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合集下载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及其防治李波概述身体运动,有时会使人体产生生理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受到暂时性破坏,从而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或产生运动性疾病。

本节主要讲授运动的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及其处理办法。

主要讲述内容一肌肉酸痛二过度疲劳三肌肉痉挛四运动中腹痛五低血糖症六运动性贫血七运动性晕厥八运动性血红蛋白尿九极点一、肌肉酸痛原因:运动时肌肉活动量大,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痉挛所致。

处理1、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2、对酸痛的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保持伸张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伸展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

3、对酸痛局部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使血液循环,有助于损伤修复及缓解痉挛。

4、口服维生素C有促进结缔组织的修复和缓解。

(三) 预防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情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

2、锻炼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锻炼身体的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运动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

4、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有助于防止肌纤维痉挛。

二、过度疲劳过度疲劳是指在工作或运动之后,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状态。

它是一种由于连续疲劳积累所引起的病理状态。

(一)原因1、生活无规律,为应付繁重课程或考试而休息不足。

2、病后身体尚未恢复,过早为补课而加班或参加某些比赛过分强化训练。

3、参加某些劳动或活动之后,疲劳尚未清除,体力尚未恢复便参加大运动量训练。

4、训练不当,见于部分赛前训练,因时间紧任务重,训练缺乏渐进和系统性,运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或单打一的训练。

5、短期内参加过多的比赛,休息不足。

(二)表现第一阶段:感觉异常阶段。

自觉疲劳,食欲下降,睡眠欠佳,学习效率差,对训练不感兴趣,有厌倦情绪,成绩停滞。

第二阶段:体重下降,脉搏较快,心脏机能实验有良反应,易疲劳,恢复慢,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成绩下降。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和帮助。在某些项目的练习中,一定要树立 相互保护和帮助的意识。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4)合理安排每次活动的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5)加强医务监督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四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急救
(一)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的一种,根据损伤组织是否 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前 者主要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及筋 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炎和滑囊损伤等。
谢谢观看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二)
脑震荡
脑震荡主要是脑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所 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不久即可恢复,无明显的解 剖病理改变。致伤时,会出现神志昏迷,脉搏徐缓,呼吸表浅, 肌肉松弛,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清醒后,患者会有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急救时,应让伤者平卧,保持安 静,不可坐或站立;头部冷敷,身上保暖;若出现昏迷可用手 指掐人中、内关等穴位;呼吸发生障碍时,可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昏迷时间超过4分钟,或两侧瞳孔大小不对称,或耳、鼻、 口内出血及眼睛紫青,或清醒后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说明 损伤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3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及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三)
骨折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发生断裂。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 为暴力作用引起的外力性骨折。骨折是较严重的损伤,常见的 骨折有肱骨、前臂骨、手骨、大腿骨、小腿骨、肋骨、脊柱和 头部骨折等。骨折发生后,患处立即出现肿胀、皮下淤血,活 动时剧烈疼痛,肢体失去正常功能,肌肉产生痉挛,有时骨折 部位发生变形,甚至有骨摩擦声。严重骨折时,还会伴有出血 和神经损伤、发烧、口渴、休克等全身性症状。在进行急救时, 需要防止伤者休克,将其进行就地固定,避免断肢移动;伤口 处如有出血,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

四年级《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常见运动性疾病预防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包括:疾病名称、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要求设计新颖、美观,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运动兴趣和预防意识。
2.请同学们针对自己或家人的运动习惯,分析可能存在的运动性疾病风险,并制定一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热身和拉伸环节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和方式。
3.教师强调运动前热身、运动中调整运动量、运动后拉伸放松等预防运动性疾病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运动性疾病,讨论以下问题:
a.这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
b.如何在运动过程中预防这种疾病?
c.如果遇到这种疾病,应该如何处理?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运动性疾病的预防方法。
4.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和处理运动性疾病。
2.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同伴健康,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运动,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同伴健康,学会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预防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运动性疾病预防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还关系到社会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

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疾病

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男 性出现遗精次数增加。 患者专项运动成绩明显 下降,反应迟钝、动作 不灵活和协调性差。
(五)处 理
1、处理原则 尽早消除病因,调整训 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和对 症处理。 2、处理方法: (1)过度训练早期处理方 法 ①调整训练计划,控制运动 负荷,减小运动强度。 ②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 眠。 ③营养调节。
4、饥饿或空腹时不宜 参加运动。 5、长距离运动要及时 补糖、盐、水。 6、剧烈运动后应休息 半小时后淋浴。 7、若有晕厥先兆,应 立即平卧。

四、运动员高血压
高血压的标准: (1)正常血压: 上限:90/140mmHg 下限:60/90mmHg 60/90mmHg (2)高血压 ≥150mmHg/95mmHg (3)临界高血压:界于 两者之间。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晕厥前: 全身软弱无力 头晕、耳鸣 眼前发黑、面色苍白 有冷汗及强烈的饥饿感 (低血糖者)。
2、昏迷后: 意识丧失,手足发凉 脉率快而细弱 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 加快或减弱。 一般昏倒数秒,长者 1~2小时
3、清醒后: 有头痛、头晕、乏力, 可有恶心、呕吐。
处理注意事项
3、运动员参加剧烈训练或比 赛前,要仔细问病史、家 族史和进行体检。 4、 饭后应休息1.5~2小时后 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运动员选才时,对身体瘦高 且高度近视者,全面体格检 查,排除马凡氏综合症,防 止运动猝死。
思考题: 思考题: 1. 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过度训练的发病机理, 如何预防? 2.试述过度紧张有哪些类型,其症状有何不 同?
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 一侧,防止舌头或呕吐 物堵塞呼吸道。 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 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 心脏挤压术。
清醒后可饮服含糖热饮 料或少量白兰地。 注意休息,促进恢复。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实践活动中常见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摘要】大学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运动性疾病是难免的。

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的特殊性,结合运动性疾病一般的处理原则和多年的户外实践经验。

对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肌肉酸痛等几种常见运动性疾病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实践;大学生;运动性疾病;预防;处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集竞技性与挑战性于一体,充分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上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它包含登山、野营、野炊、负重行军、攀岩、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丛林、野外自救、野外觅食(水)等丰富内容,虽贴近生活,形式多样,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不可预知因素较多,因此将面临诸多的安全方面问题。

比如山上路段陡峭,攀登时不慎滑倒受伤;遇上洪水暴发、山体滑坡,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毒蛇或猛兽的意外袭击;缺水、断粮、迷路等等。

特别是突发的运动性疾病,这些意外事故,都会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一全新课程内容带来负面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高校有近160所,基本上每所高校会把参加上课的学生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精髓是野外实践教学,所有的一切课内教学与研究都是直接或间接为野外实践教学服务,而野外实践中的师生安全保障是关系这一课程顺利开展与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安全无法保障,一切将无从谈起。

笔者根据十余年带领学生在野外生产生活训练实践的经历,突发运动性疾病这方面的事情有的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主要从刚出发时出现的晕厥、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和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这四种野外实践过程中常出现的运动性疾病的征象、处理与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

以便各位同行和野外爱好者相互交流和学习,克服各种障碍,让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门课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病理、征象、处理及预防办法

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病理、征象、处理及预防办法

1.骨折原因

引起外伤性骨折,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可分为直接传达、牵拉、积累性、暴力4种。
2.骨折的征象


骨折可分为局部征象和全身关头两个方面。 局部征象有疼痛、肿胀和皮下瘀血,功能 障碍、畸形(完全骨折时,骨折断端移位, 出现伤肢缩短、侧突或成角或旋转畸形), 异常活动和骨擦声、压痛与震痛等。最后 确诊需经X光拍片,进一步了解骨折局部的 病理善变化。 严重的骨折常伴有明显的出血剧痛、神经 损伤而发生休克及发烧、口渴、便秘等全 身症状。
1.损伤机制



引起肌肉急性损伤分为主动用力拉伤和被 动拉伤。 主动用力拉伤是指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 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的承担能力所 致。 被动拉伤是指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 本身的伸展限度所致。
2.征象




肌肉拉伤后,伤处疼痛、肿胀、压痛或痉挛,触 之发硬。 受伤的肌肉做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的动作时,疼 痛加重。 严重拉伤时,患者在受伤当时可听到断裂声,疼 痛和肿胀明显,皮下瘀血显著。 运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肌内会出现收缩畸形。
4.注意事项

固定用的夹板的长短、宽窄要适宜,便于 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若无夹板时, 可用树枝、竹片等代用品,夹板要用绷带 或软布包垫,夹板的两端、骨突部和空隙 处要用棉花或软布填妥,防止引起压迫性 损伤。
(五)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半月形软骨板。损伤 多发生于足球、篮球、体操和田径等项目。
3.处理

急性期,主要目的是治疗急性创伤性骨膜炎, 以制动、消炎、止痛为主,若关节血肿明显者, 应在无菌条件下用粗针头抽出积血,然后用石 膏或棉花夹板加压包扎固定2~3周,同时局部 可以外敷活血、消肿、止痛的中草药。慢性期 应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首先要严格避免做重 复受伤动作,以免再次受伤,影响愈合;其次 可采用按摩、理疗、外敷中草药等。若症状严 重,肿痛明显,经常交锁妨碍体育锻炼和活动, 应手术切除受伤的整个半月板,以免引起继发 性滑膜炎和关节软骨损伤。

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运动,运动虽然对身体有益,但长期且过量的运动可以导致多种运动疾病。

既然我们不想让运动成为自己的噩梦,了解常见的运动疾病和防治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常见的运动疾病,尤其在爱好运动的人群中更为明显。

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受力过度。

肌肉拉伤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有时出现瘀血。

而肌肉拉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冰敷、止痛药和物理治疗等。

二、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在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着、弯腰、举重的情况下造成腰部疼痛的现象。

慢性腰肌劳损的表现为背部及脊柱的疼痛、僵硬和肌肉疲劳。

预防腰肌劳损和缓解腰部疼痛的方法包括:改善体位、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增加锻炼强度并注意适时休息。

三、膝关节疼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疼痛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度、膝关节受伤等问题。

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主要方法包括:休息、局部物理治疗、穿戴护具以及手术等。

四、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综合性疾病,病因复杂,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长期悬而未决的肩关节和肩部周围肌肉痛引起的。

肩周炎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肩部僵硬、运动受限等。

治疗肩周炎可采用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

五、运动性哮喘在激烈的运动之后,部分运动爱好者可能会出现运动性哮喘的症状。

运动性哮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服用支气管扩张剂、使用灵敏度调节剂、饮食调整及增加气管支气管比较安全的运动等。

总之,无论是在专业的运动场所还是在家庭自我锻炼中进行运动,我们必须注意保护自己,预防和应对运动疾病。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适度运动,万不可因运动而招致疾病。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运动爱好者更好的了解常见运动疾病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体育部

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体育部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十)——大学生常见的运动性疾病处理方法大学生因其体质差而导致运动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低血糖、运动性腹疼、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哮喘等疾病。

一、低血糖症(一)症状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机体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2.7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第二种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

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二)急救措施1、静卧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

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

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三)预防措施与饮食疗法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6~8餐。

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

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

运动中常见生理反应

运动中常见生理反应

(三)预防
合理安排训练或比赛时间,不要在饭前 过饥或刚吃完饭时进行,应在饭后半小 时以后。 注意运动的节奏和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如检查有损伤或慢性病时,应及时治疗。
五、低血糖症
正常人的血糖为80-120毫克,如低于正 常的50-60%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称为低血糖症。
(一) 原因
1、运动前(或比赛前)已处于饥饿状态, 过紧张或有病等状态。
(四)预防
1、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参加紧张的、剧烈的 运动或参加过长时间的运动,进行长时间或长 距离的运动时,中途应当适当补充写含糖、盐 的饮料。
2、有较轻症状时,应停止运动,迅速进食一 些含糖食物或饮糖水。
3、久病初愈(或未愈者)及基础差者,应避 免参加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4、有糖代谢疾患者,应及早治疗。
(三) 处理
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早期处理主要办法是调整计划,减轻负 担,注意休息。 在有症状阶段,必要时暂时停止训练, 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医疗体 育、按摩等。
恢复期的处理
病后恢复期的学习或训练,要逐渐增 加,要有应当的过程。
(四)预防
合理安排学习或训练,注意身体素质要 循序渐进地、全面系统地训练,注意饮 食,加强生活制度和自我监督,以便及 早发现问题。
2、长时间运动,消耗大量血糖,使糖代 谢机能出现紊乱疾患,运动时诱发。
(二)表现
1、 轻者感觉饥饿、疲乏、头晕、心悸、 面色苍白、出汗等。
严重者出现血糖性休克症状:神志 不清,语言含糊,四肢发抖,烦躁到昏 迷,脉搏快且弱,呼吸急促,瞳孔扩大 等。
(三)处理
轻者喝浓糖水或进食含糖类食物,平卧 保暖休息,短时间便可恢复。 重者如已昏迷,可先指压或针刺人中、 白会、涌泉、合谷等穴位,并迅速作静 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可用葡萄糖液 50~100毫升)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05-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

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近年来,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也越来越多。

同时,由于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的滞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运动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多,这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参加体育运动强度与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运动性疾病是指机体对体育运动不适应或者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机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类疾病。

表现为机体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或者受到限制的一种内在状态,引起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是机体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在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一、运动性疾病的产生的原因及预防(一)运动性疾病产生的原因1、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2、机体处于病理状态。

3、饮食过多或饥饿状态下运动。

4、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情绪焦虑。

5、身体素质较差及运动不合理。

6、营养素补充方法不合理。

7、运动环境不适合。

(二)运动性疾病预防1、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

2、加强运动性疾病的知识教育和宣传。

3、运动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4、根据体育锻炼原则,科学合理的运动。

5、根据运动环境卫生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场地。

6、遵守体育锻炼的饮食卫生原则。

7、合理安排整个运动过程的饮水。

二、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处理与预防(一)运动性晕厥在运动中,由于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时知觉丧失现象,叫做运动性晕厥。

1、征象及原因(1)征象:全身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突然晕倒、手足发凉、脉搏慢而弱、血压降低、呼吸缓慢等。

(2)原因: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使大量血液集聚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也和剧烈运动后的低血糖有关。

2、处理及预防(1)处理:应立即使患者平卧,足略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或拍击;同时用手指点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必要时给予氨水闻嗅。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害和预防方法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害和预防方法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伤害和预防方法运动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伤害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体育运动伤害,探讨其预防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享受体育锻炼并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扭伤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

它通常发生在脚踝、膝盖和手腕等关节部位。

为了预防扭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热身: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旋转脚踝、膝盖屈伸等,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减少受伤的风险。

2.佩戴保护装备:对于高风险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戴上适合的护具,如脚踝支撑、膝盖护具等,可以有效减少扭伤的发生。

二、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尤其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更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肌肉拉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在开始进行高强度运动之前,先进行适当的准备运动,逐渐将肌肉和身体调整到适应运动的状态,减少拉伤的风险。

2.做好肌肉拉伸:进行恰当的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肌肉受伤的概率。

但是要注意拉伸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反效果。

三、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疾病,但体育运动中的剧烈冲击和运动过度也可能导致关节炎的发展加快。

下面是预防关节炎的方法:1.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对于关节受损或已经有关节炎的人来说,选择低冲击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瑜伽等,可以减轻关节的负荷,减少疼痛和损伤的风险。

2.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不要过度运动,特别是在已经有关节问题的情况下。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给关节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问题,常见于高冲击力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

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核心肌群:通过锻炼核心肌群,如腹肌、腰背肌等,可以增强脊椎的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2.正确运动姿势:在进行高冲击运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避免过度扭转腰部和猛烈撞击,降低腰椎间盘受损的可能性。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三)

体育保健学--第十章--运动性疾病(三)

(二)热痉挛 1 病因与发病机理 由于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机体大量排汗使电解质大量 丢失,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痉挛。
2 临床表现 肌肉出现对称性抽搐或负重肌肉痉挛,并且血检时, 钠和氯含量降低,体温正常,意识清楚。
3 处理 1)夏天运动要注意补水、补盐(20—25g/T)。 2)对痉挛肌肉应进行按摩、局部热敷和牵引等处理。
取3个洁净的玻璃杯,患者每次排尿时,分为前、 中、后3段排尿,分别排入3个玻璃杯中,若第1 杯中为血尿,其余2杯正常,则为初血尿,提示 尿液中血来自尿道;若第1、2杯中无血尿,仅第 3杯有血尿,称为终未血尿,提示病变在后尿道、 前列腺、膀胱颈和三角区;如三杯中均有血尿, 称为全程血尿,提示病变在肾脏、输尿管,或为 膀胱内弥漫出血。
4 预防 1)夏天运动注意补水、补盐要充分。 2)要加强肌肉群的交替练习,并避免局部负荷过大。
(三)热衰竭
由于高温环境下,大量丢失体液导致循环血量不足 出现的循环衰竭症状。 1 表现: 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律不齐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手足抽搐甚至晕厥等。 2 处理: 迅速转移,脱离高温环境;口服凉盐水或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和氯化钾;物理降温,严重者送医院。 3 预防:(略)
3 肾损伤:外力作用于腰部,导致肾毛细血管 轻微损伤,出现血尿。
4 膀胱损伤:多见于男运动员,运动时,膀胱 内无尿可引起膀胱后壁与底部相互摩察使粘 膜轻微损伤。 二 表现 1 血尿的程度与运动负荷、强度有关; 2 多见于男运动员,尤以跑、跳和球类等项
目; 3 停止运动后,血尿在1-3天消失; 4 多数运动员无任何伴随症状或体征; 5 对健康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发生血管收缩和 血流滞缓,影响细胞代谢。待局部得到常温后,血管扩 张、充血且有渗出,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水 泡)。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 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

常见运动性病症急救与防护

常见运动性病症急救与防护

运动应激综合征:运动性腹痛与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原因: 1.准备活动不足; 2.精神过度紧张; 3.运动前吃的过多或过饱; 4.饥饿状态下运动; 5.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
运动应激综合征:运动性腹痛与运动性胃肠道综合征
运动性腹痛症状: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腹痛,多在右上腹; 疼痛的程度与负荷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 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可减轻疼痛;
运动应激综合征:晕厥
晕厥是一种症状,为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常导致晕倒。其发生机制是短暂脑 缺血,发生较快,随即自动恢复。有些晕厥有先兆症状,但更多的是意识丧失突然发 生,无先兆症状。晕厥发生的危险性并不是晕厥本身,而是晕厥发生刹那间摔倒所致 的外伤,如颅脑外伤、骨折等。 原因: 发病原因较多,与身体健康水平低、训练前饥饿、疲劳,以及精神过度紧张或亢奋有 关。带病参加训练或比赛,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长时 间站立或久蹲后突然站起等,也都可能导致晕厥。此外,出现晕厥可能与基础性疾病 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高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 3)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自身免疫抗体存在,逐渐破坏了本应产生 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量逐渐降低。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运动应激综合征:单纯性虚脱
处理: 卧位休息、保暖、饮用热水或电解质饮料,患者能很快恢复正常。重者应采取吸氧、 静脉输液等手段,促进恢复。
预防: 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好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运动时注意呼吸与 动作的配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证充足的营养与休息,长时间运动时,应注意 运动过程中电解质饮料的合理补充。

(完整word版)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

(完整word版)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

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江西东乡教师进修学校黄平中 331800一、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过度紧张与处理方法:预防运动员发生过度紧张是极为重要的.预防的关键是:1,做好运动员身体检查,集训前或者比赛前,应进行全面深入的体格检查。

2,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避免缺乏训练和训练不够者参加剧烈的比赛,避免患病参加比赛。

3,加强训练时的医学观察,尤其对新运动员和少儿运动员,要注意他们在训练场上的反应,及时调整运动量,不应过分追求比赛分数和成绩。

(二)运动中腹痛与处理方法:1.对因腹内或腹外疾病所致的腹痛,主要根据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2.遵守训练的科学原则;激烈运动前既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吃平时不习惯的食物;不要在饥饿状态下训练和比赛。

3.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调整呼吸与动作的节奏,必要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这些措施常常有助于缓解疼痛,若用这些方法无效,则可服用阿托品等解痉药物,当疼痛剧烈难忍时,应停止运动.(三)运动性中暑与处理方法:预防措施:1。

热季节时要安排好训练时间,避免在一天最热时进行。

每训练5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饭后要有必要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经常的医务监督.2。

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的营养和饮水。

3。

对过去有过运动性中暑者的正确评估,鉴于运动性中暑后的速率因人而异。

治疗措施:1。

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对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

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等.二、运动急救(一) 软组织损伤的初步急救和处理软组织损伤:总的来说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

开放伤损伤了皮肤和黏膜,如擦伤、撕裂伤、切伤、刺伤等;闭合伤较深,皮肤及黏膜无裂口,如肌肉挫伤,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等。

两种损伤的治疗原则不同。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根据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大致可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无特异性主诉的镜下血尿的运动员可采取边训练边检查的办 法,尽快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对运动性血尿者,除合理调整和安排负荷量外,可试用一般止 血药物。
对伴有身体机能下降的运动员可试用ATP、维生素B12加细胞色 素C等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医中药以养血凉血、清热利湿为主。方药可采用当归、白芍、 阿胶、生地、木通、栀子、丹皮、元参、紫草、鲜茅根、小蓟、 竹叶等。也可采用车前子加红糖治疗。
动员常出现月经紊乱。
四、治疗
1.早期: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量,改变 训练、活动内容,积极性休息,增加睡眠时 间。
2.后期:除上述外,暂停专项训练,调整生 活制度,保证充足睡眠,温水浴36~39℃。 按摩(镇定,恢复性按摩手法),补充能量, 适当的药物疗法,如:中药、人参、黄芪、 刺五加等滋养强壮、补气血、消除疲劳的药。 西药:VB1、B6、B12、VC、G、ATP镇静剂、 激素(男性激素)。
加重。
三 . 症状与体征
1. 皮肤、粘膜苍白,反甲(指甲凹陷)。 2. 头昏、头痛、乏力,易倦,记忆力减退,食欲差—
—N组织缺氧。 3. 运动或劳动后心悸,气促,心率快,心尖部收缩期
杂音——心脏缺氧。 4. 查血:男Hb<12g%,RBC<400万/mm3,女Hb<
10.5g%,RBC<350万/mm3。
五、预防
1. 合理安排训练,全面、循序渐进地、 节奏性等。
2. 遵守生活制度,注意劳逸结合和营 养。
3. 生病时不要参加训练和比赛,刚愈 后不宜参加大运动量训练。
4. 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第二节 过度紧张
一 概念
一时性运动负荷过大和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负担 能力而产生的急性心血管病理现象,常见于中长跑、足 球、自行车等项目中。
二.原因
1. 胃肠痉挛:钝痛、胀痛绞痛。胃痉挛——空腹锻炼,吃 喝过多,饭后立即运动。肠痉挛——吃了产气,难消化的食
物,腹部受凉,肠蛔虫刺激。
2. 肝脾淤血: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疲膜的张力。 (1)准备活动不够:开始时速度过快——心博无 力,影响下腔V的回流。 (2)呼吸节律紊乱:膈肌疲劳,失去了它对肝脏 的按摩作用,呼吸短浅腔V回流受阻。 3. 腹直肌痉挛:大量出汗后,水盐代谢失调,可 引起腹直肌痉挛。 4. 慢性腹部疾病:慢性肝炎,溃疡病,慢性阑尾 炎等,运动时病变部位受牵扯和振动。

➢ ➢ ➢ ➢

➢ ➢ ➢
急救方法
安静平卧(有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注意保暖 掐点急救穴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迅速请医生做进一步诊治
预防措施
在集训或重大比赛前应做全面体检 平时锻炼少、身体弱的人要量力而行 遵循科学训练原则
第三节 晕 厥
一 概念
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而发生的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
四. 鉴别诊断
(一)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血尿 1.肾小球肾炎
常有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征象,尿液检查除有红细胞外,还 有蛋白和管型。
2.泌尿系统感染
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等。 这些病都有血尿、脓尿和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尿液细菌培养阳性。 肾盂肾炎和肾结核常有腰痛和发热。
3.泌尿系统结石
第九节 低血糖症
一 概念
血糖低于55毫克%时,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多见于剧烈的长距
离运动项目。
• 二 发病原因
✓ 体内血糖大量消耗
✓ 中枢神经系统糖代谢的调节功能紊乱
✓ 胰岛素分泌增加
2.神经系统:不想参加训练,全身无力,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 头昏头痛,心情烦燥,易激动,多汗。
3.联合机能试验:恢复期延长,出现不良反应,心电图检查出现异 常。
4.血液检查: Hb↓、WBC↓中性增多,LBC↑。 5.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痛,腹胀,腹泻或便泌。 6.呼吸系统: 肺活量减小,最大肺通气量减小。 7.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尿中有蛋血,红C管型。 8.其他: 体重下降,运动能力和成绩下降,常合并局部劳损,女运
运动性疾病
过度训练综合症 过度紧张 晕厥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腹痛 运动性血尿 运动性蛋白尿 肌肉痉挛 低血糖症 中暑 运动性猝死
第一节 过度训练或运动综合症 ( overtraining syndrome or sports)
一. 原因和发病机理
(一)原因
1.训练、运动安排不当 2.比赛安排不当 3.患病后训练开始过早和或训练、运动量过大 4.其他原因
三、处理
1. 轻者:减低速度,深呼吸, 手压痛处。
2. 重者:停止运动,口服十滴 水或普鲁本辛,针刺或点揉内 关,足三里,大肠俞,腹直肌 痉挛者可作背伸动作,按摩腹 部,喝温开水。
四、预 防
1.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 2. 合理安排膳食,饭后不要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3. 作好准备活动,注意呼吸节律。 4. 治疗腹部各种慢性疾病。
鉴别 : 减少或停止运动训练1个月,并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铁, 看Hb是否上升。
四处 理
(一)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1. 减小运动量,必要时停止训练。 一般说来,当男运动员的血红蛋白100-120g/L,女运动员在90- 110g/L时,可边治疗边训练,但训练时要减少强度,避免长跑等耐 力性运动;
而男运动员低于100g/L,女运动员低于90g/L时,应停止大、中运 动量训练,以治疗为主。
3. 肾损伤——三级跳运动时,腰部的猛烈屈伸,可使肾受 到挤压,损伤肾内毛细血管,而引起肾出血。
4.膀胱损伤
三. 症状与体征
1. 运动后骤然出现血尿 2. 除血尿外,一般无其他症状与体征. 3. 男运动员多见,尤其以跑、跳和球类运动员多见。 4. 各项肾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和X线检查均正常。 5. 绝大多数人(95%)的血尿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 6. 血尿可在多年内反复出现,但预后一般良好。
五. 预 防
1.安排好运动量和训练强度, 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
2.膳食要富于营养,运动员每 天每公斤体重应摄入蛋白质2克, 必要时还可补充氨基酸和铁剂。 克服偏食和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使运动 训练与进食之间有一定的休息 间隔。
第五节 运动性腹痛
一概念
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
女 < 105 g/L
14岁以下 男女 < 120 g/L
二.原因及原理
1. 红细胞破坏增加
由于红细胞脆性增加,和其与管壁猛烈碰撞。(运动时,脾 收缩溶血卵磷脂——红细胞脆性增加)。
2. 蛋白质和铁质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
①食物中含量不足; ②不良的饮食习惯; ③吸收不良(慢性腹泻)。
3. 大运动量训练:使贫血原发病(如痔出血,月经过多等)
二.原因
目前对于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还未有统一 全面的答案,近年来世界上有人认为蛋白尿的出 现,其重要原因是运动时肾血管缩小,从而引起 血液流动停滞,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从而 使蛋白质在肾小球膜被滤过。
二 原因
过去一直认为运动性蛋白尿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
生理现象,对健康无妨,也不影响运动训练。近 年来国外有人对运动性蛋白尿进行了追踪观察及 肾脏检查,发现其中有40%的运动员的主观感觉较 差,同时还有某些疾病及过度疲劳的征象,因此 认为运动性蛋白尿不能传统地认为是生理性的。
一.概念
运动性贫血:指直接由运动训练所造成的贫血。
贫血 :指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
压积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
正常成人 :
Hb: 男 120-160 g/L 女 110-150 g/L
RBC : 400-550万/mm3
350-500万/mm3
我国运动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Hb: 男 < 120 g/L
二 发病原因
✓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
✓ 急性病初愈未完全康复而勉强完成剧烈运动或比赛
✓ 平时缺乏锻炼者,突然投入剧烈运动或比赛
三 症状表现
➢ 剧烈运动或比赛后立即出现症状 ➢ 头部供血不足——明显头晕、脸色苍白 ➢ 循环血量不足——全身无力、脉搏快弱、血压下降 ➢ 肺水肿——嘴唇青紫、呼吸困难、咯泡沫样血痰 ➢ 肝肿大——肝区疼痛 ➢ 严重者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
第六节 运动性血尿
一.概 念
剧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肉眼或镜下血尿而无其他异常发 现者,称为运动性血尿
二.原因与发病原理
1. 肾静脉高血——长时间跑跳时,踏地动作可使肾脏下垂, 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的角度变锐,使肾静脉压增高,从而导致红细胞渗出。 2. 肾缺氧——运动时肾脏缺血缺氧,血中乳酸上升,影响 肾小球的正常功能,使它的通透性升高,以致红细胞渗出。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理
1. 皮层和皮层下功能紊 乱
2.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 3.谷氨酰胺学说 4.氨基酸色氨酸减少学说 5.糖原学说 6.训练单调学说 7.肾素-血管紧张素学说 8.心理生物现象学说 9.细胞因子学说
三、征象
1. 循环系统:脉博一般增快,血压常升高,心悸,心前区不适, 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和陈发性心动过速,重者心脏扩大,明显 收缩期杂音和心功能不全现象,心跳,气短,浮肿。
二 发病原因 ✓ 精神和心理状态不良.(血管扩张 ) ✓ 疾跑后立即站立不动(重力性休克 ) ✓ 直立位血压过低 ✓ 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三 症状表现
晕厥前驱症状——头昏、耳鸣、眼前发 黑、恶心、出虚汗、面色苍白 晕倒时症状——知觉丧失、面色苍白、 手足发凉、脉搏慢弱、呼吸缓慢 醒后症状——头晕、软弱
• 二症状表现
➢ 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 ➢ 痉挛肌肉所涉及的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 三 处理方法
➢ 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 ➢ 揉捏痉挛的肌肉 ➢ 点按局部穴位(承山、委中、阿是穴等)
• 四 预防措施
➢ 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 ➢ 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 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 ➢ 夏季运动时,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 ➢ 疲劳或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 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冲淋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