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
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
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中国古代(旧社会)年岁的别称(划分时间),过去中国民间认为:1岁以内(初生至1岁、不满周岁)----乳儿期、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至3岁----婴儿期;2~3岁的儿童----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6岁-----学前期或幼儿期(1—7岁为幼儿)、孩提;6--12岁-----学龄初期、童年期;7--8----(换牙时期)童龄;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龆[tiao]:儿童换牙。
髫[tiáo]年,髫[tiáo]龄,童年,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8---14岁为少年;9岁九龄10岁以下--黄口;12岁(女)--金钗之年;12岁以下是童年,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另外称儿童的有:童孺:儿童。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12---15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3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描述人的状态和属性。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质,因此有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来表示这些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表示年龄的别称。
1. 0-5岁:婴儿、幼儿、小孩婴儿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儿童,通常称为“宝宝”,幼儿指3-6岁的孩子,小孩是对幼儿期的孩子的一种通用称呼。
2. 6-12岁:儿童、少年儿童是指6-12岁的孩子,少年在中国是指12-18岁的年龄段。
4. 20-39岁:青年、中年青年是指20-39岁之间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的年龄段。
中年通常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
5. 40-59岁:中年、壮年中年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壮年则是指身体强壮、精力旺盛的成年人。
6. 60-74岁:老年、长者老年是指60-74岁之间的人,长者则是尊称老年人的一种说法。
7. 75岁以上:耄耋、老寿星耄耋通常指7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寿星则是一种尊称。
年龄是一个人生命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阅历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段代表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也代表着不同的阶段和成就。
通过不同的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所处的生活阶段和人生体验。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个年龄段,珍惜每一段人生旅程,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有许多种,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
无论是用于幽默调侃,还是用于称呼尊卑长幼,这些称呼都反映了社会对年龄和成长的认知和态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表示年龄的别称吧。
1. 幼儿时期在幼儿时期,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用于称呼小朋友的别称。
比如“小家伙”、“宝贝”、“小天使”等等。
这些称呼往往带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体现了人们对于幼儿的关爱和呵护。
2. 少年时期当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少年时期,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更为年幼露齿的称呼。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2.少年。7岁—17岁。
(1).启蒙期7岁—10岁;
(2).逆反期11岁—14岁;
(3).成长期15岁—17CH岁ENLI。
17
3.青年。18岁—40岁。
(1).青春期18—28岁;
(2).成熟期29—40岁;
4.中年。41—65岁。
(1).壮实期41—48岁;
(2).稳健期49—55岁;
(3).调整期56-65岁;
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75岁至89岁为 老 年 人 , 90 岁 以 上 为 长 寿 老 人 。
CHENLI
16
心理学上一般的年龄分段:
1.童年。0岁—6岁(周岁,下同) (1).婴儿期0-3周月; (2).小儿期4周月—2.5岁; (3).幼儿期2.5岁后—6岁
缨是五采丝绳,女子许嫁以后用它来束发。
郑玄注:“著缨,明有系也。”就是说,
缨是许嫁的标志,表示这一女子已经有了
对象。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
才由新郎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
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
②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
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苏武就有“结发
为夫妻,恩爱两不疑CHE”NLI 的诗句。
七八岁的儿童。
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
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CHENLI
4
▪ 五、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
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称“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
古代男女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性称呼:
1. 男婴:出生至满月龄之间称呼为“月子”。
2. 童子:一般指未满14周岁的男孩子。
3. 少年:一般指年龄在14至20周岁之间的男性。
4. 壮年:一般指年龄在20至40周岁之间的男性。
5. 中年:一般指年龄在40至60周岁之间的男性。
6. 老年:一般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男性。
古代女性称呼:
1. 女婴:出生至满月龄之间称呼为“月子”。
2. 童女:一般指未满14周岁的女孩子。
3. 少女:一般指年龄在14至20周岁之间的女性。
4. 姑娘:一般指未婚青年女性。
5. 妇女:已婚女性。
6. 中年妇女:一般指年龄在40至60周岁之间的女性。
7. 老年妇女:一般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女性。
古代年龄称谓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60岁以上: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致事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伞寿
80岁以上:中寿
81岁:半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8岁:米寿
90岁:鲐背之年
8、90岁统称:耄(mo)耋(di)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及以上:期颐、上寿
108岁:茶寿
140岁:双稀、双庆
更大岁数:万寿、遐龄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古代年龄称谓
刚出生:度、婴儿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之年:女子出嫁
出生三天:汤饼
不满周岁:赤子、襁褓
2~3岁:孩提
7岁:韶年、始龀(chn)、髫(tio)年、毁齿
8岁:龆(tio)年
古代称呼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人的称呼一、幼儿的代称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
”也作“孩抱”和“提孩”。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垂髫、髫年、总角——泛指幼童时期。
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童龀(chèn)、黄口——指童年。
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生龀;女七月生齿,八月生龀”之说,可见小孩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龄。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二、少年、儿童的代称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容颜。
代指少年。
唐李白《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对人家女儿的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三、男子、女子成年的代称儿女——指青年男女。
唐王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束发——男子十五。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人的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古代年岁的别称杨权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年龄段,古人对每个年龄段都有独特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态度。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婴儿期:啼哭的宝贝婴儿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婴儿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同时也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照顾。
古人称呼婴儿为“啼哭的宝贝”,表示他们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爱与保护。
幼儿期:稚气未脱的孩童幼儿期是婴儿长大后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走路、说话,慢慢展露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古人称呼幼儿为“稚气未脱的孩童”,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完全长大,性格和思维仍然稚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引导。
少年期:生机勃勃的少年少年期是人生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人们正处于学习和锻炼的关键时期。
古人称呼少年为“生机勃勃的少年”,形容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追求知识和梦想。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年期:壮志凌云的年轻人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开始独立思考和担当社会责任。
古人称呼青年为“壮志凌云的年轻人”,形容他们充满了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向往。
青年人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同时也要关心社会和他人的发展。
中年期:家庭责任重的壮年中年期是人生的担当时期,人们在这个阶段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
古人称呼中年人为“家庭责任重的壮年”,表示他们需要承担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重任。
在这个阶段,中年人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发展。
老年期:晚年之人老年期是人生的晚年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享受着人生的成果和智慧。
古人称呼老年人为“晚年之人”,表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这个阶段,老年人需要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爱和照顾。
通过了解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人生各个阶段的认知和重视。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1. 引言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
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认知,也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介绍古人对各年龄段的称呼,从婴儿期到老年阶段,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 不同年龄段的称呼2.1 婴儿期(出生 - 3岁)在古代,对于新生儿,人们常常使用”婴儿”、“娃娃”、“襁褓”等称呼。
特别是在婴儿刚出生时,人们还会称呼为”封儿”,寓意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2.2 幼儿期(3岁 - 7岁)幼儿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人们常常称呼为”童儿”、“童子”,表示他们已经脱离了婴儿期,开始步入童年。
2.3 童年期(7岁 - 15岁)在古代社会,童年期是一个孩子逐渐成长为成人的阶段。
古人对这个年龄段的称呼多种多样,包括”弱冠”、“童男”、“童女”等。
这些称呼既表明了孩子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进入成人社会打下了基础。
2.4 青年期(15岁 - 30岁)青年期是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阶段。
在古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常常称呼为”壮士”、“公子”等。
这些称呼代表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活力四溢。
2.5 壮年期(30岁 - 50岁)壮年期是一个人生活的鼎盛时期,在古代,人们常常称呼为”丈夫”、“妇人”等。
这些称呼既体现了成年人的社会角色和婚姻状态,也代表了社会对于中年人的期望和责任。
2.6 中年期(50岁 - 70岁)中年期是一个人生活中的事业稳定和经验丰富的阶段。
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称呼为”老者”、“大人”等。
这些称呼体现了中年人的社会地位和智慧。
2.7 老年期(70岁及以上)老年期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有着尊敬和敬重的态度,常常称呼为”老人”、“长者”、“老夫”、“老母”等。
这些称呼代表了对老人智慧和经历的敬佩,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族文化和敬老传统。
3. 结论古代社会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人对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认知和尊重。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盘点: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盘点: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呼在古代,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百岁老者,不用年龄段的人都有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
我们在高中语文的试卷里或者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甚至是各种古装剧里,都可以发现很多对人物年龄的称谓,如豆蔻、弱冠等,是比较常见的,但有一些称谓是我们不熟知的,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说不定会考。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各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人物称谓分别是什么。
1、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tiáo]年”或“髫[tiáo]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2、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4、中年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古代不同年龄的称呼
年龄
古代称谓、称呼
解释及出处
0-1岁
孩提、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岁(女)
髫(tiaoˊ)年
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100岁
期颐、人瑞
100岁“期颐”。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解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期待的“期”就是需要的要。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岁(女)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13岁(女)
豆蔻年华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51岁
“开六”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杜红霞053400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如“襁褓”是不满周岁的婴孩、“孩提”是两三岁幼童、“始龀”是七八岁小童,“总角”、“垂髫”则是童年的泛称等,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
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
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
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而立———三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三十而立‟。
”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
”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
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
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顺———六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
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古稀———七十岁。
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百岁以上。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一、男性称谓1. 童男: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男孩。
2.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男孩称为少年。
3. 青年: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指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指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男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二、女性称谓1. 童女:指未成年的女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女孩。
2. 少女: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女孩称为少女。
3.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女子:指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女性:指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女性: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晚年阶段。
三、男女称谓对比1. 童男与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同。
2. 少年与少女:指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
3. 青年男子与青年女子:指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男子与壮年女子: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事业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转折点。
6. 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指超过六十岁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通过以上的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男女的年龄称谓,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性别的重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称呼,更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古代年龄称呼
古代对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女子16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
瓜字初分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
多用于女子。
出处:南朝·宋·吴声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
陆游诗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
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摽梅《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助词。
摽,落下。
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
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杖朝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别称【襁褓】不满周岁〖释意〗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出处〗《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孩提】二三岁〖释意〗孩提:2~3岁的儿童。
幼儿时期。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出处〗孩提之童。
——《孟子·尽心》【髻年】女子七岁〖释意〗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发髻。
【龆年】男子八岁〖释意〗儿童换牙之年,引伸幼年。
【总角】幼年〖释意〗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年龄的称谓非常讲究,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以下是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襁褓,出生至一岁的婴儿。
2. 孩提,一岁至三岁的幼儿。
3. 童子,三岁至七岁的儿童。
4. 童女,三岁至七岁的女童。
5. 童蒙,七岁至十岁的儿童。
6. 童男,七岁至十岁的男童。
7. 童女,七岁至十岁的女童。
8. 少年,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
9. 少女,十岁至十五岁的女青少年。
10. 青年,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人。
11. 青年男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男子。
12. 青年女子,十五岁至三十岁的年轻女子。
13. 壮年,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人。
14. 壮士,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男子。
15. 壮妇,三十岁至五十岁的成年女子。
16. 中年,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人。
17. 中年男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男子。
18. 中年女子,五十岁至七十岁的中年女子。
19. 老年,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
20. 老者,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子。
21. 老妪,七十岁以上的老年女子。
古代的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在古代社会,年龄和地位、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称谓,也是对其社会地位和尊严的一种体现。
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从小孩到老者,每个年龄段都有着相应的责任和角色,这些称谓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些古代称谓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是对年龄的尊重和关怀却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可以借鉴古代人们对年龄的称谓,来更加尊重和关爱不同年龄段的人,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尊重的社会。
总结,古代年龄称谓的大全,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简单称呼,更是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古人对年龄的尊重和礼貌。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的年龄称谓壹年龄称谓1. 襁褓:婴儿。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
孩提:2~3岁的儿童。
2. 垂髫(tiáo ):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 总角:指幼年儿童。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4.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女子。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 及笄jī :指15岁女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字,是指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6.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 而立:指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 不惑:指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指50岁(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11. 花甲、平头甲子,耆,耳顺:指60岁。
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12. 古稀:指70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13.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14. 期颐:指百岁。
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耋,而传。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
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阶段的认识和尊重。
以下是关于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的主要内容:
1.婴儿期:出生后一个月到满月之前,被称为“胎”或“胎儿”。
满月后到一岁之前,被称为“襁褓中”的婴儿。
2.幼儿期:一岁到三岁之间的幼儿被称为“孩童”或“童子”,也有人称之为“小童”。
3.少年期:三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少年被称为“童子”或“少年”,也有人称之为“小儿”。
4.青年期: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被称为“壮丁”,女性则被称为“闺秀”。
5.中年期:三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被称为“中年人”,女性则被称为“中年女子”。
6.老年期:六十岁以上的男性被称为“老者”或者是“老爷子”,而女性则被称为“老太婆”。
以上是古代对于不同年龄的称呼的主要内容。
这些称呼不仅仅是对于年龄的划分,更是对于人生阶段的认识和尊重。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注重年龄和地位的界定,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呼。
这些称呼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责任与义务的理解和承担。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大部分古代称呼已经逐渐淡出了日常生活中,但是一些传统文化依旧保留下来,例如“老爷子”、“老太太”等词汇依然有着广泛使用。
这些称呼也成为了我们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
襁褓:不满周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孩提:两至三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及笄:女子十五岁。
垂髻之年:指儿童。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黄口:十岁以下。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幼学之年: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标梅之年:出嫁
志学之年:十五岁。
(单髻.及髻.抓髻.)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壮室之年)
不惑之年:四十岁。
(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艾老.服官政.)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杖乡之年.耆年.)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
杖朝之年:八十岁。
(杖朝之年.)
耄耋:八十、九十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顺序
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