生研究院及Merieux 基金会在法国的Annecy 组织了一次感染与As 研讨会。

初步得出“As过程是炎症反应过程”这一基本观点。

然而从现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来看,感染与As 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能作出最后判断。

As 病变中发现的病原体是直接引起病理变化还是通过免疫反应起作用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危险因子共同起作用。

而以As 是一种炎症的观点出发,就必须从解决炎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出发,去打断这一网络形成的主要环节,才能真正达到防治的目的,当然要做到这点还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4.预防及治疗
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高脂血症
改善不良习惯是防治AS的重要措施
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
AS的药物治疗
扩血管药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溶栓与抗凝药
AS手术介入治疗
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
二、可用于建立实验模型的动物
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

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AS的理想模型。

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AS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AS,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As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

鼠具有抗As性,但是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比较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

为此,人们不断摸索建立造型简便且重复性好的AS模型。

⑴兔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

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大白鼠仅为40%,对高血脂的清除能力低,静脉注入胆固醇后脂血症可持续3~4天,大鼠仅为12小时,狗介于两者之间。

只要给兔含胆固醇较高的饲料,不必附加其它因素,经3~4月即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症,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


是也有些缺点,如必须使血清胆固醇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形成斑块,而这时内脏易于发生脂质沉着,动物寿命短,低抗力差,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

再者,兔为草食动物,其酯代谢与人体的酯代谢差异较大;实验发现其冠状动物病变主要呈现在心脏的小动脉,而人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大分支。

⑵大白鼠应用大白鼠建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有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的优点。

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后期病变,较易形成血栓。

正常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值为92.67±1.87mg%。

单纯在饲料中增加胆固醇,不易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更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必须在饲料中同时加入胆酸以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始能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如再加抗甲状腺药物;可使血清胆固醇进一步升高。

⑶小白鼠用小白鼠制造实验模型也有较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的优点,但是取血不便,难作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

⑷鸡鸡为杂食动物,食物品种接近于人,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快。

病变发生较快,在斑块中有时伴有钙化和形成溃疡。

⑸鸽与鸡相似,饲料简单,在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即易产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发生心肌梗死。

由于鸽的品种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有很大差异,可能是个体之间脂肪酶的活性不同所致。

⑹猴猴与人的情况很相近,无论其正常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药品的疗效关系等,都与人体的非常相似。

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不同的种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各种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猕猴更为理想,给予高脂饮食1~3个月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即可达300~600mg%,并同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可产生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不仅在主动脉,也
呈现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股动脉等。

⑺猪猪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为某些品种的老龄猪在饲喂以人的残羮剩饭后能产生动脉、冠状动脉和脑血清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的病变非常相似。

单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9~18个月)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进行性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用探针刺伤加上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即能很快产生。

猪模型的其它优点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与人类相似,动脉结构相似,有若干确认的品种可供利用,多胎多仔,杂食习性等,其体形大小亦足能供各种外科手术和临床评价之用。

猪也特别适合于研究应激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猪模型的缺点是饲养要花一定代价,人工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类脂质代谢有一定改变,或动脉受到损伤的基础。

三、模型的建立
1.高脂饮食建立大鼠As模型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高脂饲料(含15.0%脂肪、1.25%胆固醇、0.5%胆酸、0.2%甲基硫氧嘧啶),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饲喂。

10周实验组产生明显As特点,可诱发Wistar大鼠出现粥样斑块,但是无法形成成熟斑块。

2.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3联合应用建立大鼠As模型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每只大鼠按700 000 U/kg的总剂量腹腔注射VD3,分3d给完之后,每天给予高脂饲料20 g,即3%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5%白糖、10%猪油、81.3%基础饲料。

连续喂养21d;对照组:每只大鼠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d后,每日给予标准饲料20g,连续喂养21d可建立As模型。

实验3周后,处死动物,分离各组大鼠主动脉弓,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作HE染色及yon Kossa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

实验组可见血管内皮连续性破坏,管壁局部向管腔明显突出,形成斑块,斑块内有坏死物质形成,弹力纤维断裂,动脉外膜
变薄撕裂,呈较典型的动脉粥样斑块。

3.脂饲料及维生素D负荷的同时予球囊损伤动脉建立大鼠As模型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高脂加维生素D饮食的基础上在第7天行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术(]将球囊导管自颈外动脉进入胸主动脉,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向外拉至颈外动脉,再进入胸主动脉,重复3次),90 d后内皮损伤组管壁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斑块表面纤维帽薄,突出的斑块内含有坏死物质,平滑肌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伴片状或点状钙化,中膜明显萎缩,呈较典型的与人类AS相似的成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6周龄,雌雄各半。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高脂膳食结构的饲料饮食(脂肪2l%、胆固醇0.15%),对照组予普通饲料饮食,饮水不限。

分别在饲养l5周龄、l9周龄、24周龄、28周龄、36周龄时随机各取等量处死,处死前一天晚上禁食不禁水。

进行形态学观察,18~20周斑块形成。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形成As斑块不仅局限于主动脉根部,在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叉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分叉处均可形成斑块,与人类全身As好发处相近。

5.半胱氨酸血症大鼠As模型
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g,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鼠L2蛋氨酸灌胃给药,分别给予230 mg观察其引起动物血脂紊乱,病理组织化学变化。

对照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

喂饲8周时主动脉弓局部内膜下水肿.引起主动脉弓内膜下的动脉硬化病变。

四、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这导致对于As的预防及治疗等不能对症下药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立与人类相似的成熟的动脉硬化模型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李玉,冰实验动物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魏红,医学动物养殖与应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杨平,简明实验动物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