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领导干部修养(新版)

合集下载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要则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要则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要则作者:王成国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6期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相辅相成,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改进作风的过程就是增强党性的过程。

“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要求。

因此,“三严三实”应该成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要则。

一、修好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修身为做人之本、立世之基。

严以修身,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修身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从生活、工作中的小事做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

修身,重要的是修德,就是修思想、修主观世界。

古人云:“先莫先于修德。

”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立业,修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厚德才能载物。

党员干部要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养身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首先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要修好政治道德,真正做到对党忠诚。

修身是一种自度,而非教化。

修身关键在于自修,在于自觉,要求做到慎独、清心、读书、仁义、思齐。

二、用好权:认识权力、规范权力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用权要解决好“知”和“行”的问题。

“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知”是解决价值取向问题,是指导“行”的;“行”是实践价值的,是认证“知”的。

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道德经》里的领导思想

《道德经》里的领导思想

中国非常重视领导的作用,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虽然没有提出“领导思想”一词,但翻看《道德经》一书,其大量论述都属于今天的领导思想范畴,至今仍发出灿烂的光芒、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从领导学的视角对老子的领导思想进行了探讨,并挖掘其现实意义,以期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一、《道德经》领导思想的基本观点(一)以人为本老子领导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认为人具有非常丰富的潜能和智慧,并希望领导者能够认识到人才的宝贵,“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这和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他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以下仅注章节)人是与道、天、地同等重要,只要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给予适当的指导、协调和激励,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目标。

中国式领导讲究的是合适、适当,领导者要了解下属,尊重下属,根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和特长给予计划工作,进行激励,不可蛮干、硬干,这样就可轻松地做领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顺其自然老子认为,领导者应具有大的胸襟,做领导该做的工作,把具体事情交给下属去做。

为此,他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十七章)这里,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最好的领导者,是“下知有之”,下属只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不觉得受他们统治,受他们限制,个人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第二类是次一等的,“亲而誉之”,大家会赞誉他们,知道他们做了些利于工作的事情,并希望进一步亲近他们,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第三类是再次一等的,“畏之”,下属害怕他们,有什么事也不敢跟他们说;第四类是最差的,“侮之”,即下属看不起他们。

为什么第一类领导者的领导效果如此好呢?“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七章)即他们对人很平和,很少发号施令,等到大功告成,百姓都认为: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啊!二、领导者的品质素养(一)人格魅力老子认为,优秀的领导者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他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老子无为而治领导之道讲义.ppt

老子无为而治领导之道讲义.ppt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第七,“冬凝春水,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三、“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
• “为无为,则无不治。”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 之,万物将自化。”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 多有。”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2章)
•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
成而不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章) •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77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 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 誉无誉”。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小事上“有所不为”
• 汉代学者刘向:“将治大者不治织中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 事关组织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相对次要的琐碎小事。
(二)在求贤上“有所为”,在用人上“有所不为”
(三)在行为上要“顺其自然”, 不要“逆其自然”
不言之教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而作向德荣《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采取论述式的表达方式,阐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信念、党性、党风、廉政、学习等内容,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给人启迪。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全文18章,包括注解共3.2万字。

第一章党员修养;第二章干部道德;第三章德才兼备;第四章敬业奉献;第五章清正廉洁;第六章无欲则刚;第七章谦虚谨慎;第八章艰苦奋斗;第九章求真务实;第十章联系群众;第十一章以身作则;第十二章办事公道;第十三章团结合作;第十四章批评自省;第十五章情趣健康;第十六章心胸宽广;第十七章顺势而为;第十八章读书学习。

前十章陆续在博客中发了。

全文还在进一步修改。

现节录部分内容,供大家阅读,请指正!1.奋斗终身入党宣誓,誓词铭记:志愿入党,拥护党纲,遵守党章,履行义务,执行决定,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

权利当使,义务当履。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组织入党,一生一次。

思想入党,一生一世。

一生坚守,精神家园;永远保持,思想纯洁。

2.崇高理想人类发展,方向目标:共产主义,天下大同。

方位目标:共有共享,自由平等,博爱奉献。

中国人民,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各族人民,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成果。

共产党人,前进动力;人民群众,思想基础。

科学理论,号角指南;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事业崇高,前景光明,万众一心,勇往直前,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安康,激励奋斗。

3.坚定信仰信仰高峰,理想高度。

仰望空星,脚踏实地。

信仰纯洁,节高气壮。

信而不迷,仰而不惑。

信仰力量,来自信任。

没有信任,就没信仰。

人没信仰,节破气消。

失去目标,失去斗志。

信任不在,信仰缺失;道德崩溃,诚信缺失。

信仰危机,关系兴衰。

失去信仰,迷失航向。

信仰信对,受益一生。

信仰信错,毁灭一生。

修养品行,端正心思,健全人格,坚定信仰。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颇富理想性思维的哲学家,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

中华民族历史上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这两大历史阶段中,《道德经》的研习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大力提倡。

《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思想,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

下文就领导者自身修养、管理技能、管理艺术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领导者要提高自身修养;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我有三件宝物,长久以来一直珍藏着它们,慎重地使用它们:第一称为“慈”,第二称为“俭”,第三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慈”即慈爱天下万物就能产生勇气。

“俭”即节俭爱惜,节俭爱惜才能宽裕,做事游刃有余。

“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领。

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要“慈”。

企业领导们要慈爱下属员工,比如在感情、语言上关心下属,在物质上帮助困难职工,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更加忠诚,能够拥护爱戴领导和企业,完成企业最终目标。

企业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如扶持代理商、供应商等与企业一起成长;利益相关者成长起来后,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另外还要对社会慈爱,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捐助救灾、办希望小学等。

其次,要“俭”。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个人品格。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节俭可以提升人的品性,对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领导者收入高,生活比较富裕,但不能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节制欲望、控制弱点,带领员工养成节俭的习惯。

《道德经》:领导者的四重境界

《道德经》:领导者的四重境界

《道德经》:领导者的四重境界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章的字面意思。

“太上,下知有之”。

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太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最高领导、一把手、家庭的当家人、企业的一把手、国家的最高领袖,因为在这个层面上是最高的,所以叫太上。

没有比他位置更高的人了。

“下知有之”,就是下面的老百姓,只知道有这么个人。

所以,“太上,下知有之”的意思是最高明的领导,是下面的老百姓,只知道有这么个人。

“其次,亲而誉之”。

好一点领导,老百姓会称赞他,喜欢亲近他。

“其次,畏之”。

稍微差一点的领导,老百姓会畏惧他。

“其次,侮之”。

最差的领导,老百姓会欺负他、轻慢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因为领导自己就没有诚信,人们又怎么能信任他呢!“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好的领导,做事情总是考虑的很长远,并且很重视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从不朝令夕改。

好的领导做事情,总是会先引领舆论潮流,顺应天道人心。

因此,当事情做成了,老百姓都会感到,这就是我想要做的啊!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方面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从古至今,只要是管理者,都可以从这四类中找到对应的人物。

每种类型,既是表明了被管理者对上的态度,而由下对上的态度,反映了领导者的不同管理境界。

不同的管理境界,成就千差万别,有的人为后世传唱,有的人作为负面典型流传千年。

对于后三重境界,人们可能比较能理解,但是对太上,下知有之,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要理解这四重境界,我们首先来看做到的人是什么样。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外出狩猎,史官为他占了一卜,说,您这次去狩猎,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是龙之类的猎物,而是一位辅佐您成就大业的公侯之才,上天派他来做您的老师,得到他的辅佐,周国将昌盛壮大,并将惠及您的子孙后代!周文王问,真的有这样的征兆吗?史官非常肯定。

跟《道德经》学习领导者的修身智慧(上)

跟《道德经》学习领导者的修身智慧(上)

个领导者凝聚人心的基石。

爱自己才能生发自信,爱他人才能乐于付出,爱天地万物才能生发悲悯和感恩之情。

只有“爱”才能深度唤起自身沉睡和漠视的潜能,也只有“爱”才能生发出感通天地与万物相接的能量;所以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并且还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岗位,以此来激发自身的正能量。

因为,只有深深的爱才能生发出对工作的价值认同感、幸福感、成就感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也只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出永往直前、百折不回的意志力。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要发自内心地爱员工、爱部属。

说有温度的话,办有爱的事,给人以希望,予人以激励,养人以生机;这也是领导艺术的高境界,哪怕几句话是否有爱心其效果也截然不同,正所谓:“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领导者不可不慎。

二是无私。

践行“慈”字诀,还要做到无私、坦荡;领导者尤其如此。

《道德经》第七章以天地为喻,非常深刻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们不因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中领先;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自身。

三是善予。

践行“慈”字诀,还要做到布施和给予;领导者尤其要深解此意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如此。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意思是:“圣人是不存占用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为别人着想,反而自己更充《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位居道家三经之首。

《道德经》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内容博大精深。

自汉朝以来,历代统治者都以“内用黄老,外用儒”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大到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小至企业经营管理、个人为学、修身,都将其视为精神圭臬。

《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析论

《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析论

总第17卷第94期第6期2016年12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6, 2016Serial No.94《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祈说李佑球(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我国历来注重官德。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 的,换言之,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国人做人处世为官理政的基础与根本。

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 观、价值观、事业观,一直以来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

《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 智慧,它将修身作为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尊德守道的修身方法和贵生保身的修身目的,实现了身 与道、身与心的圆融。

新时期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权欲、物欲和名誉地位,有必要从《老子》一书中汲取方法和智慧。

【关键词】老子;领导干部;修身【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6.06.025【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老子哲学与政治需求关系历来紧密。

陈鼓应曾 说:“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 论伸展到姓论,再由姓论延伸到政治论。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 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姓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 的”。

P从修身角度来看,老子提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 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五十四章)”的修身进阶;从政治思想来看,他 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全书除了第三十七 章中用“无为”来描述“道”外,其余各章节凡是谈 到“无为”的地方,基本是从政治立场出发的。

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不是逃避 社会,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社会,服务社会。

本文拟 从信念、施和境界三个方面,来论述领导谓如何从《老子》中汲取修身智慧。

一、坚定信念:强行者有志老子说,“强行者有志(三十三章)”。

道德经 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 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基石,由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

这部文本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他们在治国理政中更好地实践道德修养和领导艺术。

以下是《道德经》中一些对领导干部有启发的内容:
1.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提醒领导干部,真正的道(即原则、规律)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领悟。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领导干部应具备如水般的柔性和包容性,能够滋养团队而不与之争夺权力。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领导干部应当知足,不追求过分的权力和物质,知止则不会因过度干预而造成灾难。

4. 以身作则: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标准,影响和带动团队成员。

5. 无为而治:领导干部应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通过无为而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6. 不言之教:领导者应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来教育他人,而不是仅仅通过言语。

7. 道法自然:领导干部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环境和民意,实现可持续发展。

8.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领导者应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是建立在他人的支持和信任之上的。

通过学习《道德经》,领导干部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领导力,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学智慧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经十七章:领导者的四重境界,做什么样的领导,由自己决定

道德经十七章:领导者的四重境界,做什么样的领导,由自己决定

道德经十七章:领导者的四重境界,做什么样的领导,由自己决定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那十七章也非常简短,主要跟大家分享人知道的运用法则,也是讲管理者.领导者的四重境界。

太上,不知有之。

这一句是作为领袖最顶级的管理法则,也是最高的管理借鉴。

就说最一流的管理最一流的领导,连他是否存在都不知道。

这个就像基督教里面,神与你同在,你可以感受到神无处不在,然而神不会去干预你,所有日常行为里面的言谈举止,你只会做你想做的人。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一定听说过有一家叫顺丰的公司吧,他的老板是“王卫”。

毫无疑问,顺丰是一家很成功的公司,王卫也是很卓越的领导。

如果你可以购买到顺丰的股票的话,我建议你可以购买。

在我看来他还有巨大的增值的空间上涨的空间,因为王卫使用的领导法则就接近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王卫这个人创办企业多年来他很少出席公众场合。

有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他坐电梯里面。

他看到有货进出电梯,然后他就跟着普通的那些送货员一起在那里搬运货物,他忙得大汗淋漓,最终把货搬完,然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顺丰的最高的领导者,他就是王老板”。

到目前为止,顺丰有这么多个员工。

几千几万个员工,据说能够一眼在大街上认识王卫的人不超过三十个人。

王卫去北京参加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包括深圳的领导也去参加了,到了北京才知道,原来在我们的深圳有一家这么优秀的公司叫做顺风。

可想而知王卫是何其的低调,那他这种低调不是假装低调,不是怕事的低调,他只是制定一个规则,而不去干预底下的人。

所以说,最一流的领导者。

他负责建立系统。

他负责制定好规则,而且这个规则还不是他一意孤行的制定规则。

就像美国的开国领袖华盛顿一样。

把系统把规则制定好之后自己悄然而逝,我还是回到我的农庄忙我自己的事情,这片土地你们能够在这里获得你们的自由,获得你们的财富获得你们的幸福就可以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道德经启示录048:领导的四种境界

道德经启示录048:领导的四种境界

道德经启示录048:领导的四种境界1.老子告诉我们了哪四种当领导的境界?2.为什么说最好的企业员工根本不需要知道大领导是谁?3.为什么说企业主状况的前兆是离心离德?道德经启示录048领导的四种境界▪《道德经》的第十七章,老子用了简单的四句话告诉我们做领导的四种境界。

哪四种境界?我们来看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四种境界的最高境界就是:太上,就是最好的,“下知有之”做下属的,做臣民的只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领导,至于这个领导他是什么样一个人,他做了什么,大家不太了解,也没有必要去了解。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太上,不知有之”。

那境界就更高了,下属和臣民根本不需要知道自己得领导人是谁,说明治理之道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老百姓和做下属的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可以了,这是第一种境界:只是知道大领导是谁,但是对他不了解,也不需要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大领导是谁。

▪第二种境界:其次,亲而誉之。

不仅仅是知道谁是自己的领导,而且对这个领导有好感,对这个领导很感谢,对自己的领导不仅仅有亲近感,而且还主动的赞美他。

▪不管是“下知有之”“不知有之”还是“亲而誉之”,这都是两种比较好的境界。

那就是做领导人的和下属、臣民之间是同心同德的。

▪第三个境界:其次,畏之。

啥意思?就是说,做下属的,做臣民的,知道谁是自己的领导,而且特别特别害怕自己的领导,为什么?因为领导很严厉,甚至是很严酷。

▪老子讲的是国家的为君之道,那么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到企业里面去看,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跟很多企业打交道之后,发现企业的领导,这种类型也很多。

▪我把现在这种公司的,上下级关系概括为:员工把领导当猴耍,领导把员工当贼防。

这已经不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了,不是亲而誉之的状态,也不是不知有之的状态,就是员工算计领导,领导提防员工。

▪很多企业出问题之前,最鲜明的一个先兆就是:离心离德。

▪到了第四种:其次,侮之。

那就是做下属的,做臣民的不仅知道自己领导是谁,而且很了解他;不仅很了解他,而且很不喜欢他;不仅很不喜欢他,而且很恨他。

领导干部应学习《道德经》中“水”的品格

领导干部应学习《道德经》中“水”的品格

领导干部应学习《道德经》中“水”的品格摘要: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水”具有利生不争、柔韧处下等的特性,“水”的这些特性接近于“道”。

领导干部在为人处世方面应效法“水”的品格,克己奉公,不居功自傲,柔和包容,谦和自然,这样才能赢得下属尊重。

“水”具有变动不居、顺其自然的特性,领导干部要像水一样顺势而为,增强动态管理的能力,以变化发展和创新求实的观念面对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把握局势,把事情做得更加圆满。

关键词:水;守柔;顺其自然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老庄哲学文化水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1A41)”。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而“道”无形无象,“道”不可道,但必须通过言说让人们了解其深刻内涵,只能借助有形事物对之进行描述。

老子采取意象性的表达方式,即选用“水”这一具体之物揭示“道”的特性。

“水”的特性最符合“道”,“水”是理解“道”的门径。

在老子看来,“水”具有善德、谦德、柔德和顺德,做人要像水一样,具有上善之德。

一、善德《周易·条辞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的美德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也就是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让万物更好地存活。

自然界中的水具有生养和滋润万物的特性,近似于上天之德。

老子指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8章》)万物靠水生长,因水自然而然地繁衍生息。

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利生万物,给所到之处带来生机。

与人们力争上游、不甘居后不同,“水”不与万物相争,总是流向低洼之处,同时又“利”万物,滋养万物。

在“利万物”层面,“水”与“道”相通,水之“善”合于道。

“道”像“水”一样,生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

水造福万物、泽及万物,却甘于卑下,不与万物相争,这种不争的品德可以作为人们处世的智慧,那就是功成身退,不居功自傲,“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9章),“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8章),不争名夺利,才能够保全自身。

领导干部当如上善若水

领导干部当如上善若水

领导干部当如上善若水作者:张婷婷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用权为民的根本目标,就應当把“上善若水”作为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基本理念,在学习和工作中认真加以躬身践行。

关键词:领导干部品格修养上善若水古代官府的大堂之上,除了“明镜高悬”,最多的就是“上善若水”四个字。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中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语,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水的优秀品德。

可见,“上善若水”是统治阶级对部属为官的品质要求,就是要做到“为百姓做主,不与民争利”。

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本职实践执政为民、用权为民的根本目标,就应当把“上善若水”作为一种品质要求和从政理念去实践。

一、须如水之坚忍,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水至柔,却柔而有骨,执着的信念不懈地追求,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其意志却丝毫不动摇。

少数领导干部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不讲政治讲实惠,不讲理想讲金钱,不信马列信迷信,最终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其主要原因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大厦失去了支柱,信念大坝动了基石,从而带来了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奢侈腐化。

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洗刷头脑中的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唯心主义。

经常认真反省自己,在思想上和工作中是否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了第一位,是否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党的事业的关系,还有哪些私心杂念需要克服,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做到慎权、慎独、慎欲,珍惜组织的信任和个人的政治生命,牢牢守住党性原则、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的防线。

二、须如水之守拙,不断打牢无私奉献的思想根基水乃物之源,其功勋可当得起颂词千篇、丰碑万座,可它不仅不张扬,反而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其宁静、低调和达观,彰显出其极高的品位、内涵和意境。

领导者五维修炼

领导者五维修炼

领导者五维修炼晋爵图局部原始章在第一章,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地把《素书》的主旨都讲清楚了。

很多读者会问,那具体怎么才能从普通人变成贤人君子呢?后面的五章,都是紧紧围绕原始章给出的具体操作手册。

第二章正道章,对应的是道。

第三章求人之志章,对应的是德。

第四章本德宗道章,对应的是仁。

第五章,遵义章,对应的是义。

第六章,安礼章对应的是礼。

这是《素书》整本书的脉络和结构。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素书.原始章第二》原始章告诉了我们基本的原理,也就是道德仁义礼,领导力的五维体系。

对应的是道德仁义礼五维中的道之维。

组织架构是领导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本章,告诉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把领导和管理工作,分成三层组织结构,来分层论述。

更深入更具体地阐述了领导工作中,最核心的组织架构原理,把贤人君子分为三层。

第一层贤人君子,为人之俊,也就是俊士。

对应的是领导者。

第二层贤人君子,为人之豪,也就是豪士。

对应的是管理者。

第三层贤人君子,为人之杰,也就是杰士,对应的是执行者。

当代管理学,实际上都是中国治国理政道术所衍生出来的,支离破碎的琐细屑末学问。

为什么组织架构是以三层为最优呢?这一点,现代人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找不到基础理论的根据在哪里。

对于中国传统的管理学而言,这个问题非常好理解。

君臣民,是三层组织架构。

君是决策层,臣是管理层,民是执行层。

帅将兵,也是三层组织架构。

为什么军政两条线,都是三层组织架构呢,这也是师法天地而定的。

比如人的身体,心统摄五脏,相当于君主,是决策层。

五脏负责管理,调配全身的气血分配,这是管理层。

人的躯体四肢,则是负责具体执行干活的,相当于是执行层。

天地创造万物,也是三层组织结构。

太阳相当于君主,是决策层。

五大行星相当于是大臣,是管理层,负责管理和分配太阳输出的阳气。

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辩证规律探析

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辩证规律探析

131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辩证规律探析李锡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摘 要:为政之要,修身为本。

领导干部修身养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性修养,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长期实践过程。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内修不闭,穷理正心,明德亲民;坚持利而不害,民利至上,百姓为天;坚持为而不争,敢于担当,不争功名;坚持虚而不屈,使命在肩,奋斗不息。

研究和探索新时代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辩证规律,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党性修养之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率先垂范,奋勇争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关键词:新时代;干部教育;修身养德;党性修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包含着对领导干部从政为民的修身养德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价值追求、政治品质、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上的政治立场和修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修身养德的问题高度重视,作过多次重要论述。

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1]2582019年,他对中青年领导干部强调指出:“为政之收稿日期:2021-03-23作者简介:李锡炎,男,湖南慈利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院)长、教授。

道,修身为本。

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朿、自我改造。

”[2]521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在历史长河中,那些帝国崩溃、王朝覆灭、执政党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而丧失人心有直接关系。

领导者的几层境界——《道德经》第17章

领导者的几层境界——《道德经》第17章

领导者的几层境界——《道德经》第17章至好的领导者,人们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点的领导者,人们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点的,人们畏惧他,至次的,人们侮辱他。

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读:读这一章,首先要知道这一章说的是什么。

从末尾“百姓”二字,可以猜测,这一章讲的是领导者、统治者。

读完就知道,这一章讲的仍是作者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比大多一点;太上,最好的;之,代词,这一章中,指代领导者、统治者;下知有之,下面的人知道有他,知道他的存在;其次,比前面次一点的;亲而誉之,亲近他,赞誉他;畏之,畏惧他;侮之,侮辱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前面的“信”是诚信;后面的“信”是相信。

由于诚信不足,所以人们不相信。

悠兮,其贵言。

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贵言,不轻易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本来就是这样。

功成事遂,百姓都说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一章仍然讲老子的政治理想——无为而治。

首先讲了领导者的几层境界。

至好的领导者,人们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点的领导者,人们亲近他,赞誉他;再次一点的,人们畏惧他,至次的,人们侮辱他。

接着,讲了一个道理。

由于诚信不足,所以人们不相信。

之后,讲理想的领导者的状态——悠闲自在,不轻易发号施令。

这里的“贵言”,为什么不是“不言”?再次印证了“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少做,只做该做的。

“贵言”就是少说,只说该说的。

“无为”就是不乱作为。

功成事遂的时候,百姓都说本来就是这样,与前面“下知有之”——只知道他的存在,感觉不到他的领导,相呼应。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meta charset="utf-8"/><h1 align="center">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h1><div class="content"><p>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p><p>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loading="lazy" src="./img/origin/1660818448.06444148258554.jpeg"/></p> <p>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意谓: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刻意去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因此真正地拥有美德;缺乏道德的人努力地去积德行善希望能够保留美德,因此实际上是无德的。

<br/>老子把人的道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两个层次,他所推崇的是“上德”。

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则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个人顺应自然地待人接物处事,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

一个人一旦固守着这种“道”,就会“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他的道德修养极其高深,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既无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无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能够“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由此观之,老子所谓的“上德”是不计利害、不计功利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内心的觉悟;“下德”是博取功利、沽名钓誉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外界的评价,没有内心真正的觉悟。

道德经与领导干部修养(新版)

道德经与领导干部修养(新版)
• 《神仙传》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太平广记》 ;《老子八十一化图》。
• 官说老子
• 东汉初楚王英喜黄老之道,祭祀老子。汉桓帝开始给老子建庙立祠,用祭祀神仙 礼乐祭祀老子; 汉、唐、宋重视老子。
• 我说老子
• 一个颇有才学的古代官吏,一个风格高古的隐士君子,一个启蒙道教的宗教领袖, 一个博大精深的古圣先贤,一个神秘玄虚的上古神仙。诗云:生来称老已是玄, 身后得道复成仙。百家犹说千年事,万古长颂一圣贤。
安之滨,周至之地,终南之麓,洞天之冠,关尹后裔,华夏子孙,以雅乐芳花,华章盛典, 恭祭太上先哲
老子于楼观之台,曰:
• 涵关巍巍 秦岭苍苍 黄河滔滔 华夏泱泱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圣贤辈出 灿若星光 • 紫气东来 青牛西出 先哲辞周 复望八荒 观乎天道 察乎人伦 始出真言 泽被子孙 • 大道在天 大德在道 自然为法 玄门妙要 人事物理 自有其常 知而能守 自得其祥 •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修齐治平 身全事成 秉道奉天 厚德载物 政通人和 社稷永固 • 箴言五千 诠古释今 启迪诸子 教化黎民 薪火相传 九垓共尊 蜚声海外 五洲同钦 • 千年已去 世纪更新 大道初成 万众归心 弘扬道德 与时俱进 民族复兴 吾辈己任 • 以人为本 建设小康 社会和谐 国运隆昌 江山一统 两岸荣光 世界和平 人类共享 • 创业守业 辙鉴前车 成由节俭 败由骄奢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勿忘宗旨 勿负先人 • 逝者如斯 人生几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祈福太上 齐颂道德 千秋盛平 万世祥和
• 影响了一批先哲
• 司马迁评价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要归于老子之言;孔子向老子问礼求道与《电影 》孔子的潜台词;司马迁: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 启蒙了一个宗教
• 道教的起源;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最高神仙?道教对佛教的影响;老子属于中华民族和中 华文明。今日道教为何不显?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十七章:领导的四个层次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十七章:领导的四个层次

【道德经讲析】道德经第十七章:领导的四个层次【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wǔ)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suì),百姓皆谓:我自然。

讲析理解这章在16章讲内修的基础上,讲的是治国的“道”。

老子通过对四种不同治国模式的比较,描绘了统治者“悠兮其贵言”,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美丽图景,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治国理念。

第一种治国模式:“太上,下知有之”,也有的版本是“不知有之”,两种说法意思差别不大。

“太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远古时期的圣人,一种是最高明的统治者。

最高明的统治者,由于他执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方针,遵循的是“道”和“德”的法则。

所以看起来好象什么事都没有做一样:百姓们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乡亲们可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整个国家保持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状态;百姓们都“重死而不远徙”——重视生命而不愿背井离乡。

每个人在这样的社会体制中都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获得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因此并不会认为这一切是出于某个人的“恩赐”。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统治者具体干了些什么事,对他既没有负面的评价也没有正面的评价,仅仅是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

比如,萧何辅佐刘邦推翻了暴政的秦朝,为刘邦制定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刘邦攻下秦国都城咸阳以后,废除了秦朝严酷而烦杂的法律,仅约法三章作为临时法律。

老百姓忽然间感到如释重负,社会治安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这种治国模式是“道治统治”。

第二种治国模式:“其次,亲而誉之。

”这是次一等的统治者了,他是以“仁”和“义”的面目出现的,他能够“救民于水火”。

他的所作所为让老百姓清楚地感觉到:如果没有他,老百姓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幸福的生活,甚至连生存都是问题呢!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关心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给他们送去他的“恩泽”,使他们“感恩戴德”,使他们“衷心拥护”;使他们“歌功颂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与领导干部修养
前言
• 感言 • 我与《道德经》的渊源(6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
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 本课程简介
• 背景与概论 • 重点内容与典型章节 • 《道德经》中关于修齐-立-治平的智慧 • 对象与选择

西安市公祭老子文

维公元2005年10月11日,岁在乙酉,世逢盛平,节至重阳,时值辰巳,清风送爽,秋实流金。长
• 《道德经)的文体与分类:老子体;《道德经》是兵书吗? • 《道德经》的历史地位:朱元璋;中华三经与道教三经
老子《道德经》概说(下)
• 创立了一门学说
• 源于皇帝之世,出于史官之流,循于上古之道,杂于百家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道 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 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司马迁引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 要;纪晓岚评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老子《道德经》概说(中)
• 关于《道德经》的争论:钱穆与胡适 • 《道德经》成书背景:关尹喜与函谷关 • 《道德经》的版本和篇章:元代三千、今日四千、最早的版
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 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最早释 老,最流行的版本;唐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经居先,德 经居后,上下二卷,法两仪之生育,八十一章像太阳之极数。是以上经 明道以法天,下经明德以法地。天数奇,故上经三十有七章;地数偶, 故下经四十四章。
• 1788年罗马传教士波捷第一次用拉丁文把《道德经》传到欧洲;欧洲黑格尔、尼采、托尔 斯泰、里根、纽约时报、李谢维奇 、浦克明 。
二、老子之道
---没有术,做不活;没有法,坐不稳;没有势,做不大;没有道,做不久。
• 道之大意 • 老子之道 • 问道与闻道
• 讨论:当前道德建设与政绩评价的反思
道之大意
• 影响了一批先哲
• 司马迁评价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要归于老子之言;孔子向老子问礼求道与《电影 》孔子的潜台词;司马迁: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 启蒙了一个宗教
• 道教的起源;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最高神仙?道教对佛教的影响;老子属于中华民族和中 华文明。今日道教为何不显?
一、老子《道德经》概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 国学概说 • 老子《道德经》概说 • 老子《道德经》的历史影响和贡献
• 讨论:道儒释法墨纵横家简评
老子《道德经》概说(上)
• 史说老子
• 老子是哪里人?老子名字怎么来的?老子的官职和级别;还有谁是老子?老子的 人格形象;老子西出函谷去了哪里?老子活了多大年纪?
老子之道
• 《鬼谷子》:道者,天地之始也。 • 《管子》:道者,扶持万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 • 《庄子》:道者,万物之所由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万理之所稽也。道者,
• 道字为何歧义多?《故训汇纂》:307种。《道德经》:73处 • 第一,作为“道路”之“道”。《说文》:道,所行道也。 • 第二,作为“言说”之“道”。《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 第三,作为“引导”之“道”。《淮南子》:道者,物之所导也。 • 第四,作为“道理”之“道” 。《管子》:顺理而不失之谓道。 • 第五,作为“学说”之“道”。 《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 第六,作为“道义”之“道”。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第七,作为“理法”之“道”。 《荀子》: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 第八,作为“志向”之“道”。《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 • 第九,作为“阴阳”之“道”。《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 第十,“道”的其他含义。
• 结构了一种文明
• 南怀瑾;道家与汉唐盛世;道家对哲学、科学、文学的影响;三教与中国社会;鲁迅:中 国的根底全在道家。正是道家的哲学和思想,赋予中国人以特殊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积极、 自主、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坚实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少室山对联:才分天 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 惠及了整个世界
• 道说老子
• 东汉益州(成都)太守王阜《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五斗米道创始人 张陵《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魏晋 南北朝时期 《魏书·释老志》载,道士寇谦遇神人自号太上老君;南朝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 俗说老子
• 《神仙传》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太平广记》 ;《老子八十一化图》。
• 官说老子
• 东汉初楚王英喜黄老之道,祭祀老子。汉桓帝开始给老子建庙立祠,用祭祀神仙 礼乐祭祀老子; 汉、唐、宋重视老子。
• 我说老子
• 一个颇有才学的古代官吏,一个风格高古的隐士君子,一个启蒙道教的宗教领袖, 一个博大精深的古圣先贤,一个神秘玄虚的上古神仙。诗云:生来称老已是玄, 身后得道复成仙。百家犹说千年事,万古长颂一圣贤。
安之滨,周至之地,终南之麓,洞天之冠,关尹后裔,华夏子孙,以雅乐芳花,华章盛典, 恭祭太上先哲
老子于楼观之台,曰:
• 涵关巍巍 秦岭苍苍 黄河滔滔 华夏泱泱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圣贤辈出 灿若星光 • 紫气东来 青牛西出 先哲辞周 复望八荒 观乎天道 察乎人伦 始出真言 泽被子孙 • 大道在天 大德在道 自然为法 玄门妙要 人事物理 自有其常 知而能守 自得其祥 •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修齐治平 身全事成 秉道奉天 厚德载物 政通人和 社稷永固 • 箴言五千 诠古释今 启迪诸子 教化黎民 薪火相传 九垓共尊 蜚声海外 五洲同钦 • 千年已去 世纪更新 大道初成 万众归心 弘扬道德 与时俱进 民族复兴 吾辈己任 • 以人为本 建设小康 社会和谐 国运隆昌 江山一统 两岸荣光 世界和平 人类共享 • 创业守业 辙鉴前车 成由节俭 败由骄奢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勿忘宗旨 勿负先人 • 逝者如斯 人生几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祈福太上 齐颂道德 千秋盛平 万世祥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