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2024年地方病工作计划
2024年地方病工作计划
1. 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地方病工作计划将包括对当地病情的
调查和监测,以了解疾病的传播规律、高发区域和人群,为制定针
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2. 预防控制策略,针对当地地方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控
制策略,包括疫苗接种、环境改善、健康教育等措施,以减少疾病
的发生和传播。
3. 医疗保障,加强当地医疗卫生系统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
对地方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
4. 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当地居民对地方病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
式的养成。
5.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传播的地方病,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提高地方病
防控水平。
6. 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地方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支持,确保工作计划的有效实施。
总之,2024年地方病工作计划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2.01•【文号】卫疾控发[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推进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部组织制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研究制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岗位责任制度。
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二○○八年十二月一日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目录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2.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一览表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项目和内容界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基本职责┃主要工作任务┃任务数量┃项目数量┃内容数量┃┣━━━━━━━╋━━━━━━━━━━━━━━━━━━━━━━━━━━━╋━━━━━╋━━━━━╋━━━━━┫┃┃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1.疾病预防┃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3┃16┃70┃┃与控制┃┃┃┃┃┃┃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
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
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卫生院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1由于近年以来我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手足口病例不断的增多,根据《岑溪市市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控制XX卫生院手足口病逐渐增多、发展的趋势,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确保辖区内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制定手足口病防治计划:明确责任,深化领导以市局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市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为标准,以控制手足口病发病率为目标,以村卫生室为基础防控网络,实行层层负责制,建立乡村两级手足口病防治制度,联防联控,坚持预防为主,村医巡诊,符合条件的乡镇留观或住院,县级住院,市级指导,抢救重症的防治原则。
及时上传下达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及结果。
强化培训,定岗定责对十六个村卫生室室长及卫生院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预防,治疗,转诊,消毒,隔离等知识。
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能力。
培训会安排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任务,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人,定岗定责。
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由室长传达会议内容和会议精神。
加强宣传手段,规范监测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托幼机构适龄儿童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做到家喻户晓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村卫生室每日对适龄儿童进行排查,发现疫情及时登记上报,并转诊,做好转诊记录。
对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随访,每日上报随访情况记录。
XX卫生院设置发热疱疹专门诊室,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的诊断并报告疫情,按规定处置病人。
对普通病例可收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治疗或送定点医院治疗。
净化环境,做好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
碘缺乏病
一、碘在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分布 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但很不均匀 岩石、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 海产品尤其海带含碘丰富 是人体生理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成人体内正常含 量约20—50mg,其中20%(4—10mg)存在于甲状腺 体内碘的来源主要由食物供给,占80% ~90%; 其余来源于水,占10% ~20%;空气约占5%
地方性克汀病
碘缺乏病
五、防治措施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治疗 (二)地方性克汀病的治疗 (三)预防
碘盐:把微量的碘化物与大量的食盐混匀后供食用的盐,经 济、安全、易行、最好的防治方法 碘油:仅限于在未供应碘盐或合格碘盐覆盖率较低的地区, 中、重度IDD流行病区,有地方性克汀病新发或新生儿甲状腺 功能低下发生率较高的地区;重点人群以妇女为主,须严密 监测尿碘浓度 其他补碘措施:碘化酱油、碘化糖果、碘化饼干等碘化食品 和调味品 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求
1. 掌握: 地方病的概念、碘缺乏病和氟 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2. 熟悉: 地方病的分类及基本特征。 3. 了解: 地方病的流行现状、碘缺乏病 的流行特征、氟中毒的流行特点。
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是指局限在某 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特指在一定地 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 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 相关疾病的总称。
我国纳入重点防治的地方病包括鼠疫、血吸 虫病、布鲁氏杆菌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 毒、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方性砷中毒八种。
202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5篇
202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5篇第1篇示例:202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方病是指某些特定地区或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与该地区或环境条件有关的特殊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肝炎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地方病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计划,以期进一步提高地方病防治的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宣传教育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各级卫生部门将加大对地方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居民对地方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二、加强病媒生物控制,减少疾病传播病媒生物是地方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其控制对于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各地卫生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灭蚊灭蝇、清理污水等,以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
三、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疫情监测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卫生部门将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做好疫情的控制和处理工作,有效降低疫情造成的危害。
四、完善诊疗服务体系,提高治疗水平诊疗服务对地方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各级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地方病诊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加强对地方病患者的救治和康复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五、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规范地方病防治工作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部门将加强对地方病防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地方病防治工作朝着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方病挑战地方病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各级卫生部门将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推动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全球合作和共享。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发文字号】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2004.07.23【实施日期】2004.07.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化管理,加强和提高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工作的实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二00四年七月二十三日附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实验室建设规模。
地方病管理制度
地方病管理制度一、地方病定义与分类地方病是指地域性较强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域的人群中,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根据病因不同,地方病可以分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地方性传染病等。
二、地方病监测与报告制度1. 监测目的:及时发现和掌握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内容:包括病情监测、流行病学监测、环境监测等。
3. 报告制度:实行疫情报告责任制,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上报地方病病例,并按照规定进行疫情统计和报告。
三、诊断治疗流程1.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2.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3. 治疗流程:患者应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如不能确诊,可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预防控制措施1. 健康教育:加强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环境改善: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减少疾病传播途径。
3. 免疫接种:根据疫情需要,开展针对性疫苗接种工作。
4. 医疗救助:对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减轻医疗负担。
五、医护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1. 培训内容:包括地方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资质要求:从事地方病诊疗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六、患者权益保障与康复治疗措施1. 权益保障:患者有权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 康复治疗措施:根据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七、法律法规遵守及责任追究1. 遵守法律法规:各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地方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履行职责。
2. 责任追究:对于不履行职责或不当行医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如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23•【文号】国卫疾控函〔2019〕169号•【施行日期】2019.07.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国卫疾控函〔2019〕1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推进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工作,按照《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监测评价全覆盖行动”提出的“各省份在2020年底前完成对所有地方病病区的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委组织对《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7月23日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为规范重点地方病病区控制和消除目标评价工作,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国卫疾控发〔2017〕15号)和《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国卫疾控发〔2018〕47号)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国卫疾控发〔2014〕79号)进行了修订,形成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评价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病区实现控制和消除目标进展;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点地方病分类防控策略,实施防控工作精细化管理。
二、评价原则各地要遵循“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分省推进,综合施策、目标管理”的地方病防治基本原则,规范开展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
个地区的水碘低于10μg/L,则可能会有甲 状腺肿发生,儿童尿碘低于50μg/L则肯定 会出现地甲肿(地方性甲状腺肿)。 尿碘低于20μg/L,地克病(地方性克汀病)。 当水碘大于300μg/L,儿童尿碘水平大于 800μg/L,则会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流行。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一所小学
随机抽查40名8~10岁学生的甲状腺大小
(3)调查指标
碘盐覆盖率 合格碘盐食用率 学龄儿童尿碘水平 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
判定标准如下
B超法甲状腺肿大判定标准
根据GB16398-1996标准,
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4.5ml,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 >5.0ml,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6.0ml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
地方病学定义
地方病的概念
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
地方病学的概念
地方病学是研究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疾病的病因
及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及探索有
效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最终任务就是控制
地方病。
地方病的特点
地方性
多发性
稳定性
危害性
地方病分类
地方病致病原因
全球共有22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38%)生活在缺碘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IDD分布广泛、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流行 特征是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乡村多于城市
人群分布
碘缺乏病的高危人群是0-2岁婴幼儿、 儿童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流行地区的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5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少,一般在青春发育期开始发病,随 着年龄 患病率增高 ,40岁以后逐渐 愈是病情严重的地区,甲状腺肿发病的年龄愈早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__ 年是“十二五”觃划的承吭的关键之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全省疾控工作会议和市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科学収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以全市“作风转发”年活劢为契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以重大重点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围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全市疾控队伍素质和防病能力,深入推进疾控文化建设,持续求进,务实重干,促进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収展。
一、进一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一)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防治体系及免疫觃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管理体系。
明确职责分工,健全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晰、管理觃范、信息互通、资共享、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重点是加强疾控机构不基础医疗机构以及城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职责明确、能力较强的三级疾控体系。
(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
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等工作;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质量考评,加强项目精细化管理;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収挥疾控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控项目叏得实效。
(三)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依托省卫生厅实验室装备项目,积极落实市疾控中心、偃师、洛宁、栾川疾控中心首批 4 个实验室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自劢化、智能化、前瞻性、先进性”原则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积极争叏省厅第二批实验室建设项目。
(三)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疾控绩效考核工作,全面觃范疾控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疾控人员培养机制,采叏多层次、多种类、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建立素质教育不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机制,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篇一:《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目录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12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83 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64 免疫预防655 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836 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957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121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339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14610 放射卫生与放射病的预防控制163 11 营养、食品卫生与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17512 环境卫生18413 农村改水改厕20214 学校卫生与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2111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1816 检验23017 预防医学诊疗服务25618 卫生学评价通则269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27920 科研培训指导管理28621 信息管理28922 档案管理31311.11.1.11.1.21.1.31.1.41.1.4.11.1.4.21.1.4.31.2传染病1.2.11.2.21.31.3.11.3.21.3.31.3.41.41.51.6法规文件11.11.1.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全面、及时、准确地收集、(2)a.·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控制机构报告,必要时要做订正、死亡报告。
·县及县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皮防、结核、妇幼保健,下称专业防治机构)应设预防保健科,每日定时负责收集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并在报告时限内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有关科室要设传染病登记簿,预防保健科设传染病报告总登记簿。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专业管理的法定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性病等),以疫情报告卡向当地县级专业防治机构报告,专业防治机构调查核实后按旬、月、年汇总报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科学管理,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履行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承担政府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技术支撑、保护公众生命健康等公共卫生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辖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业务管理、技术支持中心。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制订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划、建设、行业规范和标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的规划、准入、监管。
第四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同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科学规范管理措施,认真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职责。
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领域危险性评价、监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检验检测任务。
第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正确使用疾病预防控制标识,依法执业,规范管理,规范服务。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二章机构建设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根据职责,结合职能分工和业务分类统一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分为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
第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部门,省级以上称部(处、室),省级以下称科(室)。
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综合业务质量管理、行政与党务管理、审计监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科教与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管理。
第十条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部门,省级以上称所(中心),省级以下称科(室)。
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业务部门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营养健康、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理化检验、病原微生物与生物检验、毒理检验与评价、信息与网络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疾控中心制度细则汇编模板
疾控中心制度细则汇编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一)负责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监测、预测、预报和流行病学调查;(二)开展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三)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四)负责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理;(五)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六)承担上级交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高效、规范运行。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五条疾控中心应设立下列组织机构:(一)理事会:负责中心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工作;(二)行政办公室:负责中心的行政事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三)业务办公室:负责中心业务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四)疾病防制科:负责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五)卫生检验科:负责疾病监测、检测和实验室工作;(六)健康教育科:负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七)信息科: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八)后勤保障科:负责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六条疾控中心应配备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的管理人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第七条疾控中心应根据国家、地方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第九条疾控中心应根据疫情需要,制定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条疾控中心应组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第十一条疾控中心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第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第十二条疾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第八章 地方病防制
(二)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1、发病地点区域性 2、致病病因明确性 2、控制效果显著性
在地方病病区,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高 于非地方病病区,而非地方病病区无该病的发 生。 地方病病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某种地方病的致 病因素。化学性地方病的发病与病区环境中某 些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密切相关,且存 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地方病疫区存在 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及动物宿 主生长繁殖的条件。 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区,也有患该病的可能。
甲状腺激素作用: 维持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为人体正常生长发育 所必需,其分泌不足或过量都可引起疾病。甲 状腺功能不足时,躯体与智力发育均受影响, 可致呆小病(克汀病),成人甲状腺功能不全 时,则可引起粘液性水肿。 促进代谢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 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而又不能 很好利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有怕热、多汗等 症状。
(一)概念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 地球化学性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 病的总称。其分布广、病种多、危害 程度大。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 素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地球上某些地区的 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过多、不足或比 例失调,再通过食物和饮水途径作用于人 体而引起的疾病。 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是由媒介传 播、病因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 一类具有传染性的地方病。
由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外潜伏期者) 不在患该种地方病,或迁出的患者症状不再加重, 并且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在地方病病(疫)区,某些易感动物也可能罹患某 种地方病,成为生物源性地方病发生的主要中间 宿主。 消除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致病因素 是控制消灭地方病的关键。
(三)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2023年学校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三篇)
学校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1、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____%,体重在标准体重____%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____%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____%为超重,高于____%为肥胖。
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____%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
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
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____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____分钟。
看书学习____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
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
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____%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
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
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4篇)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预防和控制地方病防治任务,我乡主要针对碘缺乏病、布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遏制布病等地方病发生,从而保障我乡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制定本年度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一、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组,完善地方病工作责任制:为深入持久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我站将认真____学习《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条例》,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管理领导组,有专业的防治人员组织,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均能规范日常行为及早预防,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二、做好监督和报告工作:做好销售点和民户碘盐督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是我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上级部门制定相应地方病防治措施的可靠依据。
因此,我们一定配合县疾控完成碘盐的采集工作,确保群众食用放心碘盐。
三、控制碘缺乏病、布病,加强宣传工作力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可以依赖群众,利用村广播、宣传画、宣传单、口头宣传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地方病防治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易行、最有意义和安全有效的就是长期食用加碘食盐,对食盐的存放、注意事项作宣传点,同时对布病重点人群摸底登记,摸清高危人群放羊、牛的具体数据,开展版面宣传,早发现、早治疗布病患者,降低布病的发生,发病。
四、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我们一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学校地方病甲状腺肿大的筛查以及普及碘缺乏病知识的了解。
只要我们依照国家关心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条例为依据,宣传内容有科学性,例举数据可靠、真实,从而不同程度改变群众观念,影响群众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改变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降低发病因素,是有希望减低我区碘缺乏病、布病的发生,避免因此造成的社会危害。
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二)根据省、市疾控中心关于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地方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保障房县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制度光照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效管理规章制度要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须从搞好环境卫生开始,国家倡导开展的创建卫生环境活动,是新时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方法,是建好城市,管理好城市,加强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创业难,守业更难;前人栽树,后人更要使这棵树茁壮成长;保卫光照镇卫生治理的品牌,抓好光照镇的巩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建立光照镇城科学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创卫必搞,成果必固,金牌必保”为思想理念,上下形成共识,着力研究探索卫生系统在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精诚团结,主动承担,协调作战,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组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黄俊(光照镇卫生院院长)副组长:田荣泉(光照镇卫生院防保组长)成员:朱朝辉(光照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商科学李娅玲吴光梅孙金艳唐道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防保办公室,由田荣泉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三、加强体系建设,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全面分析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投入和绩效考核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财政保障水平。
要结合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疾病控制人员及业务的培训、督导、考核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按职能定位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管理质量。
四、强化医防整合,提升监测预警等应急反应能力工作机制1.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报告等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特别是社区责任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知识岗位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警觉性和诊治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监测任务扎实开展传染病、死因等各项监测工作,整合医防资源,实现“关口前移”。
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制度
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制度一、社区地方病的防治管理现状目前,我国的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疫病监测和医疗救治等方面。
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机构下设有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负责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监测检测和防治措施等工作。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包括定期的检测、报告和处理程序,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较低,地方病防治能力有限;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防病体系尚未完善,存在监测数据不全、不连续等问题;三是健康教育和群众宣传工作不足,居民对地方病的认识程度不够,预防意识不强,个别地区甚至还存在误区。
因此,加强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
加强政府领导,建立健全的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开展防治工作。
2.综合治理。
采取综合防治策略,结合环境保护、卫生教育、医疗救治等手段,全面提高社区地方病的防治水平。
3.目标导向。
依据社区地方病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制定具体的防治目标和计划,确保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4.科学监测。
建立健全的社区地方病监测体系,及时收集和分析疫情数据,为科学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5.管理创新。
积极探索和推进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新模式,推动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进步。
三、社区地方病防治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社区地方病预防控制机构。
政府应当加大对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构建健全社区地方病预防控制机构,完善相关部门的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确保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应当加强对社区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加强地方病监测和报告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社区地方病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定期的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 年 12 月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机构、职责和人员...............................................................3 一、机构............................................................................................. 3 二、职责............................................................................................. 3 三、人员............................................................................................. 6 第二章 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7 一、目标............................................................................................. 7 二、内容和方法................................................................................. 7 三、任务与分工................................................................................. 8 四、流程和步骤................................................................................. 9 五、质量控制................................................................................... 10 六、考核和评价............................................................................... 11 第三章 监测与调查.........................................................................13 一、碘缺乏病监测........................................................................... 13 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 15 三、地方性氟中毒监测................................................................... 16 四、地方性砷中毒监测................................................................... 17 五、大骨节病监测........................................................................... 19 六、克山病监测............................................................................... 19 七、监测工作职责与分工............................................................... 20 八、质量控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