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案例之一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合集下载

金融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金融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从操作风险角度看日本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案引言大和银行是日本大商业银行之一,为日本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公认为唯一一家除提供银行服务外,亦设有信托银行业务的城市银行。

本案例的研究讨论目的是借鉴商业银行由于内控不利导致银行蒙受巨额损失的教训,加强对银行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银行由于内控不利,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仍然触目惊心。

借鉴日本大和银行内控不利导致巨额损失的教训,对于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十分有益。

一、大和银行亏损案的概述(一)大和银行的简介大和银行创立于1918年3月15日,是全日本第5大的银行集团。

前身是大阪野村银行,总行设在大阪。

大和银行是日本城市银行中唯一兼营信托业务的银行。

除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经营货币信托、土地信托和养老金信托等金融业务。

该行主要立足点在大阪地区,加上关东地区及海外,共设有分支机构240多个。

1999年3月31日该行的资本金为70.67亿美元,资产总额1195.67亿美元,在世界大银行中分别排列第54位和第74位。

(二)关键人物井口俊英的简介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交易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在12年的违规交易中给其公司造成了11亿美元的亏损,为公司资产的1/7。

1996年12月16日,他被纽约地方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及两百万美金的罚金。

(三)巨额亏损的经历井口俊英由于工作出色,得到总行赏识,后来被提升为副行长,既负责证券交易又负责资金清算。

1984年,井口俊英在作美国国债交易时出现了第一笔亏损,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被他隐瞒下来。

他私下买掉了大和银行持有的债券弥补了亏损,并伪造了大和银行债券保管行——美国信浮银行签发的对账单。

在截止1995年的11年期间,他进行的这种假账多达3万次,导致银行亏损总额高达11亿美元(1100亿日元)。

投资学作业魔鬼交易员大和银行案例与启示知识讲稿

投资学作业魔鬼交易员大和银行案例与启示知识讲稿

h
7
h
8
h
9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
流动性风 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h
10
其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
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有由于内部控制 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这 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 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如银 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 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 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 损害。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 法案》获得总统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 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 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 制度走向终结。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 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
h
13
目前,中国也是实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 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 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 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实 际上更加集中了。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是发展的大趋 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在这种 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证 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 服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 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 的改革,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
h
11
•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大 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 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 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 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 和银行事件中吸取教训。

大和银行事件透析

大和银行事件透析

作者: 谢均乐
作者机构: 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
出版物刊名: 南方金融
页码: 4-5页
主题词: 大和;大藏省;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美国金融;金融机构;证券交易;银行不良资产;日本银行体系
摘要: <正>继日本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兵库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之后,1995年9月26日大和银行(DaiwaBank)发布消息说,该行纽约分行对证券交易管理不善招致11亿美元的损失,这一消息披露后即刻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震动.就在大和银行决定通过使用营业收入和出售证券等方式弥补交易损失以尽快平息风波之时,11月2日美国宣布制裁大和银行,勒令大和银行撤出美国并以24项罪名指控大和,还可能对大和银行处以巨额罚款.本文试图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作一个深入分析.一、大和银行概况大和银行成立于1918年,1994—95年财政年度末(3月31日)总资产约27万亿日元,总存款总额13万亿日元,资本金7680亿日元,是日本11家城市银行中唯一允许经营信托业务的商业银行,在世界排第19位,在国内民间银行中排第7位.国内分支机构185个,海外有25个分行,职员人数约960O人.大和银行1995年财政年度利润为16亿日元,资产收益率(ROA)为O.01%,资本回报率(ROE)为O.26%.。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问题分析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问题分析

启示
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健的运行对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市场环境愈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却又越是充满着潜在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细节问题,某一个人的不审慎行为或越权违规行为甚至就会搞垮一家久负盛名的大银行,可见,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已成为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内部控制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 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衡机制,以切实有效的防范风险,保证商业银行正常有序地运作,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健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银行业的共同课题,更是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使命,
大和银行决定暂时隐瞒这一情况,1995年7月27日,即在接到坦白信的第3天,大和银行出售了500亿日元的优先股票,其目的在于趁市场不知情时卖个好价钱,又过了两个月,它才在9月18日和19日分别通告了日本大藏省和美国纽约储备银行,纽约地方法院9月26日决定收审井口俊英,并以伪造证据和银行欺诈罪对他进行起诉,与此同时,美、日两国金融监管机构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
后果
出乎人们的预料,大和银行所得到的惩罚是异乎寻常的沉重,1995年11月2日,美国联邦及纽约等六个州的银行监管机构决定把该行在美国的18家机构全部驱除出去,并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监管机构对一家外国大银行所能采取的最严厉的惩罚措施,随后,大和银行不得不变卖了在美国的130亿美元资产,并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国际业务,这对一家日本大银行来讲,是一种近乎羞辱性的结局,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问题分析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案例大鳄栽过的跟头1.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1995年3月,业务员李森投资日经25期货指数失利。

合计损失达13亿美元,相当于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2.德国MGRM集团期货投资案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

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的资产。

3.美国橘郡破产事件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

4.日本大和银行债券投资案1995年9月,因为交易员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相当于大和银行1/7的资产。

德国MG集团石油事件潜在风险——从规避风险到制造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是应了市场对于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然而,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诞生的是其基因中携带的高风险性中航油事件是一起纯粹的金融投机事件。

有人把事件的根源归咎于目前愈发繁荣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出现是应了市场对于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

如果真要追究责任的话,进入操作阶段,不考虑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的不恰当操作手段才是最终导致风险出现的源头。

同时,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作为中航油的母公司,可以从德国MG集团吸取经验,同样是处理子公司的亏损问题,德国MG集团在对待美国子公司MGRM金融投机的问题上表现出的较强硬态度值得借鉴。

与前两起事件不同,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败本质上不是由于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实际上,这是一起本意为规避风险最终却制造了风险的事件。

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更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在起到规避风险作用的同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同时,促生了学界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中规避风险问题的讨论。

1992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是日本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和银行的问题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机构改革迟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分析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内部管理不善
大和银行长期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高管决策失误、监控失灵、风险控制不力等方面。

这种问题导致了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加剧了银行业务的不稳定性。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加剧,大和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的
竞争压力。

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导致银行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机构改革迟缓
大和银行在机构改革上的进展缓慢,很多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上,缺
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种情况使得银行无法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加剧了银行整体的僵化和落后。

综上所述,大和银行案例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和机构
改革迟缓等几个方面。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吸取以下启示: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创新经营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

•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机构变革步伐,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灵活性,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对大和银行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有益
的借鉴和参考,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步发展和良好运营。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个人报告【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1995年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

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

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案例分析】大和银行从世界知名银行一步步走向覆灭,井口均英的出现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然而,井口均英仅仅只是该银行不良内控环境下员工的一个缩影,大和银行的失败离不开其自身内部控制的失效。

因此,下文将依据内部控制原则及方法分析大和银行内部控制的失效。

1、违反牵制性原则,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

案例主人公井口均英作为副行政总裁应负责监督证券空易和债券的保管,作为交易的业务员可以亲自击做债券生意,结果自己做生意,自己监督自己,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而职务的便利使其经营亏损的问题稳伏达11年之久。

如果大和银行不是实行将证券交易和后线结算分开和雇员必须连续休假两周的制度。

井口均英可能继续隐瞒下去,还可能采取其他想像不到的办法,造成更大的损失。

2、控制环境不良。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其提供纪律与框架,塑造企业文化和员工控制理念,具体包括公司治理、董事会、职业操守、胜任能力、风险管理理念等等。

风险管理23个案例

风险管理23个案例

案例库案例1 巴林银行倒闭巴林银行在90年代前是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

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至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

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

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至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

里森在“88888”账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3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即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

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同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叶冬义、高雅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叶冬义、高雅
3、过度信任。 • 巴林的许多高层管理者,完全不去深究可能的问题,而
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赚钱。 • 直到1995年井口均英向行长藤田彬坦白自己的巨额亏损
时,藤田彬还表示不可置信。
风险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信用风险
• 国家风险
• 市场风险Biblioteka •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 操作风险
Nick Leeson- “金融流氓”
1992年,巴林总部 决定派他到新加坡 分行成立期货与期 权交易部门,并出 任总经理。
摩根•斯坦利银 行清算部职员
1989年,巴林银 行印尼分部工作 出色,被视为期 货与期权结算方 面的专家
1995年,英国中央银 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 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 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 理。10天后,这家拥有 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 兰国际集团收购。
• 大和银行事件实际上已宣告了自80年代以来日 本向国际证券市场扩张的努力惨遭失败。
•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各大银行大面积 亏损,纷纷为巨额呆账所困,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已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
• 1993年出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银行与证 券业混合经营已成定局。但是,国际证券经营 的风险仍是日本银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与英国王室 有紧密关系
创建于1763年 创始人是弗朗 西斯·巴林爵士
经营灵活变通、 富于创新 业务范围广泛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 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 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尼克里森
1995年,尼克里森未 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 货币交易所从事东京 证券交易所日经225 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 易失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中心,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经营上产生的复杂性因素也在不持续地增多,商业银行内部的数据日渐集中,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降低经营风险、减少损失成为整个银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操作方面存在疏忽失误的原因,我国各类重大案件发生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有必要及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学习国外同类行业的先进经验及技术方法,进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策。

金融发展是当代经济的焦点问题,金融安全问题直接决定了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

金融风险可能诱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

金融风险不仅着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可以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上造成重大影响,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否构成严重威胁。

在现代的世界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银行业陷入危境,不光是会直接影响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国民经济健康成长形成严重危害。

所以,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便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氛围日益紧张、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同时金融业对银行的监督管理逐渐放松,商业银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风险治理渐渐成为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核心内容。

近些年来。

中国国内和国际银行业之间的竞争都在日益加剧,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落后于整个国际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国内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为了求得更稳定的生存与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对操作风险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监管。

本文着眼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介绍国内外相关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案例,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鉴戒。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分析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分析案例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员工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 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的事件曝光。为了掩盖这笔巨额亏损,井口在11年内伪造了3万 多笔交易记录。如此长时间和涉及如此大金额的伪造文件在11年后才被发现,当时 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给了一个银行职员如此大的权限,引起了多方讨 论。 井口1977年进入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以后,一直从事债券保管业务。1984年, 他被提拔为债券交易员,但是,银行并没有取消其债券保管和监督的工作权限。这 种局面下,井口实际上同时垄断了债券交易和监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这 两种工作是严格分开的,但是,大和银行的松散管理给了井口可乘之机。显然,这 个管理漏洞导致的操作风险最终东窗事发。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分析案例
张毅
德国MG集团石油事件
1992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为了维护长 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签订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签订 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 但是,石油价格自1993年6月开始从每桶19美元跌至1993年12月的15美元, MGRM面临庞大的保证金追缴,但其长期供油合约收益还未实现,庞大的资金缺口 逼迫子公司向母公司寻求资金援助。幸好,MGRM公司的母公司MG考虑到可能存 在的风险,及时作出了撤换分公司高层并且平仓的决定,把损失减到最小。尽管如 此,子公司投资不当给母公司造成的10亿美元损失已经无法弥补。 从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来说,它是应市场对于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新手段。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动越来越频繁,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时时刻刻生活 在价格变动风险之中,迫切需要规避市场风险,而这些风险是难以通过传统金融工 具本身来规避的。这样,整个西方世界就产生了规避风险的强大需求,作为新兴的 风险管理手段,以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为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便应运而生了。 然而,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诞生的还有其基因中携带的高风险性,怎样合理运 用金融衍生工具,适当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长期探讨的热 点。

日本大和银行国债事件

日本大和银行国债事件
案例: 日本大和银行国债事件
主角——井口俊英


“大和银行事件”的主角井口俊英出生于日本神户, 在日本读完高中后到美国攻读心理学。这个没有金融 履历和知识的人,1976年因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急需扩 编而被招入其麾下。此后,井口俊英一路步步高升, 到丑闻败露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 行政总裁兼债券交易员了。 井口俊英给同行的印象是个大“赢家”。一般来讲, 债券交易由于价格波动不剧烈,属于风险低利润小的 金融产品。井口俊英通过多年的实战,对一些小的交 易技巧还是很熟练的。他有时会在一天之内用上亿美 元去买进多家公司的债券,以便造成有大资金入市、 行情看涨的假象。等其他人跟进把价格抬升后,井口 俊英再一下子抛出。他一度被称为“神奇小子”。
大和银行经营者疏于职守的其他细节




大和银行在对纽约分行进行检查时,未对证券交易情 况进行检查;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搬家时,留下了原证券保管业务未 搬,并将原证券保管业务单独设立派出所留在了原地; 井口俊英先生也无须纽约分行的同意就可使用资金等, 这使得证券保管业务派出所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的分行; 井口俊英买入股票最多,但又未能及时抛出股票时, 大和纽约分行的资金缺口高达1亿美元,对此大和银 行竟然谁都未对此引起注意;
“大和事件” 发生的必然性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一片 繁荣,股市狂涨,楼价狂升,大有一举成为世界 第一经济强国之势。然而,随着经济状况突然连 年萧条,银行投放在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上的大量 贷款成了呆账和坏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在这 种形势下,日本金融界的经营思想开始从以放款 为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到证券市场上去冒风险, 以获取高额利润。井口俊英之所以能长期在美国 债券市场大肆搏杀,实际上是与总行的大政方针 密切相关的。然而,其内部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 业务发展的脚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案例一:巴林银行。

1995 年2 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 天后,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 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

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二:日本大和银行。

1995 年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 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 亿日元(约合1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

风险管理案例之一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风险管理案例之一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风险管理案例之一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大和银行事件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案例银行风险案例银行操作风险案例银行风险案例学习心得银行信贷风险案例分析银行声誉风险案例银行业风险案例精析银行合规风险案例
《金融学》课程教学案例 金融学》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案例之一 :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案例: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 12 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1995年 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1995年9月 25日 25日,该行纽约分行主管交易的执行 副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 副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 11 的时间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 的时间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 11 巨额亏损;随即, 巨额亏损;随即,大和银行被迫对外 宣布其亏损。 宣布其亏损。井口俊英成为继巴林银 行交易员里森之后又一个令国际银行 界为之震惊的人物。 界为之震惊的人物。
案例: 案例:日本大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事件
早在二战结束时,日本就通过了《 早在二战结束时,日本就通过了《证券和交易 法》,其中第65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 其中第65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 65 业。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 ),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 (Glass—Steagall Act),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 Glass—Steagall Act), 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 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 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 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 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案例: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于是,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 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 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 增加利润,积累经验, 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 松。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 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 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 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 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 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 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

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大和银行案例原因和启示背景介绍:大和银行是日本最早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876年。

在其140多年的历史中,它曾经是日本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

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大和银行开始面临巨大的困境,并在2005年宣布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亏损。

原因分析:1. 长期低息率环境下的竞争压力长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息率环境下。

这种环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使得贷款利润变得非常低。

为了保持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许多金融机构开始寻找其他方式来赚取收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机构也开始进入风险更高、收益更高的领域,并逐渐失去了对风险管理的控制。

2. 投资策略出现失误在2000年代初期,大和银行采取了一种名为“Project Sigma”的投资策略。

该策略旨在通过购买各种金融产品来实现高额收益。

然而,在2005年,大和银行宣布该策略已经导致了约1万亿日元的亏损。

这种投资失误不仅导致了巨额亏损,也让大和银行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3. 组织结构和文化问题大和银行在其14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保持着非常保守的文化和组织结构。

然而,在2000年代初期,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而大和银行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机会被错过,并使得该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启示:1. 需要注意市场环境对于业务影响在金融领域,市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保持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

2. 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机构需要确保其投资策略合理、风险可控,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3. 组织结构和文化需要不断调整金融领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和文化,以适应市场变化。

机构需要保持灵活性,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保持竞争优势。

结论:大和银行的失败给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与实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案例与实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案例与实践
Case Study
天津财经大学 郭德友
1
目 录 Contents
案例1:中外商业银行重大风险事件举例 案例2:次贷危机中的汇丰银行与花旗银行 实 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战略风险
流动性风 险
国家风险
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 面临的风 险
信用风险
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重大事件
(中国)非银行高官涉案案例
2004年11月25日中行储蓄所全体员工公款炒汇案:
中国银行北京的一个储蓄 所里从所长到储蓄员的6名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女职工, 在10个月内挪用了3, 000万公款同客户炒汇。 2005年1月15日, 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内外勾结, 进行票据诈骗, 涉案金额达10亿人民币。 2005年3月24日, 银监会披露, 农业银行包头市分行汇通支行、东河支行在办 理个人质押贷款和贴现业务中, 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 查明涉案资金累计 98 笔、金额11498.50 万元,涉案人员43名。
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重大事件
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事件特点
第一, 银行内部控制失效。在巴林银行案 件中, 尼克〃里森在巴林新加坡分部本人 就是制度, 他分管交易和结算, 这种做法 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日本大 和银行的井口俊英负责前台交易, 后线结 算和债券保管。如此三权集中于一身, 为 井口俊英的进行违规交易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 银行内部关键人物所为。 第三, 均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衍生金融 工具有巨大的杠杆作用, 极少的保证金就 可进行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交易, 因此在 带来高收益的同时, 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第四, 均发生在离总行较远的分支机构。 离总行较远的分支机构, 由于地域限制和 委托代理关系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很容易 游离于总行的管控之外。

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大和银行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大和银行创立于1918年3月15日月。

前身是大阪野村银行。

总行设在大阪。

1948年10月,野村银行改名为大和银行,并于1949年开始经营外汇业务。

大和银行是日本城市银行中唯一兼营信托业务的银行。

除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经营货币信托、土地信托和养老金信托等金融业务。

该行主要立足点在大阪地区,加上关东地区及海外,共设有分支机构240多个。

1999年3月31日该行的资本金为70.67亿美元,资产总额1195.67亿美元,在世界大银行中分别排列第54位和第74位。

从 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并罚款3.2亿美元。

2001年9月,日本朝日银行(Asahi Bank)和大和银行于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总资产约5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5大银行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认为,大和、朝日银行的合并,实际是一次破产合并。

2002年3月,朝日银行(Asahi Bank)加入集团,Resona Group 因而成为全日本第5大的银行集团二、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行业风险:由于经济停滞不前,股市持续下跌,借款人的破产数量不断上升,以及政府对贷款的监管加强,银行的资本被快速消耗。

(二)会计问题:Resona银行曾宣称,其资本充足率高达6%以上,但数据引起了审计师的质疑。

像日本其他许多银行一样,Resona对递延所得税资产(DTAs,指营业损失抵销后的所得税减免,可用来抵销未来所支付的利润)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截至2003年3月底,该银行拥有5255亿日元的核心资产,几乎全部为递延税项资产。

三、审计师应关注的问题1、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也就是说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2、递延税款借项通过诸如银行之类的企业注销应税呆账发生的损失而产生的,由于银行的税收负担被有效削减了,递延的金额计入企业股东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
并未卖掉。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藏省、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及大和银行总行均未曾检查出问题,直
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才主动坦白。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大和银行事件实际上已宣告了自80年代
以来日本向国际证券市场扩张的努力惨遭失
败。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各大银行 大面积亏损,纷纷为巨额呆账所困,为了摆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日本就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条严令禁 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
《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
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 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此案中,使巴林银行遭受灭顶之灾的尼克· 里森于 1995 年2月23日 被迫仓皇逃离新加坡, 3月2日 凌晨在德国法兰 克福机场被捕, 11月22日 ,应新加坡司法当局的要求, 德国警方将在逃的里森引渡到新加坡受审。 12月2日 ,新 加坡法庭以非法投机并致使巴林银行倒闭的财务欺诈罪名 判处里森有期徒刑 6年6个月,同时令其缴付15万新加坡元 的诉讼费。 1999年4月5日 ,新加坡司法当局宣布,因其 在狱中表现良好,提前于 1999年7月3日 获释出狱,并将 其驱逐出境。 7月4日 ,里森回到伦敦。
脱危机,日本已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1993
年出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银行与证券 业混合经营已成定局。但是,国际证券经营
的风险仍是日本银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国际银行学》教学案例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案例之二 :
英国巴林银行事件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巴林银行创立于 1762 年,至 1995 年已有 233 年的 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 19 世纪初, 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 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 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 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该行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 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 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 当时管理 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15 亿英镑的非银行存 款和 10 亿英镑的银行存款。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原因分析 : (一)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二)松散的内部控制 (三)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四)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 (五)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风险启示及对策 : (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 (二)必须建立衍生工具交易的严密的内部监管制度 (三)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 (四)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 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28 岁的尼克· 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 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 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4年下半年起,尼克· 里森在日本东京市场上做了一 种十分复杂、期望值很高、风险也极大的衍生金融商品交 易——日本日经指数期货。他认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 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日经指数将会在19000点 以上浮动,如果跌破此位,一般说日本政府会出面干预, 故想一旦日本股市劲升,便逐渐买人日经225指数期货建 仓。
《国际银行学》教学案例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案例之一 :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 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1995年9月25
日,该行纽约分行主管交易的执行副
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的 时间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巨 额亏损;随即,大和银行被迫对外宣 布其亏损。井口俊英成为继巴林银行 交易员里森之后又一个令国际银行界 为之震惊的人物。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1995年2月23日 ,日经股价指数急剧下挫 276.6点,收 报17885点,里森持有的多头合约已达6万余口,面对日本 政府债券价格的一路上扬,持有的空头合约也多达26000 口。由此造成的损失则激增至令人咋舌的8.6亿英镑;并决 定了巴林银行的最终垮台。当天,里森已意识到无法弥补 亏损,于是被迫仓皇出逃。 26日晚9时30分,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没拿 出其他拯救方案的情况下只好宣布对巴林银行进行倒闭清 算,寻找买主,承担债务。同时,伦敦清算所表示,经与 有关方面协商,将巴林银行作为无力偿还欠款处理,并根 据有关法律赋予的权力,将巴林自营未平仓合约平仓,将 其代理客户的未平仓合约转移至其他会员处置。
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井口俊英1976年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三年后 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 券保管。如此三权集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
和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
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自从1984年井口在美国的政府债 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 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 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 松。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
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由于膨胀太
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 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国中央银行及有关方面协助下, 3月2日 (周四)在 日经指数期货反弹300多点情况下,巴林银行所有(不只新 加坡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包括日经指数及日本国债期货等) 分别在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东京及大阪交易所几 近全部平掉。至此,巴林银行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失败 引致的亏损高达9.16亿英镑,约合14亿多美元。 3月6日,荷兰荷兴集团与巴林达成协议,愿出资7.65 亿英镑(约12.6亿美元)现金,接管其全部资产与负债,使 其恢复运作,将其更名为“巴林银行有限公司”。3月9日 , 此方案获得英格兰银行及法院批准, lNG收购巴林银行的 法律程序完成,巴林全部银行业务及部分证券、基金业务 恢复运作。至此,巴林倒闭风波暂告一段落,令英国人骄 傲两个世纪的银行已易新主,可谓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
案例:巴林银行事件
1995年1月26日 里森竟用了 270亿美元进行日经指数期 货投机。不料,日经指数从1月初起一路下滑,到 1995年1 月18日 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跌。里森所 持的多头头寸遭受重创。为了反败为胜,他继续从伦敦调 入巨资,增加持仓,即大量买进日经股价指数期货,沽空 前日本政府债券。到 2月10日 ,里森已在新加坡国际金融 交易所持有 55000口日经股价指数期货合约,创出该所的 历史记录。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 88888''账户。为维持数额如此巨 大的交易,每天需要3000万—4000万英镑。巴林总部竟然 接受里森的各种理由,照付不误。2月中旬,巴林总部转至 新加坡5亿多英镑,已超过了其47000万英镑的股本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