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比较和计算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教材、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示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

二、学习面积的定义(10分钟)通过展示图形,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积变化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20分钟)1.讲解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面积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一些的图形如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面积概念(5分钟)通过简单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面积的概念。

二、面积单位的换算(20分钟)1.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演示如何通过换算关系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学会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会有所提升,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及面积单位的意义。

2.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进率。

3. 面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

2.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面积单位转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及测量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指定物体的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面积的测量方法: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

4.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面积单位及进率。

2. 判断题:判断面积单位的大小关系。

3. 计算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加强对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面积与面积单位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面积。

2.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面积计算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正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思考如何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

2. 面积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和换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算方法3. 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物体的面积:教室地面、书桌、黑板。

(2)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表示教室地面的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2. 答案:(1)教室地面面积:80平方米;书桌面积:2平方米;黑板面积:3平方米。

(2)教室地面面积:80平方米 = 8000平方分米 = 80000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深刻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面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面积和面积单位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中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一)营造宽松环境,理解归纳面积概念1、“比手掌”游戏,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感知和理解物体表面大小的含义。

3、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并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4、面积概念的教学。

(1)面积的概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3)练习。

(二)操作研讨,了解面积单位的产生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面积很接近的长方形。

学生经过观察无法比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2、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同时提出活动要求。

3、学生操作。

4、汇报。

5、小结。

(三)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同时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2)、建立平方厘米的表象。

①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

比一比,哪个表面大。

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

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第一组:圆形第二组: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1、自主探索式学习。

2、小组合作式学习3、实践活动式学习七、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定义和面积单位;2.通过观察日常事物和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大小关系;3.学习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用数学语言描述面积。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的定义和面积单位;2.学习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用数学语言描述面积。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感知面积的大小关系;2.学会使用适当面积单位描述日常事物。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现场,看看教室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通过身体接触,如步入教室,可以体验教室的大小。

)2.师生互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些日常事物的大小,如教室、操场等,告诉学生这些日常事物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

3.完成教材P35-36上的活动1,通过图示让学生感受和认识面积的概念。

讲解探究(1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材料,了解面积的概念。

2.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通过量身开发的游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游戏场地的面积。

拓展实践(30分钟)1.按组完成班内各小组教师布置的测量任务,需要测量的日常事物如教室、走廊等。

2.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于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3.根据所得结果,汇总每组小分队的测量结果和数字化手写测量报告,展示于“我是森林小测量员”主题海报上。

总结回顾(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及其常用的面积单位。

3.说明在实际测量或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4.鼓励学生在测量或应用时,踏实做事,认真核对,以免出现错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面积的重要性。

通过量身定制的游戏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不同面积单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任务,让学生积极动手,学以致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

(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板书:面积)(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和演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等。

3.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实物(课本、积木、墨水盒、水杯等)学生——四人一组,直尺,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一)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参观老师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设计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看出,哪个房间最大,哪个房间最小吗?师:刚才你们说的客厅最大大,卫生间小,等等,其实是指房间地面的大小,如:客厅的大小就是这块蓝色地面的大小;厨房的大小就是这块黄色地面的大小,那卫生间的大小就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面积。

板书课题的一部分“面积”2、感受生活中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师:拿出数学书,一起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带着学生一起活动)现在同学们所摸到的这一块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再摸摸学具盒的盖子的表面,这一块就是学具盒这个表面的大小;再摸摸课桌的桌面,这一块就是课桌桌面的大小。

师: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块呢?(学生摸一摸)师:谁想来摸摸黑板的面?感觉怎样?是不是很大一块,这一大块就是黑板这个面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数学书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师:当两个物体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用观察得出结论。

这种比较方法叫观察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你们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学比比看,谁的手掌大,谁的手掌小。

(分组活动)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较的结果?(请两组)师: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师:我看见,你们是把手重叠在一起比的。

)师:其实,当两个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显时,可以用一种“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2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如何进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明白面积的含义。

2. 让学生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家的客厅面积为20平方米,小红家的客厅面积为15平方米,请问哪个客厅更大?2. 知识点讲解:(1)介绍面积的概念: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2)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面积 = 长× 宽。

3.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面积 = 6米× 4米 = 24平方米。

例题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解:面积 = 5厘米× 5厘米 = 25平方厘米。

4. 随堂练习:练习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练习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面积是指物体____的大小。

(2)选择题:下列哪个单位不属于常用的面积单位?A. 平方米 B. 平方分米 C. 平方厘米 D. 立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和体会面积的大小,并能用面积单位来计量。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面积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面积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积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的。

3. 面积单位的认识: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

4. 面积的计算方法:讲解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的意义和运用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巩固面积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面积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面积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2.发展学生的量化思维:在学习面积单位及换算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逻辑推理,增强量化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情境中面积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单位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选自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面积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面积单位: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使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平面图形?”(如比较两张纸的大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奥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法(一)说教法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真真实实的.感受,实实在在的体验。

(二)说学法自学辅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本课采用的基本教法、学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探究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

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 学习使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量。

二、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和意义。

2.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 使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和计算面积。

2. 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具: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图形卡片、尺子、定覆线笔。

2. 设计好的课件,配合教学内容使用。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0分钟)1. 引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来引起学生对于面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三年级上册学习的内容: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询问学生周长和面积有何区别?3. 引出新课主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Step 2:讲解面积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形卡片,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一个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所占据的平方单位的总数。

2. 举例说明面积的意义: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另一个长方形的两倍,我们可以说前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3.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图形卡片,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意义。

4.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Step 3: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2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并帮助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

2. 给学生分发图形卡片和尺子,让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不同大小的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何计算面积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提出正确的计算面积的方法:通过将图形分成小正方形,然后计算小正方形的总数,得到图形的面积。

5. 复习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2022年优质三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2022年优质三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人教版2022年优质三篇学习三班级数学下册教材中面积这一部分知识。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去摸去感知总结归纳出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育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1、谈话导入2、认识表面有大小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板书)5、区别面积与周长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二、比较面积的大小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1、重叠比较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2、利用小方块比较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三、认识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平方',就是面积单位平方米的简称。

(板书)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平方分米用1 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学生量1平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用1平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3)认识1平方米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举出生活中1平方米大小的物体3、强化表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篇1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

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

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

(板书课题: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在生活中,学生也有一定的面积观念,如“大面积”和“小面积”。

但是,学生对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体验面积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面积模型、实物图片、面积单位卡片、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测量工具、面积单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图片,如公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表面面积。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吗?我们怎样来表示它们的表面面积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呈现面积单位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0-63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概念教学。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

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样的顺序编写的。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初步感知是什么----深入探究,理解为什么----沟通联系,形成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
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师:(一个小的正方形画在黑板上)孩子们,我们来玩一个热身
小游戏,涂色比赛,想参加吗?请2名同学上台来涂,一个涂正方形,一个涂黑板,其他同学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评委,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你有什么发现?
3、生:一个面大,一个面小,不公平,-----导入新课。

4、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的问题,板书课题:《面积
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面和黑板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大小,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师: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摸一摸练习本的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你有什么发现?
生:课桌的面比数学课本的面大,练习本的面比数学课本的面小,数学课本的封面比练习本的面大又比课桌的面小。

师: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让生边摸边说,数学封面的面积,课桌的面积,练习本的面积。

2、师:让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让生结合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他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再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

让学生通过边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师:让生上台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下面和侧面。

让生观察有什么发现?
生:文具盒的面积有大有小,还有侧面积
师:将数学课本不同位置摆放,观察它们的面积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下列图形,让生感知曲边图形、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意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3、师:物体有面积,几何图形有没有面积?(课件出示图形)
生:让生体会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让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师:那个图形的面积大?
第一组两个图片差距明显,学生可轻易通过观察法得出结论。

2、第二组两个图片差距很小,学生无法通过观察法得出结论?引发学生思考:观察法不够用怎么办?
学生可能想出重叠法,或者其他比较的方法。

教师予以肯定并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方法,同时在比一比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师:第三组两个图片无法用观察法或者简单的重叠法得出结论,引发学生思考还能用什么方法?
(明确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生:小组讨论,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师: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

可以用圆形作单位
也可以用三角形作单位
还可以用正方形和长方形作单位
你认为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生: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用不同形状、大小的学具无法对比,需要将学具都统一起来。

4、引出面积单位(人们习惯使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确定面积大小,这就是统一的面积单位。

)
【设计意图;借助之前学生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摆出来的结果无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产生困惑:进而思考“想个什么办法才能使大家测量的结果一致呢?”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引出面积单位的认识。

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三)、认识面积单位
1、生画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图上颜色,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周长和面积,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
小组合作,摆一摆,测量一下橡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用它来测量课桌的面积可以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平方分米。

生画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图上颜色,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周长和面积,
体会1平方分米的大小。

小组合作,摆一摆,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面积可以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平方米
3、四位同学围成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多少名同学?从而体验1平方米的大小。

4、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说说生活中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观察小正方形:通过画边长、比一比、记一记、摸一摸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建立一平方厘米的表象:接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大?课件出示图形
2、填上适当的单位:
(1)、小明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是1()。

(2)、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2()。

(3)、一个学校的面积大约是800()。

(4)、黑板的长是4()。

(5)、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6)、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3、我是小法官
(1)、小明的身高是128分米。

()
(2)、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
(3)、花园的面积是150平方米。

( )
4、笑话
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1平方米的大门牙嗑掉了。

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离家50厘米的医院跑去……【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