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合集下载

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

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

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作者:胡铁生夏文静来源:《求是学刊》2014年第01期摘要: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

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以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为主线,展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创作思潮方面,福克纳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成就,莫言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因而,莫言与福克纳之间是继承、扬弃与发展的关系。

莫言的巨大成功在于他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尤其在作家对人的本质探讨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

关键词:莫言;福克纳;文学全球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作者简介:胡铁生,男,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从事比较文学和政治学研究;夏文静,女,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比较文学博士,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美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CSC97822032;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十八大”专题重点项目“文学的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2013A04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1-0126-08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具有文学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从莫言的作品及其自述可以看出,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的文学创作对他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莫言的小说创作又并非是对福克纳的机械复制,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福克纳与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对于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福克纳和莫言均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在获奖时间上却相差了63年。

福克纳因“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P361)而获奖,莫言则以“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及当代融合为一体”[2]而获奖。

福克纳与莫言的乡土情结

福克纳与莫言的乡土情结

浅论福克纳与莫言的乡土情结摘要:福克纳和莫言都以摹写故乡而闻名,他们分别在“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高密东北乡”这两个有限的空间领域里构筑起无限的时间领域,在富有象征性的精神家园里阐释着无尽的乡土情结,本文试图从产生动因、感情基调、表现方式以及意义升华四个方面对二者的乡土情结进行比较和阐释。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乡土情结福克纳和莫言,一个是20世纪美国的文坛泰斗,一个是中国当代充满创作活力的出色作家;一个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构建“约克纳帕塔法县”,一个沉醉于神秘多姿的“高密东北乡”而无法自拔。

他们都是以传说、记忆乃至幻想的方式返回历史,在有限的空间领域里构筑起无限的精神家园,二者相同的复杂的乡土情结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将从产生动因、感情基调、表现方式以及意义升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和阐释。

一、产生动因任何一个人都是他所处时代及所在地区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产物,福克纳和莫言的乡土情结的产生与“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高密东北乡”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社会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

(继承和背离—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即第二部分的发扬传统部分)《南方情结》莫言的乡土情结的产生与福克纳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1984年的12月里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莫言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纳的《喧哗和骚动》,这本他至今都还没有读完的小说改变了莫言的一生,“我立即明白了我应该高举起‘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把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统统写进我的小说,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

二、感情基调生于故乡的福克纳与莫言在精神上与故土永远是血肉相连的,然而或者因为故乡的贫穷落后,或者因为故乡的抱守残缺,他们为乡土情结的感情基调打上了爱恨交加的烙印。

福克纳对于故乡的爱恨交织的感情成为贯穿他所有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特别是那些关于名门望族的腐朽没落的小说的一条主线,这种爱恨交织的矛盾使小说充满了痛苦与不安。

福克纳,马尔克斯:影响莫言写作风格的两位世界级大作家

福克纳,马尔克斯:影响莫言写作风格的两位世界级大作家

福克纳,马尔克斯:影响莫⾔写作风格的两位世界级⼤作家中国作家莫⾔荣获诺贝尔⽂学奖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岩松的采访。

谈到莫⾔的⽂风,⽩岩松⼀再提到“魔幻现实主义”,以及对莫⾔风格产⽣影响的两位作家福克纳、马尔克斯。

这两位,也都是诺贝尔⽂学奖获得者,⼜都是美洲作家。

——因从拙著《讲给孩⼦的世界⽂学经典》中摘取有关两位作家的简单介绍,与博友分享。

《喧嚣与疯狂》:福克纳⼀个故事讲五遍“美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有好⼏位。

其中有⼀位福克纳(1897-1962),出⽣在南⽅的密西西⽐州。

他从⼩不爱念书,中学没读完就到⼀家银⾏当了职员。

第⼀次世界⼤战时,他当过⼏年空军,退伍后忽然⼜萌⽣读⼤学的念头。

⼈家破格收下这名“⼤”学⽣,可只读了⼀年,他⼜觉着没意思,便退学去找⼯作。

只是⼜找了⼏处,都没⼲长。

有位作家偶然发现他在写作上挺有天分,就劝他试试写作。

福克纳提笔⼀写,果然获得成功——⼏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的⼈⽣位置。

福克纳崇拜法国的巴尔扎克,计划着模仿巴尔扎克的《⼈间喜剧》,写⼀系列表现美国南部⽣活的⼩说。

以后他埋头写作,⼆⼗多年没离开家乡,前后写了⼗九部长篇、七⼗多个短篇。

⼩说⾥的故事全都发⽣在⼀个名叫“约克纳帕塔法”的南⽅⼩县城中。

因⽽他的⼩说也被称作“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说”。

福克纳的⼩说代表作有《圣殿》、《⼋⽉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最重要的⼀部,则是《喧嚣与疯狂》。

⼩说写⼀个南⽅没落望族中四个孩⼦的遭遇。

⼥孩⼦凯蒂漂亮开朗,却遭⼈玩弄,最终沦为妓⼥。

⼤哥昆丁是个⼤学⽣,因精神受刺激⽽⾃杀。

⼆弟杰⽣天⽣的⾃私⾃利,他欺负凯蒂的私⽣⼥⼩昆丁,还狠⼼折磨他那个⽩痴弟弟班吉,并把他送进收容所。

最终⼩昆丁裹了杰⽣攒下的⼀⼤笔私房钱,跟着情⼈远⾛⾼飞了。

就是这么个简单故事,福克纳却讲述了五遍。

开始他只想把这个材料写成个短篇,选择了⽩痴班吉作为讲述⼈。

⼩说写完了,福克纳觉得故事没说清,就⼜从昆丁的⾓度把故事叙述了⼀遍。

魂归来兮 乡土英雄——福克纳与莫言的英雄情结

魂归来兮 乡土英雄——福克纳与莫言的英雄情结
维普资讯
20 06年 5月
四 , 外语 学院 学掘 I 】
J u n lo ih a nen t n lSu isUnv ri o r a fSc u n I tr ai a t de ie s y o t
Ma y,2 0 06
第2 2卷
他 的 约 克 纳 帕 塔 法 县 的 启 示 , 大 着 胆 子 把 我 的 我
‘ 密东 北 乡 ’ 到 了 稿 纸上 。 …… 我 也 下 决 心 要 高 写 写 我 的故 乡 那 块 像 邮 票 那 样 大 的 地 方 。 l ”-
缓 慢 的社 会 , 位 作 家 的 笔 下 却 并 没 有 出 现 田 园 牧 两
Co e b c Co n r r e : m a k, u t y He o s He o c Co r i mp e t e a l n r a d M o Ya lx Be we n F u k e n n
0 Ln a Ab t a t a l n ra d Mo Ya a d at n in t h o n r s r c :F uk e n n p i t t ot e c u t e o y,a d s a e os o e o s u h y h d df r n e n t n n h p d lt f r e ,b t e a i e e t f i o s h t di i o e .T e lo w r d a o t h e e e a y o e o s ,b t oh si i o ie u e h p o a o s eo c s i t fh m h y as o de b u e d g n rc fh rim t u t t ldd n tgv p t o e t r u e h r i p r . b l h i Ke r s c u t o y wo d : o nr c mmu i e ;c u t e o;d g n rc fh r im y n t s o nr h r i y e e eayo eos

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

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

作者: M.托马斯·英奇;金衡山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摘要:美国伦道夫·梅肯学院的教授 ,福克纳研究专家 M.托马斯·英奇选了莫言作为研究对象 ,写了一篇题为《莫言和福克纳 :影响和汇合》的文章。

英奇认为 ,莫言毕竟不是一般的作家。

在从福克纳这样的大作家那儿得到灵感的启发后 ,他不是简单效法 ,而是极力开拓自己的写作路子。

英奇花了很长篇幅从比较的观点分析了莫言的系列小说《红高粱》。

他认为 ,可以从莫言的叙述技巧 ,人物的怀旧情绪及用叙述家族历史的方法反映过去的历史的方法中 ,看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但同时他也指出 ,即使莫言没有读过福克纳 ,他也很可能会写出同样的内容。

因为两位作家有着类似的以农村大地为生活背景的经历 ,并且承受了二十世纪的政治、工业变化带来的类似的影响。

不管是汇合还是影响 ,英奇指出 ,对于莫言来说 ,重要的是福克纳的启示 ,即对传统的讲故事方法的挑战和改变的自觉精神 ,他的那种通过叙述关于某个特定地区的故事反映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的能力以及那种相信人类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也能生存、忍耐并延续下去的信心 ,而不是照搬他的内容和技巧。

比较研究:莫言与福克纳@M.托马斯·英奇 @金衡山。

莫言与福克纳创作动因

莫言与福克纳创作动因

探析莫言与福克纳创作动因摘要:莫言与福克纳这对跨越时空的小说大家在文学准备期,同样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培育了他们对文学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同样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同样借助创作改变现状从而实现人生抱负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走向渐趋成功的文学之途。

关键词:莫言;福克纳;创作动因;比较分析一个人何以成为作家是一个迄今为止在文学的创作发生学上尚无法给予满意答复的问题,也是文学史和作家传记研究力图解答的问题。

我们愿意承认除了内在的天赋异禀,一个作家的生成与诸多外部因素相关,尤其是与作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相关。

在对莫言和福克纳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两位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受着不同文化传统熏陶的作家在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尤其是在对他们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生活经历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以下分别加以讨论。

一、民间故事的滋养莫言和福克纳在少年时代都深受民间口头文学的陶冶。

莫言回忆说:“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

但我更可以骄傲的是,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除了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之外,村里凡是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

”〔1〕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莫言从小就浸染在一个非常浓厚的口头文学氛围里。

他奶奶非常爱讲鬼怪和妖精的故事,而他爷爷更是讲故事的好手。

爷爷虽然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却有满肚子的野史学问。

他的故事,从三皇五帝讲到满清民国,盗贼、妓女、侠客无所不包,而且无论名人轶事或是神狐鬼怪,他都能讲得活灵活现。

此外,由于莫言上完小学五年級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在劳动的过程中和劳动的间隙里,也听到村里人讲的许多故事。

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培养了他的文学敏感性,培育了他的审美取向(他的创作在雅俗之间总是往俗的一头靠近),也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关系

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关系
莫言的作品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成功地将现代叙事技巧 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相融合,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莫言小说与《聊斋志 异》在文化内涵、审美追求等方 面的深层联系,挖掘二者更多的
共性与差异。
探讨莫言如何将现代叙事手法与 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 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优秀
自私的一面,这种复杂性与《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塑造有相似之处。
《聊斋志异》的叙事技巧对莫言小说的启示
象征手法的运用
莫言小说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红萝卜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这种 手法与《聊斋志异》中通过鬼怪形象象征社会现实的技巧相类似。
寓言化的表达
莫言小说往往具有寓言化特征,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种寓言化 表达方式与《聊斋志异》中的寓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
关注莫言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与接 受情况,分析其作品在世界文学 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为中国文 学“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 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 志异》的关系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与莫言的
创作概述 • 《聊斋志异》对莫言小说的影响
目录
• 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文化 内涵比较
• 莫言小说对《聊斋志异》的传承与创 新
• 结论与展望
民间文化的挖掘
莫言在小说中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运用民间传说、歌谣等素材进行创作,这种对民间文化 的关注与《聊斋志异》中汲取民间文化养分的做法一脉相承。
04 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 异》的文化内涵比较

福克纳与莫言

福克纳与莫言

福克纳与莫言朱世达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近十年来兴起的作家群中,莫言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小说家。

他之所以引起评论家的广泛注意,不仅在于他创作的小说的数量,而且还在于他所追求的十分独特的艺术道路。

他的小说的构思,其哲学上的含意,以及意象的运造使他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迥异而独立于世。

我认为,莫言的艺术成就,不仅得益于他的丰富的生活的经验,而且还得益于他善于借鉴与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

中国意境与外来思想启蒙的结合,使他创造出了一个个独异的艺术环境与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们也许会感到诧异,将出生在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一个荒凉村庄四壁污秽的草屋土炕上的、以放牛割草为生、当过县棉油厂临时工的莫言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中道衰微的庄园主后裔相提并论。

其实,艺术就是这样,人类的灵性是相通的,对周围世界的艺术理解与阐释,是会有许多共通之处的。

这种共通的灵性,正是人类进行艺术与文化交流的基础。

“艺术毫无疑问都是人的创造,而人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又毫无疑问都要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这些对中西文学都是一样的,是大家都有的共性的东西。

”〔1〕莫言说,他的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2〕二在发表了《沙多里斯》(Satoris, 1929)之后,福克纳发现“我的邮票大小的故土是值得一写的,恐怕毕一生之精力也无法将它写完;通过将现实升华为想像,我将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最充分地发挥我仅有的那点才能。

我打开了别人的金矿,这样,我得以创造一个我自己的天地。

”〔3〕福克纳对邮票大小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的执着与兴趣给莫言以极大的启迪。

他从福克纳的艺术实践中认识到,要“立足一点,深入核心,然后获得通向世界的证件,获得聆听宇宙音乐的耳朵。

”〔4〕如果说杰弗生镇是福克纳一系列小说的背景的话,如果说福克纳是当地情景的一个敏锐的观察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莫言将他的艺术想像力执着地孕育在高密的红高粱地、玉米地、河堤、野草甸子和桥洞里。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作者:李艳丽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04期[摘要]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莫言的作品走向了世界,这与他受到世界文学的影响密不可分。

正如莫言自己所言,他的写作风格受到一些国外作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福克纳。

本文即从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三方面来探讨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关键词]背景;主题;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77-02一、简介莫言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中首屈一指。

2012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作家。

莫言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的小说在构思,哲学含义和意象的使用上与当代其他作家有很大不同。

莫言之所以能够取得当今的成就,除了与自己十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关,还与他对外国文学营养的借鉴与吸收有关。

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外来的艺术思想相结合,让莫言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的艺术环境和独特的人物形象。

莫言曾经说过,他的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

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3期)”。

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手法三方面探讨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二、创作背景:乡土情结莫言以描写故乡的故事闻名,可以说,他的文学作品深深地碰触了故乡土地的灵魂。

少年时期,莫言希望能够远离家乡,因为他厌恶并憎恨她,可是,当他离开之后,却意识到自己对故乡深深的爱与依恋。

是的,莫言的作品大都与故乡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

故乡的土地,故乡的河流,是他想象的沃土。

总体来说,莫言的这种乡土情结可以归纳为两种感情,即怨乡之情与怀乡之情。

山东省高密县是莫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莫言的文学风格艺术特色——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例

莫言的文学风格艺术特色——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例

莫言的文学风格艺术特色——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例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莫言的故乡在山东高密县,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自从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后,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小说,其中以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长篇小说《檀香刑》影响最大,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高。

这两部小说,从对过去时态的回溯中,窥探、展现和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亦正亦邪,亦官亦匪,亦高尚亦粗俗,爱憎分明,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了民间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陈思和形容莫言笔下的民间“藏污纳垢”。

在艺术上,莫言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而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人以耳一新的陌生与惊奇之感,给人以悲剧的震撼之美。

民间表述的新境界民间是一个意蕴丰富而复杂的概念,在本文中,民间主要是指乡土民间。

20世纪中国作家的民间表述,大致经历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鲁迅20世纪初叶的批判、启蒙与反思,沈从文等京派文人的歌颂与回归,萧红等东北作家的感伤与关怀,赵树理在20世纪中叶对民间大众化的描述与展现,新时期作家对民间的审视、解读和批判性主题的重构,其中,莫言在开辟民间表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与探索。

莫言在与大江健三郎的一篇名为《寻找“红高粱”的故乡》的对话中声称:“我想我的‘高密东北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文学的概念,而不是地理的概念。

”莫言的小说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与野性的乡土世界——高密东北乡,对民间进行审美表达和批判,借此探究生命本质和本原意义。

继鲁迅之后,沈从文无疑是民间表述的大家。

他笔下的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中有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和谐境界的诗意发展。

“湘西世界”是民间表述中的诗与画,带有“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和不平,或者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乡土文学传统是截然不同的。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第一篇: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一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

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影响研究下的吸收与重构莫言与福克纳

影响研究下的吸收与重构莫言与福克纳

影响研究下的吸收与重构——福克纳与莫言摘要:比较文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影响研究”作为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福克纳与莫言都致力于描写“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然而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乡土气,同时又超越了狭隘的地区观念,写出了有普遍意义的形象、典型与各种情况之下的人性表现。

并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本文试从影响研究角度下的吸收与重构来比较阐释福克纳对莫言小说之影响及《红高粱家族》。

关键词:影响研究;福克纳;莫言;故乡比较文学是从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和相互影响起步的,影响研究自然是它最早出现的一种类型,这种强调民族文学间的联系与影响,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许多比较学者尝试给“影响”下定义。

例如,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过:“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1。

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2。

比较学者对影响研究所作的界说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影响研究虽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它并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

在此,我们讨论一个作家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的影响是直接还是间接产生的。

亦或者从影响的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即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一件作品在国外流传、演变的情况等;也可以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在此过程中,还有对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的研究。

【莫言小说评论】再论西方现代派文学对莫言创作转型的影响

【莫言小说评论】再论西方现代派文学对莫言创作转型的影响

摘要:在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译介热潮的影响下,国内一大批作家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

莫言作为当时文坛的一员,更是在这股浪潮中获益良多。

西方现代派文学对莫言的创作转型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从福克纳的作品中,他不仅获得“可明言的影响”,即创作技巧方面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受到他“未可明言的影响”,找到了对感觉大书特书的心理依托;此外,莫言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并不局限在学界津津乐道的马尔克斯与福克纳,而是一种全息式的接受。

在把握某种“文学精髓”的同时,莫言逐渐确立起独标一格的审丑意识。

上述两点对莫言小说新风格的形成影响至坚,也正是依靠转型期形成的独特风格,莫言从文学的消费主义中成功突围。

关键词:莫言;影响;感觉;审丑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12)04-0040-02众所周知,国内在80年代初期曾出现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热潮,这股热潮对80年代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实际上,早在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辐射就已波及国内作家,并在80年代初期,影响了一批作家,包括王蒙的《布礼》、《蝴蝶》、《春之声》,宗璞的《我是谁》、《蜗居》,李陀的《七奶奶》、《自由落体》,以及高行健的探索戏剧《绝对信号》等。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相关的中国先锋文学更是集中爆发,汇成了一股洪流。

在这一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再像之前那样呈现勾连的状态,图解政治观念的文学作品开始受到作家们的普遍疏离。

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原先以阅读文学作品作为休闲方式的读者,蓦然发现身边涌现出五花八门的娱乐手段,因此文学的“边缘化”趋势与日俱增。

面对双重挑战,许多作家纷纷以西方现代派文学为主要依托,试图探索出一条超越特定时空和社会政治,摆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试图找到一条能使读者耳目一新的创作蹊径。

莫言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创作转型期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深刻影响。

刍议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及莫言的自主创新

刍议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及莫言的自主创新

2018年40期总第428期ENGLISH ON CAMPUS一、前言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得到了世界性的肯定,这是一个令人愉悦又振奋的消息。

莫言的作品随之被大量的读者进行多次的阅读,有的甚至已经被制作成影视作品。

于是人们开始对莫言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文章所阐述的就是莫言的创作环境和创作思维的形成,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莫言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影响比较多,从莫言的作品和作品中的自述部分都可以看出来。

但是莫言在文学创作上并不是一味地复制福克纳的创作,莫言在进行自身创作的同时,结合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以及自身的所见所闻进行了自主创新。

莫言对福克纳的影响是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文中通过对两者的社会环境、以及两者的具体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及莫言的自主创新。

二、福克纳和莫言所处文学背景的比较和影响通过了解莫言自己的回忆可知,他与许多作家的灵感来源一样,有一个擅长讲民间故事的祖母,除此以外,还比很多作家更幸运的是,莫言还有一个更擅长讲故事的爷爷。

因此莫言的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社会环境本来就是民间故事的聚集地,因此,莫言有更多的机会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

民间故事丰富多彩,不管是故事内容还是故事类型都使得莫言拥有比其他作家更多的创作氛围和素材,民间的故事除了妖魔鬼怪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史,加上农村地里田间的讲故事背景这些都为莫言的文学敏感性的培养奠定了基础,特有的生活环境使得莫言从小就学会聆听,聆听的过程中又激发了莫言的想象力以及创作力。

因为长时间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被这些民间故事文学氛围所浸染着,这都与其后期的写作密不可分。

不仅是世界观还是价值观的形成,都莫言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福克纳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南方的农业社会,因此福克纳受到“荒诞故事”传统的影响,这些美国南方的荒诞故事既幽默又生动,纵观美国的历史美国南方的黑人也喜欢讲述一些鬼怪故事,与莫言从爷爷和祖母那里听到的民间故事一样。

继承和背离——论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的文化策略

继承和背离——论莫言与福克纳小说创作的文化策略
面来考察 。
向 。其次 , 是浓 厚 的清 教传 统 。美 国早 期 移 民 中大 部 分 是 清 教徒 。福克 纳 的家庭 就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清 教 徒 家庭 , 父 是 美 教徒 。清 教 严 格信 奉 关 于 原 罪 和 命
运生 前决 定 等 教 义 , 制 人 的欲 望 , 责 任何 享 受 和娱 乐 , 压 谴 在 人性 的压抑 方 面 比任 何其 他宗 教 都更 为 强烈 。 基督 教 的文 化 和价 值观念 在很 大 程 度 上决 定 了福 克 纳 看 待 世 界 的着 眼点 , 对生 活 的基本态 度 , 以及 对 人 和 人类 命 运 的根 本 看 法 。福 克
生活 方式培 养 了人 们 比较 强 烈 的 社 区观 念 以及 个 人 主 义倾
个人都是他所处时代及所在地 区的社会和 文化传统 的产
物 。传统 就 像遗 传 基 因一 样 存 在 于其 思想 的深 层结 构 中, 决 定 着他 的思 维 方式 和对 待 生 活 、 待世 界 的 基本 态 度 。正是 对 从 这个 意 义 上 讲 , 一 个 作 家都 是 其 地 区 的 产 物 、 每 时代 的 儿 子 。因此 , 上述关 于福 克纳 的论 断 也适 用于 莫 言。那 么 , 他们 各 自的地域 和时 代有 着什么 样 的特点 ?这 些 特点 对 于他 们 的 创 作有 些什 么样 的 影响 ?换 言 之 , 们 的作 品表 现 出一 什 他 么样 的传统 文化 和时 代精神 的特 点 呢? 我们 将从 以下三 个 方
在一种更普遍意义上更广阔的范围内福克纳的小说使我们认识到美国人对于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普遍困境的无助与激愤对于自我身份的疑惧和焦虑对于现代社会里的自私自利实用主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地谋取成功的物质主义的屈从与反感以及对于传统价值爱友谊英雄气概的向往与渴望

福克纳与莫言

福克纳与莫言

福克纳与莫言——乡土情结在新时期青年作家中, 莫言是属于受外来影响比较大的作家之一。

而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如他自己所说是福克纳与马尔克斯。

原因是他们在同一个时期给莫言以相似的影响, 共同促使了莫言的这一变化。

就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上, 莫言遇到了与自己艺术个性有颇多相通之处的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莫言本来就是一个乡土意识很浓重的作家, 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启迪,使他义无反顾地走向那块使他梦魂牵绕的黑土地。

在这两位作家身上, 莫言的艺术个性得到了某种印证, 他那些本来散乱无归的观念渐渐汇聚成型.那么真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吗,莫言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福克纳‛吗?这里主要是从二人的心灵家园——故土来加以论证阐释。

莫言和福克纳都是以描写邮票般大小的故乡里的人与事著称的乡土作家。

福克纳以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的故乡神话都是以传说、记忆乃至幻想的方式返回历史, 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构筑无限的时间领域, 构筑象征性的精神家园。

故乡在两位作家的创作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研究莫言和福克纳,不能不研究他们与各自故乡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是现实的故乡,一是心灵建构的故乡。

现实的故乡无疑是作家创作的源泉,故乡是作家一生的财富, 它对于创作的影响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对于莫言来说, 故乡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原材料。

高密为莫言创作提供的素材既有历史或者现实的人物和事件, 也有民间传说故事。

经过莫言的改造,人物成了小说的艺术形象, 事件则成为小说的情节和细节。

例如《丰乳肥臀》中许多令人觉得匪夷所思的细节, 例如上官鲁氏把豌豆吞进胃里回家后吐出来给饥饿的孩子们吃的事例就是取自莫言村里的人们的真实经历, 历经人间苦难而决不向命运低头的上官鲁氏则是莫言母亲的真实写照。

同样, 福克纳也从故乡获得丰富的素材。

福克纳的创作方法是以生活中真实人物为模型而加以变形, 福克纳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可以在他家乡人物身上找到原型。

莫言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莫言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莫言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摘要] 莫言与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的作品与福克纳的作品和马尔克斯的小说有许多相同点又有各自的风格, 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莫言、福克纳、马尔克斯之间的渊源。

[ 关键词]莫言;福克纳;马尔克斯;生活;创作自19世纪80年代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以来,数十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他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其中《生死疲劳》,《蛙》更是以其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也使莫言受到了世界文学界的肯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情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然而又因为其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中又有着浓郁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正是因为特点使人不觉想到同样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而本文就是从几个方面探讨莫言与福克纳,马尔克斯之间的渊源。

一.生活经历的相似说起他们的联系最大的莫过于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诺奖评委会就表示莫言使人想到福克纳与马尔克斯的融合,这句话肯定了莫言与他们之间的关联,而莫言本人也认为自己的创作收到了他们二人的影响。

曾有人说作家的,必然是复杂的一生。

这句话适用于莫言,福克纳与马尔克斯。

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但是威廉·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而福克纳为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

福克纳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李艳丽【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00)004【摘要】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莫言的作品走向了世界,这与他受到世界文学的影响密不可分。

正如莫言自己所言,他的写作风格受到一些国外作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福克纳。

本文即从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三方面来探讨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MoYan isthe first Chinese who has won Nobel Literature Prize.The style of his woksis very special.Mo Yan's no-vels have been read by the world,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he has got from some writers of thewest.Just as Mo Yan has ever said,his writing style is influenced by some foreign writers,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whom is William Faulkner.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Faulkner's influence on MoYan's writing in the aspects of writing background,theme and artistic method.【总页数】2页(P177-178)【作者】李艳丽【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相关文献】1.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 [J], 胡铁生;夏文静2.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 [J], 张卫中;3.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古典主义对莫言文学创作的影响辨析 [J], 杨新刚4.虚构与象征的典范:《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兼论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J], 商亮;夏文静5.浅析《聊斋志异》对莫言文学创作之影响——以《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为例 [J], 钟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一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

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福克纳写贵族世家,例如沙里多斯家族,康普生家族和麦卡斯琳家族。

其中《喧哗与骚动》的故事便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写了康普生家后代四人的命运:长子昆丁始终被一种没落感追随着,敏感而又孱弱,把妹妹的贞操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最终选择自尽。

女儿凯蒂从“南方淑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

次子杰生成为一个实力主义者,仇恨与绝望有时有使他成为一个没有理性、不切实际的复仇狂与虐待狂。

而小子班吉则是一个先天性的白痴。

曾经的繁华只是昙花一现,瞬间便湮没在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

福克纳还写贫穷白人和“新南方”的发迹者,《喧哗与骚动》中的杰生便是后者的代表。

而回顾莫言的主要作品《蛙》、《酒国》、《枯河》、《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檀香刑》等等,这些书名,这些大地的意象,这些强悍的生命之力的征象,它们共同组成了莫言的故乡,一个辽阔的无边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

其中《檀香刑》便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力作。

在这部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其间穿插多种地方标志性意象,例如“猫腔”便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小戏种,唱腔诡谲,唱词激昂,充满着力量和鼓动性。

凤头部和豹尾部的每一章开头都引用一段猫腔唱词,地方色彩浓郁,滑稽而朴实,更加重了高密东北乡的文学故乡地位,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由此我们似乎能看到约克纳帕塔法和高密东北乡的相似之处,同为一个博大的环境,为作者孕育了诸多代表性的作品;同为作者灵魂的寄托之处,感染着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细节;却只是前者为虚构,后者为莫言土生土长的故乡。

直到如今,莫言还是时常回到山东高密,下到田间,感受那里的一草一木,寻找自己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三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可以称得上是其颠峰之作,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的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

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和“神话模式”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喧哗与骚动》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4天中发生的事情。

其中第一、三、四部分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不按时间顺序来交代故事,而是跨越时空界限,将各种生活片段拼凑在一起。

而这四部分又分别由4个人进行叙述,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突显出来,将多视角叙述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喧哗与骚动》还是福克纳运用“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的代表作,在班吉的部分其意识流手法更为突出。

例如班吉看到车房里的旧马车,思绪立马牵扯到有关坐马车的一段回忆,他看到牲口棚,脑子里又出现圣诞节前与凯蒂去送信,来到牲口棚附近的情景。

据统计,在“昆丁的部分”里,这样的“场景转移”发生得最多,超过二百次。

《喧哗与骚动》的译者李文俊先生认为,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段能更接近真实之外,还有助于刻画特殊的人物形象。

莫言曾经说过:“没有象征和寓意的小说是清汤寡水的。

”他的《红高粱》和《檀香刑》都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却也赋予了这个小小的地方以深刻的象征和寓意。

《红高粱》和《檀香刑》均写了外国侵略者带给东北乡的灾难,前者以大片大片的红高粱寓意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气节、生生不息的战斗力和火一般的热情与激情,而后者则通过夸大而残忍的描写,刻画统治者的残暴荒诞行为带给百姓的灾难。

在结构上,莫言的《檀香刑》采用传统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形式,却也不乏新颖之处。

在凤头部,他分别写了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在豹尾部,他又分别写了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而在猪肚部,他则采用了全知全能的视角,用直白的叙述描写一段传奇。

整部《檀香刑》采用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布局手法,将情节穿插在其中,单看每个人的叙述都是不完整的,可是当把所有人的内容组合起来便可以发现,莫言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呈现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

四福克纳所生活的南方社会当时正处于社会发展转折的十字路口,而美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封闭落后。

在这样以男权为中心的背景下,女性不可避免地备受压抑和痛苦,女性从内心深处爆发出一种打破桎梏束缚的叛逆精神。

《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与她女儿小昆丁都是叛逆者的典型代表。

凯蒂是《喧哗与骚动》的核心人物,全书虽然没有任何一节取自凯蒂的视角,但是四个主人公的叙述却完全没有逃离凯蒂这个主题。

凯蒂漂亮、热情,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美好体现。

但是,在众人眼中,凯蒂轻佻放荡,行为不检,但是她的叛逆、她的悲剧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

像母亲一样,小昆丁的叛逆行径也与“南方淑女”的形象大相径庭,但是她敢于离开这个冷漠而残酷的家,追求自己的希望。

其实福克纳是在赋予她们力量,这是对女性的同情,更是肯定。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还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位卑微的黑女佣迪尔西,福克纳说过:“迪尔西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勇敢、大胆、豪爽、温存、诚实。

她比我自己勇敢得多,也豪爽得多。

”而在莫言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也表现得极为突出。

莫言自己曾说过,《蛙》中的主人公“姑姑”是他身边的亲属,他生活中的确有一个从医50年的姑姑。

在高密东北乡,姑姑是被当做圣母一样看待的人,她接生的婴儿有数千个。

当然,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姑姑也为那些“违规”怀孕的孕妇做过很多引产手术。

而莫言刻画“姑姑”这个形象,是既有爱也有恨的,当计划生育高峰袭来时,姑姑宣称:“党指向哪儿,我就冲向哪儿。

”她坚守革命,没有原则,没有思想,甚至是野蛮地执行任务,“喝毒药不压瓶,上吊给根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出生率降低,这也是中国为全人类作贡献!”她做了很多荒唐之事,但是她的人性之中并不缺乏同情和爱,她为母牛接生时充满温情,当搜捕到王胆那一刻时,她伸出了手,迎接了这个新生命。

她说,“没有出锅门,就是一块肉,出了锅门,就是一个生命。

”这时的她,不再是对生命的“政治控制”,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深深的敬畏,她遵守了自己职业操守的底线。

莫言是赋予了姑姑以救赎机会的,他不愿让这样的一个女人被冠以“恶人”的罪名,他的内心是希求这个人物温柔而充满爱心的。

在《檀香刑》中,莫言塑造了孙眉娘这一女性形象,一反往常的矜持、娇贵,而赋予了她强烈的反抗意识:她虽红杏出墙,遭人鄙夷,但却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反对传统封建礼教,却成了一个自由自在、充满原始气息的实实在在的真人。

在当时的社会,所有的女性都被“三从四德”所束缚,但是莫言却不乐得让每一个女性都失去生命最原始的尊严和张力,他看重女性,更敬重女性,强烈的女性意识也表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例如《红高粱家族》中的戴凤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菊子等,都让莫言的作品丰富生动起来。

五莫言的创作深受马尔克斯、福克纳等世界级大师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

莫言曾满怀信心地说:“中国文学离不开世界。

”中西文化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莫言的作品表现了人类相通的领域,表现了人类在精神上、物质上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借鉴外国文学时对“化境”的追求,既表现了中国人的气派,也是他的作品对外国读者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之源。

著名学者刘再复曾经给予莫言这样的评价:莫言没有匠气,甚至没有文人气(更没有学者气)。

他是生命,他是搏动在中国大地上赤裸裸的生命,他的作品全是生命的血气与蒸气。

八十年代中期,莫言和他的《红高粱》的出现,乃是一次生命的爆炸。

本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作家,没有一个像莫言这样强烈地意识到:中国,这人类的一“种”,种性退化了,生命萎顿了,血液凝滞了。

这一古老的种族是被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所窒息,正在丧失最后的勇敢与生机,因此,只有性的觉醒,只有生命原始欲望的爆炸,只有充满自然力的东方酒神精神的重新燃烧,中国才能从垂死中恢复它的生命。

十年前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赤热的《红高粱》,十年后的《丰乳肥臀》,都是生命的图腾和野性的呼唤。

十多年来,莫言的作品,一部接一部,在叙述方式上并不重复自己,但是,在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中,他始终是一个最有原创力的生命的旗手,他高擎着生命自由的旗帜和火炬,震撼了中国的千百万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