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常规(五分类)_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无症状,只需治疗原发病 有症状、大于1000×10e9/L、有发生血栓或
出血危险时,可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进 行血小板单采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压积(PCT) 又称血小板比容,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 PLT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正常值一般是0.1%0.3%
增多: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 增多症
大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MDS。 非均一性: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三分类: 小细胞区:淋巴细胞 大细胞区:中性分叶粒、杆状粒、晚幼粒 中间细胞区:嗜酸粒、嗜碱粒、单核、原始、
•白细幼胞稚五分类:
中性粒(N)、淋巴(L)、嗜酸粒(E)、嗜碱粒(B)、单核(M)
病理性减少:
生成减少: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破坏过多: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各种原
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丢失过多:急性或慢性失血
红细胞参数
相对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量减少,红细胞相对增多,多为短暂性的
病理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EPO增多,从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HCT减少的程度与RBC计数减少程度 不完全一致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80-100fl(飞升)
26-32pg(皮克)
310-350g/L (31%-35%)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参数
全血细胞减少
感染性疾病 伤寒、结核、病毒、严重细菌感染 免疫因素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放射线损伤 急性放射病 其它 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中毒、严重创伤)、骨髓转移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皮肤病、血液病、某些肿瘤及传染病
• 减少:伤寒及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 其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0.1):见于结肠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关、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 病、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等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 增多(>5):
– 儿童时期(6-7岁后才逐渐下降) –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等) –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 再障
减少:
– 接触放射线 – 应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 – HIV
白细胞参数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后成为巨噬细胞) • 增多: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和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疟 疾、粒细胞缺乏恢复期
红细胞参数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 小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RDW正常,见于轻型地中海型贫血,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RDW>14.5%,见于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α、β地中 海贫血,红细胞碎片过多。
• 正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肝病、无贫血症状的血红 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混合型营养不良性贫血、早期缺铁性贫血、早期叶酸缺乏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中性粒细胞减少(<1.5)
– 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 – 理化损伤(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手术者要求中性粒大于1.5×10e9/L以上,一般手术保持在1.0×10e9/L。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 增多(>0.5):应激状态、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

全血细胞分析三分类五分类c反应蛋白详讲PPT课件

全血细胞分析三分类五分类c反应蛋白详讲PPT课件

13
血液分析仪采 血和应用建议
• 末梢全血检测的优点是什么?
没有预稀释液的加入及相应人工误差环节, 因为预稀释无论精密度还是准确度都不如 末梢全血模式.故使用血液分析仪,除了静 脉采血外,我们优先推荐末梢全血.不得已 才用预稀释模式。
• 怎样操作恰当?
用60ul的毛细管采血约60ul加入备有抗 凝剂的小炮弹,用手指弹试管底部混匀; 混匀后的标本放置5分钟即可进行血液常 规检测;无论是末梢全血标本还是预稀释 标本,都要求在标本混匀抗凝后放置5分 钟使其充分抗凝,然后再混匀上机检测 , 因为抗凝充分些较好。
因其属于对颗粒个体的测量和三维 的测量,不但能准确测量物料的粒 径分布,更能作粒子绝对数目和浓 度的测量。其所测粒径更接近真实, 而且不象激光衍射散射原理受物料 的颜色和浓度的影响。
2019/12/16
11
三分类血球仪
*以SYSMEX KX-21N为 例。
2019/12/16
• 19项检测结果及RBC、PLT、WBC直方图 KX-21N采用全血和末梢血预稀释两种检测模式,均可取得精确 的19项血液参数: CBC (WBC, RBC, HGB, HCT, MCV, MCH, MCHC, PLT) ;白细胞三分群结果 (Lymph %, #; Neut %, #; Mixed %,#);以及RDW-SD, RDW-CV, PDW, MPV, P-LCR.
5
进展
2019/12/16
6
血常规的用途、意义
•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 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

血常规-ppt课件

血常规-ppt课件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形态学 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7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 ~ 20.0xl09/L。 (2)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9/L或
更高,后期可20.0x109/L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9/L,甚至
采集血常规检查的合格血标本应注意的 事项
• (5)采血完成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入试管时应 把针头拔掉;
• (6)采血时体位不同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 影响,直立位与卧位相比易导致血红蛋白、 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压积等项目测定 值偏高;
• (7)采集末梢血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进行,第1滴血擦去不用,采用第2滴血。
>170g/L >160g/L
16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容量减少: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 道肿瘤患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甲亢危 象等。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 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 血病等。
(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 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 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40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 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 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 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 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临床基础检验--血常规 PPT课件

临床基础检验--血常规  PPT课件
病理性增多

急性细菌性感染、化脓性感染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出血、溶血、术后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42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
病理性减少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过敏性休克
8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红细胞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改变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瑞氏染色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 生 儿
血红蛋白
120 – 160 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L
9
(4.0-5.5)×109/L
(3.0-5.0)×109/L (6.0-7.0)×109/L
52
Ⅰ型
Ⅱ型
53
Ⅲ型
单核细胞(monocyte, M)
增多 某些感染疾病:疟疾、结核病、黑热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性 减少 无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是自身
54
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
免疫结缔组织病。 (一)、LE细胞形成3个条件 1. 患者血清存在LE因子(IgG型抗核蛋白抗体) 2. 受累或退变的细胞核 3.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二)、临床意义 发现LE细胞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 才能确诊。
皱缩红细胞 锯齿红细胞 裂片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病
急性金属铅中毒,尿毒症 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DIC),化学中 毒,肾功能不全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常规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血常规_课件模板
相关疾病:
新生儿惊厥、中暑衰竭、Goodpasture综 合征、弯曲菌感染、膈下脓肿、脓毒性休 克、葡萄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假单胞菌感染、利斯特菌病、类鼻疽、赖 特综合征、肾移植、巴尔通体病、埃里希 体病、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非 霍乱弧菌感染、脱发、股癣、太田痣。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 >>>
相关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组织多肽 抗原、螺旋体蛋白补体结合试验、囊虫胶 乳凝集试验、血吸虫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血吸虫尾蚴膜反应。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 >>>
相关症状: 厌奶、产后乳汁自出、肚脐疼、短缩舌、 暴晒后的皮肤损害、酒悖。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 >>>
医学检验·各论 血常规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 >>>
简介: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 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 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 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

血常规ppt课件

血常规ppt课件
12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13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 (100~300)×109/L
•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①生成障碍:再障、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晚期
• 能亢进、进②行破坏体或外消循耗环增时多、D:IC如、血血小栓板性减血少小性板紫减癜少、性S紫LE、癜淋。巴瘤、脾功
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表现
MPV增大提示血小板即将恢复
15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常见疾病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急性失血性贫血 AA、PNH、G-6-PD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 症等 缺铁性贫血
HCT偏低,提示贫血 HCT升高,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 脱水、大面积烧伤,因此可作为补液的参考值。
10
白细胞减少
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药物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11
•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 (1) 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2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RBC
成年男性 (4.0~5.5)×1012/L
HB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3
红细胞比容 男性:42%~49% 女性:37 %~ 4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五分类) >>>
简介:
幼儿采手指血化验,2滴血就可以。化验 前,充分放松,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 以免使血象假性升高。如使用抗生素、阿 司匹林、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应停 止使用;不能停药者应向化验医生说明。 感冒发烧时,最好在用药之前化验。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五分类) >>>
正常值: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五分类) >>>
相关检查: 自身溶血试验、红细胞比容、蛋白C、血 清钴(Co)、血清白蛋白(ALB,A)、血 清粘蛋白(SM)。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五分类) >>>
相关症状: 瘀血、肺动脉楔压(PCWP)降低、跖纹中 拇趾球区胫侧弓状纹、疤痕体质、五志化 火、生殖泌尿道危象。
医学检验·各论 血常规(五分类)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血常规(五分类) >>>
简介:
在大多数医院,血常规化验一般采用五分 类血球仪,其检验结果较三分类血球仪更 准确。血常规化验是最常见的化验项目之 一,主要检查贫血、感染、出血性疾病等。
血常规化验即是血象检查,包括白细 胞、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血色素、血小 板、及相关参数的化验。化验时只需抽取 静脉血2ml左右;婴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