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 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平行线的判定: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wc/S-?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整数及其运算1. 整数概念2. 自然数、零、负整数的概念3. 整数的比较及判断4. 整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及其性质5. 整数的混合运算二、分数及其运算1. 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分数的转化(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4. 分数的加减法及其性质5. 分数的乘法、除法及其性质6. 分数的混合运算三、小数及其运算1. 小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3. 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判断4. 小数的加减法及其性质5. 小数的乘法、除法及其性质6. 小数的混合运算四、代数式及其展开1. 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2. 同类项与异类项3. 代数式的加减法4. 乘法公式及其应用5. 因式分解6. 展开式及其应用五、方程及其解法1. 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含有分数、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六、图形及其性质1. 线段、角度、平行线的概念及应用2. 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3.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4. 圆及其相关概念5. 圆的面积及弧长的计算七、统计及概率1. 统计调查及其应用2. 图表的制作和应用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其计算4. 独立事件及其概率计算5. 互不独立事件及其概率计算八、函数及其应用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函数的图象3.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综上所述,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大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一、代数1.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2.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方法(表格、图形、解析式)- 线性函数和常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函数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3. 多项式- 多项式的概念- 多项式的加法和减法- 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提公因式、公式法)二、几何1. 平面图形- 平行线的性质- 角的概念和分类(邻角、对角、同位角等)-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2. 图形的变换- 平移变换- 旋转变换- 轴对称变换- 相似变换3. 几何图形的计算- 面积的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 周长的计算- 体积的计算(长方体、立方体)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概率的基本概念-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四、数列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数列的计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请根据以上内容在Word文档中创建一个格式化的文档,确保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列表和编号来组织内容。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图表和示例来辅助解释。
完成后,确保文档无错乱字符,逻辑清晰,格式规范,以便读者下载后可以轻松编辑和使用。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全)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全)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有理数1. 有理数的定义: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叫做有理数。
2. 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3. 有理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数较大;绝对值相等的数,正数较大;都是负数时,绝对值小的数较大。
4.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二、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定义:由数字、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2. 整式的加减法法则:同类项合并,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或相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三、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四、几何图形初步1. 几何图形的定义: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等。
4. 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表面积、体积、棱长等。
五、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交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 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六、实数1. 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叫做实数。
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
3. 无理数的定义: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叫做无理数。
4.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七、平面直角坐标系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在平面上,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 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与之对应,这个有序实数对叫做该点的坐标。
3. 函数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确定的因变量y与之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函数。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一、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绝对值较小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负整数。
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三、形象统计图: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概率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游戏是否公平: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三、摸到红球的概率:1、概率的意义P(摸到红球=2、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P(不可能事件)=0(3)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3、概率的求法: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三角形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概率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5.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6.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2.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3.同位角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4.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6.平行线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平移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3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统计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1.已知面积和底边长求高回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A=1/2bh。
A=三角形的面积b=三角形底边长h=三角形底边的高看一下你的三角形,确定哪些变量是已知的。
在本例中,你已经知道了面积,可以将面积的数值代入公式中的A。
你也已知底边长的大小,可以将数值代入公式中的"'b'"。
如果你不知道面积或底边长,那么你只能尝试其它的方法了。
无论三角形是如何绘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作为底边。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它,你可以想象把三角形进行旋转,直到已知边长位于底部。
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积是20,一边长为4,那么带入得A=20,b=4。
将数值代入公式A=1/2bh,然后进行计算。
首先将底边长(b)乘以1/2,然后用面积(A)除以它。
运算得到的结果应该就是三角形的高!本例中:20=1/2(4)h20=2h10=h2.求等边三角形的高回忆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相等大小的侧边,每个夹角都是60度。
如果你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半,就会得到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
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
回忆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将两个直角边描述为a和b、斜边为c:a2+b2=c2。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定理求出等边三角形的高!将等边三角形对半切开,并将数值代入变量a、b和c。
斜边c等于原始的斜边长。
直角边a的长度就变成了边长的1/2,直角边b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的高。
以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为例,其中c=8,a=4。
将数值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求出b2。
边长c和a分别乘以自身求平方值。
然后用c2减去a2。
42+b2=8216+b2=64b2=48求出b2的开方值就得到三角形的高了!使用计算机的开根号计算求得Sqrt(2)。
得到的结果就是等边三角形的高!b=Sqrt(48)=6.933.已知边长和角求高确定你已知的变量。
如果你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夹角和一条边长,如果这个角是底边和已知侧边的夹角,或是已知三条边长,你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高。
初一数学下学期知识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
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注意:ab>0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7、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就什么?
有理数除法运算法则可用两种方式来表述:第一,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第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商都是零。
8、什么叫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
相同因数相乘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相同因数的个数叫指数,这个因数叫底数。n记作: a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整数的基本概念
(1)整数的定义:整数是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统称,是算术中最重要的数,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抽象概念。
(2)整数的性质:
1、整数的加法交换律:任何两个整数相加,它们加得结果与他们的顺序无关,两个加数之和只与其结果有关;
2、整数的乘法交换律:任何两个整数相乘,积与乘数的顺序无关,乘积只与其结果有关;
3、整数的乘法分配律:任何两个整数相乘,积等于其中一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乘积之和;
4、整数的乘法关系:两个正整数的乘积也是正整数,一正一负的乘积也是负整数,两负的乘积也是正整数;
(3)整数的应用:1、了解常见的算术问题就需要用到整数,整数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计算出合理的答案;
2、整数用于处理金融、会计、财务及经济等中的问题;
3、专业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中也需要使用整数进行计算和统计;
4、整数也是编程中重要的数据类型,用整数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二、因数分解
(1)因数分解是指将一个正整数拆分成多个质因数的乘积,它可以用来求出一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2)因数分解的性质:
1、任何正整数都可以分解成一组质因数的乘积;
2、正整数“a”另一组可行分解结果全部大于“a”;
3、每一种正整数分解方式只有一个,且每种分解方式都是最小的。
(3)因数分解的应用:1、用因数分解可以更快地求出某一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求出一系列整数中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大数乘法运算时可使用因数分解简化运算。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6篇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6篇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6篇知识产业、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是当今发达国家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知识在现代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大家喜欢!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苏教版)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1第八章幂的运算 2第九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3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4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4第十二章证明 9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初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一、1、单顶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顶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顷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顼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顶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宇輛勺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敌最高的项的次教,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_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A角”中,位貫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更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逵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首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T9丘似数,畑力第T、不为0的数开始,列俪的那蝕,所有的数宇都是13、槪率:一个事件发厠可确勺大小,个事件发生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壷划啲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t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T、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徴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台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理:变化的娠,就叫證。
20、自变昱:在变化的星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星。
21、因变星:随着自变星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長,叫因变星。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台,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鮒: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1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鹽垂直唏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整式的乘除知识1:同底数幂的乘法1.法则:a m·an=am+n(m,n都是正整数)(1)底数a可代单项式,也可代表多项式;(2)运用该法则时,底数必须相同。
2.推广:a m·an·ap·…·aq=am+n+p+…+q(m,n,p,…,q均为正整数)3.逆用:a m+n=am·a(m,n都是正整数)例若a 3m=8,a2n=16,则a3m+2n= 。
[解析]因为a 3m=8,a2n=16,所以a3m+2n=a3m·a2n=8×16=128.4.拓展:知识2:幂的乘方1.法则:(a m)n=amn(m,n都是正整数)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推广:[(a m)n]p=amnp(m,n,p都是正整数)3.逆用:a mn=(am)n=(an)m(m,n都是正整数)知识3:积的乘方1.法则:(ab)n=anbn(n为正整数)底数分别乘方.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推广: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也适用,如(abc)n=anbncn(n是正整数)若所给的幂底数可化为同一个数的幂的形式,可逆用幂的乘方化为同底数幂,根据指数的大小确定所给幂的大小关系,如820=6410,430=6410,因此820=430.3.利用幂的运算法则比较大小:所给幂的指数、底数均不相同,且指数较大时,可利用幂的乘方的性质化为同指数的幂,根据底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所给幂的大小关系。
知识4: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1)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步骤: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关于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三、同底数幂的除法(1)运用法则的前提是底数相同,只有底数相同,才能用此法则(2)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3)指数相减指的是被除式的指数减去除式的指数,要求差不为负四、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a22-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五、平方差公式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公式运用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1/(3-4倍根号2)化简:六、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常见错误有:①漏下了一次项②混淆公式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七、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注意:首先确定结果的系数(即系数相除),然后同底数幂相除,如果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初一下册数学重要知识点1.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number)。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有理数1.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有理数。
2.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3.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 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0。
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整式的加减1.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2.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5.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四、图形初步认识1.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2.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3. 点、线、面、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 直线、射线、线段: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伸。
5. 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
初一数学下册全部知识点归纳
尺规作图
一、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二、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四、垂线及其性质 1、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五、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 8 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 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 相乘,记作 an,读作 a 的 n 次方(幂),其中 a 为底数,n 为指数,an 的结 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 表示 n 个 am 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anb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 =(ab)n。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 3 个或 3 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都等于 1,即:a0=1(a≠0)。 十一、负指数幂
初一下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选择题
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A. 三边对应相等
B.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C.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D. 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分别相等(正确答案)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关系是?
A. 相等(正确答案)
B. 互补
C. 互余
D. 无法确定
下列哪个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之一?
A. SSS定理(正确答案)
B. SSA定理
C. ASA定理的逆定理
D. AAS定理的逆定理
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A. 一定全等
B. 一定不全等
C. 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正确答案)
D. 无法判断
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且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0平方厘米,则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平方厘米
B. 10平方厘米(正确答案)
C. 15平方厘米
D. 20平方厘米
下列哪个不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写?
A. SAS
B. ASA
C. AAS
D. SSA(正确答案)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边的关系是?
A. 相等(正确答案)
B. 成比例
C. 互补
D. 无法确定
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一个锐角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正确答案)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
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若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但这一边不是两角的夹边,则这两个三角形?
A. 一定全等
B. 一定不全等(正确答案)
C. 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
D. 无法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一、概念知识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 90 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 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 0 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三角形的高线:从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18、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9、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20、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1、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3、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4、垂直平分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这样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简称中垂线)整式的乘除1、 幂运算(七个公式)mnm n①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an amn②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 a m)a②mmm③ 积的乘方:等于每个因数乘方的积。
( ab )a b mm b m( ab ④ ④同指数幂相乘:指数不变,底数相乘。
a)ma na mn⑤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1 ( a0 )⑥ ⑥零指数:任何非零数的 0 次方等于1。
a⑦负指数:任何非零数的负指数等于它的正指数的倒数。
a p1( a0 )pa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m(a+b+c)=ma+mb+mc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 (a+b) ·(c+d)=ac+ad+bc+bd ,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6.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a+b)(a-b)= a 2-b 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2)完全平方公式:222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 2 倍; ① (a+b) =a+2ab+b, ② (a-b) 2=a 2-2ab+b 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 2 倍;※③ (a+b-c) 2=a2+b2+c2+2ab-2ac-2bc,略. 7.配方:(1)若二次三项式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则有关系式:p 2q ;2※(2)二次三项式 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 a(x-h) 2+k 的形式,利用 a(x-h) 2+k ①可以判断 ax2+bx+c值的符号;②当 x=h 时,可求出 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 k.※(3)注意: x 2112x 2 . x 2 x8.同底数幂的除法: a m÷a n=a m-n,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 ≠0) ; a -n = 1,(a ≠0). 注意:00,0-2无意义;a n(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 1 的数,例如: =×10-5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 - 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几何 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 角平分线的定义:几何表达式举例: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1) ∵OC平分∠AOB这条射线叫角的平分线 . (如图)∴∠AOC=∠BOC(2) ∵∠AOC=∠BOC∴OC是∠AOB的平分线2.线段中点的定义:几何表达式举例:点 C把线段 AB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1) ∵C是 AB中点点 C叫线段中点.( 如图) ∴AC=BC(2) ∵AC = BC∴C是 AB中点3.等量公理:(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3)等量的等倍量相等;(4)等量的等分量相等 .(1) ∵AC=DB(1)(2)∴AC+CD=DB+CD (3)即 AD=BC(2) ∵∠AOC=∠DOB(4)∴∠AOC∠-BOC=∠DOB∠-BOC即∠AOB=∠DOC(3) ∵∠BOC=∠GFM又∵∠AOB=2∠BOC∠EFG=2∠GFM∴∠AOB=∠EFG(4)∵AC=12 AB ,EG=1 EF2又∵AB=EF ∴AC=EG4.等量代换:几何表达式举例:∵a=c 几何表达式举例:∵a=c b=d几何表达式举例:∵a=c+db=c 又∵c=d b=c+d5.补角重要性质:∴a=b ∴a=b ∴a=b几何表达式举例: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余角重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如图)如图)∵∠1+∠3=180°∠2+∠4=180°又∵∠3=∠4∴∠1=∠2几何表达式举例:∵∠1+∠3=90°∠2+∠4=90°又∵∠3=∠4∴∠1=∠27.对顶角性质定理:对顶角相等.( 如图)8.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AOC=∠DOB∴几何表达式举例:(1)∵AB、CD互相垂直∴∠COB=90°(2)∵∠COB=90°∴AB、CD互相垂直9.三直线平行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AB∥EF直线也平行.( 如图) 又∵CD∥EF∴AB∥CD10.平行线判定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1) ∵∠GEB=∠EFD (1)若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 如图) ∴ AB∥CD(2)若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 如图) (2) ∵∠AEF=∠DFE (3)若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 如图) ∴ AB∥CD(3) ∵∠BEF+∠DFE=180°∴ AB∥CD11.平行线性质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1)∵AB∥CD( 如图)∴∠GEB=∠EFD(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2)∵AB∥CD( 如图)∴∠AEF=∠DFE(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3)∵AB∥CD补.( 如图)∴∠BEF+∠DFE=180°1、平行的说明(证明)以“三线八角”为基础判定:同位角相等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2、全等的说明(证明)判定:三边对应相等(SSS)性质:两边夹一角对应相等(SAS)对应边相等两角夹一边对应相等(ASA)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对应角相等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HL)(A)角度的计算。
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定理、外角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 180度。
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利用平行线的关系角来计算。
3、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来计算(B)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的面积 =长×高或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或对角线相乘的一半。
或四个全等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3、三角形面积 =底×高÷ 2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两直角边的积的一半或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的一半(C)三角形线段的计算① 用特殊位置(中线、中点、中垂线)来计算② 用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来计算③ 用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来计算(D)概率的计算一般算法:事件发生的情况数2 、面积算法:事件发生所占的面积可能性=可能性=所有情况数总面积P P几何 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直线、射线、线段、角、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互为补角、互为余角、邻补角、两点间的距离、相交线、平行线、垂线段、垂足、对顶角、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证明 .二定理:1.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有关垂线的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三公式:直角=90°,平角 =180°,周角 =360°,1°=60′,1′=60″.四常识:1.定义有双向性,定理没有 .2.直线不能延长;射线不能正向延长,但能反向延长;线段能双向延长 .3.命题可以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是命题的条件,“那么”是命题的结论.4.几何画图要画一般图形,以免给题目附加没有的条件,造成误解 .5.数射线、线段、角的个数时,应该按顺序数,或分类数 .6.几何论证题可以运用“分析综合法”、“方程分析法”、“代入分析法”、“图形观察法”四种方法分析 . 7.方向角:(1)(2)8.比例尺:比例尺 1:m 中,1 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若图上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m厘米. 9.几何题的证明要用“论证法”,论证要求规范、严密、有依据;证明的依据是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二、数据与统计1、科学记数法:数 0 法,左边有 0,负指数;右边有 0 正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