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对话体》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谈诗歌朗诵朱光潜①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②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
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
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
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③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
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
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
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④这只是理想。
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
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
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
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
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
《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朱光潜《诗论》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光潜《诗论》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人对于传统常有牢不可破的迷信。
一句话经过几千年人所公认,我们就觉得它总有几分道理,比如“意在言先”“情感思想是实质,语言是形式”之类的话,都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现在我们说它是误解,一般人会问:“何以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不谋而合地陷到这个误解中呢?”这个问题很重要。
许多人误解情感思想和语言的关系就因为有一个第三者--文字--在中间搅扰。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进行时,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之一种,不过语言和其他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它们与情境同生同灭,语言则可以借文字留下痕迹来,文字可独立,一般人便以为语言也可以离开情感思想而独立。
其实语言虽用文字记载,却不是文字。
在进化阶段上,语言先起,文字后起。
原始民族以及文盲都只有语言而无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符号和所指的事物是两件事,彼此可以分离独立。
由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人为的,习惯的,而不是自然的。
有人也许要问:除了惊叹语类和谐声语类之外,语言又何尝不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呢?比如“饭桶”两个字音和它所指的实物也并无必然关系。
这个实物在各国语言中各有各的名称,便是明证,写下来的符号模样是文字,未写以前口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也还是文字。
语言和文字未必有多大差别吧?这番话大体不错,不过分析起来,也还有毛病。
口里说的声音或心里想的符号模样(字形),就其为独立的声音或符号模样而言,还是文字,还不能算是语言。
语言是由情感和思想给予意义和生命的文字组织。
离开情感和思想,它就失其意义和生命。
所以语言所用的文字,就其为文字而言,虽是人意制定,习惯造就的,而语言本身则为自然的,创造的,随情感思想而起伏生灭的。
语言虽离不开文字,而文字却可离开语言,比如散在字典中的单字。
语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通常散在字典中的单字都已失去它们在具体情境中所伴着的情感思想,所以没有生命。
文字可以借语言而得生命,语言也可以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
2018年朱光潜《谈作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朱光潜《谈作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小题。
谈作文朱光潜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
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
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
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
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
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
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
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
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
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
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
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
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
朱光潜《谈作文》阅读答案
朱光潜《谈作文》阅读答案朱光潜《谈作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小题。
谈作文朱光潜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
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
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
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
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
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
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
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
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
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
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
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
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
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
[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 推荐word版(3页)
[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3页)[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3页)【参考文档】朱光潜“情与辞”阅读试题及答案-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管理,例如存有异议或侵权行为恳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掉!==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朱光潜“情与言”写作试题及答案情与辞朱光潜一切艺术都就是抒情的,都必整体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慨,明显的如无常辕固忧伤等情绪,错综复杂的如激动癫狂忧伤宁静以及种种难于名状的飘荡忽去的心境。
文学当做一种艺术看看,也就是如此。
不整体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算不上就是文学作品。
文字存有言情用笔故事情节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用笔故事情节状物,都必须表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沦为乏味的没生趣的日常应用领域文字,例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
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难摈弃,因为人就是存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就是难为理、事、物所刺痛的。
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具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必须整体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女性主义,至少也必须存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就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
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
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
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
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
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朱光潜《谈诗歌朗诵》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谈诗歌朗诵朱光潜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
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
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人民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
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
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
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
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
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
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
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这只是理想。
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
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习。
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
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
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
《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名师讲题】朱光潜《谈读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书是读不尽的,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第二,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读的书当分种类,一种是为获得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
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
常识不但是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
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
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
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
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
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我们只看学术史,凡是在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备。
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朱光潜《谈语文》阅读附答案
朱光潜《谈语文》阅读附答案文艺的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所以说文艺有社会性。
我们虽看重文艺的社会性,却与一般从社会学观点谈文艺者所主张的不同。
在他们看来,政治经济中的种种社会势力对于文艺倾向有决定性作用;在我们看来,这些势力虽可成为文艺风气转变的助因,而它的主因仍在作者对于读者的顾虑。
各时代、各派别的文艺风气不同,因为读者的文化程度和审美趣味不同。
汉人的典丽的词赋,六朝人的清新的骈俪文,唐宋人的平正通达的古文,多少都因为当时读者特别爱好那种味道,才特别发达。
中国古代文艺欣赏者首先是作者的朋友和同行的文人,所以唱和的风气特盛,而文艺作品一向是用来给别人欣赏的,味道有特别的偏好。
在西方,有爱听英雄故事的群众才有荷马史诗和中世纪传奇,有喜欢看戏的群众才有希腊悲剧和伊丽莎白后朝的戏剧。
近代人喜欢看小说消遣,所以小说最盛行,这些都是很粗浅的事例,假如细加分析,文学史上体裁与风格的演变,都可以证明作者时时在将就读者。
一个作者需要读者,就不能不看重读者;但是假如完全让读者牵着鼻子走,作者在艺术上也决不能有伟大的成就。
就一般情形说,读者与作者比,文化程度较低,审美趣味较劣,也较富于守旧性。
因此,作者常不免处在两难境遇:假如一味迎合读者,揣摩风气,他的艺术就难超过当时已到达的水准;假如一味立异为高,孤高自赏,他的艺术至少在当时找不到读者。
在历史上,作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因袭者,守成者;一是对抗者,创新者。
不过这只是就粗浅的迹象而言,假如看得精细一点,文学史上因袭和对抗两种势力并不是绝不相谋。
纯粹的因袭者决不能成为艺术家,真正艺术家也绝不能只对抗而不因袭。
所以聪明的艺术家在应因袭时因袭,在应对抗时对抗。
他接受群众,群众才接受他;但是他也要高出群众,群众才受到他的启迪。
这话看来像圆滑骑墙,但是你想一想曹植、陶潜、阮籍、杜甫、韩愈、苏轼、莎士比亚、歌德、易卜生、托尔斯泰,哪一个大家不是如此?一般人都以为文艺风气全是由少数革命作家形成的。
中考现代文朱光潜《谈交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朱光潜《谈交友》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谈交友朱光潜⑴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
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
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
⑵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
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
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
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
⑶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
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
⑷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
⑸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
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
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
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
⑹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
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
圣贤有道,盗亦有。
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
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
古人说:“与善人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
谈文学阅读答案全析
谈文学阅读答案全析关于谈文学阅读答案全析内容提示: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阅读答案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9 分)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
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
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
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此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
一般“意兴淋漓” 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
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
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阅读答案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9 分)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
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
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
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此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
一般“意兴淋漓” 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
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
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
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
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已”。
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
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
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 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
议论文朱光潜《谈谦虚》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谈谦虚朱光潜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
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
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
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
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
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
“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
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
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
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
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
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
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
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
朱光潜《谈静》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谈静朱光潜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绝不至于岑寂,也绝不至于烦闷。
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议论文:谈天才+谈忍阅读含答案
议论文:谈天才+谈忍阅读含答案议论文:谈天才+谈忍阅读含答案谈天才朱光潜①生来死去的人何只恒河沙数?真正的大诗人和大艺术家是在一口气里就可以数得完的。
何以同是人,有的能创造,有的不能创造呢?在一般人看,这全是由于天才的厚薄。
他们以为艺术全是天才的表现,于是天才成为懒人的借口。
聪明人说,我有天才,有天才何事不可为?用不着去下功夫。
迟钝人说,我没有艺术的天才,就是下功夫也无益。
于是艺术方面就无学问可谈了。
②“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③它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
有许多学者常欢喜替大创造家和大发明家理家谱,说莫扎特有几代祖宗会音乐,达尔文的祖父也是生物学家,曹操一家出了几个诗人。
这种证据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是它决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同父母的兄弟贤愚往往相差很远。
曹操的祖宗有什么大成就呢?曹操的后裔又有什么大成就呢?④天才自然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
假令莫扎特生在音阶简单、乐器拙陋的蒙昧民族中,也决不能作出许多著名的交响曲。
“社会的遗产”是不可蔑视的。
文艺批评家常欢喜说,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的时代的骄子,艺术是时代和环境的产品。
这话也不尽然。
同是www.一个时代而成就却往往不同。
英国在产生莎士比亚的时代和西班牙是一般隆盛,而当时西班牙并没有产生伟大的作者。
伟大的时代不一定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美国的独立,法国的大革命在近代都是极重大的事件,而当时艺术却卑卑不足高论。
伟大的艺术也不必有伟大的时代做背景。
席勒和歌德的时代,德国还是一个没有统一的纷乱的国家。
⑤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
遗传和环境对于人只是一个机会,一种本钱,至于能否利用这个机会,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出大生意。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朱光潜《漫谈说理文》阅读答案
朱光潜《漫谈说理文》阅读答案“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
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曼说理,写教科书要磺理,发动群众要说理……总之,凡是需更开动脑筋的地方,凡是要辩护自己,说服旁人的地方,没有不需震说理的。
近几年我们对于诗歌、小说,剧本的写作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至于说理文怎样写,就很少有人过问,尽管这个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一系列的论著里三番五次地郑重地提出过。
文学界对这问题谈的少,是否说明说理文很容易写,有理自然说得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写过四十多年的说理文,也费过一些摸索,尝过一些甘苦,至今还不能写出一篇称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说,写说理文对于我并不是—件易事。
写说理文究竞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在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
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
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在多数场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断的想法,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有一个大致不差的粗轮廓,—切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
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
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主从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还乱”,思路好像走入一条死胡同,这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
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有的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法上这通常叫做直接叙述格。
它的应用最广泛的是在戏剧,戏剧以对话表示情节的演进。
其次是历史与小说记言的部分也用对话,因为对话本身值得流传或是有助于事态演变与人物性格的了解。
不过对话在这些著述里只是附庸,无论是戏剧、小说,或是历史,要表现的主要是人物和他们的行动。
本文所谈的对话专指不是戏剧、小说或历史,而是自成一种特殊体裁叫做“对话”的那一类,像柏拉图的许多著作。
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
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算“自圆其说”;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
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很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
论事说理贵周密,周密才能平正通达。
这种片面的主观的见解当然是不周密的,有时它可能是歪曲的、错误的。
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
事理有时须综合各面才见全体真相,有时某一面特真,而真也要待证明其他各面错误后才明显。
对话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正如一出戏里许多人物中必有一个主角。
宾可以托主,也可以变主,改变他的思路或纠正他的片面观的偏蔽,所以宾的用处仍然很大。
中国已往文论家谈到对话体的只有章学诚,而他却是反对用对话体。
其实他并没有明白“宾”的用场,“宾”不是临时竖起的草人来供打倒,而是“主”的劲敌。
在打“宾”时,“主”须鼓起他在平时不常鼓起的勇气与力量,“宾”可以说是主的感发兴起者。
譬如两拳师角力,败者本领愈大,胜者也愈有光彩,“狮子搏兔”并不是对话的胜境。
对话平衡众说而折衷于一是,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同样有力的看法的角力,由比较见胜负,在比较中彼此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胜负不是偶然侥幸的,而是叫人不得不心悦诚服的。
思想是一长串流动生发的活动,它有曲折起伏,有生发的过程。
一般单刀直入的文章不能
显示这种思想的过程,而只是叙述思想的成就,它所叫人看见的只是思想结果而不是思想动作本身。
其实思想的生发的线索和惨淡经营的甘苦,比已成就的思想还更富于启发性。
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
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
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
因此,就文格说,它也有一种特长,就是戏剧性的生动。
(选自朱光潜《谈对话体》,有删改)
128.下列选项中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谈论的对话并不是小说戏剧中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对话,而是能论事说理的一种特殊体裁。
B.对话直接叙述事理的各个方面,有宾有主,宾主并重,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看法的角力。
C.对话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得出的结论,有些可能是歪曲错误的,那就会影响事理的真相。
D.由于思想本身是流动起伏的,对话体只能直接体现思想的生发过程,而没有思想结果。
12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对话体的说理文,作者仅凭主观依据,对旁人的不同看法或置之不理,或约略转述。
B.中国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
C.对话中宾的力量越大越能显现主,如“狮子搏兔”一般的对话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
D.以思想的戏剧作比对话体,主和宾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幕从开始到结束。
130.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
【答案】
128.A
129.B
130.①对话体能对同一事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综合各面的不同看法才能得出事理的真相;②对话体通过反复问答,能显示思想的过程,比已成就的思想结果更富于启发性。
【解析】
12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选项中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宾主并重”错误;文章第三段中说“对话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
C项,“影响事理的真相”错误;D项,“没有思想结果”错误,原文中说到对话的宾主由比较见胜负,“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
12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考生应先浏览文本,理解概括文章每一段的意思,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
B项,“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有误;原文“中国已往的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不能“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无中生有。
13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考生可以先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
第二段开头说“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可见答案就在后面,“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文章最后一段说“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
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
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题,应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区域,比如本题中,“根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这是从题干中审出的内容。
然后考生应分析文本的内容,找到答题的区域。
“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在第二段的开头,故可以在第二段圈出相关的内容,接着可以发现第三段是对第二段的具体阐述,故可以归结为一点;在文章最后一段又可以找到一点,以此概括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