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自然科学

合集下载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自然科学则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

两者看似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自然科学也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两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变化。

周易中的“易”即“变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自然科学也强调变化,从物理学的运动变化、化学反应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两者都认为变化是自然界的本质,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整体性。

周易中的“易”还有“通”的含义,即“通达整体”。

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两者都认为,只有把握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强调整体性和变化,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和变化,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它对于系统论、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强调整体性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揭秘:《周易》是如何诞生的,本质是科学

揭秘:《周易》是如何诞生的,本质是科学

揭秘:《周易》是如何诞生的,本质是科学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在《左传》的算卦故事里提到了《周易》算卦最早的方法是“大衍法”。

“大衍法”的具体方法在孔子写的《说卦》里有详细的教程,开篇就写了一种神奇的植物——蓍(音同是)草。

咋了?算卦还和植物学有关系吗?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真正的算卦最古老、最正宗的方法不是街头的江湖术士扔铜钱,更不是三教九流掐手指,而是庄严神圣的仪式——用工具一顿操作猛如虎。

这个工具就是蓍草。

长啥样啊?请看下图:这不就是野草吗?难道占卜问卦向天打听未来要用这个野草?别急,先看看孔老二在书里咋写的:[说卦]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白话翻译:孔丘同志说:以前的圣贤的大神们发明周易,是来自于暗中受神明帮助而生长的蓍草(感情说《周易》源于一种植物啊?孔老二你出来走两步,给老子详细解释一下!),参悟了天地的数字规律,观察了阴阳的变化创立了卦,再由刚柔挥发生出了爻,用符合万物变化的规律和本身的属性(道:规律。

德:属性。

)的方法总结成公正客观的道理(理:整理和总结。

义:公正的客观的道理),最后再用“穷极无限”的方法把这些公正的客观的道理分类比喻世间万物的活动。

(命:引申为世间万物的生长、成熟、凋零的活动过程,也可以扩展成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狭义的动植物生命不能让这段古文前后通顺)看到这里,你肯定在想,孔老二写的这些都是他发明的吗?用蓍草是他首创吗?哈哈,告诉你,肯定不是他发明和首创的,是他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孔老二把这些写成书流传下来了,他充其量只是个文字编辑,俗称:小编、小便。

为什么呢?我之前的文章提到,先有《周易》,孔老二带着一帮学生狂写十篇《周易》研究论文,合称《十翼》,加上《周易》,一共十一本书又合称《易经》,后来成为“五经”之一,也就是科举考试必学科目之一。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篇1《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易传》共有十篇,又称十翼。

它提出了一个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内的广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企图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进行理论概括,但是这样一个抽象思辨的内容是利用了《易经》原有的卜筮框架来建构的。

易传非常注意对立面的平衡和稳定,重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强调发展变化。

《易传》的作者用阴阳范畴全面解释了这一对基本符号,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立统一原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

易经与自然科学

易经与自然科学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与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邱处机《颐身集》:“两手掩耳,即 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 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 邪气)”。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 烛· 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 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寅: 指地方时3:00~5:00。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 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 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2、口 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 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五辛:又叫五荤。《本草纲目· 菜部》 “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 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 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 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 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
天文观察的关系》,《东南文化》 1991/3、4
2、李士澂:《……》,《自然杂志》
1989/11
2、《易经》与天文学
六十甲子甲骨
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 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泰·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3、《易经》与物理学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荣获诺贝尔物理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秦燔六经,易以卜筮独存。

《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是农业社会初期的产物。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儒家的笺注和阐发,被赋予以象数和义理为基本骨架的学理,使其完成了从巫术向科学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关键点就是《易传》。

《易传》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它通过对易经的诠释,赋予易经以新的、文化的、哲学的和科学的意义。

《易传》第一次从普遍的宇宙规律角度来理解自然、理解命运,从价值意义上来理解人生,第一次明确阐明了中国人的自然现,并规定了中国科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使易经从单纯的筮书而成为借以洞察和把握宇宙万物生成演变普遍规律的基本模型和运演符号系统。

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学者们通过融汇古代历律学、天文学、地理学中的五行学说与医学阴阳学说。

建立统一的阴阳五行学说,使之成为更为实用的古代科学模型。

至汉,阴阳五行说纳入易学,形成汉易“象数学”的独特体系。

易经、阴阳五行和干支计时法融为一体,以“一阴一阳之为道”为最基本原则,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的功能性结构实用模型,周易为运演符号系统,整合为朴实的关于宇宙万物生成演变之统一的象征性模型,为中国古代科学各学科的确立准备了条件。

实际上,中国古代科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科学体系,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具体科学,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的统一的模型体系。

这一模型体系不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关于世界构成和物质运动的组合性结构解释模型和数理逻辑体系,西方科学没有与之相对应者,由此也决定了中西科学不仅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而且涉及到人类认识的不同方面。

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科学家内部反科学思潮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神秘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周易》当首先受到世人的关注。

《周易》是一部由卦画建构而成的精妙绝伦的奇书,是运用符号与数理逻辑涵盖宇宙人生万象与变化的法则,内蕴着生生不息、变化莫测的象、数、理、占之机。

的确充满了东方思辨哲学的智慧。

《周易》13讲 周易与科学100

《周易》13讲 周易与科学100

十二消息卦与十二个月配合情况
《复》卦 《临》卦 《泰》卦 《大壮》卦 《夬》卦 《乾》卦 《姤》卦 《遁》卦 《否》卦 《观》卦 《剥》卦:
《坤》卦:
一阳息阴, 二阳息阴, 三阳息阴, 四阳息阴, 五阳息阴, 六阳息阴, 一阴消阳, 二阴消阳, 三阴消阳; 四阴消阳, 五阴消阳, 六阴消阳,
有人说“周易就是推测”,否认易经与自然
科学之间的任何关系。对此东方国际易学研 究院学者郭彧举例分析:以中国的历法为例, 明代以前的历法都与易经有着密不可分的某 种关系。汉代扬雄的《太玄》及刘歆的《三 统历》就与历法关系密切,特别是唐代一行 和尚制定的《大衍历》,更是直接取易经里 “大衍之数五十”而命名。宋代邵雍的《皇 极经世》也与历法关系密切。而从黄道周的 《易象正》中也可知古人如何推导“小数” 与闰期。所以有人说易经里没有“小数”, 那是不懂古人的数学推导。
这也是《黄帝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


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 《黄帝内经》 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价值 具体讲有这样几方面 1、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整体 3、《黄帝内经》是一部辩证施治病患的百科 全书 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5、创建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 6、《黄帝内经》在世界医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3、周易文化与现代自然科学的 因缘
周易文化与物理学的因缘 周易文化与化学的因缘
周易文化与生物学的因缘
4、《周易》是中国自然哲学的开山 之作
鲜明的中国特征的自然哲学。人类历史上出
现过两种相互补充的思维方式,即东方的太 极思维方式和西方的科学思维方式。当代社 会科学文化已经普及,急需呼唤现代易学的 阴阳和合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的自然 哲学。 易经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哲学层 面的指导关系。易经是六经之首,其深邃的 哲学涵义指导着古人的自然科学研究。重道 而不重器,是出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和 之道的长远考虑。

观点《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探讨应当有所“限定”

观点《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探讨应当有所“限定”

观点《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探讨应当有所“限定”毋庸置疑,《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确有共性可寻,但二者共性或相似性的讨论,不能脱离《周易》成书的时代背景,故而应当有所“限定”。

《周易》成书的年代以及社会背景,决定了它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差异。

就其性质而言,大多是自然科学与《易传》的攀附,建立在哲理、数理之上。

《周易》所谓的“广博精微”是有时代限定的。

当时(商末周初)的生产力决定它的“广博”与“精微”,给爱因斯坦一把石斧,他能凿出相对论吗?显然,《周易》与自然科学探讨就有诸多的限定。

不仅仅是历史背景与其性质有限定,而且研究方法也有。

有限定自然就有“超越”,如洞察和把握宇宙万物生成演变普遍规律,以及探究天地人之内在关系等问题,不乏一些超越时空的共识。

近代易学史上,随着西学输入,易学流派中的象数派,逐渐开始采用区别于传统象数学者的研究方法,以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治《易》,便有了“科学易”的说法。

后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剧和扩大,“科学易”由海外、台湾而大陆,愈演愈烈”。

《周易》与自然科学的相关话题也多见于期刊杂志。

《周易》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都扯上了关系。

什么《周易》与“DNA螺旋结构”,“易卦的数学逻辑”,“《周易》卦序的数学建构”,“六九爻题与量子纠缠”,“《易》与元素周期系”等论述,屡见不鲜。

这些个研究大致有这样的成果。

无非就是:其一,《周易》与自然科学之间有关联;其二,天文历法或数理逻辑的探讨有利于揭开卦符及卦序之谜;其三,《周易》里的某些思想或方法可供自然科学借鉴。

除了第二条较为有价值,其它的功用,《尚书》《左传》等其它古籍也有,没什么稀奇。

以比较热门的《周易》与量子力学为例,传闻有“大师”讲,量子力学的起源和《周易》有关云云,这都是常识问题,居然有人大吹特吹。

《周易》与量子力学的研究,意义不大。

笔者为了寻其一二,写过一篇名为《〈周易〉与量子力学及量子纠缠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入选易类文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文章,拙作综合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及平台相关论据,结合二者产生的背景,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周易》与量子力学的研究除了共性,或“波粒二象性”等理论的相似性等,几乎没发现其它可持续研究的命题。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维普资讯
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第2 卷 第 1 2 期 sIN o N V R IYJ U N L( 【 N I T UU IE ST R A 1 7 n &S CA CE C BMO T L ) V 1 2N . 20 A O IMA O ILS lN  ̄ I N H Y o. .o1 06 2
《 周易》与现代 自然科 学
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峰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 ,北 京 1 07 0 3 ;中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0 1 11 . .. 0 0) 0

要 :通过对 周易在天文历法 、气象学 、中国传统 医学、生物学等 自然 科学领域 的研究总 结,充分 阐述周易 的科
学内涵 ,为进 一步发 掘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周易;易经;八卦 ; 自 然科学
中圄分类 号 :B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25 20 ) 1 0005 0 142 (06 0 - 3-0 0
秦燔六经 ,易 以 卜筮独存 。 《 周易》本 为 卜 之书 , 筮 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 ,是农业社会初期 的产 物LJ 1 。春秋 时期经过孔子儒家 的笺 注和阐发 ,被赋予 以象数 和义理 为基本 骨架 的学 理 ,使其 完成 了从 巫术 向科 学 的转 型 ,
后期 ,这种研 究趋 向鼎盛。主要 表现在 海 内外一 些 自然
世界争夺的焦点 ,从而 导致 了易学研 究 的国际化 。根 据
易学发展的趋势 ,易学研 究的 目标 是建 立囊 括融 旧铸新
统一的象征性 模型 ,为中 国古 代科学各 学科 的确立 准备 了条件。2 实际上 ,中国古代科学 就是 在此 基础上 形成 LJ 的一套独 特 的科学 体 系 ,它不 属 于任何 一 门具 体科 学 , 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 的统一 的模型 体 系。这一 模型 体系不 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关 于世界 构成 和物质运 动 的 组合性结构解 释模型和数理 逻辑体 系 ,西方 科学没 有与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顾名思义,“易”者,“换”也,交换者必是等价之物,《易经》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是对宇宙自然的描述和概括,窃以为它就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镜像,能看清楚多少和镜面的反射系数有关,也和我们的眼力有关。

我这里用了一个镜子的比喻,下面详加解释:所谓“镜面的反射系数”是指语言的表达程度——两千多年以前文王受河图洛书启发,悟天道而演周易,是用意象表达宇宙自然的本质。

意象的高度概括性远远胜于文字,而后来的《易传》等“十翼”(《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都是对这意象的解释,使之更容易为世人理解。

能作这种解释的人在当时就该数绝顶聪明的,且不管他们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体会到这意象(代表的道)的本意,他们的表达方式却一定会受当时认知水平的局限,毕竟那是两千多年以前了——而语言这种交流工具本身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听者和说者的本意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因此累世口耳相传下来,就算原来是一面精光澄亮的镜子也会日渐混浊,你也磨我也磨,大家的用意本来都是好的,但用力不均,镜面只会越来越不平,甚至多个小平面共存,折射出来的镜像难免更模糊不清了。

“我们的眼力”则是指我们后人的认知和辨析能力,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把握越来越深入,对易经的内涵也就越来越有进一步的了解。

文中说“象数易学中的一些图式和规则与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结构相类似,很容易使人将二者联系起来。

”仅仅是相类似那么简单么?不妨类比一下:科学原理中的根本定律是“守恒”与“均衡”——动量守恒是冲量与动量的互相转化,机械能守恒是动能与势能的互相转化,还有熵的变化,各种能量的互相转化,一系列守恒定律都有一定的条件——在条件范围之内,通过转化达到一种均衡;条件改变会带来平衡的动态调整;突破了这个条件,这个定律被打破,旋即在更大的范畴里找到更大的均衡与守恒。

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由微观到宏观螺旋式地不断扩大着人类的认知范畴,而易经的根本思想也是生生不息和互相转化,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且不说从无到有思想和宇宙产生于大爆炸的“湮灭剩余”理论暗合,就是内在规律上,易学思想和科学定律也处处吻合——太极图里的阴阳鱼,此消彼长、阴极阳生是质变,是内部的均衡;河图洛书蜗牛壳似的螺旋状是量变,是更大范畴内的不平衡带来的运动——当然会有某些极端现象,可是别忘了同是科学手段里的统计学方法,也不排斥小概率事件,但加权平均之后,科学的不断扩展依旧不能出脱易经的理论框架。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科学不是简单的累加已有的观察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是要对这些实例进行理论总结。事实上,这种理解忽略了科学的发展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只是按照近代以来的科学史实进行规划,从而在界定“科学”时犯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否定了多元化的科学模式。定义“科学”要有历史意识,不能把西方近代科学看作科学的惟一标准。因此,在讨论《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有必要对“科学”一词加以区分,区分为古代科学和近现代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同《周易》的结合主要是《周易》成书以后,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在注释、发挥它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注释发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大致可分成两个派别,即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主张取象,即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派则主张取义,即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他们都奉《周易》经传为神圣的经典,以其内容为“周孔之道”,认为《周易》本身有一个完整无缺的理论体系。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的阶段,因此,古人是不可能得出现代人那些“神奇”的结论的。但是,有些现代的易学研究者却不顾这个前提,他们把自己的具备的知识附会到《周易》身上,把自己的知识说成是《周易》上“古已有之”的知识。这实际上是在神化《周易》,对科学本身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四、结语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非如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周易》与近现代科学中的任何精深理论都有关联,这实际上是神化了《周易》的作用。

周易与自然科学

周易与自然科学

第四章、周易的基本概念简介



周易》由《经》(狭义理解的《易经》)和《传》 (《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的内容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由卦的符 号、卦的名称、卦的说明(称为卦辞)以及每爻的 说明(爻辞)组成。《易经》的形成开始于距今约 3000年,大体定型于西周。 《易传》是对《易经》的注释、说明和发挥。它 是由《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 (上下)、《文言》《序卦》、《说卦》和《杂卦》 共十篇组成。《易传》大致形成于战国时期。
(2)对待的统一



张立文认为:自然、社会、人身等都具有阴阳 互相对待的两种势力(性能、功能、性态)。讲 阴阳对待,本身就包含着统一, 朱伯昆把《周易》互补观分为三个方面,即阴 阳相依、阴阳相济和阴阳和谐。 邹学熹认为:阴阳的本义有三个方面: (A)阴阳对待; (B)阴阳相互影响产生变化; (C)阴阳合而为一的自然之道,为一整体。
一、变易




《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 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 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系辞上》:“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 相推而生变化”。 64卦、384爻千变万化,形成数目繁多的变 化模式,用以模似天地生人的复杂多变的自 然和社会的变化。 这里把变化看成是自然界最本质的东西,是 事物内在的、自发的,自行地发生的。
易之三义之主次关系



变易的涵义是一切事物(包括道、规律等在内) 都在变易,这是《周易》特别强调的。因此, 国外有人把《周易》翻译成“Book of Change” (变化之书),是深得《周易》的 要领的。 近十年来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事实,一些人认为: 因特网的唯一不变的观念是它在不断地变化。 这一观念实际上是周易最基本观念在当代网络 社会的具体体现。

易学-易经与自然科学共50页

易学-易经与自然科学共50页
易学-易经与自然科学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易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易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科学易”研究概述【内容摘要】“科学易”研究在易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从“科学易”的发端谈起,对“科学易”发展的概况、科学家对周易的推崇、“科学易”研究的成果加以终述,并在文章最后,对科学与易学的关系进行一定探讨。

【关键字】科学易科学易学易学发展史上,“科学易”占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严峻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严厉批判,而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的新文化则得以迅速普及。

在这个大背景下,易学研究终于冲破传统的经学藩篱,迈向新的历史时期。

易学研究转轨的标志事件之一,就是“科学易”的兴起,并渐成一种时尚。

一、“科学易”的由来及发展概况中国近代易学史上,民国初年以降,易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易学流派中的象数派,逐渐开始采用区别于传统象数学者的研究方法,以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治《易》,即所谓“科学易”者,喷薄而出。

后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剧和扩大,“科学易”由海外、台湾而大陆,愈演愈烈。

第一、“科学易”的发端受国外莱布尼兹、玻尔等著名科学家对《周易》象数青睐的影响,我国少数近代科学家,开风气之先,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亦以易学象数解释近代科学的某些原理,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易著作,为易学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领域。

从象数易发展为科学易,杭辛斋开其先河。

他认为易阴阳以乾坤为气质之总纲,震、艮、坎、离、兑、巽六子就是化学之六气——氢、氧、氮、氯等气。

紧随其后,沈仲涛《易卦与代数之定律》、《易卦与科学》,成为科学易的拓荒之作。

他认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数几何中的公式,在物理学、天文学中都有妙用。

造成较大影响的是薜学潜《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超相对论》。

此书将易学原理归结为易卦方阵演变定律,并认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以及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可同易方阵定律契合。

他主张:“吾愿今之学者治《易》求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诸八卦。

”此书一出,在易学界和科学界产生极大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