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笔记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一、课文简介本单元课文是《大运会》、《黑夜里的团火》、《蒲公英》三篇文章,都描写了小学生们拼搏、奋斗的故事,表现出孩子们的坚韧和勇敢。

二、生词表1. 彩旗:象征着胜利、荣誉的旗帜。

2. 体育场:运动比赛的场所。

3.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4. 踌躇满志:形容心情高兴、自信。

5. 四合院:传统的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四面围合一个四方形庭院。

6. 草丛:深色的长草丛。

7. 萎靡不振:形容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8. 燃烧: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作用而放出的热和光。

9. 颤动:微小的、不规则的震动或晃动。

三、重点概括1. 学生们如何为学校争光夺气,赢得荣誉。

本单元中的《大运会》描写了学生们在体育比赛中为学校拼搏奋斗的场景。

孩子们奔跑、跳远、投球,迸发出了无限的热情和活力,在全校同学、老师的见证下,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和尊重。

2. 学生们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惧,勇敢地面对黑暗和困难。

《黑夜里的团火》描绘了学生们在露营活动中遭遇黑夜和陌生环境时的表现。

孩子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点燃了小小的篝火,抵御了黑暗和孤独,展开了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团队之旅。

3. 学生们如何欣赏自然,珍惜美好时光。

《蒲公英》是一篇关于孩子们采集蒲公英时的小故事。

孩子们透过采集蒲公英的活动,欣赏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和珍贵,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欢乐和回忆。

四、课堂活动1. 读课文老师示范读课文,并解析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学生结合课文,就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写作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展开写作。

可以通过情感描写、事件叙述、角色塑造等方式,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要求学生背诵本单元中的三篇文章,并尽可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课后阅读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

四年级上册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7课课堂笔记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笔记如下:一、生字组词1.“纪”字组词:世纪。

纪念、纪实、纪年、纪传体、编年纪事、有闻必录。

2.“改”字组词:改变、改革、改正、改任、改道、改文风。

3.“程”字组词:程度、进程、日程、路程、课程表、以程自况。

4.“超”字组词:超脱、超越、超凡、超脱尘俗、超然物外。

5.“技”字组词:技术、技能、技艺、技巧、武术技艺。

6.“术”字组词:白术、美术字、苍术。

7.“农”字组词:农民、农田、农村、农活、归农。

8.“产”字组词:产生、产品、出产。

9.“偏”字组词:偏爱、偏心眼儿、偏向。

10.“必”字组词:必然、必须。

二、近义词辨析1.发现——发明;发明——创造。

发明是创造出的新事物,而发现则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找到或揭示出来。

2.探索——探究;探究——研究。

探究和研究都是深入的探索,但探究更强调对未知领域的初步探索和研究,而研究则更强调对已知领域的深入探究和挖掘。

3.奥秘——秘密;秘密——奥秘。

奥秘是指深奥的尚未被揭示的秘密,而秘密则是指隐藏的、不为人知的事情。

4.依赖——依靠;依靠——倚赖。

依赖和倚赖都是指对某种事物的依赖和倚靠,但依赖更强调被动性,倚赖则更强调主动性。

5.显示——展现;展现——展示。

显示和展现都是指某种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但展现更强调全面性和整体性,展示则更强调局部性和细节性。

6.改观——改变;改变——改良。

改观是指某种事物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样子,而改变则是指某种事物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改良则是指某种事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或完善。

7.发现——觉察;觉察——察觉。

发现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发现和认识,觉察则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察觉和注意,察觉则是指对某种事物的察觉和理解。

8.壮观——雄伟;雄伟——宏伟。

壮观是指某种事物场面宏大,让人惊叹不已,雄伟则是指某种事物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宏伟则是指某种事物规模宏大,气势雄浑。

9.珍爱——珍惜;珍惜——爱惜。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七》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七》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七》听课笔记今天,我来到四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语文园地七》的听课。

下面是我整理的听课笔记:在这节课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语文园地七》这本教材,她告诉我们这是一本专门为四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以及一些小故事,并且贯穿了一些寓言故事,旨在通过阅读和学习,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接着,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第一篇诗歌《春天的童话》,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词藻,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这首诗,体会其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紧接着,老师又带我们进入了第二篇散文《校长和野狼》,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校长和野狼之间的对话和争斗,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让我们仔细品味文中的寓意,引导我们思考故事背后的哲理和道理。

接着,老师讲解了第三篇小故事《小画家》,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如何通过努力和坚持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通过这个故事,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我们仿照《春天的童话》的风格,自己创作一首描写季节变化的诗歌。

这个作业让我感到有些挑战,但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能够完成得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诗歌和散文视野,还学会了如何挖掘文本背后的寓意和哲理。

我深深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通过这堂《语文园地七》的听课,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用心感受语文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将成为我学习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愿我们一同前行,用心感悟语文之美!。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7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7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7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课堂笔记
一、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要求我们通过实例体会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这句话用“虹”来比喻桥洞的形状,形象地突出了石拱桥的形状特点。

二、识字加油站
本次识字加油站要求我们通过词语连缀成句的方式来巩固识字和理解字义。

在语境中认字,可以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字义。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适合外出郊游。

”这个句子中,“晴朗”和“郊游”是两个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通过将它们连缀成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晴”和“郊”这两个字的意义。

三、词句段运用
本次词句段运用要求我们通过对比近义词来体会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或意义相似的词。

它们的差别可能在于使用范围、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

例如,“居然”与“果然”是一组近义词,它们的意义相近,都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但是,“居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以表示赞叹、惊讶等情绪;而“果然”则更侧重于表示意料之中的结果。

四、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是一首古诗《别董大二首(其一)》,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荒寒的北国告别朋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诗歌文化,积累优美的诗句。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笔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笔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唤(huàn):呼唤、唤起。

可以通过组词来记忆,如“唤醒”。

- 纪(jì):世纪、纪念。

注意与“记”的区别,“纪”更多用于表示时间、年代等,如“纪律”。

- 技(jì):技术、技艺。

例如“杂技”“技巧”。

- 改(gǎi):改变、改革。

如“改正”“改善”。

- 程(chéng):程度、程序。

像“路程”“工程”都是常见的词语。

- 超(chāo):超过、超越。

如“超人”“超车”。

- 亿(yì):一亿,这是一个表示数量很大的数词。

- 核(hé):核心、核能。

如“核桃”“原子核”。

- 奥(ào):奥秘、深奥。

例如“奥运会”中的“奥”也是这个字。

- 益(yì):益处、益虫。

像“利益”“有益”。

- 联(lián):联系、联合。

如“关联”“对联”。

- 质(zhì):质量、物质。

例如“品质”“质地”。

- 哲(zhé):哲学、哲理。

- 任(rèn):任何、任务。

注意多音字“任”,还有读音rén,如“姓任”。

2. 会写的字。

- 唤: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奂”。

书写时注意右边的笔画顺序。

- 纪:左右结构,左边绞丝旁,右边是“己”。

- 技: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支”。

- 改:左右结构,左边是“己”(注意不是“已”或“巳”),右边是“攵”。

- 程: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右边是“呈”。

- 超:半包围结构,走字底,里面是“召”。

- 亿: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乙”。

- 核: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亥”。

- 奥: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冂”,下面是“大”。

- 益:上下结构,上面是“皿”,下面是“八”。

- 联:左右结构,左边是“耳”,右边是“关”。

- 质:半包围结构,上面是“斤”,下面是“贝”。

- 哲:上下结构,上面是“折”,下面是“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盘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盘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盘点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语言十分风趣的笔记,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文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词语盘点【慎重】谨慎认真。

【选择】挑选。

【搜索】仔细寻找。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倾斜】歪斜。

【隧道】本课指蟋蟀挖掘的弯弯曲曲的洞穴。

【骤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

骤,急速。

【简朴】简单朴素。

【柔弱】软弱。

【简单】单纯,不复杂。

【耙扫】课文中指蟋蟀用脚整理门口。

【近义词】慎重──谨慎选择──抉择简朴──简单隐蔽──隐藏搜索──搜查安静──寂静柔弱──弱小平坦──平整【反义词】慎重──草率窄小──宽敞明显──隐蔽湿润──干燥粗糙──光滑复杂──简单崎岖──平坦喧闹──安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蟋蟀的住宅》课文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第7课的课堂笔记

第7课的课堂笔记

第7课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的课堂笔记
一、课程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知识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语音:学习拼音的发音和声调,特别是多音字的发音。

2. 词汇: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语法:学习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时态和语态,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4. 阅读: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5. 写作:练习写作,包括写句子、写段落和写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会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
课后,教师会布置一些作业,包括朗读课文、抄写生词、完成练习册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需要认真完成作业,并及时向老师请教问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生字
1.需(xū):需要、需求
2.械(xiè):机械、器械
3.侨(qiáo):华侨、侨胞
4.豫(yù):犹豫、豫剧
5.瞬(shùn):瞬间、转瞬即逝
二、多音字
1.降(jiàng,xiáng)
2.重(zhòng,chóng)
3.华(huá,huà)
4.宁(níng,nìng)
三、近义词
1.依赖-倚赖
2.便捷-方便
3.迅速-快速
4.幻想-梦想
5.洞察-洞悉
6.探索-探究
7.猛烈-激烈
8.奥秘-神秘
9.呈现-展现
10.回顾-回忆
四、反义词
1.温暖-寒冷
2.崭新-陈旧
3.密切-疏远
4.激烈-温和
5.成功-失败
6.简单-复杂
7.依赖-独立
8.环保-污染
9.善良-恶毒
10.高雅-低俗
五、词语搭配
1.呼风唤雨:比喻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够创造奇迹。

2.和蔼可亲:形容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3.流光溢彩: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

4.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端。

5.五光十色: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笔记
一、生字组词
1.潮(cháo) 潮水涨潮退潮潮汐
2.据(jù) 据说证据根据据说
3.堤(dī) 堤岸堤坝河堤水堤
4.阔(kuò) 阔气阔别辽阔阔步
5.笼(lǒng) 灯笼笼子牢笼笼统
6.罩(zhào) 笼罩床罩外罩罩衣
7.盼(pàn) 盼望盼望盼头期盼
8.滚(gǔn) 滚动滚落滚水滚烫
9.顿(dùn) 安顿小鸡炖蘑菇一顿饭
二、多音字
1.闷mēn (闷热) mèn (沉闷)
2.涨zhǎng (涨潮) zhàng (涨红)
三、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轻柔——轻巧明媚——明净壮丽——壮观静寂——安静
2.反义词:轻柔——粗重明媚——阴暗壮丽——丑陋静寂——喧闹
四、重点句子
1.四面八方都传来了欢腾的乐曲声,一场盛大的庆典开始了。

2.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
床面上翻滚起来。

3.可是,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奇迹,小艇一纵一纵地前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课堂笔记以以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吗?2.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自己轻声读- -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找出生字词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读- -读。

2.小组合作学习: -起读一读这些生字词,互相纠正读音。

3.集体反馈。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这段话中讲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变化?理解“滋润”的意思。

体会天气闷热的情景。

指导朗读,要读出雷雨前天气闷热的语气。

2.学习第1二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说说哪些句子用得好?为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什么?重点理解”越下越大”。

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体会雷雨中景物的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四段。

看图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

说说哪些句子用得好?为什么?5.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记住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一背这篇课文。

五、拓展延伸1.提问:同学们,学了《雷雨》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2.小结:同学们学得很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发现和认识更多有趣的事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文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围绕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同时,学生对于想象力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想象力和创新性的理解,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获取信息。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2.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

知识点作者介绍:黄亦波: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

著有诗歌《阿布加和中国医生》,散文诗集《远方的礼物》《阳台上的小客人》,故事集《眼睛会动的布娃娃》,儿歌集《从小养成好习惯》,诗歌《含羞草》,散文《峨眉山上的奇遇》等。

我会写: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级:jí(石级、高级、初级)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呵:hē(呵护、呵气、呵斥)形近字:辫(辫子)辨(辨别)辩(辩论)念(思念)贫(贫穷)贪(贪心)我会认: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多音字:都:dū(首都)dōu(都是)发:fà (白发)fā(发现)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量:liáng(测量)liàng(量力)似:sì(相似)shì(似的)作:zuō(作坊)zuò(作家)近义词: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反义词: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奋力——松懈抬头——低头理解词语: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

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词语扩展:形容山势险峻的四字词语:层崖峭壁崇山峻岭横峰侧岭高耸入云危峰兀立形容老年人外貌的四字词语:白发苍苍两鬓斑白满头银发皓首苍颜鹤发童颜ABCC式:白发苍苍人才济济生机勃勃风尘仆仆气喘吁吁可怜巴巴仪表堂堂行色匆匆怒气冲冲文质彬彬含情脉脉课内词语:句子解析: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蟋蟀的住宅总结笔记(通用33篇)

蟋蟀的住宅总结笔记(通用33篇)

蟋蟀的住宅总结笔记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建造过程,激起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观察──阅读,在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的语句体会蟋蟀肯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从阅读中感受,从观察中认识,从分析中体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师出示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本领?(唱歌,斗蛐蛐。

)2、它今天要向我们展示另一个本领──建住宅,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不是想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读一读。

2、学生试读后,同桌互读互认生字。

3、出示生字,抽生读,师正音。

4、学生介绍学的方法,师指出“蔽、搜”等字的写法。

三、回读课题,激发探究意识1、别的昆虫的住处称“窝、巢”之类,为什么蟋蟀的住处称为住宅呢?2、学生读1、2自然段,学生通过比较蟋蟀与其它昆虫,解决上面的问题。

3、借用书中的句子说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4、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蟋蟀不随遇而安的慎重选择住址。

四、再读课文,感情逐步升华1、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可以看出它怎么样?(勤劳,永不满足)2、连读1、2自然段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了解掌握情况。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在选择住宅时,如此的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怎样呢?我们接着学课文。

二、精读3~6自然段1、细读思考:住宅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词语。

(师板书)2、怎样理解“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⑴学生试说。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堂笔记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二、课文要点1、《古诗三首》《出塞》: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事不断,守边战士长期不能归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久戍士卒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空的苍茫感。

《凉州词》:以豪迈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出征前战士们开怀畅饮的场景,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

《夏日绝句》:借古讽今,通过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气势豪迈,掷地有声。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文通过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文章结构清晰,先写周恩来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问题,表明志向;再写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华不振”的事情,最后写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文中通过对周恩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展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和远大抱负。

3、《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梅兰芳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而蓄须明志,甚至不惜自伤身体的感人故事,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多次拒绝日本人的邀请,想方设法不为他们演出,如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罢演、装病拒演等。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梅兰芳先生以前的演出盛况与蓄须后的遭遇进行对比,突出了他的爱国情怀。

4、《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了延安的革命历史,歌颂了延安精神。

诗中通过对延河、枣园、南泥湾等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展现了延安在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7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7课

以下是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7课的示例:标题:神奇的塔一、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尔特和伙伴们登上神奇塔后看到的景象。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座神奇的塔的秘密,领会作者的想象力,培养根据事物特点进行合理想象的本事。

二、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教师先板书“塔”字。

2. 请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塔,并说说塔的特点。

3. 再将“神奇”一词加在“塔”的前面,引导学生思考:这座塔为什么神奇?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激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 同桌互相考一考,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把这一课的生字都学会了。

如果还有读不准的音或不会写的字,就在拼音或生字的下面标上记号。

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如果有哪些地方读不通顺的,就在那一段话的开始处画上记号。

4. 把你画出的难读的段落或句子跟同桌的交流一下,互相帮助读一读。

互相解答对方标出的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5. 再读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座神奇的塔有什么特点?神奇在哪里?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

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写?2. 再读课文,解决上节课中留下的问题。

采用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的方式。

如,“太阳照射下来”时会有什么感觉?“塔”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座塔很神奇?为什么?等。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在充分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再次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

先自己试着给全文划分段落;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段情况;最后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和断句。

注意每一段的开头就是这一段的中心意思。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评议正音。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是《古诗三首》,下面是这篇课文
的笔记:
1. 重点词语解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2)瑟瑟:碧绿色。

(3)可怜:可爱。

(4)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5)露似真珠: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6)月似弓:月亮像弓箭一样弯弯的。

2. 重点句子理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诗
描绘了残阳斜照,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的美丽景象。

其中,“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是
贴着地面照过来,阳光像铺在水面上,用“铺”字更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斑斓,也传达出天
气将晚未晚、傍晚景色绚丽多彩的特征。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
描绘了九月初三夜晚的美景。

其中,“可怜”一词表达了作
者对九月初三这个特殊日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露似真珠
月似弓”则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露珠的晶莹剔透和
月牙的弯弯形状。

同时,也通过这个比喻表达出作者对这个
日子的特殊情感和感受。

3. 古诗整体理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作者选取了傍晚时分太阳落山前的片刻,通过“残阳”“江”“水”“人”“月牙”等意象,描绘出秋江晚渡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景交融,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江晚渡图。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主要内容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的主要内容是《蟋蟀的住宅》。

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造过程。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到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精心。

同时,蟋蟀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柔弱的前足和一双后腿,而它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与它修建的这座住宅的精心设计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蟋蟀的住宅》主要内容还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住宅”?在课文中,作者将蟋蟀的巢穴称为“住宅”,这不仅因为蟋蟀在选择和建造巢穴时非常讲究,还因为蟋蟀的巢穴与人类的住宅有相似之处。

首先,蟋蟀在选择建造巢穴的地方时非常挑剔,要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等,这就像人类在选择建造住宅的地方时也会考虑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

其次,蟋蟀建造的巢穴结构复杂,有门、平台、隧道、卧室等,就像人类建造的住宅一样,结构复杂,功能齐全。

因此,课文中将蟋蟀的巢穴称为“住宅”。

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的住宅具有隐蔽、向阳、排水良好、结构复杂等特点。

首先,住宅的门口很小,而且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道门帘,这使得住宅很隐蔽,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住宅向阳,能够充分利用阳光,使得内部温暖舒适。

此外,住宅内部有平台和隧道,平台上有六尺深的土,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这些设计使得住宅能够很好地排水。

最后,住宅的结构非常复杂,有门、平台、隧道、卧室等,就像一座小型的城堡,非常壮观。

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挖掘和修整。

首先,蟋蟀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巢穴的入口,然后在入口周围挖掘出一个圆形的小洞作为门。

接着,蟋蟀会在洞穴中挖掘出一个平台和一个隧道,平台可以作为蟋蟀休息和捕食的场所,而隧道则可以作为蟋蟀藏身和躲避敌人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的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的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的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是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生字注音
纪(jì) 技(jì) 获(huò) 碍(ài) 潜(qián) 舶(bó) 舱(cāng) 玻(bō)
二、多音字
划huá(划船) huà(计划)
三、近义词
舒适—舒服依赖—倚赖幻想—梦想奥秘—秘密
四、反义词
舒适—难受简单—复杂便宜—昂贵创造—模仿
五、重点词语解释
【忽如一夜春风来】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比喻突然间出现了新事物、新气象。

【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繁花似锦,像梨花一夜之间盛开。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文中指人们想要飞翔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归根到底】到最后回到了根本,比喻追根究底找到了事情的原委。

六、问题解疑
课文的哪些句子写出了现代科技带来的变化?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句子:“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这段话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事物说明现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并且把地球比作“地球村”,形象地说明了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年级语文第7课笔记

四年级语文第7课笔记

四上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超详细课堂笔记一、生字注音1. 依赖 (lài)2. 农耕 (gēng)3. 发明 (fā)4. 便捷 (biàn)5. 潜能 (qián)6. 核能 (hé)7. 探索 (tàn)8. 奥秘 (ào)9. 飞跃 (fēi)10. 传颂 (chuán sòng)二、多音字注音1. jǐn (尽心竭力)2. zhōng (中间)3. chéng (盛饭)4. dāng (当家作主)5. bǎn (板书)6. dào (到达)7. lǐng (领导)8. jīn (金属)9. zhōng (中间)10. chéng (盛开)11. dāng (当时)12. bǎn (板着脸)13. dào (到校)14. lǐng (领导力)15. jīn (金属热处理)三、重点词语解释1. 依赖:依靠别人或事物而存在。

2. 农耕:农业耕作方式。

3. 发明:创造出新事物。

4. 便捷:方便快捷。

5. 潜能:潜在的能力。

6. 核能:原子核的能量。

7. 探索:深入探索和研究。

8. 奥秘:深奥而神秘的事物。

9. 飞跃:跳跃式发展,迅速前进。

10. 传颂:传扬歌颂。

四、课文结构分析1.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背景和成就,提出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2.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20世纪科技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3. 第三段(第5-7自然段):阐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指出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人类隐私等。

4. 第四段(第8-10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注音
huàn jì huò lài qián
呼风唤雨技术获得依赖潜入
Suǒào bó zhì zhé
探索奥秘船舶物质哲学家
二、词语
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出乎意料归根到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字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落汤鸡拦路虎
-风-雨式词语:呼风唤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春风化雨
三、多音字
(方便)(便宜)
四、词语解释。

1、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造句:如果这件事情要追究责任的话,归根到底,大家都有责任。

2、出乎意料:超出人们预先的估计。

造句:一向胆小的她竟然经受住了这次考验,真是出乎意料。

3、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

造句: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4、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造句:这些农民企业家,真有呼风唤雨之神力。

五、课文内容
1、《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学习科学和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意是形容边塞风雪好似梨花开放,现在用来形容某种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趋势,本课指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千里眼原指看得远的人,在文中指电视机,电脑和望远镜
顺风耳原指听得远的人,在文中指手机,电话,收音机乘坐飞机和火箭就像腾云驾雾的神仙。

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5、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有(人造卫星,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克隆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