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貌的观察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精品课件
答案 (1)D (2)A
鲁教版P84-86“正文”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貌
1.判读沙丘地貌特征 下图为沙丘地貌等高线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表明 沙丘区域地势较平坦。图中向西北方向凸出的扇地貌特征 仔细阅读天山南麓某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指出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并根 据等高线在山前的分布形状大致描绘出冲积扇的范围;根据冲积扇等高线的间距 特征,说一说冲积扇的地表起伏特征。
长江河滩利用剖面示意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是划分 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 状况。 3.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 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4.观察要素: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 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 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2.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貌 示意图
新月形 沙丘
天坑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形似新月,凹 坡密集,凸坡稀疏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 由中心向四周增大
岱崮山
示意图
锥状火山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由中心向四周递 减,先密集后稀疏,中 心附近有陡崖
等高线呈环状,海拔由 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 处海拔又降低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地势落差大,且呈带状分布,为典型峡 谷地形,D项正确。第(2)题,图中灰色部分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区凸出,应该 为地势较高的地形,但高度不大,且靠近陡崖,有可能是崩塌堆积物,也有可能 是陡崖上突出的小基岩,A项正确。

4.2地貌的观察

4.2地貌的观察

4.2地貌的观察
观察顺序
观察内容
地貌类型
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从宏观到微观
从面到点
高度
坡度
综合观察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海拔200米以下,平坦广阔海拔500米以下,起伏较小
海拔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周围高,中间低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的依据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坡度
坡向
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地貌的形状
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
反映地貌形态特征
地貌形态的观测
定性观察 定量测量。

人教版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共4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共49张PPT)
相对高度:885.4-879.0=6.4m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的相对高 度约为多少?
最大相对高度约: 890.0-790.0=100m
坡度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源自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坡向
阳坡和阴坡
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条件等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地貌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 一般比较陡峭
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 一般比较平缓
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 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横断山区
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小结
拓展
判读常见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掌握常见的地形及其等高线地形图 ➢熟悉观察地貌的基本顺序 ➢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高度、坡度等其他了解地貌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Part 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地形?
地形就是一个区域的地表形态
2、五种基本的地形为哪些?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
3、五种地形的判断和特征
山脊 陡崖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600 550 500
山顶
200 300 400
盆地
600 550 500 450 山脊线
山脊
600
550 500 450
600 集水线
山谷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600 550 600 500
鞍部
600 600 550
450 500 400 350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 课件 (44张PPT)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 课件 (44张PPT)
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
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
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
四 常见等高线地貌比较
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 海洋的地区,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下列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 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 形依次是 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
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 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 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
下列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 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 形依次是 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
平原:等高线 非常稀疏或几乎 没有,无闭合区 或闭合区极少, 值小。一般海拔 200米以下。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洞庭湖平原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山地:海拔一 般500米以上, 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等高 线弯曲,比较 密集。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高中 地理( 2019) 必修一 4.2地 貌的观 察 课件 (44张PPT)

4.2 地貌的观察

4.2 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2.顺序:
①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宏 观

②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微 观

③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 图4.21 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陆地五大基本地形及等高线特征
高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3.其他: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地貌
1.收集家乡所在地区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等)以及遥感影像、 考察报告、论文等资料,通过以下步骤了解家乡的地貌。
(1)阅读地形图,识别宏观地貌类型,如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描述 其特征。
(2)识别河谷、河漫滩、三角洲、山峰、山谷等微观地貌。 (3)找到本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4)绘制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地势起伏状况。 (5)分析考察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规避风险的措施。 2.开展实地考察,在考察路线上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并记录(参照表 4.1)。观察过程中可以拍照或画素描图。 3.整理地貌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报告。 4.交流和展示观察成果。
■ 图4.22 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
(1)坡度 :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
(1)坡度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tg∠x
=
h D
h
∠1
∠2 ∠3
D2 D3
D1
■ 图4.23 坡和坡度角示意图

课件4:4.2地貌的观察

课件4:4.2地貌的观察
(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 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 3。
[集训冲关]
1.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顺序,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广阔之地
B.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的顺序进行
C.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2)坡度大小表示 用 tan α=H/L 来表示坡度的大小。H 表示 垂直距离(相对高度),L 表示水平距离。 2.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阳坡和阴坡 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 的一坡称为阴坡。北半球东西向的山脉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 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比阴坡轻。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③阳坡热量高,冰川年消融量大,故雪线海拔比阴坡高。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知识梳理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原则: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 广阔 的地方,按照从 宏观 到 微观 、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步骤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和坡度观察 (1)高度: ①类型:包括绝对高度和 相对高度 。 ②请把不同高度类型及其作用连起来。
(2)坡度: ①坡的形态:主要是 坡度 和坡向。 ②坡度的作用:划分 坡 的重要标准。
[系统认知] 1.高度和坡度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及温差
读出任意两点间的绝对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 相=H 高- H 低,就可计算出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可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 直递减率(0.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差,如图中,A、B 两点的相对高度=1 000 m-700 m=300 m,温差=0.6 ℃×3= 1.8 ℃。

21-22版:4.2地貌的观察(步步高)

21-22版:4.2地貌的观察(步步高)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

2.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点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观察顺序(1)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

3.辅助观察工具: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判断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岭大。

( √ )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观察(1)分类: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3)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3.坡度观察(1)观察内容:坡度和坡向,其中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2)坡度①大小表示: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②影响: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人”字形线路,利于降低线路坡度。

(3)坡向①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②影响: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思考怎样描述南北半球东西向山脉坡向的不同之处?答案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

探究点地貌观察某地理研学团队计划对贺兰山进行研学探究,学习观察地貌的方法。

队员们对贺兰山周边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读,确定了观察步骤和方法。

按照前往贺兰山C地点的过程,逐步对贺兰山整体、山体的一侧坡地、山麓的冲积扇体进行观察。

学案2:4.2地貌的观察

学案2:4.2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基础梳理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实地观察地貌(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 (1)利用地形图观察。

(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

(3)利用无人机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 、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 。

2.坡度(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 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 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①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

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1)坡向⎩⎪⎨⎪⎧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2)不同的坡向、 、 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 ;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 。

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自主测评一、判断题1.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 )2.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3.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 )5.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二、连线题6.把对应地貌类型连起来。

①高原②山地A宏观地貌类型③河谷④陡崖B微观地貌类型⑤平原⑥河岸⑦丘陵课堂探究探究点1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情景导入诱思】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学案8:4.2地貌的观察

学案8:4.2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知道地貌观察的顺序,并能在野外选择恰当的地貌观察点。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描述所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和景观特点。

(综合思维)3.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1.如何进行地貌观察?2.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自主预习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而成。

2.观察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到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地貌;最后描述河岸、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影像等。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 )②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连一连将地貌类型与具体地貌名称连线。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2.坡度:(1)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特征。

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程度。

[知识拓展] 地貌的形态类型与周围地貌的关系(1)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如阶地、垄、丘。

(2)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如谷地、洼地、坑、穴。

判一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西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

()②内蒙古高原内部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③黄土高原地区地形较为破碎。

()④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⑤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情境探究探究点地貌观察顺序和内容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

课时作业11:4.2地貌的观察

课时作业11:4.2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2020·北京检测)读下图,完成1~2题。

1.在观察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A.平原B.山地C.盆地D.丘陵2.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A.①—山坡B.②—河谷C.③—山峰D.④—山脊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读图并从宏观上观察地貌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

第2题,山地的次一级地貌为山岭、河谷等,图中①为山脊、②为河谷、③为山坡、④为山峰。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并投入营运的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沿等高线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D.连接聚落4.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图中长城的走向基本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根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定律可知,长城的走向特点是沿山脊线。

第4题,据图可知,该区域多山地,图中“人”字形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可以绕开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①地貌形态②植被状况③地貌颜色④地貌成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这段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5.A 6.B解析第5题,这段游记含义是“此处的山小而峻峭,或孤峰耸立,或两三座山相连相接,如同串起来的珠子和并立生长的竹笋,座座山上岩石尖峭嶙峋,草木摇曳飘舞,在山间曲折地朝上走或往下行,如同置身在纷乱的云层和重叠的波浪中,令人茫然,辨不出方向”。

学案7:4.2地貌的观察

学案7:4.2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地貌观察的基本顺序。

2.掌握规范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描述不同地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描述不同区域地貌景观的观察方式。

综合思维:能够描述分析不同地貌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貌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合理利用地貌,促进经济发展。

自主梳理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原则: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的地方,按照从到、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步骤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1)类型:包括绝对高度和。

(2)请把不同高度类型及其作用连起来:2.坡度(1)坡的形态:主要是和坡向。

(2)坡度的作用:划分的重要标准。

(3)坡度的表示:坡度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或者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4)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坡地耕作易引发;对交通线路影响。

3.坡向的观察:重点关注和阴坡,迎风坡和。

4.其他形态要素:形状、、空间分布状况等。

合作探究知识点1地貌形态特征描述问题探究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景观为________地貌,属于______(流水/风成/海岸/山岳)地貌类型。

(2)描述该地貌的主要特点。

对点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黄土高原景观图。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渭河平原形成的主要过程。

(2)简述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知识点2 地貌观察的内容问题探究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 km2。

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组织地理研学团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

下面图甲是黄土高原某处的景观图,乙图是该研学团队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按怎样的地貌观察顺序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右图中b、c坡坡度大小?并分析怎样开发利用这两处坡?(3)立足“地理实践力”,探讨甲、乙、丙三处哪一处适合建窑洞?对点训练2.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2)题。

学案1:4.2地貌的观察

学案1:4.2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习目标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及主要内容。

2.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 知识梳理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与规模(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地貌往往由 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描述(1)选址:选择 比较开阔地方。

(2)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3)手段:利用 图、 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1)绝对高度⎩⎪⎨⎪⎧获得: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应用: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2)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 状况。

2.坡度 (1)坡度:①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 的比值。

②应用⎩⎪⎨⎪⎧影响农业耕作影响交通建设(2)坡向: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3.其他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自主诊断(1)云贵高原上地势平坦开阔。

( ) (2)观察石钟乳可利用地形图进行。

( ) (3)一般而言,山脉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相等。

( ) (4)坡度大的地形,相对高度也越大。

( )(5)青岛海边有一典型地貌叫“石老人”,这种描述主要是观察地貌的( )而得出的A.高度B.坡度C.形状D.空间分布状况合作探究探究点地貌的观察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思考交流问题1 (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泰山位于哪个省?问题2 (综合思维)诗中描述的泰山具有雄伟的特征,从地貌观察的内容看,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3 (综合思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出的地貌观察,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进行的?[归纳总结]1.地貌观察的顺序2.地貌观察与描述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1)地形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地形地貌等高线图(单位:米) 等高线特征景观图缓坡与陡坡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山脊与山谷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与陡崖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22张PPT)

直 距 离
水平距离 离
(2)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影响
耕作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 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由于破 坏了原有植被,一旦遇到暴雨,土壤 侵蚀极为严重
交通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公路、铁路 线路 的选线均受到坡度的限制,通过增加 设计 线路的长度,来降低线路的坡度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山地、丘陵、平原等。
(3)观察该地地貌时, 较小的地貌有哪些?
山峰、河谷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高度和坡度
1、高度:
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 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可以利用绝对高度,通过计算获得,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计算:H相=H高-H低,
甲、乙的温差?
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3、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1861-1919年)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 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观察顺序 掌握正确的地貌观察方式。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
从宏观到微观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4、辅助观察的手段: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从面到点
6 ℃/100 m)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差,如图中,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1500 m-500 m=1000 m,温差=0.
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高中地理必修地貌的观察

高中地理必修地貌的观察

二看疏密程度——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
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2 地貌的观察
三看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 势起伏大小。 四看弯曲状况——等高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 相反则为山谷。 五看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 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2 地貌的观察
[自我检测] 1.判断正误。
√ (1)在地形图中常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
√ (3)地形剖面图绘制的基础是等高线地形图。( )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2 地貌的观察
2.将地形单元与等高线特征连线。
山脊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山谷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陡崖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2 地貌的观察
3.下列地形单元中,最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鞍部 答案:B 解析:山谷是河流的地形部位。
精梳理•自主学习固基础 强研习•重点难点要突破 重效果•学业测试速达标
4.2 地貌的观察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等高距为 5 m ; 图中最右下角的等高线为 25 m,最右下角海拔最低,海拔在 20~ 25 m ;图中最右上角的等高线为 80 m ,最右上角海拔最高,海拔 在 80~85 m,故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 55 m、小于 65 m。第 2 题,考查学生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坡度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等 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据图可知,河流穿过的等高线③处最密集, 表示该处的坡度最大,河水的流速最快。

4.2地貌的观察【新课标人教版】

4.2地貌的观察【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4.2地貌 的观察 (共26 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

4.2 地貌的观察

4.2 地貌的观察

4.2 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掌握地貌观察、描述的顺序2.掌握地貌观察的内容,了解不同地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能够看懂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图对地貌进行判读和描述知识点01 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知识点02 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2、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3、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

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4、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例如,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又如,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的坡度。

5、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目标导航知识精讲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6、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7、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态、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8、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4.2 地貌的观察

4.2 地貌的观察
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 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 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 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
(1)崖顶的绝对高度: (2)崖底的绝对高度: (3)陡崖的相对高度(H):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读我国江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虎山山顶与A 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小可能为 ( B )
A. 490 米
B. 501 米
C. 515 米
D. 610 米
读我国江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2.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C )
①以丘陵、盆地为主 ②中部低,东北高,西南低 ③以低山、丘陵为主 ④中部低,东、北、南高,西面低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⑧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比阴坡轻。
(1)下列关于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 山地的迎风坡是阳坡 B. 山地的迎风坡是阴坡 C. 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 D. 山地的背风坡光照较强
A
B
雪线
1、坡向推测: A 是阳坡, B 是阴坡。 B 是迎风坡, A 是背风坡。
利用等高线图判断坡度的大小。 a.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类型
绝对高度
作用 划分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 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例2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1、下列关于地貌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 绝对高度反映了地面的起伏状况 B. 相对高度是划分宏观地貌类型的唯一依据 C. 绝对高度大的地区,相对高度也大 D.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4.2 地貌的观察

4.2 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1.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2.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原则:宜选择一个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
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位置: 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3.顺序(步骤):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山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2、坡度
1)坡度
①表示方法
坡度= 垂直距离

(tanα) 水平距离



水平距离 α
②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a.对耕作的影响
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 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 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b.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山峰
微观等高线图
山谷
跟踪训练
读“等高线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的地貌种类是( A ) A.风成地貌 B.流水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 2.这种地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D )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3.这种地貌的走向主要受制于( B ) A.河水流向 B.风向 C.地表坡向 D.海岸走向
答案 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
是阳坡,南坡是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
2、坡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3)高度和坡度组合
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
例如:
☆河谷地貌中,上游的跟中下游的形状不一样 ☆砾滩与泥滩的面积大小不同 ☆冲积扇与三角洲空间分布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探 新 知
第四章 地貌
·
提 素

合 作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攻 重




返 首 页
·
2
·

主 预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
探 新 知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地
提 素

图像,识别 3~4 种地 理实践力)
合 作 探
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
·
新 知

定性观察 态、规模、空间分布及 或素描图等,并附以必要的 养


切割程度等
文字描述




攻 重 难
利用地形图或航空、卫星照
分 层
主要是测量地貌形态的

定量测量
片对地面割切深度和割切密 业
相对高度和坡度
度进行统计



·
18
·








·
探 新 知
观察顺序
提 素

由于观察到的地貌有不同的相对等级和组合,记录时一般都循着由远

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返 首 页
·
31
·

2.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 当


预 习
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达 标
·

新 知
(1)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
提 素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合 作

探 究
B.观察河谷状况
·

知 陡峭高大感受的方式是什么?
素 养
合 作
提示:乘船进入峡谷观测。





攻 重




返 首 页
·
·
16
[归纳提升]


主 预
1.地貌观察的顺序
堂 达


·


新 知


合 作





攻 重




·
返 首 页
17
·
2.地貌形态的观测方式


主 观察方式

主要方面
手段





主要包括地貌的几何形 有选择地采用摄影、做剖面 提
攻 重
貌的________而得出的
( )层


A.高度
B.坡度

C.形状
D.空间分布状况



·
10
·
自 主
提示:(1)× 云贵高原上地表崎岖。
当 堂


习 探
(2)×

知 得。
溶洞中的石钟乳是一种微地貌形态,不能利用地形图获 标 提 素 养
·
合 作
(3)× 山脉的绝对高度是指海拔高度,通常比相对高度大。 课


究 攻
(4)× 坡度大的地形,相对高度不一定大。

分 层

(5)C [“石老人”地貌从形态上看像一位老者。]
作 业
返 首 页
·
11
·








·



知 合
合作
探究
攻重


素 养





攻 重




返 首 页
·
12
·


主 预
地貌的观察
堂 达


·
探 新 知
有一学生在《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地质构造考察(以观音峡为例)》 提 素
达 标
·

新 知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提 素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合 作

探 究
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时 分

重 难
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
层 作

返 首 页
·
34
·






习 探
(1)A
(2)B
[第(1)题,读景观图可知,该图属于站在该景观的高
·
标 提
新 知
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解。第(2)题,由于该地处于半干旱区与半湿
·
·
题组 2 地貌观察的内容
39

(生活中的地理)图甲是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嘉峪关市社会实践时拍 当


预 习
摄的照片(拍摄时间
5

16

17
时),图乙是拍摄地附近的遥感图像。
达 标
·


新 知
读图,完成 2~4 题。


合 作





攻 重




·
图甲
图乙
返 首

40
·

2.当地的地貌特点是( )
貌的主要依据
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提 素 养
合 数据
作 探
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
可通过计算获得
课 时
究 来源

攻 重




返 首 页
·
·
22
(2)坡度
自 主
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
当 堂


习 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


新 知
项目

内容


合 作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课

作 探Leabharlann 及近、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课 时


攻 重




返 首 页
·
19
·
3.地貌观察的内容


主 预
(1)高度
堂 达


·
探 新
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提 素

高度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合 作 探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 时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攻 重
概念
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 层




返 首 页
·
6
·








·
探 新 知
[知识链接]
我国把黄海海平面定为海拔基准面,1954 年青岛建
提 素

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作为我国的海拔起点。2004 年,在青
合 作

探 究
岛大麦岛验潮站水域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
时 分
攻 重




返 首 页
·
7
·



习 探
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
标 提
新 知

(2)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以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 养
·
·
合 作
的关系可分为迎__风__坡和背__风__坡。



究 攻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_形__态_特征。

分 层

4.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__间__分__布__状况以及地面
素 养
合 作
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下才



究 攻
显露出来的地貌类型,故 B 正确。]

分 层



返 首 页
·
35
·








·


新 知


合 作





攻 重




返 首 页
·
36
·








·



知 合
当堂
达标
提素


素 养





攻 重

作 探


山谷



26
等高线由高处向
当 堂

低处凸出;中部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