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标本采集与处理
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管理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成为了医学检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的管理制度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与效率。
二、采集标本的要求1. 采集时间: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确定合适的采集时间。
例如,血液检验一般在晨起后采集最佳,而尿液检验则应采集首次排尿后的标本。
2. 采集器具:采集器具应具备一次性使用、无细菌和无毒性的特点,以避免交叉感染和误差产生。
3. 采集部位: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例如,血液检验常用的采集部位有指尖、前臂等。
三、采集标本的步骤1.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重要性,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采集过程。
2. 采集前消毒:采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标本采集部位的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
3. 采集过程: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标本的采集。
例如,血液采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针头并从静脉或指尖抽取血液。
4. 采集后处理:采样完成后,及时将标本放置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防止样本污染和变质。
四、标本处理与运输1. 采集后处理:对于不同的检验项目,标本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血液标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尿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酸碱调节。
2. 标本保存: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条件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设置。
一般来说,血液标本可以保存在低温冰箱中,而尿液标本则需要保存在阴凉处。
3. 标本运输:标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检验科室,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不良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
五、记录与管理1. 标本信息记录:对每个标本进行准确、全面的信息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号码等。
2. 标本储存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标本储存条件的制度,保证标本的长期保存质量与安全性。
3. 质量控制与评价: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采集与处理进行质量评价,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要注意的重点是,所采集的临床标本一定要正确和采集的时间合适,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标本容器,采集的方法程序对有些临床标本非常重要。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采集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给出假阴性结果。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样本的采集(应该保证30min内完成,不适当的处理时间将直接影响和干扰研究的结果),应尽快降低所采集组织样本的温度。
肿瘤组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应遵循严格的生物安全处理规范,也可根据研究者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处理。
(1)患者入院后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查。
检测HIV以及嗜肝病毒HBV及HCV感染情况。
HIV感染患者不列为采集对象。
HBV及HCV感染者,须在样本上明确注明。
(3)组织标本取材时间肿瘤外科手术后,标本离体30min内。
(4)标本采集每种肿瘤主要采集3 类生物样本,并要保证这些样本的质量和数量能够用于DNA、RNA 和蛋白质提取及满足相关的实验分析。
1)新鲜组织(包括手术和活检组织)实体组织样本采集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的或活检和尸检得到的正常、良性和恶性肿瘤组织。
手术结束后,在临床肿瘤病理专家的指导下,在不影响病理诊断取材需要的前提下,采集组织样本。
A。
标本取材部位: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cm)和正常组织(癌组织旁5cm 以外或最远处)。
a)临床诊断明确,未经放疗和化疗的手术切除标本,在病理医生指导下取材。
b)尽量保证癌组织没有坏死(有坏死的标本很难提取高质量的RNA 和蛋白)。
c)配对“癌旁组织”,选择距离癌灶边缘3 cm 范围内的组织样本,配对“正常组织”,要选择距癌灶边缘5 CM 以上或距离癌灶边缘最远段(或手术切缘处)取组织样本,应注明距离。
对于空腔器官,如食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应取相应部位的“粘膜组织”样本。
d)在保障病理学检测所需标本的前提下,尽量提供足量的肿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一般不少于200mg 或10E7 细胞。
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置和管理操作程序【精】
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置和管理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实验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以保证原始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过程中方法适当,原始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
2.范围:适用于科室所有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
3.职责:3.1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标本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3.2 检验人员负责各自检测标本的管理和标本采集手册的编制。
4.工作程序:4.1标本采集4.1.1 由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验室成员编制各自实验室的标本采集手册,标本采集手册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标本收集容器;标本的类型;所需标本量。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4.1.2 质量管理小组对标本采集手册的内容进行审查,经科主任批准后,由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将标本采集手册添加入医院系统,以便标本采集部门和各临床科室随时参阅。
4.1.3质量管理小组每年对标本采集手册进行审查,如发现不合格内容可要求实验室负责人修改。
4.1.4检验标本包括从门急诊,住院部患者和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等处采集的标本,标本由有以下资格人员采集:注册护士、执业医生、检验技术人员。
4.1.5检验申请单包括以下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病床号、申请医生、申请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日期和时间、标本类型、是否需优先处理。
4.2 标本的运输4.2.1 标本应放在有盖、内有固定架的标本运输箱中运输,盒外贴上生物危害的标识,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分开放置。
4.2.2 若标本运输箱被标本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2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倾入标本运输箱内,浸泡30-60分钟,再用流水冲洗。
4.3住院部标本采集和运送程序4.3.1临床医生出具检验项目申请,急诊医嘱立即通知责任护士。
4.3.2当班护士写上检验标签条码并贴于标本容器上。
4.3.3采集者在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及特殊要求。
4.3.4当班护士与标本运送人员当面清点标本数量,并在登记本上签名,由后者将标本送至相关检验部门签收。
医院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
制定本规章与流程的目的是明确病理标本采集、固定、运送、保存的方法和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1 细胞学涂片、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电镜切片及各种份子检测均是由具备病理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制作的,有质量要求与完成时限。
2.2 有细胞学标本采集的相关规范。
2.3 对细胞学筛查与细胞学诊断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2.4 有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及标本交接的相关规定与程序。
2.5 有不合格标本处理的制度与程序。
无4.1 病理科检查项目4.1.1 细胞学检查:包括痰、尿、胸水、腹水、胃液、 EBUS、乳头溢液及肿物穿刺涂片的细胞学检查。
(注:宫颈细胞学涂片送妇科细胞室,骨髓涂片送血液科形态室。
)4.1.2 组织标本检查:各器官病变组织活检标本,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4.1.3 冰冻检查:手术中各器官病变快速冰冻检查。
4.1.4 尸体解剖:包括成人及婴幼儿、引产胎儿及死产新生儿尸体解剖。
4.2 标本的采集与保存4.2.1 采集要求4.2.1.1 痰:晨起刷牙漱口后第二口痰,不可有唾液、鼻涕混入。
血痰可例外。
4.2.1.2 尿:应为新鲜刚排出者,不能留置过久,并应注明是否为导尿。
4.2.1.3 胸水、腹水:抽取后送检 100ml-200ml 即可。
4.2.1.4 胃液:应先将空腹胃液抽净,再由皮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0ml,反复冲洗并变换体位,再尽量抽取送检。
或者用专用胃液冲洗器。
4.2.1.5 EBUS:由胸外科医师抽取组织后立刻涂片固定后送检。
4.2.1.6 乳头溢液及穿刺标本:由临床医师取得组织后立刻涂片固定后送检。
4.2.1.7 如为少许液体:可由临床医师自行涂片立刻固定后送检。
4.2.1.8 常规组织学标本:根据临床及手术所见。
4.2.1.9 冰冻标本:标本不得为直径1mm 以下的穿刺标本;标本不得为结石及骨样质地硬组织;标本不宜过小、过少。
4.2.1.10 尸检标本:需在死亡后72 小时之内完成,如为引产胎儿或者死产新生儿,即将送达病理科。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
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规范1. 引言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规范的采集和处理流程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样本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包括样本采集方法、样本储存条件和样本处理流程等内容。
2. 样本采集2.1 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
采集器具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确保采集的样本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并保持其生物活性。
2.2 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样本采集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所需样本的特性和采集要求,包括采集时间点、采集部位和采集量等。
其次,要做好采集工具和采集容器的消毒工作,防止样本受到外源性污染。
2.3 采集样本的步骤样本采集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要准确标注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者姓名等。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根据样本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采集,如刮取、穿刺或吸取等。
采集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快速,避免造成样本的损伤或变质。
2.4 样本采集后的处理采集完成后,要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
首先,要将样本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尽快进行保存或处理。
其次,要记录样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日期、保存条件等,以便后续的实验使用和数据分析。
3. 样本储存条件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样本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不同类型的样本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储存条件。
通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样本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免对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产生不良影响。
3.2 光照的控制某些样本对光照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在储存过程中进行光照的控制。
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或强光照射样本,以免影响样本的结构和性质。
3.3 样本储存时间不同类型的样本储存时间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样本的储存时间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尽量保持样本的活性和稳定性。
4. 样本处理流程4.1 样本预处理样本预处理是样本处理流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杂质和干扰物,保证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第3页
检验申请
↓
患者准备
↓ 患者识别、标本采集
实
↓
质实
仪 验 量 质 样品运输、保留与处理 控 验 总
器方值控
↓
结数结
校 →法 →溯 →物 →质控物、样品检测 → 果→ 据→ 与
正
源选
↓
分管改
选
择
结果确认格理进ຫໍສະໝຸດ 择↓(室内室间)
结果分析与解释
↓ 特殊患者回访
检验医学全方面质量控制步骤图解
据检验项目选择适应采集部位。如血标本普通采集静脉血, 婴儿可采股动脉血,只需微量全血时能够取耳垂血或指尖血 。在动静脉血及毛细血管血之间,血气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 ;耳垂血和手指血血细胞分布也有差异。
采血时患者体位可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其血液内成份 含量亦有改变,故观察病情或疗效时应固定采集血液标本部 位、时间及病人体位。骨髓采集部位亦有多处,当结果与疾 病难以解释时,应考虑采集部位。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第31页
3、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方法不一样,所得标本质量也不一样。惯用标 本采集方法有真空采集法、注射器采集法、微时采集法、拭 子法、涂片法等。
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严格进行消毒,防止污染和交叉感 染,并尽可能防止过多损伤周围组织。真空采血器或注射器 应清洁、干燥无菌、不漏气。采集血气标本及厌氧菌培养标 本时应注意隔绝空气。血管担心素、醛固酮标本采集后须马 上冰水保留。
采集空腹12小时后标本,肝肾功效、血脂、血糖等。
2、药品治疗方面: 患者服药后对检验结果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药理学干扰,二是化学干扰。所以标本采集最好在 用药之前,已用药应按要求停用一段时间再采集,不能 停药应在下次给药之前采集,并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 药情况。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
目 录
• 临床检验概述 • 标本采集与处理 •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 • 临床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与解读 • 质量控制与实验室管理
01 临床检验概述
临床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临床检验是一门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 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的 资料或数据,并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信息和检验结果的学科。
结果比对与改进
将外部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经验交流与分享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水 平。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辐射安全等方 面的规定。
危险品管理
根据正常参考范围,判断患者某项指 标是否超出该范围,从而确定检验结 果是否正常。异常结果可能提示患者 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
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昼夜节律、饮食、运动等生理因素可影响检 验结果。例如,新生儿和老年人的某些指标与成年人存在 差异,女性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变化。
病理因素
对实验室危险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 危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符 合相关规定。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 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检查与整改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 整改落实。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能存在感染。
动态观察
对于某些疾病,需要动态观察检 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以评估病情 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如肿瘤患者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处理与储存技巧
检验科实验室标本处理与储存技巧在医学实验室中,标本的处理与储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标本处理与储存技巧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实验室常用的标本处理与储存技巧。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1.1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实验室诊断的第一步,正确的采集可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产生。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选择适当的采血管道和使用正确的采血技术,保证血液的真实性。
在采集尿液标本时,应注意患者的清洁,避免污染。
其他类型的标本采集也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1.2 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指在采集后对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标本质量的一系列操作。
不同类型的标本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在处理血液标本时,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或血清,并避免过冷过热,以免影响结果。
在处理尿液标本时,应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细菌增生,同时注意标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
二、标本储存与保存2.1 标本储存条件标本的储存条件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
血液标本通常应保存在4摄氏度的冰箱里,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
尿液标本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其他类型的标本储存条件也应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2.2 标本保存时间标本的保存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具体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尿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超过保存时间的标本可能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2.3 标本保存容器标本的保存容器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不会对标本产生污染或损害的容器。
对于血液标本,常用的保存容器包括试管、离心管等。
对于其他类型的标本,也应选择相应的容器进行保存。
三、标本运输与交接3.1 标本运输在标本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标本的震动和温度的变化。
标本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外标明标本的种类、数量和存放条件。
同时,应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
医学检验导论
医学检验导论医学检验导论是一门介绍医学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涉及临床检验的各个方面如标本采集、处理、分析、结果解读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等。
此外,医学检验导论还包括检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规范,以及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
其主要内容如下:1.标本采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标本采集有密切关系,因此采集标本是医学检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在采集时,需按照相应的采集指引或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质量,适时适量采集,避免造成损伤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浪费。
2.标本处理:标本到达实验室后,需要进行处理,例如分类、分离、冷藏、保存等,处理的过程需精确、细致、按规范和要求进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标本的安全性。
3.分析及结果解读:医学检验的核心是标本的检测与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
在此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测试方法及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解读,以便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来决定患者的诊治方案。
4.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医学检验离不开各种科学的仪器设备,如分析仪器、显微镜以及计算机等。
使用仪器设备需精通相应的操作方法,维护仪器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转,避免操作不当产生误差或破坏仪器设备的正常功能。
5.质量管理的方法和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检验质量的关键。
在实验室管理中,需按照ISO15189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取得准确且高质量的检验结果。
6.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医学检验的结果不仅需为医生提供参考,同时也需与患者进行沟通,让他们准确了解检验结果及他们在此结果下所面临的情况。
因此,实验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及职业道德,切实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误解。
总之,在医学检验导论中,我们需要学习理论,掌握实践技能,还需注重质量管理、道德规范和专业问题,以提升医学检验水平,为患者服务。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医学病理科室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在医院中,病理科室承担着对病人组织、细胞以及尸体进行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对于病理科室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病理科室的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
一、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进行病理学分析的材料主要包括活体标本和尸体标本。
活体标本采集时要确保患者的配合度和采集部位的准确性,避免对患者的不必要伤害。
尸体标本采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完整地获取尸检材料和适当的保存方式。
2. 标本处理标本取材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置。
例如,活体标本需要迅速固定或冷冻保存,尸体标本需要进行切割、包埋和固定,以便后续进行病理学分析。
二、病理学分析操作流程医学病理学的分析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样本标识与记录对于每一个标本,科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确保每个标本都能够与相关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绑定,避免混淆和误诊。
2. 标本制片制片是病理学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将标本切片制作成玻片,为后续的染色和镜下分析提供基础。
制片过程需要细致操作,确保切片质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病理学染色病理学染色是病理学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病理标本的细微变化。
4. 病理学镜下分析在染色完成后,病理学医生需要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标本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5. 病理学报告根据对病理学标本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医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完成病理学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病人的临床信息、病理学的详细描述、诊断结论及相应的建议。
三、工作规范与要求1. 实验室安全病理实验室是一个存在风险的工作环境,在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范。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通风良好。
2. 内部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病理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
药用植物学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实验原理
药用植物学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实验原理
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原理写为:植物标本:保色、和完整性,最好上面能同时有根、茎、叶、花和果实,色彩真实。
应选择以最小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
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
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
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其容易伤树且压成的标本也不美观。
不同植物标本应选不同采集方法。
从数株同一植物中选择各器官最完整的植株做标本。
先去残叶,适当疏掉一些过密的枝条和过繁的花、叶、果。
如果10朵大花聚集在一起时,一般只留4~5朵为宜,不过应留一小段花、果、叶梗,以表明原来的生态情况。
要使一个立体实物变为平面时,则要剪去1/2或2/3才不致堆积。
在吸水纸前必须整形,即将标本的枝、叶、果、花展开平放,避免重叠。
尽量使标本既保持自然状态,看上去又很美观。
对一些不便压制的浆果、块茎、块根,则应进行浸制保存。
病理科标本采集与处理操作规范
病理科标本采集与处理操作规范病理科标本采集与处理是医学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准确的采集与处理能够为病理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病理科标本采集与处理的操作规范,包括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标本采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标本处理的方法和防护措施,以及对常见问题的处理。
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采集标本的类型和数量,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采集器械和容器。
常见的标本类型包括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液体标本等。
2. 标本采集前需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获得其知情同意。
3. 检查病人的相关检验单据,确保标本采集的目的和要求清楚明确。
4. 标本采集前的环境消毒,可以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样区域进行消毒。
二、标本采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 组织切片标本采集-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采用无菌技术,用清洁无菌的工具取样,避免污染。
- 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标本,并确保采集足够的组织量。
- 采集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
- 采集后将标本放入标有患者信息和采集日期的容器中,并妥善保存,避免干燥或其他损伤。
2. 细胞涂片标本采集- 同样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 使用无菌液体标本容器,采用棉签、拭子等工具将细胞标本采集并涂抹在标本载玻片上。
- 采集后,将载玻片放置在平整、干燥的容器中,并妥善保存。
3. 液体标本采集- 根据液体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容器进行采集。
- 采集时要注意采集器具的清洁与无菌,并避免污染。
- 标本采集完毕后,避免振荡或其他动作造成标本的溢出或污染。
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过程中,及时记录病人的相关信息,避免混样或遗失。
- 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至病理科,并及时处理,以避免标本失活或变形。
三、标本处理的方法和防护措施1. 组织标本处理- 标本在送至病理科后需及时进行固定。
固定方法包括冰冻、福尔马林、布洛伊等,具体方法可根据标本特点和实验要求决定。
基础护理-标本采集
采集的胸腔积液需要立即送检, 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检测、细菌 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等,以协助诊
断和治疗。
关节液标本采集
关节液是关节内的润滑液,正常情况 下量较少,当出现异常增多时,可能 提示有关节炎症、感染或退行性病变 。
采集的关节液需要立即送检,进行细 胞计数、生化检测、细菌培养和免疫 学检查等,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采集时间的记录
为确保可追溯性,应记录每个标本的采集时间,以便后续 分析。
采集量控制
标本量的影响
标本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血液样本 量不足可能导致某些指标无法检 测,而样本量过多则可能稀释样
本,导致结果偏低。
标准化采集量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应遵循标 准化采集量,避免误差。
特殊情况的处理
采集人员需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保障自身安 全。
采集物品准备
1 2
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
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如 真空采血管、培养瓶等。
检查采集物品的有效期和完好性
确保采集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完好无损,避免因物 品问题影响采集结果。
3
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
如止血带、消毒液、棉签等,以确保采集过程顺 利进行。
自主权。
02
常见标本采集技术
血液标本采集
静脉采血
从肘静脉或手背静脉采 集血液,常用作生化、
免疫等检测。
动脉采血
采集动脉血液,常用于 血气分析。
末梢采血
在手指或耳垂采集少量 血液,适用于快速血糖
检测。
骨髓穿刺
通过骨膜采集骨髓液, 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
尿液标本采集
清洁中段尿
排尿前清洗外阴,取排尿中段 的尿液。
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标本的采集在野外采集和制做植物标本,是一种有意义和有乐趣的工作。
植物标本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也是保存植物种质,鉴定植物种名的重要依据。
当前也逐渐成为野外旅游的项目之一。
①考前须知采集标本要在观察植物生长特性、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并根据实际要求实行采集所需的标本。
严禁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及公园随意乱采。
要认真观察,做好野外记录。
所采要求当天处理完毕。
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②用具采集箱(或塑料袋),标本夹,枝剪和高枝剪,掘根铲及采集镐,放大镜,绳子,记录本,号牌,标签,容易吸水的纸(草纸或旧报纸),台纸,盖纸,镊子,铅笔等。
③方法步骤A.采集时间:植物标本最好是在植物开花期采摘,花、茎、叶、根齐全为好。
B.采集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C.标本的份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植物最少就采2-3份。
写同一编号,每份标本都要系上号牌。
D.标本的选择:采集时应全面的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无病虫的植株或局部。
木本或藤本植物一般很大,可采适当长度(38~45cm)的带有花、果、叶的枝条(若同株植物有不同叶形的均应采集),要选择发育正常,无虫咬病害和机械损伤的标本;草本植物采花、果、根、茎、叶具备的全株;蕨类植物采带有孢子囊群的孢子叶;苔藓植物采带有颈卵器及精子器的植株或具有孢子体的植株。
E.野外记录:野外记录在标本的鉴定中有特殊重要作用,它可补充所采标本的缺乏,如采集地点、时间,植物的生活环境,植物体各局部的详细特征,如树木高度、胸高直径、树皮颜色、裂开情况、叶、花果的颜色,气味等。
都理应场作好采集记录。
F.标本编号:在采集记录时应立即实行标本编号,给采集的标本挂上号牌(用硬纸制成),紧系于标本的中间部位。
其号数应与采集记录表上一致。
同一标本,一般采集三份,应用同一采集号。
把采集到的标本轻轻地放进采集箱(或塑料袋)内。
另外,应注意保护环境,不要滥采。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1.采集标本:(1)标本采集室与检验科室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采集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2)采集人员应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帽子、口罩和手套,以防止污染标本和感染疾病。
(3)标本采集前,采集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
(4)标本采集应使用专用的采集器具,包括采血针、尿采集容器等,以减少污染和损伤标本的可能性。
(5)采集人员在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采集的时间和量,及时记录并告知相关人员。
2.储存标本:(1)标本应储存在经过专门设计的贮存设施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标本的腐坏和变质。
(2)不同类型的标本应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3)标本要进行全面的标识,包括患者信息、采集时间、采集者等重要信息,确保标本的可追溯性。
(4)对于特殊标本,如生物危险品等,要有专门的处理和贮存方案,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转运标本:(1)标本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分装和包装,以防止标本的泄漏和损坏。
(2)标本转运前应及时通知收件人,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转运。
(3)在标本转运过程中,要避免长时间的震动和高温,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防止标本以外的数据和信息的泄漏。
4.处理标本:(1)标本到达检验科室后,应及时进行接收和登记,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标本处理前,应核对标本的相关信息,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3)标本处理要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和程序进行,避免操作上的差错和污染。
(4)处理完标本后,要及时进行储存和保存,并根据需要留样,以备追溯和复查。
以上是一套较为完整的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它涵盖了从标本采集到结果处理的全过程,旨在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配合专业的人员培训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病理学实验室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
病理学实验室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病理学实验室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承担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任务。
而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则是保证病理学实验室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1. 标本采集的规范在进行标本采集之前,必须了解病理学实验室所需标本的类型以及采集方式。
不同的标本类型和采集方式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采集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范:1.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采集前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以免污染标本。
1.2 确保标本采集的时机:标本采集的时机必须与病情相关,并且在相应的治疗或操作之前进行采集,以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3 保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标本时需小心谨慎,避免标本受损或污染。
有些标本,如活检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避免对标本结构的破坏,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1.4 标本存放与运输:采集完标本后,需要将标本存放在特定的容器中,并严格按照标本类型和要求进行运输。
特别是对于带有传染性的标本,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后才能运输。
2. 标本处理的规范标本处理是病理学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到标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过程,对于这些处理,需遵守以下规范:2.1 标本固定:标本固定是为了保持标本组织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标本固定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进行选择,如甲醛固定、液氮冻存等。
2.2 标本切片:标本固定后需要进行切片,通常使用石蜡包埋技术。
在切片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娴熟的技术,并保持仪器的清洁和良好状态。
2.3 标本染色:标本切片后需要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病理变化。
不同的染色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染色过程中需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
2.4 数据记录与管理:在进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步的操作细节进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进行标本的编码和标注,确保标本信息的跟踪和管理。
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为了确保病理学实验室的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是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统一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对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进行概述,以便读者了解其主要内容。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包括绪论、标本收集与处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常规方法与技术、特殊方法与技术以及检验报告与解释。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临床检验的基本概念、任务、发展历程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随后对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标本收集与处理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要求。
其中包括了血液、尿液、粪便、骨髓等各种类型的标本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该部分还对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实验室设备的选择与维护以及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该部分对实验室教育培训、实验室设备选购和维护、实验室安全与危险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质量管理部分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如何确保质量的问题。
该部分主要包括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质量控制方法与评价、质量指标的设定与分析等内容。
此外,该部分还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和质量认证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常规方法与技术部分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的方法与技术,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
该部分对各项检验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为临床检验工作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特殊方法与技术部分主要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临床检验方法与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菌培养与鉴定、血型鉴定等。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之医学实验室标本采集与处理规定
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之医学实验室标本采集与处理规定一、引言医学实验室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医学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技术管理办法中制定了一系列医学实验室标本采集与处理规定。
本文将介绍这些规定的具体内容。
二、标本采集1. 采集工具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无菌采血针、采集管等,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采集部位根据不同的实验室测试项目,确定采集标本的最佳部位。
例如,需要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进行采集,并确保采集过程无误。
3. 采集液体标本时的注意事项对于尿液、唾液等液体标本的采集,应确保采集容器干净无菌,并妥善标记。
4. 标本保存和运输采集完标本后,要确保标本的正确保存和运输。
例如,应将血液标本置于适当的温度下保存,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过热的环境中。
三、标本处理1. 标本处理方法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血液标本,应先进行离心,以分离血浆和血细胞等组分。
2. 标本固定和保存对于需要固定的标本,应使用适当的固定剂进行固定。
同时,对于需要保存的标本,应选择适当的容器和条件进行保存,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
3. 标本记录和识别在进行标本处理的过程中,应做好标本的记录和识别工作。
标本的记录应包括采集时间、采集者等信息,以方便追溯和核对。
四、质量控制1. 标本标识采集标本时,应确保标本标识清晰可读,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采集时间等。
在处理过程中,也需要对标本进行再次识别和核对。
2. 标本处理过程的记录标本处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包括使用的试剂、仪器,处理时间等信息,以方便质量控制和追溯。
3. 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在进行实验室测试时,应定期参加外部质控项目,并使用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校验,以确保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进行标本采集与处理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检验科个人岗位职责
检验科个人岗位职责一、岗位职责概述检验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各种医学检验与实验室分析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个人应承担着相应的岗位职责。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1. 标本采集:负责按照规范和流程采集各类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并确保采集过程的安全、无菌与可靠性。
2. 标本处理: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分装、分类、保存等,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分析与检验1. 实验室分析:根据医嘱要求,运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本分析,如生化分析、免疫学检测、微生物培养等,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 检验操作: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操作,如标本预处理、试剂配置、检验操作流程等,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3. 结果判读与报告:根据检验结果与参考值进行准确判读,并及时编制、审核检验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并将结果及时送达给临床医生。
四、质量管理与质控1. 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医疗行业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参与制定、修订与实施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
监控实验室过程与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与异常,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质量控制:参与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质控品测试、内部质控与外部比对,确保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五、设备维护与操作1. 仪器设备维护:按照制度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巡检,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 仪器设备操作:熟练操作实验室仪器设备,按照使用手册操作,进行样本的分析和检验,同时及时上报设备故障。
六、负责文档及记录管理1. 文档编写:负责相关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等文档的编写与更新,确保文档符合相关规范与标准。
2. 记录管理:及时、准确地记录工作过程、数据、结果等相关信息,并妥善保管,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与可考证性。
七、继续学习与提升1. 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科研与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
1.标本采集
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浆膜腔穿刺术采集, 采集中段液体于消毒试管内,且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 抗凝剂予以抗凝。另外,采集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 用于观察积液有无凝固现象。
2.标本转运
(1)及时送检 (2)生物安全
3.保存和接收
(1)妥善保存 (2)注意标识
浆膜腔积液检查
人体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统称为浆膜腔。 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浆膜腔积液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可分为 漏出液和渗出液。
漏出液多为非炎性积液,渗出液多为炎性本采集与处理 第二节 理学检查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第四节 化学检验 第五节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