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目 录 CONTENTS
4.教育传播模式的对比
3
教育传播模式的对比
(一)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模式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传播模式,是最早 阐述传播过程的一个模式。这模式虽很简单, 但扼要地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说话者、演 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
(二)拉斯韦尔(Haold Lasswell)模式 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 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他认为,描述传播行 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who, 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 过何种通道,对谁,产生了什么效果)
(三)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模式 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在研究电报 通信问题时,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式,这一模 式原是单向直线式的,但是,他们不久就将 这一模式,加入了反馈系统,并引伸其含义, 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四)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1954) 在充分认识到香农模式的“非人类”的缺点后,采用了 其中的合理内容,提出了双行为模式(如图2-7所 示)。连接两个单位的是讯息。在传播活动中,每个 人既是发送者,又是接收者,既编码又译码,都具有 双重行为。这种双向互动的情形,“既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一般在面对面交谈中是直接的,在 大众传播(音乐、录音、艺术等等)中则是间接的”
3
此处插入文本框
教育传播模式
模式是现实的再现 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 模式是简化的形式 模式为清楚地说明各种理论而提供简明、直观、有效的辅助工具。模式的运用把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科学研究和科学化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分类号学号密题 目(中、英文)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门类 提交论文日期专业名称 成绩评定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传播形式,它的出现使教育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和规律,并且一个好的教育传播模式应具有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可操作性和创见性等特征,要构建科学的教育传播模式必须明确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过程的特点、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教育传播模式的特征、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基于网络国际课堂的教育传播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教育传播模式、基于网络虚拟现实的教育传播模式这三种教育传播模式,为提高教学效果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学科和教学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Network education as a new form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which gives some new features and laws to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 good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model shouldshare such features as scientific, reality, simplicity, operability and innovative and so on.To build a scientific education model, we have to be clear about the componen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This paper is trying to expatiat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ge of the educ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education transmission mold, and made Web-based communication mode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community-based education learning mod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based education, virtual reality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these three transmission modes of education, so that it can find a better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 optimize educational structure for keeping the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and teaching, and also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annoviation.Keywords:Network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model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引言 (1)1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过程 (1)1.1 网络教育的信息传播过程 (2)1.2 网络教育传播的特征 (3)1.2.1 自主性 (3)1.2.2 个性化 (3)1.2.3 交互性 (3)1.2.4 平等性 (4)1.2.5 多元化 (4)1.3 网络教育传播过程阶段 (4)1.3.1 传播者和媒体编制阶段 (4)1.3.2 通道发送与接收阶段 (5)1.3.3 学生学习阶段 (5)1.3.4 反馈阶段 (6)2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模式 (6)2.1 教育传播模式的特征 (7)2.1.1 科学性 (7)2.1.2 现实性 (7)2.1.3 简明性 (7)2.1.4 可操作性 (7)2.1.5 创见性 (8)2.2 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 (8)2.2.1 分解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8)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2.2.2 分析每个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9)2.2.3 按一定的绘图规则绘制教育传播模式图 (9)2.3 教育传播模式的分类 (10)2.3.1 分类的依据 (10)2.3.2 教育传播模式分类的现状 (10)3 三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简述 (11)3.1基于网络国际课堂的教育传播模式 (11)3.2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教育传播模式 (12)3.3基于网络虚拟现实的教育传播模式 (12)4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谢辞 (15)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引言现今,越来越多的人要求继续学习,接受高等教育或终生教育培训,而现有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教育传播理论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
一、传播模式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复杂过程。
传播学者研究传播过程,往往先将这个过程简化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分析这些要素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传播模式。
这里介绍在当前比较有影响的几种传播模式。
(一)拉斯威尔传播模式1948 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Haold Lasswell) 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如图1-4 所示图1-4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该模式简要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就是著名的“ 五W 模式” 。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 控制分析研究“ 谁” ,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 内容分析研究“ 说什么” ( 或称信息内容) 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 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 受众( 对象) 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 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 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 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教育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知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受众,以促进其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教育传播中,有几种基本模式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一对一传播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别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一对多传播是指教育者向一组学习者传递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课堂教学和讲座等场景。
教育者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
学习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与教育者进行互动。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大量学习者能够同时受益。
多对多传播是指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
这种模式常见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活动。
学习者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和分享经验。
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媒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广大受众传播教育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
教育者通过制作和发布各种教育资源和内容,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获取教育资源。
这种模式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共享。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这些模式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应用广泛,并相互补充和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传播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传递和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60 伍小惠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在教育中传播实例一、拉斯韦尔模式(一)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
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几个问题: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五W传播模式。
如图一所示。
图一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
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二)拉斯韦尔模式在教育中的实例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因其缺乏反馈系统而适用于大众传播。
〔案例一〕在教育中,特别是过去传统的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也就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中学历史——鸦片战争”的课堂中,教师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内容、传播媒体进行控制;学生则是受众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hsyjjy 2004-11-20 下午 07:27:52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他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他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我们知道,大众传媒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迅速、广泛”。
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因此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他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他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
现在一般将传播看做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传播过程一般把教育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来描述:1.传播的准备:目的、对象等的确定、提出系列传播任务、进行教育传播决策。
教育传播的对象群是确定的,但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动态性,因此应有预测性分析研究。
2.教育传播的实施:信息的开发、收集、加工、发送等。
3.教育传播作用于学生心理:教育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感觉通道中消化和筛选,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或行为出现反应。
4.教育传播的调整:根据传播效果的分析,及时调整传播进程或进行补救。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他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
人们把他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他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一拉斯维尔的5W模式下面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教师作为“传播者”,通过口头语言、黑板、课本等“媒介”,向“受众”——学生,传播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些“讯息”。
由于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容易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是“效果”)。
教师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反馈”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二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的特点在于加入了干扰和反馈。
下面以一节初中信息技术课——“Word图文混排”为例进行分析: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信源”是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传送的“信息”是用Word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信道”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信宿”是学生。
教师通过PPT课件和在Word中进行操作演示,将Word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图像,这是“编码”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PPT课件与教师的操作,将语言、文字、图像加以分析和加工,转化自己的一种技能,这是“解码”的过程。
这节课上,多媒体网络课室部分计算机出现了故障,影响了学生进行学习,这是来自信道的“干扰”。
个别学生对电脑操作十分生疏,由于这种知识、经验的局限未能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是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进行“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奥斯古德-斯拉姆的循环模式经验范围这一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
这一模式同时也强调传受双方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讯息才能为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所共享。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学生
教师
媒体
学生
图2-19 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评测 HTML文件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1 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学习资源库 CAI软件 CAI课件
下载网上浏览
学生
EMAIL/BBS
图2-22 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的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专家
网站/分析
任务
网站/讨论
互相评价 结束
设 计 实 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图2-27“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学习流 程
学生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5 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式教育传播模式
开始
案例学习
专题研讨
专题网站
设计实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结束
图2-26 “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基本结构
开始 网站/播放案例
交流讨论 观察、思考、分析
实 例 学 习
网站/自学
问题
网站/研讨
专 题 研 讨
专题 网站
学习汇报
反馈 图2-13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媒体科技 教师 电教制 作中心 人才 训练 信息 软件制作 传统黑板,挂图, 教科书 视听幻灯, 录音,录象 广播 印刷 电视 新事物学习 新技能培养 电脑 卫星 受众的研究 信息软件的 理论 传者的研究 探讨 研究 工具硬件的研究 教学效果的研究 传播教学 新体系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2
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 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可以排除事物次要的、 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 究,使事物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突出地显露 出来,使问题简化,便于较好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用模式方法解决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
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有着以下六种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者-教育
媒体;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媒体; 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目 录
(参见教材P9)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传播学
2、结构
系统的“结构”:系统各要素的组合、联系方式。
发出反馈信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目 录
反馈也是体现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是现 代传播的重要特点。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传播学
二、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传播过程
(一)系统及其特征 1、系统的定义
目 录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传播学
----- ----- ----- -----
译码者 解释者 编码者
通过给教我师传们和播的学单教生位育双启方示的:传教播学行信为息来的实传传现播播的单同,所位样以是
目
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与
录
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通过反馈环节随时进
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传播学
4、宣伟伯模式(补充) 5、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6、贝罗模式
目 录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3.教学信息体与“经验之塔”的关系
从信息的角度看:人类获得信息的经 验有三个层次:①直接获取(做的经验 和部分观察经验);②从机器信息体中 获取(观察经验的一部分);③从符号 信息中获取(抽象经验)。
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成效。
3、研究文献的主要分布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专家访谈;非
文字资料;网站;数据资料库等。
4、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法。
5、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料
主要有四种方法: 利用因特网搜索引擎查找教育信息
(关键词、主题搜索) 主题:SOHU——院校-师范院校-学校—
2.传播模式的构建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现实性原则 ③简明性原则 ④操作性原则 ⑤创见性原则
二、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基本要素:
传者、受者;
信息、媒体;
编码、译码;
噪声、反馈、效果。
符号与信息的区别:
符号是是具体的,但不是物理的;信号是具体的, 同时也具有物理属性。
研究传播现象要注意这些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P21
利用教育网站获取教育信息; 利用网上教育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 利用网上图书馆查阅教育文献。
另外,图书馆也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6、网上搜索信息的技巧
布尔逻辑操作符 AND—逻辑“与”,同时包含关键词; OR—逻辑“或”,只要有一个既可; NOT—逻辑“非”,包含NOT之前的
词,而排除之后的词。 这些逻辑运算符可以组合使用,但有
体、学习方法的变化,完成者有无可能变化?
三、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 自学+讨论
第三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 几种主要模式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2-2-3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一、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二、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的教育传播模式 三、基于网络的讨论式教育传播模式 四、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育传播模式 五、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式教育传播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2-2-3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谁 说什么 通过什 么渠道 对谁 产生什 么效果
Who 谁
says What 信息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接受者 媒体 效果
第二节 教育传播模式
2-2-2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单向线性传播 香农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第一节 教育传播过程
2-1-3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一、教育信息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 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谐调策略 五段教学策略: 五段教学策略: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九段教学策略 假设-推理教学策略: 假设-推理教学策略: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二、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与典型模式
1.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1.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育环境
教 育 者
教 育 信 息 反馈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
教育传播的典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启蒙式传播:通过宣传、教育和启发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知识和思想,激发其思维和创造力。
这种模式常见于学校教育和一些公益组织的宣传活动。
2. 普及式传播:通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将特定的知识、技能或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这种模式常见于公共教育机构和大规模的培训项目。
3. 对话式传播:通过双向的交流和对话,促使受众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共同建构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教育论坛、研讨会和在线教育平台。
4. 媒体式传播: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向大众传递教育信息和内容。
这种模式常见于媒体机构和新闻报道中的教育专题。
5. 社区式传播:通过社区组织和社交网络,将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并通过社区参与和互助的方式,推动教育传播和交流。
这种模式常见于社区教育和公民教育项目。
不同的教育传播模式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受众群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和策略。
同时,多种模式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抛锚式教学法”,设计围绕“真 实问题”的自主学习。
对于“随机进入教学法”,设计围绕 “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
24
四、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活动协作学习的设计是让学习者在个 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 商对话,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意义的 认识。
27
一、模式的含义
建立一个复杂事物、现象的模 式,往往是首先把这种复杂事物、 现象分解为若干个组成要素,然后 分别研究出这些要素的性质、功能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用理 想的、简化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成 了一个复杂事物、现象的模式。
28
一、模式的含义
模式的表示形式通常有:
(1)语词的形式:对事物现象用语言 或文字进行叙述说明。
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为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以表现为知识信息的 增加、态度行为的改变和创造力的增强等多 个方面。
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 馈。
8
二、噪声、效果和反馈
由上述九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传播过 程,可以这样来表述: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 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到噪声干扰的信 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 果和反馈。
21
三、教育媒体的设计
事实性情境 意境性情境 示范性情境 原理性情境 探究性情境
22
四、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问题/项目的设计
问题/项目设计是指在认真分析学 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的基础 上,提出为达到学习目标需要解决的 关键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解决。
23
四、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5.阐释亚里斯多德、拉斯韦尔、香农 –韦弗、 奥斯古德– 施拉姆、德弗勒、贝罗等传播 模式的基本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6.陈述教育传播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 7.阐释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和四个典型模式。 8.陈述几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3
2-1 教育传播过程
2-1-1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所谓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 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 程。
34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施拉姆受奥斯古德双行为模式启发,提出了循环模式。循
环模式首先已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源与
信宿之间,只有在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再次,
传授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
信息
编码 符号
信号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6
一、编码和译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 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 符号叫信道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 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译码
信号
符号
信息
信道译码
信宿译码
7
二、噪声、效果和反馈
在传播过程中,除了传输有目的的信息 外,还会出现各种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信号 被称为噪声。
12
三、通道传送阶段
在这一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
出去,也称施教阶段。在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信号要传至多远,多大范围。要根据信号的 传送要求,选好传送通道,保证信号的传送质量。
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在通道传送前, 教育者必须做好每次传送的结构设计,在通道传送时, 有步骤的按照教学结构方案去传送信号。通道传送应 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传送信号的质量。
17
一、教育信息的设计
教育信息即教育内容,在我国通常 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根据课程标 准编写的教科书所确定的,教育者的任务就 是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规定的教 学内容,形成相应的能力和情感。因此,如 何有效地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规定的教学 内容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品质, 是教育传播过程设计的关键。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三)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编码
信道
译码 信宿
干扰
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是从电报通信中发 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 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
33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输入者
传播单位 接收者 目的地 信源 传送者
输出者
译码
编码
奥斯古德在充分认识到香农—韦弗模式的“非人 类”的缺点后,采用了其中的合理内容,提出了双行 为模式。
该模式适合于公众演说传播过程。
31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二)拉斯威尔模式
说了什么 通过何种通道 对谁 取得什么效果
(谁传播者) (信息)
(媒介) (受众)
(效果)
从该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中得到了传播 研究的五大内容:
(1)控制分析 (2)内容分析 (3)媒体分析 (4)受众分析 (5)效果分析
32
教育传播过程 的六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 程,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一过程分 为六阶段。
10
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传送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某门课程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教科书则按课程标准 的要求详细表述了某门课程的内容,通常都 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在这一传播阶
加涅利用信息加工理论,模拟学习过程,提出了
一个人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它说明,人类的所
有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内在的一系列心理操作,对外来
信息或已存在人类记忆中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加工而完
14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
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意义之
后,所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
息含义是否一致,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
学目标,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法包括:观察学生的行为变 化、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阶段性考试等 形式。
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 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15
六、调整再传送阶段
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主要的 本质的特征。
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二)现实性
(三)简明性 (四)操作性
(五)创见性
30
2-2-2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一)亚里斯多德模式
演讲者 演讲内容 听者
效果
场合
该模式虽然简单,但列举出了五个传播的
要素:讲演者、讲演内容、听者、场合及效果
教育传播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教 育信息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的过程。教育传播要求受传者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通过教育传播,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 面都得到发展,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9
2-1-2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用、相互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
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
35
一、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1966年,德弗勒发展了香农-韦弗模式提出了互动的模式。他指出: 在传播过程中,如果发出的信息与接 收的信息在含义上是一致的,那么就 是传通。相反,若两者的含义截然不 同,则等于没有传通。
20
二、受教育者特征的分析
分析受教育者特征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 情况,为后续的教育传播设计提供设计。
(一)分析受教育者的一般特征 受教育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影响受教育者学
习有关学科内容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特点。 (二)确定受教育者原有知识基础 了解受教育者原有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是
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概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
段,教育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章节的教
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
点,并确定学习者要达到的每个知识点的学
习要求。
11
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选择教育媒体去呈现要传送 的信息,实质上就是编码的过程。
教育者应在分析媒体的功能、 教育信息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并 考虑主客观条件进行选择。首先在现有 媒体中去选择合适的,其次是去购置, 最后是自行设计和编制新的教育传播媒 体。
第2章 教育传播 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模式
1
学习目标
1.说明教育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 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 声、反馈、效果、模式、教育传播 模式等名词概念的含义。
2.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3.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4.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2
学习目标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竞 争辩论伙伴设计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
25
四、教师与学生活动的设计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2.情境观察的引导者 3.问题的设计者 4.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
26
2-2 教育传播模式
2-2-1 教育传播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的含义
现在通常把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 的简化的形式”。把模式看作是经验与科学之间、现 实与理论之间转换的中介,能够用它简约性地表现事 物和现象的各种关系和变化规则。把握模式的含义, 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模式的现实再现;二是模式是理 论的形式;三是模式是简化的形式。
(2)图解的形式:以图画、图解或流 程图等方式来描述。
(3)数学的形式:以数学符号或数学 公式来表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去描述事 物现象的规律。
29
二、教育传播模式 及其构建原则
一种理
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
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