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共58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档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档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文档第一讲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与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各种投资,又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压迫。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大部分与我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以及中国地域广大,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毫无政治权利。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近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综述

< 实施方案》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材要么就是研究 中 前, 国近代史 的 , 要么就 是研 究 中国现代史 的 , 要么就是 与之 前 开设 的< 中国革 命史》 课程 相关 的 教材 , 要想 开设 跨越 两 个 历史 阶段 的新 课 , 必 须 重 新 编 写 、 就 出版 教 材 。20 O7年 2
案》 首次把<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 ( 纲要》 列为 ) 经 过 20 07年一 年 的教学 实 践 ,08年对 < 要 》 教 20 纲 课 高校本科 生思 想 政治 理 论 必 修课 之 一 。至 20 0 7年起 , 全 学 的研究 进入 到 高峰 阶 段 。这 一 阶段 研究 的主要 集 中在 国普通 高校 已经 按文 件要 求 全 面开设 此 课程 。< 纲要 》 课 < 纲要》 课的教学反馈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的改革上。从对
摘要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白2 0 《 课 0 5年被 教育部列入 高校必修课 以来, 经五年的教 学和研 究 , 历 已经形成 了教 学模 式, 在教 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方面都得到 了快速发展 , 本文试 图通过对这一课程教 学研 究的分析 , 总结五年来全 国
高校教 学中积 累的宝贵经验 , 并指 出 究 中的不足和薄弱之 处 , 日 的教 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 为 后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教 学 ; 究; ; 研 综述
20 2月 , 05年 中宣部 、 育部联合 下发 < 于进 一步加 前 两年 。至此 , 国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 领域 已经 把 目光集 教 关 全 强和改 进高 等学校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的意 见 》 其 < 及 实施 方 中到< 纲要》 的教学 和研究上 了。 课
21 0 0年 第 1 5期 ( 总第 2 6期 )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上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上篇综述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 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 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 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个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个基本特征: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 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 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 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 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化的 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 个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
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 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 半殖民地的中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 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
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手 工业分离,从而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 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 农民、手工业者流入城市,成了产业工人的 后备军。一批中国官僚、买办、地主、商人 开始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 社会了。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灿烂的古代文明
1.古代的物质文明 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盐帝、尧、舜、 禹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 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秦、汉、三 国、晋、南北朝、 秦 隋、唐、五代、宋夏辽 始 轩 皇 辕 金、元、明、清等朝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级共和国方案”;②“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③“辛亥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④“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对于“三民主义学说”需要同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对于“三民主义学说”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也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②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需要着重把握“《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与意 需要着重把握“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义”。③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维新 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这也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 点,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④对于“辛亥革命胜利的 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另外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 需要与第二章的三次探索结合起来注意它们探索失败的原因 和教训。 和教训。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战略防御阶 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②全面抗战的路线 和持久战的方针;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 因和基本经验;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本章的知识点 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②注意把抗日战争与 近代以来其他五次主要的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 比,需要注意:战争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鸦片 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大根本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 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半 资本主义的中国。 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 第一,土地广袤肥沃,造成商业资本向土地 的回流; 第二,科举制度使普通人改变身份成为可能, 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第三,统治者重农轻商的执政理念与实践; 第四,封建社会过于完整强大; 第五,西方列强的压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P11-12)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 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 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 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 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 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 商口岸。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 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 受“公行”的限制。
琦善,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出 生于一个世袭一等侯爵的贵族家庭。父成德,曾 任杭州将军及热河都统。琦善历任布政使、巡抚 等职,官至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鸦片战争 爆发以后,琦善是清政府中投降派主要的成员之 一,而且是“罢战言和”的始作俑者,即清政府 对外投降政策的第一个执行者。 琦善在白河口像接待客人一样接待了英国侵略者。 英军指挥官懿律把首相帕麦斯顿的照会交琦善转 呈皇帝,要求按价赔偿“所有逼夺之物”;割让 一个或几个岛屿。道光不准,但承诺严处林则徐, “重治其罪”。琦善采取了一种模糊策略,他对 懿律说,只要到广东去,一切都可以商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看 传 统 中 国 的 衰 落
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
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案例: 15世纪东西方之间好像出现了一场航海竞赛。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 出发,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 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 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435年(宣德 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科泽科 德)。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万多。 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 吨,长138米,最大的相当 于一个足球场。
轩辕黄帝像
炎帝
苍颉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发明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 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 国有175项,占总数的57% 早在西周中国就发明了铁的冶炼,早于欧洲1200年 制瓷更是中国首创,有“瓷器之国”的美誉 最早饲养家蚕和制丝,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唯一掌握这一技术 的国家 成书于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对西方药物学理论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翻译成多种文字,在 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章重点把握: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 特征。 3.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 识近代中国的两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这些(四大)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 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 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温家宝2003年12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共50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共50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篇综述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中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中编——综述
• 第五,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道路。
• 第三种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即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团队 研制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
•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
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 (一)外国垄断资本在华的扩张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反对帝国 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 (二)占优势地位的封建经济
• 地租、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剥 削。农业水平的低下严重限制了中国工业 发展。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反对封建 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国家垄断资本 金融业的垄断:四行二局
邮政储金汇业局 中央信托局
中中交中 国央通国 农银银银 民行行行 银 行
发行法币 发行内债
商业投机及垄断工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反对官僚资本、没收 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 第一,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 探索经过:1922年二大提出反帝反军阀的民主革命 纲领,1925年四大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毛 泽东的理论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 主专政》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综述(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综述(精)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 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 市,消减大半。” •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 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 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 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 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 口”。
•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治史的优良传统。历史悠 久、史书浩瀚、历史意识强烈。历史剧拍得好, 很受海外欢迎。周朝就设史官,“左记言右记 事”。研究、总结历史的目的——以史为鉴,知 往鉴来。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读史使人聪慧。 •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 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 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 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 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两 个了解、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秦以后,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高度的中央集权实施 重农抑商政策。 4、儒家重义轻利思想,不利于资本主义产生。 5、科学技术落后。 6、清朝入关对江南经济的破坏 7、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坐标轴——纵向、横向看中国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即清 朝,且处于清朝晚期或衰落时期,努尔哈赤、皇 太极、顺治福临、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 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从横向看,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后来又进行技术 革命;1644年中国进入清朝。到1840年,中国已 落后英国200年。 这种大势决定了近代中国命运。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发展迟滞?(中国为什么没 有出现资本主义?)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提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特点(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两大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论述)(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第二节低于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原因评价: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背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二)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论述)(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教训:【评论】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运动的形成(二)洋务运动的内容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评论】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一)意义(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教训【评论】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三民主义学说(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的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意义(局限性):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北洋军阀的统治(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上:主观方面: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标志基本口号:内容:意义:(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一些人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特点:意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特点: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特点:性质:意义: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三、大革命的准备和进行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三)历史意义: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一)建立过程(二)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三)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四)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五)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二)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二)"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危害: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一)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二)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意义:(三)红军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精神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一)残暴的殖民统治(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后)(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二)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大部分战役失败的原因: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有全局性意义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五、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毛泽东)(二)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意义: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道进行自卫战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一)"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三)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二)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三)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一)国民党统治的政治危机原因:(二)学生运动的高涨(三)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第三节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三、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一)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性质2.特点3.基本矛盾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认识的深入: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二)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和局限性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一)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二)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三)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1.农业合作化的意义2.农业合作化存在的问题(四)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方针和政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1)确定用和平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与上编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与上编综述)

中国纲要A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万翔近现代史导言及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两大历史任务即历史的主题•如何理解?•“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根本目的。

•实现现代化。

(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结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结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土地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基础,以土地为中心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的家庭、社会、国家组织,形成了相适应的思想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图土地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基础(需要稳定与强权)有共同的祖先与血缘关系组建的家庭社会关系纽带是儒家文化(君臣父子)皇权专制(天子)中国的儒家思想是对农业土地制度的理性思考。

——冯友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过“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等。

但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由于政治腐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马可波罗行纪》(大约1300年)杭州本地的居民性格平和。

从前的君主不崇尚武功,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所以,民性恬静温文,对武器的使用一无所知,家中从不收藏兵器。

他们完全以公平和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林则徐
南京条约
鸦 片 战 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甲 午 战 争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 关 条 约
辛丑条约
张 謇 荣 宗 敬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郑成功
史可法 陈近南 顾 炎 武
瞿秋白
黄 金 荣
杜月笙Βιβλιοθήκη 张啸林秋瑾 徐锡麟
恩格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李自成
英国使臣三次出使中国
卡斯卡特 1787年 马嘎尔尼 1792年 阿美士得 1816年
罂 粟 烟土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 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的传统社会 (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二)、君权专制下的官僚制度 (三)、家族和行会制度
人口的增加造成社会困顿
二千万
三亿
四亿
旧中国的地下社会 洪门 青帮
中国近代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 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