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过程及模式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传播过程
施拉姆将传播过程概括为八个要素: 信源(source):即信息的来源, 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message):是传播的内容, 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encoder):负责将讯息译 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 电子信号等。 渠道(channel):传播讯息所依赖 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 不足: • 1、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 播的双向性。 • 2、似乎暗示着存在一个传播者和一个有 目的的讯息的存在。
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重点)
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与韦弗 一起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为后来的许多传 播过程模式打下了基础,并且引起人们对从技 术角度进行传播研究的重视。 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 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 噪音构成。
三、传播模式
1、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 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 从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 致于模式和理论经常被混淆(沃纳· 赛佛林,小 詹姆斯· 坦卡德,2000)。 2、 模式的功能 模式的功能主要有组织(organizing) 、 预测(predicitions) 、启发(heuristic) 、 测量(measuring) (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 斯· 坦卡德,2000)。
(4 )
受众中心模式 使用与满足模式
(5) 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 流动模式 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大众媒介体系 模式) 怀特的把关模式 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第二节 传播的经典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控制论传播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系统论传播过程模式:赖利夫妇模式 马莱茨克模式 德弗勒的社会系统模式 德弗勒和鲍尔· 洛基奇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
传播Fra Baidu bibliotek程与传播模式
参考书目:
• 1、《大众传播模式论》(英)丹尼 斯· 麦奎尔 祝建华 武伟译 上海译文 1989 • 2、《大众传播诸论》(美)德弗勒、鲍 尔-洛基奇著 杜力平译 新华出版社 1990 • 3、《传播模式论》 邵培仁 《杭州大学 学报》 1996· 1 • 4、《从传播模式看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 变化》 张印平 《现代传播》1998· 1
• 5、《从“媒介系统依赖”到“传播机体”— —“媒介系统依赖论”发展回顾及新概念》鲍 尔-洛基奇 郑朱泳撰 王斌编译 《国际新闻界》 2004(2) • 6、《传播基础结构、社区归属感与和谐社会 构建:论美国南加州大学大型研究项目<传媒 转型>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张咏华 •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2005-11-14 • 7、《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王晨燕《现代传播》2008(2)
解码者(decoder):与编码者作用相反, 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 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receiver):是传播的目的地与 终端。 反馈(feedback):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 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 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 来对后续传播做出相应的调整。 噪音(noise):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 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 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 反馈。
(2) 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 对个体的影响(模式) 卡兹—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 个人影响两极传播模式
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
(3) 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 式) 议题设置模式 沉默的螺旋模式 “信息沟”模式 德弗勒和鲍尔· 洛基奇的大众传播效果依 赖模式 鲍尔· 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
评价: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 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 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 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 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 点。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 —— “ 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 发展而来。
3、 传播模式的特点 传播模式的特点是动态性、序列性、 结构性。(郭庆光,1999,p64) 4、 传播模式的评价标准 在对传播模式进行评价时主要应考 虑一下几点:普遍性、启发性、重要性、 准确性、原创性、简约度和真实性(沃 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2000)。
5、模式的种类(丹尼斯· 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 (1) 基本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 马莱茨克模式
第一节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一、 通过传播过程考察传播现象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戴 维· 伯洛提出可以通过传播过程对传播现 象进行考察,这一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 影响至为深远。
• 这一视角认为,传播者、受传者与信息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传播者可以通过选择、加工 和传送各种信息受传者施加影响;而受传者则 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信息加以选择、过滤甚 至扭曲,并可以通过反馈影响传播者;至于信 息,则流动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可以对二 者都产生影响。而除此之外的信息源、媒介、 反馈等各种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 便是作为整体的传播过程,也仅仅是作为社会 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它与社会的整体以及 其他各部分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着的。
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 (重点)
拉斯韦尔、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 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控制分析)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 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内容分析)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 的物质载体。(媒介分析)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 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 象和目的地。(受众分析)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 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