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_袁维新

合集下载

生物学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_袁维新

生物学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_袁维新

物技术新产品的评价应建立于与传统产品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如分析比较其表型性状、分子特性、关键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有无毒性物质、有无过敏原等特性。

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检测技术不仅要求快速准确而且要定性、定量,同时由于新的转基因产品不断出现,使得这类研究增加了难度。

欧盟已经成立了由十多个国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期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

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承担了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我国农业部也已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安全管理办公室。

相信在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及管理下转基因植物的育种及转基因产品的开发必将走上良性轨道,真正成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生物学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袁维新 刘孝华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23300)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

对于前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的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学生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由来以久、根深蒂固,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更多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因此,人们一般也把前概念叫做错误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前概念。

例如,把植物的地下部分叫做根;把茎一概视为地上部分;把复叶的小叶当作叶;把植物学上的花冠部分叫做花;把肉质可食的果皮叫做果实,等等。

一般来说,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或错误概念的研究就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拟对生物学教学中的错误概念及其转变作初步探讨。

1 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影响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建构了大量有关生物或生命的朴素概念。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需要深入分析学生易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错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基础知识,导致无法理解后续内容;二是概念理解不清,导致混淆或错误应用知识;三是记忆混淆,导致忘记或混淆相关知识点。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基础知识、梳理概念、提高记忆技巧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学生易错原因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更加有效的纠错策略,为生物教学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方法。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更需要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和努力。

1.2 研究目的生物教学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易错的错误。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易犯错误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纠错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易错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困难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总结纠错策略,我们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展开,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犯错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缺乏基础知识、概念理解不清和记忆混淆。

缺乏基础知识是导致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犯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学是一个层次分明的学科,前面的知识点往往是后面知识点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在后续学习中产生困难和错误。

在遗传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基因、染色体等基础概念,那么在深入学习遗传规律时就容易出现错误。

概念理解不清也是学生易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2013-03课改论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

通过近几年对北师大版新教材的使用,摸索出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用好新教材,新课导入必须联系实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若是把导入环节设计成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会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课堂导入最好多采用实例、实验等方法,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学习中,选用我们常见的白萝卜,用刀切取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放在盐水中,一块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变软、后者硬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堂探究性学习要联系实际,挖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

如在“酶的特性”一节中,拿一袋加酶洗衣粉,让学生注意它的使用说明,强调为什么洗衣时要在60℃以下的温水中使用?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这种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很多都比较抽象,许多的生理过程无法在中学中用实验展现,这是生物课程的一个特点,学生无法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很多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培养。

探索就是一种最好的创造性学习。

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摘要】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生易错的原因主要包括概念理解不清、记忆不牢固、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以及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纠错策略可以从巩固基础概念、增加生物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方面进行。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问题的分析和纠错策略的总结对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易错、纠错策略、概念理解、记忆、实践操作、兴趣、基础概念、实践性教学、趣味性、独立思考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物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易错问题,这给他们的学习和成绩造成了困扰。

对于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的分析以及纠错策略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易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概念理解不清、记忆不牢固、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以及对生物知识缺乏兴趣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经常出现错误或者偏差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针对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的原因,需要有相应的纠错策略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些策略包括巩固基础概念、增加生物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生物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 研究目的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各种易错现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学生易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错策略。

本文旨在通过对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有效的纠错策略,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纠错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高中生物易错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生物易错概念教学方法初探
高 中 生 物 易 错 概 念 教 学 方 法 初 探
孙 平
( 西 安 市远 东第 一 中学 , 陕 西 西安 概念是人们对 客观事 物的认识 , 是 理 性 思 维 的 基 本 形 式 之一 . 是 客 观 事 物 的 本 质 属 性 在 人 们 头 脑 中 的概 括 反 映 。 生 物 学 重 要 概 念 处 于 学 科 中心 位 置 , 包括对生 命现象 、 规律、 理 论 等的理解 和解释 , 对 学 生 学 习 生 物 学 知 识 具 有 重 要 的支 撑 作 用 。高 中 生 物 教 学 内 容 中 涉 及 许 多 生 物 学 概 念 的 教 学 , 在 这些生 物学 概念 中有一些 生物学 概念 非常 易错 , 比如 : 遗 传 病、 单倍体 、 呼吸作用 、 种群 、 新陈代谢 等概念 , 学 生 非 常 容 易 形成错 误概念 , 从而 为解决 生物学 问题埋 下 隐患 。 影 响 学 习 效果。 如 何 避 免 学 生形 成错 误 概 念 呢 ? 我 在 教 学 实 践 中采 用 以 下 做法 有效 解决 了概 念 理 解 错 误 的 问 题 。 1 . 分析导致 错误概 念的形 成原 因 。 针 对 性 地 设 计 课 堂 概 念 教 学具 体 方 法 。 导 致概 念错 误 的原 因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 : 1 . 1 概念混淆 , 误解概念。 比 如将 “ 呼吸运动” 与“ 呼吸作用 ” 这 一 对 概 念 混 淆 。 呼 吸 运 动也 称气 体 交 换 或 呼 吸 ,是 指 人 和 高 等 动 物 的机 体 同 外界 环境进行气体 ( 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 ) 交 换 的 整 个 过 程 。 而 呼 吸作 用 则 是 指 生 物 体 内 的 有机 物 在 细 胞 内 经 过 一 系 列 的 氧化 分解 . 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 并 且 释 放 出能 量 的 总过 程。 针 对 这 种 概念 混淆 的这 种 错 误 , 在 教学 中就 改变 介 绍 单 一 概 念 的模 式 。 进行 易混 概 念 的对 比教 学 。 1 . 2 望文生义 , 误解概念。 比如 : “ 遗传病 ” 这一概念。学生在理解这一概 念时 , 大多 简 单 地 就 字 面意 思 理 解 遗 传 病 ,误 解 为 一 定 能 够 遗 传 给 子 代 的疾 病 。 针对 这类 错 误 。 我 在 教 学 过程 中 注 意 引 导学 生 分 析 概 念 的文 字 定 义 。挖 掘 概 念 的 内 涵 。并 进 行 有 关 概 念 的正 误 辨 析, 促 进 学 生 对概 念 的深 入 理 解 。 例如 在 “ 遗传病” 这 一 概 念 的 教学 中, 我 强 调遗 传病 的 文 字 定 义 : 指 遗 传 物 质 发 生 改 变 而 引 起 的疾 病 。也 就 是 确 认 遗 传 病 的标 准是 病 因 是 否 由遗 传 物 质 7 1 0 0 7 7 )

高中生物学概念有效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学概念有效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课程的知识学习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并且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基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生物学概念等基础知识,把握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决生物学问题。

二、高中生物学概念有效教学策略(一)创设生物学感性教学情境,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物学感性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认识生物学概念,借助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讲授概念,为学生提供直接观察具体事物的机会,或者可以提醒学生动用已有的感性经验,以此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思维过程从个别现象向一般规律发展,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基本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

(二)应用综合分类方法,有系统有条理地教学概念生物学的概念繁多,教师应根据概念的特征和内容分为不同的种类,引导帮助学生应用综合分类方法,有系统有条理地教学概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代表生物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丰富的含义,通过字面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真正掌握精确的概念。

如基因型——基因的类型(概念:被研究的控制生物性状的全部基因的组合),表现型——表现出的类型(概念:基因型所表达的性状总合),显性基因——能显现出作用的基因(概念:控制显性性状的等位基因),隐性基因——不能显现出作用的基因(概念:控制隐性性状的等位基因)等等。

生物教学中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策略

生物教学中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策略
教学 交 流】
生物教 学 中促进前概念 向科学概 念转变 的策 略
◇ 江苏省张家港 市暨阳高级 中学/ 顾 晓英
【 摘要 】在生物教 学过程 中,经常会 遇到 学生 的前概念影响 科 学概念 的形成 的情况。本文结合教 学 实践 ,阐述 了高中生
念 的策 略 。
“ 地形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得以明确显露 ,有利
的 范畴 。在教 学 的过程 中 ,一定 要结 合实例 ,从 蜂群 中雄 二 、借助 概念 图 ,推动 前科 学概 念 向科学 概 念转变 概念 图 是 由节 点和 连 线 组 成 的 一 系 列 概念 的结 构 化 蜂 的例子 引 出单倍 体 ,从无籽 西瓜 中 引出 多倍体 。然 后通 过设 问进 一步 启发 学生 思考 :二倍 体 、单倍 体和 多倍 体是 表 征 。概念 图中的 节 点表 示某 一 命题 或领 域 内的各 概念 :
【 关键词 】前概念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学 生在 学习科 学概 念之 前 已经在 日常 生活 和 以往 的 学
习 中积 累 了大量 的知识 经验 ,形 成 了大量 的教 学前 概念 ,
其 中有些 观念 是与 科学 概念 相一 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可 以作 为新概 念形
成 的 生长 点 。如 学 生 在 学 习 “ 生 长 素 ”概 念 之 前 已有 了
时 ,首先 向学生 指 出:地球 上绝 大多 数进行 有性 生殖 的生 计算 结 果 ;巧妙 设计 的启 发 问题 ;精 心策划 的课 堂讨 论 ; 司 空见 惯 的 日常 事例 等 ,使学 生对 一 些现象 所持 的 原有概 物均 为 二倍体 ,但 也有 少数 特殊 生物 不是 二倍体 。这 样 , 首先 给予 学生 的概 念就 是单 倍体 和多倍 体属 于染 色体 变 异 念 明朗化 ,然 后直 接 对其 提 出挑战 ,从 而 引发认 知冲 突 。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_袁维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_袁维新

第16卷第4期2004年7月教 师 教 育 研 究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Vol,16,No.4J ul.,2004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袁维新(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江苏淮安 223300)[摘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在反思学科教学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学科教学论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科教学论;反思;重建[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4)04-0036-05Rethink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Subject2based Pedagogy with theNew Course ConceptionYUAN Wei2xin(Depart ment of Biology,Huaiyin Norm al College,Huaian,Jiangsu,223300,China)Abstract:New conception advocated by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course reform,brings the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the subject2based pedagogy in teacher colleges.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ject2based pedagogy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 on its reconstruction.K ey Words:new course conception;the subject2based pedagogy;rethinking;reconstruction 走进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界正在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对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于高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高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高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的对策与建议摘要:概念转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在学习一个生物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的头脑中或多或少的对该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概念上,之前错误的概念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概念教学的提出就是转变学生的错误观点,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高质、高效。

本文笔者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期望能为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提供裨益。

一、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和深入,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自主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活跃课堂氛围。

所以,作为课堂建设者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认真研究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要想实现这一模式的转变,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第一,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很多生物教师率先做出了转变。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根固柢,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学方法做出转变。

此外,师生间的缺乏交流,教师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这就致使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第二,在实际生物教学中,虽然教师时刻想着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加剧了转变的难度,其变革的效果也会下降。

第三,教师缺乏控制力。

依据教学任务,教师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能会中断,所以,新课改要重视这点,让学生随时随地关注这一科的学习,这样教学效率就会提升。

三、高中生物概念转变的理论依据首先,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对某个知识点讲解之前,学生都会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在其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之前对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积极的方法,消除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错误认识。

最后,从整体来看,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辨别特殊情境,第二,建立新概念,第三,应用新概念。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

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易错现象。

学生可能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困难、记忆遗忘或解题技巧不到位等原因而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需要深入分析学生易错原因,并结合适当的纠错策略进行指导。

本文旨在对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易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纠错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多维度理解知识和定期复习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2000字】1.2 研究目的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是一个关于生物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及如何有效纠正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常见的易错原因,并通过分析这些原因找出相应的纠错策略,以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何会出现生物学习的困难和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纠错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易错原因,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易错的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生物教学提供实用的指导性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减少学生的易错因素,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3 意义生物教学中学生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策略总结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生易错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纠错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学生易错的原因,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总结纠错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生物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

生物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

生物教学中对错误的有效利用作者:吴长紫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01期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受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给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一位作家曾说:“如果我可以重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的确,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

本文拟就如何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错误的有效转化,挖掘错误的有利因素,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做些探讨,希望对生物教学有所裨益。

一、错误的有利因素分析正确与错误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

”正确与错误也同样具有两面性,犯错误有使人倒霉的一面,同时也有使人取得教训的一面,这是因为误入歧途必然知失足何处。

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提高了自觉性,就有可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甚至比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更大的“免疫力”,就会接受沉痛的教训,从而以此为戒,不再重蹈覆辙。

生物教学中重视错误的意义正在于此: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暴露知识的漏洞,给予学生易引起注意、印象深刻的强刺激,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提高生物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错误转化的原则错误的两重性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错误的转化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的有利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适时性原则。

对学生错误的转化,有时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以早日排除错误的干扰和影响;有时则需要留下思考余地给学生,供其反思。

教师要注意把握改错的时机,寻找施教支点。

2.分类性原则。

对于每类错误,教师都应指出错误类型,并分析错因,使学生吸取经验教训。

对不同类型的错误,应采取相应的转化和预防措施,进行区别对待。

3.差异性原则。

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和认识能力的差异,常造成错误归因上的差异:积极归因型或消极归因型,其中,归因类型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

高中生物教学的两点优化

高中生物教学的两点优化

2013-04热点聚焦“要提高生物教学成效,重点在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综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对生物教学课堂优化和改善师生关系的一些看法。

一、我对教学优化的理解苏联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在1977年出版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全面论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负增效”,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优化的探究很大程度是课堂教学的优化的探究。

而师生关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如何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二、生物课堂优化的实施1.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缺点过去,生物课堂教学大多以“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的结构来进行,这样就形成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演示得多、学生操作得少的状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没有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听客,参与甚少,所以课堂上学生容易疲惫、昏昏欲睡;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只侧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些都是在传授式课堂中突显的普遍缺点。

2.高中生物课堂的优化曾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案例:某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了满堂喝彩,然而,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

为何呢?因为该课堂貌似气氛热烈,教师用煽情的语言把在场的人情绪都调动起来,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教师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我们以为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都懂了,这节课是高效率的课堂,可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都懂的内容为何还要花一节课讲呢?”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该课堂精彩表面下隐藏的弊端。

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与矫治

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与矫治

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与矫治作者:胡美春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7期摘要:生物概念是自然现象在类比与例证中形成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生物概念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简单阐述了生物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分析了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诊断方法,从对比分析法、顺应认知法两个方面探讨了生物教学中错误概念的矫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错误概念形成原因诊断与矫治引言新课改背景下,各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中,对生物课堂的高效开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生物错误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认识不到位等阻碍性问题,因此生物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将脑海中的错误概念转换为科学概念。

以下就是笔者对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生物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生物错误概念是指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过于表面,是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错误概念又称为前概念,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常识干扰,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生物教学之前就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了解就来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中的常识放到科学理论中就存在这一定的区别。

例如,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会出汗,而冬季出汗量很少,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人与夏季的散热量比冬季的多。

第二望文生义,生物概念大多都是一些专有名词的解释,但一些专有名词看起来比较简单,在学生的浅层次理解下就会发生错误。

例如,无氧呼吸在学生理解中就会变成零氧呼吸,会认为无氧呼吸就是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进行的呼吸活动。

再如单倍体,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单一的染色体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几倍体。

第三形象思维,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使用形象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但不合理的形象思维就会将学生引入误区[1]。

例如,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形成赤道板,有的学生则会认为细胞中真实存在赤道板。

理性思维,培养形成

理性思维,培养形成

理性思维,培养形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金鹏飞【内容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词汇,也是当前初中教学体系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向。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重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性思维以及理性思维,完善生物课堂的教学结构,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初中生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性思维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能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师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应当从价值引领、思维启迪以及品格塑造三个方向着手。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增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的意义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当前教师在优化和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追逐的目标,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时候,教育界的重要观点是: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克服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包括有限的学习实践与无限增长的知识矛盾。

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生物知识学习的时候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关键的能力,是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应当形成的学科特性品质,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在理性思维促动的思考之下,学生逐渐形成了科学探究的生命观念,最终对生命的理解转化成一种对于社会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而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又会继续驱动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强化生命的观点,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

初中生物教学行为转变的几点做法

初中生物教学行为转变的几点做法

学法教法研究初中生物教学行为转变的几点做法孙晓莉(辽宁省庄河市第五初级中学辽宁庄河116427)【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行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教学,教学行为转变是发展的必然。

如何转变生物教学行为,是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行为方式的一些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罗列出来与同仁们商榷,旨在更加完善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行为转变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50-012011年版的生物学新课标强调: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设计探究的程序,自主得出结论、规律,自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发明创造。

下面就简略的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变教学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生物课生动有趣爱因斯坦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他们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

生物课堂教学中,色彩鲜艳的画面、具体生动、活动多变的事物、奇异罕见的现象等直观手段、各种形式的实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幻灯、录像、电影、电脑动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的情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

1.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和吸引学生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我了解到有少数男生常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去学抽烟,怎么去教育学生呢?在学细胞癌变时,我对学生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烟草的“营养”丰富。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探析乌鲁木齐市82中孙新宇可能被采访到,为什么?这个例子表明具备数学素养有助于人们将具体的生活问题归纳成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深化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必须同时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

教学设计应该尽量包含数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趋势、史学、应用与美学价值。

例如,在九年级讲授“勾三股四弦五”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欧洲的毕达哥拉斯定理,然后讲述我国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典故,推断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了解数学史,又激发了爱国热情。

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尽量包含数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趋势、数学家史实、应用价值、美学价值。

(三)活化核心素养课堂情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

以思维为根基,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笔者利用这样一道例题引入。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计算,然后进行交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生说出答案。

最后,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考的切入点、解题过程中的技巧等。

(四)优化核心素养评价策略。

作业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尤其在考试中试题设计者要遵循课程标准,准确地反映该学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

例如,福建省福州市2016年中考数学第23题以《福州市2011﹣2015年常住人口数统计》为背景,集中考查学生对统计中平均数等相关概念的理解,考查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相关统计知识。

试题命制注重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相比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动态性、情境性、内隐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更为明显,也造成其在评价时更为困难。

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袁星

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袁星

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袁星发布时间:2021-09-03T05:45:46.84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上作者:袁星[导读] 在高中学习中,有关生物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分散,而且在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会涉及到生物相关的知识,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寻找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把教材的内容和生活进行融合。

每个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选择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的教学氛围可以先活跃起来。

同时,生物教师要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结合,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教学。

福建省福州市书生实验学校袁星 350300摘要:在高中学习中,有关生物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分散,而且在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会涉及到生物相关的知识,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寻找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把教材的内容和生活进行融合。

每个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选择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的教学氛围可以先活跃起来。

同时,生物教师要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结合,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教学。

关键词:多元化;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前言:高中学生每一门学科的时间都比较紧张,生物学科的教材中,要学的知识点是分散在整本书的每个角落,许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养成的学习方法,就是按照每个学科教师整理的相关知识点背记学习。

因此,生物教师首先要把书本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完整分析总结,但是需要结合一些关于生物学科的实践,帮助学生去理解学习的知识点。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想要不断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一、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高中学生的生物课程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班里的学生性格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对每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弊端,对不同的生物知识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物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物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发表时间:2012-09-11T16:34:25.297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徐国栋[导读]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错误”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徐国栋(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山东临沂276300)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

珍视并合理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不但能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生物教学中“错误”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一、正视错误,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学生做“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时,有的在蔗糖溶液中也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显然是和预期结果不符的,这时教师可以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学生都知道纯的蔗糖溶液是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现在有砖红色沉淀那一定不是纯蔗糖,哪些原因会导致蔗糖溶液不纯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就非常开阔了,如有可能是标签贴错、蔗糖过期、滴管串用等等,然后逐一分析,并用实验验证,最后可以找到错误到底出在哪儿了,此时学生的心情可以想象得到是非常兴奋的。

实际上很多科学家在创造发明时,也碰到了一些非正常的或错误的现象,他们之所以成功,原因就在于对这些“错误”刨根问底,锲而不舍。

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并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二、捕捉错误,激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一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技术新产品的评价应建立于与传统产品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如分析比较其表型性状、分子特性、关键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有无毒性物质、有无过敏原等特性。

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检测技术不仅要求快速准确而且要定性、定量,同时由于新的转基因产品不断出现,使得这类研究增加了难度。

欧盟已经成立了由十多个国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期望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难题。

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湖南农业大学承担了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我国农业部也已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安全管理办公室。

相信在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及管理下转基因植物的育种及转基因产品的开发必将走上良性轨道,真正成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生物学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袁维新 刘孝华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学系 223300)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学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

对于前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的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学生形成的前科学概念由来以久、根深蒂固,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更多的则完全与科学概念相悖,因此,人们一般也把前概念叫做错误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前概念。

例如,把植物的地下部分叫做根;把茎一概视为地上部分;把复叶的小叶当作叶;把植物学上的花冠部分叫做花;把肉质可食的果皮叫做果实,等等。

一般来说,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或错误概念的研究就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拟对生物学教学中的错误概念及其转变作初步探讨。

1 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影响学生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建构了大量有关生物或生命的朴素概念。

这些前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一致,有利于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但更多的是貌似正确,实际上与科学概念相去甚远的错误概念,从而会严重阻碍他们对科学概念的学习。

研究发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有极强的顽固性。

学生甚至在学习了生物学课程几周后,又恢复了最初的错误概念。

为什么错误概念如此顽固呢?这是因为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建构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理智上都离不开它们。

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含有自己对自然界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自己切身体验的东西,同时,学生又要凭借这种错误概念来认识世界。

因此,学生往往对自己早先形成的各种错误概念深信不疑,并试图将这些错误概念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去。

因此,这种错误概念有很强顽固性,不可能通过传统教学那样的知识传递,就能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形成科学概念。

笔者曾做过关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学前概念的调查研究。

在调查中,720名被调查者被要求回答几个多项选择题,结果表明:45%的回答者认为菊花是一朵花;仅有24%的回答者认为一粒玉米是一个果实;68%的回答者认为癌症与遗传有关,他们认为癌症有传染性并对此表示忧虑;92%的人担心接触癌症患者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这些数据表明,用传统传授方法学习生物科学概念是无效的。

2 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近十几年来,西方科学教学研究者(波斯纳等)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科学概念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科学概念学习观,是矫治错误概念,实现错误概念转变的重要理论基础。

波斯纳等人在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和库恩(T.S.Kuhn)的“范式更替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的机制:①同化,指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观念理解新现象的过程;②顺应,指学生转变或重组原有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现象的过程。

为了促使学习进行概念转变,他们认为必须提供以下四个条件:①学习者对当前的概念产生不满。

假如学生认为他们的概念(错误的)能够解释科学现象,他们可能看不出有转变它们的迫切需要。

②学习者必须尽可能地理解科学概念。

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理解,学生就不能评价它们的意义。

③学习者必须认为科学概念是合理的。

假如概念与保留在学生记忆中的其它概念相矛盾,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对它们的强烈的关注。

④学习者必须认为科学概念是有用的。

它们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各处现象。

根据波斯纳的观点,如果满足了上述概念转变学习的四个条件,学生的错误概念就会被科学概念所替代或改变。

由此可见,所谓概念转变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

为了促进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就要进行概念转变教学。

为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相关学科的原有知识经验背景,了解学生有哪些错误概念,并充分运用学生的原有概念创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情境),以此作为引发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

因为要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仅仅告诉学生“正确”的概念是无效的。

只有在激励性的情境中,在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激烈碰撞中,才能解决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3 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根据前述概念转变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转变、发展和重建,就是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过程。

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理解事物。

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观念转变如同科学发展中的范式转换那样,为此,必须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原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或矛盾冲突,从而反思和修改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重建)科学的观念(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

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同化”与“顺应”的统一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自主建构起新观念(新概念、新假设、新概念),才能形成科学的认知结构。

具体地说,促进错误概念转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前提 了解或诊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最有效方法是进行诊断性评价。

个别谈访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地说,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论及自己的思想。

教师不仅可以借此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已有观念,而且外部的表达也必然会促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而后者正是概念转变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例如,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教师可设问:你能说出自然选择的机制吗?学生在回答中必然包括对这一科学问题的理解。

如有的学生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等,由此,就能帮助教师弄清学生产生错误观念的原因。

3.2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契机和动力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现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

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之前,头脑绝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了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他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时,就会引发认知冲突。

一旦引发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所以说,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

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引发认知冲突。

(1)通过特殊文本产生认知冲突 古泽蒂等人认为有两种文本,一种是批驳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示学生的错误观念,然后予以批驳,接着再呈现正常的科学观念。

另一种是非批驳性文本。

在这种文本中,首先呈示与错误观念无直接关系的新现象、新事实,以此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信息相关的原有的错误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比较,由此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在讲述氧气的运输时,为了激发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观念(认为氧是溶解在血液中被运输的)与新信息之间的矛盾,教师提供如下具体数据:已知人体约有4000mL血,可溶解约12~15mL的氧。

而人体对氧的最低需要量和实际含量是1200~1500mL。

这一矛盾事实能引起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预期氧在血液中除了以溶解状态存在外,还具有其他存在(运输)形式。

而且一定与血液中除水以外的其他组成成分相关。

这时,教师及时设问:血液中哪种成分能运输氧气呢?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发现血液中的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在分析红细胞的结构与成分的基础上,最终“发现”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由此可见,教师正是通过揭示事实之间的矛盾,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的。

(2)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即通过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种社会建构中,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

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

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则完全错误。

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

即当学习者发现自己所持的观念与他人不同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先前所持有的这些观念产生怀疑,进而引发认知冲突。

“处于同样认知水平的同学之间通过同略有差异的观点与认识的碰撞,各自产生内部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矛盾的解决将会引起每一个个体内部的知识的重新建构。

”总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习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念,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3.3 鼓励认知顺应,这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关键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学生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主要机制是顺应。

所谓顺应,是指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新现象。

也就是说,当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有较大的差异或矛盾时,必须将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通过顺应学习才能接纳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实现由原有的前概念向新的科学概念的转变。

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引发和解决认知冲突,实现认知顺应,重建新的生物学概念。

例如,关于绿色植物有氧呼吸的概念,大多数学生根据直观经验,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进行呼吸作用。

他们认为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重要,因为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

为了消除学生这一错误概念,可以让学生做测量绿色植物(白天)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

将新鲜绿叶放入锥形瓶内,瓶内注水并用弯管与盛有溴代麝香草酚蓝试剂(BTB)的试管相连接。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瓶内产生的气体进入BTB试剂内,试剂逐渐由蓝色变成红黄色,这是由于绿叶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进入试剂的结果。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白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