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共58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档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文档第一讲近代中国社会的特征与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
但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各种投资,又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造成了直接的经济压迫。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软弱,大部分与我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以及中国地域广大,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中国处于分裂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加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化,毫无政治权利。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地主阶级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不过,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是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2)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近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综述

< 实施方案》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教材要么就是研究 中 前, 国近代史 的 , 要么就 是研 究 中国现代史 的 , 要么就是 与之 前 开设 的< 中国革 命史》 课程 相关 的 教材 , 要想 开设 跨越 两 个 历史 阶段 的新 课 , 必 须 重 新 编 写 、 就 出版 教 材 。20 O7年 2
案》 首次把<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 ( 纲要》 列为 ) 经 过 20 07年一 年 的教学 实 践 ,08年对 < 要 》 教 20 纲 课 高校本科 生思 想 政治 理 论 必 修课 之 一 。至 20 0 7年起 , 全 学 的研究 进入 到 高峰 阶 段 。这 一 阶段 研究 的主要 集 中在 国普通 高校 已经 按文 件要 求 全 面开设 此 课程 。< 纲要 》 课 < 纲要》 课的教学反馈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的改革上。从对
摘要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白2 0 《 课 0 5年被 教育部列入 高校必修课 以来, 经五年的教 学和研 究 , 历 已经形成 了教 学模 式, 在教 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方面都得到 了快速发展 , 本文试 图通过对这一课程教 学研 究的分析 , 总结五年来全 国
高校教 学中积 累的宝贵经验 , 并指 出 究 中的不足和薄弱之 处 , 日 的教 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 为 后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教 学 ; 究; ; 研 综述
20 2月 , 05年 中宣部 、 育部联合 下发 < 于进 一步加 前 两年 。至此 , 国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 领域 已经 把 目光集 教 关 全 强和改 进高 等学校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的意 见 》 其 < 及 实施 方 中到< 纲要》 的教学 和研究上 了。 课
21 0 0年 第 1 5期 ( 总第 2 6期 ) 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上篇综述

第五个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个基本特征: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 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 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 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一 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化的 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 个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
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 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 半殖民地的中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 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纱、洋布等商
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手 工业分离,从而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 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破产的 农民、手工业者流入城市,成了产业工人的 后备军。一批中国官僚、买办、地主、商人 开始投资兴办新式工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 社会了。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灿烂的古代文明
1.古代的物质文明 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盐帝、尧、舜、 禹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 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秦、汉、三 国、晋、南北朝、 秦 隋、唐、五代、宋夏辽 始 轩 皇 辕 金、元、明、清等朝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 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级共和国方案”;②“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③“辛亥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④“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对于“三民主义学说”需要同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对于“三民主义学说”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也 新三民主义”对比记忆,这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点,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②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需要着重把握“《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内容与意 需要着重把握“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义”。③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维新 对于“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需要采用与“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这也是常考查选择题的知识 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对比记忆, 点,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④对于“辛亥革命胜利的 也可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题。 对于“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另外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需要理解, 需要与第二章的三次探索结合起来注意它们探索失败的原因 和教训。 和教训。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四个:①战略防御阶 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②全面抗战的路线 和持久战的方针;③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 因和基本经验;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本章的知识点 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②注意把抗日战争与 近代以来其他五次主要的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对 比,需要注意:战争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鸦片 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大根本变化: 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 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半 资本主义的中国。 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原因: 第一,土地广袤肥沃,造成商业资本向土地 的回流; 第二,科举制度使普通人改变身份成为可能, 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第三,统治者重农轻商的执政理念与实践; 第四,封建社会过于完整强大; 第五,西方列强的压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P11-12)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 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 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 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 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 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 商口岸。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 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 受“公行”的限制。
琦善,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出 生于一个世袭一等侯爵的贵族家庭。父成德,曾 任杭州将军及热河都统。琦善历任布政使、巡抚 等职,官至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鸦片战争 爆发以后,琦善是清政府中投降派主要的成员之 一,而且是“罢战言和”的始作俑者,即清政府 对外投降政策的第一个执行者。 琦善在白河口像接待客人一样接待了英国侵略者。 英军指挥官懿律把首相帕麦斯顿的照会交琦善转 呈皇帝,要求按价赔偿“所有逼夺之物”;割让 一个或几个岛屿。道光不准,但承诺严处林则徐, “重治其罪”。琦善采取了一种模糊策略,他对 懿律说,只要到广东去,一切都可以商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看 传 统 中 国 的 衰 落
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
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案例: 15世纪东西方之间好像出现了一场航海竞赛。 1405-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 出发,7次率庞大的舰队沿江、浙、闽、粤海岸南 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 问了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435年(宣德 八年),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今印度南部科泽科 德)。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一般每次达260余只,人员2.7万多。 宝船载重量估计为1500 吨,长138米,最大的相当 于一个足球场。
轩辕黄帝像
炎帝
苍颉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发明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 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 国有175项,占总数的57% 早在西周中国就发明了铁的冶炼,早于欧洲1200年 制瓷更是中国首创,有“瓷器之国”的美誉 最早饲养家蚕和制丝,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唯一掌握这一技术 的国家 成书于1-2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对西方药物学理论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翻译成多种文字,在 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本章重点把握: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 特征。 3.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 识近代中国的两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这些(四大)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 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 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 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温家宝2003年12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