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休谟《人性论》(第三卷)主要内容的讲-

合集下载

人性论-休谟

人性论-休谟

人性论休谟副标题:在精神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从知性、情感、道德三个方面讨论人性的原理知性:印象和观念,印象包括单线的生动活泼的感觉和反应,是最初呈现于人心中的意识。

这种原始印象是一切思想、一切观念的来源,观念则是这些印象的黯淡的复本。

印象先于观念,一切的观念都来于印象,这是他的任性科学的“第一原则”。

人的知识不仅源于经验(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而且限于经验。

我们不仅不能知道在我们之外的事物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根本就无法知道我们之外是否存在任何事物。

怀疑论观念并不是完全松散而无联系的,有一种联系的纽带,可使一个观念自然引起另一个观念,这就是观念的联系或联想。

这种联想的原则有三种:类似、时空接近和因果关系(自然关系)。

休谟认为,观念之间还有由人心所进行比较而非由联想产生的关系:类似关系、同一关系、时空关系、数量比例、性质程度、相反关系、时空关系和因果关系(哲学关系)。

另外,将(类似、相反、数量比例和性质程度)&(同一关系、时空关系、因果关系)按是否需要经验验证区分两类。

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第一卷论知性第一章论观念、它们的起源、组合、抽象、联系等第一节论人类观念的起源怎么说呢,观念和印象一定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每一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

我们在暗中所形成的那个“红”的观念和在日光之下刺激我们眼睛的那个印象,只有程度上的差别,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命题: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由恒常的经验发现,简单印象总是先于它的相应的观念出现,而从来不曾以相反的次序出现。

我们教孩子红黄蓝绿或者酸甜苦辣这些观念的时候,必须先给他以相对应的印象。

另外科学研究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证明印象和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

另外的证明:盲人等。

第二节题目的划分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你想哦,冬天的雪花,寒冷刺骨,讨厌寒冷,希望温暖。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第三章补充)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第三章补充)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休谟笃信一条形而上学公理:凡心灵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

(《人性论》45页,关文运译)这个命题所作的判断是特称肯定判断,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因此由这个命题至少可以推导出三个命题:“凡心灵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不存在的观念。

”“凡心灵不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

”“凡心灵不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不存在的观念。

”后来他又说:“空间和时间所分解的一些部分,最后成为不可分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由于本身非实在物,所以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象。

因此空间和时间观念不是个别或独立的观念,而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物质的真空和广袤,也不能想象一段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接续或变化的时间。

”(《人性论》53页,关文运译)----在这里他的推理存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和时间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不是实在物,而一般存在物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是实在物。

但这个推理并不是必然的。

因此一般存在物虽然可以清楚的想象到,但不一定是实在的;时间空间虽然不可以清楚的想象到,但不一定是非实在的!另外在他的结论中还将前提公理中可能存在的“观念”偷换成了“实在物”,要知道哲学至今还没有完成这一跳跃,而他却玩了个魔术!关于一般存在物和时空的差别,他似乎还有以下的观点:一般存在物的观念分解成的各个单纯观念之间存在着差别,而时空观念分解成的各个简单观念之间却没有差别。

这似乎也是他区别实在物与非实在物的根据!在第一卷第四章《论灵魂的非物质性》一节中他终于明确的补充了这一条:“其次,凡差异的事物都是可以区别的,而凡可以区别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想象分离的!”(262页)并由此推论:“我们的全部知识既然都是相互差异,并且与宇宙中其他一切事物差异,所以这些知觉也都是互相分别的,互相分离的,而可以被认为是分别存在的,因而也就可以分别存在,而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来支持其存在。

人性论读书报告

人性论读书报告

由《人性论》过渡到休谟问题及其深刻影响——休谟《人性论》读书报告摘要:休谟在《人性论》中谈及了“知性”、“情感”和“道德”,在他看来,我们对心灵以外的世界是一无所知的;宗教信仰没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感情,而不是上帝的法律。

他在《人性论》中贯彻了不可知论、怀疑论和经验主义的思想,观点令人称奇,他研究的很多规律和定理具有普适性,也正是有了这些普适性的规律和定理才有了现代文明。

《人性论》一书诞生300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对休谟的观点试图予以反驳,几乎没有人能成功。

因此,深入研究《人性论》中的独特理论,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休谟问题,不可知论,经验主义(经验哲学),怀疑论,资产阶级思想,和谐社会。

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一)作者介绍:休谟(1711-1776),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近代著名怀疑论者。

1711年5月7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卒于1776年8月25日。

11岁进入爱丁堡大学。

1729年起攻读哲学。

1732年刚满21岁就开始撰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人性论》,1734年去法国自修,继续哲学著述。

1748年出师维也纳和都灵。

1749年回家乡,潜心著述。

1751年移居爱丁堡市。

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

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

1769年8月退休后返回爱丁堡。

1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道德和政治论说文集》、《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自凯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国史》(6卷)等。

(二)写作背景:休谟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到产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变革的时代。

这时,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它继续维持同贵族的联盟以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与此同时,迅速成长扩大起来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对这个联盟内部的关系作有益于本阶级利益的调整,并继续反对封建复辟势力。

休谟 人性论

休谟 人性论

休谟将人性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知性、情感和道德学(至于这个分类原则的标准何在,昨晚我舍友问到这个问题,我无言以对,今日看重新看书,休谟提到“知性和情感这两篇是单独构成一系列完整的推理连锁的;我欣然利用这种自然的划分来试一般读者的趣味”[见原书第一、"二卷前面的通告])。

休谟的人性论是建立在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的,因此他首先是从分解人性组成部分开始----这也是本书难读之处,中国论述人性大多直接提出观点,然后寻找论据,而缺少系统分析,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人性论而仅仅拥有人性观(中国人的研究思维模式大多是从现象中寻找经验概括,后产生理论,再用理论来解释现象;西方人的思维大多从理论出发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观察现象来检验理论),而休谟也没有具体的给出人性的确切定义。

知性成为休谟考察的起点。

一、知性因为时间与精力的关系,对于知性部分的阅读并不完全,也因为我所要研读的主要部分在于情感和道德学,所以对于第一卷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观念的起源于时间与空间观念上。

知觉(perceptuns)是第一个概念,其中包括印象(impressions)和观念(idea)。

这两个概念贯穿于整个人性论始终,并且人性中的其他概念都基于此。

印象:初次出现于灵魂中我们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

印象和观念都可以分为简单与复合,“一切简单观念和印象都是互相类似的;而复合观念和印象既然由简单观念和印象形成,我们就可以概括的断言,这两类知觉是精确的相应的----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的复现”(p15)。

在印象中,又可以分为感觉(sensation)印象和反省(reflection)印象,前者由我们所不知的原因开始产生于心中,后者大部分由我们的观念得来,即由我们反思而得来。

是我们对外界可感知的性质(p403)。

浅析休谟的人性论

浅析休谟的人性论
2 0 1 3年 第 l 2期 总第 2 5 3期
T H E S I L K R 0 A D
叁 绸三 够
理论 与实践 I
浅析休谟 的人性论
路 平 忠
( 西 北师 范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7 0 )
[ 摘要] 从 休 谟 的《 人 性 论》 和后 期著 作 《 道德 原 则研 究》 中 可 以发 现 , 他对 人 性论 述 的侧 重 点不 同 , 这 种 不 同是 由两 部 著
究 引向 了泥 潭 , 走 入绝境 , 确 实在 经验现象 范 围内凭着 知性
分析 的方法 不可能发 现人 性的原始性质 、 人的真正本质 。
这 一 体 系 不仅 标 志着 由近代 前期 理 性 认知 主 体 性原
二、 因 果 联 系 的 人性 论
因果关 系理 论集 中反 映了休谟 哲学立场 和理论特 色 . 它
析方法也就 是牛顿的 自然科学 方法运用于人性科 学 中。
三、 休 谟 哲 学是 个 典 型 的 自然主 义 人 学 体 系
首先通 过对休谟 的代表作 《 人 性论》 等原著 的深入 细致
的解 读 。 借 助大 量的文献 资料 . 全面 阐明了休谟 哲学 的人性
论、 人学实质与构架 。 以感觉主义 的认识论 为基础 , 以情感道 德 的人性论 为核 心 。 这个 基础又 是用情感 主义 、 自然 主义的 原则 建立的 。 也 就是说 , 感觉经验 与 自然情感 的统 一 , 使他得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一
这 一发展 的意义 就在于 :它在彻 底驳倒理 性主义 的同
孪 、 ≯ ≮ 菇 , ≥ 6 9
是休谟在哲学史上最重要 、 最有影响的一部分。 突出体现了

重读休谟《人性论》及其当代意义

重读休谟《人性论》及其当代意义
伦理学:绘制该领域的地图”会议 4. 2006年:神经伦理学协会(Neuroethics Society)在美国成立 5. 2008年:《神经伦理学》(Neurothics)创刊
情感、情绪与社会行为
达马西奥(Damasio, Antonio):躯体标识假设(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
数学建模
从一系列关于‘客体脑 特成 征’的陈述句中,无法推导出关于应该做什么的
祈使句,因而也不能从这种陈述句中推导出道德判断。
—— 黑尔:《道德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8-30页。 计算机仿真
休谟法则?
“从一组不包含至少一个祈使句的前提中,不能正确地推 导出祈使句的结论”;因此,“从一系列关于‘客体特征’的陈 述句中,无法推导出关于应该做什么的祈使句,因而也不 能从这种陈述句中推导出道德判断”。
被试者被告知当他们准备做某件事(比如弯曲手臂)就记下他们面前一个电 子示波器所显示的“时间”,利贝特把它称为“W(want)判断”,9个被试者参加了40 次实验,结果发现准备电位平均先于W判断1秒或更长的时间。
END
2013.11.16
案例一:菲尼亚斯·P·盖奇 案例二:埃利奥特 前额叶损伤的病人无法形成合适的情绪,从而导致社会行为障碍。 特定的场景能够触发特定的行为反应可能取决于联接脑与身体特殊的神经回路,而情绪则是这一 神经回路被触发以后的某种表象,比如惊恐、愤怒、愧疚等等。 这些神经回路有些是天生形成的,它取决于遗传,由它产生的情绪被称为“初级情绪”(primary emotions),它主要依赖边缘系统回路,其中杏仁核和前扣带回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有些神经回路是 后天形成的,它主要取决于经验和学习,由它产生的情绪被称为“次级情绪”(secondary emotions), 前额叶皮层是它的主要参与者。 前额叶受损的病人虽然无法根据具体场景产生相应的“次级情绪”,但还具有“初级情绪”,这就是他 们乍看起来似乎正常的原因。而那些杏仁核或者前扣带回受损的病人,则表现出“初级情绪”和“次级情 绪”的共同缺失,最主要和最使人感兴趣的东西是其 自然主义的态度。他视之为自己的独特贡献,正是这种态度导致他的哲 学提出哪些意义深远、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它的直接继承者不是现今的 实证主义或分析哲学,因为这些流派企图否定或抹杀这种特点;而是科 学的自然主义,这种观点通行于19世纪对人、动物和自然的研究之中, 如今再次显现了促进和影响对人类学思考的迹象。今天,能更好地观察 休谟哲学目标的不是“对世界的逻辑构造”,或对意义、因果性和善这些 “概念”的分析,而是本着真正经验的、自然主义的精神来研究他所提出的 有关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等问题。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约翰· 洛克和乔治·巴克莱建立的经验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思想探索构建出了“温和的怀疑主义认识论”。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休谟把洛克和巴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注释:1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比休谟所给与的打击更为致命。

注释:2我在研究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休谟的怀疑主义认识论,休谟关于“我们心中的因果关系观念不是来源于经验观察”的观点,休谟对于“因果关系问题”和“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的解答不符合客观事实,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一、大卫·休谟著作中的重要哲学概念1、人性(humanity)1732年21岁的休谟开始撰写分为三卷的《人性论》。

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这表明休谟认为知性、情感和道德是人性的三种存在形式。

休谟说:哲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所有科学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性有关,关于人的科学是其它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地解决。

注释:3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体生来具有的生存发展趋势、意识或性质,是哲学从人脑的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的行为中发现、彰显、抽象或产生出来的,具有统帅人脑活动和人体行为的能力,具有两种存在形式和众多语言名称,有别于本体事物和客体事物的主体事物。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人性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中所包含的内容、规定或组成部分,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得以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宰或原因,是哲学在深入全面研究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对象事物时必须研究的主体对象事物。

老子伦理学的人性论(人心论)

老子伦理学的人性论(人心论)

老子伦理学的人性论(人心论)老子伦理学的人性论(人心论)述说人自身的本性和善行为是《道德经》的主要内容,但用“人性论”去解说这些内容是不大准确的。

《道德经》里通篇没有“性”字,只有心、命、善、德、朴等字。

如果用“人心论”去解老是可以的,但“心学”被儒生陆九渊和王阳明窃去了,用儒家“心学”去解老则适得其反。

如果用“命论”去解老也可以,但“命论”容易与方术的“算命学”相混淆,老子是破除方术、巫术的。

关于“性”字,《中庸》说:“命者,性之谓也”。

儒家的“命”是“天命”、“人命”、“性命”、“命运”的混合物,具有人的意志情感,不是老子的“命”。

汉儒说“性三品”(《春秋繁露》)。

唐儒李翔写了《复性论》。

自从朱洪武实践“独尊儒术”后,儒家的术语就成了中国学界的习惯语,“性”字也是习惯语了。

五四时期,有人用“人性论”去翻译休谟的一本书名,叫《人性论》。

其实休谟的《人性论》根本不是谈“人性”。

中国学界却崇拜起休谟来,“人性论”成了中国哲学界的一个著名的哲学概念,到处乱用。

《现代汉语词典》因此来解释“人性”和“人性论”:“人性:①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②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人性论:一种主张人具有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共同本性的观点”。

显然这种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一、界定老子的人性论人性论的核心理论仍然是“我是谁”,主要内容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关于“我是谁”的几种著名的典型观点1.社会关系的我。

1)亚里斯多德与孔子的观点对比。

持这种观点的,在西方最早的是亚里斯多德。

他有一句被后人经常引用的名言:“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政治社会里的动物”,“城邦共同体的一分子,又是理性动物”。

在中国,最早的是孔子,他也有几句被后来儒生经常引用的经典话:“仁者,人也。

”“仁者,爱人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两人共同的观点是:把人性定位在政治社会里。

所不同的是,亚里斯多德所定位的社会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孔子所定位的社会是古中国的帝王专制。

人性论第三讲:关于空间、时间和世界的观念

人性论第三讲:关于空间、时间和世界的观念

人性论第三讲:关于空间、时间和世界的观念在《人性论》第一卷第二章中,休谟讨论了空间观念、时间观念的来源,并附带讨论了存在观念的性质。

这些都是抽象观念。

在讨论这些观念的来源时,休谟展示了他的观念理论是如何得到运用的。

他没有讨论世界这个观念,但我们这里关于这个观念的讨论可以从休谟的其他想法中引出,鉴于这种讨论的哲学趣味,我在此将其加入。

1. 作为抽象观念的空间和时间休谟建立时间和空间观念的起点当然是他的观念论。

按照这个观念论,没有印象与之相似的观念就是抽象观念,这样的观念本身不是作为独立的观念在心灵中存在,而是作为具体观念构成的东西存在。

我们对时间和空间显然无法形成任何印象,因此就是抽象观念,而这意味着要找到1)何种印象构成了这些抽象观念,2)这些印象如何构成它们的。

简单的思考就可以表明,反省印象不可能构成空间观念或时间观念。

在感觉印象中,视觉印象和触觉印象(精确地说,应当是本体感觉)显然与空间有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摸到物体的形状,能够目测对比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如此等等。

要凭滋味来感知形状或距离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气味和声音来说,问题似乎复杂一些。

鲨鱼可以凭嗅觉判断猎物的方向,我们也可以通过声音知道雷电的方向。

但是,这些感觉似乎不足以给我们以完全的空间概念。

单凭气味和声音判断不了距离,我们需要别的辅助手段。

在凭声音定向时,我们转动头部,才能区别来自正前方和正后方的声音,这样就使用了本体感觉。

后面我们就主要结合视觉印象和触觉印象来讨论空间观念的来源。

与空间观念不同,所有的感觉都可以作为时间观念的来源。

这些感觉印象的变化使我们得以判断时间。

如果认为感觉印象是瞬间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对变化的感知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记忆,而单个感觉印象就好像是电影胶片中的一格一样是不动的,只有通过记忆的联系作用才会有运动。

这样一来,时间观念就只能在观念(记忆)中产生了。

不过,如果认为印象本身可以持续一段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感知运动,而不是记忆运动,从而可以通过印象来产生时间观念。

休谟的人性科学

休谟的人性科学

休谟的人性科学休谟的人性科学的第一原则是:我们的一切简单观念或是间接地或是直接地从它们相应的印象得来。

即,我们的印象是我们的观念的原因。

他认为,他的这个原则可以清除关于先天观念的争论。

休谟为他自己的哲学设定了边界,他讨论问题是基于自己的前提的。

一切不在此范围的问题都是伪问题。

因此,我们说休谟的哲学是活动在他所限定的界限之内的。

一、休谟的目的在《人性论》的引论中,休谟认为人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如果认识了人类知性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就能在科学中取得重大的突破。

因此,他说:“哲学研究不再是采取迂回曲折的老方法,而是直捣这些科学的首都或心脏,即人性本身;一旦掌握了人性以后,我们在其他各方面就有希望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了。

”———这就是他写人性论的目的。

二、讨论休谟的印象与观念休谟说:“我在此处所用印象和观念这两个名词,其含义与通常的含义不同,我希望能有这种用词的自由。

洛克先生会用观念一词表示我们的全部知觉,违反了它的本义;我现在应用这个词,或者宁可说是恢复了它的本义。

我所谓的印象,读者请勿误会我是用以表示生动的知觉产生于心灵中时的方式,我只是指知觉的本身。

”休谟的人性科学的第一原则是:我们的一切简单观念或是间接地或是直接地从它们相应的印象得来。

1.印象是由不可知的原因得来,观念又是由印象得来。

我认为,从印象到观念有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印象是最活泼的知觉,观念则是我们对这种知觉的意象。

那么观念只是意象,观念就是知觉的知觉,如果按休谟的说法知觉的原因是不可知的,那么知觉的知觉的原因就更是不可知的,因此观念的原因也是不可知的,并不是印象就是观念的原因。

2.休谟从来不谈印象的可靠性问题,我们感知一个事物产生一种印象,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知觉判断的问题,如我说:“这是一本书”。

在他的哲学中也必然是不能有判断问题的,因为他认为只有知觉存在,知觉都一样,只有强弱,没有对错。

印象的私人性和公共性问题,休谟也没有作出清楚的区分,这样他对知识的界定则会产生问题。

人性论读书报告

人性论读书报告

个人及本书评价
• 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 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 •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 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 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 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 • 好友亚当 • 斯密在为他写的讣告中说到:”无 论其生前或生后,他在人类的天性的弱点 所允许的范围内,接近了一个理想的、全 智全德的人。
“一切开始存在的东西必然有一个存在的原因”。 对于这个命题,休谟认为它既没有直观的确实性, 也没有论证的确实性。而且现行的证明方式如霍 布士、克拉克、洛克的,都是错误的、诡辩的。 所以休谟认为上述命题必然是由观察和经验得来。 心灵根据原因或结果进行它的推理时,虽然可以 暂时离开原因结果观念所涉及的对象,但从根源 上讲还是不能离开它。当我们由原因推到结果时, 我们必须确立这些原因的存在,或者记忆,或者 感知,或者由其他原因加以推断。我们不可能把 我们的推断无限地进行下去,而惟一能阻止我们 推断的乃是一个记忆印象或感官印象。超出这些 印象以外,就没有怀疑和探究的余地。总之,因 果的一切推理都是由某种印象得来。
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刹那组成每一个不可分的刹那必然对应着某种真实的对象或存在这种对象的持续被心灵映照时才形成时间观念没有持续对象的纯粹持续即纯粹时间是绝对不存在集成电路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因其管脚非常密集所以非常容易造成虚焊
空间观念是由抽象视觉和触觉这两个感官传 入心灵的,任何不可见或不可能的东西都不会具 有广袤的,关于广袤的复合印象必然由若干较小 的印象组成,这些较小的印象对于视觉和触觉来 说是不可分的,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颜色和坚固 性的原子或粒子的印象。否则,永远不会有没有 颜色和质量的粒子的印象。 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刹那组成,每一个不可 分的刹那必然对应着某种真实的对象或存在,这 种对象的持续被心灵映照时才形成时间观念,没 有持续对象的纯粹持续即纯粹时间是绝对不存在 的。

休谟的人性论

休谟的人性论

最后,在有关人为正义的论述当中,休谟从他的哲 学体系出发,指出正义和财产权的产生与确立并非 源于自然法,而是人们由于自身的经验从而人为制 定的规则,并由此摧毁了之前和当时在思想界非常 流行的自然法传统。 休谟把利益看成是正义规则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 启发了后来的功利主义,他把正义规则作为一种调 整社会利益的普遍规则的思想,成为后来具有普遍 主义色彩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内涵。
在这里休谟实际上表达了自已对于当时流行 的自然权利说的怀疑和否定。 休谟从经验和怀疑的角度看待自然权利说, 认为财产权或权利一类的概念并不是所谓天 赋的或生而有之。
有关政府的理论:
政府是人的“一个新的发明”。政府是必要 的,因为仅仅靠自然不足以保障人们对正义 规则的遵守。 “我们的政治义务是和我们的自然义务联系 着的;而前者的发明主要是为了后者;并且 政府的主要目的也是在于强制人们遵守自然 法则”。
法治理论:
在休谟看来,人类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发明: 财产权和政府,相应地形成两种规则: 一种是以财产权为核心的私法规则; 另一种是政府所指定的法律。 两种规则之中,前者是更为根本的,政府权 威的作用在于通过强制性的权力来保障私法 之治的实施。
影响和评价:
首先,休谟有关理性和情感两分的观点后来 演变成他著名的有关事实和价值两分的观点, 这对于后来人文学科方法论的发展有重大意 义。 其次,休谟在有关因果关系的分析中,彻底 摧毁了理性对予因果关系的作用,并指出了 人们在做因果判断的时候依据的只是人们的 经验和习惯。
著作简介:
《人性论》写于1934-1937年。 该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论情感和道 德学。 休谟被称为“英国古典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 表人物”,可见他的这本书主要是以经验和 观察为线,逻辑推理为针,将人性理论给编 织起来的。 休谟将自己的哲学称为“人的科学”或“人 性科学”。

人性论导读

人性论导读

第克的定义为:“Whatsoever the Mind perceives in itself, or is the immediate object of Perception, Thought or Understanding”(Essay II, viii. 8).] 1.b)我们的经验(experience)完全由知觉组 成。知觉是我们意识的内容。所有知觉或者是 印象或者是观念。 1.c)印象和观点的区别:force,liveliness,or vivacity.
休谟《人性论》导读
基本内容
观念论(第一章):人类认知的资源。 因果关系和概然推断(第三章):获得 经验知识的方式 外在世界和自我信念(第四章):休谟 式的怀疑主义下的认知活动。
引论
1,当前哲学和科学的各种体系大都缺乏坚实 的基础。 2,基础的虚弱引起许多争论得不到真正的解 决。争论的结果依赖于诡辩性的修辞手段。 3,对于深奥的形而上学产生厌恶是可以理解 的。但获得真理需要付出精力。 4,哲学研究最终要回到人性。彻底了解人性 对科学和自然宗教的发展帮助巨大。 5,逻辑学、道德学、批评学和政治学与人性 联系更紧密。
5,第一原则的证明:印象和观念之间存在着 因果关系。 5.a) 第一个证明是: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之间 存在着恒常的结合,而且印象优先于观念,所 以是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5.b)第二个证明是:印象的官能出现障碍而无 法产生印象是,同样无法产生观念。这个证明 使用了实验方法。
6,一个矛盾的现象 这种例子极为特殊和稀少吗?我们可以在从圆 弧和近似直线的椭圆弧度中缺少某一特定弧度 的印象,但仍然有能力通过想像产生该弧度的 观念。我们可以没有尝过某一种甜度的酒,但 通过想像产生该甜度的观念。也就是说,休谟 的例子不是单独的例子。但问题是这些例子是 否能够推翻经验原则。在休谟后面运用经验原 则论证各种问题的时候,这里提到的例子从来 没有影响过他的论证。

人性论第九讲:善与恶

人性论第九讲:善与恶

人性论第九讲:善与恶本讲我们将讨论休谟道德哲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

该观点主张,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情感,而不是理性。

这种观点在哲学上被称为“情感主义(sentimentalism)”。

情感主义在西方道德哲学上的影响极大,已经成为这个领域几种占主导地位的学说之一。

1.道德判断要了解休谟的道德哲学,需要一些背景性的思考。

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道德判断的几个基本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看看休谟所反对的那种观点,即理性主义的观点,是如何理解道德判断的。

这样,通过对照就可以看出,休谟的道德哲学究竟特殊在哪里。

在道德哲学讨论中最常见的例子是关于撒谎的。

我们看到甲对乙撒谎说,“S公司今年业绩下滑了”。

甲这样做是为了让乙出售S公司的股票,自己趁机买入。

我们说,甲这样做是不对的。

作为一个道德判断,我们这样说当然不是指,甲对S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是指甲对乙这样做出判断,这个行为本身是错的。

前面提到的“错误”是一种知识性的错误,而后面提到的“错误”则是指,在道德上是应该受到指责的。

我们的这个关于其行为对错的判断,就是道德判断。

我们做出这个判断,就意味着,甲不应该做出这样的行为,并且,如果换做我们自己,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

我们可以从上述分析中总结出这样几个要点:a)道德判断依据的是行为的某些特征;b)道德判断所针对的是做出行为的人;c)道德判断的作用是鼓励或阻止人们做出所判断的行为。

这几个要点在撒谎的例子中是这样体现的:a)甲知道S公司的业绩状况,并且,甲告诉乙S公司的业绩状况不好;b)乙就是做出错误行为的那个人;c)如果乙知道自己做出的行为是错误的,那么他以后不会这样做了;对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

显然,这几个条件都是必要的。

缺少a),我们将不知道道德判断所约束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具体行为。

我们是依据行为的具体特征来确定道德判断适用的行为是什么。

缺少b),就没有谁会为行为负责,没有人会因为善而得到赞扬,也没有人因为恶行而受到批评。

休谟《人性论》笔记

休谟《人性论》笔记

休谟《人性论》笔记1.一切人类心灵中的知觉都可以被分成明显不同的两种,这两种可称之为印象与观念。

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当心灵受到刺激,并且潜入到我们的思想或意识当中,它们表现的强烈程度与生动程度都不相同。

2.进入我们心灵的那些最强最猛的知觉,我们称之为印象;所有第一次出现在灵魂中的我们的全部感觉、情感以及情绪都包括在印象这个名词之中。

3.观念这个名词,用来表示我们的感觉、情感以及情绪在思维和推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微弱的意象。

4.简单的知觉,即简单的印象与观念,无法再进行区分或分析。

而复合知觉则刚好与此相反,能够划分成许多部分。

5.心灵所有的知觉都是双重的,表现为印象与观念。

6.观念可以从新的观念中形成自己的意象;可原则观念既然是假设从印象而来;那么我们的所有简单观念,直接或间接地由它们相应的印象中而来的这种说法还是正确的。

7.观念之前就已经有了另外更加生动的知觉,观念来源于这些知觉,并被观念复现。

8.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感觉印象,另一种是反省印象。

首先,第一种是我们未知的原因首先产生在我们心中。

而第二种大部分是从我们的观念而来,它们发生的次序如下:首先是由某个印象来对感官产生刺激,让我们感觉各种冷、热,饥、渴,苦、乐。

这样的印象在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被中止以后,复本继续存在;这个复本被我们称之为观念。

当苦、乐观念再次回复到我们心里时,它便会产生出欲望与厌恶,希望与恐惧的新印象,我们把这些新印象称为反省印象,因为它们是从反省中得来的。

9.关系这个名词一般用来形容两个差别很大的意义。

一个意义是指将想象中的两个观念联系起来,然后依据前述方式使得一个观念自然地引出另一个观念的那种性质;另外一个意义是指在我们比较两个观念时所凭借的那种特殊情况,虽然这两个观念只在想象中随意结合。

(1)相似关系;(2)同一关系;(3)空间和时间关系;(4)度量或计数的一切对象,在数量或数目上都可以进行比较;(5)两个对象具有一种共性时,两者分别具有的这种性质的差异程度就产生了第五种的关系;(6)相反关系;(7)因果关系。

智能科学的泉眼——人性论

智能科学的泉眼——人性论

智能科学的泉眼——人性论【大家都知道休谟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但殊不知他更是一位有关人类智能研究的大家,其《人性论》一书中涉及到的休谟之问至今已成为强弱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的临界点——“从事实中推不出价值”。

】《人性论》是休谟的哲学著作,写于1732~1736年,全书3卷,1739年后分卷出版。

内容简介《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

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

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有关自私和同情的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休谟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产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它既要维持同封建贵族的联盟,同时又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对本阶级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阶级内部发展的需要,还要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

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休谟。

休谟总结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休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是许多哲学思潮和观点的理论来源。

休谟人性论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休谟人性论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休谟人性论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休谟人性论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本卷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前面的文章的知性、情感可以说是道德的基础,为道德观奠定基矗下面就三章内容作简要介绍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区别来源问题?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标题:道德的区别不是从理性得来的。

我们看怎么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反对理性主义的观点,提出了情感主义的道德观。

理性主义者认为,道德只是对理性的符合,道德和真理一样。

这种观点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属于人的实践活动部分,它对人的情感和行为发生影响,单凭着理性不可能有那种影响,所以道德准则不可能从理性中来。

道德实践应该是理性和情感共同的产物。

(二)理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指依据事实的推理,在这个方面理性也不是区分道德善恶的根据。

因为我们在看到一个现象和事实时,我们判断是德或者恶是根据内心的感受表达的赞成与否,而不是进行推理,所以道德是情感或者是情绪的,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第二节: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

立论的基础是:道德不是被判断出来的,而是被感觉出来的。

当一种品格或者行为使我们快乐,它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

我们这种快乐或者厌恶的原则是什么,作者称为道德感,为何道德感能让我们对一个行为产生快乐或者厌恶哪?这是道德哲学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章里面就论述了道德感的两种分类。

第二章的标题是“论正义和非议”。

第一节标题是:正义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的德。

(一)从道德感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观察到某种品格或行为后自然而然出现于心中的,这是“自然的德”,休谟的观点应该是这种自然的德。

另一类由人类为应付环境和需要而采用的“人为措施或设计”所引起的,这是“人为的德”。

正义是人为的德。

举个例子,按劳分配就是为了维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人为设计的德即正义。

(二)行为是动机产生,善良的动机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

而正义的行为不是有利己心,也不是公益心或慈善心。

正义与非正义的感觉不是自然得来的,而是来自人为的教育和人类的协议。

重读休谟《人性论》及其当代意义

重读休谟《人性论》及其当代意义
一个行动、一种情绪、一个品格是善良的或恶劣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人们 一看见它,就发生一种特殊的快乐或不快。因此,只要说明快乐或不快的理由,我们 就充分地说明了恶与德。
休谟:《人性论》中译本,第511页。
休谟:论道德
道德事实
passions
道德情感
will
道德行为
action
IS
Happiness
—— 休谟:《人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第509~510页
二、休谟在《人性论》中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Being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of Reasoning into Moral Subjects by David Hume
休谟:论道德
当你断言任何行为或品格是恶的时候,你的意思只是说,由于你的天性的结构,
情你感在思维那种行为或品格的时候就意发志生了一种责备的感觉或情绪。因行此,动恶和德可以
pa比ss作io声n音s 、颜色、冷和热,依照近w代il哲l 学来说,这些都不是对象的性a质c,tio而n是心中的 知觉;…… 对我们最为真、而又使我们最为关心的,就是我们快乐和不快的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是赞成德、而不赞成恶的,那么在指导我们的行为和行动方面来说,就 不再需要其他条件了。 休谟:《人性论》中译本,第497页。
多巴胺(快乐)与道德行为
2004年8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封面文章 利他惩罚的神经基础 恩斯特·费尔等(Ernst Fehr et) 右图为利他惩罚行为的正电子扫描(PET)成像
利他惩罚行为对行为者来说既不 是一种像消化食物那样的肌体自动机 能,也不是一种基于深思熟虑、有明 确目标导向的理性行为。这这种行为本身获得满足。 最新的社会偏好模型所定义的个人效 用函数应该包含对违反公正和合作规 范的惩罚愿望,这些模型能够比经济 学传统的自利模型更好地解释人类的 实际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 在发现那些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公正 的行为未得到惩罚时会感到不舒服, 而一旦公正得以建立他们就会感到轻 松和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