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水肥代谢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与调控技巧

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与调控技巧

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与调控技巧植物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与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它们包括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衡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控,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探讨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与调控技巧。

一、了解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各异。

了解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平衡供应的关键。

通过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特点,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营养元素。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植物营养平衡的重要保证。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植物的需求来确定施肥的类型和量。

常用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基肥是在种植前施加的主要肥料,在提供养分的同时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基础。

追肥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逐步补充养分,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叶面施肥可以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通过叶片吸收快速补充植物的营养需求。

三、注意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营养元素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一种营养元素的过量或不足可能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为了保持植物营养的平衡,需要注意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如,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宏量元素,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来确定施肥比例,保持这些元素的相对平衡。

四、了解土壤养分的损失与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来源。

了解土壤养分的损失与补充可以帮助合理调控植物的营养元素平衡。

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主要有冲刷流失、淋溶流失和气体流失等。

针对不同的流失途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充,如合理水肥管理、优化施肥技术等。

五、注意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次要元素,但同样重要。

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参与各种重要酶的合成和代谢。

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日光温室的水肥管理技术要点

日光温室的水肥管理技术要点
量大,环境密闭,不易和外界空气对流等原因,温室内会经常出现露地栽培下很少出现的高湿条件。在露地,除雨天或日出前的暂短时间外,空气相对湿度极少超过90%。而在温室里,特别是在冬季很少通风的情况下,即使在晴天也经常出现90%左右的相对湿度,而且每天常保持在8~9个小时以上。夜间、阴天,特别是在温度低的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经常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这种高湿的条件,几乎所有的蔬菜(食用菌除外)都是不适宜的,不仅易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过旺造成徒长,影响作物开花结实,而且还容易导致某些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在密闭的条件下,影响湿度变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取决于地面蒸发和叶面蒸腾量的大小;二是取决于温度的高低。蒸发和蒸腾量大时,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就要高。在温室中,如果空气中含有水汽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变小。虽然温度升高时,地面的蒸发和叶面蒸腾也在不断地增强,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地得到补充,但是空气中水汽的增加远远不及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饱和水汽压的增加来得快,因此,空气的相对湿度仍然在降低之中。 (2)温室的湿度变化也存在着季节和日变化。温室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往往是低温季节大于高温季节,夜间大于白天。在中午前后,温室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小。夜间气温迅速下降,空气相对湿度也迅速增大。阴天空气湿度
要适当控制灌水,以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结果期以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并要保持相对稳定,忽干忽湿会发生裂果和脐腐病等。空气湿度与土壤水分与温室病虫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蔬菜病害的发生均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以上。但有些蔬菜病虫害易在干燥的条件下发生、如病毒病、红蜘蛛、蚜虫等。而蝼蛄则在土壤潮湿的条件下易发生空气干燥、土壤干旱时易发生病毒病、脐腐病、蚜虫、空洞果等;土壤潮湿时易发生枯萎病、沤根、猝倒病等。 (二)、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1、 空气温度的一般变化规律 空气湿度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很多,经常接触的是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表示单位体积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多用克/立方米做单位。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生产上应用较多。 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具有以下特点: (1)日光温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均大于露地。由于温室空间小,气流比较稳定,温度较高,蒸发

植物墙的六要素之光、温、水、气、肥、人

植物墙的六要素之光、温、水、气、肥、人

植物墙的六要素之光、温、水、气、肥、人一、光植物墙的植物成活离不开光,无论是室内植物墙还是室外植物墙,都需要合适的光线来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光也是植物墙渲染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光是植物的父亲。

常规的室内植物墙大多需要通过灯光补充来营造植物墙的意境与氛围,同时为植物墙植物的代谢与生存提供环境。

室内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照。

室内光照条件受纬度、季节、天气状况和室内受光面位置、朝向的影响。

作为密集栽培的植物墙,着光度只有常规盆栽植物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二、温植物生存是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大多数的室内植物墙可以生存在15到35度的环境中,而人适宜的舒适温度在18到26度,而室内植物墙也是生存在人居环境之中的。

三、水水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元素,植物的细胞代谢也是通过水来完成的,游离水与结合水的互换,而植物的代谢也是需要通过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来完成,水在植物的两个作用力起到重要的介质作用。

另外水在植物代谢的过程也会作为介质将养分供应到植物的各个组织、细胞、器官。

可以说水是植物的母亲。

四、气这里的气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性,植物代谢需要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性是制约小空间以及相对闭塞空间植物墙打造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风不良的室内空气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植物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易生长不良,甚至发生叶枯病、叶腐病、虫害等。

因此,室内植物幕墙在室内或密闭。

空间内应用时,应勤通风换气或者设置排气系统保证空气流通。

此外,还要注意室内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影响,如甲醛、油烟、空调排出的热气等。

五、肥这里说的肥是广义的肥料,也可以理解为药剂,包含杀菌、杀虫、营养、清洁等类型的药剂。

植物墙基于植物生存的环境,与生产型园艺或常规园艺有本质的区别,植物墙的植物相对高度密集,对药剂的需求也需要科学的使用,植物墙的景观性也要求更长的时间保持更好的景观性,而药剂的使用要薄肥精用、水肥一体、根叶双施。

六、人植物墙是为人居而服务的,人即使植物墙的主人也是植物墙的管理者,人对植物墙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5章植物的水分代谢生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细胞含有足够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进行。

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转、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植物生长的好坏,因此,了解植物水分代谢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植物的含水耀植物的含水量因植物种类、器官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差异很大。

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可达鲜重的90%以上;而干旱地生长的地衣类仅占6%;草本植物的含水量占其重量的70%~80%,木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根尖嫩梢、肉果类的含水量可达60%~90%,树干约为40%~50%;而干燥的种子其含水量只有10%~14%。

一般来说,生长旺盛和代谢活跃的器官水分含量较高,随着器官的衰老,代谢减弱,其含水量也逐渐降低(表5-1)。

表5-1 几种植物不同器官的含水量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植物体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

由于原生质胶体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组成,其表面带有很多亲水基团(如NHl、0)c)H等),所以能吸附水分子。

那些与原生质胶粒紧密结合而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子称为束缚水;而未与原生质胶粒相结合能自由移动的水则称为自由水。

自由水参与生理生化反应,而束缚水则不能。

所以当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细胞原生质呈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生长较快;反之,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减弱,生长减慢,但抗逆性相应增强。

三、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1水是原生质的重要组分原生质的含水量约为70%~90%左右。

水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从而保证了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水分减少,原生质趋向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减弱.如休眠种子。

如果植物严重失水,可导致原生质破坏而死亡。

2水是代谢作用的介质水分子具有极性,是自然界中能溶解物质最多的良好溶剂。

植物体内离子和气体的交换,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矿物质和有机物的运输都必须在有水条件下进行。

(完整word版)水肥耦合

(完整word版)水肥耦合

水氮耦合效应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冬小麦的水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冬小麦进行合理施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等方面。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通过根系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便会在根际周围形成养分相对耗竭区。

从而在近根际和远根际土壤间形成水分和养分浓度梯度。

致使水分向近根区土壤迁移,以达到水势平衡。

养分溶解在土壤中,也会随溶液的迁移而迁移,到达近根际,以使养分浓度梯度缩小。

因此,土壤的水分状况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迁移,水分充足,养分地迁移就容易;水分不足,养分地迁移就困难,甚至难以进行(刘芷宇等1990)。

水分既会有效的影响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也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

研究表明,施肥促进根系发育,在水分偏少的情况下,施用氮、磷肥料对作物的扎根深度和根系总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根系活动,有利于吸收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康绍忠等1998;沈玉芳等2005;张喜英1999;张玉革和姜勇1999)。

据梁银丽(1996)研究表明,在有限供水条件下,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40%~58%范围内,随磷用量增加,而水分利用率提高。

并且土壤干旱趋于严重,磷的效果越好。

干旱条件下施肥可以提高植物吸收水分的效率(Mengel and Kirby1987),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对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贮水的利用。

增加施肥水平,可以使土壤吸纳更多肥料,提高土壤水势,使水分得以贮存,以供给小麦利用,从而提高小麦利用土壤水分的能力。

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分和养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两个主要因子,它们既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又互相牵制、互相作用。

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养分对作物吸收水分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水分和养分的相互作用。

近些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对作物水分和养分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表明,水分既影响着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也影响着养分在作物体内的转移及分配,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率。

第八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八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八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内容提要(一)基本知识体系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得以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水分在植物体内主要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存在。

自由水含量越大,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含量相对较多,植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增强,常以束缚水/自由水的比率作为衡量植物抗性强弱的指标之一。

细胞是植物水分代谢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有三种:有液泡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没有液泡或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涨作用吸水;此外,细胞还有代谢性吸水。

在这三种吸水方式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典型的植物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即ψW = ψS + ψP + ψm 。

植物细胞水分得失情况决定于细胞与其环境之间的水势梯度,如果细胞水势高于环境水势,细胞失水;反之则细胞吸收水分。

植物细胞之间和组织之间的水分流动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

根系是陆生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根的各部分吸水能力并不相同,其中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大。

根系吸水方式主要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是由根代谢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根压是植物主动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

被动吸水是由于植物地上部蒸腾作用而引起的根部吸水,蒸腾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的主要动力。

植物根系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所占比重因植物蒸腾强度而不同。

植物根系吸水除了受内部因素(如根系发达程度和根系代谢作用强弱等)影响外,还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蒸腾速率、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等。

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绝大部分水都会通过蒸腾作用排出体外。

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有皮孔蒸腾、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三种,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形式。

气孔是由叶表皮组织上的一对保卫细胞构成的一个特殊小孔结构,其扩散完全符合小孔扩散定律。

有关气孔运动的机理主要有:淀粉与糖转化学说、K+泵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玉米黄素学说。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有光照、CO2、温度、水分和植物激素。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气孔频度和大小、气孔下腔体积及叶片内部面积等内部因素及光照、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

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是营养供应。

不同阶段的植物对营养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只有合理施肥,才能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要求。

但是,通过提高施肥量来增加产量的做法不可行。

因为过量施肥,一方面会浪费施肥物质,另一方面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文将就肥料施用量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合理施肥提高产量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生长期的营养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生长期内,对植物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

如果施肥过量,其有效成分不仅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还会浪费成为污染,影响环境安全。

在施肥方面,提供充足的氮肥、磷肥、钾肥等,能够有效提高植物的产量。

因为这些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如氮肥是合成植物蛋白质的关键成分。

磷肥则是提高植物根系的根系發育,增強植物的抗逆性。

钾肥可以提高植物抗病虫害,减少自然条件不利因素的摧残,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二、过量施肥不可行对于农民而言,施肥是一项常规的任务。

但是,过量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施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区的土壤质量、植物类型、季节变化等一系列因素。

以氮肥为例,过量施肥不仅会影响植物的鲜重和干重,还会影响植物的成熟期和硬度。

此外,过量的氮肥会导致土壤的酸化,进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态。

如果磷肥和钾肥过量也会人导致植物的营养吸收和代谢失衡。

三、建立施肥标准肥料的施用需根据作物的需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施用不同比例的肥料。

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土地类型、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调整施肥量,建立起合理的施肥标准。

这样能够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效益,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在建立施肥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制定基本施肥水平,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素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发育阶段特点。

2.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调整。

3. 水肥一体化,科学调控肥料的使用,能够高效利用肥料。

4. 每年进行肥料施用量的校验,以保证农田的营养均衡的状况。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分代谢2.水势3.压力势4.渗透势5.根压6.自由水7.渗透作用8•束缚水9.衬质势10.吐水11.伤流12.蒸腾拉力13.蒸腾作用14.蒸腾效率15.蒸腾系数16.生态需水17.吸胀作用18.永久萎蔫系数19.水分临界期20.内聚力学说21.植物的最大需水期22.小孔扩散律23.重力势 24.水通道蛋白 25.节水农业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RWC2.Ww3.Ws4.Wm5. Vw6.Wp7. SPAC8. RH9.Mp a 10.AQP三、填空题1.水分在植物体内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2.将一个充分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液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

3.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等组成的。

4.细胞间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决定于,即水分从水势的细胞流向的细胞。

5.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方式有两种,即和。

6. 和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7.无机离子泵学说认为,气孔在光照下张开时,保卫细胞内离子浓度升高,这是因为保卫细胞内含,在光照下可以产生,供给质膜上的作功而主动吸收离子,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而使气孔。

8.影响蒸腾作用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代谢,抗性。

10.灌溉的生理指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

11.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水,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吸水,另外还有吸水,这三种方式中以吸水为主。

12.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端细胞的。

13.干燥种子吸收水分的动力是。

14.植物对蒸腾的调节方式有、和。

15.某种植物每制造一克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克,其蒸腾系数为,蒸腾效率为。

16.水滴呈球形,水在毛细管中自发上升。

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有。

17.影响气孔开闭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有四个,它们是,,和18.植物被动吸水的能量来自于,主动吸水的能量来自于。

水分逆境下植物水分调控与利用机制研究

水分逆境下植物水分调控与利用机制研究

水分逆境下植物水分调控与利用机制研究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物质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水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水分逆境下,例如干旱、盐碱等环境压力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水分逆境下植物水分调控与利用机制的研究。

一、水分逆境下植物的生理响应在面对水分逆境时,植物会通过启动一系列适应和应对机制来维持细胞内部的水分平衡。

对于耐干旱或耐盐碱的植物,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理适应性和调节机制,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也有很强的适应性。

例如,植物细胞内部的浆液中含有大量的低分子有机溶质和离子,这些分子会穿过细胞膜,降低细胞内部的水势,保持细胞内部的水分稳态。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开闭气孔来调节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通过根毛的增长和分泌物的分泌,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水分压力下的生存。

二、植物水分利用机制的研究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都与水分有关,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水分资源,是植物生产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植物的水分利用。

首先,可以通过改进灌溉方式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来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通过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保水性,进而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次,植物自身具有多种对水分利用的机制,例如植物根系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可以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能力和利用效率。

此外,未成熟种子、化感作用和植物共生等机制,也可以对植物的水分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技术手段在植物水分调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植物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例如,根系形态和分布的影响对水分吸收的影响可以通过根系三维成像、根系透明化技术和功能基因组技术等手段来解析。

同时,通过分子遗传学、转基因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手段,可以研究植物水分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代谢物,深入了解植物水分利用机制的分子机理。

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生物学原理

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生物学原理

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生物学原理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是一个生物学原理,可以理解为水分是植物生命的基础,是植物生长与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没有充足的水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甚至会出现枯萎和死亡的情况。

首先,水分在植物体内起到了许多重要的作用。

比如,水是植物体内的溶剂,可以溶解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根系吸收到植物体内。

同时,水还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将光合产生的养分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水还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起到了保护和维持植物生理功能的作用。

其次,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水分是植物膨压的动力源,只有在植物细胞内形成适当的膨压,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并推动植物生长。

无水状态下,植物细胞内的膨压会降低,细胞间隙也会缩小,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停滞和发育受阻。

再次,水分还能够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代谢。

在土壤中,许多植物营养元素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只有适量的水分,植物的根系才能将这些离子吸收到植物体内,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

同时,水分还可以调控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如糖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水分缺乏会导致植物体内代谢物质的积累和正常代谢过程的阻碍。

最后,水分还能够影响植物与外界环境的互动。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通过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和形态改变来应对水分的缺乏,如变小的叶片和减少蒸腾来减少水分的流失。

同时,适量的水分还可以调节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比如提供水源吸引了许多动物前来觅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综上所述,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生物学原理。

只有保持适量的水分,植物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来进行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因此,在种植、园艺和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给予植物足够的水分,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要根据植物的需要来合理调节水分供应,以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高产瓜果蔬菜的水肥管理技巧

高产瓜果蔬菜的水肥管理技巧

高产瓜果蔬菜的水肥管理技巧瓜果蔬菜的水肥管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营养吸收,从而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高产瓜果蔬菜的水肥管理技巧。

1. 节约用水水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资源,高效使用水资源是保证瓜果蔬菜生长的关键。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将水直接输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

其次,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在阳光炎热时段灌溉,减少水分的浪费。

最后,逐步增加灌溉水量,让植株适应干旱环境,提高植物的耐旱性。

2. 控制施肥时机适时施肥是保证瓜果蔬菜生长的前提。

对于瓜果蔬菜而言,通常有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是指在种植前或种植初期施用的肥料,追肥则是在生长过程中根据植物需要进行的补充。

合理控制施肥时机可以提供充分的养分,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

同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在追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缺肥或过肥的情况。

3.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高产瓜果蔬菜的重要保障。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的养分释放,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在使用有机肥料时,要注意选择成熟堆制的有机肥料,并正确掌握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负荷过重。

4. 追求平衡施肥平衡施肥是保证高产瓜果蔬菜的重要环节之一。

平衡施肥要求根据瓜果蔬菜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要,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确保植物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养分。

通常,瓜果蔬菜对氮、磷、钾这三种主要养分的需求比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或叶片营养测定等方法,定期监测植物的养分状况,及时调整追肥的营养元素组成和浓度,以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

5. 注意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会降低植物的生长能力和产量,因此,我们要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园林树木的土壤以及水肥管理技术

园林树木的土壤以及水肥管理技术

园林树木的土壤以及水肥管理技术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的任务是为了树木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树木生长发育对水、肥、气、热的要求,以快速、持久、充分地发挥树木在园林中的功能。

园林绿地土、肥、水、管理的关键是从土壤改良入手,通过实施各种措施改良土壤,并同时进行松土除草、地面覆盖、施肥、灌水与排水等技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等,以满足树木生长发育的需要。

第一节园林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条件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地,是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库和储存库,也是许多微生物活动的场所。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树木生长的状况,树木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植物景观效果,所以分析了解园林树木生长地的土壤条件及其管理措施,是从事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工作者主要任务之一。

一、树木对土壤的要求1.树木对土壤的要求是有选择的,在生产实践中,有的是因树种选择土壤,有的是因土壤选择树种。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该是不同的树种栽植在相适应的土壤上,如喜酸性的植物则栽在酸性土壤上;而耐盐碱的植物种在含盐碱高的地段;耐水湿的树木栽在湖边、河边或低湿地;在高山和干旱地则种耐干旱的植物。

总体来说,就是做到适地适树。

2.一般来说,植物都喜欢保水保肥和通气良好的土壤,而树木也不例外。

粘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好,但通气和排水能力差;而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但通气能力好。

无论哪种土壤,其腐殖质含量直接影响水分和肥分的保持,以及物理性状的优劣,因此对土壤施有机肥很重要。

3.树木生长地下层土壤排水的好坏对其生长有直接的影响,水分过多或积水(耐水湿的除外)往往会引起烂根,故树木生长地的下层土壤应该排水良好不能积水;同时地下水位也不能过高,过高造成土层薄,湿度大,透气性差,使树木生长不良。

同时树木生长也要一定的土层厚度,从调查得知,小灌木、大灌木、浅根性乔木、深根性乔木等要求土层厚度分别为45cm、60cm、90cm、150cm。

4.栽植地的土壤要求充分风化,如果土壤没有充分风化则孔隙度低,通气不良,微生物活动弱或无,致使肥力极低,树木生长不好。

栽培技术的水肥管理

栽培技术的水肥管理

栽培技术的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决定植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和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方法,帮助栽培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科学、高效地进行水肥管理。

一、适时浇水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过多或者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水稳态,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合理的浇水方法是栽培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1. 观察土壤湿度:判断植株需水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土壤湿度。

用手触摸土壤表层,若感觉土壤湿润,则不需要浇水;若感觉土壤干燥,则需适时浇水。

但需注意,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来判断是否需要浇水。

2. 控制浇水量:浇水时要掌握好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

一般情况下,应在植株根系深处注入水分,尽量避免浇水过浅,以免影响根系健康生长。

应学会观察植株表现,如叶片弯曲、频繁疲弱等现象可能提示需要增加浇水量。

3. 浇水时间的选择:水分的蒸发速度与环境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浇水时间也是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早晨或者傍晚是合适的浇水时间,这时气温相对较低,水分也不易蒸发,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湿度。

二、科学施肥除了水分,植物对于养分的需求量也不可忽视。

科学施肥有助于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和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1. 肥料选择:根据植物的品种和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是科学施肥的前提。

一般肥料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有机肥是指天然有机物质的肥料,如腐熟的堆肥、骨粉等;无机肥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如氮、磷、钾肥等。

在选择肥料时需综合考虑植物的需求和生长环境等因素。

2. 施肥量和频次:施肥量和频次是科学施肥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一般来说,施肥量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期和需求量来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同时,施肥应分批进行,避免一次性输入过多养分造成浪费或者根系受损。

一般而言,植物生长期的旺盛阶段需要施肥量相对较大,而生长缓慢期则可适度减少施肥。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

植物的水分代谢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分代谢 2.水势 3.压力势 4.渗透势 5.根压 6.自由水 7.渗透作用 8.束缚水9.衬质势10.吐水 11.伤流 12.蒸腾拉力 13.蒸腾作用 14.蒸腾效率15.蒸腾系数 16.生态需水 17.吸胀作用18.永久萎蔫系数 19.水分临界期 20.内聚力学说 2l.植物的最大需水期 22.小孔扩散律 23. 重力势 24. 水通道蛋白 25. 节水农业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 RWC2.Ψw3.Ψs4.Ψm5. Vw6.Ψp7. SPAC8. RH9.Mpa 10.AQP三、填空题1. 水分在植物体内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2. 将一个充分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液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

3.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等组成的。

4. 细胞间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决定于______,即水分从水势______的细胞流向______的细胞。

5. 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方式有两种,即和。

6. ______和______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7. 无机离子泵学说认为,气孔在光照下张开时,保卫细胞内______离子浓度升高,这是因为保卫细胞内含______,在光照下可以产生______,供给质膜上的______作功而主动吸收______离子,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而使气孔______。

8. 影响蒸腾作用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

9. 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______,代谢______,抗性______。

10. 灌溉的生理指标有,细胞汁液浓度,渗透势和。

11. 植物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______吸水,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______吸水,另外还有______吸水,这三种方式中以______吸水为主。

12. 相邻的两个植物细胞,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端细胞的______。

13. 干燥种子吸收水分的动力是。

14. 植物对蒸腾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及施肥,浇水方法

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及施肥,浇水方法

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及施肥,浇水方法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及施肥、浇水方法引言: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适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其中水肥是影响植物生长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了解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并正确施肥、浇水,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园艺植物对水肥的需求规律以及适当的施肥、浇水方法。

第一部分:园艺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规律1.1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排出多余的水分,维持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水分不仅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输送通道,还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对于维持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规律不同的园艺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存在差异,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规律。

(1)植物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例如,在生长发育初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可促进幼苗的生长;而在结实期或成熟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减少,以避免果实的过度膨大或破裂。

(2)气候条件:气温和湿度等气候因素对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有较大影响。

在干旱和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需要增加浇水量。

而在潮湿的环境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小。

(3)土壤状况: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对水分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土壤中含水量较低时,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大,需要增加浇水频率和量;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则会导致植物根系氧气不足,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1.3 适当的浇水方法适当的浇水方法可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浇水方法。

(1)薄层浇水:适用于浅根系的植物,如草坪、地被植物等。

在早晨或傍晚时,使用喷头均匀地浇水,使土壤表层湿润。

(2)渗透浇水:适用于深根系的植物,如果树、花木等。

将水管埋在土壤表层附近,缓慢地持续供水,使水分逐渐渗透到根系深处。

植物保护简述水肥管理的作用

植物保护简述水肥管理的作用

植物保护简述水肥管理的作用水肥管理是植物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通过合理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的供给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实现高产高质稳产的目标。

水肥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水分和营养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管理水肥,可以使植物获得适当的水分和营养供应,从而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茎叶生长和花果结实。

2.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当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组织的湿润,阻碍病原菌进入植物体内;适量的营养元素能够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3.实现高产稳产: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适宜的水肥供应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增加产量;合理的营养供应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品质的稳定性。

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水和肥料资源,减少因水肥浪费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科学测定植物的水分需求和营养需求,合理施用水肥,避免过度施肥和过度灌溉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在实际的水肥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的特点,合理确定水肥供应的量和时机。

比如,在蔬菜的生长旺盛期和果实膨大期,需要增加水分和营养的供应;在干旱期和低温期,需要减少水分和营养的供应。

2.选择适宜的水肥施用方法。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滴灌、喷灌、地面灌、滚烟等不同的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选择根施、叶施、穴施等不同的施肥方式。

3.严格控制水肥供应的质量。

选用优质的水源和肥料,避免含有污染物的水源和劣质的肥料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尽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以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4.注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采用盆栽、水培、膜下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加水肥的利用效率;注意排水和排渣,避免土壤中盐分和毒物的积累,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简述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答:
⑴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一般植物组织含水量占鲜重的75%〜90%。

⑵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如果没有水,许多重要的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放氧反应、呼吸作用中有机物质的水解都不能进行。

⑶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介质如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气体交换、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以及信号物质的传导等都需以水作为介质。

⑷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植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产生的静水压可以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使枝叶挺立,花朵开放,根系得以伸展,从而有利于植物捕获光能、交换气体、传粉受精以及对水肥的吸收。

⑸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通过水所具有的特殊的理化性质可以调节湿度和温度。

例如: 植物通过蒸腾散热,调节体温,以减轻烈日的伤害;水温的变化幅度小,在水稻育秧遇到寒潮时可以灌水护秧;高温十旱时,也可通过灌水来调节植物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改善田间小气候;此外可以水调肥,用灌水来促进肥料的释放和利用。

因此水在植物的生态环境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三)微集水面积种植 我国的鱼鳞坑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小片植物,或
一棵树周围,筑高15~20cm的土埂,坑深40cm,坑 内土壤疏松,覆盖杂草,以减少蒸腾。
(2)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技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
然落差将高位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 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散布在农田上,达到灌 溉目的。
(5)保墒技术
• 创造团粒结构体 在植物生产活动中,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 建立合理的轮作套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再结合少耕、免耕 等合理的耕作方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宜的孔隙状况,增加土壤 的保水和透水能力,从而使土壤保持一定量的有效水。
• 植树种草 植树造林,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树冠能截留部分降水, 通过林地的枯枝落叶层大量下渗,使林地土壤涵养大量水分。同时森林 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和养分的流失。森林还可以调节小气 候,增加降水量。森林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林区上空空气湿度增大。 据测定,森林上空空气湿度一般比无林区高12%~15%,因而增加了林 区降水量。
植物 蒸腾作用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蒸腾作用的指标
①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 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②蒸腾效率。是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 物质的克数。
③蒸腾系数。是指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 分的克数。
植物 蒸腾作用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蒸腾作用的调节
①减少蒸腾面积。移栽植物时,可去掉一些枝叶, 减少蒸腾面积,降低蒸腾失水量,有利于成活。
水分与 植物生长
植植物物生生产长的与水水分分调环控境
(1)植物组织含水量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草本>木本) 同一植物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透膜
30%葡萄糖溶液
30%蔗糖溶液

漏斗中液面___
清水
30%蔗糖溶液
纱布

漏斗中液面___
半透膜
30%蔗糖溶液 30%蔗糖溶液 ③
漏斗中液面___
半透膜
清水 30%蔗糖溶液 ②
漏斗中液面
__
清水
清水 半透膜

漏斗中液面___
植物的水肥代谢
植物的水肥代谢包括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利用与散失。

概念:矿质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质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
⑴吸胀作用:
靠细胞内的____物质吸收水分。

(吸水水平:____>____>____) ⑵渗透作用原理
Ⅰ.渗透装置
Ⅱ.渗透作用概念
_____(或其他___分子)透过半透膜,从__浓度溶液向__浓度溶液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思考一:下面哪些装置能发生渗透作用?
Ⅲ.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半透膜
蔗糖溶液 清水
长颈漏斗 思考:1、植物需要从土壤溶液中吸收哪些矿质元素?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实。

(★溶液培养法) 2、判断元素的必需性的标准(
《创新设计》P67) 3、实验设计: 验证Mg 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须矿质元素。

____ 相当于____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相当于____ ⑥____ 相当于____
思考二:为什么根毛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
细胞液浓度 >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___,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 <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___,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____,“壁”是指____。

) Ⅳ.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思考:1.如果让植物细胞长期处于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胞会________。

2.请据此原理解释为什么在盐腊肉时需要涂抹大量的食盐? 3.实验设计:探究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⑶矿质元素的吸收
Ⅰ.吸收形式____
Ⅱ.吸收特点: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一个____的过程,具有___性,这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多少相关。

Ⅲ.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____的过程。

⑷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因素 水分:
矿质元素:
①.
内因——遗传因素(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②外因——主要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半透膜
蔗糖溶液
清水
NH 4+、NO 3-) 吸收 __不同
__不同 不同植物 DNA 不同 控制 合成 载体 氧分压 温度/pH 离子浓度
三、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利用与散失
1、水分
3、矿质元素的散失
落叶等①_________
利用
(%~ %)
散失(%~ %)②参与____和___等生命活动。

——___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