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 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 Ⅴ期 头(肘伸展) 分离运动期 3.肘伸展位,肩前屈 30º~90º前臂能旋前、 旋后
Ⅵ期 协调运动 期
Ⅴ期动作的运动速度达 健侧2/3以上
Brunnstrom 六级评价法简便易行,在一 般临床检查中应用最多,但分级较粗,欠 敏感,在科研中较少使用。
屈肌模式/ 屈肌优势 伸肌痉挛/ 伸肌优势
偏 瘫 患 者 的 康 复 评 定
言语功能 评定
认知、心 理功能评 定
ADL评定
感觉功能 评定
疼痛评定
运动功能 评定
偏瘫 患者
环境评定
运 动 功 能 评 定
上田 敏
肌张 力 肌力
Fuglmeyer
运动功 能评定
平衡 功能
Brunn strom
ROM 协调 能力
步态
周围性瘫痪
0 1
中枢性瘫痪
Ⅰ软瘫 Ⅱ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Ⅲ
2
3
4
5 出现分离运动Ⅳ Ⅴ

内容
一、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1.姿势反射 2.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3.联合反应和联合运动* 二、偏瘫运动的评定
1.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2.上田敏评定法 3.Fugl-Meyer评定法* 4.Rivermead运动指数 5.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6.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上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神经肌接头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
周 围 性 、 中 枢 性 瘫 痪 的 区 别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 ↓
痉挛性瘫痪/硬瘫
肌张力 ↑

康复评定量表

康复评定量表
1—受损的降落伞反应;
2—正常的降落伞反应
⑶患侧的降落伞反应
同上,推患侧
同上
⑷支撑站立
0—根本不能站立;
1—需要在他人大力帮助下才能站立;
2—在他人少量帮助或象征性帮助下可以站立至少1分钟
⑸无支撑站立
0—在没有支撑下不能站立;
1—能站立但不到1分钟或超过1分钟但有点摇摇晃晃;
2—立位平衡良好,能保持平衡1分钟以上且无安全顾虑
2—用手帮助且试几次才能站起
1—起立或站稳时需要很小的帮助
0—起立时需要很多帮助
⑵独立站位
站立
请站立2分钟,不要扶持任何物体
4—能安全站立2分钟
3—能站2分钟,但需要监督
2—能独立站立30秒
1—需要试几次才能独立站30秒
0—不能独立站立30秒
⑶独立坐位
无支撑坐位,双足放在地面上
双上肢交叉,保持坐位2分钟
4—能安全转体360°,每方向转圈时间在4秒以内
3—单方向转圈在4秒以内
2—能转体360°,速度较慢
1—需要监督或语言提示
0—转体时需帮助
⑿踏台阶
站立在台阶前
请将一脚放在台阶上后放回地面,再换另一侧,双足交替中间不能停顿,每侧4次
4—能安全的站立并在20秒内完成8次踏台
3—能独立安全的完成8次,但时间超过20秒
髂腰肌
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
侧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骨远端前面
股四头肌
俯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
腘绳肌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功能。

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特定测量工具(如布氏量表)进行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药物等)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疼痛感觉等。

感觉功能的缺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感觉重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缺损可能需要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如美克派尔等)进行改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通过巴索尔量表等评估患者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等。

5、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医生可能会推荐语言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深度解析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1. 引言在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中,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

它被用来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并帮助医生和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本文将对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深度解析,探讨其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2.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概述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是由瑞典康复医学专家Signe Brunnstrom开发的。

它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模式和肢体反应,将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分为6个阶段,从无法自主运动到恢复到正常运动。

这一评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在肌肉张力、协调性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恢复情况。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法。

3.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运动功能是他们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而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则成为了医生和治疗师们评估患者康复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患者进行brunnstrom评定,医生可以更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brunnstrom评定标准也为患者提供了可量化的康复目标,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动力。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来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不可小觑。

它不仅为医生和治疗师提供了评估和监测患者康复进程的科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有希望的康复前景。

在实际康复治疗中,我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偏瘫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定标准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康复成果。

我深信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于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 总结总体来说,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一种系统的康复评定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摘要:一、偏瘫概述1.偏瘫的定义2.偏瘫的病因和症状二、康复评定在偏瘫治疗中的重要性1.康复评定的目的2.康复评定对治疗方案的影响三、偏瘫康复评定方法1.临床检查2.功能评定3.心理评定四、康复评定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结果的记录和报告2.结果与治疗方案的关联3.定期复评及调整方案五、康复评定在偏瘫患者生活中的应用1.辅助康复治疗2.家庭和社会参与3.提高生活质量正文: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偏瘫的定义和病因。

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或疾病导致大脑某一侧损伤,进而引发对侧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病症。

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运动不协调、感觉异常等。

康复评定在偏瘫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康复评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病情、功能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常用的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功能评定和心理评定。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的检查;功能评定主要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等;心理评定则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

在康复评定过程中,评定结果的处理与分析至关重要。

评定结果应被详细记录并报告给患者及其家属,以便他们了解患者的状况。

同时,评定结果应与治疗方案紧密结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康复评定还应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康复评定在偏瘫患者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评定结果可辅助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评定结果还可以为患者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康复医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康复医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康复医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目的】偏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其特点是运动模式异常。

在完全瘫痪之后,首先出现协同运动,以后又从协同运动分解为单独运动,肌张力从低到高到正常。

因此测试目的是通过肢体运动了解运动功能恢复在那一阶段。

【评定】布仑司托姆(Brunstru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MFT)。

(一)上肢:1级:无随意运动。

2级:开始出现轻微的屈曲协同动作,肩上提、外展、外旋,肘屈曲,前臂旋后。

3级:能充分进行上两项运动,也能进行伸展协同动作(肩内收、内旋时伸展,前臂旋前)。

4级:①肘屈曲位前臂能部分旋前、旋后。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90°。

③肘平向腰后旋转。

5级:①肘伸展位肩能外展90°(前臂旋前位)。

②肘伸展位肩能前屈180°。

③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6级:正常动作或稍欠灵巧,快速动作不灵活。

(二)手指:1级:无随意运动。

2级:稍出现指的联合屈曲。

3级:能充分联合屈曲,但联合伸展不能。

4级:①稍能总的伸展,但不够全范围。

②能侧方抓握。

5级:①总的伸展可达全范围,抓圆柱状物、球形物,能三指对捏。

②指伸展位能外展。

③手掌抓握。

6级:指屈曲位能外展、投球、扣解纽扣,但稍欠巧致,大体上正常。

(三)下肢:1级:无随意运动。

2级:轻度随意运动。

3级:坐位、立位时有髋、膝、足屈曲。

4级:①坐位,膝屈曲90°时可将脚向后滑动。

②坐位,足跟着地,足能背屈。

5级:①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②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足能背屈。

6级:①立位,髋能外展并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

②坐位,小腿能内旋,外旋,但伴有足内翻及足外翻。

【注意事项】中枢性运动麻痹时的肌力低下,由于下述原因,除轻度麻痹外,不能作偏瘫运动功能评价。

(一)不能进行单关节运动,只能进行如上肢数个关节联合运动的协同运动。

(二)虽尚有一定肌力,但运动徐缓,非属正常模式。

(三)因姿势不同,有时能运动或不能运动,无恒定性。

目前临床较为实用的康复评定量表简介

目前临床较为实用的康复评定量表简介

目前临床较为实用的康复评定量表简介:一、偏瘫的运动功能评定:一类是未量化的等级评定方法,如Brunnstrom法,Bobath法一类是量化的评定方法,如Fugl—Meyer量表(最常用的)1、Brunnstrom评定法:瑞典物理治疗师Brunnstrom于20世纪中叶对大量的偏瘫患者进行了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偏瘫的恢复过程几乎是定型的连续过程,对大多数中风患者可以反映出运动功能恢复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的恢复6阶段理论,该理论的出现对如上田敏法及Fugl—Meyer评定法等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据此理论设计了偏瘫功能恢复的评价标准:I期:无肌肉收缩,患侧肌肉呈迟缓状态,肌张力消失。

II期:出现肌张力,痉挛和联合反应,患者试图主动活动时出现不伴有关节活动的微弱肌收缩III期:患者可随意引起不同程度的共同运动或其组成成分,痉挛逐渐加重,达到病程中的极值IV期:共同运动模式开始被打破,出现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分离运动,痉挛逐渐减轻,V期:分离运动进一步改善,可以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痉挛减轻更为明显。

VI期:接近正常或基本正常。

该理论不仅是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的依据,也是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基础。

Brunnstrom评定法的优点:内容精简,省时,易为患者接受,也易为同行所重复。

比较适合于神经内科,外科查房及对门诊患者的评价。

但该评定法又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其为等级评价,所以敏感性差,常出现患者功能恢复,而功能级别却无变化的现象,但可用于此法对中风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行评定。

修订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2、Fugl—Meyer评定法:瑞典学者Fugl—Meyer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定法,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评测。

大量的应用研究显示,Fugl—Meyer评定法敏感,可靠,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评价方法。

但评测费时。

通常使用简化评测表。

Fugl—Meyer量化评定法的全称为躯体功能评定,是目前较公认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

偏瘫功能评定范文

偏瘫功能评定范文

偏瘫功能评定范文偏瘫是指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运动功能受损,在临床上常见于中风或脑血管意外等导致的脑血管疾病。

偏瘫功能评定是指对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协调性、感觉和功能状态进行综合性评估,以了解患者各项功能的受损程度以及康复潜力的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偏瘫功能评定的内容。

1.肌力评定肌力评定主要是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常用的方法有手动肌力评定(MMT)和负重评定(NGT)。

手动肌力评定通过医务人员手动提供肌肉抵抗力来进行,依据力量的大小进行分级评定。

常见的分级有0-5级,0级表示完全没有肌肉收缩,5级表示肌肉强度正常。

而负重评定则利用负重设备来评估患者肌肉的负重能力。

2.肌张力评定肌张力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张力状态,即肌肉的紧张度。

常用的评定方法包括抵抗运动、弹性评定、抓握和松弛等。

其中,抵抗运动是通过医务人员手动向患者提供力的方向进行,以评估患者的肌肉紧张度。

弹性评定则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肌肉进行拉伸,评估肌肉弹性的程度。

3.协调性评定协调性评定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协调运动能力。

常见的评定方法有握力评定、倒地反射、抓握和身体平衡等。

握力评定用于评估患者手指握力的强度,以了解患者的手指协调能力。

倒地反射评定则用于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通过观察患者在玻璃杯踢到过程中的平衡情况来进行评定。

4.感觉评定感觉评定用于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状态,包括触觉、痛觉、温觉、震动觉和深触觉等。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麦克尼尔评定法、杜尔评定法和陈氏评定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患者一些特定区域进行刺激,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感觉功能的完整性。

5.功能状态评定功能状态评定主要用于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状态,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康复潜力。

常见的评定方法包括Barthel指数评定法和FIM评定法。

Barthel指标评定法通过评估患者在排尿、排便、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中需要别人的帮助程度,从而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而FIM评定法则是通过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状态,包括床位活动、移动、康复训练等,来评估患者的康复潜力。

偏瘫病人的评定

偏瘫病人的评定

步态分析
基本概念 步行周期(gait cycle):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 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重新着地,为一个 步行周期。 站立相(stance phase):步行时,一腿的足跟着 地到该腿的脚尖离地的时期,为站立相,又称支撑 相。 摆动相(swing phase):步行时,一腿的脚尖离地 到该腿的足跟着地的时期,为摆动相。
分级 I级(静态平衡)
在没有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 自己的能力维持平衡,但此时的自己的躯体 活动将破坏平衡。
平衡评定4
II级(自动动态平衡) 在没有外界的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相当 的躯体活动,并维持平衡。
III级 (他动动态平衡) 在外界一定的干扰(不一定与正常人一样) 下可以维持躯体平衡。
手 I级 弛缓,无随意运动 II级 稍出现手指屈曲 III级 能全指屈曲,但不能伸展 IV级 能侧捏,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小范围伸展 V级 能杯状抓握,但不熟练,手指能大范围伸展 VI级 能进行各种抓握,手指能全范围伸展,
可进行单个手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耐力 肌耐力 体耐力 失语评定 心理评定
偏瘫病人的评定
林海丹
康复评定1
定义: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 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定,作出 康复诊断,制定康复计划,对治疗结果及随 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康复评定2
Assessment Evaluation Assessment vs Evaluation
康复评定3-作用
检查主要内容:浅感觉和深感觉 原则:左右对比;上下对比;内外对比;先
感觉正常区域,后感觉障碍区域;少重复
感觉3
28皮节浅感觉关键点

偏瘫平衡评定的三级评定标准

偏瘫平衡评定的三级评定标准

偏瘫平衡评定通常采用三级评定标准,具体如下:
1. 一级评定:完全丧失平衡能力。

患者无法自主站立、行走或保持身体的平衡,需要完全依赖他人提供支持和协助。

在进行平衡测试时,患者无法完成任何要求平衡的动作。

2. 二级评定:部分丧失平衡能力。

患者在站立、行走或保持身体平衡时存在明显困难,但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协助实现平衡。

在进行平衡测试时,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步行器)或者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要求平衡的动作。

3. 三级评定:基本保持平衡能力。

患者在站立、行走或保持身体平衡时有一定的困难,但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中需要平衡的动作。

在进行平衡测试时,患者能够完成绝大多数要求平衡的动作,并且不需要倚靠辅助工具或他人的帮助。

这些评定标准用于对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定量评估,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1。

偏瘫评定量表治疗前后评估

偏瘫评定量表治疗前后评估

偏瘫评定量表治疗前后评估篇一:偏瘫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Upper Extremity)是一种常用于评估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程度的工具。

该评定量表包含了一系列任务,涵盖了上肢的运动、协调、感觉和力量等方面。

治疗前后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在偏瘫治疗前的评估中,医生和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试和神经系统评估等,以确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受损程度。

然后,根据Fugl-Meyer量表的要求,患者会被要求进行一系列的上肢任务,如握拳、抓取物体、上举等。

根据患者的表现,医生和治疗师会给出相应的评分,从而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状态。

治疗期间,患者通常会接受多种康复治疗手段,如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康复器械的使用等。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

治疗后的评估是在一定的治疗周期后进行的。

通过与治疗前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治疗后的评估可能包括重复一系列的上肢任务,以及重新检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神经系统功能等。

根据治疗后的评估结果,医生和治疗师可以了解治疗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延长治疗周期。

偏瘫评定量表治疗前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程度。

通过定期的评估,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精准的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篇二:偏瘫评定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偏瘫患者康复进展的工具。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导致身体的一侧肢体失去力量和运动功能。

使用偏瘫评定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指导。

治疗前的评估是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的潜力。

偏瘫评定量表通常包括多个项目,如肌力、协调性、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及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及标准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 无肌张力的增加I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I+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II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范围,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III 肌张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水试管。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
答: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包含以下方面:
1. 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

2. 感觉功能评定:检查患者是否有感觉障碍,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3.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判断力等。

4. 言语功能评定:检查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等。

5. 吞咽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和是否存在吞咽障碍,以避免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需求和社交能力等,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的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8. 并发症评估: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肩关节半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案例分析)

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案例分析)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年,血压最高160/90mmHg, 现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否认结核肝 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2016-12-24曙光医院)头颅MRI示右侧额 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大面积急性脑梗塞,提示右 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
19
三、评定
偏瘫患者康复评定 (案例分析)
概念
评定是把握患者所持症状和障碍,对情报进行 分析,设定治疗方针,对治疗结果进行确认, 对患者的将来进行预测的过程。
目的
把握患者的整体性 治疗计划的参考 帮助设定目标
3
评定过程
收集情报(搜集) 分析和整理 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4
有关评定的要点
38
五、治疗目标
近期目标:
1.维持扩大ROM。 2.提高上肢肌肉力量,促进上肢分离运动。 3.提高患侧下肢负重及步行控制能力。
远期目标:
ü 1.提高步行效率,室内外稳定、协调行走 。 ü 2.回归家庭、社会 。
39
六、治疗计划
近期计划:
1.主被动ROM,关节松动术。 2.上肢诱发肌力训练,抗重力训练,肩肘控制能力训练。 3.下肢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 远期计划: 1.下肢控制力训练,步态训练,步行速度训练,平衡协
动态步态内容观察要点步行周期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步行节律节奏是否匀称速率是否合理疼痛是否干扰步行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碍的关系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肩臂塌陷或抬高前后退缩肩活动度降低躯干前屈或侧屈扭转摆动过度或不足骨盆前后倾斜左右抬高旋转或扭转膝关节摆动相是否可屈曲支撑相是否可伸直关节是否稳定踝关节是否可背屈和蹠屈是否下垂内翻外翻关节是否稳定足是否为足着地跟是否为足趾离地是否稳定足接触面足是否全部着地两足间距是否合理是否稳定35?视频?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坐站?正面步行?侧面步行?背面步行36正面及后面观

康复评定:偏瘫评定

康复评定:偏瘫评定

90°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痉挛基本消失,运动协调近于正常,动作的运动速度达健侧2/3;
Brunnstrom运动分期
分期 Ⅰ Ⅱ Ⅲ Ⅳ Ⅴ

手 无任何运动; 仅出现极细微屈伸; 能全指屈曲,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有时由反射引起伸展;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 不等。 能进行各种抓握,全范围伸直,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踝(背屈、柘屈)
指(屈、伸)
趾(内、外翻)
前臂(旋前、后)
偏瘫手功能评定
实用手(functional hand):指虽然上肢和手有功能障碍,但患手单独或与另一只手配 合,保持着实用的功能。 辅助手(assistive hand):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患手的功能不充分,但保持 着辅助另一只手的能力。 废用手(nonfunctional hand):指因存在上肢和手的功能障碍,使患手丧失了单独或 辅助另一只手的功能。
0分表示完全不能执行
50~80 明显运动残损
1分表示部分不能执行
85~95 中度运动残损
2分完全执行
96~99 轻度运动残损
Fugl-Meyer 评定法
感觉:总分24;
平衡:总分14;
关节活动度/疼痛:总分88(运动44/疼痛44);
肩(屈、外展、外旋、内旋) 髋(同左)
肘(屈、伸)
膝(屈、伸)
腕(屈、伸)
偏瘫手功能评定
2.偏瘫患者实用手、辅助手和废用手的评定方法之二
患者按规定逐项完成以下5个动作: ①健手在患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②用患手在空中拿住钱包,健手从钱包中取出硬币,包括拉开、合上拉链; ③用患手把伞在空中垂直支撑10秒钟以上; ④患手用未经改造的大剪指甲刀(长约10厘米)剪健手指甲; ⑤用患手系健侧衬衫袖口的钮扣。

偏瘫运动功能的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的评定偏瘫是指中枢神经系病变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伴有对侧一侧神经反射亢进、病理反射与舞蹈样动作等。

运动功能评定是评估偏瘫患者运动康复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评价康复效果。

以下是关于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详细介绍。

一、常用的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量表1. Fugl-Meyer评定(FMA):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评定量表,包括肌力、运动协调、肌张力和功能活动等评估项目,通过观察患者在各个项目上的表现,综合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

2. Brunnstrom运动阶段评定:根据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共分为6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如手指灵活性、手臂过程性动作、肩部前部上升动作等。

3.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肌力评级量表(MRC):该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肢体肌力,根据肌肉收缩的能力和活动范围,将肌力分为6个等级,从0级表示无运动功能到5级表示正常肌力。

4. Ashworth肌张力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肌张力,通过手动检查患者肌肉的抵抗程度,将肌张力分为0级表示无肌张力到4级表示非常明显的抵抗。

上述评定量表可以结合使用,互相补充,以获取更全面的运动功能评估结果。

二、偏瘫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与步骤1.视觉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对称性、动作协调性、肢体活动范围等来评估运动功能的损伤程度。

2.肌力评定:使用MRC量表评估患者的肌力,根据手动检查患者受损肢体的主要肌肉群的收缩能力和活动范围,将其分级。

3. 肌张力评定:使用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估患者的肌张力,手动检查患者萎缩肢体的主要肌肉群,评估其肌张力的程度。

4. 动作评定:使用FMA和Brunnstrom量表评估患者的动作协调性和功能活动。

观察患者的手指活动、手臂、肩膀和腿部的动作,评估其运动协调程度和能力。

5.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握笔、握取物品、抓取食物等,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程度。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与实用标准化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内容与实用标准化

偏瘫病人康复评定表评定容与标准华西医院康复科一、身体结构与功能(一)填写部分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语言:正常 Broca失语 Wernick失语混合性失语构音障碍全哑听觉:正常减退耳聋患侧忽略:有无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动:无辅助使用拐杖、助行器等不可走动:坐轮椅卧床(二)表格部分1.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级别痉挛程度0 无肌力的增加I 肌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I+肌力轻度增加:在ROM<50%围出现突然卡住,或呈现最小的阻力II 肌力较明显地增加:在>50%ROM围,肌力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III 肌力严重增高:全ROM被动运动困难IV 僵硬;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2.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

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的温水试管。

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及肌力

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及肌力
齐市中医院康复科南
偏瘫康复评定Brunnstrom
姓名 性Hale Waihona Puke 年龄 住院号 评定者阶段
上肢

下肢
I迟缓期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II联合反应期
仅出现联合反应的模式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III共同运动初期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可作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和站位上,有屈髋、膝、踝的协同性屈曲
Ⅴ级
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总结
IV共同运动期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1.肩0o,肘屈90o,前臂可旋前旋后2.在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o3.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伸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在坐位上,可屈膝90o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背屈踝
V分离运动初期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1.肘伸直的肩可外展90o2.在肘伸直,肩前屈30o-90o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总结
肌力的分级
0级
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
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
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
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
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
握,手指可集团伸展,
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患腿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踵放在向前迈一小步的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 作者:
———————————————————————————————— 日期:

偏瘫患者常用康复评定
1.肌张力
1)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2)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主要包括:体位摆放及床上训练,坐位训练,引导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引导分离运动,行走训练,日常生活练习。
3)对它的理解:评定作用比它的技术更常用;既可以做评定标准,也可以是治疗方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六级分期评定表
Brunnstrom运动恢复阶段的特点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Brunnstrom技术
1)是由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各个不同阶段,提出了“恢复六阶段”理论:即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此疗法利用各种运动模式诱发运动反应,再从异常运动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达到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
②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1.坐位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背屈
2.坐位,髋内旋
3.立位,踝背屈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
3.脊髓损伤的评定
1)损伤类型:
①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法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③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3)评定标准:
①损伤程度的评定:完全与不完全损伤的分级ASIA分级
A完全损伤:S4~S5无感觉与运动功能。
B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包括S4~S5的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2)确定脊髓损伤水平
①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阶段
上肢

下肢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弛缓,无任何运动

开始出现痉挛及共同运
动模式
仅有细微的手指屈曲
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

屈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伸肌异常运动模式达到高峰

异常运动开始减弱,可做
以下活动:
1.肩0°,肘屈曲90°时,前臂旋前、旋后;
2.肘伸直时,肩前屈90°;
C7肘伸肌(肱三头肌)
C8中指末节指屈肌(指伸屈肌)
T1小指外展肌
L2髋屈肌(髂腰肌)
L3膝伸肌(股四头肌)
C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3级。
D不完全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3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②针对不完全损伤的评定
运动功能:运动关健肌
C4隔肌
C5肘屈肌(肱二头肌各肱桡肌)
C6腕伸肌(腕桡侧伸肌长及短头)
②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3.手背可触及腰后部;
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围伸展
1.坐位时可屈膝90°
以上,使脚向后滑动
2.坐位时膝手
下肢

出现分离运动:
1.肘伸直,肩外展90°;
2.肘伸直,肩屈曲30°-
90°,前臂旋前、旋后;
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臂可上举过头
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体,手指可一起伸开,但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