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1篇】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字,再理解词语意思,最后连接句意,理解诗意。
2.从诗意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领悟诗中的意境。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理解字、词、句意板书课题。
教师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的左侧板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正音:“疏”读Shu不读Su。
2.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分四人组),理解诗的字、词、句意。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对字、词、句理解的情况。
(2)分句解释诗意(同学们相互补充)。
(3)教师小结后解题,介绍作用。
三、诗文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根据诗意学生画简笔画(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在黑板和幻灯片画,其他学生在草稿上画)。
2.师生评画。
(l)评黑板上的画。
同学们认为画得很美,但画中枝繁叶茂的树木固然好看,但不符合“未成阴”的诗义。
(2)评幻灯片上的画。
同学们感觉通过抽出的新芽、延伸的小路、茂盛的菜花、翻飞的蝴蝶、儿童的形态,充分展示了春天的气息。
(3)修改自己的画。
四、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1.师:古人咏诗有什么习惯动作生:摇头晃脑。
师:为什么会摇头晃脑呢生:读出节奏,抒发感情。
请一位学生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幻灯出示:“…”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哪位学生表演一下(一名学生上台摇头晃脑地背起来,其他同学也随之自由背诵,气氛活跃。
)2.讨论: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春意的呢小结:你的这种情感就是当时作者的情感。
五、练习1、在自己的作品右侧附上这首诗(要求默写)。
2.在自己的作品下方用一段话解释诗的意思。
3.将你的作品加工,添上颜色送给家长或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1)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1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篱、徐、疏”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运用“借注释,看插图、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3.抓住关键诗句,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诗中生字,运用“借注释,看插图、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抓住关键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乡村美景的热爱之情。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古诗学习五步法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微课教学过程一、激思(知诗人)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介绍资料,了解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大臣。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代表作有《小池》《舟过安仁》等,著有《诚斋集》。
二、启思(解诗题、读诗文)1、解诗题(1)讲解诗题含义宿:住宿、住在。
新市:地名:在今浙江省新市镇。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解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2)了解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
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2、读诗文(1)初读古诗,学习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指导学习生字:宿、篱、徐、疏读准多音字:宿、绿(2)再读古诗,读出韵律听范读,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古诗,按照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三、展思(明诗意、悟诗情)1、默读古诗,思考:(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用“借注释、看插图、想画面”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的背景故事和意境。
2.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徐公店,旧时李将军。
李宅水东流,将军堂北面。
与子书一卷,金瓶瓠一雁。
可堪人绝倒,章甫夜顧反。
2. 背景介绍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新市徐公店宿旅的情景,描述了李将军在此留下的遗迹和他与友人的诗酒欢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新市徐公店的实景,引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预先了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背景讲解简要介绍李将军的历史背景和新市徐公店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
5.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品读诗歌,分析诗歌语言和意义,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6.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与《宿新市徐公店》相关主题的小诗。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包括朗读表现、讨论贡献、赏析理解等方面进行评分。
2.作业评定:对学生创作的小诗进行评定,注重学生对诗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将诗歌内容进行改编,制作成简单的表演节目。
2.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其他与《宿新市徐公店》相关的古诗,进行对比赏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应该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教学素材1.诗歌原文和背景材料。
2.新市徐公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自行查找的相关古诗材料。
以上就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宿新市徐公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

1、《宿新市徐公店》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方案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全诗充满欢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知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三、诗词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一提到春天大家能想起哪些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以此引出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四、初读1.介绍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南宋四大家”,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播放名家范读,划分朗读节奏。
3.解诗题: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诗人住在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农村景色图1.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2.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3.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景象?(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没形成树荫)4.这表现了乡村怎样的特点?(宁静、自然、朴素)5.指导朗读。
(二)儿童追蝶图1.儿童是怎样追蝴蝶的?从这看出儿童的心情如何呢?(“急走追”;兴奋、欢快)2.那他有没有追到蝴蝶呀?(没有,“无处寻”)3.这个时候儿童的心情有没有变化?(焦急、失望)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心情?5.从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儿童的天真、活泼)6.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六、品读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篱笆、小径、树是静态描写,“急走追”“飞入”“寻”是动态描写)七、小结作业作业:为这首诗配一副画,题目为《追蝶》。
八、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默写课文,注意“疏”的书写指导。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通用14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1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3篇

1、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一等奖模板【教学目标】1、认读枯、荣两个生字,会写枯、荣等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关键】1、认读枯、荣等两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背景音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这一节课,就由老师带你们到大草原上去走一趟,领略一下大草原生机勃勃的美丽风光。
现在,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老师到大草原去。
述: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长满了野草,这些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又会茂盛地生长一次,熊熊的大火烧不完这些顽强的小草,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重新生长出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看看。
(出示小草图)这就是我们所去的大草原了,你觉得这大草原美吗?(美)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看到小草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不怕风,不怕雨,顽强地生长,触发了内心的感情,就写了一首诗,名字旧叫──草。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会读了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纠正没有读准的字音)3、谁想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朗读古诗,学生评议正音)4、齐读。
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刚读古诗就能读得很流利,现在,老师还想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动脑筋,自己读懂诗句。
三、朗读感悟1、分小组朗读古诗,要求:边读诗边观察图画,读后跟同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哪一句告诉你的?有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生:我读懂了离离原上草这句诗。
从这句诗中,我知道了草原上的草长的很茂盛。
师:你体会得真好!你能读出草很茂盛的样子吗?生:能!离离/原上草。
师:他读得多有节奏感呀!而且充满感情。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4、理解三、四句: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走:跑急走:快跑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b.女生读第4句: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下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热爱生活,我设计了一堂以《宿新市徐公店》为主题的优质课。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诗歌《宿新市徐公店》的欣赏,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诗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掌握诗歌《宿新市徐公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3. 情感目标:通过诗歌的欣赏,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诗歌《宿新市徐公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宿新市徐公店》。
2. 诗歌欣赏:让孩子们欣赏诗歌《宿新市徐公店》,并引导他们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3. 诗歌解析:通过对诗歌的解析,让孩子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4.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并选出最佳表达小组进行展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诗歌《宿新市徐公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他们在描述和表达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时,都能够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名师精品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名师精品教案1一.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徐公店小住期间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中的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品味,感受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中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句的韵味。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加强他们对诗句的记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获奖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获奖教案1一. 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
诗中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本诗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陶冶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基本内容,把握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生机,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中的美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美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诗中美景和情感的理解。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中的美景。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绿树”、“红花”、“菜花”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美景和情感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古诗,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诗歌中词语的意思。
3、能够读诗歌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4、能够独立完成一“儿童补蝶”的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题1、今天我们学一首新诗,指名2--3人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2、课前都让同学们预习了,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宿:住宿新市:地名二、读准读通诗师:诗读得怎么样呢?能否读得字正腔圆,句句通顺呢?再给你们读两遍的机会,待会请同学起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齐读一遍。
三、质疑师:课文都能够读通顺了,可是还没能够读出韵味,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不理解,同学们,你们有哪些不懂呢?提出你们的疑问。
学生质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四、解疑1、请同学们对照插图看一看,你能猜一猜篱落是什么意思吗?篱落就是图上的篱笆。
2、图上的篱笆是什么样的呢?很少,稀稀疏疏。
那疏疏就是稀疏的意思。
3、图上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就是一径深。
4、树头很明显就是树枝头;花落就是花落下了;未成阴就是树叶没有长成树荫。
5、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能不能连起来将这句诗的意思说一说呢?6、请同学起来说。
指名1--2名7、意思明白之后,老师要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这首诗是写得哪里的景色呢?是繁华的都市还是静谧的乡村?学生自然说出是静谧的乡村。
第二,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你找出诗句中的词语。
学生会说到春季或夏季。
教师相机指导是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快要到来的时节。
也就是暮春时节。
五、读诗句师:诗人多么巧妙啊,两句话十四个字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时间地点介绍的清清楚楚,你来读读;你再来读读;我们大家一起读读。
下面两句同学们没什么疑问,谁来说说。
六、练习写“儿童戏蝶”说的简单,如果用冰心的眼睛去欣赏儿童戏蝶的活泼情景,那是一件既有趣的事。
孩子们会怎么说,怎么追,结果又怎么样呢?给学生时间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1】篇〗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
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
例:了(停)宿()篱()未()追()寻()(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
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
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
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
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背诵全诗。
2.拓展学习杨万里的儿童诗,感受诗人充满童心捕捉生活细节和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背诵全诗。
感受诗人充满童心捕捉生活细节和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诗人杨万里,交流对诗人的了解(很长寿,活了80多岁。
)2.复习背诵学过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来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二、初读正确,了解诗意1.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2.解释诗歌:自己试着把这首诗的意思解释一下。
要求:同桌两人互相说一遍,互相纠正。
3.用自己的话说诗意(2个孩子说)4.教师指导理解诗题的意思,读好诗题。
教师归纳:宿,住宿。
徐公,姓徐,尊敬地称他为徐公。
教师现场结合学生的姓氏:如果是住在你家就是《宿新市某公店》。
(听课反思:自主学习,调动孩子的能动性,发挥小组学习作用,删繁就简。
)三、精读领悟,想象画面(一)指导学习1、2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①学生自己解释诗句意思。
学生解释。
教师归纳第一句:篱落,篱笆围成的院落。
院旁有一条小路。
小路很长,一直通向远方。
引问“一径深”通向远方何处?这是描写哪里的景象。
这是一派乡村的景象。
②理解第二句,如果让你做一个导演,徐公店的景象你会怎么拍呢?先拍什么?重点特写拍什么?学生回答:先拍环境,再拍树上的花和树叶,给个特写。
教师提示:应该有篱笆。
想想篱笆边还会有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听课反思:用拍电影的手法,让学生去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
学生把农村的院落想象得很丰富鲜活。
)师总结:杨万里的诗非常具有画面感,我们要展开想象。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③比较“树头花落未成阴”。
教师: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你喜欢“新绿”还是喜欢“花落”?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由此思考:写了春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初春呢,仲春呢,还是暮春呢?(听课反思:辨析字眼,了解诗歌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课程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5、宿新市徐公店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以游戏法为主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简介作者,请学生根据已知进行介绍。
反复读题,理解题意。
2.铺垫性练习,为学习诗句打下基础。
(1)照样子填词。
例:了(停)宿()篱()未()追()寻()(2)交流所填的结果,并指出同义复指的作用。
3.出示游戏题,自学理解诗的内容。
(1)围绕诗人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2)宣布游戏规则:讨论分两组进行,自愿组合。
一组经过讨论后使诗的内容胖(扩句)起来;一组讨论后使诗的内容瘦(缩句)下去。
(3)开始计时,10分钟后,小组分别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可以补充。
(瘦的结果:篱疏径深,花落未阴。
儿童追蝶,入花无寻。
胖的'结果: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
只见小路上奔跑着一个小男孩,咦!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在追逐黄色的蝴蝶。
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
)(4)交换各自的学习体会,并将不同的理解摘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4.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5.拓展性练习,运用上述的方法学习新诗。
出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教学的难度无疑会比教学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文要大得多。
然而,这则设计由于教师的慧心独运,不仅使古诗易于理解,而且使课堂充满了参与的乐趣。
如以多种多样的趣味练习教学《绝句》,让学生找到了一条进入诗情的通道。
用游戏法将诗句变胖(扩句)变瘦(缩句)。
用对抗赛学《宿新市徐公店》,更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教学模式,而成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在这里得多了印证。
6、《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周二我讲了杨万里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课前我认真地备课、复备,课后仔细回味,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首先,虽然只是开学的第二天,但是孩子们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课上能够积极思考、大声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1.1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两首描写春天的诗,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和观察角度也不同,但我们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他们分别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一首律诗,课文节选四句,保留描写草的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作者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学习本课,要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进行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还可以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大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前个学期,我们会背了许多古诗,谁来露一手?2、谁还记得《春晓》《村居》?请背给大家听。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记性那么好,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古诗(板书:2 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草》你们认识小草吗?谁来说说看。
小草是很不起眼的,但它顽强,受到诗人的赞赏与敬佩。
请同学们看课文,了解一下哪位诗人写的?这位诗人是哪个朝代的?1、轻声读课文,读“枯”、“荣”的音。
2、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枯:干枯。
荣:茂盛、繁茂。
在这首诗里,枯与荣意思相反。
3、指名读诗名,注意“草、岁、尽、吹、生”等字音。
4、指导节奏朗读。
5、有感情朗读。
三、朗读感悟诗的大意。
1、第一、二句。
岁:年。
诗意: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每一年秋冬枯萎一次,但第二年春天又会第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息。
2、第三、四句尽:完。
诗意: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3、师读诗意,生猜诗句。
4、感悟诗的意境。
这首诗描写草顽强的生命力。
表达了诗人对野草的无限敬佩与赞美之情。
四、指导书写3个字。
枯:干枯、枯萎、枯黄、枯井、枯枝、枯枝灿灿荣:光荣、荣华、荣幸、荣华富贵烧:烧火、烧伤、发烧、烧饭、燃烧五、板书设计草枯荣尽生生命力顽强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
枯黄、烧火、光荣2、背《草》3、猜诗句。
(1)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每年秋、秋、冬季节枯萎一次,但第二年春天又会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小草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野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指导看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汇报,小结。
新绿初绽的树枝、栅栏、花丛掩映的小径。
小男孩在菜园里追胡蝶。
可老师怎么没看见蝴蝶呢?3、古时候有位著名诗人叫杨万里,他觉得这个小男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写下一首诗叫《从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4、读课题,认读“宿”。
5、轻声读诗句,读准“徐、上疏、未”6、认读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7、朗读感悟。
(1)交流,理解词语。
径:小路,急走,快跑。
疏疏:稀疏无:没有。
寻:寻找。
(2)交流,理解诗的大意。
A、在稀蔬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茂盛。
b、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扇扇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的菜花从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8、朗读全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描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指导书写6个字。
未:(一)(木)(独)(未来)(未必)(未卜)(未卜先知)店:客店、旅店、商店、店长、店铺徐:徐徐、徐步、姓徐、清风徐来菜:白菜、青菜、菜刀、菜园、菜场宿:住宿、宿舍、宿营四、板书设计篱笆小路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黄蝶菜花美丽、可爱阅读理解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把黄河治理好的办法是:________。
(2)人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
(3)“随心所欲”的意思是()A. 心里想的事情,一定能办成。
B. 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答案】(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3)B【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故答案为:(1)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2)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3)B【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紫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5天5夜,到第6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1)“然而”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减少——________ 这样——________ 消失——________(3)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表示转折(2)增加;那样;出现(3)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如:减少:去掉一部分。
根据其意思,减少的反义词可以是“增加、增长、增多、增添、添加”中其中之一。
其他依次类推。
消失: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表示转折;⑵增加;那样;出现;⑶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环境,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意思的掌握能力。
⑵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________②烟波浩淼:________(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答案】(1)C;chénɡ;横撇;hè;负担(2)牵制;精巧;端庄(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4)相同点: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