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00年人口数据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21.05.17•【字号】•【施行日期】2021.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全市常住人口情况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5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各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下,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3]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4]为17560061人。
二、人口增长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39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136088人,增长6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35%。
图1-1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5]三、户别人口全市共有家庭户[6]6424556户,集体户1062594户,家庭户人口为14480695人,集体户人口为307936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人增加0.13人。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汇总数据。
[2]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全市按
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
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一座仍然年轻的城市
“深圳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人口红利效应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市统计局人士说。
普查资料显示: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101.88万人,占
9.84%;15-64岁人口为
915.64万人,占
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8.28万人,占
1.76%。
深圳仍属于年轻人城市,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深圳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84.34万人,占12.03%。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变化如下:
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467人上升为806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94人上升为2233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43528人上升为5217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1589人下降为12034人。
4、在户籍人口中,包括了户籍在本市,但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
5、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常住人口1035.79万昨日从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深圳常住人口为
1035.79万。记者同时了解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深圳10年间增加常住人口335万人,年均人口增长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十二)
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开发专刊(十二)第18期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2012年4月11日福田区女性育龄推迟的现状及对策初探林师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出现女性生育期普遍延后的现象,尤其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影响力的三高女性,主动选择放弃黄金育龄期推迟生育年龄,甚至选择不育的丁克家庭生活方式。
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风险提高等诸多社会和家庭因素导致越来越多女性主动或被动选择高龄生产。
这不仅给我国人口素质带来负面影响,也带来如人口断层、加速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着我国发展大局。
福田作为建设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先导城区,不仅要从经济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更要从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着手,加快社会建设步伐,进而实现“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
本文根据福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分析福田区女性生育期延后现象并探讨对策。
一、女性生育情况现状“六普”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131.75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0.8万人,增长44.85%。
2010年福田区女性人口为63.69万人,与2000年女性人口42.96万人相比增加20.73万人,增幅为48.25%。
其中2010年、2000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口分别为486643人、353303人,增加128424人,增幅为35.85%。
一方面福田区女性人口以及育龄妇女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与2000年相比2010年福田区人口出生率为却降低0.49‰。
(详见图1)女性选择推迟生育甚至不育丁克的现象十分突出。
图1 福田区2000年和2010年育龄妇女人数及出生率对比图图1 2000年和2010年福田区人口出生率对比图与2000年相比,2010年20~24、25~29岁女性生育率分别降低0.53‰、0.82‰,而30~34岁、35~39岁女性生育率却明显提高,增幅达23.79‰、10.83‰。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对深圳“外来人口”问题的重新认识及对策建议_人事政策
对深圳“外来人口”问题的重新认识及对策建议经过二十余年超常规发展,深圳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和检讨其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尤其是要反思深圳的“外来人口”政策。
伴随外来人口不断增长,户口成了外来人员的心病,外来人口管理成了政府职能部门的难题。
2003年3月“孙志刚事件”,导致了针对外来人口和“三无人员”的收容遣送制度寿终正寝,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外来人口管理的广泛争论,外来人口是否低人一等?是否素质低下?是否一定要接受某种特殊“管理”?是否要用“外来人口”这样的称呼?面对人才匮乏和大量低素质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作为肩负外来人口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必须对外来人口现状进行认真审视,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研究外来人口管理问题。
一深圳市外来人口现状(一)外来人口概念长期以来,“外来人口”、“暂住人员”、“流动人口”等称谓被用来称呼非本市户籍人员,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何在?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关系又如何?1.法律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规定“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公民在“常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在当地称为“常住人口”,以个体角度应称为“常住户口”;到本市县外的其它地方需申报暂住登记,被称为“暂住人口”,以个体角度则应称为“暂住户口人员”。
市统计局每年公布深圳“常住人口”数据,包含了本市常住人口和部分暂住人口,与法律规定的常住人口为两个不同的概念。
2.法规界定。
《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省和在本省内跨市(市政府所在地的市区,下同)、县(含县级市,下同)暂住的人员”称为“流动人员”;《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暂住人员,是指没有特区常住户口,持有效证件进入特区,并在特区居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
”3.约定俗成的用语。
以上法律所指“暂住人员”、“流动人员”都是本国公民,不包括外国人、港澳台侨人员。
深圳历史与城中村的形成
[ UED ] 108 | 08 | 2017当下中国的发展中,农村与城市的互相渗透与影响已变得更为复杂和广泛。
这种村与城的复杂关系在深圳的城市快速发展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其过去三十几年惊人的发展速度让深圳一夜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将深圳笼统地描述成“一夜形成”的“规划奇迹”是对此城市为“文化沙漠”的误解。
如果说深圳是个年轻而少文化的城市,那是因为大家忽视了本地农村的传统发展和移民城市的文化价值。
深圳的历史没有在特区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被抹煞,几百个遍布在中心及郊区的“城中村”提供了线索来研究深圳如何在三十年间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将近二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城中村充满了零乱的建设,廉价的住宅和复杂的人群,与深圳整齐划一的规范形成强烈对比。
无疑违章建筑、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是需要面对的隐患,但深圳的快速发展与繁荣离不开外来人口的贡献,而城中村已成为这些流动人口的家园。
虽然城中村的总面积仅是全深圳市的1/10,却拥有全市建筑面积的1/2。
这里居住了940万人口,占深圳总人口的一半。
这些多数位于重要地段的城中村形成了城市的隐秘服务网,不仅提供了持续的劳动力和廉价住房。
还有更多的潜在功能值得去学习研究和疏导引用。
不了解城中村的人往往会因它的恶名而反感,而真正体验会发现它更具有理想城市的特点。
人性化的关系,合适的尺度,多样的功能,深圳历史与城中村的形成文_杜鹃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香港IDU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History of Shenzhen and the Formationof Urban Villages一切都是以需求为基础且更符合市场的自然原则。
比起城中村外为车辆规划的大尺度深圳,这里更具有亲和力和便利性。
庙宇、祠堂、传统的人文关系、乡村化的生活细节都随处可见。
本文意在表述深圳及它的“城中村”如何以其特殊的城市发展历史、社会结构和空间布局成就了深圳高速城市化的所谓“奇迹”。
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圳速度表现与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圳速度表现与分析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特区实验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速度和表现。
本文将从深圳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速度表现和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和影响。
一、深圳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阶段深圳位于中国广东省,1979年被确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从而开启了深圳城市化进程的新纪元。
此前的深圳是一个边陲小渔村,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
随着改革政策的逐步放开,外资投资进入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化进程得以迅猛发展。
深圳的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至199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外商投资和引进技术,推动了深圳与国际接轨。
大量的外资投资进入深圳,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迅猛增加。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至2000年,这一时期深圳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和金融业方面,使得深圳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至今,深圳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
二、深圳城市化的速度表现深圳城市化的速度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深圳的城市化率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迅猛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1990年深圳的城市化率仅为21.7%,而到了2019年已经达到了85.8%。
这一数字表明,深圳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之快是非常惊人的。
2. 人口增长的迅猛: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特区实验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根据数据统计,1979年深圳只有30多万人口,而到了2020年已经超过了1300万人口,人口增长迅猛。
这也意味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量非常强大。
3.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着眼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市人口增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深圳市人口增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深圳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惊人的,30年时间人口增加了约27倍。
在人口快速增长背后,主要推动力是非户籍人口的高速增长,本文重点分析深圳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对非户籍人口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希望对其它城市在人口的增长与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论文关键词:关健词:深圳,人口增长,非户籍人口(一)深圳人口增长概况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海洋运输等多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人口数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增长,1979年至1990年末,常住人口以每年约12.7万的平均速度增长。
1991年至2000年期间的常住人口,以每年约53.3万人口平均速度增长。
2001年至2008年末,常住人口则以每年约22万的人口平均速度增长。
常住人口在30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9.3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其总体呈先缓后快再缓的人口增长格局。
从其增长过程来看,户籍人口增长相对平稳,而非户籍人口却飞速增长。
1979年至1990年的户籍人口基本上以每年约3.3万的人口平均速度增长,1991年至2000年的户籍人口基本上以每年约5.6万人口的平均速度增长,2001年至2008年的户籍人口则以每年约12.9万人口的平均速度增长,这三个时间段户籍人口增长区间差别相对较小,且深圳的户籍人口主要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相对平稳,其速度是呈稳步上升态势。
而非户籍人口则增长迅猛,人口增长区间较大,1979 年至1990年以每年约8.9万人口平均速度增长。
1991年至2000年则突飞猛进,以每年约47.7万人口的平均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2001年至2008年非户籍人口速度增长有所放缓,以每年约9.1万人口的平均速度增长。
据图1-1可见,深圳常住人口的较上年增长轨迹与非户籍人口的较上年增长轨迹大致相稳合,由此可推知,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的积极拉动,非户籍人口在整个深圳常住人口中占的比重较大,在深圳人口的快速增长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增长速度将直接影响到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
关于广州的经济地位及其发展前景
关于广州市的经济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岑军健广州市在《九五》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以来虽不算最高,但与其他大城市和地区作横向比较却是最好的。
在《九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出全国近5个百分点和广东省近3个百分点,并分别高于上海市和北京市2~3个百分点。
按2000年GDP 比较,广州市虽然与5年前一样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但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差距已经缩小,并且GDP 分别高于人口在二千多万到四千多万的广西、江西、云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省。
这一喜人的业绩提升了广州市在广东省和全国的经济份量和地位。
在未来5~10年,广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地位能否保持这一优势?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比较,会出现什么样的格局?影响广州经济发展速度有那些主要因素?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会时快时慢,这是正常的现象。
只从自身发展历程作纵向比较是不能完全说明发展速度较其他城市属高属低的问题。
《八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18%,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但省内不少县市的增长速度更快,广州市在省内的经济比重并没有多大变化。
在《九五》期间,广州市的GDP 年增长速度降至13.175%,但其GDP 在全省的份量都显著加大,并高于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增长速度。
应该说,《九五》期间广州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更高的相对速度。
因此,作横向比较的相对发展速度比纵向自身比较的绝对速度更具重要的实际意义。
1.GDP 总量的比较。
广州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城市之一,因此应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作比较。
除特区和台湾外,我国大城市2000年的GDP 的前四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香港是我国超级的经济大城市,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9.11》事件的影响,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01年会出现零增长,甚至可能负增长,但其2000年GDP 仍然超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五大城市的总和。
广东省各市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2000-2018广惠梅潮州深圳珠海汕头尾佛中山韶关河源东莞揭阳湛江茂清云
注山:1区.本表2000.2005年数据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3布6.9的6《关于统计上划40分.1城6 乡的规定(试行44)》.2计9 算.2006年起数据
按国家统计局2006年颁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计算.
2.2006-2009年年末常住人口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进行平滑调整.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作了相应的
85.91 60.29 44.54 49.73
84.85 60.02 42.68 47.85
2017年
69.85 86.14 99.74 89.37 70.39 94.96 55.49 43.94 49.49 69.55 55.06 89.86 88.28 65.81 51.61 42.09 41.90 46.78 50.7 64.5 51.08 41.20
84.03 59.38 40.45 45.98
84.12 59.55 41.03 46.37
84.59 59.93 42.01 47.17
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摘编自《梅州统计年鉴2019》
2016年
69.2 86.06 100 88.8 70.3 94.95 54.79 43.04 48.59 69.05 55.08 89.14 88.2 65.06 50.81 41.44 40.8 46.08 50 64 51.00 40.95
32.47
40.04
梅州
37.21
41.63
43.01
பைடு நூலகம்
惠州
51.66
55.01
61.84
汕尾
52.58
51.88
54.18
东莞
60.04
深圳市的总体面积有多大?
深圳市的总体面积有多大?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
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人口700多万,多数来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称为“移民城市”。
按照2000年中国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为700万。
但历年来深圳一直使用自己统计的人口数据,2001年深圳常住人口468万,其中户籍人口132万。
按深圳官方公布的数字,深圳暂住人口高达336万,占总人口比例的72%。
深圳市的特区与非特区之间建有一条全长129.7公里的特区管理线,在进出特区的7条公路的路口分别设有边防检查站。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它东起大鹏湾北仔角,西到珠江口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紧连,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总面积327.5平方千米,包括了罗湖区、福田区和南山区,是我国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经济特区。
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根据1995年深圳市土地资源详查成果,全市总面积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特区内391.71平方公里。
深圳市距广州160公里,距香港、九龙35公里。
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
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2.4C,最高温度36.6C,最低温度1.4C。
年平均降雨量为1948.6毫米。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
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
从统计角度看深圳人口的发展变迁
稿
从统计角度看深圳人口的发展变迁
! 杨光辉
!""" 年 ## 月 ## 日中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其中 深圳普查的结果出来之后,几乎让所有关心深圳的人们大吃一 惊: 该结果显示, 深圳市总人口达 $""% &’ 万人。 此后, 深圳人口问 题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并由此带来诸多被关注的人口话 题。 一、 深圳人口发展变迁的背景 当深圳人口普查登记达到 $""% && 万人时, 同年, 政 !""" 年, 府统计部门的人口数字是 ’(!% )’ 多万, 到 !""( 年统计部门给出 的深圳人口数字是 **$% ’# 多万,而最近来自有关部门对深圳人 口的估计已经达到 #""" 万甚至更多的推测,深圳人口数字这么 大的出入和模糊, 使得人们对深圳人口数字议论纷纷。 深圳人口问题出在哪里?如果说是人口太多, 那么又是多少 呢? 多少才是合适呢? 虽然深圳经济发展速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环境越来越好, 然而, 仍然使深圳感到许多压力和问题。 主要表现 在人口增长速度太快, 流动人口太多, 人口管理比较混乱等等。 为 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 必须清楚深圳人口发展变迁的背景。 #% 我国人口规模十分庞大,人口的自然增长就规模上看也 是非常大的。 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已实施了 !" 多年, 中国仍然以占 并未 世界 $+ 的可耕地养活着 !"+ 的世界人口,!" 多年的发展, 使中国摆脱生存危机。这是我国的人口现状, 也是深圳人口发展 的国内环境条件。 !% 由于区域资源环境和历史政治等原因,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不平衡, 特别是人口发展更不平衡。目前我国发展中存在许多 问题, 例如, 上亿的失业者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三农 ” 问 题, 户籍制度和城市化进程等, 对我国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变迁 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这是导致深圳人口发展变迁的深层次原 因。 (% 全球化和市场化使得人口迁移流动更加自由化。区域人 口在一国内的流动变迁受各种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较敏感。国内改革开放后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更加自由, 在引入 资金、 人才和技术的同时, 迁移的人口也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造 么。 第一, 我们看看深圳政府人口历年统计数字。从数据中反映 出深圳人口增长速度非常迅速,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前 #" 多年, 常住人口在 #))! 年前以 #$% ,)+ 的平均速度增加,这个数字主 要来自非户籍人口的高速增长, #)&$ 年前以 ##"% ’+ 的年平均速 度增加, #)&$ - #))! 年则以 !’% $(+ 的年平均速度增加。到 #))! 年人口已经达到 !,"% ) 万人。 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 #))! 年以来, 度则放慢,常住和非户籍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都降到 $% *+ 左 右。 户籍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低于非户籍人口增长速度。 但由于规 模庞大,人口的绝对增加量并没有减少。最近的 ## 年(除 !""( 年) ,户籍人口年平均仅增加 ,% * 万人,而非户籍人口则增加 (含 !""( 年 ) 。 特别是最近的 ( 年多来, 在人口普查之 !"% *( 万人 后, 统计反映的人口绝对增加量每年都达到高位。 第二, 我们再看看深圳人口普查数据。 #)&! 年第三次人口普 大部分是户籍人口; 查登记人口 (*% #) 万人, #))" 年第四次人口 普查登记人口 #,,% $’ 万人; 第五次人口 !""" 年 ## 月 # 日 " 时, “四普 ” 普查登记人口 $""% && 万人。比 增加了 *(’% #’ 万人, 增长 平均年递增 #’% ),+ 。 (% ! 倍, 血功能。这是人口发展变迁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是深圳人口发 展变迁的主要原因。 ’% 我国人口规模的增长依然没有停止。根据预测仍将持续 未来深圳人口发展变迁, 仍然受到国 增长 #* 年左右并达到顶峰, 内庞大人口压力的影响, 面临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相对发达的富裕 地区寻求商机的压力。 *% 深圳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有其特殊性。毗邻香港而 “深圳速 设立经济特区, 使经济改革走在我国的前列, 发展极快的 度” 使得人口发展变迁随经济而同步, 特区城市与环境建设越来 越走在其它区域的前列, 而且地理位置处于相对温暖的地区, 冬 季气候十分宜人。 二、 深圳人口发展变迁与统计问题 下面我们从统计角度考察深圳人口统计数字到底在说什
为什么深圳不可能成为直辖市(转)
为什么深圳不可能成为直辖市(转)最近,一些网友们纷纷发帖,议论深圳的未来发展。
意见大致分三种:一是深圳归属广东省成为省辖市;二是保持特区原有身份不变;三是升格为第五个直辖市。
不同意见的人甚至掐起架来。
但从我的观察看:深圳成为直辖市可能性极小!理由如下:一、中央的意思去年底,中央派出了一个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团到深圳。
调研结果,中央认为珠三角在广东省的领导下,容易协调关系。
可以避免长三角两省一市带来的麻烦。
而且,小珠三角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不大,已经有广东、香港、澳门三大省级行政区了。
不适宜在珠三角地区再增加省级行政区。
二、深圳的意见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公开辟谣,说深圳无意申请直辖市。
虽然深圳民间仍时有直辖声音,终究是代表民间意见。
三、周边的关系广州、深圳、香港,以及整个“珠三角”,这个复杂的行政区域经济和实际的经济区域不很协调。
目前为粤港双边协调关系。
如再加入一方,关系必然复杂许多。
四、地域人口深圳地域狭小,户籍人口只有150万。
无法成为直辖市。
如划入东莞全部,不但东莞反对,广州也反对。
因为广州黄埔港早已经延伸到东莞麻涌。
广东也反对,因为东莞和深圳是广东最发达的地带,如果全部划出,广东将沦为二等省份。
深圳户籍人口只有150多万,除非深圳同意将暂住人口900多万同时转为户籍人口,否则,如何成为直辖市级的人口规模呢?五、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深圳的经济总量来看,虽然它已超过天津、重庆。
然而,广州还在它的前面,综合实力也远在深圳之上。
如深圳成为直辖市,恐难于协调两市关系。
另外,广东在扶持东莞,国家在扶持长三角一些城市,比如苏州,它们和深圳形成正面竞争。
尤其苏州,GDP已经超过深圳。
但是,苏州却没有申直的意图。
六、深圳的实力深圳只是单项的城市。
南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交通、教育中心仍在广州。
深圳也没有好的大学,没有独立的文化特色,没有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无法为附近省份提供服务。
所谓直辖市,就是要辐射附近一大片地区的综合性中心城市,深圳难于担当。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截至2013年年末,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广州市 1292.68 万人深圳市 1062.89 万人东莞市 831.66 万人佛山市 729.57 万人湛江市 716.71 万人茂名市 601.30 万人揭阳市 599.47 万人汕头市 548.01 万人惠州市 470.01 万人江门市 449.76 万人梅州市 430.70 万人肇庆市 402.21 万人清远市 379.50 万人中山市 317.39 万人河源市 303.76 万人汕尾市 298.62 万人韶关市 289.27 万人潮州市 270.54 万人阳江市 248.50 万人云浮市 242.84 万人珠海市 159.03 万人201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644万人,其中男性5548.72万人、女性5095.28万人,性别比(女性为100)108.9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3人,常住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增长0.47%,增幅比上年回落0.38个百分点。
从广东常住人口的城乡居住分布看,2013年末,城镇人口7212.37万人、乡村人口3431.63万人,分别占人口总量的67.76%和32 .24%。
其中,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9.22%、40 .34%和45.85%,比上年分别提高0 .17、0 .62和0 .55个百分点。
截至2013年底,全省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上年净增72.01万人,增长1.01%,比同期常住人口增幅高0 .54个百分点。
区域人口发展不均衡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2013年末,居住在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的人口5715.19万人,比上年增长0 .45%;占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的53.69%,比上年微降0 .02个百分点,处于基本持平状态。
全省常住人口集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
在人口城镇化发展方面,不同区域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2013年珠三角9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83.80%,分别比粤东西北高出24.58、43.46和37.9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