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
(最新整理)2019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021/7/26
26
例7: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
2021/7/26
27
例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 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 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
/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
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
改容。
2021/7/26
28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 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 闻此/可以改容。
2021/7/26
34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
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如: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
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
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
能而君不御者胜。
2021/7/26
35
▪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 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 知胜之道也。
2021/7/26
8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 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 天气: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
2019语文总复习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7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文断句[题组一对点练]一、客观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
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选自程启充《游千山记》)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解析:选B。
通读画线的句子,结合前文“径仅容双趾”,可知只能容一人通过,故在“以匹布缚胸”后断开,排除C、D项;“扶滕侧足"“盘跚而步”是通行时的姿态,排除A项.第二天清晨,天刚放晴,(我们)登上中峰,回头看京城,远望荒凉的边界,山海浩瀚无边。
多次休息后,到达仙人台,(看到)石壁陡峭山崖险峻,(在山崖)北边的角落用木梯登顶眺望,两腿战栗。
强壮的人匍匐着爬上去,看到石头做的棋盘,(相传)九仙在这里围观、下棋。
从仙人台往中会寺方向出发,绕过溪涧,穿过乱石,荆棘塞满道路,不能容下拐杖,路仅容得下双脚。
一人(在前面)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缓慢前行,非常危险。
刘子先走,徐子和我相距几步,摘下山花赠诗给我,我也按照音律应和他.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
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2019届高考调研文言文复习之—— 断句

答案 解析
C 解答本题,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
二是抓住句中的文言句式标志词。文段开头“……者, …… 也”是判断句,“者”“也”后面应断开,可排除 A、 B两项;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 以…… 重于齐 ”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后面应断开,可排 除 D项。故选 C项。
优课一
借助6大标志断句——知从何处断
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因此,通读 就显得尤为重要。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做断 句题可以抓住以下“6大着眼点”。
(一)凭借名 (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 给文言文断句。名词、代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 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 词、代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做宾 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 起,那它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 再提姓了。
2019届文言文第一轮复习之
断句
——提升解题技能 确保高考 题型全通关
考点:分解·突破
思维建模,传授应试知能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 功。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 题的形式考查,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课标全国一 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内断句。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 于主观断句题,无论哪种题型均应掌握 “断句 6大标志 ”。当 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可灵活运用排除法来快速断句。
文言文专题复习:把握技巧妙断句

2019年全国1卷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 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年考题
12
当堂检测
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 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
——2018年北京卷《秦废封建·苏轼·东坡志林》
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 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
谓语断句
• 完整的句子:主+谓+宾(然而文言文常有省略) • 找动词,定谓语,谓语句型结构的四种基本断句法: • 1.“主——谓”句,在谓语后断句; • 2.“谓——宾”句,在宾语后断句; • 3.“谓——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 4. “谓—宾—补”句,在补语后断句。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活动二: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 特点。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 生而曳尾于涂中乎(限5处)
•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 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
篇一:2019-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断句题汇编
2019——2019江苏高考语文断句题
1、(2019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2019江苏)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
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3、(2019江苏)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
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駰、服虔、应劭诸家之诂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三四焉。
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
第1 页。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学案

核心突破一准确断句——详训诂,明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而古文在书写上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设计的,阅读时为求语气的顺畅和正确地传达意思,读书人便会在文章中自行加注记号。
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
《三字经》有言:“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意思是,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标点断句。
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古代有些文献呈现出不同的解释,造成不少混乱,就是因为后人在句读上产生了分歧。
文言文断句,旨在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课内外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熟知文言文用词用句的基本特点及规律、熟悉古代历史文化知识。
不过,首先要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据语境,顾前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五年,仁赡廉得近臣戚里遣人市竹木秦、陇间,联巨筏至京师,所过关渡,矫称制免算;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旻、载具伏罔上为市竹木入官,贬旻房州司户,载均州司户。
(选自《宋史·范旻传》,有删改) A.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B.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C.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D.既至/厚结有司/悉官市之/倍收其直/仁赡密奏之帝/怒/以三司副使范旻/户部判官杜载/开封府判官属吏/答案B解析要选准答案,首先要看画波浪线部分的前后文字。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2019年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文言文断句【含答案】

一、考情分析本考点是近两年新增的考点。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这个考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能力层级为B级。
二、考点点睛方略一: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方略二:如果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当然就要在它前面断开,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方略三:有的词只是在语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如“也”、“矣”、“尔”、“欤”、“焉”、“哉”。
[: 方略四: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方略五:利用修辞手法。
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2019年高考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

断句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固定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对断句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8页)

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2019卷Ⅰ)(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第一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闻”后是否断句,可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
介宾短语“于郡中”是作动词“闻”的状语后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点出闻名的地点,所以“闻”后不断句,排除D项。
第二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郡中”后断句,还是“吴廷尉”后断句,因为“吴廷尉”是下句的主语,和“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宾,所以“吴廷尉”前断句,排除A项。
第三处需要考虑的断句是“门下”前断句还是后面断句,可以根据语意和句子成分断句,因为“甚幸爱”的主语不能是地点的“门下”,主语是前面的“吴廷尉”,所以“门下”后断句,排除B项。
语法断句+语意语境=正确答案【C】【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
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
(2019卷‖)(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019年浙江高考文言文《太平州学记》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高考文言文《太平州学记》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20题。
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
庙(庙宇,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建立文庙)于学以祀(祭祀)孔子,后世之制(制度)也。
阁(书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修建书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普遍适用的道理与法则),臣子之恭(恭敬,谦逊有礼,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谨守的职责)也。
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传述解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祭献,祭祀)之地;有天子之书,坎(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挖坑)而置(放置)之屋壁(房屋的夹墙)。
甲申秋,直秘阁(宋官名。
简称直秘。
淳化元年置,以京朝官充任。
掌秘阁事务。
元丰改制,并秘阁于秘书省,废直馆、直院等官,仅以直秘阁为贴职,并不经考试而任命,以示尊宠。
秘阁:北宋宋太宗端拱元年,在崇文院中堂建阁,称秘阁,收藏三馆书籍真本及宫廷古画墨迹等)王侯秬(jù)②来领(兼任)太守事,于是(当时这里。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里)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没有一粒粮食吃)。
及冬,则有边事(边防事务,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当涂兵之冲(兵家必争之地。
冲:要冲,交通要道),上下震揺。
侯下车(上任。
《后汉书·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次第,顺序)。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③,昼夜至,侯一(都。
成语“一匡天下”:使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得到纠正)以静填之。
明年(第二年)春,和议成,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乾道,将释奠(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稍定,大致已定。
略:大致。
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文言文解析

强盛)国(国家,《烛之武退秦师》:“国危矣,若使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
”),不法(效法)其(那些)故(旧的法规);苟可以利(使动用法,使……有利)民(百姓),不循(遵循)其礼(礼制,这里特指旧的礼制)。
”孝公曰:“善(很好)。
”“治(治理。
《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世不一道(方法。
《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
”),便(便利)国不法古(古制)。
故(所以)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
”)夏殷【指夏桀和殷纣】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反(反对)古者不可非(责怪,《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值得)多(称赞)。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以……为:把……任命为)左庶长【秦国官职,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秦国尚左,在左右庶长中,以左庶长为首。
】,卒(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确定)变法之令。
令(命令)行(实行)于民期(jī一周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年,秦民之(到,《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国都言(诉说)初令之不便者以(用)千数(计算)。
于是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子或公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推行),自上犯(触犯)之。
”将法(惩罚)太子。
太子,君嗣也(判断句),不可施刑(刑罚),刑其傅【即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黥【黥刑,又称为墨刑。
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后涂以墨的刑罚,是五刑中最轻的刑罚,汉文帝时废止。
五代后晋恢复,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其师公孙贾。
明日(第二天),秦人皆趋(遵循)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时间60分钟)(一)(2019惠州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题岳飞受命招捕杨幺。
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
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
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
遂降。
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
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
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州,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
浚曰:岳侯,忠孝人也。
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
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
会召浚还防秋。
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
飞曰:以王师攻水寇,则难;以水寇攻水寇,则易。
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浚许之。
飞遂如鼎州。
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
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
是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
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
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
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
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
飞亟遣兵击之。
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
幺投水,牛皋擒斩之。
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
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
浚叹曰:岳侯神算也![冯评]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
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
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
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
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
岳从之,遂平幺。
人知岳侯神算,而不知计出薛弼。
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2019年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题目和翻译

(2019年全国Ⅰ卷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属书(写作)秀才(优异的才能。
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幸爱(宠爱)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刘恒,后世史家将其与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 )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一、必备语法知识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成分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注意: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二、断句方法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例: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