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夫·贝尔《艺术》基督教艺术坡道
克莱夫.贝尔美学思想简析
克莱夫.贝尔美学思想简析作者:刘海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1年第04期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对现代西方美学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贝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围绕这一美学观点,他阐述了艺术创造与审美情感,视觉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他极力赞赏“后印象派”艺术,并以此证明他的假说。
但这一命题也存在内在缺陷,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忽略了艺术媒介的多样性,具体表现在他把形式意味与现实再现对立起来,认为现实因素的介入会成为审美的反价值,但从宏观上来说,贝尔的美学思想助长了西方美学中关于“形式与内容”关系问题的探讨,也对其他现代美学流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贝尔美学理论背景克莱夫·贝尔是活跃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英国艺术批评家。
他的贡献主要在造型艺术的鉴赏和评论方面,但在鉴赏和批评的基础上,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美学理论。
《艺术》一书便是当时的产物,他在这本书中试图探寻一切审美对象的共性,提出了著名的审美理论——“有意味的形式”。
围绕着这一审美假说,其目的在于说明什么是艺术,什么样的艺术能够引起审美情感,怎样的作品才能称为艺术品,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及艺术与宗教等问题,同时还引用“后印象派”艺术和艺术的历史来证明他的这一假说。
由此,贝尔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的倡导者,被视为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突出代表。
鉴于贝尔在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其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以及可以给予我们的启示等诸方面作一粗略的探讨。
二、对贝尔美学思想的简要评价第一,贝尔的美学观点忽视了艺术媒介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形式问题,就是艺术可以如何表现的问题。
艺术品的表现要通过不同的媒介来传达,传达媒介影响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因媒介的不同分为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这不仅是为了实用的便利,更是艺术的特殊性。
科技的发展赋予了视觉艺术新的血液。
仅以绘画艺术来说,在贝尔看来,一切艺术品的欣赏过程只需要带有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感的知识即可,不需其他什么别的。
克莱夫·贝尔和他的《艺术》分析与探讨
克莱夫-贝尔—《艺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摘要:本书主要围绕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主线展开.具体从”有意味的形式”、怎么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与意味的内容、后世对贝尔理论的改良和客观评估进行讨论。
并对这一美学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意味;形式;简化一、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作者”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一直被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看作对美学作出的独有的和权威性诠释,也是西方一度泛滥的”为艺术而艺术”思潮所必然归结出的一种模糊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结论。
人类艺术活动自原始社会起,就展现为两种主要的方式和形态,既着重对自然物体外部形式进行的仿照艺术和经由特定的概括从而创作出远离事物的原始形式的几何形态的艺术。
与之相对应,西方艺术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着重展现美再现自然的倾向。
在随后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方艺术和美学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十九世纪,一度以逼真再现物体的质地、空间、光影等特征而骄傲。
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人才恍然大悟着力强调物体的再现本身其实并无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便促使西方艺术向另一个方向即形式主义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股动力的推动下,艺术家开始向美洲、非洲的原始艺术和东方文明古国的艺术形式学习。
西方这一现代思潮的兴起,还有其重要的社会原因。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美好的希望破灭,从古希腊以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理性哲学所宣扬的种种信条在人们心中逐渐崩溃了,这一变化引起了艺术和美学领域的变化。
这种变化始于”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
他力图追求表现自然物体。
这种艺术与传统再现艺术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对现实的再现但这种再现偏重于对形式的强调。
在塞尚的艺术观点中,绘画不是一味的机械模仿,而是扑捉无数关系中的谐调,意味着把这些关系表现到个人的色阶之中。
这是一种形式主义论调,但又不是纯形式主义的,因为他还强调表现个人感受到的”意味”。
在克莱夫·贝尔阐述中,”有意味的形式”应该成为所有真正艺术的基本核心,这一理论是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能够激发出有审美能力的人的审美情感
a
5
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 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简化 性,就是"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艺术 形式是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 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现性区别于日常 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意味"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 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 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扬道德,是现 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 情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 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 起的。
a
6
品味
主观 每个人都有 优秀的批评家
a
7
美与有意味 描述性绘画 “原创”作品 高度写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艺术品进行深入的鉴赏
a
8
思想来源
康德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认为艺术是一种人们自 由从事的活动。今天我们所称的艺术他称为“美好的艺术” 旨在通过展现对象的形式来制造快感。艺术作品是那些通 过形式来制造审美快感的作品。
a
3
所有美学体系的出发点,必须是某 种独特情感的个人体验。能够唤起这种 独特情感的物品,我们称为艺术品。
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
a
4
有深意的形式:每一件艺术品,线条和色彩以不同
的方式组合而成,特定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之间的特定关 系,触动了我们艺术情感的神经。所有这些线条色彩的组 合和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是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动的形式。
6.贝尔对“什么是艺术”的解释清楚吗?他的解释与康德 的解释有何相似之处?
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
11.ART AS SIGNIFICANT FORM:CLIVE BELL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唤起这种感情的物品,我们称之为艺术品。
大凡反应敏捷的人都会同意,由艺术品唤起的特殊感情是存在的。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指一切艺术品均唤起同一种感情。
相反,每一件艺术品都引起不同的感情。
然而所有这些感情都可以被认为是同一类的。
迄今为止,那些最有见解的人的看法与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我认为,视觉艺术品能唤起某种特殊的感情,这对任何一个能够感受到这种感情的人来说都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各类视觉艺术品,如:绘画、建筑、陶瓷、雕刻以及纺织品等等,都能唤起这种感情。
这种感情就是审美感情。
假如我们能够找到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一切审美对象中普遍的而又是它们特有的性质,那么我们就解决了我所认为的审美的关键问题。
我们就会找到艺术品的基本性质,即,将艺术品与其它一切物品区别开来的性质。
因为,要么承认一切视觉艺术品中具有某种共性,要么只能在谈到“艺术品”时含糊其辞。
当人们说到“艺术”时,总要以心理上的分类来区分“艺术品”与其它物品。
那么这种分类法的正当理由是什么呢﹖同一类别的艺术品,其共同的而又是独特的性质又是什么呢﹖不论这种性质是什么,无疑它常常是与艺术品的其它性质相关的;而其它性质都是偶然存在的,唯独这个性质才是艺术品最基本的性质。
艺术品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这是一种什么性质呢?什么性质存在于一切能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客体之中呢?什么性质是圣·索非亚教堂、卡尔特修道院的窗子、墨西哥的雕塑、波斯的古碗、中国的地毯、帕多瓦(Padua)的乔托的壁画,以及普辛(Poussin)、皮埃罗·德拉、弗朗切斯卡和塞尚的作品中所共有的性质呢﹖看来,可做解释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ppt课件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 ??
意味 = 意蕴 = 寓意 为艺术而艺术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1 贝尔认为艺术品能激起观者的审美情感。这是种怎样的 情感?
2.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将艺术品与其他一切作品 相区别的本质属性。贝尔用此术语有何用意?是否能更加 简洁明了地解释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所有美学体系的出发点,必须是某 种独特情感的个人体验。能够唤起这种 独特情感的物品,我们称为艺术品。
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有深意的形式:每一件艺术品,线条和色彩以不同
的方式组合而成,特定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之间的特定关 系,触动了我们艺术情感的神经。所有这些线条色彩的组 合和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是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动的形式。
线条和色彩的完美结合,让人体会到一种审美角度的感动。
能够激发出有审美能力的人的审美情感
Hale Waihona Puke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 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简化 性,就是"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艺术 形式是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 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现性区别于日常 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意味"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 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 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扬道德,是现 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 情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 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 起的。
“有意味的形式”与情感的表现:论贝尔的艺术理论
串的举例来说明,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指的是作品边界之内的一
式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可以把任何一个物体都能看作是纯形
系列事物,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作品,也即形式③。因此,回
式,那么他就具有很强的获得审美情感的能力,也就是沉思的
到贝尔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给出的定义中,“确定的
能力;反之则不然。贝尔认为,艺术家和普通欣赏者获得审美
成确定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它们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情
质在于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方式,同时排斥再现性艺术,即类似
感”①。
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比例和谐。实际
在这一段论述中,贝尔的阐述是模糊的,如果形式指的是
上,这是对贝尔理论的一种误读,贝尔的理论并不是一种形式
前述的第一种理解,那么形式之间的关系指的就是后一种理
没有建立在前一个命题的真实性之上。
有什么联系呢。
贝尔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让欣赏者产生审美情感是因为它
二、审美情感的表现
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⑨。同时,艺术家用以表达自身情感
在贝尔研究的第二方面,他从艺术家的角度来阐释审美情
的形式,并不能通过外观来判断它是否是由艺术家的身的审美情感,将他的审
论美学。
息。“有意味”一词在原著中以“Significant”表示,指“重
要的”“重大的”“有意义的”,如“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学术
一、有意味的形式
研讨会”。是指艺术形式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它的意义就在
若要理解贝尔的理论,首先要从“形式”这一概念出发。
于能够使人获得审美情感。本文认为将“significant”译作
等) 是形式;而后一种理解认为,色彩或线条之间的组织关系
的现实意义 (指存在意义,而不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批判性意
解读克莱夫·贝尔的《艺术》
解读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摘要:“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二十世纪被很多人看作是解释现代艺术的最令人满意的理论。
本文从“有意味”和“形式”两个词入手,对《艺术》这本书做一个简单概括的解读,并由此引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审美;形式;意味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90-01《艺术》这本书,结合了贝尔对艺术独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提出了著名的美学观点“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
阐述这个观点分为六各章节:“审美假说”、“美学与后印象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基督教坡段”、“运动”与“未来”。
这个观点将艺术从历史故事、社会背景、道德劝诱、生活情感、技巧迷宫或者浪漫联想中解放出来,给艺术界定了自身的价值和标准。
人们一直以来对“艺术”是个怎样的存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①如是说。
罗曼罗兰②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可以说,每个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不管他从属与哪个领域,都会在心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艺术见解,从而指导自己的艺术生命。
笔者非常喜欢英国诗人兰德的一句话:“我不和人争斗,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
我爱自然,其次我爱艺术。
我在生活的火前温暖我的双手;一旦生命的火消沉,我愿意悄然长逝。
”③艺术使人豁达,心境开阔以致忘记人间烟火。
各种艺术思想是相通的,虽然艺术符号和表现形式不同:文学、绘画、舞蹈、音乐……种种形式都陶冶着人的身心,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世俗走向淡泊。
毛姆④说:“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
”这与贝尔“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姆的“富于装饰价值”属于“有意味的形式”,二人都强调了艺术的形式感和有价值性。
艺术应需要而产生,又因需要而不断变迁——艺术是不可以用“发展”这个词来表示的,虽然形式不断创新,但不能说现在的形式就比以前的好,各种形式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而艺术史是变迁史。
克莱夫·贝尔《艺术》的评析与思考
克莱夫·贝尔《艺术》的评析与思考作者:刘曼玉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摘要:英国艺术学家克莱夫·贝尔于一百年前撰写了《艺术》一书,该书奠定了他形式主义美学的历史地位,其内容充分体现出贝尔对艺术史深厚的理解、对哲学理论独到的继承以及艺术作品的敏锐判断力。
本文将以《艺术》一书出发,在概述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书中的美学思想,并着重于贝尔对“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与讨论,以及对当下艺术研究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艺术与社会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156-03一、有意味的形式《藝术》一书共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似乎在写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其中暗含着作者对自己观点阐述和加强的逻辑线,下面概述和梳理书中内容。
(一)定义艺术当一个新鲜的事物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先去评价它,而是要去定义它,亦或是在一个陈旧的事物面前,我们也会由不同的角度去定义它。
作者在该章节从审美理论、具体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哲学理念上提出了他的观点,反复强调观点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有意味的形式”这是贝尔在视觉艺术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个定义,也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为什么视觉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贝尔首先告诉我们,艺术是需要敏捷和清晰审美力才能领会东西。
一方面说的是艺术不是每个人都能领会的,另一方面说审美感情是达到审美迷狂境界的必由之路。
我们怎么去欣赏艺术品呢,“只需带有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感的知识”“有意味的形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首先是严谨的线、条、形状、色彩的组合,然后是丰富的重要的内在感情、能够激起艺术家创作的感情。
我们还可以从原文的表达(Significant form)中体会贝尔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贝尔是后印象主义绘画的狂热崇拜者,也就是说,当你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时,你需要领悟“有意味的形式”,当你不明白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时,那你就去看看后印象派主义的作品,特别是保罗·塞尚的绘画。
克莱夫贝尔—《艺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克莱夫贝尔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著名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性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介绍克莱夫贝尔的艺术风格、作品特点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一、克莱夫贝尔的艺术风格克莱夫贝尔以其极富表现力的抽象艺术风格而闻名,他以大胆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创作出一幅幅令人动容的作品。
他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描绘,而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块的色彩斑驳和错位的线条,给人一种独特而奇幻的感觉。
他运用了大量的纹理和质感,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融入其中,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能量和情感。
二、克莱夫贝尔的作品特点克莱夫贝尔的作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抽象、色彩丰富、动感和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直观呈现。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不仅使作品更加饱满生动,还增强了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他经常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以及渐变和碎片化的色彩过渡,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氛围。
此外,克莱夫贝尔的作品中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艺术表达了对战争、贫困、环境等议题的关注,用自己的创作力量呼唤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克莱夫贝尔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方式。
他相信,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或者满足审美的需求,更是一种通过创作和观赏艺术作品来触发人们内心共鸣的工具。
他坚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应该鼓励人们展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在他看来,艺术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桥梁,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彼此的内心世界。
克莱夫贝尔还强调了艺术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决,通过他们的作品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总结:克莱夫贝尔是一位以其抽象艺术风格和独特见解而备受瞩目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动感和情感为特点,通过抽象的形式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它山之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艺术》读书报告《艺术》一书作者为英国著名视觉艺术评论家、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理论代言人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1964)。
他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后来对绘画产生强烈兴趣,并与女画家丝蒂芬结婚。
曾参加英国著名学术团体布鲁姆斯伯里集团(The Bloomsbury Circle),并成为其主要成员之一。
主要著作有:《艺术》、《自塞尚以来的绘画》、《法国绘画简介》、《19世纪绘画的里程碑》、《欣赏绘画》等。
其中《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
纵使斯人已逝,但他的著作与论点却薪火相传,直至今日。
贝尔的那句“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仍旧被西方现代美学视为圭臬,同样也为现代派艺术理论大厦打下了一块坚实的地基。
由于贝尔的理论直接与塞尚以来的后期印象派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等艺术派别相呼应、合拍,并极力地为这些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作为辩护,所以被现代派艺术家和美学家推崇。
1该书于1913年出版,1949年再版。
在《艺术》一书中,全书内容不外乎围绕“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主题展开,并从审美意识、艺术与其它人文学科关系、世界艺术长河中基督教艺术这一分支发展、作者所处时代的艺术先锋运动、展望未来社会艺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看似信马由缰却前后呼应一脉相承的叙述讲解,使读者对艺术这一伴随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精神瑰宝有了较为理性深刻的进一步认识。
该书共分为五章,其中较重要的是第一章和第四章。
在第一章“什么是艺术”中,贝尔回答了“艺术是什么”和“什么是艺术的根本性质”的问题,提出了“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假说和‘有意味的形式’就是‘终极现实’或‘物自体’的形而上学的假说。
在第四章“运动”中,他极力赞扬了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对这派艺术的根本创作原则,即简化和构图,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在其他的章节中贝尔还谈及了艺术同宗教、艺术同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这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主线展开的。
克莱夫贝尔《艺术》读后感
克莱夫贝尔《艺术》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介绍克莱夫·贝尔及其著作《艺术》二、贝尔的艺术观:有意味的形式三、有意味的形式的解释:线条、色彩等要素构成的纯粹形式,简化互不相干的细节四、有意味的形式的应用:现代艺术流派如后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派等五、结论:贝尔的艺术观对当代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影响正文: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提出了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这一观点对当代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贝尔认为,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要素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呢?简而言之,它就是艺术品的纯粹形式,是一种简化后的形式,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了有意味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
克莱夫贝尔的这一理论,为现代艺术流派提供了理论基石。
如后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派等,他们都运用了有意味的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写实手法,将艺术创作的重点放在了形式的构成上。
这种形式的创新,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
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认知,也为我们欣赏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在我国,也有许多艺术家和学者对克莱夫贝尔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他们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我国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升我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可以看出,克莱夫贝尔的艺术观在我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总之,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以及其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提供了新的路径。
解读克莱夫·贝尔的《艺术》
解读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作者:王家欢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9期摘要:“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二十世纪被很多人看作是解释现代艺术的最令人满意的理论。
本文从“有意味”和“形式”两个词入手,对《艺术》这本书做一个简单概括的解读,并由此引发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审美;形式;意味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90-01《艺术》这本书,结合了贝尔对艺术独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提出了著名的美学观点“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
阐述这个观点分为六各章节:“审美假说”、“美学与后印象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基督教坡段”、“运动”与“未来”。
这个观点将艺术从历史故事、社会背景、道德劝诱、生活情感、技巧迷宫或者浪漫联想中解放出来,给艺术界定了自身的价值和标准。
人们一直以来对“艺术”是个怎样的存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①如是说。
罗曼罗兰②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可以说,每个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不管他从属与哪个领域,都会在心中产生属于自己的艺术见解,从而指导自己的艺术生命。
笔者非常喜欢英国诗人兰德的一句话:“我不和人争斗,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
我爱自然,其次我爱艺术。
我在生活的火前温暖我的双手;一旦生命的火消沉,我愿意悄然长逝。
”③艺术使人豁达,心境开阔以致忘记人间烟火。
各种艺术思想是相通的,虽然艺术符号和表现形式不同:文学、绘画、舞蹈、音乐……种种形式都陶冶着人的身心,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世俗走向淡泊。
毛姆④说:“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
” 这与贝尔“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姆的“富于装饰价值”属于“有意味的形式”,二人都强调了艺术的形式感和有价值性。
克莱夫·贝尔《艺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作者:丁玉来源:《牡丹》2018年第21期《艺术》是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1881-1964)的代表作,作者结合自己对艺术独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提出了著名的美学观点“艺术的本质属性乃是有意味的形式”,阐述了艺术与宗教、艺术与社会、艺术创造与自由等问题。
本文对克莱夫·贝尔《艺术》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研究了第四章(基督教坡段)。
在解釋了贝尔所认为的“有意味的形式”是什么之后,笔者发现,贝尔对基督教艺术中的梳理可以追溯到贝尔的艺术主张“有意味的形式”思想。
他反对描绘型的绘画,认为这种绘画沦为了生活的再现,不赞同再现生活、模仿日常,认为艺术与宗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精神的表达形式,而竭力地赞美那些借助形式触及心灵的情感表达。
一、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是一名批评家和艺术史家,与罗杰·弗莱成为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
贝尔打破了美学的旧格局,重新定义了艺术的独立性。
在《艺术》中,他讨论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宗教等,思考再现客观物体、政治内容、情感表达或者社会环境等问题。
他发展了一种艺术形式主义的理论,这成为20世纪经典的艺术哲学美学之一。
贝尔最主要的艺术主张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不同于模仿现实、再现日常的描述性绘画,“有意味的形式”摆脱了以艺术模仿论为主的描述性绘画,认为艺术的实质是隐藏在表象后面的不可言说之物,借由艺术家的色彩、线条等表达出来,让人直接感受到审美愉悦,这种愉悦不同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愉悦,是一种绝对精神领域的愉悦。
这样一来,贝尔就将艺术从历史故事、社会背景、道德、生活和技巧中解放出来,给艺术界定了自身的价值和评判标准。
在《艺术》一书中,贝尔谈及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并把它作为一个辉煌的时期加以论述,借由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同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美学思想。
人们从中可以窥见贝尔艺术“有意味的形式”的思想来源。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万学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室一、名称解释1、克莱夫·贝尔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20世纪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创建人。
《艺术》是其代表作。
其有关艺术的观点:(1)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
(2)有意味的形式来自艺术家的创造.。
贝尔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形式,如在艺术中运用得当,也是有意味的,不过优秀的艺术家却要创造形式,而不仅仅是摹仿形式。
(3)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
贝尔认为“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也是精神生活的产物”,“艺术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从精神生活中有所汲取”。
2、科林伍德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研究员和教授,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其重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心灵德思辩》、《历史哲学》《牛津英国史?第一卷》、《新利维坦》、《自然概念》、《历史概念》。
表现主义美学经科林伍德的着力宣传成为20 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论”。
美学观点:(1)艺术“是表现性的”。
科林伍德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再现。
(2)艺术“是想象性的”。
他指出:艺术品是艺术家“想象的创造物”,艺术家的想象绝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活动,而“是一种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
3、《美育书简》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
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本书是"审美现代性"创生的划时代文献.它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解除理性对感性的粗暴专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美和美育范畴.弘扬人的感性本质、揭示和批判现代社会人性的分裂和异化、赋予美和美育鲜明的现世性和此岸性、把美和审美作为人的生存范畴来理解,构成了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4、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艺术作品都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召唤接受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去补充发现和创造,这种留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的作品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
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概述
------克莱夫· 贝尔
克莱夫 · 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 理论代言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后来 对绘画产生强烈兴趣。曾参加英国著名学术团体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The Bloomsbury Circle),并 成为其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著作有 : 《艺术》、 《自塞尚以来的绘画 》、《法国绘画简介 》、 《 19 世纪绘画的里程碑》、《欣赏绘画》等。其 中《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
4.贝尔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以恰当的审美方式体验艺术 ? 人们的确欣赏艺术,对此,贝尔是如何认识的 ? 你同意贝 尔的看法吗?为什么? 5.请解释摄影术的存在对贝尔观点的影响。 6.贝尔对“什么是艺术”的解释清楚吗?他的解释与康德 的解释有何相似之处?
线条和色彩的完美结合,让人体会到一种审美角度的感动。 能够激发出有审美能力的人的审美情感
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 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简化 性,就是 "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 " 。艺术 形式是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 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现性区别于日常 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 "意味 " 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 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 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扬道德,是现 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 情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 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 起的。
克莱夫贝尔—《艺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是20世纪初的一位英国艺术评论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艺术》(Art)被认为是现代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对克莱夫贝尔的《艺术》进行分析和阐述。
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首次出版于1914年,他在书中提出了“有形状的美感原则”(the principle of significant form)。
贝尔认为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出具有形状和结构的作品,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描述。
他主张通过对形状、色彩、线条等要素的编排来表达感受,只有这种具有独特形状的艺术才能触动人们的内心。
在《艺术》一书中,贝尔还反对了以往一些艺术理论,如艺术要有伟大的主题或道德教育功能。
他认为,艺术作品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而是应该追求纯美感的产生。
艺术家的目标是通过形状和结构的排列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还对艺术的发展和趋势做出了观察和预测。
他认为,现代艺术正朝着抽象和非代表性的方向发展,艺术家们开始追求形式的纯粹性,将形状和颜色从客观世界中解放出来,创作出与自然世界脱离的艺术作品。
贝尔对当时一些前卫艺术家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支持他们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
贝尔的《艺术》一书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观点被一些艺术家和评论家所接受,成为了现代艺术批评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然而,也有一些批评者对贝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形状和结构,还与社会、历史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总结来说,克莱夫贝尔的《艺术》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理论著作。
他在书中提出的“有形状的美感原则”对于理解和解读现代艺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贝尔的观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艺术的含义和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无论如何,贝尔的《艺术》为我们认识和鉴赏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克莱夫贝尔—《艺术》
克莱夫贝尔—《艺术》克莱夫贝尔,《艺术》(Art)是一篇诗意而深刻的短篇散文作品。
作品中,贝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这篇文章自问自答,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揭示了艺术对人类的深远影响。
文章开头,贝尔用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艺术的定义:“艺术即是创造力的表达”。
这简洁的一句话,点明了艺术的本质。
无论是绘画、音乐或是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是艺术家用心与灵魂汇聚而成的结晶。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是人类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语言。
接下来,贝尔在文章中探究了艺术的各种形式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他首先提到了绘画。
绘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
艺术家透过画笔传达出他们对世界、人类和生活的看法。
绘画作品是一种沉默的表达,又是一种无声的对话,激发着观者的共鸣。
除了绘画,音乐也是一种无需言语即可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使我们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方式与世界交流。
贝尔称赞了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形式所能带来的奇妙体验。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音乐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出口。
文学也是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文字的方式展现着人们的想法和情感。
贝尔在文章中提到了文学对思想的深远影响。
文学作品是一扇通向知识、智慧和体验的窗户。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贝尔进一步阐述了文学所能带来的情感共鸣。
当我们读一部动人的小说,我们会感同身受,为主人公欢笑、为主人公哭泣。
这种情感共振,也是艺术带给我们的一种珍贵体验。
在文章的结尾,贝尔总结了艺术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
艺术激发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艺术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我们对美的认知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克莱夫·贝尔)阅读框架梳理(黄云虎)
一、什么是艺术
(一)第一假说:审美假说
艺术的敏感性和清晰的思考能力(两种素质)
艺术品
定义:唤起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的物品(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
基本性质;有意味的形式(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独特的性质)
定义;线、色的关系和组合,审美感人的形式
形式与色彩的关系
不可分割
对立统一
线条与色彩的组合
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
某种特殊的审美感情的表现
超脱时间地点的束缚,形式有意味(伟大艺术的标志)
审美方式是主观的
艺术批评
作用;指出艺术品中那些组合在一起的产生的有意味的部分与整体
自然美:对鸟、花、蝴蝶翅膀的感情
欣赏(基础)
形式感
色彩感
三度空间感
判断:叙述性绘画非艺术品
理由:感动我们的不是他们的形式,而是这些情绪所暗示和传达的信息
功用:宗教教义的宣言和说明
未来派艺术
原始艺术(形式的创造)
没有现实的再现
没有技术上的装模做样
给人深刻印象的有意味的形式
再现(艺术家低能的标志)
能够感受到纯粹审美感情的人(各种形状的形式、色彩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音乐的欣赏
纯形式角度,进入无限崇高的心理状态
融入生活概念,享乐、混乱的低级情感
(二)美学与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背景
原始艺术创造(出于表达形式感的强烈愿望)
讲酷似(幻觉家、手艺人),濒临灭绝
艺术家
浦桑、克劳德、格列柯、查尔丁、英格莱斯、雷诺尔(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分类()文艺复兴至当前
真正的艺术家
集中精力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笨伯
塞尚及其追随者(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标志
反对阻碍艺术发展的旧传统
反对艺术沿袭过去的程式
基本戒律: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形而上学的假说
有意味的形式与美的区别
有意味的形式:传达创作者的感情
美:不传达任何东西
艺术家审美视野
纯形式(唤起审美感情的手段)
视事物本身为目的
艺术家的特质
随时随地捕捉现实感
纯形式表达现实感
不依靠作品生活,活着是为了创造造作品p176感情
感情束缚表达感情的形式
赋予形式以意味(本质与目的)
灵敏的感受现实
现实感的获得(途径)
事物的表面的形式
事物外表的追忆
想象
批评家
感受艺术家创作出的形式的审美意味
形式的“正确”
创造:精力集中于某一确定的问题
主体
观众:审美上的满足
艺术家:某个概念的完全认识;某个问题的完美解答结论:把一件物品本身作为目的,有更大的意味
二、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宗教
艺术与生活关系
艺术影响生活(精神生活)
生活影响艺术
观察熟知物品(特殊景物),唤起艺术家感情
标签(讲究实际)
趋向:丧失感受能力
关心事物本身
感受它的情感意味
宗教精神
无条件、普遍的宗教感
纯真的艺术
最普遍最永恒的宗教形式表现
纯真的宗教
宗教与科学
相同点
带有很大的偏见
摆脱现实达到迷狂境界
人类宗教感(人的基本现实感)的宣言
不同点
因果关系
理智与感情冲突
争论:生活的目的是持续不断的惬意的存在
艺术与历史
艺术史与宗教史
第二假说:人对终极现实的感受(艺术的标志)伟大艺术的时期(紧张、骚乱)
普遍的狂迷
艺术与伦理
艺术的伦理标准(善)
伦理学家:艺术即善本身或达到善的手段
哲学家:愉快(非唯一的善)
优质的愉快
量更大的愉快
手段(最好):艺术
分离法
心理状态
善能引起好的心理状态
价值的道德判断与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无关
三、基督教艺术坡道
基督教艺术的兴起
坡道
定义:介乎人们不得不创造艺术伟大的上古的黎明~模仿同艺术混为一谈最黑暗的时刻之间的过程
希腊坡道:菲迪亚斯~吉托~普拉克蒂利
宗教精神
表现形式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地下墓穴基督教绘画
拜占庭艺术
极盛与衰落
日耳曼艺术(民族特点的表白)
蛮族艺术
建筑
罗马式
伦巴底式
日耳曼式
哥特式
古典文艺复兴与它的弊病
伟大功绩
写实主义为人们所接受,物质和才智的作用理智培育感官,各式各样的情感
艺术批判
从一物滋生另一物
浪漫主义运动
法国式
德国式
英国式(至高无上的地位)
拉斐尔前派
对形式深刻的意味高度敏感性和创造力科学性和准确性(十九世纪)
法国印象派
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最低点
艺术的目的不是再现
印象派画家:雷诺尔、德加、莫奈(孤寂、暗淡、五颜六色的图标)新印象派画家:修拉、西格耐克、克劳斯
印象派参考:绝对的美(美是一件艺术品根本的特性)
总结
罪过:奇异的理论
审判:光辉的实践
意义:在艺术品本身里去寻找艺术的意义
四、运动
向塞尚致意
凭一个人能够激发整个时代,激发当代运动的人
新运动真正的艺术家
塞尚、梵高、马蒂斯、卢西奥、毕加索
塞尚灵感的继承
马蒂斯、毕加索
理性的破坏运动
起点:伏尔泰、百科全书的编纂者
被看作事物本身的目的兴趣(表现感受到的情感)
特征:自觉
扫除他们自己与事物纯形式之间的障碍的自觉
简化与构图
时代特点
分支主题
新运动的特点
选择形式和色彩,受塞尚的影响
艺术从毫不相干的文学和科学中解脱出来的态度简化
建筑
装饰
砍掉不相干的末节
把不相干的细节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
评判画优劣的标准
好画:审美上打动我们
坏画:无审美意味
强调构图(新运动突出的特征)
对形式的组织
用颜色来构图或具有色彩的形状来构图感情上的误置
艺术表现
普遍而深刻的感情
五、未来
社会与艺术
社会怎样对待对待艺术
通过艺术家间接影响艺术
解放艺术家
艺术是不能学习的(艺术院校)
群众挑选
鼓励和增进自由
艺术与社会
艺术(脱离教理的缠身)
思想的表现
表现思想的手段
现在思想
追求直觉的感情的完美表现
追求生活的灵感
两种形式
舞蹈
纯真的艺术
抽象形式的创造
歌唱
艺术创作
激情
入神的冥想
艺术教育(孩子)
总括
自己去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自己去了解自己是什么人
自己创造形式
富有活力的艺术和情感
具体
不要把孩子带到美术馆、博物馆
标签
不要送到艺术院校
原因:高调子的商业精神
不要鼓励加入工艺行会
原因:学到手艺,却失掉艺术感
意义
使生活变成重要的、和谐的、富有感情的具体的信念从审美情感的世界学会怀疑这个现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