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词-宋-李清照

合集下载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品读李清照的《漱玉词》

品读李清照的《漱玉词》

品读李清照的《漱玉词》作者:张丹丹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12期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两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山东济南人,有《漱玉词》留世。

艺术上自成一家,被誉为“易安体”,甚至被推崇为“婉约正宗”。

她早期的词作清新畅快、活泼灵动,充满对生活的深切爱恋。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词人游赏荷花时醉心自然的神情及因晚回而急切活泼的情态。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则透露出少女春心萌动的娇羞之情。

成婚后,由于丈夫经常外出,她的词作中就增添了一些愁丝。

如:《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寄托着词人因景伤情的哀愁,抒发春光无限好,可是无人共的愁怨之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则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自己的寂寞与相思之情。

不过,此时的怀愁主要是离愁,一旦丈夫返家,这种愁绪就会烟消云散。

而后期的怀愁除了离愁外,又增加了国愁、家愁,惨痛凄苦的悲愁萦绕在词人的心间,啃噬着她脆弱的神经。

这种愁苦的心绪可以在《声声慢》、《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等词作中窥见一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的篇头十四字贴切地传达出了一种寻觅之苦、孤独之苦和悲戚之苦。

整首词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又暗示对亲人的思念,因事所生的愁思和因景所生的愁思相融为一,真不是“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落日熔金》是词人因物是人非而产生的感伤之作。

元宵佳节,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纵然一片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

回忆自己身为闺阁千金时,与女伴们相偕观灯,打扮得花枝招展。

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到热闹的地方抛头露面。

只好闭门深坐,听别人说说笑笑。

此情此景,今非昔比,落寞感伤,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解不开的哀怨愁绪。

《武陵春》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丈夫已经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孤身一人,在兵荒马乱中流离失所,历尽艰辛,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篇1: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诗词全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全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篇2: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诗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诗词全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全集:《永遇乐·落日熔金》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全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武陵春·春晚》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诗词译文和赏析,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武陵春·春晚》诗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日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我的许多忧愁。

注释1.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

2.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此暗指丈夫已死。

3.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4.拟:打算。

5.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武陵春·春晚》诗词赏析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题解】选自《漱玉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

南宋女词人。

学者李格非之女。

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赵明诚做过莱州、淄州太守,公事之余,夫妇俩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亦致力于搜集和赏玩书画金石。

金兵入侵,相继渡淮南奔。

不久,其夫病逝于南京。

此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只身漂泊于杭、越、台州、金华一带,晚年景况孤寂困苦。

工诗能文,尤以词名世。

散文简洁流畅,以《金石录后序》有名。

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爱国热情,风格豪迈遒劲。

惜散失甚多,仅存断句零篇。

词以南渡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闺情,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韵调悠美。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为这一时期脍炙人口的作品。

后期多抒身世之感,寄寓家国之思,感情凄苦,低沉。

《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为此期代表作。

前首词中连用七对叠字,自然准确,细致深刻地表达了惨遭国破家难后孤寂无依的凄苦情状,尤为历代词论家所叹服。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描绘形象,能以常语入词,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

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调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独到见解。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如梦令”,词牌名。

在词牌之下,原有题目“酒兴”。

这首词是李清照追忆自己少女生活的作品,写的是与姐弟们一道,划着游船游览大明湖的生动情景。

【解读】全词六句,词意发展分三层。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我曾记得在那临水的亭台游玩,一直到时近傍晚,喝醉了酒哪里还记得回家的道路。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时令
以重阳佳节反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 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 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夜以继日、 无休止。 “薄雾、浓云、香炉、玉枕、纱厨、 酒、西风、黄花”等意象,烘托寂 寞孤独难耐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空虚无聊 的心情。
时间
意象
行动
上片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整体把握 艺术特色:烘云托月,藏而不漏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东篱 ——藏头(“东篱”, 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 字);把(菊花)酒——省略“菊花” 二字;暗香——菊花香 气;黄花——菊花。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 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 黄色的菊花外形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 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 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 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 和精神气质。把抽象的相思之情寄予可观可感的黄花,以花喻 人,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结论:常以雁抒写离愁或相思哀怨的感伤。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是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是凄婉愁苦的象征。

李清照词二首如梦令、渔家傲

李清照词二首如梦令、渔家傲
状元成才路
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这首词中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 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 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 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 和对光明的追求。
渔家傲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 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
黄昏 溪边的亭子。 时候。 大醉。
尽了兴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乘船返回。 荷花。
奋状元才路
这里泛指水鸟。
滩鸥鹭。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状元成学才路 诗谩有惊人句。九 万里风/鹏正举。状元成才路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词 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是 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产生于唐,盛 行于宋。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片或阕,分两段的最为常见。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 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 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按风格来 划分,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 有苏辛(豪放派代表),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 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家世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漱玉词完整版

李清照漱玉词完整版

《漱玉词》[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酒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春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兰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春景)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二、写作背景
•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 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 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 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 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 ,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 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 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 补偿和酬惠。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 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 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 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 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 人感觉哀愁满纸。
直接抒情 (词眼)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 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 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 运用叠词: •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 音节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二)间接抒情:


黄花
借 景 抒 情
梧桐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一剪梅》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历史背景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赏析一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李清照漱玉词]漱玉词

[李清照漱玉词]漱玉词

[李清照漱玉词]漱玉词第一篇漱玉词:临江仙原文及翻译临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翻译/译文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

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

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注释①《临江仙·梅》:此首或为李清照效法欧阳修《蝶恋花》所作的数阕《临江仙》之一。

②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③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

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④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⑤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

”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⑥肥:这里指盛开。

赏析/鉴赏这首词以咏梅为题,用梅花暗喻词人自己,把闺人幽独的离思与韶华易逝的帐悯,极其高华而深至地表现了出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袭用欧词,一字不改,而又融化不涩,别具意境。

这种问鼎名篇的作法,表现了漱玉词人的魄力与艺术上的自信。

以设问的口气一连迭用三个“深”字,能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院宇深邃,气象雍容的声情效果。

迭字用得好,却能形容尽妙,动人于不自觉之中。

李清照这首《临江仙》一、二两句用得浑成而富有变化。

因而避免了袭用成句容易造成的雷同之感。

“庭院”句言其深,“云窗”句状其高。

一纵一横,交相映衬,便将一座贵家池馆的富丽与清幽的气象勾画出来了。

云簇疏棂,雾迷高阁,这是何其缥缈清幽、高出尘寰的所在呵。

“春迟”二字语义双关,包蕴甚深,不可草草读过。

乍看起来,仿佛是主人公慨叹春光的姗姗来迟。

然而这仅是表面的理解。

其实,阳春有一序,天地无私,烂漫的春光是不会遗弃这锦屏府第的,这个“迟”字所反映的意蕴中不只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是一种主观的感情。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 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 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 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 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 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与 “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 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 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时 令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时 借“永昼”“半夜”“黄 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 间 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 景 “薄雾”“浓云”“瑞 脑”“金兽”“玉 物 枕”“纱厨”“西 风”“黄花”来烘托心情
李清照 词 《醉花阴》
一、作家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 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 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 笃厚; 后: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 书画丢失。 前期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 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后期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 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西 风 , 人 比 黄 花 瘦
香 盈 袖 。 莫 道 不 销 。 魂 , 帘 卷
东 篱 把 酒 黄 昏 后 , 有 暗
纱 厨 , 半 夜 凉 初 透 。
销 金 兽 , 佳 节 又 重 阳 , 玉 枕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1.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词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它又被称之为秋词·声声慢,是被李清照用于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凉愁苦的心绪,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并且极具艺术感染力。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由北宋女词家李清照创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作,又被称为一剪梅·别愁,通过对花飘零、江水东流来表现出对爱人的不忍离别的深情,是整体格调较为清新,意境优美的佳作。

3.夏日绝句提到夏日绝句大家应该都能背出来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这么一首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的五言绝句是借古讽今,一次来表达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而当时也正值赵构带着衬料仓皇难逃,为了嘲讽南宋王朝和丈夫而创作。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是一首被收录在《漱玉词》,被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作,是李清照早期节奏较为活泼的词作,通篇对宿醉后的花事的描写,委婉的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绿肥红瘦那一句更是备受历代文人的赞赏。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被收录在《漱玉词》中的词作,是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这首词相对其他词来说更加欢快,且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李清照早期的情趣和天真烂漫的心境,整体读起来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由全宋词收录的宋词,由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创作,又被称为醉花阴·重阳、醉花阴·九日,当时他已经结婚,只是两人分隔两地,这首词中通过对重阳节菊花的描写,来表达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还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有收录。

7.题八咏楼这首由李清照创作在南渡后的词作,是一首七言绝句,起哄包含了八咏楼和十四州两个点雇,并且通过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对南宋朝廷的不屑与讽刺,并且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渴望,其中的江山留与后人愁更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8.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在南宋时期由李清照创作的宋词,在词中为读词人塑造出了一个在乱世中漂泊无依无靠的才女形象,从一面表现自己的现状,同时也通过上片描绘的暮春景物来表现对故国故人的无限忧思之情。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平简介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平简介

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平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人,宋代时期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少时便能写问作诗,且破得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赏,其《如梦令》一词更是轰动京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1084年,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早期家中条件优厚,为李清照的文学作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清照的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但已遗失,现《漱玉词》是后人编辑的。

李清照的人生可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李清照她作品的题材来源是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自己的生活和感情比较多,早期词风轻快活泼,在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也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但是此时的李清照的诗词里还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追求的。

后期就是宋朝南迁后,等于是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在精神上受到了折磨,她在词中多写自己对北方的思念,留恋过往的生活。

词中表达了浓浓的哀愁,如她的《声声慢》中弥漫开的浓浓愁丝绕心肠。

李清照人生的最后阶段都在江南度过,不过她的晚年很凄惨,孤苦伶仃,一个人老死在江南。

李清照的生世之谜李清照的生父是李格非,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在李清照的资料里面写着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但是在北宋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中记载丞相王珪的女儿也嫁给了李格非。

有人研究李格非娶过两个王氏夫人,先是王珪的女儿,但是很早就过世了,后来又娶了王拱辰的女儿,那李清照的生母到底是哪个王夫人呢?我们看李清照词中透露出的她的生活状态,一是醉酒,《如梦令》里面就是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醉酒状态,如果说李清照在异乡借酒消愁我们还能理解,那还是少女的她就喝酒作诗,我想作为母亲都会担心和干预吧?还有就是李清照豪迈的一点,从不顾忌,对女性的心理、神态的描写很大胆,有人说李清照有些用词就像黄段子,古代妇女没有人像她那般露骨的。

这样大胆张扬的女子,因该是家里的宠爱有关,李清照不大顾及别人,恃才傲物这和她早年丧母有关,但我们也不能肯定,比较历史上父母健在,也叛经逆道的女子大有人在。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 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诗人主要是借助了哪些意象表露这种情感的呢?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 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 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 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 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 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 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 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 织。
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 地方。
总结
上阕 重阳佳节 孤独凄凉 下阕 驱赶寂寞 销魂憔悴
本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 的片段,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 闺愁,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心情。也展示了 词人多愁善感,相思情苦,弱 不禁风的形象。
写作手法
1、比喻修辞:以菊花喻人。 2、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天气、 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 花) 3、烘云托月手法:下阕以菊喻 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后期词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 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精 神很痛苦,词作也主要抒发伤时念旧 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怀 念故乡之情,《蝶恋花》流露对失陷 北方的怀念,《武陵春》写出了孤独 生活中的浓重哀怨。
古人常用花来比喻人 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 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 等,而李清照用黄花来自 比,这样的比喻有什么特 点?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介绍资料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介绍资料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介绍资料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13⽇-1155年5⽉12⽇),宋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词⼈。

⾃号易安居⼠。

1084年,李清照诞⽣于北宋齐州章丘(今⼭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镇(2004年,徐北⽂教授经过考证,撰⽂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齐州历下⼈,即今济南市历城区⼈,但是其⼀⽣并未在济南定居过)。

⽗亲李格⾮进⼠出⾝,官⾄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的作家,深受当时⽂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章相往来。

母亲王⽒系出名门,⾼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祖⽗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歧国公。

善⽂学《宋史·李格⾮传》误称李清照母亲王⽒为懿恪公王拱⾠孙⼥。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诸城赵明诚结婚。

赵是⾦⽯家。

夫妻⼆⼈前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玲珑地。

共赏⾦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钱伯⾔弃城逃去。

建炎⼆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的⽣活困顿。

建炎三年,赵明诚独⾃前往就任湖州知事。

1129年丈夫于农历⼋⽉⼗⼋⽇卒于建康,李清照为⽂祭之:“⽩⽇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堕,怜杞妇之悲深。

”绍兴元年(1131年)三⽉,赴越(今浙江绍兴),在⼟民钟⽒之家,⼀⼣书画被盗。

当年与丈夫收集的⾦⽯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说曾改嫁张汝⾈,但不久随即离婚,甚⾄因此闹上公堂。

约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

陆游《夫⼈孙⽒墓志铭》“夫⼈幼有淑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春暮)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髙梯。 新笋看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髻子傷春懶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徃月疎疎。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寳鴨襯香腮,眼波纔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牋嬌恨寄幽懐。月移花影約重來。
漁家傲(記夢)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剪梅(别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鴈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却上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行鷗鷺。

昨夜雨踈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巻簾人,却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潄玉詞
鳳凰臺上憶吹簫(閨情)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来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鈎。生怕離懐别苦,多少事、欲説還休。新来痩,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闗,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逺,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秋情)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巳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點絳唇(閨思)
寂莫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雨中花(閨情)
醉花隂(九日)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時節又重陽,玉枕紗厨,半夜凉初透。 東籬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巻西風,人似黄花瘦。
怨王孫(春暮)
夢斷、漏悄,愁濃、酒惱。寳枕生寒,翠屏向曉。門外誰掃殘紅?夜來風。 玉簫聲斷人何處?春又去,忍把歸期負。此情此恨此際,擬託行雲,問東君。
素約小腰身,不奈傷春。疎梅影下晩粧新。裊裊娉婷何様似?一縷輕雲。 歌巧動朱唇,字字嬌嗔。桃花深徑一通津。悵望瑤臺清夜月,還送歸輪。
○附
金石錄後序
予以建中辛巳歸趙氏,時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貧儉,德甫在太學,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歩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後二年從官,便有窮盡天下古文竒字之志。傳寫未見書,買名人書畵,古竒器。有持徐熈《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留信宿,計無所出,捲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及連守兩郡,竭俸入以事鈆槧。每獲一書,即
李易安賀人孿生啟,中有云:“無午未二時之分,有伯仲兩楷之似。既繫臂而繫足,實難弟而難兄。玉刻雙璋,錦挑對褓。”註云:“任文二子孿生,德卿生于午,道卿生于未。張伯楷、仲楷兄弟,形状無二,白汲兄弟,母不能辨,以五色繩一繫于臂,一繫于足。”(《漱玉集》不載此啟,見《文粹補遺》。)
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憶三句云:“言與司合,安上巳脫,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為解曰:“女殆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
上巳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後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逺遊,易安殊不忍别,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易安以重陽《醉花隂》”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絶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漱玉词-宋-李清照
提要
潄玉詞
提要
《漱玉词》一卷,宋李清照撰。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格非之女,湖州守赵明诚之妻也。清照工诗文,尤以词擅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再適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上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今其启具载赵彦卫《云麓漫抄》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其与后夫构讼事尤详。此本为毛晋《汲古阁》所刊。卷末备载其轶事逸文,而不录此篇,盖讳之也。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清照《漱玉词》一卷,又云别本作五卷。黄昇《花庵词选》则称《漱玉词》三卷。今皆不传。此本仅词十七阕,附以《金石录序》一篇,盖后人裒辑为之,已非其旧。其《金石录后序》与刻本所载,详略迥殊。盖从《容斋五笔》中抄出,亦非完篇也。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张端义《贵耳集》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秋词声声慢》,以为闺阁有此文笔,殆为间气,良非虚美。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日勘挍装緝,得書畵彛鼎,亦摩玩舒巻,摘指疵病,盡一燭為率。故紙札精緻,字畫全整,冠於諸家。毎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巻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則舉盃大笑,或至茶覆懐中,不得飲而起。凡書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誤者,輒市之,儲作副本。
張子韶對策有桂子飄香之語,趙明誠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栁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
靖康丙午,德甫守淄川,聞金人犯京師,盈箱溢篋,戀戀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建炎丁未,奔太夫人喪南來,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印本重大者,畫之多幅者,器之無欵識者。已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所載尚十五車,連艫渡淮江其青州故第。所鎻十間屋,期以明年具舟載之,又化為煨燼。巳酉歳六月,德甫駐家池陽,獨赴行都,自岸上望舟中告别。予意甚惡,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遥應曰:“從衆,必不得巳,先棄輜重,次衣衾,次書册,次巻軸,次古器,獨宋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徑馳馬去。秋八月,德甫以病不起。時六宫徃江西,予遣二吏部所存書二萬巻,金石刻二千本,先徃洪州。至冬,洪州陷,遂盡委棄,所謂連艫渡江者,又散為雲煙矣。獨餘輕小巻軸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鐡論》,石刻數十副,軸鼎鼐十數事,及南唐書數篋,偶在卧内,巋然獨存。上江既不可徃,乃之台温,之衢、之越、之杭,寄物於嵊縣。庚戍春,官軍收叛卒,悉取去。入故李將軍家。巋然者十失五六,猶有五七簏挈家寓越城。一夕為盜穴壁,負五簏去。盡為呉説運使賤價得之,僅存不成部帙殘書策數種。忽閲此書,如見故人,因憶德甫在東萊静治堂,裝標初就,芸籖縹帶,束十巻作一帙,日挍二巻,跋一巻,此二千巻,有題跋者五百二巻耳。今手澤如新,墓木巳拱,乃知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亦理之常,又胡足道。所以區區記其終始者,亦欲為後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龍舒郡庫刻其書,而此序不見。洪容齋見元藁於王順伯,因為拈出。易安作序時紹興四年也。)
宋人中塡詞,李易安亦稱冠絶。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黄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其詞名《潄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荃翁張端義《貴耳集》云:此詞首下十四箇疉字,乃公孫大娘舞劎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下十四箇疉字者,乃用文選諸賦格。“守着窓兒獨自,怎生得黑。”此黒字不許第二人押。又“梧桐更兼細雨,到黄昏、點點滴滴。”四疉字,又無斧痕,婦人中有此,殆間氣也。晩年自南渡後,懐京洛舊事,賦元宵《永遇樂》詞云:“落月鎔金,暮雲合璧。”巳自工緻,至於“染栁烟輕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氣象更好。後疉云:“於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皆以尋常言語度入音律,鍊句精巧者,易平淡,入妙者難。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又(春暮)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堦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拼捨,又是寒食也。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蝶戀花(離情)
暖雨和風初破凍,柳潤梅輕,巳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衣金縷縫,山枕欹斜,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来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却是舊時相識。 滿地黄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牕兒,獨自怎生得黒。梧桐更兼細雨,到黄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壺中天慢(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别是閒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杆慵倚。被冷香銷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髙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