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 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 >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 50%血容量 /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 =Hb-10g/L 或 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 , PT 或 APTT 延长> 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 (INR >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
△特别说明:● 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U 红细胞 +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1、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2、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3、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2、DIC 急性期;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 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三、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指南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目录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等;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6、一般体格检查;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
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输血适应症及评估模版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8
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必须明确的问题: 必须明确的问题: 如无心肺疾患,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强; 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13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 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表2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备血 手术干预 恢复正常 <20% 不一定 不一定 配血备用 有可能 短暂反应 短暂改善 20%-40% 必需 需要 配好即输 很可能 无反应 无改善 >40% 必需 急需 紧急发血 极有可能
2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 失血量: <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15%血容量,心率↑ >20%早期休克; 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及时扩容。
3
表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分类 临床指征 失血量(血容量) 失血量(血容量) 70kg体重成人失血 70kg体重成人失血 ml) 量(ml) 脉率( 脉率(次/分) 脉压 收缩期血压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 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次/分) 神志状态 尿量 Ⅰ级 轻度 <15% <75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清醒 Ⅱ级 进行性 15%-30% 15%750750-1500 >100 缩小 正常 延长 2020-30 焦虑 Ⅲ级 严重 Ⅳ级 终末期
围手术期输血指南2014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叶铁虎、田玉科(执笔/负责人)、吴新民、辉(执笔人)、岳云、尚龙、黄文起目录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6、一般体格检查;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
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之马矢奏春创作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 规范临床输血, 减少不需要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 或 Hct<0.20, 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 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 陪伴: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 或 Hct<0.22, 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 择期手术前输血◆ Hb70~100g/, 陪伴:急性年夜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继续性出血, 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继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招致血惯例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用合适的扩容剂扩容, 然后再检测血惯例.●输血前血惯例:最接近输血决按时间的血惯例陈说;●输血后血惯例: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惯例, 根据输血后血惯例的指标扣除, 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屡次输血:至少呈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 判定标准可放宽+10%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立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年夜出血后的年夜量输血(≥自身血容量) , PT 或APTT 延长>1.5 倍, 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弥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 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依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 或当天输2U 红细胞, 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 两者反复轮替输注.●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血液稀释, 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或 INR<5, 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 但无出血症状.★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弥补营养(白卵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分歧理输血;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50×109/L, 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 陪伴出血或预防出血, 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外科:◆血小板计数>100×109/L, 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 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 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呈现不成控制渗血, 不受限制血小板冷沉淀◆◆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儿科调查参考标准(红细胞)4.1儿科(<4 个月)◆出身24 小时:Hb<120g/L;Hct<0.36◆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 10%◆急性失血:血容量的 10%◆ ICU:Hb<120g/L◆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迟发性贫血:Hb<70g/L儿科(>4 个月)◆急性失血低血容量, 对其他治疗无反应◆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 15%◆围手术期贫血, 药物治疗难以纠正◆ 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系统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卵白病的高量输血输血适应症包括哪些1.目的:为保证临床正确对症输血, 防止滥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各科室和输血科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 临床上无血容量缺乏的暗示, 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 应根据有无血容量缺乏的临床症状及严重水平, 同时参考血红卵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动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 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越总血容量20%(1000m1)时, 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卵白合成缺乏引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卵白血症, 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 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卵白血症者可弥补血浆或清卵白液.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 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 以增加抗感染能力.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 输注相关的血液成份加以矫正, 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 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弥补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 也可用新。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1、输红细胞(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2)输入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就是否输红细胞;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A、血红蛋白<70g/L;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80 g/L的水平(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成人: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预计×55×体重—Hct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b预计—Hb实际测定值)×体重×5 (Hb单位为mg/dl)2、浓缩血小板(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E、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 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 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 (TEG)、Sonoclot等;
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 相当用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的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 100g/L 的患者围手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 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 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运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 物(PPC)和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
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冶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使用 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荐剂量为 20~50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 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
围术期输血指征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 雷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 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 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完整word版)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尤其是降低围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二、输血指征: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1)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70-100g/L,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三、血液保护具体措施1、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定期进行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检查及通报,加大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的培训力度,严禁输安慰血、人情血、搭配血,既要更新临床输血观念,又要加大技术投入,提供设备实施科学用血;2、对于不同年龄和不同的健康状况患者,输血最低血红蛋白临界水平不同。
对危重患者输血亦应持慎重态度,高危患者Hb<70-90g/L,低危患者Hb<100-120g/L。
同时强调对血压、血气及尿量进行综合评估,并加强其他循环支持,应注意效能-危险比。
进行简易床旁Hct测定。
3、开展自身储血:术前自身储血的方法用于稀有血型和已经产生免疫抗体的患者及择期手术患者;5、开展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胸腹大动脉及脊柱等手术。
6、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是血液保护的支柱之一。
7、符合条件的进行术中血液回收(自体血回输);8、手术中用血,由麻醉科医生下达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输血科病人相关信息和成分及血量,输血科应按实记录内容和通知时间及通知人员姓名,并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血液,如遇紧急情况20分钟内发出血液。
如需特殊成分或输血量较大时,提前通知输血科,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与手术用血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与手术用血管理制度1. 引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与手术用血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供应和安全使用,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本文档将介绍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与手术用血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2.1 血液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旨在减少手术期间患者出血量、减少输血需求,保护患者的血液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2 血液保护策略•减少术前贫血率:通过术前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积极干预纠正贫血,如补充铁剂和促红细胞素等。
•增加术前输血的指征:对于严重贫血或有术中出血风险的患者,可在手术前输注红细胞悬浮液以提高术中和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
•术中血液保护:采取合理的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和器械控制术中出血。
•术后血液恢复:应用合适的补液方案和补充合适的红细胞悬浮液,促进患者血液恢复和术后康复。
3. 手术用血管理制度3.1 手术用血的必要性评估在手术用血前,需进行必要的评估,包括: -对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
-对手术过程出血风险的评估:包括手术创伤程度、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3.2 术前备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手术的特点,可以在手术前进行术前备血,以保证术中术后血液供应的安全和合理。
3.3 术中用血管理•合理的用血指征:在术中如确实需要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合理决定输血的指标与用血的量。
•用血的安全性保障:选择安全的血液制品,并对输血反应进行监测和处理。
•用血的质量管理:对所使用的血液制品进行有效追溯,防止交叉感染和使用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3.4 术后用血管理•术后出血处理:对于术后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评估出血的原因和程度,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术后贫血处理:对于术后贫血的患者,应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和临床症状,及时进行适当的红细胞悬浮液补充。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概述小儿液体管理特点围手术期输液围手术期输血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9年《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并根据患儿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涉及以下内容:1、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正3、各年龄组儿童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4、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婴幼儿液体的正确管理,就必须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人体大部分由体液组成,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35-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35-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表35-3)。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衰。
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小,但仍易发生心衰。
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
医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
医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
为了节约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围手术期必须遵循血液保护原则
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循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的原则。
第二条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一)严格进行输血前适应证评估:对患者的术前贫血(失血)情况、血容量情况、Hb\Hct、手术失血危险因素、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
(二)把握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条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措施
(一)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性措施
1、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微创手术,选择小切口,避开大血管入路等手术措施,减少术中出血。
2、手术操作细致,止血彻底。
3、正确使用止血带。
4、直视下动脉阻断。
5、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如骶骨和骨盆肿瘤手术)。
(二)合理使用血浆代用品。
(三)控制性降压。
采用药物、麻醉措施使平均动脉压降至60mmHg或将血压控制在基础水平以下的 15%-20%范围内,降低血管内压力,以减少手术创伤出血。
(四)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输血指征
1、输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得策略,血红蛋白>100g
/L得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
/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
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就是否输红细胞;
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A。
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得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
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
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苏反应迟钝得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得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
D。
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得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得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得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得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
80 g/L得水平
(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成人:
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预计×55×体重—Hct实际测定值×55×体重)/0.60。
小儿:红细胞补充量=(Hb预计—Hb实际测定值)×体重×5 (Hb单位为mg/dl)
2.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手工分离血小板、机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得
患者。
A。
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血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C。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
D。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得限制;
E。
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得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手术类型与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得能力、出血所致得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得相关因素(如体温、体外循环、肾衰、严重肝病等),都就是决定就是否输血小板得指征;
3、输血浆
(1)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新鲜血浆
(2)使用FFP得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
紧急对抗华法令得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4、冷沉淀
输入冷沉淀得目得就是补充纤维蛋白原与(或)Ⅷ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
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
B。
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C。
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冷沉淀得补充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必要得纤维蛋白原浓度。
5。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得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得30%。
对下列情况可考虑输入新鲜全血
A、新生儿,特别就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
B。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
6。
大失血时药物辅助治疗
(1)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或血栓弹力图指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时使用,初次输注得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
(2)凝血因子ⅩⅢ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ⅩⅢ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 IU/kg
(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出现出血倾向增加与凝血时间延长得
情况,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 IU/kg)。
如曾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得患者,在运用其她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与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得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治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得凝血障碍,其使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荐剂量为20~25 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得钙离子水平(≥0。
9 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与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