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3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材通过引入全等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变换知识和几何图形的性质,具备一定程度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全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全等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判断。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全等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说课稿一、教学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所以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课本P157到P161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邊边边”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运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渗透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所以我确立: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边边边”判定的应用。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已知三边长画三角形.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方式,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层层递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探索-归纳—运用”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问题(1)学校展览室有两块三角形装饰板如下图,这两块板很重又固定在墙上,小明想知道这两块板是否全等,他只有刻度尺,你能帮小明想个办法吗?问题(2)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师生互动设计: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大胆的猜想;(2)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讨论;(3)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探究新知识做好准备,对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与情景:活动(1)引导学生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去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出规律来。
人教版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本章《三角形》第五节第一课时内容,它是继《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之后本期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角形的全等是研究全等图形的基础,也是推理证明的基础。
以本节的知识探求活动为裁体,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树立推理的意识,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及其应用,为以后研究其它几何图形,指明研究的方法,方向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由简单的情形出发、分类等),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和边边边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感受和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应用“边边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探索。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安排充分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并感受其中的运用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探究式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总结,以学定教。
采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自主学习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确定依据:美国教育家波利亚的教与学三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性原则。
五、教学程序六、课外探索1.《伴你学教学》上对应练习2.探索与研究:能否用两角一边,二边一角“来判定三角形全等,说明你的理由,下节课展示你的探索结果。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5篇)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5篇)第一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现在给大家说一说当初我是如何跟学生一起学习这节内容的,希望各位多加指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详细介绍: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三角形,图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共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三边等三角形全等,第二课时为一边两角等则三角形全等,第三课时是两边及夹角等则三角形全等,此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条件、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市区,教学设备齐全,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在这之前他们已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初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画图能力,对探索事物有求知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目标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目标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和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索中的分类思想的渗透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v1.教学设想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v2.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是学生继第三章“图形变换”之后,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是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平面几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图形的性质和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另外,学生可能对于证明和逻辑推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和验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和引导发现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全等的三角形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引入: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全等的含义和判定方法。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优秀说课稿《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1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的教学内容。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5、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文字阅读与图形阅读,构建数学知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二、说教法本节课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室归纳总结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边用幻灯片演示讲解,一边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机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根据练习情况设疑引导,重在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展开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
通过幻灯片演示,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1、看听结合,形成表象。
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
2、手脑结合,自主探究,学生为主体,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
本节课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相似、解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几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操作活动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让学生观察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尝试将一个三角形变换成另一个三角形,从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讲解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判定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分别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的说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的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学习奠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把学生的起点作为教师的起点,把传授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一、设置问题,引导思维。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训练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特点。
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一方面体会分类讨论方法,确定探究的方向,另一方面设计学生动手画图、剪切等活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三、合作交流,激活思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两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思维更活。
5、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汇报我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前后联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与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ASA”、“AAS”、“S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课时。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几何图形的相似性。
本节课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几何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三角形全定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总结并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实践: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全等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
2.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
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设计(4)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选自七年级下册本节是指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给出了比较小组的实践探索和交流的活动,经过小组探索交流、比较确认来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这里改变了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总结等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
问题设计贴近生活,并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利用品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对于三角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
同时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这一节是本学年的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经历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分析和画图验证等过程,了解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有的条件。
2、掌握"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用它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它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4、通过知道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实验探究,来加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分析和探究、验证、总结等过程,了解两个三角形全等应有三个条件。
并能从中探索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应用这个条件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探索,并为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法学法分析:本节采用"设计问题情境----指导自主探究----充分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一个活动的三角形模型,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三角形全等的第一个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的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本课时
主要学习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究至少满
足几个条件就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运用边边边公理证
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运用符号语言表达以及体验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并感知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熟知了全等三角形的
定义和性质,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也
掌握了数学符号: 、 ,具备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具
有稳定性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边边边公理的内容,能利用边边边公理证明
三角形全等
(2)会运用符号语言表达证明过程
(3)掌握证明线段(或角)相等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
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分类讨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经历自己动手画三角形的过程,掌握边边边公理
的知识
(3)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分析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将线段(或角)相等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想,领略数学方法的奇特.
(2)通过自我实践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获得发现成功的愉快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的判定
(2)掌握证明线段(或角)相等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想
难点:
(1)探究边边边公理的过程
(2)培养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A
B
探究新知
C
E
D
C′
A
作法:
B A′
B′
(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 '=∠A,∠EB'A '=∠B,
A'D,B'E相交于点C'.
想一想: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探究新知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边角”或“ASA”.
书写格式:
A
在△ABC和△A′ B′ C′中,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1课时
课件
导入新知
小华作业本上画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她想 画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她该怎么办?请 你帮助小华想一个办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注意: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即是与原来三角 形全等的三角形.
素养目标
3.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80 40 60
40
60
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新知
做一做:
2.给出三条边 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和7cm,请画出
这个三角形.
4
5
7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 边”或“SSS”.
探究新知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所以△ABC≌△DEF(AAS ).
所以AC = DF.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
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构建知识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2.板书内容精炼,避免冗余。
3.在书写过程中,适时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内容。
3.激发兴趣:以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三角形全等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回顾: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新知识的掌握奠定基础。
2.判定方法:以PPT和几何画板为辅助,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SSS、SAS、ASA、AAS四种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
3.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 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 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 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 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 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 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 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 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 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 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 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 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
1
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3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 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 “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 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 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 规律、自悟原理。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 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给出的画有 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 (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 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 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 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 一题。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深化提高(四)例题解析,实践应用1、例: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 =∠B,❒AOC 与❒BOD全等吗?为什么?C BA O D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有条理地写出推理过程,教师给予评价。
多媒体显示不同的推理过程。
(实现数学的三大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几何语言)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新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师:分析题意、启发学生找出满足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生: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让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会到要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善于观察和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思考推理过程,体会不同的表示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馈,练习巩固1、(口答)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如图:∠1=∠2、∠3=∠4,那么,❒ABC与❒ABD全等吗?为什么?AD=AC吗?生:独立完成或与同桌交流完成。
师:巡视、启发、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这些题可以检查学生对本节的两个全等条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
而且由深入浅的开展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发挥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灵活(六)实际应用,深化新知议一议:(多媒体显示)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为什么?学生互相讨论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加以启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关键是如何从中提炼数学内涵,为我所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新课程的理念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教学过程总结评价(七)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把新旧知识的方法形成系统进行归纳总结填入表中.:判别方法条件结论作用SSS 三边对应相等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ASA 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同上同上AAS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同上同上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结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和地位《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特征,它不仅与前面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SSS)还与下一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
为后面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奠定了基础,不仅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不仅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工具,也为图形相似、图形论证奠定了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大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和“AAS”(2)能熟练运用“ASA”和“AA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培养学生转化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种手段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新热情。
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后,对学生的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环节: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自主探索,敢于猜想-------张扬个性,展示风采-------拓展训练,加深理解-------反思小结,作业布置(具体见教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ASA、AA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1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4.3.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证明过程的书写和逻辑性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证明过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探索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用剪刀剪出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并通过拼接、翻转等方法,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SSS、SAS、ASA、AAS。
4.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判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
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
本节课中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最后一个判定,在学习新知识中我们复习前面所学的SSS,ASA,AAS,也为后面的尺规作图打好基础。
另外也对后面的三角形的相似等知识学习提供了保障。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用两角一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边角边”,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还对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进行探索。
(2)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
有关数学题的答题规范化的培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 教材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A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探索“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难点。
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纸片、圆规、直尺。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并且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很好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在前面学过______ _______ _______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设疑引题,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小颖作业本上画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她想画出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她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小颖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引导活动“想一想”,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重要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已学过的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两边一角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首先通过画图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进行对比来判断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特别的小组用叠合的方法来进行判断三角形全等,由此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活动三: 在学生画出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图上,让学生观察,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由此得出结论,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揭开秘密,针对此结论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巩固。
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形中三角形全等吗?由于此图来自本城市的重要工程,所以学生很快能理解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
并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并可以应用数学解答实际问题。
(四)练一练,用了三个例子来巩固“边角边”的应用。
由老师引导--
学生解决—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的流程讲解练习。
让学生知道一般的我们写三角形的有关题时,对应顶点应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理由,但不一定要写出理由来。
链接中考要求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化能获取高分。
比如在第三个题中:3.在△ABC中,AB=AC,AD是∠BAC 的角平分线。
那么BD与CD相等吗?为什么?回答相等,然后再说明理由。
这样才规范。
还有公共边的写法,第一题中就写成“AC=CA”而第三题的公共边应写成AD=AD.中考答题规范化应该从七年级抓起。
(五)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剩下的题。
(六)课堂小结
(1)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七)老师的赠言。
每一节课都送给学生一句有关学习的警句,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培养,让他们从“你要学”转化为“我想学”。
附:
板书 设计: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复习:SSS,ASA,AAS
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
为“边角边”或“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