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 化敌人,孤立少数, 争取多数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止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毛泽东
毛 泽 东
学 习 目 标
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思 考 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
新 闻 的 六 个 要 素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 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 “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way)。
把握新闻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 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 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 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 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 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 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 志。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从四个方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课堂练习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对议论性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定,有很大关系。国 是: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靡的英勇气概。 B、揭露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议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 用。 志的原因。
词语赏析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 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万
人数的确切,更体 现了报道的真实、 准确、严密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战线长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真实准确简明 )思考课后第三题。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 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 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 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 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第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 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作 业 布 置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 知识,写一则新闻 ,报道学校或班级 里某人、某事或某 项活动,或发生在 你身边的新鲜事。 要求:1、拟出恰当 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 性和准确性。 3、要简洁明了,字 数在300左右。
要塞(sà i) 阻塞(sè ) 堵塞(sāī)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溃(kuì )退 匮(kuì )乏 馈(kuì )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 高屋建瓴 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以上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C、斥责。
B、批评。 D、抨击。
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新闻的内容。
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荻港(
è )
dí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suí jì ng
歼灭( jīan )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ng 气势磅礴( páng )( bó ) 高屋建瓴( lí )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 )港 锐不可当(dāng) 获(huò )得 当(dà ng)真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 “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 短、进军之神速。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
句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
第 二 题 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
但无“战”可“督”,且全
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
“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
勇。
第 三 题
句①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 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 讲敌军的情况和取胜的程度。 句②用“整天激战”概述了 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 勇无畏
完成语文作业本中 第一课的作业。 预习《芦花荡》, 扫清字词障碍。
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 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 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 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语言简明准确。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 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 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 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 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 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 、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 认识水平。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和主体。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原因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 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 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 船只不能自由通行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切断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对本文主体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当的一 项是:
A、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文中有两处“至发电时止”,这两处包 括的时间是:
A、从20日夜起到22日。
B、从21日下午5时到22日22时。 C、从21日下午到22日。
D、从20日夜起到22日22时。
找出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很紧,是标题的 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 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 渲染了渡江战斗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 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 表现了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 辉煌战果。
时间
20日夜-- 21日夜 21日17时 -- 22日22时 21日17时- - 22日22时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中路 军 西路 军
东路 军
30万 35万
35万
大部分已 渡过
这段文字在表达方 式上与其它部分有 何不同?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战线长 胜利大
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迅速
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鲜明的感情色彩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褒 贬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课后练习三
越过 只写出了“经过” 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 得的进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一 题
突破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 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 来到了……”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问 题 讨 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区域 时间 战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安庆-芜湖 九江(不含 )-安庆 芜湖-江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
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