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9026f84b35eefdc9d3331b.png)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一、【甲】慈恩寺偶题①[唐]郑谷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唐]王贞白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⑧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⑨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
偶题:偶然而题。
②悠悠:长久,遥远。
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④故山:指家乡。
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
⑥经故洛城:经,经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
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
亦泛指国运。
⑧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
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1.C 【解析】“几主”是几多君主的意思,并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君主的意思。
2.C 【解析】颈联是实写,并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没有构成对比关系。
二、【甲】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2eb5f04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e.png)
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
是:
,
。
(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
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
。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
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示例:①
(3)运用默写型:给出一定语境,按语境内容恰当运用(默写) 诗文句。
2.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 写句、哲理句。
备考·指南
一、直接默写型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直接型默写就是用填空的考查形式,考查考生对考纲规定 的 24 篇古文及 48 首古诗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查内容有直接 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下句或中间句以及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两种形式。
,
”。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
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
;人不学,不
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
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
“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1)“
,
”确切地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2)“
,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3)“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3d363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c.png)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一、古诗分类:※诗中豪情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中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熹《论诗》)※诗中忧愁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诗中豁达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意境相反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乡情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离别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古诗词阅读-课外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古诗词阅读-课外](https://img.taocdn.com/s3/m/ff9fdbfeed630b1c58eeb54d.png)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1、(浙江衢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2(浙江丽水)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 (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浙江嘉兴)三、古诗文阅读(2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5。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4、(山东滨州)三、阅读(共37分)(一)古诗词鉴赏。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73d888284ac850ad0242db.png)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岳阳楼记](https://img.taocdn.com/s3/m/bedbb4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e.png)
考情:2010 年第 4 段与《醉翁亭记》第 2 段对比考查 【原文呈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岸上与上小与洲小上的洲花上草的,草花木草茂,盛,草颜木色茂青翠盛。,颜色青翠。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浮动动的光的像光跳像动的跳金动子的,静金静子的,月影静像静沉的入水月中影的像玉璧沉。入水中的 (玉6)不璧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下注释) 不不因外因物外和物自己和处自境己的变处化境而的喜悲变。化而喜悲。
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属”同“嘱嘱”,嘱嘱托托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越:(古义)到到
明年:(古义)第第二二年年 (2)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规模模 (3)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写文文章章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古义)如如果果没 没有有
3.词类活用
百废.具兴
10.“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教材“思考探究”)
““迁客迁骚客人骚”的人观”物的之情观是物阴之风苦情雨是则阴悲,风风苦和雨日丽则则悲喜,。“风古和仁日人” 则丽不然则,喜他。们““不古以仁物喜人,”不则以己不悲然”,,无他论们是“在朝不还以是物在野喜,,忧不民忧
(5)去.国怀乡
去:离离开开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9102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e.png)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通常包括一些经典的名篇,具体篇目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考试要求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目,供您参考:
古诗词:
1. 《静夜思》(唐·李白)
2.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3.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4. 《春晓》(唐·孟浩然)
5.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6. 《绝句》(唐·杜甫)
7.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8. 《望洞庭》(唐·刘禹锡)
9. 《悯农》(唐·李绅)
10. 《题西林壁》(宋·苏轼)
文言文:
1. 《论语》十则
2. 《爱莲说》
3. 《陋室铭》
4. 《伤仲永》
5. 《三峡》
6. 《岳阳楼记》
7. 《醉翁亭记》
8. 《桃花源记》
9. 《小石潭记》
10. 《鱼我所欲也》
以上只是常见的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目,具体要求还需要根据当地的中考大纲来确定。
建议查阅所在地区的中考考试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9fd43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f.png)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二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133b061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4.png)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人物故事一、(2020年萍乡市安源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书巢记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今子幸有屋以居,牖①户墙垣,犹之比②四屋也,而谓之巢,何耶?”陆子曰:“子之辞辩③矣,顾未入吾室。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④,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⑤,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⑥未造夫道之堂奥⑦,自藩篱之外而妄议⑧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选自《陆游集》) 【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比:连接,接近。
③辞辩:意为说话有道理。
④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⑤觌(dí):相见。
⑥侪:同辈、同类人。
⑦堂奥:厅堂和内室。
这里指学问的高深之处。
⑧妄议:胡乱议论。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吾/饮食起居B.间有/意欲起C.未尝/不与书俱D.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解析】B.有误,句意为:偶尔想站起身。
停顿为:间/有意欲起。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陈( 陈列 )(2)就( 接近,靠近)(3)书( 记述,记录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陆子已经年老而且多病,仍不放弃读书,把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
(2)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看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
4.请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方面的警示。
①活到老,学到老,应该热爱读书;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处事应该深入实践,而不应该置身事外、胡乱议论。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bd81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6.png)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中考语文精选考点《古诗文默写》
![中考语文精选考点《古诗文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f2d2b32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1.png)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4.【2021·江西改编】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岳(岱宗夫如何)》中表现杜甫乐观自信、积极向上 的精神的句子是:“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_一__览__众__山__小___。” (2)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感叹时光消逝、 花儿凋零、燕去燕来的句子是:“_无__可__奈__何__花__落__去__, _似__曾__相__识__燕__归__来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__先__天__下__之__忧__而__忧___, __后__天__下__之__乐__而__乐___。”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 质值得我们学习。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 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 回望过往,我们从“富贵不能淫,_贫__贱__不__能__移___,
__威__武__不__能__屈___”“不以物喜,___不__以__己__悲______”中 感受到古人的气节和胸襟;从“不畏浮云遮望眼, __自__缘__身__在__最__高__层____”中领悟到古人的雄心抱负;从 “__乡__书__何__处__达___?归雁洛阳边”“_了__却__君__王__天__下__事__, 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4)夕阳西下,____断__肠__人__在__天__涯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念天地之悠悠,___独__怆__然__而__涕__下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__树__木__丛__生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7)__落__红__不___是__无__情__物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的句子是“___逝__者__如__斯__夫___,__不__舍__昼__夜____”。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曲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3042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e.png)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 ③ 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 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 愿天寒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 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示例一: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 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 以应归入“情怀”类。
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 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 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示例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深沉…… 示例二: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 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C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 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 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 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 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七 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5d353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0.png)
备考·指南
【备考指导】 古诗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 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 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 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 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 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 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 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 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6.C 7.A
PK中考【语文】
第二 部分
古诗词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江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一古诗词阅读
![江西专版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一古诗词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ce0db35da38376bae1fae7c.png)
专题一古诗词阅读一、(2020年高安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后游①[唐]杜甫寺忆曾②游处,桥怜③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④,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⑤薄,沙暄⑥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⑦?【注释】①后游:这里指重游修觉寺。
②曾:一作“新”,一作“重”。
⑤怜:爱。
④有待:有所期待。
⑤烟光:云霭雾气。
⑥暄:暖。
⑦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
B.颔联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
C.颈联诗人在概述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晚景的画面。
D.尾联表面看来好像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重游时在感情上的深进。
B.颔联是很含蓄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C.本诗采用散文句式,极为平顺自然。
这一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D.这首诗写得表面沉郁,实则豁达,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
二、(2020年九江市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词叙述了词人一天的经历:午梦→梦醒→赏荷→泛舟西湖。
B.词人笔下的西湖,荷花盛开,香气盈湖,烟雾茫茫,风景优美。
C.上片后两句写在午梦中,词人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
D.“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迸溅;“聚作水银窝”是指雨珠最后聚集在了叶心。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对西湖之景的描写既引出了下片对池荷的描写,又能对其起到正衬的作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0c4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2.png)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94b5e4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d.png)
中考总复习——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
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https://img.taocdn.com/s3/m/4d28f8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1.png)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课后习题)
支支持持帮帮助助他他的的人人少少到到了了极极点点,,连连内内外外亲亲属属也也会会背背叛叛他他;;支支持持帮帮助助他他的的人人 多多到到了了极极点点,,天天下下所所有有人人都都会会归归顺顺他他。。 (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判断句)
城城墙墙并并不不是是不不高高,,护护城城河河并并不不是是不不深深。。
1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 畔 ”同“ 叛叛”,背 背叛叛
2.古今异义
(1)三里之城.
城:(古义)内 内城城
(2)池.非不深也
池:(古义)护护城 城河河
(3)委而去.之
去:(古义)离 离开开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古义)国国防防
(5)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内外内外亲亲属属,,包包括父括系父亲系属和亲母属系和亲属 母系亲属
3.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名→动)限限制(制在 (在疆疆域内) 固:(形→动)巩域巩内固固)
威:(形→动)威威慑慑
4.一词多义
利兵天革时非不不如坚地利利..也
有 有利利的的条条件 锐锐利利件
5.重点实词(课下注释)
(1)环.而攻之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介词介词,,凭凭借借,,靠 靠
8.朗读节奏划分 (1)是/天 时 不 如 地 利 也(标 1 处) (2)故/君 子 有 不 战,战/必 胜 矣(标 2 处)
9.重点句子翻译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课 下注释) 使使人人民民定定居居下下来来((而而不不迁迁到到别别的的地地方方去去)),,不不能能靠靠疆疆域域的的边边界界,,巩巩固固国国防防 不不能能靠靠山山河河的的险险要要,,震震慑慑天天下下不不能能靠靠武武器器的的锐锐利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课下注释) 所所以以能能行行仁仁政政的的君君主主不不战战则则已已,,战战就就一一定定能能胜胜利利。。
中考语文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课标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17富贵不能淫
![中考语文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课标文言文基础储备练 17富贵不能淫](https://img.taocdn.com/s3/m/f806f2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5.png)
考情:近 10 年未考查 【原文呈现】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 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17.富得贵不为能大淫 丈《夫孟子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坐坐 居居住 住
居天下之广居. 住住宅宅
5.重点实词(课下注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丈夫之冠.也 (4)父命.之 (5)无违夫.子. (6)以顺为正.者
诚:真真正正,,确实确实 焉:怎怎么么,,哪里哪里 冠:行行冠冠礼礼 命:教教导导,,训诲训诲 夫子:指指丈丈夫夫 正:准准则则,,标准标准
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女 ”同“汝汝 ”,你你
2.古今异义 (1)安居而天下熄. (2)与民由.之
熄:(古义)停停息息 由:(古义)遵遵从从
3.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淫:((使使动动)使)…使……惑…乱,惑迷乱惑, (2)贫贱不迷能惑移. 移:(使动)使使…………改变改 (3)威武不能屈. 屈:(使动)使使变…………屈服屈服
范仲淹年少时虽然家贫无依,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向,且始终不变; 做官后,讨论天下大事,能够做到奋不顾身,以致遭到贬谪;之后仍能 刻苦自励,常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明志。
行的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 ×)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列举了大丈夫面对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考题示例:
➢ 2010年: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
(1)饭罢(结束 )
(2分)
➢
(2)穆父从旁观曰(跟随 )
➢ 2011年: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
(1)世忠忧之 (以……为忧,感到担忧)
➢
(2)备悉敌情 (详细,详尽)
➢
(主谓)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2)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2012年江西)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主谓)
➢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 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2分)(概括要点)
➢ ____异___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征 ➢ 1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赏析诗歌)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二、文言文阅读
(一)划分朗读节奏(1分 2分) 1、考查要点: 主要有两种: (1)标示句子的朗读节奏; (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 2、考题示例: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1分)
2004: 闻/沛国刘(王献) /聚众讲说 (动宾+主谓)
➢ 唐·马戴
➢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
句子。(2分)(表达感情)
➢ _念__我___何__留__滞__,__辞__家__久___未__还__(__1_分__)__;___临水 ➢ 10不.试敢说说照首,联中惊“千恐里”平与“昔片时颜”的(表达1效分果)。(。2分)(赏析词语)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13年中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分数设置: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古诗词阅读(4分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一、古诗词阅读(4分 )
➢ (一)(2010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 晚次乐乡县① ➢ 陈子昂
➢ 2005: 时/邕/才学显著。
(状中+主谓)
➢ 2006: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主谓)
➢ 2007: 秦王坚/自河东还
(主谓)
➢ 2008: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连词)
➢ 2009: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状中+主谓)
2010: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只划一处)
(主谓)
➢ 2011: 敌骑数千/四面集 (只划一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以_ “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 ➢ _鸟__的___自__由__和__飞__行__之__速___,__进__而__引__发__作__者__久
客异地的乡思中。考古诗(文阅读大和积累意相同即可)(2
➢ (三) (2012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 1、由主观题变为客观题 ➢ 2、考查要点:内容概括、诗词赏析、感情表达 ➢ 3、特别关注:
(1)内容理解:(写了什么)词语、单句、联句、上下片 段、整首诗的内容的含义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等理解辨 析。
(2)诗词赏析: (写得怎么样)内容、感情、形象、手法、 风格、基调等的主观欣赏分析(写得怎么样),要有自己 的肯定、赞扬、欣赏等的态度。
➢
玉楼春 戏赋云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辛弃疾
➢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
➢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 且喜青山依旧住。
➢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 下片写重睹青山。 ➢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二)(2011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 落日怅望
2013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13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 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从大的方面说,2013年中 考语文和去年的中考语文在题型、题量和结构、分值
等问题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没变化。仍为四大版块:
➢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12分) ➢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从小的方面说,不排除有几处题目创新的可能: ➢ 1、是句子的选用; ➢ 2、是古诗词阅读的内容理解; ➢ 3、是综合性学习;
➢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中考清古诗新文阅活读和泼积累,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 3、解题方法:
➢ (1)停顿四个原则:
➢
主谓之间、
➢
连词之间、
➢
动宾之间、
➢
状中之间、
➢ (2)不能停顿两原则:
➢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二)翻译加点词语(3分 2分)
➢ 1、考查要点: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使动、意动、名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