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EPS轻量土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EPS轻量土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l 2月
E S轻量土 的力 P 学性质试验研究
郭聪灵 , 夏国军 , 曹力桥。
(. 1 中国地 质 大学 工程 学院 , 汉 4 0 7 ;. 武 3 0 4 2 天津 大 学建 工 学院 , 津 3 0 7 ) 天 0 0 2
摘 要 :在 分 析 轻 量 土 的 抗 剪 机 理 的 基础 上 , 过 固 结 不 排 水 三 轴 压 缩 试 验 , 究 了轻 量 土 的应 力一 变 变 化 规 律 通 研 应
2 混 合 轻量 土 的 固结 不 排 水 三 轴压 缩
试验 ( CU)
2 1 轻 量 土 应 力 一 变 变 化 规 律 . 应
制备 了发 泡颗粒 混 合轻 量 土 , 后 在 室 内进 行 试 验 然
研 究 。通过 实验 室 试验 , 析 了混 合轻 量 土 的物 理 分
力 学性 质 以及 各种 受 力 状 态 下 的强 度 、 变形 等 力 学
0 引 言
发 泡颗粒 混合 轻量 土是工 程界 近年开 发推 广 的 土工 新 材 料 , 特点 是 密度 小 , 有轻 质 、 强 、 久 、 具 高 耐 隔热 、 自立性好 、 工工期 短及废 物再 生利用 和无 污 施 染等 优点 , 因此 在 工 程 中具 有 极 广 泛 的应 用 前 景 。 轻量 土在 挪威 、 兰 、 荷 日本 等 国得 到广 泛 应 用 , 我 在
( . au t f E g n eig, hn nv ri f G ocecs Wu a 3 0 4 C ia 1 F c l o n iern C iaU iest o esin e , h n 4 0 7 , h n ; y y 2 F c l fEn iern T a i ies y, i i 0 0 2 C ia . a ut o g n eig, i nUnv ri T a n3 0 7 , hn ) y t

eps 助力控制策略和测试研究分析

eps 助力控制策略和测试研究分析

车辆工程技术9车辆技术EPS 助力控制策略和测试研究分析段金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伴随汽车行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转向功能的要求日益增高。

EPS 系统油耗低、运作时间短,凭借可控的助力系统性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者探讨了EPS 系统的控制策略,根据常规PID、电机补偿机制、扭转力矩变化率等策略,并根据与样车的对比测试,得出该策略符合行业标准,顺应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EPS 助力控制;测试研究分析;大趋势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需求量不断增加,汽车行业也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在需求量不断上升的同时,消费者也对汽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驾车体验也逐渐要求汽车的能耗低,性价比高,性能强。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传统意义上的转向系统包括机械和液压都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消费者的需求。

在如此背景之下,EPS 即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应运而生。

1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概述 所谓EPS,其实是英文Electric Power Steering 的缩写,即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汽车的发展历史上,转向系统从最初的机械到液压再到电控液压,最后来到了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动力转向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的特征优势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油耗低,运作时间短。

通常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论汽车是否在行进过程中出现转向,它都在运作,都会消耗发动机动力,然而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则不会这样,它只会在转向时运作,非转向时不消耗动力。

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燃油消耗。

(2)驾车时适应性强,助力大小可控。

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其所提供的转向助力无法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换句话说,如果当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进时,转向动力小,就会出现转向困难,车辆的整体稳定性不强,驾驶员也缺少安全感。

然而,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下,车辆的转向适应性更强,车辆低速时,转向助力较大,车辆高速时,转向助力小,更有利于驾驶员的把控,提升车辆稳定性。

EPS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EPS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三个 阶段 ;应变相同时 ,有侧 限时应力值 比无侧 限时略有 提高 ,并 且随着材料密度的增大 ,应力值不断增 大 ,硬化点
也 不断提前 ;相同应变下的应力值会随着加载速 率的增加 而不断增 加 ;另外 ,在同一压应力条件下 ,应变控制 式所获 曲线 的应变较应力控制式时大 ;在 同一 应变条 件下 ,材料 的应力 随着 围压 的增 大而不 断减 小 ,当材 料进 入硬化 阶段 后 ,材料 的应力却随着围压的增大而不 断增大 。 关键词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力学性能 ;应力 ;应变 ;侧 限;加载速率
c r e fsr i c n r le b an d wa a g r t a h t o te sc n r le u v so tan—o to ld o ti e s lr e h n t a f sr s — o told. I h a ta n c n i o s, n t e s me sr i o d t n i
中 图分 类号 :T 35 2 Q 2 Q 2 . ;T 38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5 7 ( 0 1 S 一 0 5— 4 0 5— 70 2 1 ) I 0 8 0
St dy o he M e ha c lPr pe te fEPS u n t c ni a o r i s o
as c n b ii e n o ln a lsi l a e dv d d it i e r e a tc, p a tc a d ha d n d t r e sa e lsi n r e e h e tg s; a he s me sr i t t a tan, sr s a u s te s v l e wih ltr lr sr i twa l h l i h r t a h twi o tlt r lr sr i t wih t e s me sr i t a e a e ta n s si ty h g e h n t a t u ae a e tan ; t h a ta n whe e st g h nd ni y

EPS材料特性研究及其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运用

EPS材料特性研究及其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运用


系统 的研 究 。 ( ) P 材料 的抗 压强 度和 导热 系数 一 ES E S 料作 为路 桥 工程 减荷 材 料 的重 要 P材 指标是抗 压 强度 。 E S 料抗 压 强度 是指 其极 限 压应 力 和 P材 当压 应变 达 到 1 %时的 压 应力 中的 最小 值 。 0 E S材料 抗 压 强度 随其 容 重 的 增加 而增 大 , P 同时导 热系 数减 小。 恒载 作用下 ,P 材 料 在 ES 抗 压强度 有 随时 间增 大 的趋 势 ,最 大 实测 增 长值可 达 3 %。 0 ( )P 材料 的 弹性模 量及 蠕变 特性 二 ES E S 料 的模量 与 密度 具有 良好 的相 关 P 材
乙醇 、 三氯 乙酸 、 甲苯 、 甲苯 。 二 ( ) 四 围压对 E S P 材料 力学 性 能的影 响 在 高 围 压 作用 下 ,P E S材 料 弹性 性 能减 小 , 性 变形 增 大 , 塑 具有 体 应 变 特 性 ,P 材 ES 料在体 应力 作用 下 , 出 内部 空 气 , 生 体应 排 产 变 ,而 且随 围压 增加 E S材料 内部 结构 将逐 P 渐破 坏 。 在 围压 小 于 10P 5k a的 时候 ,E S材 料 P
工 程 技 术
CnNw e noea o : ha eT h li nPd i c ogs drus c t !
ES P 材料特性研究及其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运用
温 勇 斌
( 江 乔 兴 建设 工程 有 限公 司 , 江 湖 州 3 3 0 ) 浙 浙 10 0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E S 本 P 材料 特性 的分析 , 讨 E S 料在 市政 路 桥 工程 中的 应 用 , 出其在 应 用过 程 中所存 在 的 问题 , 探 P材 指 并在 此 基 础上 对其 未来的研 究 内容 作 了进 一 步的展 望 。 关键 词 : P 材 料 ; 桥 工程 ; ES 路 工程 应 用 随着 国民经 济迅 速发 展 的需 要 ,我 国正 在 大规模 扩 宽和 加 固高等 级公 路 。施 工 中常 遇到路基 不 均匀 沉降 、路 堤对 桥 台侧 向 力作 用 过大 等 问题 。 减 少路 堤重 量是解 决 上述 问题 的 常规 工 程 措 施 之 一 。泡 沫 聚苯 乙烯 ( P , x a d d E SE pne P l tee是 近年 来 出现 的一 种新 型填 筑 材 o s rn ) yy 料 。 由于具有 超轻 、 耐水 、 易老 化 、 腐蚀 、 不 耐 自立 性强 、 工 简 单 、 速 、 便 和工 期 短 等 施 快 方 优 点 , 此 E S 道 路 、 梁 、 洞等 土 木 丁 因 P在 桥 涵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特性分析-标准排版的本科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特性分析-标准排版的本科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特性分析摘要: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简称EP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种新型动力转向系统,具有节能、质量轻、安全、环保等一系列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成为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出现并迅速成为世界汽车技术研究的热点。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纯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到更为节能、操纵性能更好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这几个阶段。

本文论述了EPS的特点、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EPS各组成部分和汽车转向系统的分析出了EPS性能评价指标,并对三种助力特性曲线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EPS系统作为今后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这给EPS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特性;发展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Abstract :EPS is a new type of 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fuel,light,safety and producing less pollution. EPS is taking the place of HPS gradually and becoming the trend of steering system. It is rapidly become the hotspots in the research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of the world.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teering system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phases from the simple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Mechanical-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 to Electric-Hydraulic Steering System,till th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 with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er performanc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S,working principle,composition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EPS system and the steering system, then the state fun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system model was deduced and the model for simulation was built in this paper. Given the EPS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alysis and compare the three types of assist characteristic,and then design a new type of assist curv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teering force which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a certain type of car. EPS has a great use in future.Keywor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目录1 绪论 (1)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发展状况 (3)1.2.1国外发展状况 (3)1.2.2 国内发展状况 (4)2转向系统的概述 (6)2.1转向系统的发展过程 (6)2.1.1机械式转向系统 (6)2.1.2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HPS) (7)2.1.3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EHPS) (8)2.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10)2.2.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 (10)2.2.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1)2.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类型 (13)2.2.4电动助力转向的关键技术 (14)2.2.5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15)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受力与性能分析 (17)3.1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受力 (17)3.2 理想转向盘力矩的研究 (18)3.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 (19)3.3.1 转向回正能力评价 (19)3.3.2 转向轻便性评价 (19)3.3.3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评价 (20)3.3.4 转向盘振动评价 (20)3.3.5 转向路感及路感强度 (21)4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特性研究 (22)4.1助力特性曲线定义 (22)4.2转向助力特性曲线设计概述 (22)4.3电动助力特性曲线类型 (23)4.3.1直线型 (24)4.3.2折线型 (25)4.3.3曲线型 (25)4.4不同助力特性曲线参数的影响 (26)5 结论与发展 (29)5.1结论 (29)5.2发展 (29)参考文献 (30)1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渐渐走入人们生活中,成为现代步伐的工具,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安全、节能、环保”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三大主题。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动强度特性对比研究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动强度特性对比研究

D :0 37/ . s.0018 .0 8 0 .1 OI 1 .8 6 ji n 10 -9 0 20 .6 0 8 s
E S颗 粒 混 合 轻 质 土 动 强 度 特 性 对 比研 究 P
周云东 , 2何奇 宝1 , , 丰土根 , 2 2陆 睿
(. 1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南京 2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 , . 江苏 南京 209 ; 108 20 3 ) 106 209 ; . 108 3南京环力建设工程有限公 司, 江苏 南京
数越 大, 水泥对 L E C S的动 强度的影 响越 小 ;C S 黏 土的动 强 度都 随 着 围压 的增 大 而增 大 , LE 和 但黏
土的增幅 比 L E C S略 大 .
关键 词 :黏 土 ; P 颗 粒 ; ES 轻质 土 ; 强度特 性 动 中图分类 号 : U 4 . T4l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0 18 (0 80 — 8 0 0 10 —90 2 0 )6 0 1 — 4
现场取样 风干 后用木碾 碾碎 , 干之后 再过 2 m筛 , 喷雾 器喷 洒预 计 的水 量 , 烘 m 用 拌匀 , 然后 装 入 塑料 袋
扎紧, 润湿一 昼夜后 备用 . 土试样设 计干 密度 P =14 /m , 黏 d . c 3采用 分层击 实的方法 控制试 样密度 . g 因为试验 原料 土采用软 黏土 , 水量 高且 处 于流 塑状 态 , 积不 易 确 定 , L E 样 的配 比以干 土 质 含 体 故 C S试
我 国沿海地 区广泛分 布着深 厚软黏 土层 , 些软 黏土 具有 低强 度 、 这 高压 缩性 等特 点 , 在此 类 地基 上修 建 建筑 物极 易在稳定 和变形 2方面产 生一些 问题 , 如高速 公路 桥 头跳 车 、 土墙 稳 定 等问题 . 统 解决 方法 主 挡 传 要 是进行地 基加 固 , 以提 高地基 的承载 力 和抗 变形 能 力 , 但对 地 基 进行 加 固不仅 造 价较 高 而且 施 工工 期 较 长 : 用混合 轻 质 土… 作 为 填 土 材 料 取 代 常 规 填 土 是 一 种 理 想 的解 决 方 法 . 土 与 聚 苯 乙 烯 (xadd 采 黏 epne pl teeE s颗粒混 合的轻 质土 (gte h c yESbassi 简称 L E ) 混 合轻 质 土 的 一种 , o s r ,P ) yy n 1hwi t l .P ed o , i g a l C S是 由黏 性

EPS保温砂浆性能试验研究

EPS保温砂浆性能试验研究
a it bl y,sr n t r p ris,t e a o du tvt i te g h p o e t e h r lc n ci i m y,wae b o p i n,a d t e s fn s o f ce to t ra s r to n h ot e sc e in fEPS t e a n i h r li — m
d i1 .99 ji n 10 74 .0 5 8 o : 3 6 /. s.0 6— 0 3 2 10 04 0 s 1
网 络 出版 地 址 :t :/ w ck. e km / e i 2 . 30 U 2 10 0 .6 4 0 1 h l ht / w w.n int e sdt l 3 19 . .0 25 12 .0 . t p / a/ 4 m
中图分类号 :U 2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0 67 3 2 1 ) 60 7 -6 T 582 A 10 —0 ( 02 0 -6 1 4 0
Ex e i e t ls u is o he p o e te fEPS t e m a ns l tng m o t r p rm n a t d e n t r p riso h r li u a i r a
第3 3卷第 6期
21 0 2年 6月 哈尔来自滨工程




V0. N 6 133 o.
Ju n l fHabnEn ie r gUnv ri o r a r i gn ei ies y o n t
J n 2 1 u .0 2
E S保 温 砂 浆 性 能 试 验 研 究 P
l a h c ne tt 0 f s o tn o 2 % .T e a d t n o oy i y c tt mu so a mp o e te b n i g s e g h a d f x r l y h d i o fp l vn la ea e e lin c n i r v h o d n t n n l u a i r t e sr n t f P r r n a d t n,s me a d t n o y a h c n i r v h r i g s r k g n h r a o d c te g h o S mo t .I d i o E a i o d i o f l s a i f mp o e t e d y n h n a e a d t e i m l nu- c

EPS泡沫冲击压缩和吸能特性试验研究

EPS泡沫冲击压缩和吸能特性试验研究

e n t s t r a i n r a t e s a r e o b t a i n e d . Qu a s i — s t a t i c u n i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t e s t s u n d e r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s t r a i n r a t e s a r e
关 键 词 :聚 苯 乙 烯 泡 沫 ; 应 变 率 ;密度 ; 压 缩 特 性 ;能 量 吸 收 中图分类 号 : T Q3 2 8 . 4 文 献标志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2 9 . 2 0 l 3 . 0 4 . 0 1 4
第 1 6卷 第 4期 2 O 1 3年 8月






Vo1 .1 6, No .4
Aug ., 2 01 3
J 0URNAI 0F B UI L DI NG M ATERI AL S
文章编号 : 1 0 0 7 — 9 6 2 9 ( 2 0 1 3 ) 0 4 — 0 6 3 0 — 0 7
W A N G Zh i — l i an g . ZH U B i n。 ( 1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e o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Un d e r g r o u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To n g j i Un i v e r s i t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1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7 No.11 2005年 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v., 2005 EPS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朱向荣1, 2,方鹏飞1,李云飞3,朱赞凌4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7;3.宁波宁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12;4.广东虎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采用动三轴试验研究EPS在不同加载频率、不同循环次数和不同围压的下强度和模量等的变化规律,为EPS 工程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EPS;HX-100多功能伺服式三轴仪;循环荷载;应力应变关系 中图分类号:TU 41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5)11–1253–04作者简介:朱向荣(1961–),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软粘土力学、桩基工程、地基处理和环境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of EPSZHU Xiang-rong1, 2, FANG Peng-fei1, LI Yun-fei3, ZHU Zan-ling4(1.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3. Ningbo Ningxing Real Estate Co., Ningbo 315012, China; 4. Guangdong Humen TechnicalConsultant Ltd., Guangzhou 510630, China)Abstract: The variation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EPS and modulu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loading frequency, cycl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 was studied with dynamic triaxial test.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EPS.Key words: expanded polystyrene; HX-100 servo triaxial apparatus; cyclic load; strain-stress relation0 前 言 EPS(Expanded Polystyrene)全称为发泡聚苯乙烯,是一种良好的轻质回填材料,具有超轻性、自立性、施工简便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被应用于国外的路基处理、桥头填埋等土建工程领域[1~3]。

目前EPS在国内仅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软基分布广泛的几个省市,如浙江、广东等省中有一些应用,且多数应用于应急补救工程。

1995年,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段望童桥头路堤采用EPS很好的处理了桥头路基出现的滑塌征兆和桩身、桥台立柱出现多处的严重环向裂缝,至今使用情况良好[4]。

国内外岩土工作者主要对EPS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方面展开了研究。

物理化学性质方面,主要研究EPS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和EPS块体所适应的周围水土介质环境,研究在土工应用过程中应采取的适宜防护措施[5~8]。

力学性质方面,主要研究EPS 的应力–应变关系、压缩变形特性、抗弯性能、蠕变性能和摩擦性能等。

在EPS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压缩变形特性的研究中,主要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得出相应条件下EPS的应力–应变试验关系曲线[3,5,9~11]。

然而在大量实际工程中,如EPS用作路堤和桥台台背填料等,EPS材料上部主要荷载是车辆荷载等一些动荷载,因此有必要对EPS材料在动荷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动三轴试验对EPS材料的动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力学性质规律性,为EPS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原理和方法 试验在HX–100多功能伺服式三轴仪上进行[12]。

此三轴仪由微机控制加载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组成,可以完成动静两种状态下的无侧限压缩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和一维固结试验。

配套系统有:真空抽气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等。

研究表明,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有试样形状、尺寸、试验加荷速度等,此外还受试样外表加工精度、试样表面平整程度等的影响。

试样密度为24 kg/m3,─────── 收稿日期: 2005–01–171254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5年直径3.91 cm ,高12 cm ,加载的循环荷载方式为正弦波,加载速率为0.24 mm/min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包括三种形式:①动三轴试验,共12个试样;②静三轴试验,共4个试样;③循环荷载作用后进行静三轴试验,共16个试样。

2.1 循环荷载作用后进行的静三轴试验 (1) 循环次数对EPS 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图1表示EPS 在围压ó3 = 60 kPa ,频率f = 0.2 Hz ,循环荷载p cyc = 60 kPa 下,不同循环次数荷载作用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从图1可知,EPS 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应力点和屈服阶段,表现出弹塑性材料的特点。

循环荷载作用一定次数后进行静三轴试验,其屈服应变、屈服应力、弹性模量关系见表1示。

从表1可知,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不太明显,除个别点外屈服应变、屈服应力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更容易屈服,强度也有较明显的下降。

图1 不同循环次数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Fig. 1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 after different mumber of cycles 表1 å、óy 、E 与N 的关系(ó3 = 60 kPa ,f = 0.2 Hz ,p cyc = 60 kPa ) Table 1 The relation of å, óy , E and N (ó3 = 60 kPa, f = 0.2 Hz, p cyc= 60 kPa ) 循环次数N /次 屈服应变å/% 屈服应力óy/kPa 弹性模量E /MPa 100 2.47 104.68 4.33 500 2.28 81.67 3.27 5000 3.59 69.77 2.12 100002.1067.623.11(2) 围压对EPS 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图2表示EPS 在f = 0.2 Hz ,p cyc = 60 kPa ,N = 500次和不同围压情况下,循环荷载作用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从图2可知,在围压为40 kPa 的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加工硬化的特点,取5%应变时的应力为材料的屈服应力。

当围压为60,80,100 kPa 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变化不大,材料呈明显的弹塑性性质。

表2给出屈服应力、应变、弹性模量与围压的关系。

从表可知,屈服应变基本上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而弹性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

图2 不同围压情况下循环荷载作用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Fig. 2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3) 荷载频率对EPS 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图3表示EPS 在围压ó3 = 30 kPa ,p cyc = 60 kPa ,N = 1000次下,不同频率的循环荷载作用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从图可知,随着荷载频率的增加,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均有减少的趋势。

表2 å、óy 、E 与ó3的关系(f = 0.2 Hz ,p cyc = 60 kPa ,N = 500次) Table 2 The relation å、óy 、E and N (N = 500,f = 0.2 Hz ,p cyc= 60 kPa )围压ó3/kPa 屈服应变å/% 屈服应力óy/kPa 弹性模量E /MPa 60 2.10 62.88 2.998 80 1.91 69.91 3.654 100 1.73 65.293.782图3 不同频率下循环荷载作用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Fig. 3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 under different frequency2.2 静三轴试验 静三轴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如图4示。

从图可知,当围压ó3从50 kPa 增大到200 kPa 时,EPS 试样达到屈服点的轴力逐渐变小,抗剪强度逐渐减弱,这是与土的性状不同的地方,该现象可能与EPS 材料内部结构随围压增加而逐渐破坏有关。

当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仍具有很高的延性,同时强度仍在缓慢增加,具有加工硬化性质。

围压为50,100,150,200 kPa 时,相应的EPS 的线弹性模量分别为1.68,2.51,0.54,0.61 MPa 。

由此可知,弹性模量基本上随围压增大而变小,且影响显著。

当围压超过150 kPa ,曲线无明显的屈服点,在此取5%应变对应的应力为其屈服应力。

第11期朱向荣,等. EPS动力特性试验研究1255图4 静三轴试验中的应力应变关系 Fig. 4 The strain-stress relation obtained from static triaxial test 2.3 动三轴试验 (1) 循环次数与轴向应变的关系图5为ó3 = 60 kPa,f = 0.2 Hz,p cyc = 60 kPa,N = 10,100,500,5000,10000次时,循环荷载作用下循环次数与轴向应变的关系。

其中最大应变与最小应变之间部分为可恢复应变,而最小应变部分以下为不可恢复应变,即å=åã+åiã(åã为可恢复应变,åiã为不可恢复应变),如表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