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 简历

合集下载

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1891~1946)现代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原名文□,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

安徽歙县人。

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十六)出生于一个依靠教书谋生的清寒之家。

早年入县教会学堂学习。

1916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

1914年赴美留学,研究教育,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1916年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

1920年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宣传平民教育,提倡教育救国。

后又认为中国教育的出路是办乡村教育,于1927年3月和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合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8年改名晓庄学校)。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反对闭门读书,政治上不过问师生的政治信仰。

晓庄学校内以中共为主体的进步力量占很大优势,国民党当局即以此为借口,于1930年4月封闭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逃亡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回到上海,继续从事教育活动。

1932年在沪郊创办山海工学团。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参加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上海各界救国会,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他还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先后周游亚、非、欧、美二十八国,宣传抗日救国,并向华侨开展募捐活动,支援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夏回国,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次年又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由于他政治上倾向进步,故不断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刁难打击。

1945年春,陶行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中央常委兼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投身于反独裁反内战运动。

1946年4月回到上海,因过度劳累,7月25日突发脑溢血去世。

生平著作很多,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诗歌集》、《普及教育》等。

陶行知

陶行知

• 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
主的斗争。 • • 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 脑溢血不幸逝世。 8月1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即教育 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离开起教育的作用”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所以陶行知主张学生要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 的好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之教学做合一
•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有很强 的针对性的,他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 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它针对注入式的“教授 法”,只注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 意教师的教,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先生的 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要把教 与学与实际的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教学 方法的改革中是有巨大意义的。
生活教育理论之生活即教育
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 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 正的教育。” •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是有高度的 一致的。 • 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 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 •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之教学做合一
• 3、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在做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 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 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 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 来学,方是实学。” (1)做是因为“行是知之始”; (2)做的含义是“在劳力上劳心” ,手脑联 盟;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关于 "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人物简介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本名文濬,安徽省歙县人。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生平1891年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

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陶行知的资料,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的资料,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的资料,陶行知简介陶行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但在中国有名,在世界也很有名气,他是世界级的人物,日本友人斋藤秋男说,“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我是一个日本知识分子,战争使我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不知该怎么生活,该走怎样的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了鼓舞,明确了人生的真谛,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都应该学习他。

”我想,实在是没有诺贝尔教育奖,如果有,陶行知绝对是获奖者,因为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人象他那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身心地投入整个民族的普及教育运动且取得辉煌的成就。

陶行知先生是一个革命家。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床头写下“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贡献来”的豪言壮语。

他热情拥护辛亥革命,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积极组织和参加爱国演说会,宣传辛亥革命,并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黄兴积极募捐,解决财政困难。

他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在南京召开的声援北京“五四”运动大会上,他痛斥卖国贼,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九一八”事变后他一直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他反对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多次通辑,是蒋介石暗杀的对象之一。

他是一个理论家,陶行知全集合起来一米多高。

他是一个教育家。

毛泽东同志说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宋庆龄说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说“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

他是一个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大众化,如:“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24748,小坟葬伟大”,“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他是一个外交家。

他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6个国家和地区,历时两年多,行程十万八千公里宣传抗日,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他是一个演说家,他是一个书法家,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是一个文学家。

梁漱溟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想到我亲切结识的盖世人物而衷心折服者不外三人,而陶先生实居其一,其他二人便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生平简介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 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 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 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 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 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 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 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 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 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主要生平
陶行知,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 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陶行知手迹(1930年夏)
[2]
祖籍浙江绍兴,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 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受辛 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 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与胡适同 乡又同学。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 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 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 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 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 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 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 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 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 尔(印度诗人、哲学执委和常委。 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 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 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 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 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 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 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 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被广泛认同和传承,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伟大先驱”。

陶行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从小家境贫寒,但他非常聪明好学。

他的家乡教育非常有名,所以他先后在私塾和公立学校接受了优质的基础教育。

1910年,他考入南开大学外语系学习,后又在英国、美国和法国深造,并成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教授和校长。

从陶行知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人格,让人们有成为人的自由,有成为真正有用的人的机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爱、实践、自由和平等”。

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原则是爱,而教学的最高理念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知识,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他主张个性教育,即因材施教,以发扬个人的特殊能力和潜在才华为目标,在非强制性、非标准化的教育环境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发挥才华,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陶行知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宽松、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人。

陶行知还十分重视语言教育。

他认为,语言是思维和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对方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为此,他主张用母语教育,尽量避免外国语言对于母语的干扰,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逐渐与本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他还强调,学习语言必须注重实践,注重实际应用,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陶行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精通多种语言,还会写诗、作曲、绘画等多种艺术,同时还热心公益事业。

他曾经创建了多个学校和教育组织,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并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

他曾经翻译过好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在翻译领域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陶行知的资料

陶行知的资料

陶行知的资料
陶行知(1891—1951),原名陶永安,字行知,浙江宁波人。

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

曾任南开大学校长,东华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人之一。

毕业于上海苏州洋学堂,191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上海中央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师从郭沫若。

陶行知坚持“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主张“求知”和“求学”,全力倡导文化复兴活动。

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思想分析能力,在社会改革、现代化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陶行知所读书多集中在古代文化思想类,又特别喜欢儒家文化思想。

他曾撰写出多部重要的传世著作,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一书在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陶行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他强调“求真”和“求实”,尽可能地把旧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弘扬民族文化,提倡以文化复兴手段改善国家社会制度。

陶行知的散文作品集《山水集》被评为“民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

后人因而钦佩陶行知,以“先知”之誉称誉他,号称“陶行知、鲁迅、茅盾三大先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爱情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8、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

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2、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字子行,男,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教育家中华之光”。

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成长在古老的文化底蕴中,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文化熏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在15岁时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才华在学校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并因其出众的教学能力被任命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系主任。

在教学工作中,陶行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教育的落后和束缚。

他不满于教育的传统模式,认为应该打破僵化的教育方式,将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而非严厉的指挥者。

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学上,他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1938年,他担任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长,提出了“播种幼苗,借助农田”的办学理念。

他力求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以推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他还积极投入到新华社及青年报的创办工作中,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青年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行知的学术思想深受孔子思想和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创新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和精神状况。

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他著有《新青年与教育》、《论教育》等多部重要著作。

他的思想和理论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曾担任国民政府提倡的整新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行知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大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激励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陶行知介绍300字

陶行知介绍300字

陶行知介绍300字
陶行知(1891年12月26日-1946年7月5日),字云间,号青云子,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

陶行知早年求学于日本,后留学美国。

他深受西方文明的熏陶,特别是受到美国教育理念的影响。

回国后,他投身中国教育事业,提倡新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创办了多所学校,提倡实用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实践中,还表现在他的著作中。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实验学校之我见》,该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反对机械教育,强调个性发展,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相长”等理念。

除了教育事业,陶行知还涉足军事领域。

他参与过北伐战争,担任过军政要职。

在战乱中,他依然秉持着人道主义的信仰,关心士兵的生活和教育。

他的军事生涯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陶行知因其杰出的教育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你了解这位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的教育家陶行知吗?如果你对这个人了解的话,可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哟,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这个人吧!个人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人物贡献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人物评价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陶行知

陶行知
陶 行 知
陶行知生平
平民教育事业。安徽省 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 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 信》等。 他6岁开蒙。8岁到万安镇经馆伴读, 11岁回到黄潭源自学。15岁进入崇一堂 学校读书。18岁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就读。23岁 考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攻读市政。 1917年9 月应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 校教员,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教育 生涯。
陶行知联合北大教授朱经 农编写了《平民千字课》。 他与朱其慧、袁观澜、晏阳初、 王伯秋等人一起邀请各省代表成立了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自 此,一个由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 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兴起。
陶行知以中华教育改进社
的名义起草了《改造全国
乡村教育的宣言书》,在这一宏伟宣言的倡 导之下晓庄师范诞生了。
谢谢您的观看
测控三班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 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 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 量教育实践。创新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各个部分。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 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 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 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 境; 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930年,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以及桂 系军阀发动中原大战,由于陶行知和冯玉祥 交情甚深,蒋介石疑心陶行知的晓庄是他的 反对者,再加上晓庄的确存在具有革命倾向 的热血青年。蒋介石悍然于4月8日下达了关 闭晓庄的密令,并通缉陶行知。陶行知被迫 离开凝聚着他一生心血的晓庄,避走日本, 以逃脱国民党政府的迫害。
晓庄师范很快在全国声名远播。1927年10月, 蔡元培等来学校参观,他高度肯定了晓庄的事业 对改造中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不仅如此,晓庄甚至引起了世界的注意。美 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博士专程来参观晓庄。他把 参观过程拍成纪录片,在和陶行知交流后,他盛 赞说:“在我这次参观考察后,觉得你的学校办 得很好。今后无论我走到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我 都要说中国南京有一个晓庄学校,办得很好。它 是代表世界教育的一道曙光。!”

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
一、简介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二、童年趣事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方法是有的。

”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

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

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的简介

陶行知的简介

陶行知的简介陶行知(1891-1958),中国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他被尊为“中国教育家”。

他是中国教育、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和商业部门改革的先鋒,他也曾在过去几十年里影响中国社会。

一、个人背景陶行知是江苏宜兴(Yixing)人,1901年出生在一个中等收入的小乡村家庭,1910年考取进入上海西南政法学堂(Puyi),这里的人则引起他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他还接受了很多美国早期新教派的思想。

二、人生经历陶行知曾担任过上海的新民主主义者的领袖,当时他是中国社会学会的会长。

1923年,他到日本留学,专攻福楼拜,社会学和戏剧,学习社会民主思想以及日本知识文化。

回到中国后,为留学团担任副团长,参加了改造中国教育。

三、其贡献①教育改革陶行知将很多早期的美国文教思想引进中国,改革了中国的教育制度,提倡革新教育理念。

陶行知认为只有有效的教育改革才能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他还持续支持他所创办的《学术新思维》(Shidexinxi)小报来推进全国教育改革进程。

②早期社会主义运动1914年,陶行知在上海以主事身份同刘少奇、周恩来等共同创办了《新民主主义》(Xinmin Zhuyi),下文书籍《新民主主义刚哪》(Xinminzhuyi Gangna),这个杂志将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引入中国,他的作品也是影响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的重要贡献者。

③商业部门改革陶行知担任了近50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商业部长,领导了许多商业改革:规定商业工作室的营业条件,规范商品交易环节;规章商业术语,推动票据制度的发展……都是陶行知的贡献,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四、其作品陶行知在《新民主主义刚哪》中写下了优秀的作品《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论述了无限制的民主,参加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还参与了中国新文学研究,撰写了一本名为《新文学研究》和《社会科学思想》的书籍,在教育事业上他还写下了《当代教育实验研究》《当代中国教育报告》等。

五、总结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思想对中国的新时代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改变了中国教育体系、展开早期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改革商业部门,其作品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

介绍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陶行知,字行知,号桃李洞主,清末民初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与张伯苓合称“陶张派”,其中陶行知更是中国一届又一届政治家及思想家所认可及尊敬的杰出人物,时也是早已消失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军人物。

陶行知于186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

其祖宗是山东淄博财富的地主,自他的父亲仕宦出身的家庭,给他提供了完善的教育环境。

他就读于济南应用学校,曾就读北大、清华大学,并后继而去日本留学,在京都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陶行知出身于家庭传统文化,吸收西方和日本的思想,利用丰富的经验,把三者融合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化和实践中国教育的中心人物。

他一直集中力量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立人之本,育贤之道”的教育观,强调以培养学生的人格来改善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发起“健康中国派”,向传统文化反抗。

他推行“全民教育”理念,力图改善当时的封建教育体系,在教育课程上言出必行,更以其著名的《尽可能选择》,深受中国学生的仰望。

陶行知在政治上的理念也是他的倡导多样化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和平改革,反对暴力革命,以求政治的和谐;反对奴隶制,希望阶级的和谐与革新;倡导宽容,反对种族主义、宗教偏见和政治歧视,倡言追求建立自由、民主、公平的新社会。

1899年,陶行知去世,终年38岁,至今他在教育、文学和政治上的思想仍是一代代中国人所崇敬的,他的思想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象征人物”,也是中国走过“传统”到“近代”的改革过渡的重要缔造者。

时至今日,陶行知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他的作品和思想仍然被研究、被传颂,他的名字也被用在政治宣言、教育促进中。

陶行知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将继续将他的思想传播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先声。

陶行知

陶行知

一、陶行知生平介绍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后改知行, 又改行知,为何改知行,因为在生活实践中, 他认为知识离不开实践,所以改为知行,后 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 哲学论认为“实践出真知,后来他就改名行 知。

陶行知其他名言警句: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 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陶行知(1891-1946) )
中国伟大的 人民教育家
捧着一颗心来,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不带半根草去。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 年秋回国, 年秋回国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 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与他人 年 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 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 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 年 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 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 主张采用“ 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 先生制” 实行“即知即传” 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 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 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 年出版《 年出版 生活教育》半月刊。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著有《陶行知全集》 六卷) 普及教育》 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 集等。 集等。

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后改知行、行知,安徽省歙县人。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

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

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

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

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_优美段落素材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_优美段落素材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xx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爱情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8、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

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2、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13、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简

陶行知-最后一百天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

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

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
陶行知的身影。

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

陶行知大声呼吁:“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6月25日,陶行知在国际饭店代表54个人民团体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上,要求美军立即撤退。

6月29日,陶行知与郭沫若、沈钧儒等发起《致美国人民书》。

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

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逝世后,周恩来同志向党中央发出电报,指出“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
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会维克。

”8月11日,陶行知的灵柩由全国五十三个人民团体公葬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

陶行知-著作列表
陶行知-评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

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
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

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古代的孔子开私学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

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

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

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简介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

……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华莱士《纪念陶行知博士》
“……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苦人民办夜校和各种中心。

他开展’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这样连锁下去,对于1927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
就好像一个政治的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用的现成的学校制,陶行知发现中国的普通群众只能就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和车间所在地受教育;在哪里聚居,就在哪里学习。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使他成为极不寻常的同情于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