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七)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七)【教材简析】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能识记本课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②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③能梳理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借助资料,自读分析,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点】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教师:巴金资料、星空图片、儿歌《小星星》、课文朗读录音等制作成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教学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进而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近[方法:师生问答,交流反馈。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舱cāng 面摇摇欲坠zhuì霎shà眼半明半昧mèi2.词语解释:纳凉:乘凉。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看繁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四班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教学工作一般包括五个根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测评。
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根底。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细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班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四班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1三个儿子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当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洁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洁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争辩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依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抱负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支配。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协作,机敏应变。
3、聚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依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依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争辩沟通,老师巡察,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沟通学习状况,由同学质疑,老师组织争辩沟通。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洁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争辩。
(1)依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抱负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老师巡察,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班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2不懂就问一、导入。
今日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能谈谈你的想法吗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准时地问,准时地解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优质教案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
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出示课件3)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3.交流感受: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4)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出示课件5)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形近字识字:唤—换亿--忆素—索质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隹,鸟雀)(又,抓持),像猎人手持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
俗体楷书组词识字:赖皮质量哲学2.出示会写字:(出示课件6)唤纪技程超亿索奥益联质任善易错字:“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出示课件7)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作者介绍】1.作者介绍: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
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仔细品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认真读词语,读准字音,积累四字词语;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比陈述句更强烈的语气;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别人,向别人致谢。
3.理解并背诵古诗《别董大》,理解诗句,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
重点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种方法。
2.积累词语和诗句,学会正确表达。
难点把学会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1.交流平台学生交流自己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总结出从课题入手,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几件事连起来等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教材中列举的词语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语气的不同,学会在情境中运用反问的语气。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朗读反问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的语气,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别董大》,理解诗人离别的情感,积累别离的诗句。
朗读并背诵古诗。
1.预习提纲(1)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查字典认识“词句段运用”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意思。
(3)熟读《别董大》,搜集有关别离的诗句。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平时上课时,老师总会问大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的同学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可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
设计意图: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学习的障碍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交流平台1.请学生互相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标注方法,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学生汇报:说说你学会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一:抓住课文的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第一节唐诗欣赏经过一周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熟悉了唐诗的魅力。
在这一节我们将一起欣赏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感受其中的美妙。
《从军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这些诗的意境吗?唐诗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希望你们能从中汲取到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美的文字。
第二节课文阅读在本节中,我们将一起阅读《荷叶上的蜗牛》这篇有趣的课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的一个晚上,当时,故事的主人公小白兔正在水塘旁边吃荷叶。
突然,小白兔看到了一只小蜗牛,它正尽力地爬上荷叶,可是不论它怎么努力,进度都非常缓慢。
小白兔好奇地问道:“小蜗牛,你为什么要爬上荷叶呢?”小蜗牛回答道:“我听说荷叶上有美味的绿叶,我想尝一尝。
”故事通过小蜗牛的努力和毅力,告诉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个小蜗牛的故事中学到什么呢?第三节拓展知识在这一节,我们来拓宽一下知识面,了解一些与荷叶相关的知识。
荷叶是莲花的叶子,它是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透气性。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用荷叶蒸食物,在蒸制食物时,荷叶不仅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还能散发出一种淡雅的香气。
除了用于蒸食物,荷叶在中药上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荷叶寒凉,可清暑生津,对于热病热毒、口疮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的疗效。
同学们,你们知道荷叶还有哪些用途吗?请你们进行更多的了解,并跟我们分享。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唐诗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通过阅读故事也学会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够爱上中华古典文化,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中成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1、在你的印象中,台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说一说。
2、自由读“语文百花园四”中“我的采集本”部分。
读后说说你对台湾有哪些新的了解。
3、台湾还有一个世界出名的奇特景观,人们赞叹它(板书课题):台湾蝴蝶甲天下。
二、揭示课题,据题引疑1、齐读课题。
2、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3、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
字音。
2、自主识记字形,再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四、带疑读文,理解内容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①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②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③结合课件或挂图(标本),体会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
④结合课文插图,读有关句子,感受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再用自己的话把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向大家作介绍。
2、小组交流。
五、朗读全文,自主体会,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叙述方式(结合课文内容)。
二、交流感受,质疑问难1、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
3、把自己不太明白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同学或老师。
三、拓展思维,开阔视野1、讨论:台湾适合蝴蝶大量繁殖,具备哪些自然条件?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人为的原因吗?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哪些是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谈环保小建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
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部编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普学网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普学网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篇一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彭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视频上看到的场景,书里也有。
我们来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从阅读中发现是3或4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电化教学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认识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
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朗读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各种品种的竹子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品种的竹子,问:你们知道斑竹有何来历吗?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指名学生认。
(2)开火车认。
(3)齐读。
陡岩楠竹赔偿求婚亲戚拴牢小鹿出嫁4、指导写字。
注意指导写好“祸”“笋”,不要加笔画、丢笔画。
“湾”字指导好各部分占位。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准,有感情地读。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3、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A.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
C.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性命舍不得祸事拴牢竹笋水湾天女下凡一株树2、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句段知道的?画一画,读一读。
2、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和引导。
(1)说一说斑竹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信誓旦旦辜负窘得发白……心像针刺一样……(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展现他的形象呢?可以与学习同伴合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偏斜结构的独体字》书法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偏斜结构的独体字》书法教案第7课偏斜结构的独体字教学目标:1.掌握偏斜结构的独体字中导致偏斜的那个笔画的形态和位置。
2.了解偏斜笔画与其它笔画之间的搭配组合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写出的偏斜结构的独体字能够达到险中求稳、偏中取正的书写要求。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横折钩的写法。
2.检查学生握笔姿势及坐姿。
3.板书课题:偏斜结构的独体字。
4.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了解偏斜结构的独体字基本形态。
1.出示范字,看看这两种偏斜结构有何不同?偏斜结构的字,笔画相对集中于一侧,导致全字左右的分量很不均衡,如“也”“已”“户”“乃”“夕”等。
书写偏斜结构构的独体字,首先要认真研究导致偏斜的那个笔画的形态和位置,找准起笔点、行笔轨迹和收笔位置;其次还要认真分析这个比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搭配组合关系,使其险中求稳、偏中取正。
2.认识左斜和右斜,体会各自形态特点。
3.师范写左斜例字“也”。
4.生说说运笔特点。
5.师领生写,边写边说要点。
评议。
6.同样方法学习右斜字的写法7.评议学生作品,注意重心平稳。
8.指名上台写,集体评议。
生练写. 互相评议。
三、毛笔字书写指导1.偏左斜的字。
出示:也、已、九。
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都向左偏斜。
师范写“九”,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
生练写“九”集体评议:运笔方法、间架结构。
同样方法生练写“也、已”。
2.偏右斜的字。
出示小黑板:户、乃、夕。
用同样的方法练写这几个字评议:运笔方法、间架结构。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书写,观察范字,用脑写。
四、优秀作品展评五、我来比一比1.我能说出书法家们的不同风格的“九”字。
2.学生临写。
六、展示学生作品七、评选“写字小能手”八、了解文字源流1.象形字也的演变。
2.古代著名书法家----张旭。
3.我先试试。
九、小结。
十、作业:认真写一写“每日一得”中的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教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技术、腾云驾雾、幻想”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谁?为什么?预设:一些神话人物。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播放视频:西游记-- 龙王呼风唤雨)。
原来是我们的龙王。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人物吗?预设:孙悟空、道士、神仙⋯⋯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2.有人称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你有什么看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3.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预设:(1)什么是呼风唤雨?2)是谁呼风唤雨?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4.要想解决这些难题,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一)了解作者。
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预设: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2004年2月,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 。
主编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 个瞬间》一书,书中介绍了20 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发明。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生字,指读。
唤技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兰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属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七篇课文,共有一篇课文,名为《小兔与龟兄弟》。
课文以小兔和龟兄弟之间的比赛为主题,通过描写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结果,引导孩子们理解人生道理,学会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读懂课文《小兔与龟兄弟》。
b.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如:快慢、相信、因为2.技能目标:a. 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b.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与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a. 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比赛观,提高孩子们的团体观念和协作精神。
b. 培养孩子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面对挑战。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通过课堂表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和跟读练习等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比赛观,理解比赛中胜利和失败的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交往教学法。
教学手段:课件、幻灯片、板书、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询问学生召开比赛的经历,并让学生自行讨论,回顾自己比赛时的表现和感受。
2.阅读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案例和事件,教师随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3)利用课件等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课件上进行故事解读,逐一剖析小兔和龟兄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4)利用情节板块和主题板块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引导学生诉说关于竞赛胜利和失败的见解和心得。
3.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训练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小组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彼此之间的不同,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课文以“呼风唤雨”这个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技成果,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技成果,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提到的科技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的科技发展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风唤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即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结局的能力,如《一块奶酪》的读后感写作。
2.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字词运用:学生可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字词时遇到问题,如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以及正确使用词语等,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写作技巧:在编写故事结局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展开想象,如何使文章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教师应通过指导写作技巧,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自主探究,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需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交流平台:通过学习《陀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交流玩耍中的乐趣。
2.词语盘点: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听写测试,巩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3.日积月累:学习《嫦娥》一诗,理解其中的神话故事,感受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我特别强调了重点字词的讲解和练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大家巩固基础知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同学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3.能够掌握诗歌《小锄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能够进行短文朗读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语文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激发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和力量。
3.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教学难点1.短文朗读的表达能力提高。
2.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情感营造介绍诗歌《小锄头》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思考勤劳劳作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2. 学习诗歌呈现诗歌《小锄头》,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展示表现。
4.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课文填空、诗歌朗读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诗歌领悟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诗歌意境的引导和讨论。
下一堂课计划增加联系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为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Lesson 7: Chinese teaching plan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课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蟋蟀的住宅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
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
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4、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5、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6、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二课时
1、运用上一节课认识的有关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用数字说明、打比方介绍、用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
来写呢?认真阅读相应段落。
3、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
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第三句在第七段末:“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5、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6、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
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