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刻画与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

金融学之货币供给引言货币供给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和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其中,M2是指整个社会的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等;而M1只包括现金和居民活期存款。

货币供给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的规模和速度。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以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当经济增长加速或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也会增加,中央银行为了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货币供给。

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少的货币投入流通,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抑制作用。

相反,较低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货币进入流通,进而促进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开展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可能会对货币供给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

而财政紧缩政策则可能会抑制货币供给的增长。

政策对货币供给的调控货币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货币供给的稳定,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的运行状态和通货膨胀压力来制定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中央银行可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的名词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货币供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货币供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供给进行详细解释,通过阐述其含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政策控制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指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由货币发行机构(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准备金、发行纸币和调控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总量。

货币供给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还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密切相关。

二、货币供给的分类货币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货币供给分为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和商业银行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对货币总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则是通过贷款和存款扩张,对市场上的货币供给进行调节。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货币供给可以分为政府货币供给和民间货币供给。

政府货币供给主要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的发行,投放货币到市场上,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而民间货币供给则是指由市场上的个体和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方式,提供额外的流动性。

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是由多个因素影响的。

首先是货币政策的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来影响货币的发行和市场供给。

此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也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活动增加时,市场上对货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促使货币供给的增加。

此外,需求价格水平、信用需求和货币存量等因素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货币供给的政策控制货币供给在经济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调控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外汇政策等,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

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对经济有着非常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定义开始,系统地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 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制定并实施的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调节货币资金市场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一种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需要和财政政策一起协调,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的因素,以保证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 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货币政策的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金融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1. 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和经济走势的预期,这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济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指数等都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当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时,货币政策将更注重扩大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和提高信贷投放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货币政策将更注重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和抑制信贷投放以控制通胀风险。

2. 国际经济环境国际经济环境也是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

国际经济环境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市场需求:生产出口型国家特别是出口主导型国家,其货币政策会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时,出口将减少,经济增长将放缓,货币政策因此需放松。

(2)大宗商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是影响生产和消费成本的重要因素。

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将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可能加剧,货币政策需收紧。

(3)汇率:汇率对货币政策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汇率变动较大时,会引起跨境投机和流动性变化,而货币政策则需要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应对。

3. 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一样,政治环境也是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控利率 、再贴现率等间接影响公众和商业银 行对未来 的预期 ,从而间接调控 c 、t 、e 、f 、S 这 些货 币乘数 影 响 因子 。
综上 ,从 央行宏 观调 控 的角 度分 析 ,货 币供 应 量 的决定 可分 为央行 可控 和不 可控 两部 分 。本 文将
( )平 稳性 检验 二
础货币变化的影响和冲击 。何运信 (0 6 2 0 )从货币 乘数角度 ,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进
行 了实证 分析 ,得 出货 币乘数 变动 不稳 定但 变动趋 势可 预测 的结 论 。袁 永德 、邓 晓 兰 、陈 宁 (0 6 20 ) 则 综合 了影 响基 础货 币和货 币乘数 的因素 ,得 出商
这 恰 与 研 究 目 的 相 符 合 。 用 L HG 、 LW C 、 N BY NH B LX G 分 别 表 示 货 币 供应 量 、外 汇储 备 额 、商 业 ND M
1对 货 币供应 量 的衡 量有 多种 层次 ,现 由于经 . 济 的发 展 以及 支付 手段 等 的扩 展 ,广义 的货 币供应 量 M 指 标 越 来 越 被认 可 。故 本 文选 用 广 义 的货 币 2 供 应量 (B Y HG )作为变 量 ,据此 进行研 究 。
( D ,所 以有 e)
B C R C (+ )D C ( + )( + + ) = + = + r e : + r e F T S
为影响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 响 主要表 现在 外汇 储备 规模上 。特别 是 随着我 国长
期 的贸易 顺差 ,形 成 了庞 大 的外汇 占款 ,据此 很多
2 1年 9 02 月
经 济 论 坛
E o o c F r m c n mi o u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可编辑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中一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包括:1.央行政策: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等方式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2.政府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对货币供给也有影响。

当政府决定增加财政支出时,需要向市场融资,这将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相反,政府减少财政支出时,可能需要回收市场上的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3.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央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过度供应货币可能导致通胀加剧。

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

4.外汇市场交易:外汇市场交易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

当一国货币供给增加时,可能导致该国货币贬值,从而促使人们购买其他货币。

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5.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也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重要影响。

当金融机构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时,货币供给量会增加;相反,当金融机构紧缩信贷时,货币供给量会减少。

6.市场信心和预期: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对货币供给量有重要影响。

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紧缩,他们可能减少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如果市场参与者预期通货膨胀,他们可能增加货币的需求,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7.政府的外汇储备:政府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而外汇储备的减少则可能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总之,货币供给量受到央行政策、政府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外汇市场交易、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市场信心和预期、以及政府的外汇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交互作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复杂的影响。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社会拥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两个方面探讨。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调节公开市场操作、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

此外,中央银行还通过外汇储备的投资和管理,影响货币汇率对外部环境的响应。

(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供给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例如,在经济有利的情况下,企业的收入增加,进而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这一需求就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

(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情况对货币供给量同样产生影响。

例如,在存款利率上升的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会选择将资金投向银行存款,而非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其它投资项目,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政策分析(一)货币宽松政策货币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带动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胀的风险增加,但同时它也能够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经济产出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货币紧缩政策货币紧缩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手段来限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以稳定通胀水平。

这种政策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但同时也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泡沫风险。

(三)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用适宜的政策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以稳定经济增长。

这种政策可能不适用于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期,但可以在经济波动期间维持经济增长。

三、结论货币供给的变化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央银行政策、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情况是影响货币供给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选择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而定,货币宽松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平衡调节将有助于维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与机制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与机制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与机制货币供应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和敏感的指标。

它直接关系到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和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中央银行的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因素和机制。

首先,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供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调控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制定,并以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的量和速度。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准备金率来刺激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收紧货币供应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来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从而减少货币供应。

其次,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也是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来满足社会经济中的融资需求。

当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活动时,将增加对市场的资金投放,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商业银行的贷款活动与中央银行的政策息息相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利率水平。

另外,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货币市场是指不同期限的货币工具的交易市场,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银行间拆借等。

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是指市场参与者对货币资金的需求程度。

当市场参与者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增加时,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来满足交易活动。

此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满足市场交易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

此外,国际因素也会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的波动以及外国投资等都会对货币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国际贸易活动增加时,需求货币的量也会相应增加,进而增加货币供应。

外汇市场的波动也会对货币供应造成冲击,特别是当货币价值贬值时,需要增加货币供应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在货币供应的机制方面,中央银行起着核心作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的量和速度。

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年 ,基 础 货 币 增 速 较低 ,而货 币供 应 量 增 速 较 快 , 说 明 货 币 乘 数 对 货 币供 应 量 的 作 用 相 对 更 大 一 些 。 2 0 — 0 8年 ,虽 然 基 础 货 币 增 速 明 显 提 高 ,货 币 乘 0620 数 仍 处 于 高 位 ,但 货 币 供 应 量 增 速 并 没 有 明 显 提 高 , 表 明 货 币 供 给 的 内生 性 不 断 增 强 。
果 GDP被 低 估 ,也 会 在 时 间 序 列 的 趋 势 中得 以 消 除 ,
总 量 达 68 .2万 亿 元 , 占超 额 货 币 总 规 模 的 6 .% 。 受 67 产 能 过 剩 、银 行 不 良 贷 款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超 额 货 币 供
过 多 而 不 是 GDP被 低 估 。 根 据 货 币 供 给 方 程 : 货 币 供 应 量 ( )= 基 础 货 H 币 ( ) X 货 币乘 数 ( ) B m ,货 币 供 给 过 快 增 长 的 原 因
可 以分解 为基础货 币 的过多投 放和 货币乘数 的上升 。 从 图 1可 以 看 出 , 1 8 — 0 8年 , 我 国 基 础 货 币 和 9520 M2的 增 长 率 变 化 趋 势 基 本 一 致 ,表 现 为 先 升后 降 的 过 程 ,而 货 币乘 数 一 直 呈 上 升 趋 势 ,只 有 2 0 — 0 8 0 7 2 0
超 额 货 币供 给现 象 的一 个 主 要 特 征 就 是 高 货 币 化 程 度 ,2 0 0 9年 末 我 国 M2GDP约 为 18 / . ,大 大 高 于 世 界 上 主 要 经 济 体 。M2GDP比值 高企 的原 因 有 两 个 方 /
面 , 要 么 是 M 2增 长 过 多 ,要 么 是 GDP被 严 重 低 估 。 对 于 GDP被 严 重 低 估 从 而 引 致 高 货 币 化 现 象 的 观 点 ,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注会七班闫博货币供给的公式为M/H=(Rc+1)/(Rd+Rc+Re) 其中M为货币供给,H为基础货币量,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c 为超额存款准备金,Re 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所以货币供给可以看成是基础货币供给,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市场利率和现金对存款比率的函数。

所有这些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变动上,所以可以认为准备金是银行创造货币的基础。

所以一般央行通过控制准备金的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的供给。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货币供应分析

货币供应分析

货币供应分析货币供应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由中央银行或金融机构创造和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变动对经济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进行货币供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经济运行的趋势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货币供应的定义及构成货币供应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通常包括广义货币供应(M2)和狭义货币供应(M1)。

广义货币供应(M2)是指所有非金融部门(包括居民、企业等)的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人民币存款、居民和非居民持有的外币存款等。

狭义货币供应(M1)是指货币最流通的部分,包括市面上的现金、活期存款、银行之间往来存款等。

二、货币供应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货币供应分析是研究货币总量、货币组成和货币供应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政策决策的参考依据:货币供应的变动会对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货币供应分析,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经济预测和风险评估:货币供应的变动通常会对经济走势产生影响,通过对货币供应的分析,可以预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的趋势,并评估经济风险。

货币供应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货币乘数分析:货币乘数是指由于银行信贷的杠杆作用,初始货币投入会引发更多的货币创造和流通。

通过分析货币乘数的变化,可以预测货币供应的增长趋势。

2. 货币需求方程:货币供应受到货币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货币需求方程,可以分析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货币供应的变动。

3.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经济数据,如货币供应量、GDP、通货膨胀等指标的变化,可以揭示货币供应与经济变动之间的关联性。

三、货币供应分析的案例和实践货币供应分析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货币供应分析逐渐成为评估经济运行状况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16433.8
86910.7
10780.7
2003
221222.8
84118.6
19746.0
64372.6
137104.3
20940.4
103617.7
12546.2
2004
254107.0
95969.7
21468.3
74501.4
158137.2
25382.2
119555.4
13199.7
2005
(三)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
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乘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的参数主要有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或提现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定期存款比率是指银行的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一般来说,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高于定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比率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例,从而影响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信用创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影响货币乘数,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决策,也用信贷规模来衡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货币供应量的年底余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外汇储备(x1)衡量黄金和外汇买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用信贷规模(x2)衡量信用创造和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采用的模型如下:
y= β0+β1x1+β2x2+ui
(二)信用创造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061141班闫志伟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

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

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一、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

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

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金融学知识点 (3)

金融学知识点 (3)

商业银行
企业
家庭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利用市场调控基础货币
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控基础货币
进而通过金融体系的多倍创造出存款货币
利用行政手段调控基础货币
主要方式是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会导致超额准备金和存款派生倍数同时
变动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变动,都会引发货币供给的大
已知r=0.16;e=0.02;c=0.02 新增超额准备金△R=1000
存款派生倍数:
1
K=
++
=
1
0.16+0.02+0.02
=5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1000╳5=5000 亿元
即本次增加基础货币会使货币供给最多增加5000亿元(含原
始存款1000亿元)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 5.128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5.128╳5000≈25640 亿元
即本次降准最多能够增加货币供给25640亿元。
货币乘数简单公式
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揭示了基础货币可以通过存款创造放
大一定倍数后形成货币供给。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简
单的公式体现:
Ms=m×B
其中, m为货币乘数,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
适度减少基础货币。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为经济主体提供了额外选择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能不会用于放贷而是投资于金融产品
企业和家庭可能将部分存款和部分融资转移到替代性金融市场
会导致经济运行所需货币减少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章货币供给理论本章重点问题1、基础货币2、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3、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概述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是货币政策理论中同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

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沿革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货币需求理论来说,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有些滞后,但早在金属货币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货币供给。

由于贵重金属开采量的限制,货币供给不足是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唐代中期曾经出现的“钱荒”和明清之际的“银荒”,都是货币供给不足的例证。

而真正突破金属货币供给限制的,是现代信用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

因此一般认为,货币供给理论的思想渊源是18世纪的信用创造学说。

信用创造说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存款。

正是这一存款的派生机制,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英国经济学界在19世纪初和19世纪40年代,爆发了著名的“金块争论”和“通货争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完善创造了条件。

货币供给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C.A. 菲利普斯所著的《银行信用》一书出版。

该书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为以后的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理论雏形。

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到60年代初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经历了一段消沉期。

这一时期正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一直是作为一个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而出现的,其大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典型的货币供给外生论者,因而无论是各国政府还是经济学家都普遍忽视了对货币供给的研究。

1952年,J.E.米德发表了《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米德在文中首次采用货币供给方程对货币供应量与银行体系做出系统性分析,标志着现代货币供给理论的初步形成。

金融经济学习题货币供给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金融经济学习题货币供给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金融经济学习题货币供给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在金融经济学中,货币供给和利率是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它们相互作用,对经济体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货币供给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

1. 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是指在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通货膨胀、就业率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他们有更多的购买力。

这将导致需求增加,推动物价上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货币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给减少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

这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物价下降,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

此外,货币供给的合理调控还可以影响就业率。

适度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和企业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

相反,过度增加货币供给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引发资源浪费和价格上涨,进而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就业率。

2. 利率的影响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价格,也是货币的时间成本。

利率的变动会对经济的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利率的上升会抑制投资。

当利率上升时,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水平。

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

其次,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

当利率下降时,借贷成本减少,个人倾向于增加消费,企业则更愿意进行投资。

这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利率还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较高的利率会降低人们对消费的倾向,减少需求,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较低的利率会提高人们的借贷和消费能力,刺激需求增加,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产生重要影响。

3. 货币供给和利率的相互关系货币供给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3月末,中国M2余额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高达103.6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

M2,即广义货币,也就是全国个人和单位拥有的现金与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的总和,也就是全体国民拥有的购买力(现实的和潜在的)的总和,同时M2余额对经济的平稳运行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2000—201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的分析,了解并分析中国M2余额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性。

分析表明,中国的M2余额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储蓄率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了调控货币供应量(M2)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货币供应量(M2);国内生产总值(GDP);外汇储备;储蓄率;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M2,即广义货币,根据中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M2=M1(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性质存款+信托存款+其他存款,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居世界第一,相较1978年M2余额859.49亿,增长了1134倍。

尤其是近十年,M2的增速出现加速上行趋势,年均增速高达18%。

截止2013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

这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货币超发的担忧。

因而,分析中国广义货币(M2)的影响因素对于调控M2余额,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M2余额与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一般来说,从广义货币(M2)的定义及构成来说,广义货币(M2)余额应当由狭义货币(M1)余额,以及社会储蓄决定。

同时,广义货币(M2)余额又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部分,因而广义货币(M2)余额可能也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特别地,由于外币在中国的不可流通性规定,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也将对广义货币(M2)的供给量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经济运行处于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之下,政府政策也将会影响广义货币(M2)。

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分析

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分析

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分析一、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我国于1994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并首次对货币进行了分层。

此后,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的内涵进行了多次调整,使之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目前,我国货币供给层次分为三层:M0、M1和M2。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指M0+单位活期存款;M2是指M0+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二、历年货币供给图表分析这张图是2006年到2018年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情况,柱状图是三层货币供给的数量,折线图是三层货币供给的增长情况。

货币供给规模总体平稳增长。

2006~2017年,三层货币供给的整体走势大体一致,但三者的波动在个别时期仍具有差别,下面将具体分析。

一)先看M0的供给变化。

M0总体呈稳定的下滑状态,原因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非现金的支付工具对现金产生了直接的替代效应。

2010年有大幅上升,可以看出是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后果,导致市场中流动的现金突然增加。

2016年左右的上升是由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企业投资相对没有增加,所以持有的流通货币量有所上涨。

二)M1在表中共有三次增速超过20%,分别是2007年、2009年和2016年。

2006年1月-2007年8月,M1增速从10.6%上升到22.8%,背景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腾飞,巨额贸易顺差。

2009年1月-2010年2月,M1增速从6.7%上升到35%,背景是四万亿财政刺激与天量信贷,中国经济快速回升。

2015至2016的M1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5年下半年政府部门加杠杆、稳增长,体现在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全年赤字率达历史高点以及财政存款增速稳步下行;二是2016年一季度居民部门加杠杆、购买意愿上升,体现在储蓄存款一季度下行、房地产销售火爆以及个人购房贷款创新高。

三)M2的增速在2009年达到顶点28.42%,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为了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尽快走出危机阴霾,制定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央行投放资金猛增。

8.4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8.4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1234商业银行与货币创造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应第八章货币供应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8.4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货币供应简单模型(以M1为对象)MS = B ×m, M1= B ×m1,货币供应取决于两个因素: 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策源,中央银行三大资产业务货币乘数:取决于r、r c 和r e ,取决于商行、企业、个人等各主体的行为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影响银行超额准备金率e的因素:市场利息率、预期存款流出量、预期存款流出的不确定性影响现金漏损率c的因素:财富变动、预期报酬率变动、流动性变动影响定活转存率t的因素:财富总额;其他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中央银行决定:法定准备金比率r d 和r t银行行为:超额准备金比率e企业行为--贷款需求:e个人或企业行为:通货比率c和定期存款比率t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可见央行并不能决定全部影响因素货币供应的可控性现代货币供给的的分析表明: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和政府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乘数有重大的影响力争论: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争论的实质: 货币政策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供应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货币供应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我国货币供给可控性的现实分析辩证看待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需要适时调整并不断提高调控能力THANKS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中央银行想增加货币供给,但企业和家庭都从替代性金融市场 融资,中央银行的目标难以实现。这也是发达国家逐渐将货币供应量 当做货币政策次要参考目标的一个原因。
货币供给影响因素定性分析总结
主体
影响变量
变量 货币供 变动 给变动
原因
超额准备金 ↗
中央银行 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

商业银行
超额准备金 率

企业 融资意愿 ↘
比如节假日前家庭大量提取现金,节假日后大量存入现金,会 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进而影响到货币供给
一国家庭总体上持有通货的变动有规律性,中央银行一 般都会针对这种规律做出应对,保证货币供给的平稳。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一般会在春节前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春节后 适度减少基础货币。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增加融资需求,且愿意提高利率 经济情况不好,或企业预期经济情况会变差,企业不愿
意增加融资需求,更不愿意以高利率融资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目标,受制于企业决策
家庭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家庭通过融资需求和持有通货决策影响货币供给 家庭融资需求影响货币供给的机制同企业类似 家庭持有通货(现金)的决策会影响到货币供给
关于两个货币乘数的推导,参见慕课配套教材的第八章内容
关于货币乘数使用的说明
货币乘数公式是一个静态宏观公式 该公式表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但
不能像多倍存款创造模型一样动态分析货币供给的变化过程 货币乘数公式中的基础货币,没有区分现金、超额准备金
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不适宜直接用来计算货币供给变动 定量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建议采用多倍存款创造模型
即本次增加基础货币会使货币供给最多增加5000亿元(含原 始存款1000亿元)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例题二:
假定某国存款类机构共有存款100万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为1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为2%,现金漏损率统一为2%。现 在该国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15.5%,请问此次货币 政策操作最多能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家庭
融资意愿 ↘ 现金漏损率 ↗
替代性金 融产品
以进行多倍存款创造

派生倍数变小,超额准备金减少

派生倍数变小

多倍存款创造能力削弱甚至中断

多倍存款创造能力削弱甚至中断

派生倍数变小

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量减少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例题一:
假定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增加基础货币1000亿 元,当前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为16%,不区分 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超额准备金率统一为2%,现金漏损 率统一为2%。请此次增加基础货币会使货币供给最多增加 多少?
前面假定商业银行把增加的超额准备金全部用于放贷,但如果中 央银行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并没有把增加的超额 准备金全部用于放贷,中央银行的目标会受影响甚至完全落空
企业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企业主要通过融资需求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的目标,最终需要企业增加融资
才能实现 经济情况好,或企业预期经济情况会变好时,企业才会
存款派生倍数: K’= 1 =
1
≈ 5.128
������+������+������ 0.155+0.02+0.02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5.128╳5000≈25640 亿元
即本次降准最多能够增加货币供给25640亿元。
货币乘数简单公式
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揭示了基础货币可以通过存款创造放 大一定倍数后形成货币供给。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简 单的公式体现:
总结:
经济中的钱来自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通过多倍存款创造转变为经济中的货币 货币供给进行宏观刻画与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分析
关于中央银行的内容到此全部结束
谢谢聆听
Thank You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例题一解答:使用上一节慕课中的多倍存款创造公式求解。
已知r=0.16;e=0.02;c=0.02 新增超额准备金△R=1000
存款派生倍数:
K=������+1������+������
=
1 0.16+0.02+0.02
=
5
所以新增存款总量为
△D=K╳△R=1000╳5=5000 亿元
Ms=m×B
其中, m为货币乘数,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的详细公式
如果设定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超额准备金为率e ,现金漏损率为c;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t,定期存 款与活期存款比Dt /D=t,我们还可以推导出货币供应量M1的 货币乘数m1和货币供应量M2的货币乘数m2: m1= M1/B=(1+c)/ (r+e+c) m2= M2/B= (1+t+c)/ (r+trt +e+c)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企业 家庭 替代性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利用市场调控基础货币
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控基础货币 进而通过金融体系的多倍创造出存款货币
利用行政手段调控基础货币
主要方式是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会导致超额准备金和存款派生倍数同时 变动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变动,都会引发货币供给的大 幅变动,各国中央银行使用此工具时都非常慎重
为经济主体提供了额外选择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可能不会用于放贷而是投资于金融产品 企业和家庭可能将部分存款和部分融资转移到替代性金融市场
会导致经济运行所需货币减少
经济中部分投融资行为不再通过商业银行体系,不产生存款货币 比如美国2016年M2/GDP比例约为0.72,中国则为2.08
会削弱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力
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调节自身超额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原因
(1)预防中央银行意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预防客户存款意外减少导致准备金不足; (3)预期贷款风险加大,不愿意将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 (4)中央银行为超额准备金提供利息。
商业银行影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效果
利用存款派生倍数定量分析货币供给变动
例题二解答:使用多倍存款创造公式求解。
注意:与例题一不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但会导致超额准备金增 加,还会导致货币乘数变化,两方面因素都需要考虑。
已知新增超额准备金:1000000*(16%-15.5%)=5000亿;新 的存款准备金率r=0.155,e=0.02;c=0.02。
知识点4:货币供给的刻画 与影响因素分析
货币供给的宏观刻画图
经济内生需求 货币政策需求
利润最大化目标 防风险需求
融资意愿
企业
中央银行
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
(超额准备金)
融资意愿 持有通货偏好
家庭
货币供给量
银行放贷意愿 替代性金融市场 企业融资意愿 和金融产品
家庭存款意愿
货币供给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按参与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