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______________而写______________,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描写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描写(3)他睁大眼睛。()描写
3、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为了不让同胞受欺凌,要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
B.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C.这句话寄托了周恩来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D.因为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很多事实,所以立下了这个志向。
4、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左顾右盼(左×右×):______ _____
2、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__________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_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
(四)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果然—( ) 斥责—( ) 耻辱—( ) 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