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二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表现手法例说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衬托、 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 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 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 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 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 写哀情(乐情)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 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直抒胸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景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件

景物形象-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课件

4. 猿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杜鹃鸟。“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 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6. 斜阳(夕阳、落日),“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 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01
咏物与写 景的区别
02
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诗 中的景物描写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 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 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方法
1.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 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 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的特点
3.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 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解:①吕本中: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②木芙蓉,又名“木 莲”“拒霜”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顽强坚韧、高洁从容的形象,即使风吹雨打,也按自 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恶劣环境,也要坚持走自己 的道路的态度。范诗写的是孤独辛苦仍然豪迈乐观的形象,木芙蓉辛苦 孤独心酸,处境凄凉,即使霜欺雪压,但不怨天尤人,寄寓了作者少年 时昂扬的精神和志存高远的情怀。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诗歌鉴赏(二)(陕西)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致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

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画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妙处。

(5分)答: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8.(5分)答: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捷、气概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猛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

(2分)如此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分)9.(6分)(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概专门、呼之欲出的描画(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精湛技法的颂扬之情。

(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画,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无能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如何样的景色?9.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8.(2分)用“丽”字,表现了春天阳光普照,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专题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讲 语言

专题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讲 语言
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 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七句写牧童躲雨的情况, 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
(2)注意赏析角度:鉴赏诗歌中某些词的表达效果, 可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卷”“吼”都是动词,我 们可以分析这两个词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的,体现 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怒涛顷刻卷沙滩”,侧重描写 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是 视觉角度;“十万军声吼鸣瀑”,以“军声”喻风雨 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是听觉角度。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 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 别时的哀怨感情。
样卷 边送别的,所以“折柳”为“关键”。得分:2分 失误类型:理解有误,分析不到位 失分探因:第一联是听曲,“折柳”为《折柳曲》,
专家 听的是《折柳曲》,不是去“折柳”的动作。这里
评卷 没有分析好,故扣1分;由听曲到思乡二者之间的 联系分析不到位,再扣1分。
一.思维趋向 1.指出诗(词)眼。一般是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最
[解析] 分析“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 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 “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催发”显得 委婉。“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 之情。 [自组答案] “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步骤一) 作者用“兰舟”来催他们出发,(1分)(步骤二)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两两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步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2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2

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
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 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
人。”“怪禽”大概是鸱鸮一类的鸟。这种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
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 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这两句 诗写声写色,声色均骇人听闻。诗的境界幽深险僻,自是贾岛本色。
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
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 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
然之中。
烘托渲染:人物心境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shū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这首诗作者用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 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 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5. 虚实关系:虚实相生、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化无形为有形 6. 主次关系:欲擒故纵、欲扬先抑、正侧、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7. 拓展关系:联想、 想象、 铺陈、铺垫、起兴 (赋、比、兴)
难点突破 (一)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 ,一写繁华,一写悲苦,抒发了诗人在他乡 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用的是“以乐 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以哀景写乐情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二)【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二)【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C “直接”错,属于间接抒情。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 业的追忆;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 他乡的落魄;③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 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借古抒怀,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和壮志难酬之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 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 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 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B项,结合首联,可看出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 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 惊神伤”。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 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 者相距遥远; ②借景抒情,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 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 统治者,同情百姓。
石头城 刘禹锡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古代诗歌鉴赏(二)

古代诗歌鉴赏(二)

古代诗歌鉴赏(二)——赠友送别类和思乡怀人类一、赠友送别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最后两句极富意味,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送别[唐]储光羲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

远见轻桡动,遥怜故国游。

海禽逢早雁,江月值新秋。

一听南津曲,分明散别愁。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河桥送客舟,河水正安流”一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二)——2022届高考语文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二)——2022届高考语文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

【全国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二)考点12 表达技巧(一~五的第2题)考点13 思想感情(六~十的第2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每篇诗歌的选择题4分,问答题6分。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

②帝王州:都城长安。

③原诗是一首七律,诗人时任翰林学士。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一首诗中,“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別时茫茫江浸月”。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①苏轼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渡吴王岘②。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③,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④?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注]①本诗作于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任职时,时众乡亲父老送别至江边,州中有名士随诗人上吴王岘,或陪其往九江、同游庐山。

②吴王岘:在武昌西山下,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避暑宫于此,故名。

③出塞曲:这里指悲壮的鼓角声。

④“谁言”句,语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万方声一概,吴道竟何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描写清风明月之夜泛舟渡游吴王岘的情景。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 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以王维的《山居秋 暝》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 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 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 就不单是这四个名词所含有的意义了。
一年时令景物之春景:
东风、粉蝶、柳絮、新燕、花树、草芽、 黄鹂、芭蕉、杨花、浮萍、翠柳、翠微、 绿波、兰溪、烟笼、鹊声。
一年时令景物之夏景: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 雨蕉、枇杷、雨蓑、菜花、榴花、初莲、 萤火、稻畦、浓荫。
一年时令景物之秋景:
秋景因多表示凄清、悲凉之意,故常用:
愁、孤、残、寂、冷、昏、黄、寒、衰等 字修饰。 寒山、孤烟、芦花、秋夕、残阳、桐叶、 衰草、黄叶、流萤、霜晴、露冷、霜天、 鸿声、冷桂、寒雁、寒塘、虫吟、雁阵、 枫林、西风、菊黄、蟋蟀、清秋、昏鸦、 孤灯、荷尽、菊残。
一年时令景物之冬景:
冬雪、沙雪、江雪、寒关、琼枝、飞花、 天寒、草尽。
景物修饰之冷词、热词:
在分析景物的特点时,关键是要抓住其前 面起修饰作用的冷词或热词。 1、冷词就是有关景物或心理表现冷清、凄凉 的字词,诸如:绝、寂、断、冷、凉、萧、 孤、苦、愁、悲、空、怨、恨、残、昏、 寒、衰、漠等,这些字词一般都能表现寂 寞、孤独、悲凉、冷清的心境。 2、热词一般带有高兴、喜悦、欢乐的意味。 这类字词有:喜、笑、明、春、暖等。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山水田园诗:山水景色、田园风光
常见景物:
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 人家、鸡犬、农妇、孩童。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精品课件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精品课件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 和而被免官。 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 ”“翠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 ”“叠 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 “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 要分析。 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翠 点明了花叶的色彩,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 借代花,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叠 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 出花朵的多姿, 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 本题要求简析“ 字的双重意蕴, 解析: 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实际是要求考生对“ 实际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 其在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 首先要弄清楚“ 的是什么, 解。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 解由“ 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 解由“隔”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整体 把握全词不难看出, 把握全词不难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 浩渺江水、 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 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 出来,既反映了客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 体的情思意绪。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体的情思意绪。双重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鉴赏诗 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 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更重要的 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 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 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 代花, 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 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 “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 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 “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 一个“ 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鉴赏诗歌语言之语言风格2

鉴赏诗歌语言之语言风格2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 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 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语言风格
1、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8、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 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 慨不平。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际,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 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 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 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 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 动人心的悲慨之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宋朝则有辛弃疾的词 。
5、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 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 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 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
16、沉郁: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 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 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 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 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 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登高》都是沉郁的力作。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2015暑期高三学习辅导
• 张三影
•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 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 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 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 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 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 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2015暑期高三学习辅导
• 1、此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列举,并 简要说明。 • 答案: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 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骨”与梦 里“人”的对比。 • 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 春闺中人。 • 婉曲:以汉喻唐。
• 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 效果。
•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 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 之情。
2015暑期高三学习辅导
• 问: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答案】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 抒情也可)。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 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 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 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 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
2015暑期高三学习辅导
• 2、请赏析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及艺术 效果。
• 答案: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 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 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2015暑期高三学习辅导
• 问: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用典(借古讽今)。 • 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 • 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 郁与自遣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三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三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音频鉴赏
解析
回答第(1)题首先要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诗的特点和题目要求逐步 缩小答题范围。这是一首描写田园安乐生活的诗歌,又选取了其中写景的诗句 来分析,我们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表现的主旨是明色调的,写景是为了突出 这个主旨;诗句对仗工整,尤其是色彩的对照鲜明,可以考虑映衬、渲染之类 的手法;节奏独特,记忆深刻的话,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等诗句的写景方法。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考点解读
如何理解考点要求中的“表达技巧”这一概念?
答案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而复杂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 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蕴藉、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 法。它与“艺术特色”“艺术技巧”“表达特色”“写作特 色”等是同一概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一般认为,它包括 四个方面: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艺术 构思)。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答案
音频鉴赏
②摇落:零落。 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登吴公台 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 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兴三首(其二)①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兴三首(其二)①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故人书问至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文天祥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

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

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2.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 【答案】1. D2.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

故选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