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LDLR)小鼠模型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LDLR)小鼠模型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LDLR)小鼠模型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多种亚型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和主动脉瘤,主要特征是动脉壁上斑块积聚。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目前较为认可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寻找新药物靶点的关键工具,也应用于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研究。

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机体脂质、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转运和代谢,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敲除这些基因会引起脂质转运及代谢紊乱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LDLR是介导胆固醇进入细胞的主要受体,ApoB 100作为 LDL主要的载脂蛋白,在高脂肪饲料喂养的动物中与富含甘油三酯的VLDL浓度呈正相关。

LDLR被敲除或沉默影响胆固醇的转运,破坏细胞内胆固醇平衡,造成胆固醇聚积在动脉壁,诱发AS。

LDLR基因敲除(LDLR -/-)小鼠AS模型具有在人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观察到主动脉瓣和主动脉根部的病变特征,是目前在AS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之一。

LDLR基因突变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至少已发现180种LDLR基因突变型,一些研究通过构建LDLR基因突变小鼠来研究基因突变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对小鼠糖脂水平的作用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对小鼠糖脂水平的作用研究

· 论著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对小鼠糖脂水平的作用研究王 品,齐 齐,郑斯莉,徐浩展,缪朝玉(海军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对小鼠体重、血糖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并且明确禁食时间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对10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4个月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对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4周、普通饲料2周+高脂饲料2周、高脂饲料4周,考察动物的体重、肝脏、血糖、血脂水平,并分析正常饮食条件下取材前禁食12、6 h及不禁食条件下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的ApoE-/-小鼠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给予高脂饲料的C57BL/6J小鼠的体重增加(P<0.01),肝脏脂肪样变;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下降(P<0.01)。

相比于禁食12 h,禁食6 h及不禁食条件下检测到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可加速ApoE-/-小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升高血糖、TC及LDL-c水平,但明显降低TG值。

禁食时间可影响血清TG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 高脂饲料;动脉粥样硬化;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中图分类号] R9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0111(2021)02-0121-05[DOI] 10.12206/j.issn.1006-0111.202012002Effect of atherosclerotic high-fat diet on the level of glucose and lipid in mice WANG Pin,QI Qi,ZHENG Sili,XU Haozhan,MIAO Chaoyu(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therosclerotic high-fat diet on body weight,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 level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 in mice,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asting time on the results of blood lipid testing. Methods 10-week-old male ApoE knockout (ApoE-/-) mice were given high-fat diet and normal diet.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were observed four months later. 10 week old C57BL/6J male mice were given regular diet for 4 weeks, regular diet for 2 weeks + high-fat diet for two or four weeks. Body weight、liver、glucose, and the serum lipid levels wer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fasting for 12 h, 6 h or no fasting on blood lipid detection results before sacrificing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rea of ApoE-/- mice given high-fat die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C57BL/6J mice given high-fat diet gained weight (P<0.01). The glucose, TC, LDL-c and HDL-c were also increased in C57BL/6J mice with liver fat accumulation while the level of T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 Compared with the fasting 12 h group, serum triglyceride (TG)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in fasting 6 h and no fasting groups. Conclusion The atherosclerotic high-fat diet can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ApoE-/-mi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lood sugar, TC and LDL-c levels,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 TG values.. The fasting time can affect serum triglyceride (TG) level.[Key words] high fat diet;atherosclerosis;glucose;triglyceride;cholesterol动脉粥样硬化以慢性血管炎症及大中动脉内皮下脂质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免疫细胞等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随着斑块的积累,累及多种器官导致其病变[1]。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壁内聚积了大量脂质沉积物,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造模方法,用于模拟和研究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包括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两种。

动物模型是通过将动物暴露在特定环境或进行特定操作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特点。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猪等。

这些动物模型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方式等方面与人类相对接近,能够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体外模型是通过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以研究其相关机制。

体外模型包括细胞培养模型和体外血管模型。

其中,细胞培养模型利用培养的细胞,如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体外血管模型则是通过构建人工动脉血管或使用已移植的动脉片段,在实验室中模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以评估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进一步推动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动脉粥样硬化的造模方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对于文章的整体逻辑和内容的呈现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引出主题。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引起读者对这一疾病的兴趣。

接着,在文章结构的第二小节中,将详细描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为什么研究这个方法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方法进行详细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切片实验报告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动脉内膜下有斑块形成。

该病的发展过程中,斑块内会聚集大量的胆固醇和炎症细胞,导致动脉壁逐渐变厚,血管腔狭窄,最终影响到血液流动。

本实验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该疾病提供依据。

分析实验采用了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动物通过饮食和药物管理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而对照组则维持正常饮食和生活。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动脉组织进行切片制备。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变化:1.斑块形成:观察切片中动脉壁内是否有斑块形成,斑块的大小和数量。

2.胆固醇堆积:检查斑块内是否有胆固醇沉积,胆固醇结晶的颗粒大小和分布。

3.炎症反应:观察斑块附近是否存在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炎症反应的程度和范围。

4.动脉壁增厚:测量动脉壁的厚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5.血管腔狭窄:测量血管腔的直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切片观察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斑块形成:实验组的动脉壁内明显出现了多个斑块,而对照组动脉没有斑块形成。

2.胆固醇堆积:实验组的斑块内存在大量胆固醇结晶,而对照组动脉内无胆固醇沉积。

3.炎症反应:实验组的斑块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炎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4.动脉壁增厚:实验组的动脉壁厚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厚。

5.血管腔狭窄:实验组的动脉血管腔直径缩小,血液流通受限,而对照组的血管腔正常。

建议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注意控制饮食摄入,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以减少胆固醇的沉积。

2.适当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血管健康水平。

3.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及早发现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5.节制吸烟和饮酒,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维护心血管健康。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性动脉硬化症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中老年人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组以动脉管壁变厚和弹性丧失为其主要特征的疾病,它包含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Monckeberg动脉硬化(在动脉中层硬化的同时并伴有广泛的钙质沉着)和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1913年Anitschkow就曾报道,给兔饲喂高胆固醇性饲料可诱发动脉硬化。

此后,以兔为主也常用家鸡、鸟类、猪、猴等实验动物来制造动脉硬化症的疾病模型。

老龄动物中,反复用于交配的动物可自然发生动脉硬化。

此外,不同种属的动物对由胆固醇引发的动脉硬化有不同的感受性。

大鼠和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对胆固醇的敏感性很低,不适于做动脉硬化的疾病模型。

对难以发生动脉硬化的大鼠进行简单的实验处理可很容易地制作出动脉硬化模型。

一、模型制作动脉硬化共同的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腔增厚变硬、管腔缩小,以至失去弹性。

通过对人体解剖可见它是伴有多种多样病变的疾病。

动脉硬化大体上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肌纤维性硬化(fibromuscular sclerosis)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肌纤维性硬化为生理性硬化(physioslerosis)的延伸,心脏内膜、中膜出现弥漫性的肥厚、增生以及退行性变化;动脉粥样硬化以大、中动脉脂质沉着为主体,有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性变性、坏死,有明显的退行性病变。

同时,因粥样硬化受累的动脉从内膜开始发生病变,且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其中也包括局部的脂质和复合糖类的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中层也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退化和钙化,最终导致出血或形成血栓。

如表2-1所述,前者可在高血压状态下实验性地促其发展,后者需要在高血脂症条件下,通过实验快速性地制造本病。

(一)肌纤维性硬化除遗传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原发于肾动脉狭窄的Gold-blatt型高血压、肾动脉后支结扎引发的肾梗死性高血压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肌纤维性硬化。

兔定位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兔定位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兔定位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描述:目的探讨定位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各因素间内在联系。

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只给予基础饲料+假手术,模型组42只饲以1%胆固醇、6%猪油的高脂饲料8周,...[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只给予基础饲料+假手术,模型组42只给予1%胆固醇和6%猪油的高脂饲料喂养8周。

在食用高脂饮食1周后进行髂动脉球囊内膜切除术。

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免疫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

8周时进行髂动脉造影,并将对照组和部分模型组的动物处死,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

使用spss19 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或非配对t检验,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皮尔逊检验用于相关分析。

结果模型组所有髂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15%~100%),平均狭窄(61.47±28.10)%。

对照组无明显狭窄。

与对照组相比[TG:(0.96±0.78)mmol/L,TC:(1.89±0.60)mmol/L,LDL-C:(0.85±0.42)mmol/L,et:(297.55±44.67)ng/L,MPA:(33.72±6.35)%,TXB2:(68.55±8.90)ng/L,TXB2/6-keto-pgf1α:与血清tb2.19,tb2.38,tb2.38,tb2.6α相比,模型组[TG:(4.61±2.15)TC:(53)mmol:(49)显著增加mmol/L,LDL-C:(36.96±8.17)mmol/L,et:(386.78±52.92)ng/L,MPA:(48.10±7.25)%,TXB2:(184.14±27.51)ng/L,TXB2/6-keto-pg f1α:85.75±37.5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乳酸杆菌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乳酸杆菌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乳酸杆菌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乳酸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假设乳酸杆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等多方面途径,发挥对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将通过构建乳酸杆菌干预的ApoE小鼠模型,从多个角度分析乳酸杆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影响着各年龄段的人群。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性在于其可导致血管壁变厚、血管腔变窄,进而影响血液流动和氧气供应。

这种狭窄和硬化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在全球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日益不利的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的普遍性还体现在其广泛的影响范围。

它不仅影响心脏血管,还可能影响到大脑、肾脏、肢体等器官的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研究和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保护人们的健康。

2. 乳酸杆菌在食品和人体中的地位乳酸杆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obacillus)作为一种益生菌,在食品和人体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们是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饮料以及人类的肠道中。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高胆固醇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通过控制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大脑供血动脉等处。

它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探索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使用健康的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2.实验组设定: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饮食,实验组饲喂高胆固醇饮食。

3.检测指标:通过血液生化分析和组织切片染色等方法,检测小鼠血脂水平和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

4.数据处理: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饲喂高胆固醇饮食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

同时,动脉内膜厚度也明显增加,出现明显的斑块形成。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胆固醇饮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促发因素之一。

胆固醇在体内积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

2. 运动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

3.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采取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本实验通过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揭示了高胆固醇饮食和运动不足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学号:11311032 姓名:钱江平 班级:11中药(1)班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进而再通过查阅论文等,理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方法。

结论:通过对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动物在面对不同心脑血管疾病是,他们各有优缺点。

我们在选择动物时,应具体考虑。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建立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益突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升高,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刻不容缓"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进展。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为260万,约占总死亡比例的45%。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研究[2],通过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很多理论指导。

一、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一)概述腹腔注射蛋黄乳液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是一种适合于药物大面积初筛的高血脂动物模型。

通过在动物饲料中加入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饲养一定时间后,它的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处会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并出现高血脂症。

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抑制药--甲基硫氧嘧啶或丙基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病变的形成。

(二)方法:1.小型猪:猪在许多生物学指标上与人类非常相似,被认为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既经济实用,又克服了同种器官的短缺。

如在比较医学中,科学家根据猪自身生理病理发生的过程研究人类衰老的机理,根据猪与人共同感染的疾病研究人的疾病在猪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小型猪建高血脂模型,一般选用选用Gottigen系小型猪较为理想,用1%~2%高脂食物饲喂6个月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大鼠
大鼠繁殖速度快,饲养条件要求低,相对小鼠成本低、体型略大,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简单。

但大鼠主动脉细小,缺乏滋养血管、动脉内膜下层较薄、中膜弹性蛋白较少。

但是,大鼠和人类在生理及解剖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使很多药物和技术方法在大鼠模型实验中有效,但在人类身上却无效。

种种差异和困难使大鼠在临床动物实验中的应用也颇为受限,目前应用大鼠主要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建模、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病理进展过程、小型介入性手术等动物实验。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_图文.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_图文.

体内的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时,多余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并逐渐形成斑块,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的重要原因之一。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 )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sity lipoprotein, LDL )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欧海龙,张礼林,何晓兰,李红梅,雷霆雯*(贵阳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中国贵州贵阳550004摘要:ApoE -基因敲除小鼠(ApoE -/-)经含有21%脂肪和0.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食12周后进行各项血脂胆固醇水平检测,以及整体主动脉油红O 染色与主动脉根部病理切片油红O 染色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析。

结果显示经过高脂诱导的ApoE -/-小鼠的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未经饮食诱导的ApoE -/-小鼠、经同样饮食处理的野生型小鼠以及未经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均显著升高(P <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野生型(正常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升高了近3倍多;高脂诱导ApoE -/-小鼠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整体主动脉面积的65%,显著高于ApoE -/-小鼠的正常饮食组(21%)(P <0.05),同时主动脉根部的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饮食诱导,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可为下游的药物筛选、基因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体内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关键词: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血脂;主动脉中图分类号:R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2-0141-04Abstract :The ApoE gene knockout mice (ApoE -/- were fed with a high-fat (HFdiet containing 21%fat and 0.15%cholesterol for 12weeks to establish atherosclerosis model. After diet induction, the ApoE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plasma total cholesterol (TC,triglyceride (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whole aortas and se -quential 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were stained with oil red O.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sma levels of TC and TG from HF diet induced ApoE -/-mice were both dramatically higher than normal diet(ND-fedApoE -/-mice as well as wild-type mice fed with normal diet or HF diet (P <0.05.The contents of LDL-cholesterol in plasma were elevated by three-fold compared with wild-type (NDand HFD. Atherosclerotic lesion siz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whole aorta (65%as compared with normal diet ApoE -/-mice (21%.Similar result was obtained from cross-sections of the aortic root analysi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F diet treatment greatly 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ApoE -/-m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therosclerosis model mice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for drug screen, gene therapy and even in vivo mechanism analysis in atherosclerosis disease.Key words :ApoE -/-mice; atherosclerosis; cholesterol; lipoprotein; aorta(Life Science Research ,2015,19(2):141~144)收稿日期:2014-08-25;修回日期:2014-10-21基金项目:贵阳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2006)作者简介:欧海龙(1977-),男,福建莆田人,贵阳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通讯作者:雷霆雯(1962-)女,贵州贵阳人,贵阳医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究,E-mail:**************。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指标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指标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指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型,用于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建立有效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需要明确一系列指标,以评估疾病的发展程度和治疗效果。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

1.动脉病变指标:(1)肿块形成:通过解剖方法测量动脉内膜的肿块面积和体积,反映动脉内膜病变程度。

(2)斑块组成:使用组织学染色方法(如HE染色、伊红染色)观察斑块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例如胆固醇晶体、炎症细胞和纤维组织等。

(3) 动脉弹性:使用Ultrasound Elastography 或者类似的方法,通过测量动脉壁的弹性变化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2.生化指标:(1)血脂水平:测量小鼠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脂质代谢产物的含量,了解脂质代谢紊乱的程度。

(2)炎症因子:测量血液或组织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等)的水平,评估炎症反应的强度。

(3)氧化应激:测量血液或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了解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

3.分子生物学指标:(1)基因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或RNA测序等方法,测量目标基因在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分子机制。

(2) 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等方法,测量目标蛋白在动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蛋白的变化和功能。

(3)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测量血液或组织中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成长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和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水平,评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

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

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

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

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

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

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

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

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

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

大型动物动脉造模

大型动物动脉造模

二、动脉内膜热空气损伤+高脂饮食(颈动脉)
显露一侧颈总动脉,两端封闭,纵向切开,电吹风中距离 20cm,吹3分钟。之后高脂饮食2个月,高脂饲料按6%胆固醇、 12%花生油和82%普通颗粒饲料的比例配制。
三、球囊损伤+高脂饲养(颈动脉)
分离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导入交换导丝,X光透视证实 进入腹主动脉后,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插入动脉导管鞘,沿导 丝导入造影导管,退出导丝,在x光机透视引导下,将造影导管 送入一侧颈总动脉起始端,用75%泛影葡胺15-20ml快速推入 造影,送入导丝.退出造影导管,将6mm球囊导管沿导丝进入 右侧颈总动脉中段,给球囊充气至6-8大气压,持续30sec,问 隔60sec,重复3次后,保留球囊内压力1-3大气压来回拖拉球 囊5次。退出球囊导管,再次进入造影导管,造影证实扩张成 功后,退出导管及导管鞘。局部压迫20min止血,逐层缝合皮 下、皮肤,加压包扎。 球囊扩张术前给予基础饲料,配方:玉米64.O%;豆饼 14.5%:麸皮12.0%;鱼粉5.O%;骨粉2 O%;预混料 2.O%;食盐0.5%。 术后给与高脂饲料:基础饲料49.O%;蛋黄粉20.O%; 猪油15.O%;花生油15.O%:食盐1.O%。
猪(小型猪)
猪的心脏在解剖上与人类心脏相似,心肌中没有预先存在 的侧枝血管。冠脉系统在解剖和功能上与人类有90%的相似性。 猪的大动脉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组织解剖结构。猪可自发动脉粥 样硬化,也可以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饮食实验性诱发,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与人类相似。猪的脂蛋白代谢机制与人类 相似。 目前的研究表明,猪循环系统、血小板凝聚系统、自发形 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脂蛋白代谢与人类相似,对动脉粥样硬 化也颇敏感,病理上从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到纤维细胞增 生、钙化的时间也与人类相同,满足理想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标 准。特别是对喂饲正常饮食的猪冠状动脉行球囊扩张术后,可 产生术后损伤性狭窄,其病理过程与人类极相似。这使得小型 猪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首先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实验手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实验动物
目前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的动物有:兔、猪、鼠、鸡、鸽、猴和犬等。

家兔和鼠是其中最常用的,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易造模,然而其AS病变与
人的病变只在表面上相似,病变中的脂类和巨噬细胞含量远比人类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具有经济效益高、生存能力强、死亡率低的特点,鼠AS模型病变的形态、斑块的破裂位置与人类十分
相似,但鼠模型的斑块破裂处缺乏纤维蛋白和血栓形成。

二、常用造模方法
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
在基础饲料前提下,添加胆固醇、蛋黄、猪油,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配方。

2、灌胃法:
采用脂肪乳剂灌胃法(脂肪乳剂按胆固醇∶猪油∶蛋黄粉=1∶5∶4配制),同步氮气损伤(历时5min,150ml/min氮气流损伤血管内皮),可用于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3、机械损伤法:
包括球囊损伤法、辐射损伤法、空气干燥法、下丘脑弓状核损伤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法等。

其中球囊损伤法具有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更符合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等优点。

4、免疫损伤法:
AS的发病机制有免疫因素的存在,所以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建立AS模型,如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内毒素等进行免疫刺激,从而诱发AS的产生。

5、基因改造法:
ApoE和LDL-R基因敲除鼠可自发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常用模型。

但由于基因改造小鼠体积小、临床性检查评估难、与人类脂类代谢差异较大,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其他:
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症,例如使动物脑部缺血、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应激状态等。

三、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运用球囊损伤法
1、器械准备:
眼科剪2把、止血钳1把、镊子3把(中号2把,小号1把)、动脉夹2个、自制弯钩3个、5号缝合针1个、4-0缝合线若干、棉签。

2、实验操作:
①实验大鼠称重,7%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为5ml/kg。

酒精棉球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剪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颈总动脉约1.5cm。

②自制弯钩钩开皮肤及肌肉层,暴露视野。

镊子撕开血管上附着的粘膜,分离出颈外动脉约
0.5cm、颈内动脉约0.3cm。

眼科剪于颈外动脉向心方向剪一“V”型口,注意不要把颈外动脉剪断,剪开部分不要超过动脉直径的1/2,最好控制在1/3左右。

“V”型口剪好后,迅速将球囊损伤管插入,经颈外动脉进入颈总动脉,来回牵拉球囊损伤管使颈总动脉血管壁损伤,重复2-3次。

损伤完成后拉出球囊损伤管,埋线结扎,松开两处动脉夹,可见颈总动脉血流经过,血管变得充盈。

③用棉签清理流出血液,逐层缝合肌肉及皮肤。

3、注意事项:
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尽可能选择高脂饮食联合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的方式建立。

高脂饮食先于球囊损伤术,手术应在高脂饲料喂养7-10天后进行,即先有高脂诱因而又有动脉内膜损伤致病因素。

②颈总动脉分离时尽可能分离干净,否则夹闭不好易导致出血,不便于插入球囊损伤管。

③球囊损伤管到达颈总动脉中段后,进行反复牵拉时,用力一定要轻,以防动物意外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