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元媛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122
文章编号:1003-9104(2012)07-0122-03
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李元媛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基督教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流派分支中,其景观艺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集中体现于它的建筑艺术之中。

本文由基督教建筑景观入手,从平面布局、建造风格、内部装饰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景观;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Landscape Art
LI Yuan-yuan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它最初是由犹太教分化出来,教众主要是广大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曾一度被古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禁止、迫害,直到公元313年被罗马帝国确定为国教,才逐渐发展兴盛起来,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

基督教景观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物化形式,其艺术形式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方面,并着重体现在基督教建筑艺术之中。

一、“非法时期”的基督教景观艺术
基督教早期只是一支规模小而且分散的教派,因为教义迎合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得到人民的拥护并迅速广泛传播开来,渐渐由东向西发展,在整个罗马帝国形成极其强大的势力。

但基督教不崇拜罗马诸神,也不崇拜罗马皇帝,只信仰救世主耶稣基督,同时,教徒们有消极的反抗活动,对国家政权暗藏威胁。

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很多教徒被处以死刑。

基督教的非法地位使得教徒们在举行教会活动时都十分的隐秘,所选的场所也十分隐蔽,起先是在私人宅邸内秘密举行,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即外形似民居的小教堂,称为“民居教堂”。

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杜拉欧罗普斯是典型一例。

它有一个长长的纵向圣所,1间洗礼室并4间小屋,可供礼拜、布道和葬仪之用。

后来,为了逃避官方搜查,仪式又转移到用来合葬教徒的公共地下墓室。

于是,一切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

随着教会的扩大,各地下墓室被走廊连接起来,形成了地下城市。

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

墓室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

这种地下墓室在罗马城区很普遍。

由于早期的教徒大多是目不识丁的下层平民,多以直观的艺术形象作为宣传教义主要手段。

他们在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种形式在罗马地区十分流行。

为了逃避统治阶级的迫害,教徒们大都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宗教内容,创造了许多神秘的形象。

如用牧羊人代表耶稣、孔雀象征永恒、葡萄代表基督教、船表示教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仪式等等。

他们着力表现上帝的力量而非画面的真实生动,因此,画面往往极为粗糙抽象,不够自然和谐。

以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室中著名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羊人》(图1)为例,笔法潦草,线条粗陋,色彩单一,人物比例也不准确。

虽然基督教在产生之初,是处于一种“非法”地位,但已形成了最原始形式的基督景观艺术,从建筑、雕塑到绘画和镶嵌工艺画均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作者简介:李元媛(1980-),女,汉,江苏南京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12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2年
第7期总第129期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图1《善良的牧羊人》
二、成为“国教”后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基督教从创建之初就掺杂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它不是鼓舞号召人民去和统治者进行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宣扬
顺从、忍耐。

因此统治阶级很快就利用了这一点,他们要求下层教徒容忍现实生活的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忠于国家政权。

基督教成了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维护政权的精神武器。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来又宣布其为国教。

从此,教徒的集会和宗教仪式又回到了地面上,并开始广泛兴建基督教堂。

1.基督教建筑景观的布局转变
早期基督教并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有借用现成的罗马建筑形式。

最早期的教堂是比较简单的宅第教堂。

后来开始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的建筑,称为巴西利卡式教堂。

巴西利卡是罗马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多为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中堂较宽敞,两边有列柱和分割出的边廊,从入口引向顶端的祭坛,平时供市民集会用。

基督教将这种建筑形式直接搬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壁画,形成教堂的中心,供教徒们开展宗教活动。

从平面图上看,巴西利卡式的布局如字母“T ”形。

入口到顶端的“横县”处可划为三个活动区。

进门后的活动区仅占很少面积。

再往前走便是进行正式宗教活动的正厅,所占面积最大。

最后“T ”形的顶部,是神职
人员的活动场所,墙上开有凹进去的半圆形供奉耶稣的壁龛。

两排列柱将正厅隔成三个部分:正中最宽处为主要活动区,两侧狭窄处为陈列圣物或其他活动的偏殿,正中的高达屋顶为“人”字坡,
偏殿则较低,为半坡流水的屋顶。

建于380年的意
大利圣保罗大教堂,便是具有代表性的“巴舍里卡”式教堂。

图2
君士坦丁女儿墓上改建的St Constanza 教堂的内外景观
早期基督教堂的另一种建筑样式类似于罗马万神殿的圆
形建筑,这源于罗马的圆形澡堂,四周廊柱环绕,内部相当宽敞,它被称为集中式。

集中式教堂的平面布局不像巴西利卡
式那样,而是呈圆形、多边形或等臂十字形,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

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St Constanza 教堂(图2),就是这一类的教堂。

随着基督教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礼拜仪式的需要,教徒们进一步扩大了教堂的空间,增加了耳堂,形成十字形平面,从
此教堂形式又从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发展出拉丁十字式。

十字式的布局不像集中式那样是圆,而是一个十字,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

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主体,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矮矮的“翼廊”(Wing )。

按照尊敬殉道圣徒的传统,教堂往往是在圣徒墓地上建
造的,并以此命名。

罗马城最早的教堂是拉特兰宫的圣约翰教堂,随后为圣彼得教堂和其他以圣徒名字命名的教堂。

在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的教堂结构比较复杂,其中神圣使徒教堂和圣墓大堂成为许多教堂的标准模式。

此时的教堂外部比较简陋朴素,内部装饰富丽堂皇。

2.基督教建筑景观的风格类型
基督教堂较常见的建筑风格有罗马式、哥特式和拜占庭式。

前两种多见于天主教教堂,后一种多见于东正教教堂。

罗马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

欧洲进入中世纪之后,封建势力割据,战乱频繁,国力和财力均不及古代的罗马帝国。

基督教和封建主企图借建筑之壮阔雄伟显示其逐渐逝去的威严,如厚实沉重的墙壁,半圆形的拱门、窗孔和圆形的穹窿型屋顶。

这种受古罗马建筑影响而又不及古罗马建筑的教堂,被称为仿罗马式教堂,简称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最早见于古罗马首都意大利,直到公元十一二世纪才逐渐传到欧洲的其他地区,如法国、英国和北欧诸国。

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罗马式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后来塔楼逐渐固定在西面正门的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

高大的立柱与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使罗马式教堂在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
、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图3)是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

图3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及其附近的地方,
确切地说开始于1140-1144年路易七世的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而后才开始波及全欧洲。

它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
李元媛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变化与发展HUNDRED SCHOOLS IN ARTS
124
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
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哥特式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厚重的穹顶被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光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和簇柱取代。

它以色彩丰富的玻璃镶嵌花窗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

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图4
),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图4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
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

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东正教教堂在建筑艺术上多保留拜占庭式风格,只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

东欧的教堂都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

现在俄国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

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3.基督教建筑景观的内部装饰
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教堂的外部形象仍是相当朴素,而
室内空间不仅高大宽敞,且装饰豪华,主要是采用丰富多样的室内陈设品所构成的,有大理石墙壁,镶嵌壁画,马塞克地坪以及从古罗马继承的华丽柱式。

不过,耐久的镶嵌材料比较昂贵,一般不常用。

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形式(图5)。

12世纪中叶哥特式教堂发展起来,它从外到内都十分瑰丽华美,极尽奢华之能事。

明亮瑰丽的玻璃彩窗,纤细拉长的的石柱,尖耸入云的穹顶,栩栩如生、打破常规的雕塑,与色彩艳丽的玻璃画,将基督教堂的内部装饰推向了极致(图6)。

16世纪下半叶,巴洛克风格开始盛行,基督教艺术进入了混乱复杂的时期,装饰也变得奇特起来。

到了18世纪初期,洛可可风格取代了巴洛克,使得教堂的内部装饰更加纷繁琐细。

直到18世纪中叶,基督教堂开始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
设计师开始注重功能性,讲求室内空间布置合理,装饰追求简洁。

图5《查士丁尼皇帝与大臣》图6
《圣母领报》布尔日的拉韦纳圣维塔尔教堂镶嵌画
圣艾蒂安大教堂15世纪
三、当代基督教景观艺术的发展
时过境迁,
宗教的“迷信”时期逐渐远去,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开始矛盾起来。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整个人类社会过于快速的发展,也使人们感到恐惧,希望能从宗教中重新寻得一种心理寄托。

这种矛盾态度要求基督教的发展必须不断顺应时代变化。

同时,地球上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使得基督教又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支派。

目前的基督教广义上指的是天主教、东正教、及更正教,一般人称前二者为旧教、后者为新教。

狭义的基督教则仅指新教,由马丁·路德·金在16世纪倡导
宗教改革而后分别在欧洲大陆及英国建立。

新教的教堂,已大别于基督教盛期时的庞大、庄严、繁复,虽说各派教会亦有差异,但总的来说都比较简朴,大都为长方形礼堂。

内部由于重视讲道,讲台一般置于显著地位。

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堂甚至没有圣像、宗教画、彩色玻璃和圣坛。

近期,欧美各国建筑艺术呈现多样化,宗教建筑也摆脱旧的传统风格,出现一些新的式样。

也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将新的建筑理念和设计风格,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营造出一种新的“天人合一”的氛围。

安藤忠雄的六甲山教堂(图7),即著名的“风的教堂”,在设计中尽可能的保存了原有自然环境,利用单纯的几何形,引入自然光、自然风,将自然与人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一种“纯粹自然”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反思忏悔。

四、结语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它承担着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因此在影响古代景观文化的几种意识形态中,宗教思想的作用是最深远的,宗教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

由“地下”到“地上”,由惨烈到兴盛,基督教的发展经历了坎坷曲折的过程,其景观艺术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发展。

盛期时的基督教景观艺术,是人类在景观设计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曾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代的基督教景观在设计上变得越来越简洁,限制也越来越少,更加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看作是人类对宗教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基督教景观艺术实现了宗教“意识—物质—意识”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