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课题---重建学困生研究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学困生在中考复习中重建学习兴趣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重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重树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执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能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着力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3、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4、新课改教学理念:新的课堂教学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状况及成因分析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困难生的感知、动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可使转化工作有的放矢。那么他们学习困难有哪些心理因素呢?

⑴学困生感知整体性差,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

⑵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常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注意力不能随情节、条件、数量关系的变化而转移,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⑶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在人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⑷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⑸意志薄弱,自觉性不强、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2、学困生的出现不仅与个人的心理、行为有关,而且与学校原因也有密切关系。⑴教师的知识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⑵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学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⑶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困难生漠视,会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困难生被其他同学拒绝的明显偏多。(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数学“学困生”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不断增加。并且,在中考复习中,他们大多抱有“混日子”的想法,课堂要不睡觉,要不捣乱纪律,也严重影响教师上课质量,因此,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重建他们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情感策略:

(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淡化教师权威、培养“学困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困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了敬畏的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纳他,那么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更会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更谈不上学习中的合作交流,老师最终也会很失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平等地交流,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对学困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课下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成绩差的真正原因。通过真诚地沟通,消除师生间的情感屏障,让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启迪和激发。

(2)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课堂教学策略:

(1)对学困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对这一特殊群体,教师不能对他们的要求过高,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正确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区别教学”,教学目标分层次处理,分单元分课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节课学困生都有收获。对一批完全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实行“学生自留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课堂上给出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练习和例题,自己模仿例题去学习并解题,不懂的再请教教师和同学,以自学为主。由于学生的自已决定学多少,学什么,由易到难,很容易获得一百分,提高了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因此放弃学习的学生逐渐减少,成绩不断进步,有些同学还慢慢跟上大队伍。

(2)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的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