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3)懂得友谊、义气、合作等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分析;3.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习俗的理解;2. 古代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3. 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5. 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精神、贡献等;4.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鸿门宴》原文及相关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4. 课外阅读材料:其他有关楚汉争霸时期的文学作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如古代礼仪、习俗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代文化。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发生的时代背景。
2. 讲述鸿门宴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刘邦与项羽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鸿门宴的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第四章:鸿门宴的宴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的宴席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鸿门宴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影响。
2.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鸿门宴中的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鸿门宴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设计方案精华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设计方案--精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解读《鸿门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3)能够概括并阐述《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鸿门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通过对比分析、资料搜集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3)培养学生对人际交往和权力斗争的警惕性和反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 《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鸿门宴》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对《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3. 对《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和人际交往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鸿门宴》的文本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鸿门宴》文本,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分享自己预习《鸿门宴》的心得和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鸿门宴》文本,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文本,分析《鸿门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和对话。
(2)学生表演后,进行自我评价和班级评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教学步骤: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
把握文章思路,对我们了解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再走近教材,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1)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明确: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
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刘邦对项伯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
学生朗读第1、2段。
曹无伤告密引发了项羽愤怒,范增进言激化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而项伯告密给刘邦带来了转机,张良献计,项伯转心,刘邦决定参加“鸿门宴”。
“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将怎样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请看第3段。
《鸿门宴》教学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鸿门宴》教学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汤振纲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汤振纲
《鸿门宴》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一(讲成语)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中的活化石,从最初的个人叙 事中抽绎出来,逐渐演变为民族的集体叙事,承 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折射着一个民 族的集体文化观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们所学的《鸿门宴》本身就是一个成语了, 谁要是说摆一个“鸿门宴”,肯定是一个不一般 的宴席,一定是有些阴谋或争斗,有激烈的矛盾 和冲突。这都是导源于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个精彩 的历史故事。 这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不仅留下了这个成语,还 有很多,大家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还有 哪些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成语。
樊 宴 哙 会 力 中 斥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 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 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 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 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宴 会 前
项 伯 夜 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 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鸿门宴教案设计(精选7篇)鸿门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分析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力求将客观评价与个性解读相统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烘云托月”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项羽的《垓下歌》导入新课: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zhuī)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齐读《垓下歌》,教师设问:“《垓下歌》是项羽深陷西面楚歌的境地时所作,在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什么?(“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所以,他在临死之际反复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的失败,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今天,就让我们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鸿门宴》)二、合作探究:教师用灯片打出两个合作探究题,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讨论。
要求小组长组织本组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小组长收集汇总本组成员的意见,最后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阐述本组的意见。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不认同他人的观点可以反驳,如果认同则可补充说明。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观点中的关键词,并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所在小组1——3分的加分。
1、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40万PK10万),他也曾扬言要“击破沛公军”,可是鸿门宴上他却轻易地放走了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归纳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作为政治家:胸无城府,轻信敌人;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用人唯亲;优柔寡断,沽名钓誉。
(寡谋的武夫)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率真、重情、尚义(坦荡的君子)小结: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
2.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项羽、刘邦、张良、樊哙等。
3. 鸿门宴的重要事件:项羽决定杀刘邦、张良的计谋、樊哙的壮烈表现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鸿门宴中的重要事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
2. 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项羽与刘邦、张良与刘邦、樊哙与刘邦等。
2. 鸿门宴中的人物矛盾:项羽要杀刘邦、刘邦想逃跑、张良的计谋等。
3. 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项羽的骄傲自大、刘邦的机智勇敢、张良的智谋等。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
2.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心理和动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鸿门宴中人物心理和动机的理解。
第三章: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探讨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项羽要杀刘邦是否合理、刘邦的逃跑是否背叛等。
2. 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对政治斗争的启示等。
3. 鸿门宴的启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背叛、权谋与智慧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鸿门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鸿门宴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看法和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的思考。
第四章:总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总结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1. 鸿门宴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回顾。
《鸿门宴》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特点。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分析文中的主旨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鸿门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学会对比分析,将《鸿门宴》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展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文中人物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鸿门宴》的文意、手法和语言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文中部分词语、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组织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重点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分析人物心理、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形象。
5. 拓展延伸:与学生一起对比分析《鸿门宴》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鸿门宴》中的精彩片段。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鸿门宴》的基本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 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深入剖析课文。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鸿门宴的场景。
6. 总结提升:归纳课文要点,强调历史教训和人物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课文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深入剖析课文。
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8篇《鸿门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鸿门宴》教案设计 一等奖4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篇4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学案)。
2.把握课文的结构,理清思路。
3.分析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评价项羽。
教学重难点:1、学习古汉语中的一些常用词及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示意一、导入:2012年导演尚敬推出了一部贺岁片《饭局也疯狂》,该片以一场饭局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2小时里的充满变数的故事。
在笑声中隐喻当下这个“忽悠炒作”的时代。
2200多年前,历史上也有一个疯狂的饭局——鸿门宴,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再次回到这个饭局,感受那场惊心动魄,体会“性格决定命运”的真谛。
二、历史背景:幻灯片展示三、文字梳理,整体感知:先检查学生对文中知识点的检查。
再请学生复述情节。
四、梳理结构,分析人物性格: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结构,并对各个人物形象理解分析。
最终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结构示意图及人物形象性格表。
五、交流探讨,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
《鸿门宴》学情分析文言文年代久远,高一的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的文言字词句,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对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也颇感兴趣,但对一些文言观察还感陌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是较主观。
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正确引导学生深入涵咏品味文本,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走进人物,与人物产生灵魂的感染与共鸣,在更深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文言文,自发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
《鸿门宴》教学效果分析《鸿门宴》一课的教学,通过分析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为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不足之处。
鸿门宴教案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鸿门宴》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鸿门宴》学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鸿门宴》中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
(2)能够分析并评价鸿门宴上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鸿门宴》。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诚信、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原则,辨别是非。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重要人物。
(2)鸿门宴上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性格特点。
(3)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2. 教学难点:(1)文中涉及的古词古语的解释与理解。
(2)对鸿门宴上人物性格的分析与评价。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上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其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涉及的古词古语。
(2)分析鸿门宴上人物性格的特点及其表现。
(3)解析文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熟记重点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总结分析课教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总结分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使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和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风俗,领略古人的智慧和风度。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鸿门宴》的内容介绍。
2. 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分析。
3. 作者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解读。
4. 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的介绍。
5. 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古代宴会的氛围和礼仪。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内容。
2. 分析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和冲突。
3. 解读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4. 介绍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鸿门宴》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解读能力。
4. 学生对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的了解程度。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鸿门宴》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3. 了解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
难点:1. 对作者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深入解读。
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1. 课文《鸿门宴》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宴 会 后
诛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杀 无 伤
设计理由
文言文教学字词理解和文意疏通是教学的基本内 容,但不是每篇课文都必须一上来就逐层逐句的 翻译讲解。串讲法自有串讲法的好处,但教师教 学设计也可以有变式。本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在 前面的教师课堂集中讲授之后,寻求一点变化, 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初步疏通文意, 熟悉故事情节。这样也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 度。 其次,文言教学要重视朗读,文言语感的培养仅 靠字词句串讲和文言知识讲解是不够的。
本文历史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 义,起义后第三年,各地云起响应。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援救被秦 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 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为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帝子 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了秦之苛 捐杂税,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他在谋士的劝说下, 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 军入境。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 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 劳。
间接有关的成语: 1.霸王别姬 2、四面楚歌 3、破釜沉舟 7、自矜功伐 8、沽名钓誉 9、刚愎自用 10、胸无城府 11、随机应变 12、能屈能伸 ……
宴 刘 会 邦 前 约 婚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 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 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 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 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 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 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 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宴会 后
张 良 入 谢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 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 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 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 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项 王 受 璧
宴 会 后
亚 父 宴 破 会 斗 后
直接有关的: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
机害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
地位。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项伯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蔽 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宴 会 中
宴 会 中
樊 哙 闯 营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 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 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 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 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 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 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 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 公兵十万,在霸上。
宴 会 前
范 增 献 计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史记》简介
《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 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 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 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 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 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 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 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 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樊 宴 哙 会 力 中 斥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 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 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 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 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教学任务四(疏文意)
按照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文段划
分,逐段完成文意疏通。要求学生参照课文 注释及工具书,落实每一句的句意。有疑难 和不懂之处,学生在课堂互相提问并解答。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注意:使用课件切分 三部分,并根据上面环节,切分为相应的情 节单元,ppt展示出相应文字,然后由学生提 问并译注)
教学任务三(读情节)
《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
清代学者郭嵩焘说: “鸿门一会却处处写得奇绝陡绝,读之令人 心摇目眩”。
一千五百多字,情节跌宕起伏。实为历史文
学叙事之杰作。下面请根据ppt表格中的情节 提示,分小组派代表大声朗读课文中相对应 的文段。
宴 会 前
无 伤 告 密
宴 会 前
项 伯 游 说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 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 遇之。”项王许诺。
宴 会 中
刘 邦 谢 罪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设计理由
文言文的串讲法是古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串讲法对于 保持文意通畅、文脉连贯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串讲法也是保证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跟上学习步伐的 基本方法,因此文言文教学不应该排斥这种讲法,而应当 合理改造和充分运用。 本设计计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上述这些基本任务, 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情节及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才能够对鲜 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摇曳多姿的太史公叙事笔法有深刻的 理解和认识,也才能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虽然采用了学生质疑问难 自主学习的方式,但通过清晰标段学习的对象,这样要比 把全文交给学生,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问,教师 一会儿东、一会西的解答效果要好,因为学习目标相对集 中明确,有助于控制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注意力。
宴 会 中
项 羽 留 饮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 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 增 宴 举 玦 会 中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 王默然不应。
宴 会 中
项 庄 舞 剑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 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 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 “诺。”
《鸿门宴》教学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鸿门宴》教学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汤振纲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汤振纲
《鸿门宴》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一(讲成语)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中的活化石,从最初的个人叙 事中抽绎出来,逐渐演变为民族的集体叙事,承 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折射着一个民 族的集体文化观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们所学的《鸿门宴》本身就是一个成语了, 谁要是说摆一个“鸿门宴”,肯定是一个不一般 的宴席,一定是有些阴谋或争斗,有激烈的矛盾 和冲突。这都是导源于司马迁所记述的这个精彩 的历史故事。 这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不仅留下了这个成语,还 有很多,大家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还有 哪些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成语。
沛 宴 公 会 逃 后 席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 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 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 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 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 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 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设计理由
作者其人及《史记》的独特历史地位以及本文的 历史背景,是学习这篇经典课文必须了解的背景 知识,这个背景知识应当由教师用精炼的语言进 行讲授,因为这个知识点相对固定,获取途径较 多,不必在此设计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等环节, 也不必由学生讲授,避免教学出现不够准确精当 的“杂音”,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同时,本文的作家作品介绍和课文历史背景知识 由教师集中讲授,这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锤炼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