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熟语误用类型和分析
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
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熟语源远流长、形式精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惯用语。
它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从电台、报刊对熟语使用的情况看来,用错的地方很多。
综合分析一下,熟语误用主要包括以下八种类型:一、割离整体,望文生义。
熟语结构固定,其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更不能断章取义。
例如:1、丹霞餐厅明天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2、最近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3、销售商当初承诺若有质量问题,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起退堂鼓,死不认帐。
4、20XX年以前是7月份才高考,“七月流火”,热得要命,对考生不利。
5、两位选手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
例1中“口耳相传”好像是“互相传递消息”,其实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代保留下来的”。
例2中“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并不是“另类”的意思。
例3中“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句中应改为“出尔反尔”。
例4中“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天气热,多年来报刊上早已这样错用,习非成是。
但实际上指夏天秋初,名叫“火”的红星西移下坠,天气渐渐凉了。
“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名叫“火”的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
例5中,“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用于句中属望文生义。
此外,常用的“文不加点”、“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噤若寒蝉”、“惨淡经营”、“耳提面命”、“首当其冲”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不辨色彩,褒贬失当。
熟语也有褒中贬三性,运用熟语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
例如:6、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
高考语文熟语误用类型
高考语文熟语误用类型高考语文熟语误用类型综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便可发现,熟语的运用能力仍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
而如何把握好这一类型的题目呢?我们要找出此类题型的命题规律,使熟语的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我们就全面搜查近年高考熟语的每一项错误,总结归纳出高考熟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八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
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
如:例1、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宁夏卷〕:“耳提面命〞的意思是不仅要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要揪着耳朵叮嘱,后来形容恳切教导。
句子只片面地认为是“当着面〞的意思.例2: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湖南卷):水乳交融:交融:融合在一起。
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这里望文生义为“水和颜料融合在一起〞。
例3: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辽宁卷):大人不见小人怪指“地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
〞这里错认为此熟语是“地位高的人都不怪我,而你地位低的人反而来怪我〞的意思.例4: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浙江卷〕:此熟语的意思是外来品大家都很喜欢。
不知道的东西,都很喜欢.这里望文生义了,误认为是“外国人喜欢学汉语〞了。
二、褒贬误用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
如:例5:同学们,考人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浙江卷〕: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多指坏事〕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这里的老师鼓励学生应该是件好事,用“推波助澜〞褒贬失当。
常见被误用的熟语——明词义,识色彩,晓对象
常见被误用的熟语——明词义,识色彩,晓对象【安土重迁】指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常误用为“重视搬迁”的意思。
【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常误用为“安定、心安”的意思。
【八面玲球】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常误用来形容玉石等玲珑剔透。
【白驹过隙】指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常误用来形容做事容易,轻而易举。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常误用作褒义词。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面挑选出一个,形容难得的,非常好的。
常误用为“出类拔萃”。
“百里挑一”偏重于难得,“出类拔萃”偏重于超出众人。
【不胜其烦】指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常误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不知所云】指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该成语的使用对象是说话人,常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不负众望】褒义词,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常误用为“不孚众望”(不合于众人的期望,贬义词)。
【不刊之论】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常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误用为“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常误用来形容人多。
【不名一文】指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也说一文不名、不名一钱。
常被误解为“不值一钱”。
【不可理喻】指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常误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不能理解。
【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高考成语熟语误用
二、感情色彩失当
1、闪烁其辞:形容说话遮遮掩掩,半 吞半吐。不肯露出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含贬义。 2、游手好闲:形容懒散游荡,贪图安 逸。含贬义。 3、处心积虑: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含贬义。 4、罄竹难书:形容罪状多得难以写尽。 含贬义。
5、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 就像成群的鸭子一起去啄食一般。含贬 义。 6、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项坏事的人 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含贬义。 7、痴心妄想:指一心向着毫无指望、不 可能实现的事情。一般用于贬义。 8、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引起 的内心震动。用于贬义事物。
22、楚楚动人: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 神。只能形容年轻女子美丽可爱。 23、汗牛充栋:指用来形容书多。 24、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巧妙、高超。所修饰对象必须 是人工制作的,不能是天然的。 25、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般伤心 和着急。只能用于死了父母。且含贬义。 26、令人发指: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 只用于愤怒的情绪。且含贬义。
33、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也比喻 困难重重,无法应对。误用为衣服不 合身。 34、不知所云:现指说话思路乱,说 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常误用为听话人 听不懂。 35、年富力强:指年轻力壮。误用为 有经验。 36、无动于衷:指对色”。
37、惜墨如金:指写字、作画、作文不 轻易下笔,力求精炼。错用为不愿动笔 墨。 38、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 遇。误作为不期而遇。 39、不寒而栗:形容非常害怕。误用为 因为非常寒冷。 40、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 专用于消息等;物品类用“不翼而飞”。 表示消息传得快,而不是跑得快,更不 指物品。
28、卓尔不群: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 超乎寻常。多误用为不合群。 29、振聋发聩:比喻能使糊涂麻木的人 清醒的言论。多误用为使人耳聋。 30、因人成事:依赖别人把事情做成功。 误用为“依靠自己把事情做成功”。 31、狭路相逢: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 多误用来形容路窄。 32、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 连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了。多误用为初 学。
点击熟语误用的类型:熟语的类型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句子反映深刻的道理。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强扭的瓜不甜”等。
惯用语的特点是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义。
比如“背黑锅”的深层义是“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的深层义是指“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是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惯用语贬义的比较多。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比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
就意义讲,歇后语的重点在于注释部分。
误用熟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张冠李戴每个熟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会出差错。
例如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收到的实效有限。
[说明]“好了伤疤忘了疼”,比喻过上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不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句中应改用“干打雷不下雨”。
(二)望文生义对一些熟语,如果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很容易导致误用。
例如①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说明]“杀回马枪”,比喻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突然袭击,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②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人再聪明能干,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终将一事无成。
[说明]“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或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应改用“孤掌难呜”。
③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说明]“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这里应改用“成熟”之类的词语。
(三)自相矛盾有些熟语的意义与句中其他成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例如①盗版是把双刃剑,在墨西哥著名的特比多区跳蚤市场里,视听产品的盗版问题十分严重,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人望而却步。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4、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 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下里巴人”本来是指古代楚国的一种通俗的歌曲,后泛 指通俗的文学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5、这些村办企业虽几经努力,但终因产品差强人意而被市场 淘汰。 “差强人意”, “差”,稍微地,比较地。“强”,振奋。 “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 不错,还能使人满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6、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 案齐眉。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 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 相敬。
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
贬用。比如
1、 ‚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2、‚——奥运会期间谁最贪得无厌?——谁?——跳高运动员, 他们总是得寸进尺。‛
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
很好的讽刺作用。‚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却是贬词褒用。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 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 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 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 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 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分清成语本义是否还在用。
解决法:探本溯源,分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成 语 的 使 用
平时要求:
多积累,多运用。 掌握词义,了解功用。
做题技巧:
总结彩不分,褒贬失当
•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贬义,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 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 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课时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9.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
•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 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 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 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 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如: •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 日出而作,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 点令人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 点令人匪夷所思。 • 误用分析:“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 误用分析: 匪夷所思” 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句中 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1)句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最 普遍的生活方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则 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 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褒贬颠倒,
•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 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 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 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 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 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 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 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 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前赴后继。 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 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 误用分析: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 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 断。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 与规则者”也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与规则者”也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高考语文熟语使用的误区
误例:
流言的风暴卷入了卡特、阿泰……大概除了海德已经渐被人们遗忘外,另外的几位爷,恐怕都是如今正炙手可热的角儿。(《烟台晚报) 贬义词,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这次次贷经济危机,澳大利亚政府又是立竿见影拿出104亿澳币,补助老年人、儿童、第一次买房的人。(《青年文摘》2009.1) 比喻立即见效。不同于“立刻”或“马上”。 不鹤立鸡群,接受自己的环境,脚踏实地地干事,与邻居友好相处是澳大利亚天性的一部分。(同上)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众人里面非常突出。 不同于“标新立异”。
添加标题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 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敬辞)
添加标题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人。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对己。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202X
天道酬勤, 功到自然成!
汇报人姓名
汇报人日期
商量的最后结果是,父母从东北到北京、上海,再到深圳,每家住上一个月。我自然拍手称快。(同上) 拍掌叫好。多指仇恨消除。 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狗,独自发呆。(《青年文摘》2008.2) 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陈迈平的父系前辈,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的始作俑者,追随过毛泽东。(《中国青年报) 贬义词,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民警抓歹徒被刺牺牲,重庆万人空巷送英雄(《烟台晚报》新闻标题) 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来了。形容庆祝或看热闹的盛况。
熟语误用例析
熟语误用例析郑光程熟语源远流长、形式精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惯用语。
它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从电台、报刊对熟语使用的情况看来,用错的地方很多。
综合分析一下,熟语误用主要包括以下八种类型:一、割离整体,望文生义。
熟语结构固定,其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更不能断章取义。
例如:1、丹霞餐厅明天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2、最近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3、销售商当初承诺若有质量问题,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起退堂鼓,死不认帐。
4、2002年以前是7月份才高考,“七月流火”,热得要命,对考生不利。
5、两位选手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
例1中“口耳相传”好像是“互相传递消息”,其实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代保留下来的”。
例2中“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并不是“另类”的意思。
例3中“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句中应改为“出尔反尔”。
例4中“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天气热,多年来报刊上早已这样错用,习非成是。
但实际上指夏天秋初,名叫“火”的红星西移下坠,天气渐渐凉了。
“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名叫“火”的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
例5中,“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用于句中属望文生义。
此外,常用的“文不加点”、“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噤若寒蝉”、“惨淡经营”、“耳提面命”、“首当其冲”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不辨色彩,褒贬失当。
熟语也有褒中贬三性,运用熟语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
例如:6、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
普通话中的语法错误辨析与改正
普通话中的语法错误辨析与改正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普通话的语法错误。
本文将辨析一些常见的错误用法,并给出相应的改正方式,以帮助大家提高普通话水平。
一、连词用法1. 错误用法:“他喜欢唱歌,而我是喜欢跳舞的。
”改正方式:“他喜欢唱歌,而我喜欢跳舞。
”解析:这里的错误在于多余的“是”。
在表达对比关系时,不需要使用“是”来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
2. 错误用法:“虽然我很忙,但是我还是会去参加聚会。
”改正方式:“虽然我很忙,但我还是会去参加聚会。
”解析:“但是”和“但”都可以表示转折关系,但在使用时,应该避免两者同时出现。
二、时态用法1. 错误用法:“昨天我和朋友们去看电影。
”改正方式:“昨天我和朋友们去看了电影。
”解析: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应该使用了“了”来表示完成时态。
2. 错误用法:“等到他来了,我们已经吃完了晚饭。
”改正方式:“等到他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吃完了晚饭。
”解析:“等到”后面应该跟一个时间状语或者动作的发出者,不能直接接谓语部分。
三、句子结构1. 错误用法:“我喜欢的花是玫瑰,美丽的。
”改正方式:“我喜欢的花是美丽的玫瑰。
”解析:形容词一般应该位于名词之前,修饰名词,而不是放在名词之后。
2. 错误用法:“我希望我可以快速地找到工作。
”改正方式:“我希望可以快速地找到工作。
”解析:“可以”和“地”之间不应该加“的”,在能力、可能性、愿望等方面,不需要使用“的”来连接。
四、代词用法1. 错误用法:“我给你一些建议,你可以接受它。
”改正方式:“我给你一些建议,你可以接受。
”解析:“它”在这里是一个多余的代词,因为前文已经明确指代了建议,不需要再重复使用代词“它”。
2. 错误用法:“这是我的书,你可以用它。
”改正方式:“这是我的书,你可以用。
”解析:同样地,这里的“它”也是一个多余的代词,在没有特定的对象需要指代时,可以省略。
五、介词用法1. 错误用法:“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些关于旅行的经验。
熟语误用及对策
大坝。 大坝。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坐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 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 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 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 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 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 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 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 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 调,是不恰当的。 是不恰当的。 如: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 领导者应该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
· · ··
了学校的声誉”一句中的“贻笑大方” 了学校的声誉”一句中的“贻笑大方”本身就含有 被动义,即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 被动义,即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 ,“被人 二、从色彩上辨析 1.晓褒贬 1.晓褒贬 有些熟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着一定 有些熟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的感情色彩,使用时应认真辨析。 的感情色彩,使用时应认真辨析。如“始作俑者”比 始作俑者” 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含贬 义;“东山再起”指失败后集聚力量再干,是褒义; 东山再起”指失败后集聚力量再干,是褒义;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为褒义,现在形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作敢为,为褒义, 容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就变成贬义了。 容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就变成贬义了。
····
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例句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 类似的还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 ”“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 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 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 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 文生义的错误。如: •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 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 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 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 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 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 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 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 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 • 误用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句中的 “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 冲”,也非用于“攻守”。
10.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 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 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 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隐含义和句 子的语意重复。如: •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 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 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 误用分析:“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 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 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 (1)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俄两国终
于结为秦晋之好。
• 误用分析:“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 指友好关系。
• (2)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
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 雨》等经典剧目。
• 误用分析: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就 是本义。“粉墨登场”出自明· 张岱《蔡义 伶文》:“汝身前,粉墨登场,努眼张舌, 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粉、 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 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 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的八个类型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⑤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它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高考熟语中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157例)
熟语中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分类研习(157例)(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
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不解词义乱用)2.【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如:好莱坞女星梅兰妮·葛瑞菲丝昨天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殊贡献奖,但是她却同时向媒体抱怨人到中年的她已被好莱坞视如明日黄花。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多作贬义。
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于是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
(不合文意)4.【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如:自古道:“安土重迁。
”说到背井离乡,没有一个不怕的。
5.【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6.【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经常的道理。
如:有人说,修地宫时恐怕工匠暴露地宫秘密,当梓棺进入地宫之后便将所有工匠全部封闭在地宫里边,其实这些都是不经之谈,并非信史。
7.【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如: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解词义)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训:法则。
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9.【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
媒体误用熟语举例
媒体误用熟语举例1.一个男生写道:“我两次高考落榜,学习平平,想来应该悬崖勒马。
”(《中国教育报》2008-12-18,“读书周刊”)“悬崖勒马”用在这里系望文生义。
该词的意思是比喻在危急时刻及时醒悟,避免悲剧或恶果发生。
2.一个理科研究生毕业刚找到工作就给导师写信表达谢意,其中有“老师,您几年的教育,使我一直耿耿于怀……”(同上)“耿耿于怀” 用在这里系望文生义。
该词的意思是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3..记者走街串巷的目击也不出所料,自觉排队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社会基本秩序,一直以来“执行”的都是差强人意。
也正因为此,尽管很多人认为设定“排队日”难以根治痼疾,但我们仍要大力推崇这个自律性节日。
(《烟台晚报》2009-11-13,A5)该句中的“差强人意”系望文生义。
该词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4.现在的农民真是了不起,观念新,敢于创造,比如一个农民竟造了一架直升飞机。
只是飞机在试飞时屡试不爽,始终飞不平稳。
(《语文报》2009年第40期)其中的“屡试不爽”系误用。
该词的意思是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的意思是“差错”。
5.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通衢大道,坦荡如砥,可真实的人生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小径……(同上)其中的“一马平川”系误用。
该词的意思是能够纵马驰骋的平地。
当用“一路坦途”。
6.我觉得把大学生杀猪卖肉、下田种地这种极端浪费人才资源的做法奉为圭臬本身就有问题。
那些做工、杀猪的大学生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烟台晚报》2009-4-14)“奉为圭臬”系误用。
该词的意思是把某些事物、言论当做准则,应当用“奉为楷模”。
7.《大理公主》讲述的是在辛亥革命前后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里,大理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女孩的人生命运和情感纠葛。
(《烟台日报》2009-1-11)“风云际会” 系误用。
该词的意思是遇到好时运,用于人。
此处可用应当用“风云变幻”。
8.这次次贷经济危机,澳大利亚政府又是立竿见影拿出104亿澳币,补助老年人、儿童、第一次买房的人。
易误用的熟语1概要
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正:得意;误: 忧郁徘徊)
高三总复习
始作俑者:指最早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最先提倡某种风气或某事的 人(含贬义)。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偶人或陶偶人。
视如敝屣:看得如同破旧的鞋子,比喻极其轻视。敝屣,破旧的鞋 子。(误:混同“视如粪土”)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语文
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拭,擦。 (注意:强调关注)
寿终正寝:原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正房里,现多比喻事物的消亡。寿 终,活到老而自然死去;正寝,旧式房屋的正房。(注意:多含嘲讽、 戏谑意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以明显的行动掩人耳目,暗中又采取其他 手段达到目的。(注意:“暗度陈仓”可以单用)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பைடு நூலகம்语文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一个是对的,指各有主张,不能统一。是, 对、正确。(正:决断;误:内心)
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品质卑劣,却虚有其 表。(正:猕猴;误:沐浴后的猴子)
不可胜.数: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正:尽;误:胜利)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正:约定时日;误: 日期)
高三总复习
新课标·语文
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正:邀请;误:迅速)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正:学问;误:学习)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正:小腿; 误:路径)(注意:区别于“不翼而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熟语误用类型和分析积累容易望文生义、用错对象的熟语,做到能举一反三,同时注意平时广泛地搜集、整理;然后通过平时学习中的题目进一步全面总结熟语误用的类型,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利用讲义的形式进行训练、总结、积累。
1.梳理掌握熟语误用类型。
2.对易错熟语的搜集整理。
3、全面掌握熟语辨析方法。
4、.学会分析不同熟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误用示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地。
误用分析: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2.【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
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3.【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4.【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误用示例: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误用分析:这里将“下里巴人”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5.【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
误用示例: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
误用分析:这里将“目无全牛”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6.【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示例: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误用分析:这里将“望其项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7.【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误用示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误用分析: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8.【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
噤,闭口不做声。
误用示例: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误用分析: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9.【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无所得。
误用示例: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1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误用示例: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误用分析:这里将“不赞一词”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11.【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
误用示例: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误用分析:这里将“涣然冰释”错解为“冰块解冻”。
12.【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误用示例:小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误用分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1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误用示例:那个时候,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误用分析: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14.【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示例:小东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
误用分析:“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1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示例: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
误用分析:这里将“首当其冲”错解为“最紧要的,最先面临的”。
(二)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误用示例: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误用分析: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2.【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误用示例: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3.【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误用示例: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
4.【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误用分析:该词不用来形容做事。
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误用分析:该词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6.【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堆满整个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误用示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7.【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误用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
8.【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老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9.【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误用分析:该词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10.【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
误用示例: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
误用分析:句中的“朝思暮想”可用“梦寐以求”来替换。
11.【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误用示例: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误用分析:此句指听话人听不懂,而不是寅恪先生讲课容紊乱或空洞,显然用词不正确。
1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述对象的误用。
(三)易“尊卑误用”的成语1.【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示例: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却用在别人身上,显然不够得体。
2.【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示例: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3.【忝列门墙】谦辞,“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误用示例: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误用分析: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4.【鼎力相助】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误用示例: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误用分析: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四)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蠢蠢欲动】多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分子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误用示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误用分析:“蠢蠢欲动”是贬义词,却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属于贬词褒用。
2.【凤毛麟角】喻指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属于褒词贬用。
3.【推波助澜】是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
误用示例: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误用分析:本句用“推波助澜”来形容老师的指导帮助,属于贬词褒用。
4.【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误用示例: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
误用分析:属于贬词褒用,此处应用“无微不至”。
5.【始作俑者】贬义词,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误用示例: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误用分析:此处用于形容鲁迅,属于贬词褒用。
6.【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误用分析:此处用该词来形容“艺术爱好者”,是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
7.【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此处应该使用“殚精竭虑”。
8.【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容(贬义)。
误用示例: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用于形容“政府机构改革”不当。
9.【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是褒义词。
误用示例:虽然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褒义,此处用来形容“敌人”不当。
10.【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贬义,用于形容剪纸“风格”不当。
11.【守株待兔】贬义词,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心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误用示例: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显然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