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 沪科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2)通过比热容的运用,感受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热容概念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主预习案】1.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如果用△t表示升高或降低的温度,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比热容的公式是:C=Q∕(m*△t)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在所有的物质中的比热容最大,其大小为。

表示的意思是。

3.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大小的物理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升高的温度。

【课堂探究案】活动1:思考课本P130“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

在水升高的温度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___;结论: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有关,对于同一种物质,越大,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活动2: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猜想:__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可以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来获取(2)要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活动3、请阅读课本P132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________这个物理量.⑴比热容的定义: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教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用材料: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六、教学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二节课时1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二节课时1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课时1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1 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了解比热容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而引入了比热容这个概念,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2)不考虑热量损失时,用加热时间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用到了转换法的思想。

3.科学探究通过猜想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再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物质吸(或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

4.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特点和物理意义,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实验。

2.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夏天,白天沙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太阳西落后,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依然是暖和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等学完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我们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

(二)新课教学1.探究同种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教学情境: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吸热多?把一壶水烧开或烧成温水,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知识归纳:(1)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2)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规律教学情境: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样吗?设计实验: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

进行实验:(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按图组装实验器材。

(2)观察并记录加热前两种物质的初温t1,预先设定好液体加热的末温t2。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⑵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一特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⑷经历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的过程,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概念,也是分析许多有关现象的理论依据。

因此,本节课在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编写思路直接而简明: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然后顺势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给出定义、单位,再通过表格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对气候的影响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一个学生活动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这个过程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典型,即展示情景——建立概念——给出定义、单位(有时还有公式)——深化理解——拓展运用。

本节教学的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做好前面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存在差异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本节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理解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上的不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让学生亲自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物质的比热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比热容以及如何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此外,本节课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以及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定义;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4.了解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掌握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熟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教学难点1.理解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含义;2.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简要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

2. 理论学习(25分钟)1.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详细阐述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包括测温、加热、计时等步骤。

3.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

3. 实验操作(35分钟)1.按照先前讲授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2.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

4. 讨论(15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及误差;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结果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值。

5. 巩固练习(20分钟)1.布置类似实验的练习;2.提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要求学生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比热容的定义及公式,掌握了测量物质比热容的方法,熟悉了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值,并了解了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加深了对比热容的理解,并体验到了精确计时、准确测温等操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在课程结束后,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691.沪科版物理12.2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

3691.沪科版物理12.2 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设计 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

(3)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

知道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构建比热容概念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之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本节是本章教材中安排的又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动。

为体现《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本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组织学生探究“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构建比热的概念。

为体现《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本设计的流程是由教材提出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获得比热的一些知识后,尝试用比热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资源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教学参考资料配套光盘或自制的《海滩》课件每实验小组用:两只相同的小烧杯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秒表(手表)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一.组织学生探究“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播放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教学参考资料配套光盘中“比热的定义”图片资料(或播放自制的《海滩》课件)(2)组织学生举类似事例(3)提出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2.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欣赏美丽的海滩风光思考并回答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产生问题。

沪科版教学设计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教学设计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体现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
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

§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计算热量的过程,加深对热量公式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会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生活、生产中是相关物理现象,
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热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水的比热容:4.18 J/(g·℃)。

4. 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难点: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太阳下晒得热乎乎的石头和水面,为什么石头感觉更热呢?2. 知识点讲解: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水的比热容:4.18 J/(g·℃)。

(4)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例题:一块质量为200g的铜,温度从20℃升高到4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铜的比热容为0.39 J/(g·℃),Q = cmΔt = 0.39 × 200 × (40 20) = 588 J。

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一块质量为100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吸收了多少热量?解: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Q = cmΔt = 4.18 × 100 × (20 10) = 418 J。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比热容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1.doc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1.doc

重点难点: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二)过程与方法3、 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彖。

4、 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稈,体现学生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稈的新课程理念。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汕。

学生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汕,一部分小纟R 以煤汕探究对象;另一 部分小组以水为探究对彖,衿小组选取的煤油或水的质量应不相同,最好成比例关系。

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复习提问1、什么叫热量?2、 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C 吸收多少热量?思考作答 巩固铺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 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 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 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 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

思考引入新课五、板书设计:一、实验探究1、 猜想2、 制定方案:控制变量法3、 结论六、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第一节第一课时比热容二、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 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 容,符合“C” 2、单位:J/ (kg - °C)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热量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热量一、热量的计算二、例题1、Q 吸二C ・ M ・(t-to) 例12、Q 放二C • M • (to~ t)六、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初三物理沪科版九年级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吸热能力。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

5.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道路的铺设、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解答: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m = 0.3kg,c = 4.2×10^3 J/(kg·℃),Δt = 10℃20℃ = 10℃,所以Q =0.3kg × 4.2×10^3 J/(kg·℃) × 10℃ = 1.26×10^4 J。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比热容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三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物质的比热容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整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影响物质比热容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热水、冷水、砂石、铝块。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在沙滩上晒太阳感觉比在水泥地上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不同?3. 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4.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5. 观察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

6. 分析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活动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的选择、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环节的引导在实验设计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了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我强调了这个定义中的“单位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埋下伏笔。

接着,我提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3.2 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意义:反映物质温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能力的大小。

3. 比热容的测定方法:常用实验方法有水槽法、热水袋法等。

4. 比热容的应用:了解生活中比热容的运用,如取暖、冷却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判断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操作。

2.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水槽、热水袋、温度计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取暖和冷却现象,如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冷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比热容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比热容的测定实验,如水槽法或热水袋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六、板书设计1. 物质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单位及计算方法3. 比热容的测定方法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物质质量为1kg,温度升高10℃吸收了2000J的热量,求该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2000J/(kg·℃)2. 题目:为什么水的比热容较大,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了物质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仍需加强指导。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到物体的温度变化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学会计算物质的比热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热力学性质,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体物质对热的吸收能力或放热能力的大小,即物质的比热容,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理解比热容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物质热平衡的基本原理;4.培养对实验数据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导入引出“比热容”概念:•问题:为什么我们烤鸡蛋要轻轻松松,而烤鸡腿要比较久?•通过引导学生对待热物体时的体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物体需要的时间和能量是不同的,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属性时代热量吗?•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比热容这一概念,引出“比热容”的概念.2.探究比热容的定义,并演示并着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定义比热容的概念,并用分子微观模型解释比热容的含义。

•准备实验平台,并着重提醒实验注意事项(如精确量取固体及液体的质量,保证环境温度稳定),并让学生合作进行实验,量取所需数据,计算物质比热容。

3.讲解物质的比热容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物质热平衡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比热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领会到物质比热容的实际重要性。

4.真实性和归纳•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技巧,并总结学习的本质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教学方法,配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来探究比热性质,关于比热容以及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这种实践性质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了一个积极向上且乐于合作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

但是,该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不同,对于学生要求更高的操作能力和科学知识储备,而班级中表现较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辅导。

九年级物理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教材分析本节要求通过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中招考点分析中考时,通常体现这样的题型:填空题和选择题,多考查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验探究题,多考查比热容的概念建立的过程。

4.学情分析通过八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探究的程序,但是如何探究问题,大部分学生很设计完整。

学习目标1.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2.能说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能根据水的比热容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分组设计实验,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且能说该实验用到一些实验方法。

2.针对目标二,学生能总结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说出其单位和读法。

3.针对目标三,会根据水的比热最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两类结构或要点归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如果你赤脚走在沙滩上(如图1),会觉得砂子很烫脚;再从沙滩走入河水,则感到凉快舒服,这说明沙滩与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什么的温度升高的快,什么的温度升高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目标一能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课本P39—41;自学方法:独立默读,画出重点知识;自学要求:自学结束完成下列检测题;自学时间:5分钟。

自学检测一1.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高温物体热,温度(升高、降低),低温物体热,温度(升高、降低),热量的单位是______;结合自学后的情况学生能分组合作设计出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物质比热容教学设计1沪科版(教案)

物质比热容教学设计1沪科版(教案)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科学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课方案【教课课时】课时【教材剖析】比热容看法是经过科学研究方式成立的,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历拟订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经过沟通与议论培育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拥有整体看法。

成立了比热容的看法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教课目的】、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征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会依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课要点】理解比热的看法。

【教课难点】依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械】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课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发问:热传达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何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同样?二、引入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要素有关?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照。

鼓舞学生勇敢猜想,踊跃讲话。

()水的质量。

猜想的原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加热后的温度()高升的温度组织议论()、()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原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高升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高升的度数越多,汲取的热量越多。

其余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全部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高升的度数也相等时,汲取的热量能否是跟水同样多呢? 为了更正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研究。

〖新课教课〗.研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实验器械、丈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如何剖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研究:()、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假如它们质量同样,高升同样的温度,二者汲取的热量能否同样。

由此提出如何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设计实验与拟订计划:议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照,加热液体好仍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丈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械。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科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沪科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热的概念。

2.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
一、比热容:
单位:J/(kg·℃)
影响因素: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温度、质量、热量等无关。

二、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三、比热容应用:
温差、散热物质等。

四、吸热公式及理解。

Q
吸=cm(t-t

用Δt
升=(t-t
)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
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五、放热公式的理解。

Q
放=cm(t
-t)
用Δt
降=(t
-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

=cmΔt

六、一般公式
吸热:Δt
升=(t-t

Q=cmΔt
放热:Δt
降=(t
-t)
注: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第13章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13章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13章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教案:物质的比热容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了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计算方法。

难点: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计算机投影,展示一些与比热容相关的图片,如热水袋、冷却系统等,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使用投影仪展示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性质,解释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记录实验数据。

4. 计算: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比热容。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计算方法。

难点:物质的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在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工程等,了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相关的科学实验,如探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核心,因为它能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亲身的操作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桥职校黄伟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年级(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理解起来有困难。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这一节内容较多,将热量计算放到下一课时。

二、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建立相互合作。

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激励兴趣。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物质吸热后升温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以及计算公式。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

该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如何影响物体的温度,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情感目标与价值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这一内容中,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建立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重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学课时】
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加热后的温度
()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

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水的比热是×(·℃)。

它表示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焦。

()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

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