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传播学的过程与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为信息的接收端,受众同样也受到一 定因素的制约,包括:自我印象、人格 结构、所处的受众群体、所处的社会环 境、信息内容的效果或信息内容的体验, 以及来自媒介的压力和职业等等。这些 因素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释码和译码, 并影响其对信息做出的反应和反馈。
• 而作为传播内容(信息)和传播的载体(媒介)而言, 制约和影响则来自于传播者和接收者两个方面。 从传播这个方面来说,传播者会对信息内容进 行选择和加工,同时选择最适合的媒介将信息 传播出去。而从受众这方面来说。受众并不是 对信息全盘接受,也并不是随意地选择某个媒 介来接受信息。受众对媒介的选择与他们所处 的社会环境、对媒介的印象等因素有关,他们 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媒介,有选择 地接受信息。
日常活动
理论
(认识)
日常活动 (符号)信息交往
〈 意识形态 〉 〈 阶级结构 〉
实践
(行为)
规划
(组织)
记录
(机器)
(人格)
〈 生产关系 〉
(控制)
思想主体
(受传者)
企 业 物质交往
〈技 术〉
(传播者)
〈 生产力 〉
能量交往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控制论模式的主要优缺点 *
• 控制论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 循环性”,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 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 过程。 问题:①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各 “传播单位”之间传、受的地位、机会 完全平等。 ②没有解决孤立性问题,线性模式的 缺陷只改正了一半。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解释功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 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 启发功能:能引导学生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 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 • 预测功能:对事件的过程或结果进行预测, 便利研究假说的建立
模式的三大特征
• • • 它用来描述某种结构或过程。 它是用图像形式来表现的 它能够体现各种关系
•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 行为。
客观环 境
环境认 知
人的行 为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客观 环境
信息 环境
环境 认知
人的 行为
大众传播的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美爆炸事件太相似 《剑鱼行动》在英国影院停映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USA)2001年出品
与大片情节酷似 恐怖事件令好莱坞心有余悸
• 作为信息的发出者,这里面的传播者受 到其自我印象、人格结构、所处的工作 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组织、 来自公众的压力、来自所传播的信息本 体、来自媒介的压力的制约,还要受到 受众所发出的自发反馈等等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传播者对于信息 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并选择一定的 媒介,将信息传播出去。
二、传播模式
• 以模式解说传播现象和重要理论。 • 描述内容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 及相互关系;过程本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过程的运动特点及规律.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
• ①线性模式 • ②控制论模式 • ③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
• 拉斯韦尔1948年《传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 功能》提出,把传播 过程分解为传者、受 者、信息、媒介、效 果,即5W模式。

和平卫士》
恐怖袭击OR好莱坞大片?
社会系统模式*
• 赖利夫妇首次提出,把传播过程描述为社 会过程之一,并把它置于总社会过程之中 加以考察.
赖利夫妇模式
C=传者,R=受者
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 C
讯息 讯息 讯息 基本群体 R 基本群体
更大的社会结构
社会总系统
更大的 社会结构
相关概念
• 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 邻里、亲密伙伴等。 • 更大的社会结构:指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 比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 • 社会总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等隶属群 体。 • 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 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 群体。
第二节 传播学中的模式研究
• 一、模式概论 • 二、传播模式
• 与“模式”相对应的英文是“model”。 Model 有模式、模型、模特等含义。 • 任何理论可以而且必须同时用三种语言 来表述:文字定义、图性模式、数学公 式。
模式是什么
• 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 达方式”。(《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 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 接收者的 自我印象
传播者的 人格结构
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 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传播者的 组织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内容的效果 或体验 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 对媒介的印象
接收者的 人格结构
C
来自讯息的制约
M
媒 体
R
接收者所处 的受众群体
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
P44)
• 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 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一个模式试图表明任何 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 的相互关系”,是直观而又具体地再现人类传 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戴元光:《传播学通
论》P166)
模式的功能*
• 构造功能:提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 互关系,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 般的图景
• 由此可见,整个传播过程是在非常复杂的社会 因素和心理因素影响下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 互动的系统。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 模式比较详细地揭示了这一点。不过学者们认 为这个模式仍然有缺陷:模式中所列出的众多 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虽然都会对传播过程产 生影响,但是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同的, 该模式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二、传播系统
• • • • • • • 系统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1)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人体为例) (2)等级性 (3)自我调节和控制 (4)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平衡:“稳定”“自我维持” (6)改变与适应:系统存在于动态环境中, 必备适应性。 • (7)等同终点.
• 传播过程研究――考察微观,单一的传 播过程,揭示传播内部机制。 • 传播系统研究――宏观、综合的传播过 程,以及过程以外的因素 • 它们都可以借助模式进行研究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媒介组织 大量的受众
大量同一的 讯息
每个接收者都扮演着 译码、释码和编码的 角色 个人从属于群体、在 群体内,讯息得到再 解释或加工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
F.丹斯的螺旋模式
对丹斯模式的评价
丹斯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它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 和发展性; 传播过程不存在机械的起点和终点,正在进行 的传播是从前传播的延续,也将影响到未来的 传播。而在其他模式中这一点极易被忽略掉。 丹斯模式中的“传播者”概念比其他许多模式 中的更为积极和主动,他富有创造性并且能够 储存信息;相反,其他许多模式却把人描述成 被动的生灵。
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 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 M=讯息 R=接收者
接收者的 社会环境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C=传播者
• 马莱兹克的这个模式中,把大众传播过 程放置在一个受到各种社会力量、心理 因素互相作用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在这 个环境中,传播的主要要素:传播者、 受者、媒介与信息,都受到不同的社会 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传播者和受者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 双向的信息传播。
传播“过程”和“结构”的特征
• (1)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 没有界限。 • (2)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 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 (3)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 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传播过程所具备的要素 *
• • • • • A.传播者(信源) B.受传者(信宿) C.讯息(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D.媒介(信道) E.反馈
控制论模式 #
• 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 引入了“反馈”机制。
德福勒模式

信源 发射器 大众传播设施 信道 接收器 信宿
噪音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宿
接收器
信道
发射器
信源
反馈设施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讯息
编码 解释者 译码
译码 解释者 编码
讯息
*
• “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 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 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 以及发信、受信、编码、译码这四种功 能。
传播学模式研究中的三次飞跃*
• 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 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要素问题, 社会系统模式是第三次飞跃,解决传播的条件 问题。J.赖利和M.赖利最早把传播过程明确描 述为社会过程,他们的模式大致克服了传播现 象的片面思考。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 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系统模 式的科学性和详尽程度,与最初的5W模式相 比,有了云泥之别。这反映了人类对传播现象 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刻。
申农-韦弗模式 *
• 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 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信 道
传播过程线性模式的贡献及不足*
• 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 贡献: 一,在传播学史上,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 了传播的过程。 二,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 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它的不足是它具有直线性和孤立性。直线性即传播 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看不到受者的 反馈,也看不到其他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孤立 性即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 在施拉姆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传播模式逐 渐揭示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互动过 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有形的社会作用 力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些无形的社会心 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德国学者 马莱兹克在1963年 《大众传播心理学》 一书中提出的系统模式是一个典型代表。
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
洪艳
第四章 传播模式
• 第一节 传播过程与传播系统 • 第二节 传播学中的模式研究 • 重点: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
第一节 传播过程与传播系统
一、传播结构与传播过程 二、传播系统
传播结构与传播过程
• 所谓“结构”,即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 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过程”, 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 • 结构和过程的关系是:过程实际上是一 种对“结构”的动态的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