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参与让课堂精彩纷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的参与让课堂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基本组织形式中,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去实现教学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表现出种种不守纪律的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事先无法预料的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中“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纵观当今所有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都在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没有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呆坐听课……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全是被动学习。因此,要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明确角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坚持性也较差,即使优秀学生也是这种心理状态。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没有任何兴趣的强迫学习,学生不仅学不会知识,而且会损伤学习的愿望,打击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机,就必须把死的知识“活化”

起来。用问题和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如设计一段有趣的故事、一幅动人的画面、一则生活中有意义的小事、一次感人泪下的场景、一首有趣的儿歌、一次有趣的实验操作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把学生引向“愤”与“悱”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探求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探索知识的积极情绪、对探索所获、所

悟、所感的热情交流等等,都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来支撑。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教师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困难与收获。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师生共同越过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的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洋溢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它带给学生温暖和鼓舞,带给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让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四、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引导学生有序参与

在课堂上,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作必要的启发指导,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若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合理安排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与其他同学重视或尊重的需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和消沉等心理。有的学生则可能采取恶作剧的形式表现自己,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倾向,从安排学生的活动情境着手,去实现课堂上的学生参与意识。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板演时,要照顾到优中差各类学生,让他们都参与进学习活

动之中,当教师让个别学生到讲台上做黑板演练时,同时也应该安排其余学生各自在本子上做同样的练习,以避免学生因无事可做而将自己过剩的精力有意无意地转向学习活动之外,如用去制造纪律问题或玩玩具等。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善于预料学生的困难,随时调整教学材料的难易和教学速度的快慢,以适应班级学生的心理倾向与情绪,以免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进入学习活动情境中去。

六、体验成功,让学生乐于参与

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很多情况下,正是靠着这种愿望的推动,人们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同样,“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反复的成功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情感、理想和信念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养成。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孩子的成功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孩子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只要教师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便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便有乐于参与的过程。七、优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神奇的舞台,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和强大的表现力赢得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青睐,特别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在课堂现场中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情景,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是新课改“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基本的体现,它依赖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既有教师的一面,又有学生的一面;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又具制约的作用。要求教师加以科学性、艺术性地综合、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参与动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提高参与能力,进而既掌握知识,又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